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

时间:2025-01-27 作者:笔砚

范文范本是一种有关于特定主题或领域的范例文本,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一

人们可以长久的生存下来,依靠的就是农业。只有农业能够得到好的发展,国家才能保证更加稳定的粮食储备。另外,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需要农业的发展程度来进行衡量的。想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无法不对农业生态保护进行关注,我们需要合理的保护生态环境,对我国的农业生态结构进行科学的调节,实现农业可持续进步。因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最关键的问题,所以,只有对农业生态环境不断的改善,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目标。

农产品种类非常单一。农业区域的重点目标就是保证全国所有地区所需要的农作物的使用用度,当中还要包含喂养牲畜禽类等的粮食用量;而且我国还有很大面积不合理开发使用的山地以及草原。高速发展的农业范围以及农业机械水平的快速发展,就直接给地下水开采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目前,用水量已经超过了标准量,最终造成土地表面出现沙化情况,将盐碱地面积增长了。尤其是还在城市旁边建立大规模的养殖基地,只会直接增加用水量,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人们过度的对森林滥砍滥伐、荒地开垦,直接造成了地表植被严重受到损害的情形,扩大了出现自然灾害的几率。极有可能出现水土流失灾害,土壤当中微量元素的大量流失,让土壤养分流失,大地变得更加无养分。还可能出现土地沙漠化,让耕地开始被吞没,可耕种土地面积逐渐减少。还会出现全球变暖情况,直接造成旱灾或者洪水泛滥情况。一旦不关心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变,农业受灾范围就会逐渐增大。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使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不仅仅具备生态功效,同时能够行之有效的将人们的实际生活品质提升,确保人们的食品安全。想要更好的将生态农业环境改变,就要确保人们群众有非常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深刻到人们群众心中,让群众思想觉悟提高,增强群众法制概念,同时是增大环境保护宣传最根本的目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从最根本的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原因着手,彻底的解决这些污染源,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降低垃圾的出现几率,这些方法,都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保护农业生态保护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需要对农业可耕土地面积进行合理使用和开发。国家有关部门要对可耕地进行科学的划分范围和种类,对农业使用土地积极的开展保护措施,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内部使用的耕地面积严格掌控,提升土地农业耕地资源的使用率。要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例如:我国的贵州因为不合理使用肥料造成土壤出现了酸化板结的情况,给农业生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同时将不合理使用肥料改善同时使用有机肥料,能够将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发挥不可估量的效果。

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发展农业要关心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工作,确保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使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理。因此,就需要加强建设农业基础设备,确保农业进步。保证农业和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经济水平共进步。农业生态环境的快速进步的首要环节就是加强建设农业基础设备,通过将基础设备健全来实现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根据我国目前的农业生态环境状况,我国政府开始颁布了一些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可是跟随者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水平,出现了更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变完善有关的法律规范已经势在必行。因此,国家要充分了解法律法规健全的重要程度,有关单位要保证做好立法工作,提供了实现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农业环境安全评价体系当中要使用监测和普查技术,能够更好的将环境质量改善,同时将已经成熟的生物技术以及各种有关技术进行推广使用,将农药、化肥等农业资源合理使用效率提高,降低因为这些导致环境受到损害的几率。加上,推广农业技术管理系统,不断对农业技术管理改善,将综合防治技术建立起来,利用实践经验,科学合理的对使用结果进行技术的选择,从而获得更为有效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技术。

每层政府和领导阶层需要加强生态保护观念,才可以确保农业可持续进步,利用有关会议的展开和有关规章制度的确定,构成健全的法律系统,同时要农业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健全的法律系统当中的规范制度进行,将财务人员的自身素养提高,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管理水平,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总而言之,人类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充分的了解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性,同时农业生态环境的进步能够带给经济快速发展积极效果。只有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有效保护才能保证农业可以持续发展下去,在比较牢固的生态环境当中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基础设备利用、使用科学技术等来帮助农业可持续进步,保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发展能够共同进步,保证我国总体经济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1]王新宇。浅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j].化工管理,20xx,11:25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二

