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为了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相互合作与协调。下面是一些合作案例的介绍和评析,希望能对大家的合作能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一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与帮助。”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鉴于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的关怀,情感的呼唤,心灵的震憾,形式的互动和求知的自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发掘学生个人内在的潜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去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由此可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在研究中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把传统的单向性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原则,有效地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索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的策略。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实质性合作,实施了有效的教学策略。1.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
在体育活动中,为了便于小组合作,适时调整了分组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等因素进行阶段分组,划分了“稳定小组”和“灵活小组”。
例如,低段的“立定跳远”,这一练习合作时间较长,老师采取“稳定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每次课中老师制定不同的目标——跳的次数与远度,对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创设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场所,学生之间合作、竞赛,勇登高峰;对参与有难度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加强练习,尽快掌握动作。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缩短了教学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
2.建立了小组合作规则,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在体育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可遵循小组合作的规则,并受到规则的制约,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与有效性。
3.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养成习惯。
(1)培养了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操作的好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小学低、中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
老师在体育活动中应重视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看一看、仿一仿、做一做、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如在低段教学“立定跳远”时,让学生想青蛙是怎么跳的,模仿青蛙跳的动作,各小组同伴之间进行探讨与交流,结合老师的引导,最后达到正确掌握技术动作。以后可常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2)构建了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老师构建了立足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习习惯与合作意识,老师还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了能体现评价内容的评价模块:
(3)培养了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
我们老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了引导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让学生参与自评总结的能力与自我完善和自我认识的能力。
例如,老师在对孩子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注到以下三点:
1.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一节课的体会。
2.要求孩子写体育日记的方式对一天的学习进行记录,写出得失。3.要求学生在每一次记录上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了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体验了成功。
1.合作学习具有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会乐于学,乐于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培养。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例如,低段游戏教学时,老师可在小组内开展竞争,互助合作。采取小组比赛激励法,用小组游戏比赛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小组合作的兴趣。如:《冲过火力网》游戏教学中,先为学生创设“小战士穿越电缆网”的情景,小组通过对“电缆网”设置高低不同“路径”的尝试练习,引出穿越障碍存在的问题,各小组积极合作,进行穿越障碍物的“跨、跳、钻”的方法练习。在游戏比赛中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团结互助,勇于展示自己的“跨越”的本领。进行了创造性的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既可增强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合作参与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2.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老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了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个性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高段篮球《单手肩上投球》时,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安排:先设计《投球进筐》这个游戏(先距筐2米),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动作表象,在增加距离(难度),几次过后,先让学生总结、讨论、小组交流、教师引导(用力顺序:脚-身-手),再安排一个游戏《看谁投得准》,两人手拉手围成球篮,小组其他同学去投,每人投5次,看谁投得最多。然后进行小组比赛,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交流投得准的方法(动作技术)。设计的内容由易到难,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发挥团结互补的优势,连平时较差的学生也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很高。
3.小组合作表演,呈现合作精神。在一年级的广播操教学中,老师在教会学生一节广播操后,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让他们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努力来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一合作过程,既是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过程,更是学生之间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统整的过程。这种合作,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得多。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例如,在高段的站立式起跑教学时采用不同教法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在起跑教学中,李老师注重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李老师引导学生按提出猜想——实验探索——分组讨论——总结规律的步骤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全过程共设置学生小组讨论三次,以形成概念,掌握新知。教学效果甚佳。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课堂这个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挖掘自己潜力的天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组织调配、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等,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激发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产生了不仅为个人荣誉,更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感受。
由此可见,合作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五、结论与问题。
1.开展《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是落实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正确举措。在实施中,扎扎实实培养习惯——感知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权利自由飞翔——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多种途径提供舞台——运用性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教学实际,符合发展的追求,并致力于解决我校实际问题,服务我校教学实际,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因此,开展此课题研究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2.在研究中深刻地体会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合作交流的愿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培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探求空间,激发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实施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常见性的问题,如对异质性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还有就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策略研究不足。我们将根据专家鉴定组的意见,以及在研究中的感悟与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学反思:
有一位外国教育家说过:“课是学生自己的课。”它说明了谁是课堂的真正主人。以往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角,不论是在课堂时间占有上,还是对知识,技能的把握上,都由教师一人操纵统一指挥,学生只是被动,无奈的接受。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严重阻碍了学生正常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小组合作”体育教学的形式却深受学生的喜爱。
小组合作教学能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机会在无压力、轻松的气氛中,对伙伴的动作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形成一个主体的练习的网络。这种教学情景,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感受伙伴的帮助,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认识到只要积极,主动大胆尝试就会成功。从而找到了自身价值,增强了信心。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这种学习策略给他们创造了更广阔的舞台,发挥其特长,充分表现其认知的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从中找到乐趣,对他们完美人格的塑造极有帮助。
小组练习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并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愉快。何况,体育本身就是竞争,为小组而奋斗,大家紧密配合,出主意,想办法,没有了埋怨和责怪,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集体荣誉感,并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增进了解和友谊,大家彼此帮助,取长补短,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关系,为教师的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教学并不排斥教师的作用,但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是导演,不再是演员,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而学生也不再只是观众,他们是课堂的主人,他们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和追求。他们积极主动而富有创造性。从而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索、交流体验,让更多的时间与空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有效开展适当的竞争和积极的合作,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丁永频2012年3月。
蒙自市第二小学。
丁永频2012年3月。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二
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中小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改革。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设疑、常识、引导、体验、比较、探究为基本方式,讲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并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理念。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主张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生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世界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要课题。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共同的学习目标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利益与小组的集体利益紧紧地联系起来。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小组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和谐的氛围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的认识;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现代社会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
美国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基本评价依据,因而,合作与交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推动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共同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以往课堂上的“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和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为学生间互动、师生间互动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目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开展并不普遍。虽然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已全面推行,但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接受”的传承式教学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很早就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自主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实际上我们在第二方面做得较多。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压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事实上,语言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改革过去师讲生听、以教师为主的双边信息交流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核心、多边多向的互动交流体制,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1][2][3]。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三
新一轮的课改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课堂教学出现了热烈讨论、互动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0xx年9月开始,我确定《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并认真拟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法、对象和实施步骤。
20xx年9月我校召开了课题开题报告会,我校有关领导、英语组教师对我的课题进行认真分析,肯定了该课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
在研究过程中,我加强了理论学习,在英语教学中进取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并及时写出心得反思。结合课题的要求,积极参加学校的观摩课,虚心理解大家的提议。就课题研究的资料认真撰写教案、案例分析。
随着课题的研究,我所教的两班小有变化,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本事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成绩有了较大的提升。
1.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本事。
