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学习收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范文,其中包括了一些教师的心得和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实践有所启发。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一
1.按要求接管子,发现管道的多种连接方法,知道节约使用材料。
2.能与同伴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积极参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1.课前经验准备:有接管子的经验:用接头连接过管子
2.试验材料:
各种长短不同的管子,直、弯接头,地上贴有接管子的框架标记。
1.自由接管子,回忆已有接管子的经验。
讨论:牢固连接管子及改变管子方向的方法。
2.实验操作:按要求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1)第一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管子的连接情况。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2)第二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了解连接要求:节约使用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两人一组合作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各组的连接情况。
3.统计使用管子的数量,知道要节约使用材料。
(1)讨论统计的方法
统计方法:从同一起点开始,将使用的管子连接成直线,并在结尾处做上标记,通过比较长短,发现使用管子的多少。
(2)各组幼儿统计本组使用的管子数量,与同伴进行比较。
(3)小结:将两个分离的管子连接起来有多种连接方法,最节约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二
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时,经常会看到很多男孩子去旁边的草丛中玩,一问才知道他们在捉虫,其实孩子们对于大自然里的许多生物都很感兴趣,只是日常的课堂教育阻碍了孩子们兴趣的发展。我想,我们幼儿园地处小区里,共享着社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何不带孩子走出校门,去感受一下自然界中的神奇呢。于是我设计了这节课。
1、在寻找、交流、讨论中认识蚱蜢,了解有关蚱蜢的特征习性。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或疑问,产生进一步探究的的愿望。
社区大草地、打了洞的一次性纸杯人手一只、蚱蜢的图片、视频。
一、捕捉蚱蜢。
1、回忆经验,你见过蚱蜢吗?他长什么样?
2、教师带领幼儿去社区的草地上抓蚱蜢。
3、请有捕捉经验的幼儿介绍捕捉方法,并带领其他幼儿进行捕捉。
4、想想看,为什么别人的杯子里抓了好多,我的杯子里却只有1、2只?
5、捉好蚱蜢,回教室。
二、寻找资料,认识蚱蜢。
1、通过实物,说说蚱蜢的外形特征。它有眼睛吗?在哪里?有几条腿?
2、说说你在哪些地方捉到的蚱蜢最多?从而了解蚱蜢的生活环境。
3、蚱蜢会飞吗?他得“肚皮”是什么颜色的?他喜欢吃什么?
三、了解,观察蚱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结合图片与视频,详细得向幼儿介绍关于蚱蜢的知识。
四、进一步探索。
1、我们知道了很多蚱蜢的习性特征,有谁知道蚱蜢会不会游泳?
2、通过什么方法知道?
3、实验:把蚱蜢放在水里。
五、把蚱蜢送回“家”
将捉来的小蚱蜢放回到草地上,回归大自然。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三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好奇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幼儿对生活的兴趣,根据培养儿童生活能力需要引出了该活动的设计。
1、辨识各种常用的小工具,知道各种工具的用途。
2、学习使用简单的修理工具。
3、锻炼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辨识各种常用的小工具,学习使用简单的修理工具。
常用小工具;能用这些工具进行修理的用品和废旧材料。
1、教师结合幼儿的讨论,出示修理椅子的工具,介绍它们的名称与使用方法。
2、教师修理椅子,请幼儿观察教师修理椅子时使用工具的方法。
3、向幼儿一一介绍常见的工具名称及基本用途、用法:剪子——用来剪绳子、线;钳子——用来拔钉子、拧铁丝;扳子——用来拧螺丝;锤子——用来钉钉子;螺丝刀——用来拧螺丝;锯条——用来锯木头等等。同时向幼儿介绍实用工具有哪些危险;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让幼儿独立或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实践活动,教师提醒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注意安全,对于有一定操作难度的物品,教师给予指导帮助。
统计一下家里的工具都有哪些,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使用。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四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科学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难点:探索科学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
若干个:(盘子、纸杯、乒乓球、玻璃球、沙子、玻璃瓶子)、记录表。
一、导入
教师:郑老师,昨天答应你们要给你们带来好玩的玩具。瞧:看看是什么玩具呢?好,我们现在要上课,我们先把它收起来吧!
教师:噢,刚刚我们的箱子是盖得紧紧的,而现在盖不紧了,为什么呢?(幼儿说一说)
教师:好,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请你们做一个实验。
二、观察实验用品,说说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有什么不同?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2、教师小结:乒乓球大大的、圆圆的,玻璃球小小的,圆圆的,而沙子又细又小,当我们把沙子抓起来时,沙子会从我们的指缝里流下来。
三、幼儿探索、尝试把沙子、乒乓球和小玻璃球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把这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沙子都装到这一个玻璃瓶里,还要把盖子盖紧,小朋友,你会装吗?好,那我们现在开始实验吧,看看哪位小朋友最爱动脑筋,能把它们都装进去!”
2、教师说明记录表的使用,并让孩子们自己选出记录人,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同时让孩子注意操作规则:
a、要把一种材料放完,再放第二种材料,而且要把它们都放完哦。
b、操作时我们要轻拿轻放,不要把沙子撒到外面。
四、说一说我的发现。
1、教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请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记录表板书)
五、引导幼儿把瓶子里的材料放回各自的杯子里,再进一步探索成功的装瓶方法。
六、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这一次你们都成功了吗?