摘要: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以及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起源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经济。

生态。

社会。

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今天的发展既是昨天发展的继续,又是明天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在制定发展规划、选择发展战略、确定发展道路和实施发展举措时,必须既考虑眼前的发展要求,又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既着力改善民众的现实生活,又重视发展的长远利益。

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着日益突出的矛盾和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不强,科技水平明显落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因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

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人口膨胀、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削弱了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环境污染问题更不容乐观。所以,要想妥善解决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唯一可选择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中国是世界上劳动力最充裕的国家,但目前我国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低,有复杂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少,文盲率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保持自然资源质量和其持久供应能力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是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是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绿色工艺或技术系统。不仅是为我们之自己建立美好的幸福和快乐,也为我们的后代生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为了我们的家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结合实际谈谈中国为什么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议我国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何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发展农业经济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不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对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详细描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化肥使用频繁直接会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减低,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生产效率降低,会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利用并不合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同时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人们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数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技术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一些技术水平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陷入了恶性循环。近年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不能够通过自然消解,同时人们不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大量的垃圾产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城乡差距加大,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据统计,目前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直接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当地农民不能够摆脱贫困,形成恶性循环。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反过来人口增加又使贫困加剧,致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变本加厉,这使得贫困地区陷入了ppe怪圈;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加剧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如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去,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最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直接导致大量的自然灾害的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等,会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2]。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产的前提是不能够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们无限制的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那么子孙后代就不能够安居乐业。农业作为中国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生产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4.1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农业耕作模式。

按照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政策,应当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将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引进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的内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鼓励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将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成集约型的生产形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必要的破坏,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4.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统一。在农业发展模式方面,针对不同的地区指定切实可靠的发展措施,不能一味的采用一种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特色,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果业、林业、畜牧养殖业。在丘陵地带,应根据其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方向。

[1]杨祥禄,郭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四川农业与农机,20xx(6):8-10.

[3]李炜,李刚。夯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综述[j].农村工作通讯,20xx(15):23-2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四

[1]《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知识出版社,第17页。

[2]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2页。

[3]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

[4]马骧聪、蔡守秋:《中国环境法制通论》,学苑出版社,1990年9月,第56页。

[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0页。

[6]何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247页。

(作者:郑海,籍贯:浙江乐清,系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法律系2001级学生。)。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五

水资源和水环境;水污染;水污染控制。

2.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概述;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控制。

3.土壤环境。

土壤和土壤环境概述;土壤污染;土壤污染防治。

4.固体废物。

固体废物来源和分类;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的处理;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5.物理环境。

声学环境;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热污染。

6.生物环境。

生物与环境;环境污染与生物;生物安全;环境生物技术。

第二部分环境学原理。

1.环境多样性原理。

多样性原理概述;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和创造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2.人与环境和谐原理。

人与环境和谐原理概述。

3.五律协同原理。

五律解析与五律协同。

第三部分环境调控。

1.资源与环境调控。

能源利用五律解析;土地利用五律解析;水资源-环境调控----大西线调水。

2.生态-环境调控。

水环境调控的解析;大气环境问题解析。

3.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科学发展观。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六

回顾人类的建筑史,从最初的遮风避雨之所到今天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快乐和舒服的同时,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也摆在人类的面前: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采,建筑活动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于是绿色建筑登上了历史舞台。对于我国而言,人口数量巨大,年新增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被形象地称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尤为重要。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规则和建筑环境性能的衡量标准,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也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

二、我国的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用能大户。据统计,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每年约有1000万以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照此计算,未来15—20年我国将有几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不仅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资源能源消耗量成倍增长的过程。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用能将消耗1.2万亿度电和4.1亿吨标准煤,几乎是目前全国建筑能耗的3倍。然而,我国的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又严重短缺。从能源供求看,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从土地、水资源方面来看,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于试点、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1、认识不足。目前对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达到广泛的共识,相当一部分人尚未将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2、缺乏健全的、强有力的法律法规。我国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3、缺乏发展绿色建筑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而对引导和扶植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4、相关技术比较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四、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若干建议。