一学期以来,我在课题实验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其中一些变化使人感到耳目一新,整体上呈现出新的喜人局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本事增强了,探究进取性提高了,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增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发展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本事增强了,基本构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教师自身教学本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加强了理论学习,课题使我应对着巨大的挑战,也使我焕发出极大的热情,有力地促进专业成长。我进取探究,对课堂教学目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尽量让学生经过自我的阅读、探索、思考、操作、质疑和创新等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为了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学校领导要求我们进行团体备课,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我们还经常外出参加兄弟学校的教研活动,取长补短,吸取好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学工作。同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及时调整方向,完善思路,进一步构成比较完善的课题方向和教学模式,英语教学理念、课堂效率以及英语教学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1.课堂教学中目标意识不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仍然存在。
2.不少学生,学习方法欠佳,尤其缺乏主动思考与探索学习的精神,参与小组合作进取性也不强。
4.学生自主本事较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挑战中浪费太多的学习时间,导致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探索与实践研究,本课题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果。其主要表此刻:
1.经过此项课题的研究,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研究的进取性、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从而能够科学有效的开展英语教学的研究与改革。
2.能够进取实践新课改理念,成功驾驭课堂教学,掌握教学技巧,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积累了一批详尽研究过程的资料,为结题供给了有力的依据。
4.根据研究过程的实际需要,开展了诸多研讨活动,并为撰写研究报告积累了过程性的资料。
总之,经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教师及理论素养、科研水平和英语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以后促进英语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四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我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一样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我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本事、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提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供给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欢乐。此刻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景和自我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到达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经过成人指导或本事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坚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本事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一样的主角,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主角,保证每个学生的进取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我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资料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资料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资料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资料,能够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资料,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资料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研究。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构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资料,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当学习了例1、后,我让生自学例2",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会迁移,最具有创造性。同学们经过合作讨论,得出了结论:“第一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第二它们都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第三它们的比值必须。”合作性学习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进取的评价,将不断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同时,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评价能够是个人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评价的资料包括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进取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本事的变化。奖励,有利于激励学生尽自我最大的努力去做。奖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经过奖励使学生明白什么行为是有价值的,是能得到认可的,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我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
可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五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迈向21世纪的一项综合性改革,是提高未来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来看,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都能在主动的学习中掌握基础知识,并促使他们的身心潜能、整体素质和个性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校今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题实验研究,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从中得到一些体会和启发。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从个性出发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更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此,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上;在合作技能,互相理解、尊重、宽容,以及互相学习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一句话说,就是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不管哪种教学形式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分组合作学习也不例外,而且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因为:
1、教师要协调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先分配好小组的成员,小组长,小组组员的分工等,同时要协调好小组内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必须根据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着眼点出发,有目的、合理地分配小组成员,选择恰当的组长。应该做到使小组组内有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大胆、公平竞争的气氛。小组与教师之间应该有互相信任,平等交往的关系。前苏联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学得好,才能好好学。在教学活动中,尤其是目前的教学中,改善教学中的交往关系和交往活动的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环节。”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要给学生知识上的指导和学习上指导。“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而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1)知识指导。不管是哪一部分的,是较简单容易的,还是较复杂抽象的,都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认知规律先设计一些复习内容,为新课作铺垫,为学新知架桥梁,接着再出示渗透教学目标的自学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教材。同时,教师要不断收集各位学生自学的情况信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准确及时地加以调整指导。例如,教学“圆是直径的2倍”时,老师出示自学思考题: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得知直径与半径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思维方法:有的用直尺量,有的通过把圆对折得出,有的则根据画圆的方法推导出来„„,也可能有个别学生束手无策。这时,教师就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适当的引导。如第一种用测量方法,会可能因为测量的误差,得不出正确的结果,就要引导学生比较测量出来的数字的特点,指出测量时会出现一些小误差,从而找出直径和半径的关系。而对于那些束手无策的学生,更加要悉心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后,在小组中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则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各位同学和自己的意见,加以概括,归纳,得出结论。然后应用已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如上面的例子,学生已知道直径是半径的2倍。如果已知圆的半径可求出直径,反之,已知直径求半径。从而能根据已知的直径长度,画出符合要求的圆。进而引导学生的把自己的课堂作业在小组中进行互相评改,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方法。最后,回顾总结这节课的学习,获得什么认识,掌握了什么知识,学习中哪个地方学得较好,哪个地方学得不够好,存在着什么疑问;评一评哪位同学或哪个小组学得比较好。(2)学法指导。学法指导不仅只是出示带有启发性的自学思考题就完事,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渔之技”、“学之法”。一句话说,就是使学生能学。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读、画、动手操作、联想”等去理解所学的内容。要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获取新知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从而掌握了新知。应当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时,让学生自己的知识库加以清点、回顾,把可以解决当前问题的知识都抛出来综合思考,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主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例如,教学“小数乘以整数”时,在复习整数乘法笔算之后,出现“48×5”和“4.8×5”,从而引出了小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问:“想一想,你能想出4.8×5的积吗?根据什么规律?”让学生思考或跟同学讨论,学生通过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就能算出4.8×5的积,接着再问:“同样的道理,你们能算出0.48×5、3.45×25吗?”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学之后,计算这两道题。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计算乘数是整数的小数乘法?根据什么规律?”这样抓住了新旧知识的连结点(积的变化规律),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同化新知,充实和扩大了原有知识的认知结构,改善了学生的认知策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总之,教学之道,贵在引导。只有教师引导得法,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所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不管哪种教学形式都有其优缺点,必须从实际出发,系统地考虑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特点,灵活适当的采用“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又有一点竞争的气氛中学习,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新授课,如果内容较容易理解的,则可以放手引导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尝试练习,小组内组员互评,互相解释所学知识;互相找出错误的地方和原因,及时改正;互相小结学习心得,小组长作总结。各组派代表发言,讲述了本组中存在的疑问或主要错误的地方。教师则根据这些信息作指导和总结。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小组之间互评课堂作业。发挥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如果内容较抽象,难理解,则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理解新知,把知识的重点、难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集体的智慧去探索新知。让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小组中表现,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最后取得共识,获得新知。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新知,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然后再引导学生利用新知去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了新知识。如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去思考“怎样测量大树的直径?”让学生再一次巩固和理解了圆的计算方法。如果是练习课,则让学生独立完成基础练习,小组合作互评改练习,互相找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和发展性的题目,则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练习,使学生发挥所长,互相解释,互相学习解决问题,共同进步。如果是复习课,则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小结已学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再让学生根据这些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然后各小组进行评比,看哪组设计的题目有针对性,能抓住教学重点。再择优进行练习。
总之,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都不是固定不变,要符合课程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灵活恰当地采用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发挥其优势,从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和谐发展为目标。
2006年6月10日。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六
(一)班上学生能集组织能力、责任心、学习好于一体的孩子较少,因为这种组织能力与爱表现自己的人太少,使得小组无法均衡。有的小组长也总是忘记自己的职责,只顾自己,不顾组员,老师提醒了才做,不提醒不做,非常被动。
(二)开始实施时,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茫然,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
(四)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秀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
(五)有些小组课堂上显得不积极,有的组员存在普遍不爱表现自己的现象。
(六)在课堂活动中,涉及到小组间竞争的环节,往往会导致学生间相互争执,拖延了时间,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且在。
评价。
中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有时会对别的学生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
2、对于表现积极的小组长和个人要及时表扬,对于不积极的要找其谈话,鼓励其积极参与。
3、上课提问问题要根据问题的难度找相应水平的组员回答,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4、课堂。
评价。
语言要艺术,幽默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目的。
