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回到篇一
面对银幕,我的身旁坐着我的母亲,母亲的身旁坐着我的父亲。我的手里还握着今天的影票,上面印着《一九四二》七排03。
在电影开始前,我本想着借这个引子好好哭一场,而当两个半小时后我走出影院我才发现,我只是在星星说也想喝猫汤时流下了一滴眼泪。
贯穿整部电影,并没有什么令人感动的情节。而我所能感受到的只有悲惨和残酷。在灾难面前,除了活下去一切似乎都显得过于卑微。道德,亲情,信仰,如同被粉碎的建筑,冒起弄弄黑烟。“不死”在那一刻格外重要。而绝望一点点侵蚀着人们恐惧不堪的心灵。或许死亡也是一种解脱。
到了地铁站,我发现即使是在晚上九点四十沈阳站站的人依旧川流不息。
我在回顾整场灾难,我的父母在一旁交谈,父亲说要给我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在场时,父亲说过第二多的话,他最常提到的是他的某个朋友家的孩子考上了什么高校。
我在想,同胞究竟意味着什么?三升小米,树皮,猫,日本人,蒋介石,阻止火车驶入陕西的军人,难民。灾难越是可怕,同胞的概念似乎就越小。等到最后就只剩下了自己。
我又忽然想到了栓柱的死。生命和信念,他选择了信念,然后日本人用他们本该用来切腹的指挥刀刺穿了他的喉咙。或许这个常人眼中有些痴傻的长工根本不懂什么叫做信念。而厨师老马面对和栓柱同样的抉择,老马活了下来,辣的却不只是蘸了芥末的生鱼片。我并没有从电影中找到答案。
地铁到站,我的父亲问我有没有以后特别愿意从事的职业?我很想告诉他我以后想和文字打交道,但我只是说了没有。他又说道他和我妈为我以后打下基础。我开始庆幸我没有告诉他我的想法。我还看见了我和他的差异,和我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别人的故事终究没能解开我的疑惑。也许我根本就是多虑,生命和信念都在我的手中,我为什么要去选择。也许迟早我会从自己身上找到一切的答案,毕竟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又也许,我永远都不会知道。
回到篇二
初入江湖。他只是一个菜鸟,无任何装备,行走在大街小巷,一个个匆匆忙忙的过客在眼前闪过,四处暗藏危机,不予理会,走走停停,漫无目的,熟悉线路,建立人脉关系,为的是计划未来。
牛刀小试。熟悉了套路,增长了阅历,开始在江湖上闯荡——与人挑战,收集装备,潜心修炼,提升武功。能力如园中春草,不见其长,日有所长,他也在一次次磨练中成长。
崭露头角。一次次的失败过后,又有了一次次的成功,九九八十一天后,他在江湖中已小有名气,终于站稳了脚跟。
名声大振。一切来得太突然,一切来得并不突然,多少次的拼杀,多少次的付出,成就了一代武王——无人能敌,盖世无双。胜利时时充盈了脑袋。
n年以后……
误入歧途。功成名就之后,他成天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江湖中的地位已然摇摇欲坠,他慢慢老了,堕落了,力不从心了。
回到原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回到篇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
启程了,陈桂贞一左一右地搂着两个孩子坐在船头,目视着江水滔滔向东流。多年前,丈夫就是顺着这条水路逆流而上,带自己离开故乡谋生,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苍凉萧瑟之感随江中水汽弥漫上陈桂贞的心头。只有两个孩子因为第一次坐船出远门,满脸好奇而兴奋地盯着江中的货船、渔船、木筏、水鸟等往来穿梭,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直至日头落尽,云影无光,两岸渐渐消失在苍茫暮色中,他们才回舱休息。
过了几日,船刚行到湖北与江西交界处,在一次靠岸采买食物时,被潜伏在岸边的一伙强盗拦截,除了林祥谦的遗物(一顶黑色毡帽、一把雨伞和领导罢工用的怀表等)藏于棺椁中,女儿汉玉5周岁生日时项德隆送的天冠锁和镯子藏于贴身衣兜内,其余路资、衣物等都被洗劫一空。陈桂贞紧紧护住两个吓得瑟瑟发抖的孩子,直到强盗走远,一行人赶紧离岸继续前行。之后的路上,他们只敢挑人多的码头靠岸,去乞讨或者摘点野菜充饥。兵荒马乱,老百姓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自然也不可能拿出足够的食物接济他们,他们有时要乞讨好半天才能吃得半饱,有时一天都吃不上饭。两个孩子饿得拼命喝水,偶尔能从江中钓着鱼充饥,便是过年一般的高兴。夜里,江风呼啸着灌满船舱,陈桂贞和孩子冻得抱成一团,用彼此的体温取暖。有时,遇到官兵稽查询问,陈桂贞只能哭诉家人病死他乡,自己和乡亲护送棺木回家安葬,好在这种时候官兵一般会嫌不吉利,草草问几句便放行。
这样过了两个多月,船终于驶进熟悉的乌龙江面,时隔16年,陈桂贞回到了故乡。
在宗亲的帮助下,三口棺椁被埋葬在家乡的枕峰山下。护送的同志要回江岸时,再三叮咛陈桂贞:“要保重身体,教育子女,等到打倒反动派,党就会来找你!”从此,陈桂贞在尚干亭上村,住在低矮、狭窄、陈旧,面积30多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破屋里,用柔弱的身躯挑起生活的重担。当乡亲们询问其丈夫、公公和二叔之死时,面对白色恐怖的中国,她心有余悸,只是含泪说:“阿德、二叔和公公接连生病,无钱医治而死去。”对丈夫壮烈牺牲的情景只字不提。乡亲们见此情景,不敢再问下去。陈桂贞满腔的悲痛、仇恨、思念都无法与外人言说,内心苦闷无从宣泄,是林祥谦的革命斗志与心愿、党组织的嘱托与关怀在支撑着她。
可是这种支撑在第二年差点崩塌,命运再次给了陈桂贞狠狠一击。1929年的一天,年仅12岁的女儿汉玉生病了。不同于以往的头疼脑热,女儿这次病情来势凶猛,短短几天时间就让一个平时活蹦乱跳的孩子瘫在床上,饭也吃不下,水也喝不了,小脸烧得通红。陈桂贞急得团团转,借钱请来郎中,却只见郎中给女儿把完脉后摇头叹息……眼看着女儿的生命一点点逝去,她陷入无限的苦痛、无助中。女儿从小乖巧懂事,6岁时遇到敌人来家里搜查,便懂得将工会的公章偷偷扔到炭缸中藏起来;平时帮妈妈带弟弟,洗衣做卫生,从来不喊累,还时常体贴地给妈妈捶腿拍背。在苦难的日子中,女儿是陈桂贞的贴心小棉袄,给她带来多少温暖与甜蜜。可是,这么乖巧的孩子怎么就得了这么重的病?自己身为妈妈,却没有照顾好心爱的女儿,保护不了她……桂贞抱住汉玉泪如雨下。汉玉感觉到妈妈滴在自己脸上的泪珠,微微睁开眼,气若游丝地嘱咐:“阿妈,不要难过,我只是要去见依爸了……我和依爸……会在天上……保佑你和弟弟的。”说完,慢慢停止了呼吸。陈桂贞崩溃大哭。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九一八事变”,敌人入侵的炮火震醒了陈桂贞,重新燃起她的勇气和斗志。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