1、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要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使全民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居住、出行、娱乐、休憩中切勿追求奢侈豪华,倡导节能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能驱动建筑市场的需求,促使市场各方主体积极营建绿色建筑。

2、重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节能重点在于降低长期使用的总能耗。如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和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层窗,减少建筑运行能耗。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该体系对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规范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力量的驱动。政府应制定有吸引力的经济优惠措施调动开发商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如采取适当的补贴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为绿色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使绿色开发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所以,关于以上的环境的感想,我觉得还是我们要注意我们共同的地球,共同维护我们的共同家园。绿色建筑要求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从全局考虑问题,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的一项“利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英明举措。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七

在现阶段,全球各国人们都在积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以求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反地,却在逐步地走向恶性循环,人类生存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因此,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中指出:“现在十采取保护使今世和后代得以持续生存的决策的时候了。”“未来的希望取决于现在就开始管理资源环境,以保证持续的人类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决定性的政治行动。”[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局面了,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的却恰恰不是现在所看到的,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是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内涵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的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因此,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给人类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同时,当代的人类要处理好代际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时刻都在发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类处在原始的捕猎阶段,主要靠采集、捕猎自然食物来取得生活资料。这种生活方式造就了人类对环境有了很强的依赖性,而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却很弱,所以当时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是很大。当时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上都是“因为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料缺乏甚至饥荒,或者因为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们迁移以谋生存。”[2]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较原始社会时期有了明显地提高,因而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得面积迅速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不过,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没有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当时人们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如庄稼的稻杆、人粪尿等可以施肥,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的自净压力。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产业革命之后到当前这一段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促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从各个方面对环境资源进行了采伐和采掘。工业生产的各种化学溶液的相互合成影响了整个生物圈的生存环境,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社会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鉴于上述环境问题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或者社会团体逐步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压力,所以他们积极呼吁人类应该意识到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倡导人类生产活动应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此,就全球范围而言,联合国于近几十年召开了多次会议,且制订并通过了很多项决议与宣言。如联合国于1972年6月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严肃郑重地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3]此外,1982年5月联合国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了《内罗毕宣言》,1987年4月27日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以上的种种会议及宣言都指出了生态环境正遭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严肃地阐明了当今急剧改变着地球和威胁着人类环境的严重问题。同时,大量有关生态环境的诉讼案件都无可争辩地说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受到污染和破坏,资源迅速减少,不断恶化。

各种对环境保护会议与倡议的社会活动都说明了在当前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另一层面说明了各个国家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态度。目前,各个国家正在积极寻找一条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建设,适应生态环境发展的环境法制道路,努力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某一些国家,其环保活动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全体国民自觉履行的一项义务了。

换句话说,为发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念,改变过去掠夺式的、挥霍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爱惜和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及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社会。同时,人类需要随时调整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认识人既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心,又是地球生物组成的一员,人类所需要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相协调、共处,使得人类的进步和环境保护共同得到发展。因此,各个国家在制定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个国家环境法律工作者在制定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时,必须密切注意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力求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法律条文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是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一种保护,而且人类生存的环境时刻都同人类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着,两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保护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保证现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4]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抑制经济增长,相反地会促进和鼓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重视增长数量,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因而,制定环境方面的法律,首当其冲地必须将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视其所调整的对象的特殊性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正如苏力先生所言,“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建立全国性统一市场的过程中,必定要求和引起法律和习惯的变化,最终要求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5]很显然,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其次,在环境保护的落实方面,环境管理机构必须依照国家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律制度,针对环境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使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运行下去。可持续发展重在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各个国家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随能力而盲目地追求人类社会发展。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关注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保障人类的生存、生产环境不因环境保护而受到限制,以引导人类与环境保护朝着良性循环道路发展。

第三,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还有待改变,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有学者认为,“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是整个社会系统鼓励追求短期经济而不是长期保护目标。”[6]这种观念可以称之为“机械环境观”,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一项短暂的间歇性工程,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稍有不当,就会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带来不利后果。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时必须先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观点,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立场上改造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环境保护。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时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八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付出了资源环境代价,虽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我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在环境方面仍然出现很多的问题,如雾霾天气的长期出现,部分地区江、河、湖、海等水资源污染问题凸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刻不容缓。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表现在:

