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

时间:2025-01-27 作者:字海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它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教学计划的结构和内容。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一

1、了解李白的诗歌特征。

重复出现,副句多变;c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

3、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歌词内容多写从长安往西南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漫游十余年,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李白是屈原之后,古代诗坛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他极为倾服。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二人诗风不同,而各臻绝诣。

对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以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乱入蜀的,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豪放,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但见”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岭炼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要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蜀道难。

叹蜀道之高(高险)。

景物凄清。

山水险恶。

蜀道自古可畏(劝阻友人)。

叹战祸之烈(凶险)。

剑阁险要。

惨象环生。

早还家。

(告诫友人)。

1、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如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的神话传说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用人行青泥岭上扪参历井的想象写出青泥岭的困危之状。用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的夸张写出人行走难上加难。用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景物来写游蜀者的羁旅愁思。

2、章法上,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现: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尤其,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

3、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个性: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杂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八言,随心所欲,穷极变化。语言或匀称对偶(上、下),或散漫舒展(第一句),或精炼凝重(但见、又闻),或通俗轻快(嗟尔)。摆脱了一般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象,造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韵味。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二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探究学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2.连峰去天不盈尺aa冰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探究学习: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课件下载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三

15.

1.文本全解。

(1)作者与写作背景简介。

(2)基本解读。

全诗可分三层来理解。

第一层:开头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主要从侧面来描写蜀道之难。

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精华鉴赏。

2习题解说。

(1)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理解诗歌句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体会《蜀道难》句式的独特韵味。

参考答案:参考“精华鉴赏”第2段。

(2)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3)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4)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命题意图:让学生深刻理解、把握李白诗歌的主导风格和艺术特征。

参考答案:参考“精华鉴赏”第1段。

3.相关资料。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四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

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艺术世界。

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讲授法:帮助学生疏通诗意。

2、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

3、合作探究:训练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4、启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情感。

2、进一步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

1、诗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

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

3、诗歌主旨的分析。

新授课。

1课时。

《蜀道难》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讲解作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魅力。

(一)课程导入。

1、方法一: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蜀道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接着共同赏析几篇描写蜀道难的诗作,看看它们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出李白的《蜀道难》。

2、方法二:可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借用李白“谪仙人”雅号的由来引出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难》。

【设计意图】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导入部分是必须的,好的开端等于成功课堂的一半。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1、作者生平。

注:学生虽然熟知李白,但信息是零碎的,所以教师应梳理作者信息,让学生对李白的认知成系统。

2、创作背景。

注:可结合唐代文人壮游天下以求功名为大背景,特别要注意理解李白出蜀时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贺知章对《蜀道难》的赏识。

(三)乐府诗和乐府古题。

1、乐府诗相关知识。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至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

2、乐府古题常识。

亦称“乐府往题”,乐府诗类别名。即“拟古乐府”。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汉书?艺文志》),为汉末魏晋以来诗人所继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并沿用其旧题写了许多不再入乐的乐府诗。唐诗人更大量借用乐府旧题抒写时事,从而赋予旧题以新生命。

【设计意图】虽然必修二中学习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乐府古题《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

(四)文本解析。

1、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

注: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听: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

(2)学生齐读。

注:在学生齐读之前,教师应结合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细读文本,梳理文句(重点)。

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按字句段的顺序进行,类似于文言文的串讲,但不等同于串讲,在把诗句分离之后,要有句段的整体观。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描写内容和写作手法及作用上要做适当的点拨,原因是《蜀道难》里的词藻比较新奇丰富,意象和技巧运用较多,学生理解有难度,也是为下文问题探究作铺垫。

3、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的内容。

参考要点: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

注:一咏三叹是本诗的行文特点,也是让学生宏观把握诗歌的线索,结合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通过此小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参考要点:首先明确这是反复(复沓形式)的表现手法,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应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结构和诗歌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3)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参考要点: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夸张扬厉的笔法,流转华美的韵律。(这是主要的艺术特色,在学生回答后,需要老师点拨和补充,学生如果体会到其他特色,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

(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关于这首诗的立意,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a、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危害在蜀的房琯和杜甫;b、讽刺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为给李白集作分类补注的元人肖士;c、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d、“即事成篇,别无寓意”,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和顾炎武《日知录》为代表。经今人研究,前三种说法,或于史实不符,或于时间不对,都很难成立。所以我们以第四种说法为基础,认为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有关主旨的争议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所了解,但应提醒学生注意主旨的理解应有理有据于文本,不可牵强附会。)。

【设计意图】古典诗歌解读应以文本为本位,进行细读,在学生整体感知后,由教师引导分层分析诗句,将诗歌压缩的内容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和思考,只有理解了诗歌的字面意义,文本的深入才有了基础和前提,体会诗歌的方法精髓在于文本细读,所以在“细读文本”部分重点是梳理字句,析词解句是诗歌解读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但是它不是跳跃性地选取应试性的考点讲解,而是注重发掘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会读诗,读懂诗,而不是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感知”到“文本细读”再到“问题探究”,三个模块重视的是基础,能力层级是提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诗的方法。

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可以欣赏不同的名家朗诵视频,帮助自己理解。

【设计意图】李白作品,浑如天成,不可节解,所以要多多诵读,进行整体观照。通过反复诵读、美读,当能更好地领会这首诗的妙处。

1、《行路难》(其一)与《蜀道难》写作时间接近,请结合你对这两首诗写作目的的理解,对比分析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情感状态。

2、读宋代石介的《蜀道自勉》,说说它与李白《蜀道难》的写作重点和思想感情各有何不同。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五

能力目标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情感目标了解李白的放达。

教学重点诵读。

教学难点诵读要求。

教学方法指导示范。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以杜甫评价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谈到唐诗的地位及李白的成就。

朗读课文教师疏通文意范读课文。

1、个别朗读。

2、集体朗读。

二、师生探讨。

1.“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三、诗歌整体感知。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提问背诵而导入新课。

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时,提请注意诗歌的章法、气象、基调。请朗读好的学生进行朗读。

鉴赏诗歌章法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二、鉴赏诗歌。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鉴赏诗歌基调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三、作业布置。

