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创造性的英语篇一
;作为新中国外交的掌门人,周恩来的视野包括全世界的空间和可预见的时代。他脑子里一直在思考和把握:全局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远景是什么,现实是什么;战略是什么,策略是什么;宏观是什么,微观是什么;谁是当前的主要敌人,谁是可靠的朋友,谁是可以团结和转化的力量;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要坚持,什么要灵活,什么要调整;什么要继承,什么要摈弃,什么要创新;等等。
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周恩来外交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出访,只能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亚非地区。可是他从来没有忘掉欧洲、南北美洲、大洋洲,没有忘记从长远谋划新中国的外交全局,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既要只争朝夕又要扎扎实实、步步为营,有些事又要提前打好基础,遇到时机要及时抓住。
在各个国家中,有一个是周恩来一直挂在心中的,那就是日本。他年轻时,在写下“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著名诗句后,随即东渡日本。去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救国真理,日本是他见识的第一个外国,从个人感受来说他不可能忘掉日本。从中日两国的交往历史来说,源远流长,中国的外交中不可能没有日本。从中日关系的经验和那段惨痛历史来说,那是刻骨铭心的,谁当政都不能不考虑中日关系问题。从两国人民的福祉来说,搞好搞坏实在是关系重大,决不能掉以轻心。即使仅仅从一衣带水的地理位置上来说,也绝对不能忽略日本。
周恩来从来没有忽略日本,而且精心指导和培育中日关系一步一步向前进。他总是处于对日工作的中心地位,日夜操劳,润物细无声。他克服了困难,找到了突破点,抓住了根本,成效在积累,友谊力量在成长壮大……最后赢得了日本的人心,克服了障碍,收获了成果,实现了突破,取得了对中日两国和地区、世界都好的局面。对日工作的成功是周恩来最具创造性的外交杰作。
还应明确说明,对日工作的外交杰作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创作,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从延安就开始的,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才起步的。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毒害,日军一些官兵常常宁死不当俘虏,万一被俘也决不认罪。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竟然成功地教育出一批被俘的日军官兵,使他们的思想发生根本转变,站在反对日本法西斯阵营的一边;停战后又在1000多名日本战争罪犯中,对绝大多数罪行不那么严重,经过教育认罪态度好,而有悔改表现的从轻处理;对45名罪行严重的,通过服刑,进行教育改造,使他们认罪。他们中不少人返日后成为反对战争、主张日中友好的积极分子。不用物质利益而靠真理和启发觉悟,用精神的力量,使原来在反动阵营里的人转变认识,然后从行动上站到正义一边,是极不容易的事情,但共产党有这样的本领。
在对日工作中,周恩来有着他自己的独特贡献,因为他更熟悉日本和日本人,更懂外交和外交艺术,所以他在对日外交中能提出他人不大容易想出来的好主意。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日关系的顶层设计者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审视了整个中日关系史,指出两国2000多年都是和平共处和友好的,有60年关系不好。清末日本参与了侵略中国。二战中日本大规模出兵侵略中国,给中国造成极大伤害,1945年8月15日以前双方打了14年仗。但日军投降放下武器后,中国人还把日本人当作朋友,并不记仇。今后两国关系的关键是要和平共处,双方都应该向前看,以史为鉴,努力消除近几十年来的不愉快事情的影响,使中日两国几千年的友好关系在新时代的基础上永久地发展下去。中日两国人民永远地友好下去,这是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共同的。
二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和控制,日本政府必然跟着美国执行反华政策,不承認新中国,与台湾缔结“条约”、保持“外交关系”,使两国战争状态没有解除,自然无法开展正常的外交。有一段时间日本政府甚至严格禁止本国老百姓与中国来往。
我们现在提出贸易三原则,就是:一、政府协定;二、民间合同;三、个别照顾。
(日本)中小企业有特殊困难……今后还可以继续照顾,并且根据需要,数量也可以增加一些。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日工作,毛泽东和周恩来教育中国人民,要把日本人民与当年的“日本鬼子”区别开来,不这样怎么能有成效地开展对日工作呢?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太大而且记忆犹新,所以老百姓对日本普遍有着强烈愤慨。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说:“要注意教育群众,要把帝国主义的政府和这些国家的人民区别开来,要把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和一般官员区别开来。”周恩来说:在日本政府敌视新中国的同时,“中国人民是愿意同日本人民友好的,日本人民也是愿意同中国人民友好的,这两者就是中日友好关系的基本条件”。