讨论:“为什么先装乒乓球,再装玻璃球,最后装沙子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七、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
教师:“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沙子,这样沙子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见证,成功了吗?(成功)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玻璃球和沙子,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教师:好了,今天的实验做完了,你们还记得老师之前带来的那箱玩具为什么拿出来后又装不进去呢?小朋友想到了吗?(应该是先放大的到中的,最后放小的玩具)
九、结束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的活动原则,一开始在出示操作材料后,教师便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你能把这三个杯子里的乒乓球、玻璃球和小米都装到这一个玻璃瓶里面吗?在这里,教师不给出假设,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运用已有经的验进行猜想、假设,在活动中大胆“放手”操作,在亲自的试装中,探索和讨论如何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并进行记录、观察、比较和交流。本节课我们设计了简单、明了的课件展示环节,以动画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明确物体间间隙的特点:在瓶中,先装乒乓球,因为乒乓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玻璃球,这样玻璃球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放上小米,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给填上了,所以它们都被装进了瓶子里。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五
1.按要求接管子,发现管道的多种连接方法,知道节约使用材料。
2.能与同伴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3.积极参与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1.课前经验准备:有接管子的经验:用接头连接过管子。
2.试验材料:
各种长短不同的管子,直、弯接头,地上贴有接管子的框架标记。
1.自由接管子,回忆已有接管子的经验。
讨论:牢固连接管子及改变管子方向的方法。
2.实验操作:按要求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1)第一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观察操作材料,了解连接要求:幼儿两人一组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管子的连接情况。
幼儿交流介绍,发现管子的多种连接方法。
(2)第二次在两点间连接管子。
了解连接要求:节约使用材料,用尽可能少的材料两人一组合作将分离的两个水管连接起来。
幼儿两人合作连接管子。
集体检查各组的连接情况。
3.统计使用管子的数量,知道要节约使用材料。
(1)讨论统计的方法。
统计方法:从同一起点开始,将使用的管子连接成直线,并在结尾处做上标记,通过比较长短,发现使用管子的多少。
(2)各组幼儿统计本组使用的管子数量,与同伴进行比较。
(3)小结:将两个分离的管子连接起来有多种连接方法,最节约材料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雷和闪电朱思彦活动目标:1.感知雷和闪电现象,对自然现象感兴趣。2.简单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知道雷雨天怎样保护自己。3.能够看图了解并完整的表述避雷的方法......
:不倒的房子设计意图:大班年龄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正处在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在认识事物上缺乏对其本质的了解:但是这个时期到幼儿有较强的动手能......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六
1. 通过尝试活动,使幼儿发现肥皂的外形特处和用途。
2. 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各种感官司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3. 通过吹泡泡活动,增添幼儿的乐趣。
1. 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药皂、婴儿皂每组一份。2. 脏手绢若干,脸盆四只。
3. 吹泡泡玩具人手一个。
(一)、 尝试一:引导幼儿观察肥皂的外部特征,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
1. 请小朋友试着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筐中的肥皂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
2. 幼儿动手尝试,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司进行尝试。
3. 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介绍给大家。
4. 师生共同部结:肥皂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各种各样的形状,各种各样的味道。
(二)、 尝试二:洗手间
1. 提供四盆水,肥皂若干
教师提问:手绢脏了,你们能把它变干净吗?
2. 幼儿尝试洗手绢,教师个别指导,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洗的过程中手绢和水的变化,感知肥皂的用途。
3. 讨论:肥皂的用途。
4. 总结。
(三)、 尝试三:游戏“吹泡泡”
出示吹泡泡玩具,幼儿动手尝试,引导并鼓励幼儿吹出又大又多的泡泡。
小朋友在欢乐中结束活动。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积极的从不同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传递信息,
2)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信息传递的不同渠道,学习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动准备:幼儿通过查询、采访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
3、 活动过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传递的方式。可启发幼儿从物体发信号、用声音发信号、用文字发信号等几个方面考虑。如:通过手势、旗语、烟火等物体发信号;通过吹号、打铃、敲鼓、广播电话等声音发信号;用信鸽捎带、邮局传递、发传真、发电子邮件等多种文字形式发信号。
2) 教师配图讲述有关人们传递信息的故事。如:古时候长城的烽火台上燃烟火传递敌情;抗日战争时期,用放倒消息树的办法报告敌人的去向等。
3) 讨论:现在人们怎样传递信息?引导幼儿了解常用的通讯工具。
4) 组织幼儿玩通讯游戏传电话:教师将幼儿分为两组,分别向每组的第一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开始后,再一个一个的往后传,各组最后一个报告电话内容,传的又快又准的一组为胜。
4、 活动延伸:
1) 组织幼儿自己操作电脑。
2) 在活动区内提供半成品材料,学习制作这些通讯工具,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道具。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七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透明塑料杯如干个蓝色、红色瓶子(鹌鹑蛋、水、盐、记录表)搅棒活动过程: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蛋宝宝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这个蛋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把整个记录表格先完整地讲解了,然后再指导幼儿先猜想了记录,再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幼儿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样的记录方法。)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1、"刚才小朋友将蛋宝宝放在蓝色的清水瓶子里,发现蛋宝宝是沉在水底的,现在再给你们一个红色的瓶子,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红色瓶子里的水变成盐水呢?"(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盐水。
3、"如果把蛋宝宝放在盐水里,蛋宝宝会怎样?请你们先猜一猜,还是将你们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旁边的红色瓶子里,再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小手旁边的红色瓶子里。"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在上一次的记录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差错,在第二次的记录中,幼儿全部都记录正确了。)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八
1、知道现代通讯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它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能关注生活中的先进科技产品。
3、有操作现代通讯工具的兴趣,乐于与他人交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家庭调查——现代通讯工具,常见的各种通讯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二、创设情境,帮助幼儿了解各种通讯工具的用途。
2、根据已有经验,让幼儿回忆、讲述电话机、手机的使用方法,了解其用途。
(1)你们打过电话吗?你是怎样打电话的?