小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有时控制不住讨论的时间,以至于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堂清测验有时无时间进行,因此,小组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摸清摸透,对教学节奏的把握要张弛有度,进行小组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而不是追求热闹的形式,形式不重要,其结果才是我们探索的最终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七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四大功能。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四大功能:互帮、互促、互改、互探。我们必须在每一节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利用这死大功能,互帮就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促就是同学之间互相促进,互改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批改,互探就是同学之间互相探究。如果充分利用好这四大功能,那么效果就肯定好。例如:课堂中经常用到的互改,在语文课的听写就可以经常运用,或是在数学课中的巩固练习中就可以经常用。通过学生的互改,就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从而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他的三个功能也是一样,不过,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好,在哪个环节该用哪个功能,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受到表扬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的,这会让人做事更有动力。我们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中,更加要充分利用表扬这种方式,特别是对有进步的同学要大力表扬,这会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小组竞争中的优胜者,我们更加要表扬,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就会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八
摘要: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世纪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年代中期至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新课改要求教学要面向个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要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合作学习对培养一批世纪所需的索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个的发展,有着一十分积极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正在成为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赖于广大教师对课堂合作学习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只有教师对合作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并对每一次活动设计做好精心准备,才能真正减少小组合作低效现象,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发展,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也获得发展。
一、引言。
学会合作是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也是当代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促进其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由此可见,国家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
走进今天的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己经成为一种时尚,但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较多。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很多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没有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尽管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在具体实施`,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进行分组教师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出现分歧,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怎样关注合作学习中学困生的发展,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生合作学习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有效性策略,为真正提高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建议。
合作学习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几种3。
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
将班级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为活动基本形式,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个体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
3、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说明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加强学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4、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其中,“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是小组合作学习区别于传统班级教学最本质的特征。
1、时机不当。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规则不明。
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相互促进。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缺乏教师必要的讲述。学生不理解将学习什么,怎样学习,不能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学习起点,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分组不科学。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
4、参与不均衡。
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小权威大包大揽,一切问题有学习好的来解决,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则过于信赖盲从少数人讨论,多数人“搭便车”,没有思维碰撞,达不到集思广益的目的。缺乏独立思考。
四、学困生的界定。
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量的学困生。学困生又叫学习困难、学业不良、学业成就低下、学力不振、学业受挫、差生等,他们在学校共有的表现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思维迟钝,厌学等,在学校学习期间某一门功课或几门功课成绩不好,暂时或总是处于班级倒数。究其原因,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因素,如不良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也有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优生早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无所事事地等待着小组交流,学困生面对着探究问题苦苦思索,心神不定地担心小组交流的开始,学习资源分配高耗低效组内交流时,优生拥有话语霸权,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而学困生望洋兴叹,等着优生的米下锅,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由原来的“教师讲、学生听”演变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全班交流时,优生抢先抓住发言的机会,博得满堂彩,学困生无奈沉默寡言,难有露脸机会。
凡此种种,只是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学生学习效果两极分化愈加严重。这显然有悖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目的。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困生给予关注和关爱,让他们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里,实现学习上的不同发展,应成为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
五、改进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学生有明显的畏学、厌学情绪甚至逃学行为。在学困生的教学对策中,学习动机的激发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外部动机的激发着眼于创设各种外部条件如获得奖赏,老师的称赞或取得好成绩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动机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因素如需要、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尊心和自信等激发学习动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教给小组长分工的方法。把简单的题目分给学困生来做并给以帮助和检查,在评价中当整组获胜后,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人,增强了自信心。又如当我发现学困生有了进步或表现良好时,尽管和其他同学比还有差距,但和他自己比,能做到如此己属不易,我都在全班大力表扬,使他们在自身的进步中体验到成功。在课后和他们分析进步的原因,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指出他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从而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了“我能行”信心后,就会由畏学转变为要学。
(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虚心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教师的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因素、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注意和了解、赏罚情况都会影响学习兴趣。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会产生害怕老师的心理,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如果教师缺乏耐心,一味的训斥,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甚至会使有些学困生产生抵触、反抗情绪,形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的心理,不仅不能进步,反而退步的更厉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克服急躁情绪,耐心的给学生辅导,做到不训斥、不体罚学生。营造一种民主融洽的学习气氛,多给学困生一些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能主动发言,体验成功的喜悦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会把这种情绪带到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缩小知识位差,指导学困生超前自学。
由于各种原因,学困生的知识结构断层多,夹生情况多。针对后进生的知识缺陷,可以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学困生课前预习。一开始给出预习提纲,并作必要提示、指导,然后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己读读、想想、算算、划划,进行一些尝试练习。在发生疑难的地方打上“”,查工具书或请教别人,力求对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学困生预习后,教师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自学得怎么样提出了哪些问题暴露出哪些问题对于与新知紧密联系的旧知一定要后进生理解、掌握,必需的技能要形成,必需的思想方法要领会。对于有关新知的疑问,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学困生经过及时查漏补缺,初步感知新知,能够与优生站在学习新知的同一起跑在线,树立合作探究的自信,增强合作学习的实力,使合作学习更有质量、更有成果。
(四)关照学力差异,张扬个性化的独立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力情况,设置“胖瘦”不一的小组学习提纲,各组学生自由选择探究的路径,也可以自己“摸石头过河”。教师在加强对学困生指导的同时,及时调控其它同学的学习。这样各类学生都以各自适宜的速度和方式,以自己固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展开主动的建构活动。
教师要细化合作学习提纲,为学困生的思考铺路搭桥。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思维度。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可操作的合作提纲。有时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给学困生制定更为详细的合作提纲,制成问题卡,以便于他们进行有效自主的学习,避免只做听众的现象。
这样设计提纲后,优秀生自己组织旧知识,构建新知识,学困生按照老师搭好的台阶有方向的思考,排除了其他旧知识的干扰直入主题,做到思考有层次有次顺序,既动了脑子,又确实学会了知识,学习积极性高,不再感到新知识高不可攀。
(五)彰显互动互助,打造和衷共济之舟。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认识到他们与小组伙伴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在小组其它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刁能获取成功,认识到评价的标准是以小组的表现,而不是以个人的表现为依据,奖励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使各小组构建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发展学生间的友谊和亲社会的行为。小组成员还要认识到每个人必须尽职尽责,不能“搭便车”。
在小组讨论中,要求人人参与讨论,并懂得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是每个人应尽的职责。小组中每个人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它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教师鼓励优秀生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互教互学,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装军。组织交流时,各小组抽签决定发言代表,打破原来优秀生的垄断地位。并以发言代表的进步情况来评价该小组完成目标情况,使得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
(六)加强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体现在课上和课下。由于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课上可利用小组活动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新授过程中,深入到小组中参加他们的学习活动既增进师生感情,又能及时了解活动情况,说明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能和学困生一对一的交谈,进行点拨与帮助在练习过程中,采取组内互助和师生互助的方法及时了解学困生当堂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后学困生可向自己的组员请教,也可以由自己选择一个优秀生作为他的学习伙伴,有问题随时问,老师利用课间出当天所学知识进行测查,情况好给予表扬,发现漏洞及时补。对于学困生采用分层次留作业,适当降低难度,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度倾斜、倾情偏爱,让弱势群体真正参与,公平合作,乐于交流,善于表达,使教育的“绵绵细雨”不断沁入他们的心田,滋润他们千涸的灵魂,为他们在新课程的征途上架起理想的彩虹。
参考文献。
3、陈增红《合作学习解读》中国语文网。
4、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九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种方式既能发掘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合作的精神。因此,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以建设学习小组为立足点,采用引导小组“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既盘活课堂,提高了学习效率,又促进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小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称为“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合作学习方式,真正实现“水涨船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反过来又促进帮助者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学生整体提升的目的。
1、内在动机激发论。
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这种“利益共同体”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
2、交往需要满足论。
需要满足论的倡导者(如格拉塞等人)认为,怎样才会学有成效、学业达标呢?首先得有学习的意愿。问题是学习意愿从哪里来?交往需要满足论者认为,学习的意愿来自于基本需要的满足。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重要场所。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到学校里来,只是背着一只大口袋来填装知识食粮的。学生到学校里来学习和生活,都在寻找种种方式满足自己与人交往与合作、友谊、自尊(影响别人的力量)等需要。可以说,这些需要的满足程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喜爱程度、努力程度和达标程度。只有创设良好的条件满足而不是千方百计压制学生的上述需求,才会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可能帮助他们取只得学业成功。许多学生正是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认可、接纳,也不能表现出对别人的影响力,才转向课外活动、校外小团体等,以寻求满足自己需要的机会。因此,在合作小组中开展互助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与合作,彼此尊重,共享成功的快乐,这是满足学生基本需要的有效途径。
3、认知发展促进论。
认知发展促进论的倡导者(如维果茨基、皮亚杰等)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维果茨基曾指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4、知识建构学习论。