1952年4月,在莫斯科参加国际经济问题会议的中国代表南汉宸、冀朝鼎结识了日本的代表促进日中贸易议员联盟理事长宫腰喜助、日中贸易促进会代表帆足计、绿风会女议员高良富等,周恩来批准邀请他们访华。5月15日,三人不顾日本政府的禁令毅然来华访问,被称为“三勇士”。这是日本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代表团,并同中方签订了第一个民间贸易协定,开创了两国民间交往的先河。后来双方又签订了三个贸易协定,最后一个因日本政府更迭而未能执行。
1953年9月28日,周恩来会见日本著名学者大山郁夫,提出了中日建交原则和民间往来的方式:“中国希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日本恢复正常关系,但是,只要日本同美国一道敌视中国,继续保持同台湾蒋帮的所谓‘外交关系,那么日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就不可能缔结和约,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在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也可以发展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此后,周恩来对日本来访者大多予以会见,他会见的日本来访者比其他国家的来访者要多,谈话内容也深刻。
1955年,在周恩来起草的出席万隆会议的方案中,把日本与巴基斯坦、越南南方、伊拉克、伊朗一起列为接近“和平中立国家”,要在会外重点做日本代表团的工作,由曾在日本多年的廖承志负责这项工作。4月18日,经廖承志的努力,周恩来同日本代表团团长高碕达之助(经济审议厅长官,后任通商产业大臣)及藤山爱一郎(后任日本外相)举行了秘密会谈,这是二战后两国政府官员的第一次会谈。22日又举行了第二次秘密会谈。高碕说日本与美国之间有安全条约,日中邦交的恢复不那么容易。周恩来将双手在胸前交叉一放说:“可以在维持日美友好关系的前提下,建立日中友好关系!”高碕听了大吃一惊,没想到在两国尚处于交战状态的情况下中国总理会说出如此大度的话!日本代表团的目标之一,是希望大会能通过日方提出的和平提案,由于在会上得不到支持而灰心丧气,高碕来求周恩来帮助。周恩来看了日方的草案认为不错,就慨然表示把中方同样的提案撤回,支持日方提案。结果日方的提案通过了。高碕对周恩来感激万端,曾写下《相逢在亚非会议》一文,说:“这次万隆会议改变了我的人生。从此,我对政治和外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在促进日中民间交往和半官方关系方面,高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4年10月,以李德全、廖承志为首的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这是周恩来精心安排的第一个进入日本的中国代表团。后来我国派了不少代表团访日,增进和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1955年11月,日本前首相片山哲率拥护宪法国民联合会代表团访华。双方签订了第一个民间文化协定。毛泽东、周恩来接见了他们。
1962年11月9日,廖承志和高碕达之助签署了半官方性质的《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周恩来、陈毅参加了签字仪式。
1963年10月,中日友好协会成立,郭沫若任名誉会长,廖承志任会长。
肖向前的话很符合实际。笔者又向其他几位长期从事对日工作的外交部老同事请教,他们说周恩来见日本客人的时间大多比较长,有的谈话四个小时以上,有的一次不够,还会再谈第二次。为什么呢?因为周恩来不仅要向对方介绍我们的立场、政策和看法,还常常要进行调研,跟踪日本国内形势的发展,要向客人们了解很多情况,要学习很多知识。
渡邊弥荣司曾任日本通产省通商局局长。高碕达之助去世后,半官方的中日备忘录贸易办事处由冈崎嘉平太负责,冈崎请渡边物色人选到办事处工作,渡边感到找人到共产党国家工作太难,就自己随冈崎来了,曾伴随冈崎十次访华。
外交部老干部王泰平在日本工作多年,他写了《我听冈崎话总理》一文。王泰平写道,冈崎先生对他说:“周总理是个很重感情的人。1972年9月田中首相去中国恢复邦交之前,有一天我刚回到家,就听到电话铃响。电话是日方贸易事务所的职员金光贞治从北京打来的。金光说:‘现在,我们正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周总理。周总理跟中方负责人说,在北京迎接恢复邦交的那一天,要邀请冈崎先生,但他们还没有办。周总理批评他们,追问原因,回答是外交部的手续还没有办完。周总理说这是官僚主义,并要我立即从这里打电话,说是电话费由他来付。希望您这就马上答应来北京。”“周总理说:不久田中首相就要来恢复邦交,但不是因为田中首相来了就能恢复邦交,而是因为在这之前就有许许多多日本朋友作了努力。我国有句老话,‘饮水不忘掘井人。正因为有了他们,今天才得以恢复邦交。”冈崎说:“叫我们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冈崎92岁辞世,按他生前的遗愿,把一个镶有周恩来照片的镜框放进了他的灵柩。
周总理话题广泛,涉及国内问题、国际问题、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他那卓越的见解和渊博的知识不能不令人惊叹。他的话富有魅力,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我感到,周总理的眼神仿佛闪烁着七色光彩。根据话题的不同,或温柔亲切,或锐利逼人,眼色变化,浓淡有致,五彩缤纷。在日本,我曾向知心朋友说过,周总理的眼神能闪烁七色的光彩。周总理的话题虽然广泛而富于变化,但中心议题却是亚洲稳定、世界和平、日中信赖这三点。“日中不得再战。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仇恨不能忘记。但同2000年的日中友好相比,那是短暂的,而且加害者只是日本人中的少数。我们必须解除怨仇而携手,建立日中友好和繁荣。我们应当进行合作,并以合作的力量实现能让亚洲朋友为之高兴的和平、稳定和繁荣,进而导致世界和平。日中互相信赖和理解正是这一切的前提。”我认为,这就是周总理谈话的要点,它已渗透到我的五脏六腑。