1.找出诗歌中的典故。

2.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才气挥霍,顿宕不休,如南海明珠,随地倾出万斛也。(《李诗纬》卷一)。

二、背诵课文。

1.集体背诵。

2.个别背诵。

3.自由发挥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出理由。

三、拓展深化。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3.“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4.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五、作业。

课后习题2、3。

附1:板书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高蜀道来历。

难行蜀道高峻。

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

照应。

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

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附2:翻译。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

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

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

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

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

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

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

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

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坐下来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

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

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

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

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

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只要一人把守,

千军万马也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

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

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

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六

《蜀道难》乐府古题,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魄的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这首诗,要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1、听录音2、请学生注音。

1、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发现有一句话重复出现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不是,意义上是有区别的。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

3.赏析第一自然段:这一段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写蜀道的高峻。

第一层: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这几句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其中有高山阻隔,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写法;“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两句叙述蜀道来由。引用了五丁开山的典故。

问: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读者。

第二层: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蜀山太高,连太阳的车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冲拧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曲折盘旋,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在山上摸到星辰。

4、学习第二段:

第二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途中的恐怖气氛。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作者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悲凉凄清的氛围,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层:作者极写蜀道的险恶。想象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聋的“飞湍瀑流”之间,惊心动魄。最后用“其险也如此”劝阻人们慎入蜀地。

学生熟读,背诵。

5、学习第三段:

第三次出现在第3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写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既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则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蜀中易生军事叛乱,景象残酷,惨不忍睹。

学生熟读,背诵。

6、小结:我们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非简单地重复,那么连续出现三次,用意不一样:

奠定了全诗的咏叹基调。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

7.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创新p29)(表现手法)。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小结: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作者表面写蜀道之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遭挫折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6.艺术特色:

(1)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豪放飘逸。

(2)发展了乐府古题,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一。

(3)反复咏叹,一唱三吧。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七

一、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二、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三、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二、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三、课文感知。

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名家朗读,辅以豪放曲风的音乐,配以相应的雄奇壮丽的蜀中风光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

2.学生自读。

3.提问:根据课前预习和刚才对课文的诵读感知,你认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学生思考,达到对课文的初步把握)明确:此诗奔放豪迈,充满了慨叹之意。

四、疏通文意。

1.正音:

噫吁凫猱扪膺巉嵬。

2.关键字词:

噫吁: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五、朗读课文,深入体会。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词语,归纳知识要点。

2.熟读成诵,理清文章结构。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上节课要点回顾。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蜀道难》的文意,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来具体分析这篇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诗人大体是按照由古至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四、朗读第一段,精讲分析。

1.开篇两句“噫吁……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的基调,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张本。

2.这一段其余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意思。

第一层:(蚕丛……天梯石栈相钩连)写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

3.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有何作用?

明确:引用此神话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山的勇力,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读者。

明确:作者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以虚衬实以及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想像的丰富和奇特。

(1)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

(2)以虚衬实:“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蜀道的高危。

(3)夸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等。

五、熟读第二段,精讲分析。

1.第二段可分为几层意思?

明确:分为两层。

第一层:(问君西游……使人听此凋朱颜)描写蜀道景物的凄清。

第二层:(连峰去天……胡为乎来哉!)描绘蜀道山水的险恶。

2.“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君”指的是谁?

明确:“君”可能是虚拟的,借用“君”——一个虚拟的人——说话的方式可以层层深入地展开内容,突出地表明诗人的主要意图。

3.这一段中哪句话起到了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起到了这一作用。这一句说明蜀道是“畏途”,无论是上文的凄凉,还是下文的险恶,都是游人难以承受的——“凋朱颜”。

4.这一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明确:“但见”四句运用细节描写,借景抒情,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由静到动进行描写,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营造出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是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六、朗读第三段,赏析第三段。

1.这一段说了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意思。

第一层:(剑阁峥嵘……化为狼与豺)写剑阁的险恶。

第二层:(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写战祸的惨烈。

2.“不如早还家”和文章中哪一句相照应?

明确:“问君西游何时还?”

3.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所说的剑阁的险要和蜀中的战祸之烈,又与开头、句中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收束全文,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内容概括无余。

七、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作用是什么?

明确: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主旨句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每一次出现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见前面分析),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巧妙至极。

同时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全篇,充分显示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战祸之烈。

八、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归纳知识要点。

2.结合课后练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分析,我们对这首诗歌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探讨一下它的主题、寓意,鉴赏其艺术特色。

三、本诗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胡震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风人之义远矣。”

言“险”即所以申“戒”,“险”、“戒”二字高度概括了诗中要旨。

四、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本文的主旨句进行了研究,那么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诗袭用乐府旧题,借助丰富的想像,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五、艺术手法。

1.灵活的章法,宏伟的气象,深刻的主题。

2.奔放的感情,丰富的夸张,新奇的想像,杰出的浪漫主义手法。

3.打破传统,采用散文化的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奔放的语言风格,用韵极尽变化之能事。“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殷璠)。

六、布置作业。

文档为doc格式。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八

1、理解李诗表现的思想情感,学会“知人论世”。

2、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诵读、研读、赏析。

二课时。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一、导入。

我们在高二时学习过《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同学说说其特点。

明确:该诗主要记述梦境中的山水,表达诗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品质。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象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象原野上的奔马。在诗里,诗人一抖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同神游“蜀道”吧。

二、解题。

1、简介文体知识;

2、简析内容:本诗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华,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三、阅读课文。

1、自由诵读;

2、提名朗读;

3、齐读。

注意“其险也/如此”等句的句读及一些字音。

四、疏通字词。

五、整体把握,梳理思路,把握诗歌字面基本内容。

导入:泉有泉眼,文有文眼,题也有题眼。本诗题目中的题眼是什么?

明确:难。

思考:题目即讲攀登蜀道之艰难,即是说蜀道险峻雄奇,那么哪些诗句是写这方面内容?

明确: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思考:那么此前此后又分别写的是什么?

明确:前写开辟之难,后写安居之难。

小结:本诗以“难”为核心,以时间为顺序,先写历史上开辟蜀道的艰难(时间久,代价大),继而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攀越蜀道之难,最后从未来人事之险的角度,写蜀地是是非之地,难以安居。

六、布置作业。

思考:那么本诗是不是就是写蜀道之难呢?请思考完成练习三第4小题。

教学要点:分析主旨,赏析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字、号;

2、本诗是近体诗吗?