1、空气污染。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雾霾天气就是空气污染的具体表现形式,它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2)居民采暖锅炉的大量使用。

3)汽车使用量的不断增加。

2、水资源污染。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垃圾。水资源污染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有机污染。

2)有机及无机化学药品的污染。

3)各种化工厂和药厂等。

4)磷污染。

5)重金属污染。

3、资源的过度开发,使生态达到恶化的边缘。

现代工业无限制的扩产,使用的原煤量历年递增,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煤炭消费量为1873.3百万吨,同比增长6.1%,在全球煤炭消费总量中的比例首次超过50%,达到50.2%。同时在煤炭被大量开采的同时消耗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采煤破坏地下水资源超过20亿立方米,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指出,2035年,中国由能源生产导致的水资源消耗将比20xx年增长83%,其中煤炭生产和消费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煤炭的大量开采还造成土地的塌陷,专家介绍,每开采万吨煤炭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达0.267公顷,仅五大平原煤炭基地中的两淮基地和鲁西基地的搬迁人数就超过了三峡移民130多万的总数。

4、乱砍乱伐现象屡禁不止,使大量土地荒漠、洪水泛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对木材的使用量不断攀升,国家为了节制森林的开发,对木材开发机加工的税赋不断提升,更加刺激了一些人的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森林是空气的调节器,也是植物和各种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锐减。森林具有多种功能,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户田保土,调节气候、增加降雨,保护环境、净化大气等作用。同时森林是生物链最为基础,如植物的叶和果实为昆虫提供食物,昆虫是各种鸟的食物来源,有了鸟才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来鼠才不能泛滥。因此森林养育了许多野生动物,一旦森林失去保护,将会给各种野生动带来灭顶之灾。人类也会失去保护。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离不开经济发展,但如果经济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雾霾天气等恶劣气候、各种自然灾害随之而来,如果人们的生存都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幸福生活。同时各种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无限制的开采,今后我们的子孙将如何生存。可持续性发展理论强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简称《生存战略》。《生存战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并且着重提出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在这九条基本原则中,既强调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要与地球承载能力保持平衡,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和生物多样性。

1、节制人口增长,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计划生育政策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国策。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于二十世纪70年代就已经全面开始,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由于我国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为发展中国家妥善解决人口问题探索了道路。

2、合理控制大型能源消耗型企业无限制的扩产,对小型能源。

消耗型企业进行降低各种资源的消耗国家要鼓励大型耗能高的企业进行技术挖潜,技术革新,进行节能降耗,将国内总量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将能耗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将能耗高的小型企业根据本地区特点进行关、停、并转,降低各种能源的消耗,使生态环境得以保护。

3、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杜绝乱砍乱伐现象的发生。

要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森林建设,要坚决与乱砍乱伐现象作斗争,为野生动物创造一个完好的家园,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同时大力开展全民绿化活动,增加绿化覆盖率,保护生态平衡。

4、建立健全环保体系,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

环境保护部门要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环保法》,与其他部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国家生态保护工作,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建立切实可行的环保保护标准,要加强环保监察工作,对严重破坏环境的企业及个人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对资源消耗型企业和资源开发型企业在建设时要严格执行环境评价“三同时”监督工作,对环境评价不合格的企业不予发证。

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子孙后代,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建立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同时要爱护野生动物,要坚决抵制对野生动物的捕杀,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九

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建筑和建筑环境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回顾人类的建筑史,从最初的遮风避雨之所到今天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快乐和舒服的同时,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也摆在人类的面前: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采,建筑活动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等。人与自然的关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于是绿色建筑登上了历史舞台。对于我国而言,人口数量巨大,年新增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被形象地称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工地”,因此发展绿色建筑尤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人居环境发展现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的用能大户。据统计,每年建筑能耗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27.6%。全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85%以上为高能耗建筑;在441亿平方米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每年约有1000万以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照此计算,未来15—20年我国将有几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不仅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资源能源消耗量成倍增长的过程。预计到2020年,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还将新增约300亿平方米,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每年建筑用能将消耗1.2万亿度电和4.1亿吨标准煤,几乎是目前全国建筑能耗的3倍。然而,我国的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又严重短缺。从能源供求看,在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0%以上是煤炭,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5%。从土地、水资源方面来看,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二、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规则和建筑环境性能的衡量标准,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也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