(2)你给谁打过电话?为什么事情打电话?
(3)还有什么特殊情况也需要打电话?
(4)像这些紧急电话能随便打吗?为什么?
三、了解其它现代通讯工具,扩大幼儿知识面。
(1)你们还见过或打过哪些电话?
(2)除了用电话和别人联系外还有什么工具也能使我们相互联系,把消息告诉其他人?(幼儿讲述后看录像)。
(3)这些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
(4)它们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方便、传递消息速度快)。
四、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发明的欲望。
时间不早了,你可以把你的发明用各种通讯工具告诉我们。这是我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传真号和e—mail地址,我等着你们的发明哦!
1、现代社会是飞速发展的社会,通讯工具时刻伴随着我们。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认识通讯工具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设计这节课,让孩子们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去感受通讯工具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本节课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与别的小朋友交流,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只有个别孩子似乎交流的较少,可能是准备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我会在以后的活动中逐步渗透有关通讯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九
1、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磁铁能吸引铁之类的物体。
2、让幼儿感悟到磁铁不同磁极的相斥作用。
大小不一的磁铁若干,幼儿钓鱼玩具,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材料包若干。
1.出示不同形状的吸铁石,请幼儿识别——它是吸铁石吗?(是或不是)
2.提问,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吸铁石的作用。(上课时黑板上要用,妈妈包包上的暗扣等)
3.主要问题:吸铁石能吸住什么?
1.出示各种可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请幼儿猜一猜它们跟吸铁石相遇会产生什么情况?
2.让幼儿自主验证刚才自己的结论,两人一包材料。
3.让幼儿通过实验,将手上除磁铁外的材料分成两队,并请一名幼儿给大家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老师和幼儿帮他集体验证。
4.引导幼儿正确区分可以吸住的材料和不可吸住的材料。
5.总结幼儿的操作结果,帮助幼儿了解吸铁石的相关知识及它的学名——磁铁。
1.出示幼儿常见的“钓鱼”玩具,吸引幼儿兴趣。
2.与幼儿一同分析该玩具中磁铁的位置及作用。
1.出示两块有n、s标志的磁铁,演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利用小型的两极磁铁制作磁性小火车,让幼儿体验同极相遇和异极相遇的变化。
3.让幼儿实验,根据同极和异极的原理制作磁性小火车。
4.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了磁铁的哪些新本领。
1.通过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利用圆环形磁铁和长棍,制作弹簧磁铁。
2.找一找社区中可以吸住和不可吸住的物体,下次和小朋友分享,比一比谁找到的多。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十
“影子”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就在自己的身边,都认识它,都知道“如影随形”。但它对于幼儿来说又是神奇的,是有变幻本领的。《纲要》指出“教育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影子”这一科学活动内容有着较高的教育价值,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身边,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出发的。本次教学活动是在幼儿小班、中班的时候就对“影子”有初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来探索它的神奇变化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探讨探索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1、感知“影子”的神奇变化,积累更多的关于“影子”的科学知识。
2、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影子”的奥秘,提高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体验发现的乐趣,懂得与同伴分享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
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影子的奥秘。(对“影子”的初步认识在小中班就已完成,可以说幼儿有了这方面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但是其中的奥秘、变换很多幼儿了解都不深,而且如何去自主探索,怎样来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都是比较困难的,故把此内容定于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
粉笔、晴朗的天气;(物质条件准备)对影子有初步的了解、认识;(知识方面的准备)。
一、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说说自己对“影子”的认识。
1、教师引题。“小朋友,在晴朗的天气我们站在阳光下,地上会有“影子,”那么你的影子是怎样的呢?和其他小朋友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2、幼儿自由表达对“影子”的认识。
3、教师稍作小结,并引出下一环节的活动内容。
(在这第一环节中本人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由说说自己以前对“影子”的认识,为下一个环节作好良好的铺垫。在这里通过幼儿的“说”使幼儿的已有经验与现有经验进行了整合,也让我对幼儿的水平有了更深地解,为接下来的活动组织提供了一个参考。当然教师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促使幼儿整理自己的相关经验,也对下面自己要做的事有一定了解,可以说小结有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过程比较简单,时间准备在5分钟左右。)
二、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影子”的奥秘,进一步认识“影子”的变幻。
1、带幼儿到阳光下,交代探索的要求、方法等。
2、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去探讨“影子”,鼓励幼儿可以合作探讨,可以利用粉笔探讨。
3、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发现及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4、提供机会让幼儿再次探索,并努力解决问题。
5、教师小结。