3、齐读课文。

二、分析主旨。

1、回顾上节课内容,将上节课板书内容继续板书下来。

2、分析主旨。

思考:练习三(4)。

提示:分析诗歌的方法是多样的。《重创诗歌的艺术天地》就告诉我们一些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本诗写于什么背景呢?看注释1。其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向衰败的过渡时期。

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是在告戒李唐王朝要防止一些野心家作难(板书“难”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应该说,诗人的预言后来是得到印证的。755年有安史之乱,761-766年又有段子章反叛等。

可见,本诗虽说是浪漫主义之作,但还是反映了诗人关照现实的情结。

三、赏析。

思考: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险峻高大?

明确:主要有:

1、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2、侧面映衬:黄鹤……;

3、夸张:扪参历井……连峰去天……。

4、烘托:鸟声悲凄。

小结:诗人正是这样以变换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蜀道的险峻高大,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九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李白与杜甫一向被视为唐诗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同时,他们也构成了唐诗的分野,李白于太平盛世唱响了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则于乱世中倾注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将自己的诗歌风格定义为“沉郁顿挫”。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从二十五岁起就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排挤,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他粪土王侯,傲视权贵,同情人民,关心政局。有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情绪。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有《李太白全集》。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十

唐诗是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李白和杜甫各领风骚,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传统,在学生充分的学习解读这两首诗之后,再次让学生走进这两首诗,利用本节课的比较阅读,更加深入的从四个角度去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风格和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的不同,并通过写作交流呈现自己的理解。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十一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一、请您欣赏。

ppt展示画面,引入本文教学(ppt展示)。

二、写作年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

研究者认为李白十六岁创作《蜀道难》东方网03年9月3日消息:四川平武县学者曾维益经过十多年研究发现,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成名作《蜀道难》的时间是在其20岁之前,而且该诗作于古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

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十二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蜀道难》课堂实录3。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播放视频《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我们在李白诗歌的吟诵中,牙牙学语,渐渐成长,不断收获。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诗仙的文字,一起神游《蜀道难》。说起《蜀道难》,唐代诗评家殷璠曾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究竟这首诗它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一起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首先请同学们抬起头来,跟随老师的声音,一起进入诗歌的情景,感知诗歌的风格。

(配乐朗诵)。

(学生鼓掌)。

师:感谢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真有些飘飘然了。而诵读一直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手段,诗歌的风格,它又是呈现多样性的。比如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它是清新自然的。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它是雄奇奔放的。再比如说,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沉郁顿挫的。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诵读诗歌,来初步感知《蜀道难》的主体风格是怎样的。读起来,发出声音。放开声音读!放开声音读!

(学生在下面自由朗诵)。

师:好的,同学们,通过听读和诵读,你初步感知到这首诗的风格是怎样的?

生:这首诗的风格十分雄伟。

师:雄伟应该是表现景物的特点。风格?

生:风格十分豪迈。豪迈的,豪放的。

师:还有吗?

生:富有气势的.。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生:哎呀呀,真是好危险,好高耸啊!

师:啊,好危险,好高耸啊!噫吁嚱,是语气词。那“危”怎么理解?危险?

生:应该是“高”。

生:“危”应该还有“危险”“危急”的意思。

师:危险的意思,危急的意思。那“正襟危坐”中的“危”是什么意思呢?

生:端正。

生(齐声):噫吁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我们不妨正襟危坐一下,读出你们的气势。来!噫吁嚱,12……。

生:噫吁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生:“凋朱颜”是指“红润的容颜为之凋伤,憔悴”。

师:红润的容颜变色了。“朱颜”是指?

生:红润的脸色。

生:因为看到蜀道是如此的凶险,是如此的高耸入云。

师:害怕,对不对?好,请坐。那么,既然是害怕了,我们应该读出害怕的情态。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师:你要身临其境的想象一下,读出一种花容失色的情态。把“凋朱颜”用颤音读出来,是不是?“凋—朱—颜”,好吗?再试一试!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师:语速还可以再放慢一些,好,请坐。语速可以放慢一些,我们女同学一起来一下。(示范读)。

生(女齐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生:叹息。

师:叹息。“长咨嗟”呢?

生:深沉的叹息。

师:深沉的叹息。长长地叹息,深沉的叹息,是不是?请坐。看来,诗歌到了最后是积聚了复杂的情感,化作了一句长长的叹息。既然是“长叹息”,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拖长一些,低沉一些。我们一起来读。(示范读)大家一起来。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好,一唱三叹之间,诗歌的风格就显现出来了。北宋欧阳修曾经说过: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李白在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何处?李白又是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体现蜀道难的?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边读边品,找出你认为描写得特别精彩的句子,来进行赏析。(多媒体展示:品读诗歌,感受意境)。

(学生品读)。

好的,有的同学已经思考得比较成熟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我找的句子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句话用了对偶、夸张、用典的修辞手法。它用了古代神话中“传说羲和每天驾着六条龙,拉着车子,载着太阳,周行于天下”这个典故,六龙回日意谓六龙之驾都因蜀道太高而无法穿越,只得载日而回。这句话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衬托出蜀道的高耸。

师:用典的手法,哪里是用典?

生:六龙回日。

师:六龙回日之高标,更准确的一点儿是用了神话传说,衬托出了蜀道之难。老师想问一下,“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是写了什么内容。

生:写的是蜀道的蜿蜒曲折。

生:水。

生:这里用回川的溪流衬托出了山的高俊。

生: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师:等一下好吗?我是说刚才那一句有没有补充的?

生:暂时没有了。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师:你不妨加强停顿,效果会更好一点。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再试一试!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师:已经有进步了,但是可能声音太温柔了。我们请这位男孩子来试一下,好吗?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师:再浓厚一点味道,读出那种山高水急之势。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师:同学们觉得读得怎么样?已经读得不错了,是吧?请坐!还有同学吗?