“知识建构论认为:“人的知识结构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个人主体的活动,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主体交往。从根本上讲,人的知识是社会生活中不同主体之间建构的产物”。因此,建构性学习方式是与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相关的。“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是指个人在知识的建构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合作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
5、教学交往属性论。
“教学过程的本质由两种根本关系决定;交往关系(主体——主体)和认识关系(主体——客体)。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交往过程。”然而长期来,人们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仅停留在前者,忽视了探究教学的交往属性。随着对学生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的重视,这种局面才得以初步改观。目前,人们日益达成以下共识:教学是一个人与人相互作用的系统,是教师(或教师集体)同学生(或学生集体)彼此之间或各自发生交往的过程。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谈得上培养人,诸如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规范乃至发展个性等。交往不只是手段、途径,交往还是教学存在的本身。“良好的师生关系胜过好的教育”。教学交往不仅有直接的交往,也有间接的交往。直接交往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面对面接触,而间接交往主要是学生自学。要使教学交往尽可能充分和完整,应该尽量多地采用直接交往,尤其是学生小组内的直接交往。同理,教学交往不仅要重视师生交往,更要着眼于生生交往。课堂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为保证交往结构的完整性提供一系列机制与现实途径。
•每组6人,组员从a、b、c三层两两选出。
•依照每组6人的原则,班主任先从a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再从b层学生中两两选出分布到不同的小组(每组的两个人优势学科不冲突,且不与组内a层学生的优势学科冲突),c层学生比照以上方法分组。
•在小组组建的过程中,除了保证每组内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带动全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外,还要考虑分配一名管理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组内日常管理)。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性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活泼型学生与内敛型学生结合,以增强小组的活力。
(二)、选出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
1、均衡。
这是指在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使各小组的力量保持均等,大体相当。各组都应有大体同等数量的a层、b层生和c层生。各个学习小组中男女同学的人数也应尽量做到均衡分布。均衡配置有利于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充分的讨论,利于学生互相帮助和深入交流,并据此获得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同时也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
2、尽量尊重学生意愿。
在保证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教师在分组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同时注意不把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编在同一小组,以免激发其逆反心理,影响小组学习及开展其他活动;c层生宜编入对他们持中间态度或欢迎态度的小组,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适时调整。
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这种变化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的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变化。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4、选择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长。
学习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核心,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注意小组长的基本条件和产生方式两个问题。学习小组长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首先,他应当是本组的学习骨干和积极分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其次,具有初步的组织能力;再次,愿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
选择学习小组长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采用自荐和民主选举的方式,应尽量避免由教师指定。在选举前,教师可以公布组长候选人的标准。只有充分考虑学生意愿产生的小组长,才容易成为实际活动的核心。
在小组学习的情况下,6人的学习小组组合对坐,对面是“学习对子”,临近是“帮扶对子”,6人组成一个紧密的讨论小组,有利于合作学习、交流。在教室周围设立展示牌。
1、预习:将“导学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红线”
“导学案”下发后,组内各成员要独立完成预习。对预习中一些不懂的、模糊的知识点用双色笔中的红色笔标记出来,然后组内aa、bb、cc三层对应进行一对一的讨论,解决该层次能力范围内能够处理的问题,然后将疑难问题向上层级组员请教,普遍性问题组内集体讨论解决。若有问题,组内讨论后无法解决,则由学习组长代表小组向其他组请教(主要是向该学科拔尖的学生寻求帮助),然后对组内成员讲解。对班级内普遍感到疑惑的问题,则由学习组长反映给学科班长(即课代表),学科班长汇总后与任课教师沟通,由任课教师采取适当的方式解决(如小组长培训、集中讲解等)。
2、课堂展示: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
在课堂上,小组讲座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分配任务给各小组。接到展示任务的小组积极做好准备,由学习组长指定组内一名组员进行展示(主要由b、c层学生展示、以b层学生为主)。
课堂展示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更不是“预演”,展示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检验其掌握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展示,还能通过对学生表现欲、展示欲的激发,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教师们备课时会经常预设:学生学会了没有?内心怎么想?情感态度怎么样?在此,教师很好地实现了一次学情调查。
3、点评:主要由a层学生负责完成。
展示后的点评工作主要由a层学生负责完成。点评的学生先对展示的内容进行判定,然后讲解其思路,在点评的过程中同步作出总结和补充,总结规律和方法,补充不完善的环节或是其他解法,然后征询其他小组或任课教师的意见,完成点评工作。
六、小组的巩固建设工作。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主要学习形式,因而学校特别重视学习小组的巩固、建设工作。
1、小组长培训对小组长的培训分3个方面:一个任课教师进行课前培训,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课堂学习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班主任进行定期培训,每周在固定时间,班主任都要与学习组长、常务组长进行交流,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进一步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及各小组存在的问题等,与大家商讨解决的办法,帮助每一名同学进步,推动班集体共同提高;三是任课教师进行不定期培训,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随时召集学科组长及学习班长开会,了解本学科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在完成小组长的培训工作后,教师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开展小组学习和管理工作。
2、小组凝聚力的培育。
小组凝聚力是通过小组成员对学习能力提高的期望,不甘示弱的团队意识、家庭式的亲情关系、个人能力展示的欲望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的。
在小组巩固、建设中,在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团队意识、展示欲望等几个方面做好启发和引导工作,使小组学习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小组的目标意识培养。
通过这些提醒,教师督促学生形成强烈的目标意识。在这种目标意识形成的过程中,要体现出计划性,由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作好引导与督察,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目标,另一方面也要督促学生实现目标,不断取得突破,提升自身能力。
七、小组的管理与评价工作。
1、小组管理在管理方面,一方面要建立起依托小组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一方面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校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考核的开工是实话小组捆绑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迫使小组看成是一个小班,那么一间教室就成了n个小班,高效课堂就等同于小班化教学。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决定着各“小班”的学习质量,在小组学习中发挥着牵引和桥梁作用。小组捆绑考核目的是将管理分配到各个小组,由各个小组长进行一次督促,这样既扩大了督促面,又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小组建设和管理的精神核心。学校要注重建立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刻苦努力、团结合作的团结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人人为班级的争先意识;建设好奖惩平台和交流平台;建设好班级自治管理组织,完善管理体系,严格管理。以班级文化为主导,激励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2、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工作分为课堂上的常态评价和课外的常态评价。
课堂上的常态评价,即教师按课堂流程,安排好小组的合作学习工作后,对下以环节进行评价:预习整理环节,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解读,对目标知识的理解状况,参与课堂展示活动的准备状况,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及帮扶状况,课后针对学习目标的整理巩固状况等。课上常态评价的目标是使小组成员一节课自始至终都在积极地参与、思考和交流,不是知难而退,而是迎难而上。一节课结束后,由学科班长结合课堂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各组内的学习组长结合课堂表现给组员打分,并在班内指定的位置公布成绩。各组的综合得分及组内的成员得分情况,一周汇总一次,在各个班级外面的展示板上集中排序公布,以激励各小组不断竞争、不断进取。
课外的常态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课堂外其他方面的发展。学校要求,课外小组活动与课堂一样开展合作,并且始终要围绕课堂展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行为规范。课外常态评价涉及自我管理的效度评价,参与有益活动主动程度的评价,组织活动的能力的评价,关心集体、他人及文明礼貌程度的评价,课堂外的社会生活中学习能力的评价等。
总之,小组学习不仅要成为支撑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力支点,而且成为高效课堂模式的助推器。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十
一、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要求组员做到的,组长要先做到、做好。
二、认真检查作业,明确指出组员的错误,耐心细致的辅导组员;若组员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组长应督促组员认真完成作业。做到本组作业按时、优质的完成。
三、自习课时,组长组织本组组员学习,上好自习课。
四、指出并纠正组员各种不良习惯,课下组长不能带头打闹,应组织本组成员做好预习,做好上课准备。
五、组长不能隐瞒、瞒报任何组员的不良习惯和各种违纪行为。
六、组长要秉公执行组长权力,维护本组组员间团结、和睦相处。
七、组长不能假借管理组员,借机与组员打闹、做小动作。
八、组长要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积极主动的帮助组员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九、组长不能借权力欺压组员,打骂组员,要求组员代写作业,向组员索要钱、物。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十一
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中学曹玉文。
电话:***邮编:44270。
4近年来,我校一直围绕提升教学质量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特别是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我在不断钻研与学习的过程中力求把推进质量与新课改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自己感悟总结如下: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
1、备学生。认识研究学生的知识层面,思想状况、关注学生现有的经验,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合理分组,每个小组由各科教师分工负责,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心理辅导。
2、备课。从细节上入手,侧重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落实,理科在选题、讲题的方法技巧上狠下功夫,文科在归纳、分类整合上狠下功夫,注重导学案的二次生成。
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我校课堂教学模式定为:导引自学-自我检测-知新有疑-范例解析-达标测评-小结反思,六个环节。
1、导引自学。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小老师检查核对答案,有问题先在小组内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问老师。在这个环节里经常会有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不愿看书,也不愿问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易在书本中找到答案问题让每个小组5号、6号同学回答,给小组双倍计分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我们的小组建设让每位学生都有任务,都有参与。
重要的是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评价,培养学生自信心。
3、范例解析。有些范例很重要,又有一定难度,一般是先让3、4号讲,再由1、2号学生补讲,老师对表述仍不到位的再点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看2分钟左右,小组内还不会的再问小老师或小组长。
4、达标测评。限定时间,先报答案,再由小老师批改反馈,然后有针对性评讲,简单的由各小组长自行评讲落实,重要题型在课余时间进一步巩固练习。
5、知新有疑。一开始学生很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时老师就正确引导,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特别是一题多解,或利用课外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6、小结反思。这个环节主要针对教师对导学案二次生成后的处理效果以及上课效果进行反馈,里面包括对教学目标设计、读法设计、悟法设计、问题设计等方面的总结反思。
三、建立有效的课堂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团队合作,以小组集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具体做法如下:
1、上课:如果小组成员每周上课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在布置同桌操练或小组分角色表演时能认真完成并积极展示的都给予小组20分加分奖励。在此过程中小组成员必然对组内易开小差的学生进行监督,改进他们不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因合作展示的要求促使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共同提高。
一半以上成员错误或字迹模糊的扣10分。这种小组水平相当的比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胜心理,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检测:主要是对每个单元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考核和检测。以小组为单位算出每次测试的人平分,平均分前三名的小组分别给予10、7、5分的奖励,对于进步较大的个人给予10分的奖励并计入小组总分。这样既促进了学生共同努力,也刺激了后进学生的学习。
4、抽查:小组之间相互抽查,可以按组序抽查,如一组查二组,二组查三组……依次循环。小组的每位学生都要向被抽查小组的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回答完毕后,小组集体进行评价。如果回答出现错误,本小组就要集体帮助出现错误的同学。这样,每个小组不管是抽查者还是被抽查者,为圆满完成抽查任务,组内同学都会全方位地参与到检测活动中来,都会千方百计地查找问题,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疑点,都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同学,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目的。
四、课后辅导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必须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由小老师或小组长每天对核心知识进行辅导,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定期检查,进行心理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他的养成不仅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对其未来的学习,甚至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努力使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会倾听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也顺利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实践,我欣喜地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促进我不断学习新理念,深入了解学生,使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1、教师的教学方式得到转变。
我在教学中积极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开始积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课堂充满着生机、充满了活力。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师生间、生生间的真诚友谊、积极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充满人文情怀。学生在合作中有安全、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