(这第二大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所在,是活动的主要环节。在这里我首先是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纲要》中提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和创造的机会与条件,本人正是遵循了这一理念。接下来引导幼儿自由自主去探索“影子”的更多奥秘,“影子会变吗?它为什么会变?又是怎样变的?你的影子与别人的一样吗?为什么?……”让幼儿带着目的、带着疑惑去探讨,这个过程就是让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是提供机会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亲自尝试、亲自探索来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学会自己去发现新的问题,再次去实际操作、自主探讨,做到在解决众多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科学知识,提高观察力、探讨力、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如:画画、看看、比比、说说影子等。当然,探索活动中与探索活动后的交流讨论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幼儿的合作、讨论、分享能力也会由此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生生互动、师幼互动形式。在整个环节中本人始终准备把自己摆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位子,做到孩子在前、我在后,我推着孩子前进,而且也体现了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的《纲要》新理念。这个环节是重要环节,我准备在20分钟左右完成。)
三、游戏《踩影子》
1、交代游戏规则、讲解游戏玩法。
2、幼儿自由合作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师生共享游戏乐趣。
(这个环节放在活动的后面进行,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在对“影子”有更深了解、认识的基础上来参加游戏,通过游戏幼儿再次得到了发展,在游戏中对“自己的、同伴的、大家的影子”有了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对关于影子的活动也更感兴趣了。而且这个游戏是合作性的游戏,可以二个、可以三个、可以更多小朋友一起游戏,这就让幼儿体验到了合作性游戏的乐趣。在这里,我处的位子仍是合作者、参与者、引导支持者,我想游戏的氛围是非常愉悦、轻松的,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趣味性游戏中学习,本环节准备在5分钟左右完成。)
在本次活动中本人准备采用的教育策略为:激发幼儿的探知兴趣———引导幼儿积极自主探索———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体验“影子”游戏带来的乐趣。从以上几点设计思路大家不难看出本人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设计中我力求幼儿最大程度的参与,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让幼儿在充满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学得主动、轻松、快乐,并运用多种感官解决多个问题,真正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在玩中学、做中学、学得快乐,由此设计的活动过程也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三大环节。
今后如果还能再次开展活动,我希望能在动身体方面有更好的活动来替代游戏课程,因为在掌握游戏课时时还没有抓稳幼儿的情绪,故在活动中会出现一些小插曲,在今后活动中一定要加以巩固常规工作。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十一
西瓜是平湖的特产,幼儿很熟悉。而活动《数西瓜》主要是引导幼儿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一般要经过以下过程:第一对单和双的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个物体为单,如人身上的嘴是单个的。两个物体是双,如一双手,一双眼睛。第二形成区别一组物体是成双的还是成单的技能。即知道一组物体如果两个数为一对,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并能进行实际操作。为了帮助幼儿理解,用西瓜贯穿整个活动。
1、区分10以内的单数、双数,初步了解10以内单数、双数的排列规律。
2、激发幼儿参与计算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重点: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
难点:了解10以内单双数间隔排列的规律。
1-10数字每人一套,西瓜图片(小圆片)若干。
1、小朋友,老师说几句话,说对了,你们就说“对”,说错了,你们告诉我应该怎么说?
2、教师说:“奶奶有一只手”(双)“拿着一个篮子”(对)“上街买了一只鞋子”(双)“又买了一个西瓜”(对)“一个帽子”(对)等。
总结:在生活中凡是两个两个成对出现的东西就叫它双,如一双鞋、一双筷子,一双手,有的东西可以是一个一个成单的,如:一个西瓜、一个篮子,这些东西可以是单个的。
1、幼儿拿出“西瓜”,两个两个配成对,请幼儿讲述摆放的情况(幼儿:我有5个西瓜,有一个没对儿,我有8个西瓜,都配成对了。)教师将幼儿的配对情况按顺序演示出来。
2、总结:“象这样的数2、4、6、8、10表示的东西都是成双成对,这样的数叫双数,1、3、5、7、9叫单数。
1、幼儿把1——10数字按顺序排好。教师指令,幼儿翻数字。
2、教师引导幼儿翻出卡片中单数,在翻出卡片中的双数。
3、怎样才能翻得又快又对呢?(幼儿讲述自己是怎样操作的,感知积累1---10中单、双间隔排列规则的经验。)。
1、游戏“扮西瓜”。
玩法:教师抽出10以内任意一张数字卡片,如是双数,幼儿用手做小西瓜,如是单数,幼儿用身体做大西瓜。
2、寻找单、双数。
教师:“小朋友找找,你身上或周围的东西,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
大班的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判断,为下一步作铺垫。
利用幼儿感兴趣的西瓜进行配对,幼儿在操作中,自由探索。教师再结合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幼儿容易理解单、双数。
通过自己操作,培养幼儿积极思维的能力。
幼儿的天性是爱玩的。通过游戏,使幼儿在快乐、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十二
学校地处山区,幼儿经常在上学途中或学校的花坛里找小动物来玩,特别喜欢小蜗牛,经常找来蜗牛放在小书包里,于是我想培养幼儿从小热爱科学,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利用家乡现有的教具,和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并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十三
我们是海岛上的孩子,海和船只对于我们说已再熟悉不过。但是真正让我们说出船上有些什么,它有哪些作用,也是很困难的。我曾经问过一个问题:“在船上,渔民伯伯把鱼捕来放在哪里?”孩子们都不知道。说:“我没有上过渔船。”据了解很多孩子除了要乘坐的客船外,很少带着孩子去别的船上看一看,所以,我设计这一科学活动,意让孩子对船只的内部结构有较深入的认识,从而激发幼儿对船只、对周边事物深入观察的兴趣和能力。
(一)了解船的结构,能说出船上主要部件的名称。
(二)知道目前船的主要作用是海上交通工具
各种船的图片、模型 船的大图片一张
(一)引导幼儿观察船的基本结构
重点提问
“这是什么?”“船上有什么?”