生:我要赏析的句子是“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这两句是诗人李白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和“子规啼夜月”这种非常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一种蜀道上十分空寂和苍凉的气氛,也十分有力地烘托了蜀道的难。

生:只见一只只鸟悲哀地在古木中哀号,仿佛在诉说些什么,但却听不清楚,因为它实在太高了。鸟儿们,雌鸟跟着雄鸟绕着林间飞行,只是绕着林间飞行而已,因为它实在太高了。又隐隐地听见杜鹃鸟在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因为蜀道太高了,就像杜鹃鸟在啼血一样。

生:飞舞。

生:“盘旋”吧!因为那么多千年古木,它应该在找栖息的地方。

生:感受到了蜀道上那种空寂苍凉的氛围。

师:空寂、孤寂、苍凉的氛围。那么,我们说这段文字,诗人主要是选取了一些意象,来营造了这样一种氛围。那些意象呀,同学们?可以把它们圈起来。

生:悲鸟、古木,还有雄鸟、雌鸟、子规和夜月。

师:雄鸟和雌鸟,这应该是悲鸟,是吧?悲鸟、古木,还有子规,还有呢?

生:空山。

师:空山,夜月,是不是?请坐!那么我们说,抓住诗歌的意象,也是我们解读诗歌的方法之一。而且在诗歌之中,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有其固定的含义。比如说,“梧桐”,它是凄苦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再比如,“明月”是寄托情思的载体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再有,“江水”代表了愁苦的绵长,李煜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此处的“子规”有这样的一个神话。传说,古蜀国有一个英勇的皇帝,他叫杜宇。他爱戴子民,有自己心爱的恋人。后被奸臣所害,凄惨地死去。他心系百姓,牵挂爱人,所以他的魂魄,幻化为子归鸟,在日夜啼叫。这就是子规啼血的典故。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内涵,所以“子规”成了古代文人表达悲情的重要载体。请看一下这些诗。

(多媒体展示)。

我们一起来读出这些诗句愁苦的味道。“蜀国曾闻子归鸟”,一二!

生(齐声):“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滴血猿哀鸣。”

师:“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而李白在《蜀道难》中是“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空山古木间,日之所见是雄雌盘旋最苦,而夜之所闻是子规月下啼血最苦。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我们不妨齐读一下这段文字。“但见……”读到“凋朱颜”。“但见悲鸟……”,一起来!

生(齐声):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师:好的。值得自己品味的句子,还有吗?

生:我选择的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句,它是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的这样一种反应,来烘托蜀道之高。人在蜀道之中走的时候,他是“扪参历井仰胁息”,然后“以手抚胸”,通过这样的一个细节,我们可以发现,因为蜀道的高峻,所以使人在蜀道上走的时候,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用这样一些夸张的手法,首先渲染了蜀道之高,也渲染了在蜀道之上,这样的一个空寂和悲凉的环境的气氛。所以,这一句,它不仅写出了蜀道之高,还渲染了一种气氛。也就是说,蜀道之高,使人感觉到它的空寂和苍凉。

生:是“以手抚膺”,还有“长叹”,还有“仰胁息”……。

师:“坐长叹”,“坐”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

师:“坐长叹”的“坐”是什么意思呢?

生:应该是表现一种惊惶的一种……。

师:(要)准确地理解!我们说“坐”在古代用的很多的意思有“因为”,还有“犯罪”是吧!那么在这边呢,应该是“徒劳的”。“空长叹”,徒劳地长叹。是吧!抓住了几个细节,现在是“曲折盘桓”,还有是“手扪星辰”,还有是“呼吸紧张”,是什么呀?抚胸长叹。那么在这边,你想象一下,如果是诗人行走在这样的蜀道上,应该是能够读出诗人的眼神的。几分惊叹,几分惶恐,几分无奈。你读读看!

生: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师: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你试着读读看,请再投入一点儿。

生: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师:已经好多了,请坐。还有其它同学吗?没有了?

生:“盈”是“满”。

生:写景的角度,一开始是视觉上的描写,是用蜀道的高耸,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之感。后来又写了瀑布的声音,就是从视觉又转到听觉上。

生:“连峰去天不盈尺”,是从远处来写,“枯松倒挂倚绝壁”是近,这边使用远近结合的手法写的。这一句写的是近景,然后下面一句写的是动景。

生:连绵的山峰离天不足一尺,枯松有的倒挂在绝壁上,有的伴在上面,飞流湍急澎湃,瀑布哗哗地响,撞击着山崖,滚动着石块,发出了万谷雷鸣的声音使人感到惊叹。

师:使人感到惊叹!你主要是借助于注释,是不是?其实我们通过这样的一个修饰,使自己的语言更加优美一些。比如说,“飞湍瀑流争喧豗”,飞急的、湍急的流水和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真像撞击山崖,发出雷鸣般的声响,用一些修饰,用一些修辞。好,请坐。那老师在这边想让同学们当一次小小的电影导演,如果让你将这一组画面拍摄成一组电影镜头,你怎么推进?来,别忘了让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怎么推进这组电影镜头?先是什么镜头,然后是什么呢?你来试一试。

生:应该会先拍“连峰去天不盈尺”,由远到近。

师:由远到近,应该是山峦起伏、连峰起伏的远景。然后呢?

生:然后转到枯松。

生:出现了飞湍和……。

师:飞湍、瀑布,还有呢?

生:还有石块。

师:石块、转石、悬崖,飞快地从面前闪过,还伴有什么声响呀?

生:雷鸣般的声响,目不衔接,惊恐万状,所以形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请坐。那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这边的排山倒海之势。来,你来试一试。

生: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师:你的语速要加快,读出排山倒海之势。(泛读)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好,再试一试。

生: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师:语速把握得是不错,但情感不够投入。来,我们集体来一遍好吗?

生(齐声):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师:好的。所以说,在这样一个品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以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瑰丽的想象、浩荡的激情,李白用他“落笔摇五岳”的笔法,以及“笑傲里沧州”的气度,为我们再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那么李白为何要尽写蜀道难呢?著名的清人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课前所查阅的李白生平及相关的背景资料,看看李白借助蜀道之景,抒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前后左右讨论一下。

生:《蜀道难》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李白高度的爱国思想。这个感情可以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这里可以看出,同时也可以看出他对大好河山的赞颂,又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社会的担忧。

生:“狼与豺”比喻残害人民的叛乱者,和“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这些意象都属于属地可能出现的叛乱者,这样就可以表达出作者高度的爱国思想。

生:他对大好河山的赞颂。

师:他对大好河山的赞颂。你为什么有这种想法呢?