2、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形成。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健康的情感态度,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体会到合作的价值,在合作中张扬个性,凝聚了内力,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3、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在良好的课改氛围中,学生课堂表现力,展示积极性,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这便是课堂新模式带来的好处。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十二
我县自20xx年提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体现得比较到位,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已基本上建立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人地位得到保障,主人作用得到发挥,学生民主、主动、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出现了热烈讨论、互动互助、竞争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异常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及教学措施进一步落实,构成了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评价机制。新的科学教学观不断深入人心,课堂教学逐步走上了求实、求新、求创新的新的发展轨道。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能突出并着力落实“三维”目标,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的良性互动局面。
而《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构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本事和合作精神。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合作学习能够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旨在促进学生的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到达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学生,包括有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各方面技能,使他们具有处处为他人着想,尊重不一样观点,能与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意识。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本课题主要指研究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化分配指导,结合实际研究教师驾驭英语课堂的艺术和课堂组织形式,展开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探讨,到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本事。经过课题的研究,同时也能够提高了实验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给我县英语教学供给一些借鉴。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本事,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我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根本。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主角,教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仅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我做起来并不有效。经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经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三是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直面我县各中学现状: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成了我校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方面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这一课题。
“高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20世纪60年代以前,“高效教学”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明确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人们不看重学校教学的效率。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教师教师如何教得简便而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在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现代教学论能够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从夸美纽斯开始,“高效教学”的梦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大教学论》的梦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可视为“有效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有效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教学的“规模”,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一个教师能够同时教很多学生”。
“大规模”的班级教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对具有某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的依靠,否则“大规模”的“班级教学”就很难长久地维持。这正是自从“班级教学”产生以来,人们不懈地寻找“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的缘由。
夸美纽斯以及赫尔巴特学派所倡导的“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之后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提高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研究有效教学的出路。这标志着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二个阶段的出现。
高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无论“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梦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小组合作学习:针对课堂教学而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理解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旨在促进学生的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到达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学生,包括有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各方面技能,使他们具有处处为他人着想,尊重不一样观点,能与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意识。[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就是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经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进取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经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提高。具体表此刻: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1.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为核心,重点研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为“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创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有价值的依据及经验。
2.课题研究资料。
具体资料:
1.研究英语课堂教学中在何种情景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非所有的英语课堂教学都适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景,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必须以一节课的教学资料为核心。
2.研究适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在小组活动时,学生处于相对自由,教师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很快进入状态,在这其中不乏一些“滥竽充数”的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还要注重其多样性。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如果长期反复使用,其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异常是应对“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学生。同样,我们在安排小组活动时要根据资料适时变换其形式,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本事。所以我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十分注重活动资料、形式的变换。这样能够使学生常有新鲜感,让学生心里总是惦记着下堂英语课。
3.研究合作学习中如何分工。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我的任务和职责,因而每一个学生也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真倾听,进取发言,客观评价,使得这一次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组内分工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4.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必须要有激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重视个人评价和小组团体评价相结合,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们倾听、交流、协作情景,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趣味的奖励。经常性的最佳小组的评比,或以推出“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职责,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构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5.案例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在各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十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师生都有了可喜的收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所有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们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能被我校小学一线教师所认同,至今仍在不断的研究与发展。
我校课题小组在研究中感到能否有效地在我校小学数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使之成为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关键在于能否引导教师科学地理解、把握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避免走入表面化的误区。一方面及时抓住合作学习在理念上的实质进行探讨,另一方面在通过对合作学习中各动态因素的分析、研究、实践总结出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体系。明确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目的,把握研究的方向。清楚合作学习绝不是一种外在组织形式的改变,而是将生生之间的互动作为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由开始关注课堂外在形式的变化到倾心于对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各内在条件的研究。如:对合作学习内容、目标、时机、方式的研究;对个人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对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及调控方式的研究;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合作效果的研究等,使合作学习的研究能保持在一个较深入的层次。
行动策略研究的专列还在义无反顾的前行,我们还不能喘歇,继续不断努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十四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个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等这些口号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鉴于此,我们也把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了我们的教学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没有评价或者评价不够细致、具体、全面,而没有引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更没有发挥此学习模式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们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以下尝试,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从而更快地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技能人才。
现在学生普遍基础薄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自控能力很差,所以造成了学习氛围不浓、学习成绩不明显、综合素质不高等现象。为了更好地改善我们的教学,我们引入了把"将集体智慧最大化"的合作学习浸润于学习活动之中,营造了"君子和而不同"的人际情境。n将"合作"作用表述为"将集体智慧最大化"。合作能聚合智慧,能造出无数个"诸葛亮"!"合作能使本组脱颖而出,卓而不群"也是学生们的共识。通过"小组合作评价"有意识的对"小组合作"加以引导,力争促成合作意识在学生的心里与日俱重、落地生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随着一步步的试行发现,学生的表现虽比以前有很大改观,课堂气氛也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从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1、个别小组间为了争分无谓耽误学习时间,影响课堂秩序;2、有的同学只是为了得分而忽视了能力的学习;3:有的学生对什么都无所谓,得分与否全然不顾;4、有的同学为了补充后的得分,故意挑“毛病”,可谓是鸡蛋里挑骨头,也因此打乱整个教学计划,甚至有的课堂会因此而失控所以,构建合理的、有效的评价势在必行。
作用概括总结如下:
知识掌握、能力获得为准绳,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有目的地参与,有目的地锻炼,有目的地发展,每节都有收获,每人都有所得,每天都有提高,因人而宜,让学生都能得到与之相辅的能力锻炼。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自我欣赏能力和自我判断能力,能改变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适应环境,如何自主学习,有利于建立学生竞争意识,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鞭策,使他们以后更容易适应社会工作中的奖罚制度。
3、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方法、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4、有助于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加强,有助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德育方面的培养及教育。
5、有利于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6、养成了关注同伴,为同伴之喜而喜,为同伴之忧而忧的良好的人际交往心态;学会了在合作学习,在合作中评价并促成了全班同学合作;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要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既注重结果性评价,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既注重绝对性的评价,又重视相对性的评价;既注重学生技能性评价,又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
而此评价体系又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具体为:
1、教师评价:(用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量化促进)。
评价内容体。
备注。
加分项。
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精力集中。
个人表现。
学习认真、细致、效率高。
回答问题积极主动,竞争参与意识强。
语言组织大方得体、逻辑性强。
勇于接受大家的考验且顺利过关(说明自学到位)。
能挖掘出新问题或有新发现。
能用心聆听他人/组的讲解,提出质疑、虚心求教。
小组成员认真准备,合理分工,积极应战。
各成员能主动关注身边弱势群体,共同进步。
板书认真、形式多样、板面整洁、重点突出。
知识掌握过关率90%以上(各成员荣辱与共)。
明:1)进步较快的可适当给予鼓励加分。
2)根据学生表现可逐步提高加分标准,以求学生更高层次发展。
3)突发事件发生,教师可根据德育教育为先原则适当进行鼓励加分扣分项。
讨论问题跑题、谈与主题无关的话题。
先警告后惩罚。
不服从小组管理及安排。
取笑他人或起哄。
小组间因得分发生争执扰乱课堂秩序。
不遵守课堂纪律、玩手机、看闲书、发呆、搞小动作等。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2、学生自评与互评:(从“攻心”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由、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督促学生进步)。
评价内容。
答案。
这节课你努力了吗?