“有这个,”老师根据幼儿描述告知其名称。
(二)帮助幼儿理解他们的作用。
幼儿讨论锚 甲板 驾驶室 船舱 螺旋桨等是派什么用场的?
总结
(三)讨论船的作用
重点提问
“如果没有船会怎么样?“
“船会带来什么好处?”—总结
(四)出示各种各样的船,展示
活动反思与建议
(一)通过本次活动的进行,孩子们对船只的结构和里面的装备产生了很浓的兴趣。纷纷向老师询问自己在船上看到的是什么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引发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二)同时,这次的活动内容科学性十分的强,孩子虽然喜欢,但是,简单的看图片和模型讲述,有的还是理解不了。所以,建议教师再设计一有关于水流位置与船行方向之间的关系的探索活动加深理解。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十四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盐水》老师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常见、熟悉的现象沉浮入手,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每一个幼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能促进幼儿的思考。此活动我们尝试了多种材料,如小番茄、山芋、莴苣这些材料在盐水中很容易浮起来,对盐越多浮力越大,很难让孩子感知,而土豆块虽实验现象也是比较明显的,但由于是切开的很容易吸收盐份,浮起来的土豆块吸收盐后又会沉下去,这里面的知识很多,对孩子来说不易理解,反而会让孩子混肴。最后我们选择了葡萄,葡萄的色、形对幼儿更具诱惑力,更重要的是实验操作结果明显。能帮助幼儿发现实验现象,了解科学知识。其次提供水的多少、勺子的大小都不能随意,这样才能体现科学活动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因此材料的准备不容忽视,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幼儿的发展更依赖于对材料的操作。材料的投放是一门艺术,如果能巧妙的投放安全、适量和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材料,那么科学活动一定会让幼儿感到更精彩。
老师创设了宽松的环境氛围,积极为幼儿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的操作材料,多途径的引发幼儿投入到活动中与材料积极互动,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首先让幼儿知道葡萄在水中是沉的,然后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说让葡萄浮起来的方法,让幼儿大胆想象之后,老师又故弄玄虚的施以魔法让葡萄在另一只杯子中浮起来,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到杯中的水上,这不仅为下一环节埋下伏笔,而且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接着进行了两次实验,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尝试中发现现象,然后再揭示其隐含的科学知识。一次次的实验让孩子获得了一次次的惊喜,他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精神。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知识探究的欲望。
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两次实验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孩子们自主组合、合作默契。对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老师运用了一些启发性、开放式和递进式的提问。所有的实验结果及其隐含的科学知识都是和幼儿一起归纳得出的。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科学探究精神。
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相应的科学经验后,将话题延伸到自然界的现象中(死海之谜),让幼儿了解更多与此活动相关的科学知识,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满足幼儿对知识的渴求。活动结束时,教师又将幼儿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一是材料的迁移(葡萄—土豆),其次是大、小土豆块在同一盐水中的不同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使活动终而不止。整个活动让幼儿亲历探究过程,培养孩子们在科学活动中的爱好、情感和态度,重在激发幼儿的发现兴趣和探究欲望。最后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十五
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电话非常感兴趣,经常看到小朋友在玩打电话的游戏,而且在生活中家家都有电话,但是幼儿对电话的种类还不十分了解,因此设计此课。
1、通过参观电话展览会,使幼儿认识更多种类的电话以及电话的用途。
2、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未来电话,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善于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重点:认识更多种类的电话及电话用途。
难点:能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未来电话。
各种实物电话、电话图片、橡皮泥、卡纸、胶棒
1、组织幼儿把收集到的电话图片和实物电话摆放出来,布置一个电话展览会。
2、引导幼儿参观电话展览会,教师详细介绍每钟电话的用法、功能以及使用范围等,同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熟悉的电话的情况。
3、谈话:(1)说一说在这些电话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想象一下未来的手机是什么样的?