生:作者他在描写蜀道的艰险,他使用了大量的文笔,比如说,“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这些景象都是描写了蜀道的景物。

师:也就是说你读出了李白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激情、豪情,是不是?请坐。还有吗?

生:根据当时的背景,这首诗是作者规劝友人王彦不要进入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师:你说根据当时的背景,是你查了相关的资料,是他送别友人的。这是背景,那么在文中可以找到依据吗?他是送别友人的!

生:倒数第二句,“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师: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还有吗?

生:还有第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也可以看出来。

师:这一句也可以看出来。有没有更加直接的句子?

生:问君西游何当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师:不错!还有吗?

生: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生:从李白的生平来看,这是他第一次出蜀以后到达长安所作,所以其中也可以看出他对于自己怀才不遇、不受重视,然后感叹世事艰险。也就是说他是从蜀道之难来到世事之难。

师:世事之难,仕途难,人生难,是不是?好,请坐。那老师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这首诗大约是创作于天宝初年。我们说李白二十六岁只身出蜀,怀着他“济苍生,安社稷”的使命,一路来到长安。可是此时的玄宗已经不是当年励精图治的玄宗了。他任用奸臣,沉迷声色。而气质傲岸的李白怎容于当时的官场?所以他仅在长安三年就被赐金放还。所以刚才那位同学说,在这首诗中,蕴含着他感叹仕途难、人生难,是有道理的。再有刚才的一个背景,我们说,天宝初年,地方割据势力开始膨胀,怀觊觎之心者,不仅仅是安禄山、史思明之徒啊!所以结合上面的背景,我们可以揣摩出当时丰富的情感。那老师也读了这样的诗歌,除了刚才同学们品出的情感之后,认为李白饱含情感地描绘蜀道之难,也许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这样一种敬畏之心。而这样的一种敬畏,未尝不给千年之后的我们以启示。复杂的情感淤积在胸,李白此时是慷慨而歌,发出了撼人心魄的长啸,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劝慰友人不要入蜀,因为那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叹仕途之难,人生多舛,再道一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热爱山河,敬畏自然,仍道一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将满腔的赞颂、忧愁、豪情与悲愤,只化作一句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蜀道难啊!而此时我们也唯有用动情、动人的诵读,去感受诗人这样一份胸肠了。《蜀道难》,李白,同学们一起来,“噫吁嚱”,一二!

(学生、教师共同朗诵诗歌)。

在此,老师想借用于丹的一句话,喜欢李白是因为他对生命的挚爱与执着。我们不仅要读李白,还要读更多的经典,来涵养我们的心灵。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学会品读诗歌,更应该在品读诗歌中体悟人生。感谢山水激活了李白的灵感,感谢李白激活了同学们的审美之心,感谢同学们激活了今天的课堂。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十三

1、了解李白的诗歌特征。

2、赏析本诗艺术特征:a将神话传说、想象和夸张融为一体的特征;b章法上主旨句。

重复出现,副句多变;c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

3、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歌词内容多写从长安往西南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漫游十余年,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李白是屈原之后,古代诗坛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他极为倾服。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二人诗风不同,而各臻绝诣。

对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以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乱入蜀的,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豪放,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但见”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岭炼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要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蜀道难。

叹蜀道之高(高险)。

景物凄清。

山水险恶。

蜀道自古可畏(劝阻友人)。

叹战祸之烈(凶险)。

剑阁险要。

惨象环生。

早还家。

(告诫友人)。

1、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如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的神话传说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用人行青泥岭上扪参历井的想象写出青泥岭的困危之状。用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的夸张写出人行走难上加难。用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景物来写游蜀者的羁旅愁思。

2、章法上,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现: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尤其,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

3、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个性: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杂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八言,随心所欲,穷极变化。语言或匀称对偶(上、下),或散漫舒展(第一句),或精炼凝重(但见、又闻),或通俗轻快(嗟尔)。摆脱了一般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象,造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韵味。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十四

教学目的:

1、理解李诗表现的思想情感,学会“知人论世”。

2、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研读、赏析。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高二时学习过《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同学说说其特点。

明确:该诗主要记述梦境中的山水,表达诗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品质。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象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象原野上的奔马。在诗里,诗人一抖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同神游“蜀道”吧。

二、解题。

1、简介文体知识;

2、简析内容:本诗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华,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三、阅读课文。

1、自由诵读;2、提名朗读;3、齐读。

注意“其险也/如此”等句的句读及一些字音。

四、疏通字词。

五、整体把握,梳理思路,把握诗歌字面基本内容。

导入:泉有泉眼,文有文眼,题也有题眼。本诗题目中的题眼是什么?

明确:难。

思考:题目即讲攀登蜀道之艰难,即是说蜀道险峻雄奇,那么哪些诗句是写这方面内容?

明确: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思考:那么此前此后又分别写的是什么?

明确:前写开辟之难,后写安居之难。

小结:本诗以“难”为核心,以时间为顺序,先写历史上开辟蜀道的艰难(时间久,代价大),继而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攀越蜀道之难,最后从未来人事之险的角度,写蜀地是是非之地,难以安居。

六、布置作业。

思考:那么本诗是不是就是写蜀道之难呢?请思考完成练习三第4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主旨,赏析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字号;

2、本诗是近体诗吗?

3、齐读课文。

二、分析主旨。

1、回顾上节课内容,将上节课板书内容继续板书下来。

2、分析主旨。

思考:练习三(4)。

提示:分析诗歌的方法是多样的。《重创诗歌的艺术天地》就告诉我们一些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本诗写于什么背景呢?看注释1。其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向衰败的过渡时期。

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是在告戒李唐王朝要防止一些野心家作难(板书“难”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应该说,诗人的预言后来是得到印证的。755年有安史之乱,761—766年又有段子章反叛等。

可见,本诗虽说是浪漫主义之作,但还是反映了诗人关照现实的情结。

诗人少年时期即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诗人非常高兴,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藁人。”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于是从此漫游四方。但是诗人虽有道家出世的思想,但他仍然关注着现实社会。在安史之乱时期,他参加了打着。

三、赏析。

思考: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险峻高大?