1972年4月,三木武夫访华,周恩来同他进行了两次谈话。三木强调,如他组阁,将承认中方提出的复交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必须废除),复交后愿缔结永不再战宣言等。三木又介绍了他准备对新闻界谈话的口径。周恩来听后表示:“不要太说中国的好话,把你完全说成亲华派了也不好,当然你是愿意友好的,但是给你的帽子太大也不行。话说得多了点,这样人家都来找你了。要说得比较含蓄一点,这样对你们党内、党外,人民之间,对美、对苏关系上都有好处,还要使亚太地区的中小国家对我们放心。所以你不要太突出。这都是为了促使你成功,而且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中日两国人民和世界大多数人的问题。”三木对周恩来的这些嘱咐极为感激,对中方陪同人员说,他从政几十年,还没有遇到像周总理这样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再说说资深日文翻译王效贤写的一个小故事吧:1973年5月,由廖承志率领的中日建交后的第一个大型代表团出发前,周恩来会见了全体团员。在谈了“不忘老朋友,广交新朋友”“官方与民间两条腿走路,相辅相成”等方针后,周恩来突然问:建交时田中首相代表日本人民送的樱花长势如何,谁去看过?大家面面相觑无人作声。周恩来接着说,这点事都没有想到,到了日本,朋友们问起,你们怎么回答?于是,他当即派人到现场看了樱花情况,那人摘回几片樱叶交给周总理,总理看过交给廖承志,廖承志接过来夹在笔记本里。廖承志在会见田中首相时,把樱叶赠给田中,对他说: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樱花树在中国已经长大。田中十分高兴。不过几片树叶,却起到了特殊效果,充满了人情味,使人感到亲切,此事成为日本媒体广泛报道的一个花絮,广为流传。
无数这样的小事情,加上周恩来管的无数大事情,呈现了一个完整的周恩来,赢得了无数的人,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周恩来的无限热爱。
日中友好协会顾问岛田政雄写道:“像周恩来那样,身为一国总理,日理万机,公务繁忙,却尽力会见众多的日本人,如果需要,莫说两三个小时,彻夜畅谈也在所不辞。像周总理那样同日本人肝胆相照,推心置腹地进行对话的领导人,古往今来恐怕也是绝无仅有。”“可以这样说,在世界范围的国际友好运动中,中日友好运动无论范围之广,或者根基之深都是无与伦比的。这一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友好运动,是以周总理为中心自然形成的,并发展为体系的。”曾任共同社北京分社社长的中岛宏认为:“周总理的许多讲话,包括关于中日关系的讲话,不用说都是站在中国这个国家的立场讲的,但其中却又包含着也可以称之为超越一国利害的普遍真理。”所以周恩来深得日本人心。
相关热词搜索:;创造性的英语篇二
;关键词
外观设计
一般消费者
设计人
创造性
虽然专利审查指南给外观设计专利性的判断主体赋予了一个法律上的定义,但该判断主体在业界一直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应当以专业设计人员的角度判断外观设计的专利性,不同判断主体代表着不同的判断角度,而不同判断角度会影响一项外观设计的专利性。尤其在对外观设计创造性进行判断时,需要考虑本领域普通设计人员是否能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无需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就能联想到此项新设计。同时,作为一般消费者未必能够注意到本领域的设计人员感兴趣的设计点和设计上的独特之处,因此,笔者认为将设计人作为外观设计创造性的判断主体,更有利于保证外观设计专利性判断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本领域设计人的定义
设计人是需要设计灵感和想法的,灵感对于工业设计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项精神工作,只有充满灵性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但除了需要灵感还要有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最终表现出自己的设计创意和想法。工业设计师不仅仅靠造型来寻找灵感,一些色彩和材质等都可能带来创意和灵感。而设计师们的这些创意和灵感是作为一般消费者很难领会得到的。
国外外观设计保护制度中对判断主体的规定
我国的外观设计专利制度起步较晚,相较而言,一些发达国家的外观设计保护制度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已经趋于成熟。虽然各国的经济文化存在差异,但法律制度的设立存在共性,国外的制度对我国专利制度有一定的启示,同时也有我国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美国的外观设计保护制度中判断主体的规定
美国的外观设计主要由专利法进行保护。《美国专利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了外观设计被授予专利权的标准:新颖性、独创性、非显而易见性。其中非显而易见性规定于《美国专利法》第一百零三条中,相当于我国的创造性标准。由于美国专利法对发明专利的要求同样适用于外观设计,所以对于外观设计的授权标准是较高的,同时可以看出,对于发明专利的非显而易见性的判断主体是“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适用在外观设计专利中,则是“一般技术水平的设计者”。
(二)欧盟的外观设计保护制度中判断主体的有关规定
欧盟通过专门的《欧盟理事会共同体外观设计保护条例》对外观设计进行保护,实行的是注册制与非注册制双重保护制度。《欧盟理事会共同体外观设计保护条例》对外观设计的实质授权条件规定在第四条至第七条,主要有两点:新颖性和独特性。对于这两项授权标准的具体内容,《欧盟理事会共同体外观设计保护条例》也作出了规定。新颖性即没有相同的外观设计为公众所知,独特性也称为“个性特点”,不同于“创造性”,也不同于“独创性”,是指该外观设计给予见多识广的用户(informed user)的整体印象与任何可能为公众所知的外观设计给予该用户的整体印象不同。
(三)日本的外观设计保护制度中判断主体的有关规定