本节课你有几次发言?
你有没有谈论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黑板上有没有留下你的痕迹?
你今天成为“挑战者”了吗?
你有几次帮助过其他人?
你是小组的主力军吗?
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有哪些不满?
你对自己小组今天的表现有哪些不满?
说明:本表内容不予量化,只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让学生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同时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传统的评价方式,多为教师对学生的单项评价,评价的主导在教师,学生是评价的对象。因而学生只有接受评价的结果,没有参与评价的意识,抑制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我们教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意识。在课堂上,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对自己和同学的评价。因为从学生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于我们成人的看法和见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注重同学间的互相评价。
1、评价要及时。
小组合作评价根据各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灵活选取评价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为主要目的,多注重过程,及时、快速地对学生表现给予评价响应。教师的及时、积极的评价会给学生小组和个人以继续学习的动力,无论是肯定的或是否定的评价,都表明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这对于学生来讲也是一种心理的需要。
2、评价要公平客观。
教师太“假”,从而可能不信任教师,对教师产生抵触的心理。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也不能因为某小组内有优等生就对此小组特别“照顾”,明显的偏袒、有失公正、公平,会损害大多数小组和成员的利益,终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评价要具体。
教师在评价小组和个人时,要注意作出恰如其分的、具体的评价,模棱两可的评价、含糊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没有益处。如:对学生朗读的评价,不采用“读得不错,很好”这类笼统的评价语,要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读得有感情,把诗人心情都表达出来了”“你真是作者的知音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要采用鼓励、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时,可采用“敢于积极发表意见,但思路要换一换”,“这个问题,答对了一半,也是一分贡献,另一半,再想想,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想出来的。”等等。这样的评价会让学生感到态度诚恳,学习的成果得到肯定,也给学生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
4、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教师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给予评价时,可采用多种方式:言语的鼓励、眼神的交流、会意的微笑、虔诚的肢体动作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会拉近我们师生间的感情,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温情和力量。
5、评价要多层面。
教师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细节表现及点滴进步,这样多层面的评价有利于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也是有原则可遵循、有发展空间的为了能让"小组合作评价"成为学生"常看常想的老朋友,不见不散的新感觉",我一直思考着、努力着。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思考与探索,我有很多收获。也许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还会继续探索下去,让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十五
1.评价主体要多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2.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3.评价内容要多样: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自主学习、测试成绩、作业情况等方面内容都要有所涉及。
依据学生学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科目差异、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平衡。
小组是一个高度凝结整合的集体,小组成员的学习、成长与评价都和小组及小组成员密不可分,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学习小组要更加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有效学习和才能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从而实现更大的成功、形成更积极的关系和产生更好的心理调节。小组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以性别、性格、学科优势互补(与科任教师进行协调)等为依据,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分组后各小组均要有自己富有特色的组名和小组奋斗格言。
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在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组长应在班主任和班委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履行职责。职责主要包括组织小组的学习和进行小组常规管理。
1、组长带头遵守执行小组内的各项制度,组内的各项任务要最先高质量完成,时时处处带头维护小组、班级、学校的荣誉,起榜样作用,做好示范。
2、组织组员开展课内外的合作学习,每天至少组织检查督促组员学习完成情况,落实课外或课内预习,学习交流讨论,各科课外作业并负责记录。
3、分配小组学习任务,如探究活动、展示活动等,组长应对组员进行分工,以便更好的完成任务,应注意让组员轮流完成查资料、画图、板书、讲解、质疑等各项任务,是每个组员得到锻炼。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快速、有序开展。
5、小组长遵照小组合作制度对组员进行客观评价并将结果按时反馈给班主任和组员。
各小组长应本着对每个组员负责的态度,公平、公正地对本组组员进行评价。坚决杜绝碍面子、讲人情的现象发生。
1、组员应服从组长安排,学习是做到分工有协作。
2、遵守课堂纪律。
3、组员积极参与课堂小组讨论,认真解答学习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展示与交流,积极参与组员之间互帮互学活动,充分体现学习自主性。
4、组员要按时完成各学科的学案和作业并及时交纳,不抄袭,不打折扣。
5、每个组员都要有公平的锻炼机会,轮流完成各项任务,要鼓励帮助后进同学进行更多的锻炼。在讨论中,成绩最好的主持讨论,成绩中等的做记录,成绩下等的发言,再由成绩好的补充;如果题目内容多,组长要分配所有组员均有发言机会;平常还可根据学生的特长划分成语文讨论组和数学讨论组。
6、交流一定是在组员各自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受益。
1、小组捆绑式评价方法
每日作业小组成员全部交回,小组总分加5分
小组成员活动积极并有成效,小组总分加5分
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合作协调、人人进步,小组总分加5分
考试成绩较上次有进步,提高5分以上者加5分
个人得分与小组得分之和为小组总得分。
2、小组得分统计表
3、评价结果
每周汇总一次,并评出优秀小组长一名。下周归0,从新计算。每一个教学月汇总一次。下个教学月归0,从新计算。每个教学月将评出四个优秀小组长、优秀小组,并给予适当奖励。学期末将评出年度优秀小组长、年度小组合作优秀小组,并给予适当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十六
小组的组成应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要求组内每一个成员做到全身心投入和全程参与。每个小组的人数应适当。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
设计一个有利于学生相互之间展开合作研讨的活动情境,以此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这一步就是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这一步主要是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要认真的做准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准备:(1)为什么这个环节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吗?(2)如果要用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3)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4)学习中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如果这样做课前准备,小组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1)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2)让学生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3)要让所有的人积极参与,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十七
11月12日去锦城小学观摩引导自学型课堂,张老师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我的触动很大;11月14日和15日,听了我们学校几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课堂上也都涉及到了小组合作学习;我在自己班上也尝试了几次小组合作学习,现将我对一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想法做一个总结。
1、小组合作的前提是确保每组有学习较好的学生,切记每组学生学习都偏弱,这样小组合作学习会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
2、小组合作之前提醒学生声音不能太大、四个人围在一起,尤其提醒每个小组前面的两个同学面朝后时要带着自己的课本(起初在班上尝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前面的学生就头朝后了,根本不知道拿着课本)。
2、确保每组的小组长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单独针对小组长做培训,培养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制定一些小组长的常规口号,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步,请大家跟我读;小组合作学习第二步,大家齐读课文;小组合作第三步,四个人轮流读课文等等。
3、在小组合作的摸索中,形成合适的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熟悉模式。
4、要明确告诉学生小组合作要学习什么,要怎么学,对一年级的小朋友,要告诉他们小组读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把这个顺序固定下来,这样会节约很多时间。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中,让同桌互相学习,一个朗读、一个表演,两个同桌就针对谁读谁演的问题在讨论,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5、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给足够的时间,耐心等待,切记太匆忙,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6、对各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教师要有反馈,奖励团结之花、合作之花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十八
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研讨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它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回首这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这个领域,想要实现生生互动,智慧生成,全员达标,就需要在以下几个环节上做足功夫:1教师必须有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和动力的能力;2指导小组中每个成员明确目标和任务,做好学习的分工与合作;3抓住合作的契机,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主动发言的能力;4根据不同的文体,设计出新颖的、符合学生身份和认知能力的可操作性强的合作内容;5注重对合作过程的对个体参与度,小组发言以及课堂的生成给予及时到位地评价。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否则,表面上课堂的热闹互动,掩饰不住课堂的内在的底气不足和学生思维发散的混乱无序。因而如何有效的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是很值得研究的。
学习第四课《紫藤萝瀑布》时,无法实现当堂达标的目标,的学习热情。就把字词部分再班上听写完了以后小组互换批改,两分钟后统计出达标小组和不达标的情况,及时强调易错字形,当堂改正,学生印象深刻,乐意接受。
二、解决难点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
《紫藤萝瀑布学生》在品味句子时,有从句式特点入手的,也有从修辞角度考虑的,起来表述时答案众说纷纭。授课的时候,我都直接肯定了他们不同的答案,并且顺势帮他们梳理出品味句子的几种不同角度。第二个班级授课的时候,这个句子的赏析也出现了争论,这个时候我改变了策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个小组还联系以前所学课文,补充梳理出品味句子的角度可以从句式,修辞,关键词等方面综合考虑,这个合作的契机是准确的,所以智慧的生成是灵动的。
三、解决开放性习题时最好需要合作学习。
现在有许多练习题是开放性的,这类题目答案多样化,言之成理即可,但学生往往考虑问题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例如:在《论语十则》中最后一个习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中大家的智慧,就会想出多种答案。在这时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是发散的,智慧的火花在合作学习中闪耀。由此,掌握契机,适时进行的合作学习能够激励同学高效学习,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及奖励机制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重要依据。
合作学习研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例如:学生课堂表现,个人作业、日清、周清,单元过关要及时总结并给奖励,奖励喜报。奖励机制为等级式,晋级奖励。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选。被评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长”奖励喜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指导和长期的熏陶,并不断学习和探讨,不断改进、反思、校正。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创新教育的明天!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十九
学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摸索与探究,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认识,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下面对小组合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下总结:
