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诗词的读后感古诗词的读后感篇一
我是一名采油女工,在闲暇之余偶尔翻阅了《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心中些许感触。于丹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历史的光影旋转散射,转瞬即逝,不留痕迹。我坐在灯下,与诗人们在心灵最深处相逢,而后开始学着诗意的生活。
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载满诗意的小溪流向明亮幸福的方向。细品着清丽隽永的诗句,也才最终明白,诗是心灵的寄托,伴着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越需要一种激情,唤醒自己疲惫的心灵,我们就越需要一种力量,引领我们挣脱世俗的牢笼,走向真正的成熟与强大。
或许我们知道的诗句不多,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斜阳晚钟的时候,我们看见田园林泉的时候,我们看见千古明月和旭日长虹的时候,我们会有所思考,有所感触。无论是大悲大喜,还是大起大落,都要去吟首诗,以洗涤心灵的积尘。诗不再是一种寄托,而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如诗,生命如诗。面对如诗如画的生活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不活出一个诗的境界和诗的韵味出来的。面对诗意十足的世界,我们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首美丽的诗篇。
我想,这也是于丹最想告诉我们的吧,生活中不乏诗意,我们虽远离城市喧嚣,在荒凉的大山深处坚守着采油树,听着输油泵的轰鸣声,看着山脊上的太阳升起又落下,日复一日与孤寂为伴,与荒凉为伍,但幸福感却不曾缺少。只因我们拾起诗意与恬然,做我们精神上的富翁。
青春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着诗意的生活,在荒芜的戈壁滩上,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中,我们石油人在黑色的油海中开出自己最美最绚丽的石油花。
古诗词的读后感古诗词的读后感篇二
翻开这本300页的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很细腻,没有太多刻板的说文解字,仅仅是清风明月,几度春秋。深夜,窗外繁星点点,在灯下耐心地阅读,于字里行间,寻找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给内心深处的那份诗意一抹安宁的气息。
哪个中国人不是听着“床前明月光”,学着“明月何时照我还”长大的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古的文学,全都沉淀在这一轮明月之中了。多少远行的游子,是否都会在中秋之夜遥望远方,吟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属于中华儿女的,有温度也有感情的千年文化。
说到明月,自然就会提到李白,从“小时不识月”到“对影成三人”,李白对明月的感情甚至可以说是友情,自小相识。身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他就常常饮酒、赏月、写诗,明月,也是李白的情怀吧。
若明月是夜里浅浅的思念,夕阳就是傍晚深深的眷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沧桑的感叹,两行千古的诗句,《小王子》里说,“当一个人悲伤的时候,他会爱上看日落。”其实这可能就是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处,因为我们的诗意不仅仅是悲哀,还有许许多度的情感深藏其中,或许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悠悠的眷恋与情思跃然纸上,夕阳也意味着安宁,那就是苏轼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了。
或许又一天黄昏,金色的光辉在我的桌前停留了一瞬,我愿停下手中的事情,凝视这一抹灿然的亮色,让回忆在晚风中纷飞,也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细细体会春去秋来,用诗人的目光看山清水秀,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在不自信的时候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寂寞的时候想到“独坐幽篁里”,在郁郁寡欢的时候想到“月若无恨月长圆”,也就是让自己悄悄沉醉、融入中华的千年文化了呢。学会汲取积极,调整心态,不断去寻找最好的自己。
合上书页,不免羡慕于丹老师,不仅在阅读、思考中了解、感受古人的思想,更让自己的美丽与气质由内而外,缓缓散发。书中的文字、语句之间,唤醒诗意,润泽心灵。
古诗词的读后感古诗词的读后感篇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都有自己深远的发展过程。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中国的古诗词。
我读过著名学者于丹的著作《重温最美古诗词》。在书中,作者通过大自然的风景,引出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并作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个人看法。全书语句流畅、优美,处处散发着诗意,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释怀。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是书中正文开篇的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长恨歌》中的一句。通过作者对诗句的解读,我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唐玄宗离开皇宫前的安然、喜乐,再到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离开皇宫后的怅然。只是短短几字,表现出了景物背后的苦楚。虽然唐玄宗的皇宫没有变,但这种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落差感,使人感受到的只有无限的凄凉和悲哀。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是李商隐《锦瑟》中的一句,也是全书结尾的一句。当读到这句诗时,让人不住发问: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弦呢?也许当一个人有着无数心事,才会如此发问吧。锦瑟有着这么多的弦,是因为这一弦一柱都系着太多太多的回忆。心事如此之多的诗人,隔着似水的流年,回望过往的时光,泪水不住地凝成了诗行。这些思绪和迷离的幻像如同那繁琐复杂的锦瑟,不知何以缘起,更不知何以缘灭。
我喜欢这种在诗海畅游的感觉,在笔墨香气中体会纳兰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深情款款;体会李煜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体会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之苦;体会杜甫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欣喜若狂;体会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抒怀在诗词中找回生活的宁静,去相信诗意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活得诗意盎然。
古诗词的读后感古诗词的读后感篇四
梅花品格高尚铁骨铮铮。古诗词中也有很多梅花的,大家读了写梅花诗词,读后感都写了哪些?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古诗词梅花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著名的咏梅诗为元代画家王冕自题“墨梅图”上。王冕学画的故事曾写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为众人熟知。清代朱方蔼曾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王冕)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这一幅“墨梅图”即是繁花的代表作。此图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奇; 一枝梅花横贯画面,构图新奇;花朵只 用淡墨轻染,仅花蕊加墨重点,清新俏丽;长长的枝干舒展挺秀,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干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勾瓣点蕊简洁洒脱。整个画面虽无设色,但看上去,梅花的清香似从纸背透出。
王冕墨梅出于北宋扬无咎派。但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此幅则写繁花密枝,别开生面。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
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作者并没直写梅,而是通过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与梅影相映,朦胧的月色与淡淡的幽香相衬,动与静,虚与实,视觉与嗅觉,共同营造了一个迷人的意境。 “疏影”、“暗香”这两个新颖的意象,鲜明又微妙地表现出梅花的清幽香逸、高洁端庄、幽独闲静的气质风韵。由于这两句诗极佳地捕捉并传达出梅花之魂,成为历代诗人咏梅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佳句。
尤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诗把个欧阳修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堪称绝佳。
林逋性格孤傲,独来独往,喜恬淡,自甘贫困,不随波逐流,蔑视权贵,40多岁隐居杭州,在杭州孤山独自生活20多年,自得其乐,以布衣终身,终身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鹤妻子”。
此诗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生写照,以梅自居,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贯追求。
古诗词的读后感古诗词的读后感篇五
每个人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欧阳修说得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人生多情,风月只是转移了我们的情思,给了我们一种寄托。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怀入心,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还记得去年中秋节的活动,我们吟诵关于月亮的诗句,在东氿畔赏月尝月饼,此情此景还犹如发生在昨天。
我们的古人,对头顶那轮明月,就有着无穷的幻想,也寄托着无限的情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这一轮中国的明月前,无论是古代诗人还是现代诗人,中国人心中所有的珍惜,都被明亮地照射出来。
古诗词的读后感古诗词的读后感篇六
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书中用如梦幻般唯美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中,在这幅画卷里,尽管纸张有些破旧,有点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载的情思。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边界,马上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伤与苦痛。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于楼上。那种愁苦,如今在我眺望远方时也能体会的到。“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们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们眼里,风花雪月都是诗,春夏秋冬皆为意。
在诗意的世界中,你会不动声色饮茶,踏碎一世繁华的潇洒,会有执著如泪,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会有月满西楼人独守的静谧。诗意就这样如画映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