总体来看,美国、欧盟以及日本对于判断主体的能力的要求,比中国目前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对于判断主体的要求更高,这体现了以上国家对外观设计保护的力度比中国大。对外观设计保护的立法越规范,对外观设计的设计质量的要求越高,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参考、借鉴,对中国的制度加以完善。
設计人作为判断主体评价外观设计创造性的可行性分析
对产品的创造性进行评述时,一般消费者的认知能力只局限于对本领域公众熟知的、只要提到产品名称就能想到的相应设计,而对产品的设计是否为“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无需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就能联想到此项新设计”无判断能力。同时,创造性的判断标准还应考虑在现有设计基础上的再优化设计,而一般消费者不具备相关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对专业领域的创新设计点也就不具备发现和判断的能力,如果一项外观设计的创造性判断主体为相关领域的设计人员,不仅可以保持专利审查主体的一致性,又可以确保授予专利权的设计是本领域、本专业的独特、优质设计。
(一)一般消费者容易只关注产品整体视觉效果而忽视产品细节上的创造性
中国外观设计制度,是以整体观察、综合判断作为判断方法,以一般消费者作为判断主体进行构建的。在对创造性进行评述时,一般消费者会把整体视觉效果作为着重考虑的部分,从而忽视产品细节上的创新,而专业设计人员很容易分辨出具体细节上的创新点。
案例1:涉案专利产品名称为“手机(100c)”,对比设计是无效宣告请求人提交的证据(如图1所示,上图为涉案专利,下图为对比设计)。二者在整体形状以及各个组成部件的形状、位置、布局等均基本相同,主要区别点仅在于屏幕的大小以及屏幕与壳体的位置关系,四个侧面以及四个角弧形形状等不同。
从一般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通过整体观察、综合判断的原则,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均为普通的大屏直板手机,整体视觉效果基本相同,其区别点属于局部细微差异,不足以对整体视觉效果产生影响,则涉案外观设计不具有创造性。
但从本领域设计人员的角度出发,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正面的外观设计逐步趋向于大屏幕、简洁式,大多数的整体形状均呈如上图所示,而涉案专利在产品的屏幕、手机侧面形状以及产品整体厚度上做出了具有创造性的改进,例如,产品屏幕整体覆盖在基板上的设计在现有设计中没有,侧面轮廓为外鼓圆滑曲面使手机更饱满更具有立体感且使机身整体更显轻薄等,上述创造性的改进使得涉案专利具备创造性。
案例2:涉案专利为“汽车(suv)”,对比设计是无效宣告请求人提交的证据,是在wipo注册的外观设计专利(如图2所示,上图为涉案专利,下图为对比设计)。
将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进行对比,二者主要相同点在于:(1)产品的三维立体造型基本相同,车身外饰件的布局、相互位置关系也基本相同;(2)车引擎盖、前车窗等造型基本相同;后视镜的造型设计也基本相同;(3)车翼子板、车门以及侧窗轮廓等也基本相同。
将涉案专利与对比设计进行对比,二者主要区别点在于:(1)前保险杠的造型略有不同;(2)进气格栅的造型略有不同;(3)前照灯组的形状不同;(4)内饰座椅和保险杠护板略有不同,牌照安装位的设计略有不同,顶部行李架设计不同,并且对比设计在引擎盖的肋条内侧有两个散热孔,而涉案专利没有等。
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通过上述的主要相同点和区别点很难得出涉案专利是否具备创造性的结论。但从本领域设计人员的角度出发,上述部分区别点属于对现有设计的沿用部分,例如:前保险杠、前照灯组、内饰座椅、保险杠护板、牌照安装位、引擎盖散热孔、顶部行李架的设计等,均属于对现有设计的沿用,对整体视觉效果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这些部分明显不具有创造性。
而涉案外观设计专利的进气格栅属于设计人员付出劳动的设计,但就涉案外观设计专利而言,尽管涉案专利的进气格栅是具有创造性的设计特征,但在对产品创造性进行评述时,判断主体对于涉案专利的视觉关注点不会仅仅局限于其进气格栅的设计,而同时会关注到涉案专利所沿用的对比设计的外饰件布局、外拱式翼子板设计、侧窗设计等诸多个性特征。在涉案专利沿用了对比设计的诸多设计细节尤其是对比设计的个性特征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二者的相同点和区别点,涉案专利对于汽车前脸所作的设计变化虽存在创新,但相对于整车设计而言所占比例较小,相较于二者相同点尤其是涉案专利沿用的对比设计的个性特征而言,其在整体视觉效果中的权重较轻。因此,可以得出涉案专利相对于对比设计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的结论。
由于一般消费者不具备本领域设计人员的相关认知,很难对本领域内现有设计部分以及创新部分进行客观的区分,因此也很难得出比较准确和客观的结论,而本领域设计人员更有能力确定外观设计中设计人员付出劳动的部分和沿用现有设计的部分。
结论
鼓励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是专利法最根本的目的之一。这就要求专利申请的创新高度不应是在现有设计基础上的简单变化、拼合、转用等,而应当是创新的体现、创造的成果,其可能表现为产品整体设计元素的改变而带来的新的设计风格,也可能表现为因产品局部设计特征的改变而具有显著区别的视觉效果。
以《专利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为依据的审查,实质就是对创新高度的审查。这就要求判断主体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尽可能的客观和准确,能够从整体设计中找出设计人员的劳动部分,并判断这种劳动是否为创造,以确定该外观设计可否予以保护。