明确:主要有:

1、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2、侧面映衬:黄鹤;

3、夸张:扪参历井……连峰去天。

4、烘托:鸟声悲凄。

小结:诗人正是这样以变换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蜀道的险峻高大,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了解李白的诗歌特征。

2、赏析本诗艺术特征:a将神话传说、想象和夸张融为一体的特征;b章法上主旨句。

重复出现,副句多变;c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

3、体会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乐府诗。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其歌词内容多写从长安往西南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现存梁简文帝、刘孝威等人作品,都写过蜀道之难,但内容单薄,艺术性不高。李白这篇则以切身体验为基础,结合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放的语言和穷极变化的句式、韵律创造出奇险壮观的艺术天地,把“蜀道难”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漫游十余年,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李白是屈原之后,古代诗坛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对他极为倾服。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二人诗风不同,而各臻绝诣。

对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以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乱入蜀的,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梳理内容,指导学生背诵】。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豪放,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但见”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岭炼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要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十六

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3.了解李白的放达。

诵读。

诵读要求。

指导示范。

3课时。

以杜甫评价李白的诗歌:“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谈到唐诗的地位及李白的成就。

朗读课文教师疏通文意范读课文。

1.个别朗读。

2.集体朗读。

师生探讨朗读。

师生探讨朗读。

1.“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唏”是惊异之辞。“危”“高”,同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凋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提问背诵而导入新课。

朗读课文在学生朗读时,提请注意诗歌的章法、气象、基调。请朗读好的学生进行朗读。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鉴赏诗歌基调。

这首诗以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始终,已经显示了它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诗人的具体描写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叹蜀道之高,因为黄鹤之飞至高,猿猱动作最灵,二者皆不得过,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是叹蜀道之险,用劝游者的口吻写出,意味尤为深长。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叹蜀中战祸之烈,诗人用具体描写方式,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1.找出诗歌中的典故。

2.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

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才气挥霍,顿宕不休,如南海明珠,随地倾出万斛也。(《李诗纬》卷一)。

1.集体背诵。

2.个别背诵。

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

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2.“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蜀道难”这样一个难以表述的事物,李白为什么描绘得如此动人。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他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像、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像,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

4.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这一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他运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的句式,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这对他表现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4.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课堂小结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课后完成黄皮书。

附1:板书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高蜀道来历。

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

照应。

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

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十七

1、理解李诗表现的思想情感,学会“知人论世”。

2、体会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诵读、研读、赏析。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一、导入。

我们在高二时学习过《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同学说说其特点。

明确:该诗主要记述梦境中的山水,表达诗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品质。在诗中,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象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象原野上的奔马。在诗里,诗人一抖世俗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同神游“蜀道”吧。

二、解题。

1、简介文体知识;

2、简析内容:本诗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的艰险,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华,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三、阅读课文。

1、自由诵读;2、提名朗读;3、齐读。

注意“其险也/如此”等句的句读及一些字音。

四、疏通字词。

五、整体把握,梳理思路,把握诗歌字面基本内容。

导入:泉有泉眼,文有文眼,题也有题眼。本诗题目中的题眼是什么?

明确:难。

思考:题目即讲攀登蜀道之艰难,即是说蜀道险峻雄奇,那么哪些诗句是写这方面内容?

明确: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思考:那么此前此后又分别写的是什么?

明确:前写开辟之难,后写安居之难。

小结:本诗以“难”为核心,以时间为顺序,先写历史上开辟蜀道的艰难(时间久,代价大),继而从现实山势高危的角度,极写攀越蜀道之难,最后从未来人事之险的角度,写蜀地是是非之地,难以安居。

六、布置作业。

思考:那么本诗是不是就是写蜀道之难呢?请思考完成练习三第4小题。

第二课时。

分析主旨,赏析特色。

一、复习导入。

1、作者字号;

2、本诗是近体诗吗?

3、齐读课文。

二、分析主旨。

1、回顾上节课内容,将上节课板书内容继续板书下来。

2、分析主旨。

思考:练习三(4)。

提示:分析诗歌的方法是多样的。《重创诗歌的艺术天地》就告诉我们一些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本诗写于什么背景呢?看注释1。其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向衰败的过渡时期。

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是在告戒李唐王朝要防止一些野心家作难(板书“难”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应该说,诗人的预言后来是得到印证的。755年有安史之乱,761—766年又有段子章反叛等。

可见,本诗虽说是浪漫主义之作,但还是反映了诗人关照现实的情结。

诗人少年时期即有“济苍生”、“安社稷”的大志。天宝九年,42岁的他在友人贺知章的推荐下,被玄宗皇帝招到朝廷为官。诗人非常高兴,喜不自禁,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藁人。”以为这下可以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然而玄宗只希望他成为一个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再加上诗人一向傲岸不羁,被权贵排挤,为官一年多即被赶出长安,于是从此漫游四方。但是诗人虽有道家出世的思想,但他仍然关注着现实社会。在安史之乱时期,他参加了打着。

三、赏析。

思考: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险峻高大?

明确:主要有:

1、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2、侧面映衬:黄鹤;

3、夸张:扪参历井……连峰去天。

4、烘托:鸟声悲凄。

小结:诗人正是这样以变换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蜀道的险峻高大,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十八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朗读法、探讨法。

2

第一学时。

知识链接: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2、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据说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

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朗读。

1、听录音,把握诗中比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感受语调、语势。

噫吁嚱()鱼凫()秦塞()萦绕()石栈()。

猿猱()扪参()峥嵘()抚膺()巉岩()。

飞湍()咨嗟()喧豗()砯崖()崔嵬()吮血()。

2、跟读,反复诵读。

3、在朗读的基础,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词语。

噫吁:

危乎高哉,蜀道之南,难于上青天:危,。于,。

开国何茫然: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当,。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历,。参、井,。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盈,。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这里作动词,。

所守或匪亲:或,。匪,同“”。狼与豺,比喻。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

(2)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诗句的意思。

第一部分,“噫吁嚱……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第二部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人听此凋朱颜”

第三部分,“连峰去天不盈尺……侧身西望长咨嗟”

4、作业:背诵诗歌。

第二学时。

一、总体把握结构。

2、诗歌有三“叹”,分别叹的是什么?