带动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四是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此同时,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绿色建筑理念在中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开展了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设立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在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住宅等建筑类型进行了绿色建筑的实践活动。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于试点、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1、认识不足。目前对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达到广泛的共识,相当一部分人尚未将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2、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还没有明确规定各方利益主体必须参与,而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此外,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3、行政监管体系薄弱。对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未给予高度重视,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管理薄弱,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

4、缺乏发展绿色建筑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长期以来,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而对引导和扶植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5、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交流平台。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设计及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在西方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起步较早,有的国家甚至已经取得经济发展和能耗持续下降的突出成就。及时、系统、广泛地引进他们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尤为重要。

1、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要在全社会普及生态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绿色消费,使全民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居住、出行、娱乐、休憩中切勿追求奢侈豪华,倡导节能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能驱动建筑市场的需求,促使市场各方主体积极营建绿色建筑。

2、重视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节能重点在于降低长期使用的总能耗。如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空调使用和照明;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和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层窗,减少建筑运行能耗。

节地关键在于城乡空间的统筹。重点研究城市发展新增建设用地从节约农村建设用地中获取;建筑选址及规划时,要尽量翻新旧建筑,减少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面积;限制使用和淘汰实心粘土砖,充分利用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保护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节水应重点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省水资源,可采取鼓励节水型器具、改变用水习惯和通过水价杠杆调节等措施,从而降低用水量。另外,要加强屋顶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地面雨水可通过采用可渗透的路面材料使雨水能深入地层,保持水体循环。

节材重点是走新型工业化和产业化道路,同时应精心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材料和设备。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绿色建筑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建立严密的行政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制订绿色建筑量化标准和可操作的评估体系。这些体系对指导绿色建筑设计、建设、规范引导建筑业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力量的驱动。政府应制定有吸引力的经济优惠措施调动开发商和消费者的积极性,如采取适当的补贴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为绿色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使绿色开发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稳步、健康、持续发展。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中国绿色建筑起步较晚,需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因此,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交流平台,使世界所有国家在绿色建筑上的最新技术能够在中国得到及时应用。

所以,关于以上的环境的感想,我觉得还是我们要注意我们共同的地球,共同维护我们的共同家园。绿色建筑要求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因此,发展绿色建筑是从全局考虑问题,是从人类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的一项“利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英明举措。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十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历来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建设重点。然而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利现象,导致了人类生存、生产的环境质量逐渐走向危机时代,造成了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穷竭,严重地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目前,很多国家虽然快马加鞭,在积极制定各方面的环境政策,以求使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与有效的治理,然而生态环境发展的相对性与不可预见性,造成了各项环境政策在制定时附带了一种滞后性,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阻碍,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应有的生存、生产的权利。因而,在现阶段,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了当今人类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主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十一

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重建(恢复)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为实现我国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新世纪里实现经济强国构想的根本方针.

作者:薛跃规作者单位:广西师大旅游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刊名:广西党史英文刊名:guangxidangshi年,卷(期):2001“”(1)分类号:f59关键词: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十二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刹一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力法的科学是针对当今界而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交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新型边缘学科,已经成为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可持续发展”是1987午由川一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阐述的概念,所谓“可持续发展”,是在不损害下一代人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就是指经济、刹一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日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r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保持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刹一会的发展可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树立环保意识和环境道德观。

2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既要重视教育观念改变的先导作用,也要重视力法改革的载体作用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围绕教学主体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教师及时予以解答,产生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思考者和探索者例如在讲解固废处理力法及工艺时,可以先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固废进行分类,并针对其中一类或多类固废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处理力法和技术,教师再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全而的阐释,说明其可行性和优缺点,进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如何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这样就可以营造出一个良性互动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主动思考中高效地获取新知识。