一般消费者作为外观设计创造性判断主体容易只关注产品整体视觉效果而忽视产品细节上的创新,而本领域设计人员更有能力区分外观设计中设计人员付出劳动的部分和沿用现有设计的部分,在产品整体中考虑每个设计特征,确定沿用现有设计的部分和付出劳动的创新部分对整体视觉效果的影响,从而减少主观干扰因素、客观準确地得出判断结论。
参考文献
[3]吴惠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中判断主体的界定——以摩托车轮专利无效宣告案为例》.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利学位论文。
[4]钱亦俊.《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制度介析》.世界知识产权,2005年第2期。
相关热词搜索:;创造性的英语篇三
英语的地位不会下降,学好英语必不可少,那么怎样学好英语呢?奇速英语的老师提醒大家:“打好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前提。”那如何打下基础呢?大概可以总结出这样9点:1,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标,按阶段制定出学习计划;2,预习必不可少,划出自己的难点以便在课上得到解答;3,上课跟着老师思路走,积极回答问题,能减少走神时间;4,课后通过做题复习知识点,增将记忆;6,周期性做试卷自检,检测学习成果,降低对考试的畏惧;7,建立错题档案,温故而知新;8,拓展知识点,延伸学习,比别人懂得更多;9,阶段性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系统。
整理、收集错题集
在学习生活中,错题本必不可少,我们不是绝对的天才,新知识的掌握不可能没有遗漏,这会在做题和考试中清晰的反应出来。建议同学们每次自己做题或考试后,都应该将自己做错的题目和觉得经典的题目抄下来,整理收集,然后将正确的答案和解题思路以及个人想法等写下来,同时注意保留当时错误的答案,这些看似很平常的方法其实非常有用。过一段时间或者临考前拿起错题本翻看一次,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启发,可以大大的降低你做题的错误率,做到相同的错误不犯第二次。巩固了知识,同时帮助自己提高应试能力,错题本必不可少。
做阅读理解题,需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朗读背诵课文,提高写作、阅读能力
高中英语中朗读课本非常重要,虽然课本内容看似很基础,但如果你想要提高英语成绩,朗诵课文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朗读课文对语音、语法、句型等常用知识进行综合练习。重视课本,最好能抱书中经典的课文以及段落和句子背诵下来,长期积累,对于写作文是非常有帮助的,你再也不会在写作时纠结句子怎么写才通顺了,读多了课文,写作时,想到一句话自然而的就能出现在卷面上。朗读课文能帮助同学建立良好的语感,同时提高你的理解能力,要知道考试中的绝大多数单词源于课本,这对于你做阅读理解题非常有帮助,好的语感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文章、句子的意思,选择答案就能更容易。
良好的书写习惯,增加阅卷老师好感
好的卷面会给阅卷老师好的感官,相比起卷面不好的给分一定宽松很多,因此老师提醒大家,养成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的习惯非常重要,这对于每一个科目都很重要。我们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字体大小不一,形状怪异,难以辨认,这给阅卷老师非常不好的印象从而在大小考试中白白丢分。因此,同学们平时要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至少字迹工整,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想表达什么,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通过朗读提升语感,缩减做题时间
对于做英语试卷,很多学生都匆匆忙忙,感觉时间不够用,其实那是你对英语掌握不够。奇速英语的老师说:“对于那些单词,语法什么的,如果你学的不够好,那就大声朗读它,每天读十几二十几遍,甚至上百遍,坚持下去,短则两周你会发现一些你读过的单词,只要你一想它,立马你就能发出它的读音,一动手自然就把单词写出来了。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朗读的一个小窍门,那就是把一些常见的,有重要语法现象的句子反复读,日子一长,你的语感能力就会大大增强,以后当你做单项填空或喝着完形填空时,就不用想想太多,你只需要读下题目,答案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这样是非常节省时间的。
单词记忆需要方法
高二的生词量是比较大的,可单词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基础,因此希望同学们能下决心去记。普通人的记忆是一长与遗忘抗争的战斗,高频率的重复记忆以及再加上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便可以实现单词长期记忆,如此增加自己的词汇量。比如遇到单词need时,通过单词记忆,记住其短语、用法、相关句型,比如: didnt need to do表示: 过去不必做某事, 事实上也没做。而只需变动一下,句子的意思会发生巨大变化。neednt have done表示: 过去不必做某事, 但事实上做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体会到的。另外,推荐同学们观看《奇速英语24个故事串记中学3500词汇》,很多同学反映,看三遍之后,单词就再也忘不了了。
创造性的英语篇四
;【摘要】表演游戲主要是根据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有趣的片段和角色,让幼儿依靠表情、对白、动作来进行表演的游戏。但是就目前表演游戏来看,形式还是较为单一的,并且目的不明确,内容编排上也较为散乱,因此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本文将对表演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表演游戏幼儿创造性培养