4、指导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未来的电话,教者巡视指导。
5、把幼儿制作的电话展示出来,教师一一给予评价。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十六
(一)学唱歌曲《颠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蕴。
(二)创编歌词,尝试运用绘画的方式记忆歌词。
(三)与同伴积极配合、互相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悦。
(四)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五)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一)知识准备: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颠倒、滑稽的事情。
(二)物质准备:录好的歌曲伴奏、幼儿操作板块、笔、纸等。
(一)倾听歌曲,感受滑稽、可笑的歌词,体验快乐的情绪。
教师演唱后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事情?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听得不太清楚,我们再来听一次,这一次呀,小耳朵可要竖起来听好哦!“听了这个歌曲,有什么感受?”
(二)学唱歌曲。
1.跟音乐练说唱。
你们平时是这样穿的'吗?你们是怎么做的?(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颠倒’),那我们一起来学吧!我们先跟着音乐来轻轻地说唱歌词!
2.听音乐轻声哼唱。
“刚才小朋友们说得不错,我们来轻声唱唱看!”“下面,汤老师要把音乐放大一点了,你们也要大声唱出来哦!”
3.鼓励生生互动表演唱。
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下面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试着表演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表演得最可爱最滑稽!”
(三)鼓励幼儿相互讨论、创编歌曲。
1.启发幼儿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颠倒着说出来。
2.个别幼儿展示创编的歌词。
“请小朋友们把你的事情编到歌词里唱唱看!谁来试试看?”
3.引导幼儿四人合作,创编歌曲。
“小朋友们编唱得真不错,你们现在可都是小小创作家哦!汤老师有件事要麻烦你们,请你们4人为一组、将自己想到的一句颠倒的话或一件颠倒的事情画下来,贴到一块板上,编一首完整的曲子,小组看图演唱。
(四)活动延伸。
师生共享创编的歌曲与快乐。
各小组表演自己创编的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互学。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十七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初步了解盐,提供了盐的科学活动教案给老师们借鉴!
1、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1.大小芋头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挂图。
1、师: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幼:沉下去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吗?
幼儿讨论,说各自的办法。
2、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两只杯子,一杯装满自来水,一杯装满盐水。
师:我把芋头放在两个杯子里,小朋友观察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
自来水杯里的芋头沉了下去,盐水杯里的芋头浮了起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芋头会浮起来吗?
幼儿摇头。
1、说明实验规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盐,糖还有味精,这三种东西有一种可以使芋头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小组合作来做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还有味精分别舀进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他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头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会发生呢?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者符号纪录在这张表格上。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3、汇总
师:刚才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芋头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芋头块浮起来了。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盐能让芋头浮起来吗?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芋头才能浮起来,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有关“死海”的介绍。
幼儿各自抒发看法。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用更多的东西来做实验,看看每种沉下去的东西需要多少盐才能浮到水面上来。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十八
1.发现九方格“数独”游戏规则,能运用规则解决问题,锻炼观察分析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2.探索玩初级“数独”的基本方法。
3.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交流互动中体验成就感。
ppt游戏卡。
一、学习九方格数独。
1.引导幼儿认识九方格。
(1)引出九方格。
师:数数它有几个格子?(没错!一共有九个方格子。我们把它叫做九方格。)今天我们要在九方格上玩游戏。
(2)认识行与列。
(3)认识交叉路口。
师:是呀,第一行和第一列有一个交叉重叠的方格在这儿,这个方格就像一个交叉路口一样,这个方格既属于第一行也属于第一列。
师:你看见陈老师刚刚怎么用手臂表示这个交叉路口了吗?
师:我们一起学一学。手臂平平的表示第一行,手臂竖着的表示第一列,碰在一起有个交叉路口。好的真棒小手放下。
师:还有没有这样的交叉路口,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师:看,这是第一行,还有第二列,他们的交叉路口在哪里?是哪一个方格?谁来指一指?
师:对么?好的,我们一起也有手臂来表示这个交叉路口。这是第一行,第二列在这么?不对,应该在中间位置。
师:我们继续看。第二行和第二列的交叉路口在哪里?怎么用手臂来表示?(很简单正好一个十字形)。
师:这里呀还有一些九方格中的交叉路口,请你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用手臂来比一比。
师:你比的是哪一个?他对么?
师:猜猜他比的是哪个?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这个交叉路口。
2.引导幼儿发现九方格数独规则。
师:陈老师在九方格中放满了水果,有几个水果?(有9个。)有几种水果?(有草莓、西瓜、菠萝3种。)。
师:这三种水果在九方格中摆放是有规则的,你们能找到规则吗?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一行一行看,再一列一列看。
(验证幼儿的发现:逐一显示每行每列,确认每一行、每一列的水果都不重复。)。
师(小结):同一行的水果都不能一样,同一列的水果也都不能一样,这就是九方格水果的摆放规则。
3.组织集体游戏“九方格填空”。
师:知道了这个规则,我们就可以玩一个“九方格填空”游戏。
师:仔细看看,这个九方格里有几个空格?(一列三空格。)。
师:整个一列都是空格,怎么填呢?(幼儿个别尝试。)。
师:你先填哪里?为什么?(你是竖着看的列么?哦。横过来的的行,我们可以发现正好只有几个空格?)。
师(小结):填空格是有窍门的,找行或列中只空一格的先填。
师:这个九方格里有几个空格?(一行三空格。)。
师:整个一行都是空格,应该怎么填?你先填哪里?为什么?(这回你看的是一行还是一列?)。
师(小结):刚才玩的两个填空格游戏中,行或者列中都能找到一个空格的,很容易填。
二、游戏第一关(空三格)。
师:学会了这个本领呀,陈老师要带你们玩九方格闯关游戏了。第一关比较简单。我们一起来玩。
师:第一关的第一道题。仔细看空格在哪里,可以先填哪里?