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人学习为基础。没有个人学习,合作学习就无法开展进行。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当老师讲完某一节课或某一单元、某一阶段后,要想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由每组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在组内检查,然后把检查结果随时汇报到教师那里。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给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中的成员是“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才能获得成功,这样,小组成员都树立了“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了每个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例如:我所教英语学科,对于自己小组内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由组长牵头,随时、随地、及时地给予帮助与辅导。再加上自己努力学习,慢慢地,这部分同学的成绩也就提升了。这都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功劳。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加工,客观上也提高了他本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如:讨论某些英语练习题时,每个同学都要求讲解,这样,他们就把老师讲解的语法或知识点重复说一遍,加深了印象。
写作训练一直是学生认为最难完成的任务。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写作训练的学习。每小组共同商讨完成一篇作文,作文的完成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相对来说错误率要比一个人独立完成低的多。经过直观的分析、讨论后,教师再让学生重新写。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作文正确表达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我觉得教师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努力了以下几点: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课堂讨论中,应该考虑每个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教师首先应该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创设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进一步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另外,教师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一个小组内的成员素质必然有高低、参差不齐。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同时,教师应注意小组成员学习能力和成绩的协调,确保每个小组发言机会相当。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当地组织、指导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才能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当小组成员不足以完成目标时,教师应给予点拨,观察倾听,以确保他们的学习互动富有成效。
教师应及时评价小组学习,能够使每位组员更清楚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上几点,是我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模式中的一点收获。小组合作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
2.有时存在着学生不能人人参与;。
3.优等生在小组合作中总是处于主宰地位,抢占了多数的表现机会,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处于被忽略的地位。
4.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停于表层,实效不足。小组合作学习趋于盲目性与形式化。
所以,在以后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做好宏观调控,使之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以达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二十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表现自我,主动探究的意识日益增强,团结合作的氛围也日益浓厚。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交流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主导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奋斗发展目标的一种英语教学模式。
1、英语合作小组分组原则。
为了方便使用并使英语小组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我们设定4人或者6人为一小组,全分组由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指派相结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水平、个性特点、男女性别等方面的因素,均衡搭配,合理分组,在小组运行的过程中,根据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每个小组选出组长一名。小组的组长兼任学习组长,另外两人担任作业组长、纪律组长,定期轮换。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官”可做,体现“平等”的思想。
2、英语合作小组的运行机制。
初一的学生年龄小,又刚从小学过度,很多初中的学习理念还没有形成,要使英语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小组要求。
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确制定小组合作规则。小组合作中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2、合理分工。
建立好英语合作学习小组后,要对学习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的分工,让每一位成员都担当起合作角色。小组成员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的成员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种责任由合理的分工所规定。每个人在小组的学习以及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其结果不仅对个人负责,同时也是对小组负责。
一定让学生明白:小组成员之间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小组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小组的共同目标将小组内部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利益和小组的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使学生个体学习与活动的动机和群体的目标融为一体,每一个组员都有“同舟共济”的意识,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到达成功彼岸。同时,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必须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角色轮换等手段创造和谐有效的学习环境。
3、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差生、教会差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怎强记忆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一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水平。对于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培养他们勤问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二十一
2008年上学期,我校又引进了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新一轮的教改活动中。为了能快速实施这种有效的教学,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尝试。七年级下学期一开学,我就开始在本班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经过一年半的探索,我终于在新课改方面小有收获。下面我就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谈一谈个人体会:
一、宽松活泼的环境是合作的前提。
在语文教学中,首先应该转换师生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前我上课都是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所以常常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如此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自从学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我知道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以人为本,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舞。学到了这些先进理念,我马上进行了反思,终于发现自己以前上课总是一副板着脸、面无笑容的教学态度,难怪学生不喜欢上语文。我马上决定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采用新的轻松活泼的教学模式,这样,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热烈的探讨声,并且学生的探讨热情空前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此基础上,我再采用问答、讨论、自习等小组合作办法,让学生先自由组合,老师再调配,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小组长带领自己的成员完成日常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各小组之间开展学习比赛,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完全不是之前所能比的。学生也从以前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如鱼得水般地学习,成绩也一天比一天好。
二、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合作。
在合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些必要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教学《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我根据课文的内容给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我设计了“时空穿越”栏目,开设了“我与孔乙己”或“话说孔乙己”或“我与孔乙己同行”的作文课。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很容易就写出一个个精彩的片段来反映孔乙己的好吃懒做、自命清高、迂腐、死要面子等性格特点。有个学生写的是“我与孔乙己同行”,文中写出了孔乙己与现代文明的格格不入,处处闹笑话,令人忍俊不禁。全文刻画人物的手法非常精彩,语言非常幽默,读完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为了实现语文小组的高效合作,语文教师也应该自己摸索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有了一把打开语文宝库的简便钥匙,才不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学语文。比如,文言文教学,我的教学方法是:第一节课用前半节课预习,然后组内合作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解释题目、查看教辅书;第二步采用小组自读、齐读、品读;第三步就是翻译全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把不会翻译的句子画出来。后半节课,教师检查预习任务。第二节课,讨论重点文言词和重点句子翻译。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创造性地阅读课文,能最快地试背课文。(2)解释重点字词。(3)参照注释采用加字法、换字法翻译句子。(4)设计要合作探讨的一些问题。
教学说明文时,我也把学习技巧教给学生。比如在帮学生分析“限制性一类的词语能否去掉”这类题时,我教给学生这样的答题技巧:表态(删还是不删)+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语表程度修饰)+若删去,原词的变化+固定语句:不符合实际,太绝对化了+该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教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的无效教学大大减少了,摆脱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坏习惯。特别是一些开放性的主观题目,放手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并且鼓励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
我非常重视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常常以抢答竞赛的形式来增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即时演讲比赛、猜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常常出现在我的课堂,这些比赛增强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后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巩固与延伸,所以务必重视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例如,七年级学习了古代诗歌四首后,我布置了学生课外背诵默写四首诗歌,指定小组长在晚自修前检查小组成员的背诵默写情况,发现没有完成任务就要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项扣分,结果学生都完成得很好。如果缺少了课外合作学习的延续,课堂教学内容巩固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指导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绝对不可疏忽。
五、进行及时有效的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对小组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并鼓励他们积极帮扶小组中落后的学生,以“一对一”的形式帮扶。我划分合作小组的时候,都会让学生先自由组合,老师再调配,每个小组都有尖子生带头,小组成员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这样的组合就是让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扶持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但不能扔下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那是以整个小组的成绩为最终考核的。因此,在课外,就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成绩好的学生正在辅导成绩差的学生,因为他们谁都不想被别的组超越。
总之,语文教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还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大全(22篇)篇二十二
为进一步落实创建特色班级活动方案中的品牌班级里的“学习班级”,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水平,使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在团队里得到集体温暖,发扬团队精神。初步决定成立高一332班“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本着不影响正常学习为前提下,化平时分散学习为集体学习,借助团队达到优势互补,加大学习力度,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的原则,力求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互补,在互补中进步。更应让“学习小组”带动全班学习激情,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成绩。
(1)学习方式:初拟各小组成员内部确定学习内容(基础好的以复习学过的知识和新学过的内容结合为主的习题,基础不好的同学以夯实基础知识为主)
(2)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
小组可以内部自已确定学习内容,但需要上报班长和学习委员
(3)学习态度:本着自愿加入的原则,对自已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考试负责,发扬团队力量,积极主动完成任务。
初拟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具体由班主任老师、班干部协调和自愿组合原则,现初步组成以下学习小组(试行一个月):
1、“梦想部落”组组长:古贤禹
成员有黄晴谦、覃巧丽、王惠宁、仲柳伊、邱丹丹、李莉、周立华
小组宣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在沉默中崛起,就在沉默中灭亡!!!”