表演游戏作为一项创造性与趣味性的活动,能够帮助儿童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造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一、自主制作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创造力
表演游戏材料包括头饰、服装、木偶、布景、道具等,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更快的熟悉表演内容,找到角色的特点,快速进入故事的情境中。据实践表明,表演游戏材料越丰富,幼儿进行创造性表演的空间就会很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制作游戏材料,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找到贴合角色特点的技巧与方法。比如说让幼儿利用废旧的物品来制作游戏材料,一来可以发散幼儿思维,培养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二来可以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对废旧物品做到回收再利用[1]。比如说根据角色特点,自己动手制作与角色相符的头饰、道具与服装等。比如用旧纸盒与装饰盒以及果冻盒结合,为机器人做一顶头盔,或者用旧信封或是长柄汤匙制作成各种小木偶或怪兽等。
另外在制作材料道具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并非做的越逼真越高,而是只需具有代表性与象征性即可。因为过于逼真的道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儿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在制作中,教师还可以提醒幼儿发散思维,选择多样化的材料进行制作。比如说可以用几张报纸,代表小动物的床;用将绿纸条把积木包裹起来,放在椅子上,就代表大树;用绿色长条铺在地上,就代表草地,将其围城圆圈就成为了小池塘。与此同时,在布置表演游戏场景时,表演空间要选择诗中,要在故事与角色活动的基础上,将表演区作为游戏的场地。在这样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可以积极调动自身的创造性。比如说在表演“小熊请客”中,幼儿将大纸皮挖出一个圆圈,就当做是狐狸洞;而用大型积木将围城长方体就代表围墙。有些幼儿还用牛奶的箱子,并在上面点缀一些花花草草,一面充满童趣的围墙就形成了。
二、启发幼儿自主选择表演主题,创新故事情节
幼儿的年龄恰恰是最需要趣味丛生、丰富多彩以及具有挑战的有表演主题。但是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将选择表演主题的权利归还给幼儿[2]。根据幼儿自身看过的诗歌童谣、文学作品以及身边的人和事,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表演主题。比如说在教幼儿学习《老鼠嫁女》的童谣时,幼儿突然提议想表演这段内容,因此教师就可以找到相关的视频,组织幼儿对表演剧本内容进行讨论,从而形成一个自编自导自演的完整的表演游戏体系。由于是自己主动要求与选择的,因此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创造性也更容易被激发出来[3]。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幼儿已经熟知的童话故事,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幼儿在原来的故事情节上进行创新。
比如说《大灰狼与兔子》的故事,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重点抓住角色特征以及情节发展来创新,并将人物特点鲜明的表现出来。比如说如果大灰狼的房子融化了,会打什么坏主意呢?大灰郎被其他小动物赶走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其他小动物又会怎么庆祝呢?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幼儿纷纷展开联想,有的幼儿做出一个迷惑的表情,两手摊开,模仿大灰狼语气道:“咦,我的房子呢?”有的幼儿表演欲望更浓,肢体更加夸张,做出一副十分懊恼的神情,捶胸顿足道:哎呀,真倒霉,我的房子被融化了,我去哪里住呢?难道晚会上那个我要睡在野外么?为了自身安全,我必须赶紧找到新房子住下来。根据每个幼儿创造的故事情境,都纷纷表演出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幼儿对于其他小动物的庆贺场面也模仿的非常生动有趣:幼儿用纸球当小石头将扮演大灰狼的幼儿“赶出”了房子,都纷纷手舞足蹈,载歌载舞,将原本平淡的结尾改动的非常富有生气与童趣。
三、鼓励幼儿创造表演动作与语言
很多故事的语言与对白都是非常书面化的,如果直接拿来在表演中说明,就会使得表演不接地气,欠缺了生动性[4]。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对表演故事的对白与动作进行创新,可以是歌唱式的,也可以是对白式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幼儿更容易表演,将故事情节演绎的更加生动自然。比如在对《小熊请客》的表演游戏中,如何表现狐狸的特点,就必须把握好狐狸的对白与动作。教师可以让幼儿将自己对狐狸的认知与理解进行概括,有的幼儿说狐狸是最狡猾的动物,有的幼儿说狐狸在文中非常骄傲,还有的幼儿说狐狸很霸道,很坏等等。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对狐狸的出场语言与对白进行改编。本来在文中刚开始,狐狸是在大树下乘凉睡觉。幼儿将这个场景改编成了一段狐狸趾高气扬、横行霸道的独白:“我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狐狸,没有那个人可以比我更聪明。