师:填什么?为什么?好的第一道题完成了。
师:第一关的第二道题。看看应该怎么填?
师:两道题目,恭喜你们第一关闯关成功,可以进入第二关!
三、独立游戏第二关(空五格)。
1.引导幼儿探索。
师:第二关难度稍微加大点,看!空了几格?你们敢不敢玩?
师:动动脑筋想一想可以先填哪里?为什么?
师:好,说了这么多陈老师不能再提醒你们了,请你们自己完成第二关的闯关游戏!看一看谁填的又快又准。填完检查一遍,然后拿着你的游戏卡回到座位。听明白了么?不要搬小椅子,请请的走回你的位置开始闯关游戏。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答案?(和他一样的举手!说明你们第二关也闯关成功很厉害!)。
师(小结):所以空格多的时候,找行或列中只有一个空格的先填,会又快又准确。
四、独立游戏第三关(空七格)。
1.出示数字的九方格数独。
师:好!进入第三关,我们和数字进行玩填空游戏。
师:规则和刚才一样,但是难度更大了,看看第三关游戏空几格?
2.出示只有两个不同已知数的九方格图,进入游戏第三关。
师:这张图只有两个数字,找找行或列中有没有只空一格的?怎么办?
师:有一个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填满空格。这个办法藏在一首儿歌里,请仔细听。“一个数的行,另一数的列,交叉路口要先填;一个数的列,另一数的行,还有一个交叉路口不能忘。”
师:这个交叉路口路口不能填什么数字?
师:现在游戏卡空几格?(空五格。)那就和游戏的第二关一样简单了。
引导幼儿尝试独立游戏。
师:接下来请你们自己去完成第三关,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好和刚刚一样填完检查一遍回答座位上,轻轻的走回去吧。
5.展示个别幼儿的游戏卡,共同检查。
师:谁拿着你的游戏卡来展示一下结果?你是怎么来填的?
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够闯关成功。
五、结束。
师:你们呀很厉害,学会了玩九方格填空游戏,这个游戏有的容易,有的稍微难一些。老师把游戏卡放在数学区,你们只要多玩,就能玩得更快更好。
教学反思:由图片数独到数字数独,注意到了由实物到符号变化的循序渐进,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游戏第三关是学习运用排除法填空。找到两个数所在行与列的两个交叉路口是关键,也是难点。用简洁明了的儿歌提示幼儿如何能迅速又准确地找到“交叉路口”,为幼儿在游戏区继续运用排除法解决问题搭建了一个支架。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十九
1、了解火箭的基本结构,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关系。
2、感知火箭升空的原因,能大胆尝试并分析火箭升高的各种因素。
4、积极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
1、孩子对火箭的兴趣及初步的了解。
2、火箭模型,幼儿收集的各种瓶子、卡纸、铅画纸、蜡笔、即时贴、剪刀、胶水、双面胶等。
3、多媒体课件《火箭上天》。
重点:探索圆柱体箭体与圆锥体火箭头接口的大小,尝试自制小火箭。
难点:火箭头的制作和各部分的粘贴,,探索让小火箭飞高的方法。
1、提问导入:你见到过火箭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见到过的火箭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教师示范制作,幼儿尝试设计制作。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火箭,看看它是怎么做成的?教师将正方形纸变成圆柱体的箭体,把半圆形纸变成圆锥体的火箭头;让箭体和火箭头相亲相爱在一起。
3、谁来试试怎么做圆柱体的箭体,圆锥体的火箭头?请个别幼儿尝试。重点介绍火箭头的制作方法。
4、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制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指导幼儿进行粘贴组合,制作火箭头。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孩子。
提醒幼儿注意良好的操作习惯及卫生习惯。对有创意的幼儿及时表扬,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1、幼儿展示自制火箭,共同参观并请个别幼儿介绍。先完成的小朋友去外面,借助发射器,试试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
2、回教室,请个别幼儿介绍经验,看看谁的火箭飞得高,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航空知识的兴趣。师:你是怎样让小火箭发射上天的呢?(用手用力一拍)。为什么用力一拍,小火箭就能飞上天?刚才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有时飞得高,有时飞得低)。
3、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玩一玩,这次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比一比什么时候飞得高,什么时候飞得低?为什么?(用力,瓶子大,拍发射器的底部,卡纸做的火箭飞得高)。
4、集体发射小火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们一起去发射台发射,看谁设计的小火箭载着的神舟号飞船飞得最高。
开始倒计时:10,9,8,7,6,5,4,3,2,1,点火!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二十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19竹编成一组密码:4-3,7-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5+2-3,5-2-2,1+5+3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二十一
夏天来到了,各种各样的小虫子经常出现在角角落落、树林、草丛里,这些地方也是孩子愿意去的地方,所以他们经常把发现的小虫子带回来,于是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小虫子的活动。
寻找虫子。
1、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虫子的家,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
2、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
3、引导幼儿了解虫子的居住地与其生活习性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归类。
1、记录纸、笔、
2、透明的小瓶子、塑料带、篓空塑料筐、纸袋等。
3、蔬菜叶、面包、飞虫、瓜皮等。
1、幼儿之间相互介绍自己发现和记录的虫子的家。
2、集体讨论虫子的家在哪里?