小组计划:
(1)每周二第九节课,周四中午放学后,周六晚7:00-8:00这三个时间段小组在一起学习,讨论,交流学习方法的经验。
(2)每天在交作业之前,组长必须先去检查组员的作业是否完成,每次小组集体学习后,组长布置些历史课文,政治课文内容及要点让组员及时做好检查。
(3)上课时,注意监督好组员,不让组员趴桌子,睡觉、看课外书,做作业时,应当让组员自主完成,不让他们抄袭作业(但不懂可以讨论)
让每一位组员制定一个学习目标,一个学习时间表,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在这个生机勃勃,英姿飒爽的梦想部落中,一群青春飞扬,追逐梦想的少年,一定会达到梦想的彼岸。
2、莘莘缘梦组组长:唐晓丽
成员有陶琼尧、蓝文梅、植爽、莫宇宁、陶绍龙、廖良欢
小组学习计划:
(1)由各组员分别担任各科小组长,负责该科的引导和监督。(政史合为一科)
(2)规定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三天为重点学习时间,在这三天中的放午学时间和第九节课,不允许从事任何活动,包括娱乐`体育。特殊情况除外。
(3)在重点学习时间,必须保证每天最少有一个小时的自主学习,不包括自习课。特殊情况除外。
(4)上课时不允许看课外书`睡觉`吃东西`听音乐,不允许折任何饰品,如星星`纸鹤等。
(5)组员要相互监督,相互帮助。
(6)组员要绝对服从组长的好的建议和命令。
(7)组内组织的活动组员不可缺席。
【暂时只有这些,如有必要,适当补充。】
3、角落的光芒组组长:陶玉雄
成员有莫雪萱、陈泽洲、雷春梅、李兰娟、唐小龙、陶凤兰、莫美裕
小组学习计划:
(1)星期二(讨论理科),星期四(讨论文科)第九节课为小组学习时间。
(2)每天放午学后用15分钟学习。
(3)上课时不准有看课外书`吃东西`睡觉`听音乐等小动作
(4)组员间要相互监督,相互帮助。
(5)一周内缺交作业3次以上算自动退离本组。
(6)一周内被扣15分以上算自动退离本组。
4、平中三口组组长:王琼旺
成员有张昌松、何嘉成
小组学习计划:
(1)努力自主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2)认真听课。
(3)每周星期一`二中午12:00~~12:40组织一次学习讨论并做好笔记。
5、莫怕丑组组长:莫家俭
成员有刘媛、王捷、黄丽、覃志喜、李钟维、杨玉芳、陶靖、李卫军
短期目标:段考要求进步
长期目标:期末更进一层楼。
(本组准备以短期目标为冲刺方法,途中做好充分准备,一举拿下本组认定的桂冠。)
小组学习计划:
(1)在星期一的下午放学后进行小组的学习讨论。(必到)
(2)在星期三的下午放学后进行小组的问题研究。(不必全参加)
(3)在星期五的下午后进行一周总结会。(必到)
(4)在星期六晚上一起玩,组织看电影`打球等活动。(不必全到。)
6、“风云决胜”组组长:荣金耀
成员有廖永平、曾雪玲、冯恋、陶慧莹、邓晓维
为了提高小组总体的学习成绩,为了能在下次月考及期考取得好成绩,经过讨论,我们小组制定了以下计划:
(1)每周星期二、星期四第九节课进行学习讨论,有特殊情况可以改变时间。
(2)平均每两周要有三次学习讨论用于理科。
(3)组长每两天布置,检查一次文科背诵。
(4)每次老师布置的不用交但上课要评讲的作业,组长都要检查组员的完成情况。
(5)组员发现典型题目或精美文章,都可以与其他组员分享。
(6)每周都要交流一次学习情况,经验,做一周学习总结。
7、秋月凌风组组长:陈吉庆
成员有刘姿辰、蒋超、邱建秋、陈玉梅、叶秋红、曹祖祥
我们这个学习小组,首先应该明确我们的目标。所以我们这个星期的第一次讨论应该是一次小组的思想动员大会。让我的组员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这个学期内,我们每周至少要在一起讨论学习两次,每次至少半个小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然后去找老师帮解决。
我作为组长要懂得观察我的组员,掌握他们的基础,根据他们的基础分别去与他们交流,探讨。每个星期要为该周讨论的目标做好准备,争取给我的组员更好的答案。
最后要坚持完善我们组内的管理,坚定我们的学习目的,共同努力,求实进取!
8、黑暗骑士组组长:李琴
成员有杨建华、马丽娜、陈万成、李远鹏
小组学习计划:
(1)规定学习的时间,每周2~~~3次,每次30~~~40分钟。学习讨论的内容由组长定。无规定时,各科不明白的都可以提出,由大家一起讨论。
(2)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方法,找出对方的缺点并指出;发现对方的优点并学习。
(3)课外时尽量找出自己未明白的知识点,在讨论时间提出。
(4)成员之间可以从各种资料中出题目给对方做。(但出给对方的题目,先自己弄懂。)
(5)听写一些英语单词,提问一些语文
9、黄金搭档组组长:何清
成员有刘丽`莫君洁`庄谨瑜`陶绍钦`黄龙斌`黄成`李辉
目标:每次考试中力求不断进步,进步,再进步!
口号:
(1)越挫越勇,爱拼才会赢!
(2)每天进步一点点,收获不止一点点!
虽然黄金搭档组的成员水平参差不齐,但我们积极的心态和坚持到底的精神会伴随我们一直前行!我们一定可以让我们的品牌更响亮!
小组规定:
(1)凡是缺交作业达3次以上者,自动清除出组;作业质量不高者,组内公开批评。
(2)凡是上课开小差并被老师或组长发现达3次者,自动清除出组。(一次提醒,两次警告,三次踢出!)
(3)小组组员要服从小组的统一安排,组员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4)小组组员要各显所长,负责好各科辅导任务。
(5)小组组员要有自己的学校目标及计划并努力达标。
小组学校计划:
(1)每周星期二,星期三中午放学(可不到)或下午放学(必到)时间留在教室共同学习。
(2)每月单周的周日上午9:00~~~11:00留校共同学习,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诉组长。
(3)上课要认真,不允许吃东西,看课外书,听音乐,睡觉;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
(4)每个组员在共同学习时间要按时到达,迟到者要接受批评。
10、组组长:
成员有
11、组组长:
说明:
1、原则是基础相当或名次相当的(班主任建议)。
2、学习小组是自愿加入,目的是借助团队的力量来提升自己。
3、各组成员本着利已的思想对本组负责。
3、望各学习小组要有持久性,不能三分钟热血,不能流于形式,注重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