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歌作文300字篇一
我的青春就是从诵读开始的。
在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就明智的给我选择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弟子规》,还给我找了一位教我诵读的崔老师。当我第一次到崔老师家的时候,崔老师一见面就先和蔼可亲的像我们鞠了一个标准的九十度躬。当时我还小,只知道老师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所以就糊里糊涂的轻轻弯了一下腰。我的第一堂诵读课就这样开始了。
在一个十多平米的小客厅里。崔老师领着我坐在一张桌子旁。她坐在我的对面。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和崔老师接触。她长着圆圆的脸蛋,细而黑的眉毛下有着一双安详、慈爱的眼睛,说起话来柔和、缓慢。我的心一下子就不紧张了。这时,崔老师说:“老师先给你讲一下为什么要鞠躬,一是鞠躬是给自己鞠的------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恭的心。二是鞠躬是给对方鞠的-------学会尊重他人是做人最基本的美德。好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诵读。崔老师说:”诵读有几个要点。
1、要先洗手,目的是要保持书本的整洁。
2、要静坐一会儿,目的是去除好动的毛病。
3、诵读还要做到《弟子规》的“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口齿清晰,咬字要清楚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然后崔老师就一段一段的教我诵读《弟子规》,直到读熟为止。诵读完后我的心里非常的清净、安详。这种清净、安详的心一直伴随我到现在,虽然有的时候还会浮躁,但一想起崔老师的教诲。我的心就会很快平静下来。
那时,崔老师还跟我讲过,《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是由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编写的。后来经过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一千零八十字的《弟子规》。有道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只要我们用真诚、清净的心来做事,来诵读。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
就这样,我少年时代就养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后来,由于离开了崔老师,诵读的习惯就开始时断时续了。现在才感觉到特别后悔,后悔那时没有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现在悔悟了,决心继续坚持学习诵读。争取让经典诵读伴随我的一生。
诗歌作文300字篇二
我总想像诗人一样,赞颂那美丽的河。
河,给我的感觉并不是像涓涓的小溪那样宁静,也不像波涛汹涌的大海那样澎湃。河,在我的心中,只适合在诗歌中赞颂!
“美丽的梭罗喝,我为你歌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就连音乐家都那么喜爱河,可我偏不爱那河,我只爱诗歌中的河。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寄托了诗人无边的遐想,无边的向往。它像没有加糖的咖啡,并不是人人都懂得品尝,它寄托的是诗人对淡泊的追求,寄托的是世俗对美好的向往……
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宁静,时而疯狂。而诗歌中的河,也诉说着诗人的平生与梦。
诗歌中的河,泛起了一层层的涟漪,也激起了诗人一生的文学梦。荡起了一片片浪花,也响起了诗人对宁静的呐喊。
我只爱诗歌中的河,像文弱书生那样,书写着它淡泊的一生。我只爱诗歌中的河,没有像如今的繁华闹水。它也不会任人玩耍,只会静静地,任由诗人用笔尖带动它的脉络,流向未知的乐土……
在诗圣杜甫的《阆水歌》里,我时时能领略到 “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 的画境。我就把自己的'灵魂寄居在那些奇奥的汉字中心,在诗歌的河流中心漫无边际地梦幻和漂泊。它有着浓浓的墨味,悄悄地带着一种独特的文学气味,出现在我的梦中……
人的生命就像河流,永远在路上走着,无法停顿。灵魂在很多时候需要湿度,需要用故土和家乡的水来滋养,需要诗歌来提升。即使诗歌中的河里没有色彩,没有射影,没有掌声,也没有鲜花。它也会懂得静静地流淌而不会孤芳自赏。
我总想像诗人一样,赞颂那美丽的河。
无论是文天祥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李白的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不管是李商隐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还是著名《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像遥远的星光,只能凝望。即使已经相隔了很多年,我们仍可用文字和古人对望,任由思想像流星一样耀眼飞翔,只是分开收藏,我等候的愿望,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懂如何写好一首诗,但我只想很单纯地赞颂河,那条诗歌中的河!
是你,带我走向远方。
是你,画出美丽的弧线。
是你,诗歌中的河。
让我黯淡迷惘……
诗歌作文300字篇三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唯有寂寥孤馆月。
欧阳修的这首《玉楼春》是离别词,写得既深婉又层深,既含蓄又充满激情,堪称言尽而意永的佳作。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在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在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在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着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在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