3、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总结:(蚯蚓生活在土壤里、蝴蝶生活在花丛中……)。
4、开阔幼儿思维,“除了今天发现的小虫子,你在哪里还见过虫子?”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个别幼儿讲给大家听。
1、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物品养虫子。
2、选择食物放入虫子的新家里。
3、鼓励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做好记录。
鼓励幼儿对自己饲养的小虫子进行细心观察,教师引导幼儿在观察中发现新的问题。一段时间后,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此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充分享受到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我把认识虫子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虫子的时候,有个孩子捉了一只蝈蝈,但是关于放在什么里面?怎么不让蝈蝈跑出来?小朋友怎么又看的清楚?的问题,孩子们争论起来,这时有个孩子提出用两个镂空塑料筐对着扣起来,这个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有个孩子还找来胶带把接口粘住。当发现孩子们能主动的解决一些问题时,我由衷的高兴,即便是我本来预设的效果没达到,但我欣慰这份意外的惊喜。
1、引发幼儿对虫子特殊本领的关注。
2、引导幼儿了解虫子的保护色、预测天气、再生的本领。
1、收集有关虫子特殊本领的资料,在饲养区中饲养断体的蚯蚓,观察蚯蚓的再生。
2、进行表演游戏的材料若干。
3、关于动物保护色的挂图。
1、故事结尾蚯蚓妈妈的话可先不讲,留下悬念,幼儿讨论、了解蚯蚓再生的特殊本领。
2、看蚯蚓再生的录象资料,进一步了解蚯蚓再生的过程和原因。
3、讨论其他虫子的再生:如壁虎等。
幼儿分组表演游戏《侦察兵》,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材料、工具和场景。如:树枝、树叶、皱纹纸、牛皮纸、颜料、绘画用具等。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的需要扮演侦察兵,进行自我伪装。
效果评析:幼儿的好奇心很强,总喜欢问个为什么,正是这份好奇才使孩子的知识越来越丰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知识经验也会有一定的增长。作为教师应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做好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
光与影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专业22篇)篇二十二
我们幼儿园旁边的社区有个大型的玩沙池,孩子们在平时的聊天中对于玩过沙子的事,总是津津乐道,说明孩子对沙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便抓住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课题,生成了此次探索活动。意在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了解沙的特性,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沙子的特性。
2、感受玩沙的快乐,体验同伴合作、分享的快乐。
3、正确认识沙子的作用与危害,初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1、一次性桌布、湿巾、玩沙大盆、筛子若干;
2、玩沙的工具:小铲、小桶、装水的瓶子等;各种小玩具。
3、实验用品:透明玻璃杯、污水、沙子等。不同直径的管子。
4、制作沙画的材料:绘有环保图案的底板、胶水、彩色沙子等。
5、摄像机、电脑、ppt课件等。
一、出示沙滩的图片,引出沙子,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ppt中的沙滩图片,帮助孩子回忆自己对沙子的了解。
二、分5组操作,提升孩子对沙子特性的了解:。
1、感知沙子“细小”特性:用筛子分离芝麻和细沙。
2、感知干沙“轻”的特性: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与湿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感知沙子“不溶于水”的特性:把细沙倒入透明杯中,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感受干沙松软的特点:通过用手在干沙和湿沙中扒开沙子找玩具,用对比的方法让孩子充分感受干沙的松软。
5、感知沙子“会流动”的特性:让孩子在管子中塞沙子。
三、通过录像进一步提升与了解沙子的特性。
2、在水中搅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水中能看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四、孩子们再次操作(互相流动与交换),进一步证实与感知沙子的各种特性。互相交流并用湿巾擦手。
五、了解沙子的作用:
讨论并讲述:你知道沙子有什么用吗?
根据孩子们的讲述,我点出几大类的ppt。沙画、沙球、沙包、沙坑、沙漏、种花、造房子需要泥沙、螃蟹、乌龟喜欢在沙子里等。分体育类、艺术类、实用类等几大类有代表性的图片。
六、了解沙子的危害,初步树立正确的环保观。
出示北方被沙尘暴侵害的图片、泥石流、沙漠等图片。提问:
1、沙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如果过分多的话,会怎么样呢?
通过ppt,让幼儿了解害处: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人类带来的危害。
2、那我们该怎样阻止沙子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呢?通过看ppt,懂得植树造林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七、我们一起呼吁,一起保护环境:分组合作沙画,每组完成一副关于环保的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