一叹:

二叹:

三叹:

二、诗歌鉴赏。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答:

2、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问:

第二问:

3、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答:

4、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答:

5、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答:

专业蜀道难教案一等奖范文(19篇)篇十九

景物凄清。

山水险恶。

蜀道自古可畏(劝阻友人)。

叹战祸之烈(凶险)。

剑阁险要。

惨象环生。

早还家。

(告诫友人)。

【艺术赏析】。

1、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如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的神话传说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用人行青泥岭上扪参历井的想象写出青泥岭的困危之状。用黄鹤不得飞度、猿猱愁于攀援的夸张写出人行走难上加难。用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景物来写游蜀者的羁旅愁思。

2、章法上,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现: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尤其,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

3、句式灵活多变,语言奔放恣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个性:句式以七言为主,又杂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八言,随心所欲,穷极变化。语言或匀称对偶(上、下),或散漫舒展(第一句),或精炼凝重(但见、又闻),或通俗轻快(嗟尔)。摆脱了一般诗歌中节奏统一板滞的现象,造成了参差错落、变化有致的美感和韵味。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范本是对于某种类型或者某种方式的典型表现的集合,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在这里,小编分享给大家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第一段:引言(2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总结和梳理的过程,通过总结可以反思工作中的得失和经验教训,为下一个月的工作做好准备。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新手还是资深的职场人士,都可以从这些月工作总
收集范本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步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小编整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总结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画家李苦禅年轻时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仅画艺精湛,而且
培训心得体会是在参加培训课程后,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对所学知识、技能和体会的总结和反思。它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学习效果,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接下
作为一种反思的机会,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提升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掌握了正确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轻松撰写一篇出色的月工作总结。xx位于邹城市东部,距市区xx公
高中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适应学生发展的特点。小编整理了一些高中教案范文,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评价的方式等等,希望对广大教师
活动策划涉及到对目标群体、场地、时间、资源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和安排。活动策划是一门艺术,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活动策划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六十七年的沧桑岁月,六十七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殿堂,它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要使命。以下是一些学校教育的案例和成功经验,给大家带来启示。一、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法规,依法办事,认真学习有关
我们不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对这些经历加以总结和概括,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行动。为了方便大家写心得体会,小编整理了一些写作技巧和范文,供大家参考。
述廉报告是对廉政工作成果的总结和体现,对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有着重要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典型述廉报告,供大家了解和参考。20xx年,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
参考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总结的结构和要点,从而写出更有逻辑性的总结。接下来是一些精心挑选的总结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家风是家庭伦理与家庭
通过写述职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
服务月是民众参与公益事业的一种方式,可以让个人或团体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并提供帮助。服务月是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而举办的活动,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
在教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接下来是小编精心挑选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计划,有组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身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通过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启迪。
公务员转正是指评估和确认公务员是否符合继续留用的要求,是履行公务员职责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务员转正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述廉报告的内容要真实、客观,既要回顾过去,也要展望未来。在下面的内容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质量的述廉报告,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在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方便大家作为写作参考。20xx年10月
申请书的撰写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逻辑的连贯性和表达的礼貌性,以提高其可读性和说服力。下面是一些申请书的优秀范例,这些范例着重展示了申请者的优势和适应性,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和总结,让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长处和进步。我会继续保持
精选范文是对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精细呈现,它们通过独特的语言和结构展现出作者的文学才华。推荐阅读下面这些总结范文,它们从不同角度审视了总结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范文范本的撰写需要结合具体的写作要求和目标,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下面是一些经典范文的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写作的灵感和启示。支部委员会是党或团体内的基层组织。委
月工作总结有助于我们从宏观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进一步明确个人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阅读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提供新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使我们更加有信心和热情地面对写作任务。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有所帮助和启发。党课作为一种重要的组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发现自己的短板和潜在问题,并为自己的个人发展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和借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内容、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几个值得借鉴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20xx年度,持续
计划书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工作或学习的安排和规划,是对目标和行动的清晰表达。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借鉴以下的计划书范文,写出一份优秀的计划书来。(一)招商目的(略)(
发言稿是在会议、演讲或庆典等场合上即兴演说或事先准备好的讲话稿,是传递信息、表达观点的常用形式。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发言稿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
我深刻理解到工作中的细节决定成败,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实现工作的完美。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在信息时代,诚信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下面的诚信总结范文中,你会找到很多关于诚信的重要性和实践经验的有益信息。本人承诺在科研项目(课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回顾和总结,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例,能够激发大家撰写心得体会的灵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的宝贵财富,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财富实现自己的成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从中获取一些灵感和启发吧。
感谢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担任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下面是一些来自知名主持人的主持词例句,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
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民主生活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增强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下面是一些关于民主生活会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根据组织生活会工作安排,本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概括,是自我提升和进步的重要途径。下面是几篇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一)选民登记情况:*街
通过月工作总结,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过去一个月的工作中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地方。哪怕是看看他人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好自己的总结。一年来,在领导的
党员心得体会可以促进党员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加深党员对党的认同和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来看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党员心得体会,或许会有不少启示和思考。
情况报告的撰写需要具备扎实的调研和分析能力,以及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请仔细阅读下方的情况报告范文,相信会对你理解和运用情况报告写作技巧有所帮助。
无论是对工作任务的总结,还是对项目进展的描述,报告都能提供清晰的信息。无论你是刚步入职场还是已经有多年工作经验,这些报告范文都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工作汇报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工作汇报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报告范文的写作需要注意严谨性和可靠性,避免主观偏见和不准确信息的出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这些报告涵盖了
岗位职责是组织中每个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它对于组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份岗位职责的列表,希望对大家在编写岗位职责时有所帮助。5、协助监督控制各部门绩效评价
编写安全教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和身体特征,以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安全教案,提高教学质量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写得不错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第一段:引言(