3改革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授课内容上,当曰比界性和中国刹一会发展中而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应该是主体,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破坏、传统能源枯竭等当然突发性的环境问题和新出现或者即将而临的环境问题可以有益地穿插到授课的各主要章节中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作为一所以矿业为主要特色的高等学校,能源及其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在授课内容中所占的比重会适当提高作为环境专业的基础课,适当普及一些地理力而的知识是必要的,这不仅仅因为环境科学本身就涉及到地理学,更缘于当前人类而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几乎都与在地球各区域的分布及其环境特点有关联,这其中包含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诸多研究内容例如在讲授土地荒漠化时,首先应该对1u_界范i}}和中国地域的荒漠化土地的分布有所了解,如果学生对一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没有印象,那么就只能靠死记硬背了,这显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其它专业的选修课,y:然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非常详细,但对于熟悉地理常识的学生来说,在感知淡水资源的分布、森林植被分布特征等知识点时会更加直观_学习会更加轻松。

4注重实践教学。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中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实践教学应该根据理论课程的进度开展具体地说,在大气环境部分,可以根据最新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调整内容囚,增补s0}治理系统测试的实验,带领学生实地参观除尘设各,掌握四大除尘器的构造原理、设计规格、运行参数,比较不同类型除尘装置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水体污染部分,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城市污水处理厂,结合理论课中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污水处理力法,现场讲解各种通用或专用设各特点及操作规范、各级污水净化工艺及污水指标的测定力法;或者安排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沼泽或人工湿地网,介绍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加深学生对过滤、吸附效净化作用的理解共沉。离f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污水高史高效。更完整的讲述水处理的相关技术知识。

5结束语。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既不是纯粹的理论课,也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课,还包含了刹一会科学的内容因此,在教学理念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观;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与专业设置、专业特点乃至就业力向相适应的教材,并多采用案例教学;在教学力式上,避免一味实行简单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应该采用能够活跃课堂气氛的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现场教学、实验、或者实际操作,使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十三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成为全球普遍关注、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进行绿色开发,变掠夺式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途所在.

作者:吕学山魏晓笛作者单位:潍坊学院,山东潍坊,261043刊名:经济师英文刊名:chinaeconomist年,卷(期):20xx""(1)分类号:f123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掠夺式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绿色开发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十四

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关键。通过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基础,为提高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发展奠定基础。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头等大事。因此,我们要增加自己对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为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份自己的努力。本文对环境保护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现如今,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更多能源被开发和利用,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并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本身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威胁和伤害,环保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这一意识的产生和深化进而推动了环境保护工程的发展。上世纪末为了解决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工程也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伴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并进一步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对环境保护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持续性发展这一理念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这一思想在我国经历了漫长时期,充分展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建立的发展关系。21世纪初为了解决更加多元化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以及大部分以重工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与此相应纲领和基本议程。充分肯定了这一理念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1世纪对外国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国家为了应对环境问题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能理论深入人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产生共识。在多年环境保护工作中,我国积极借鉴国际发展经验,结合自身国情,投入到了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工作中。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理念被提出,伴随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这一理念很快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也为我国顺利开展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目前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这主要是因为环境保护并不只是单方面的,包含的领域较多,比如建筑、政治、科技等都可以作为环境保护内容。由于领域各不相同,因此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所以关于定义自然也就有所出入,但毋庸置疑的是都离不开“可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召开多次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会议,会议指出,这一理念既要使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又要为子孙后代谋福祉,避免由于人类能力的提升导致环境破坏问题越发严重。

1.人口因素。

我国得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我国一直都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社会发展。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4亿,并且每年人口数量正在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人口数量过于庞大直接导致我国环境发展缓慢,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环境的问题很难彻底解决。根据专家统计,到21世纪中叶,也就是2050年左右,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而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带来的直接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均资源占有量将减少约四分之一左右;其次,老龄化问题严重。老龄化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主要问题,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将增加子女赡养负担,而另一方面也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比如医疗等问题。据统计,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突破3亿,这也意味着老人的赡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难题。