人们都很讨厌我,说我贪吃懒做,净做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聪明的我今天就要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能力。”在其他动物与狐狸撞到的情节上,本来是一问一答的对白,很多幼儿觉得不够生动有趣,因此将其对白改编成歌曲的方式,这样更能表现出小动物的快乐心情。教师在这样的场景中,也可以为孩子播放符合情景的歌曲,配合幼儿完成表演[5]。再比如说在《老鼠嫁女》中,有一段众老鼠抬花轿的片段,突发奇想的孩子们将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背媳妇”的背景音乐作为片段的配乐,孩子们也根据音乐放开表演,迈着大步,摇摇晃晃的做出抬花轿的动作。原本简单的场景故事,在孩子们的创造性改编下,变的生动活泼、诙谐自然,培养了幼儿的全方面素质。
结束语
表演游戏旨在提升幼儿的创造性,加强集体与合作观念,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值得每个教师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陈雨(1990-),女,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现今江西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保育院幼儿教师,二级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创造性的英语篇五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可以达到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的目的,英语课要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要点,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点。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状态。如果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英语的语言能力也将很快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英语 主体性 创造性
实践证明,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可以达到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目的。应当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英语课的实践性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就更加突出。
英语课强调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才是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red)的课堂。在课堂上要使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并不容易。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提问方式,转变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中的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老师;(2)老师+学生;(3)双人活动:学生+学生。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扩大第三种形式的运用,使学生五官并用,可以训练学生发展思维,解决困难,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也会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提高学生时间内的活动机率,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拓展活动方面的设计:
第一步,复习,让学生复述课文,同时引入对关键词语的练习运用。在这一步中,完全用双人活动,学生参与,只需老师发出指令;第二步,帮助学生对关键词语进行运用,并运用于重点的句型中,做替换练习。在这一步中,首先由学生自己找出难点、重点,通过前面的复述,学生很容易找到重、难点。然后老师引导,创设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关的语境。再把第二种活动形式中的(老师+学生)中的“老师”改为(学生+学生),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回答,从而扩大学生的活动机率。通过自己创设丰富多彩的语境来进行语言运用,学生不仅学会了难点的肯定形式,也掌握了它的否定式和疑问式。第三步,在一定的交际场合进行综合运用。我首先给学生设计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小对话,让学生在这些交际语境中进行较为容易的练习(把词填入合适的空白),然后根据这些交际场合进行创造性运用。交际运用场合是本节课的难点,我采用分小组活动的方式。这样首先使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其次遇到难点时,学生间可以互相帮助启发,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的目的。在这一步中,为避免小组活动出现死角,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小组发言,一个学生只能表达整个对话的一个部分,大家协同活动,使本小组的发言成为连贯的表达。此后引入竞争机制,大家都想参与竞争,并想在竞争中获胜,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