在学校里,学生们通过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如果你正在写学校总结,不妨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能给你更多的想法。尊敬的学校领导:承蒙学校领导的厚爱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能力。接下来,小编将分享几篇关于心得体会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公安队伍在
撰写演讲稿需要充分准备,明确主题,结构清晰,语言简练有力。演讲是一种艺术,借助这些范文可以更好地掌握演讲的要领和技巧。自换届以来,中共xx市第xx届委员会在上级
优秀学生在课堂上总能保持专注,不会被外界干扰所影响。下面是一些优秀学生的自我管理经验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专家解读:看似简单平淡的一句话,但它却起着很大的
8.通过编写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和资源,提高工作和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设计理念必须要以人为本,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文体特点、写作技巧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范文范本中的优秀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思想的冲击和感受的震撼,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和成长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篇经典的心得体会文章,感受作者的思考和反思之道
提交辞职申请书是对自己职业生涯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决策,需要谨慎思考和妥善处理。这些范文虽然不能被全部照搬,但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帮助你写出一封令人满意的辞
通过写一篇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他人,促进共同成长。阅读这些培训心得范文,我发现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感悟都不尽相同,这让我意识到了学习的多样性
职业规划是指对个人将来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的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职业目标和个人发展。在面临职业选择和发展困惑时,职业规划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和决策的
在撰写报告范文时,我们应该清晰地阐述问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方法。这些报告范文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报告,无论是项目报告、销售报告还是市场调研报告,
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大家一起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语言运用来激发听众情感、增强说服力的重要文学形式。下面是几篇深受好评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演讲稿写作有所启发。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高中生评语应该注重细节的观察和描述,客观记录学生的表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参考。但是也有部分同学存在学习动力不够强、沟通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1.你是一个待人随
写更多的申请书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能力。阅读一些有关申请书的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优劣势的反思,可以提高自我提升的效果。接下来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是村里少有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参加培训课程后的感悟和收获的总结,通过写下这些体会可以巩固学习成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起学习和进步吧!
事迹材料是一份通过事例和论述来展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和成就的文本。以下是一些优秀事迹材料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灵感和启示。自从我们喊出第一声
一个完善的工作方案应该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细致性,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和协调。这是一份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编制的工作方案,希望可以从中获取到一些有用的经验和建议。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经历了某个事件、完成了某个任务、学习了某门课程等之后,对所取得的经验、感悟、收获等进行总
事迹材料的撰写需要遵循事实真实、逻辑清晰、语言简明的原则,尽可能做到客观公正。事迹简介:刘备面临严峻的局势,决定拜访关羽,请求其帮助。关羽多次被拒,但刘备坚持不
月工作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制定下一个月的工作计划,提前做好准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xx年,公司在建设集团的正确领导下,紧紧
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我明确了目标,更加坚定了前进的决心。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回想起来,从开始的茫然不知到可以了解的一些炒股
计划书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产物,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社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各类作文的范文,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提高我们的写作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请假人员:谭xx。记录
心得体会是个人对学习或工作中的重要事件或经历的深入思考和领悟。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灵感。近年来,我国力求成为一个科技强
民族团结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以下是一些成功实施民族团结政策和项目的案例,对我们制定和落实政策具有借鉴意义。为全面贯彻“一会”(自治区民
心得体会是一种深度思考的产物,通过总结自己的经历和教训,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小编搜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和阅读。作为一名学生,参观
转专业申请书是向学校证明自己适合转入新专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如果您需要撰写一份转专业申请书,以下是一些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尊敬的上级领导:您好!我叫xxx,现年
报告范文需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布局,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接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报告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李洪奇律师北京市中济律师事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进行针对性的提升。以下是一些职业规划专家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有益的建议。水无点滴量的积累
在一个单位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责任,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理。推进单位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以下是相关的案例分享。通过今年参加加强机关
计划书要求我们从整体和局部两个维度去考虑问题,做到整体谋划,局部具体。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计划书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xx年10月,我校将
培训心得的撰写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培训过程中的重要观点和要点,方便回顾和复习。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写作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幼儿创意美术
合同协议是商务活动中的重要凭证,也是维护合作关系的法律依据。在起草合同协议时,可以参照下面的范文,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在市场经济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的基本法律文件,它确保了合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些合同协议范文在实际应用中反映了合同法和法律实践的要求。甲方:黑龙江西恩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乙方
心得体会是对个人经历、感悟和思考的一种总结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以下是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典型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篇文章的写作要求。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一件事情上的体会和感悟的总结和概括,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读后感既可以是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评述,也可以是对书中意义和价值的思考,是读书的重要环节之一。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进行个人感悟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深入思考与总结,是对所教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也是对自身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反思。通过写教师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对所学、所感、所悟的总结和归纳。通过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和启发,加深对于某一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也有论者提出:
范文范本是从大量的作品中筛选出的优秀篇章,是学习写作的参考和借鉴资料。接下来是几篇范文范本的片段,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创作。愉快而又艰辛的假期实践就要结束了,
写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的一次思考,也是对他人学习和借鉴的一次奉献。以下是我为大家精选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忽视理想、信念教育,放松世界观
社会实践报告可以让我们深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从而增长见识。希望以下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能对大家写作和思考有所启发,望各位能提供宝贵建议和意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
教学计划要注意选择和安排教材,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事迹材料能够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让我们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就。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事迹材料范文,通过阅读它们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事迹材料的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对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中长期、中期、短期目标、任务进行的计划安排。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幼儿园工作计划,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小班的学生年龄
心得体会是对经历、感受或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个人素质。2.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范文范本是审美的典范,能够使读者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意,提高写作水平。一支部党员活动室。xx支
通过写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回顾和反思,以便于更好地提升和改进。总结范文7:总结这段时间学习的经历,我深感学习的乐趣和困难并存,但也明确了自己在学习
在这个阶段,我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这对我的发展大有裨益。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帮助。
情况汇报需要准确、简明扼要地表达,避免冗长的叙述和无关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关于情况汇报的实用技巧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年初以来,***镇以贯彻落实
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预算,做到事无巨细、事无蹉跎。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计划书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指导。2、每天在各大网站发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有助于将来的成长和发展。接下来是一些关于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