首先,练习运用英语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在课文中出现,是在一种语境中的运用。要完成知识的迁移,必须创设其他语境来运用所学关键词语。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最容易被他们接受,也最能受益。我所创设的语境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思维,也为深入思考做好准备。另外,可以启发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创造性可以得到较充分的训练与发展。
其次,在一定的交际场合综合运用英语。学生在生活中要与人打交道,不仅限于学生身边的课堂和家庭,还要接触社会。因此,在这个阶段不管是老师设计活动,还是要求学生创造语境,都要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交际时就不仅要用本节课的内容,还要把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到语境中。学生对这样的运用印象深刻,记忆清楚。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
总之,英语教学如果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可以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创造性的英语篇六
从词源学上讲,“nightmare”是个有点怪异的词汇。
“night” 这一部分显然很适当,“mare” 却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来历:在古英语中,它被用来形容在人们睡着后靠近的恶魔。
所以,“nightmare”这个复合词最初是专门用来表达魔鬼本身的,后来才演变成表示魔鬼招致的梦。
人们对这个词语的观点一直没变,但是现在,心理学家们对于导致噩梦的原因有几个其它的观点。
michelle carr是蒙特利尔大学的心理学博士生,在睡眠医学的高级研究中心研究梦。
她在这周早些时候的《新科学人》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在文中阐述了两种主要流派的观点:一个观点认为噩梦是一种对清醒时发生的消极经历的反应。
另一个则是“威胁模拟理论”,即做噩梦是我们的一种进化结果,我们把噩梦作为灾难的预演。
这样当真实的事件发生时,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它。
无论噩梦的功能是不是作为真实生活情景的训练场,对于那些做噩梦时两腿猛烈抽搐以及出汗的人来说,它们的确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carr写道。
例如,一个的研究发现,持续做噩梦的人认为他们自己更有同情心。
在看到有传染性的哈欠时,他们更容易无意识地模仿其他人,这种现象是一个用来研究共情的指标。
同时,carr还发现经常做噩梦的人在做一些词汇联想任务的时候,会更容易跳出框架,想得更远。
她表明其它的调查也已经发现了证据,来支持噩梦可能和创造力有关系这一观点。
在80年代,ernest hartmann在波士顿的.塔夫斯大学医学院研究睡眠,他发现人们寻求对噩梦的治疗并不全然在于害怕或焦虑,而在于他们对所有的情绪体验都有着普遍的敏感性。
他认为敏感才是强烈的梦境背后的推动力。
对白天发生的威胁或害怕的敏感度的提高会导致糟糕的梦境甚至是噩梦,反之,提升激情或兴奋度会引发更热烈积极的梦境。
而这两种类型的梦可能会反馈到清醒时的生活,在做噩梦之后增加压力,或者在做美梦之后增强社会联系以及同情心。
考虑到敏感造成的更进一步的影响。
hartmann认为过度敏感能影响认知和思维:做了很多噩梦的人会体验到他们清醒时的思考有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而这种思维似乎能给他们提供创造性方面的有利条件。
例如,研究显示这种人趋向于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
jess 和 chri在一个叫做边界敏感等级(the boundary thinness scale)的测试中得到了很高的分数。
而他们两个都是艺术家:jess是画家和摄影师,chris是一名音乐家。
而且,按照宇宙平衡理论中令人满意的相对性,carr的研究还发现经常做噩梦的人比普通人有更多积极的梦。
“该证据指向了这一观点,即与其说噩梦会扰乱正常的活动,不如说那些不幸做了很多噩梦的人同样拥有如梦似幻的生活,至少是和压力、恐惧的程度一样的积极、生动以及富有创造力,”她写道,“另外,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不只在睡觉时产生,它还一直在你清醒的思考和白日梦中发生。”就算人们清醒后摇摇头让自己忘记夜间的恶魔也没用。
也就是说,噩梦留下了痕迹,让你一整天都想着它们。
创造性的英语篇七
中文翻译: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人们对是否应该参加培训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经济状况和个人原因,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倾向许多人愿意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目的是为了在学业上取得高分或获得不同的证书。对我来说,我赞成反对培训,因为培训的目的是帮助人们通过各种考试,它主要集中在考试技能和信息技术的教育上永远不要训练人们创造性思维,甚至他们掌握知识的努力。
因为别人花太多时间参加各种培训,以至于他们不能腾出足够的时间从事新的或有创造性的工作。培训的学费通常很高,给人们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参加培训对人们没有好处,而且既费时又费钱,因此,更多的人应该意识到各种培训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