2.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在环境建设的和保护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但是离实现可持续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速度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但是企业随意扩张等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约束。第二,效益方面。我国环境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提升,但是环境工程施工单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难于管理,对我国环境工程建设发展极为不利。

3.环境和资源因素。

社会环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大气污染为例,对我国六百余座城市开展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城市大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汽车数量猛增造成的.。此外,水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体现在我国内陆地区较多,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且空间分配极不均匀,北少南多。

我国环境的增长离不开劳动力、资源以及科技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当逐渐提高这三个要素的比例,实现累积增长,使其成为推动我国环境发展的重要力量。劳动力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劳动力问题也始终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虽然劳动力并没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但是却为第一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上述三个要素中,要优先发展科技,只有科技得到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目标才能早日实现。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在环境保护方面实现了稳步提升,从整体上来说,与改革开放前相比,环境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科技方面不但没有取得进步,反而下降。科技创新率也在持续下降,这样一来,环境和科技就出现了矛盾,科技创新速度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环境要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是科技创新,从我国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体系也将逐渐完善。环境体制的转型将会对科技创新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从我国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相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过于庞大,无论是在人均资源占有率还是在人均资源利用率方面都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我国正在进行工业转型,转型过程中必然需要对环境体系进行调整,而这一过程将会遇到重重阻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十五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我国政府率先组织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作为指导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开始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进程。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面临的问题仍很多很多,需要我们百倍努力加以解决。

1.要进一步强化认识――充分认清保护环境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

近几十年来,全人类都面临着人口、发展和环境这三个问题的挑战,联合国组织,各国际学术团体,整个世界的科学界和各国人民都对这三大问题表示了极大关注。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这些问题一直给予高度的重视,制定了正确的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求正确地、科学地解决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在过去几年中,通过政府、科技界和全国人民的努力,特别是环保工作部门的努力,我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包括环境保护法、水法、海洋法、大气法、森林法、矿产法等等,国务院还制定了一些法规和制度,以保障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同时,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不受破坏,以使社会和经济得以持久稳定的发展。这些法律和法规的颁布执行为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

2.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清醒看到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发展。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看到人类文明的进步无不建立在对自然资源掠夺的基础之上。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飞速进步,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进一步加剧,这种以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发展,产生的后果就是气候变暖,空气质量变差,沙尘暴的侵袭,地表水富营养化,江河洪涝、断流、湖泊萎缩、湿地缩小,土地沙漠化加速,森林资源衰退,野生动植物资源进一步减少等。使人类逐渐尝到了苦果,体会到了后患,各种污染事件发生,各种环境疾病出现就是恶果的表现。如20世纪50―60年代的世界著名八大公害事故等。进入7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自然资源短缺,生态受到破坏,环境受到污染。1989年的大兴安岭火灾,1997年黄河创纪录的断流,1998年的三江洪水灾害,以及近年波及北京等地频繁的沙尘暴等等,使人们真正感受到生态被坏的严重性。生态系统保护开始上升为中国环境的首要问题。这几年我们尽管采取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措施,生态功能的恢复依然艰难。这主要表现在生态的调节功能明显下降,旱灾、洪涝、沙尘暴频繁发生,地质灾害不断加重,森林病虫害加剧,自然植被的生态能力,水土保持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减弱,环境净化功能、水源涵养功能衰退等等,因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系统整体性的重要作用,以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健全性为目的,注重单个要素而不应忽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3.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巩固和提升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和水平。

3.1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需要群众团体和广大公众的关心和参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环境保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不久前进行的全民环境意识调查表明,我国公众环境意识有待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参与的程度以及对环境形势的了解等方面还很不够,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环保任务的需要。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和新闻媒介都要担负起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制教育的任务,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更多环境科学和环保法律知识。要不断强化全社会的环境法制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规范和风尚。每个公民、每个单位都应当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各项环境保护法律,起到表率作用。科学技术界应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改善环境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要积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军工企业进入环保产业,使环保装备和产品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技术和物质保证。要强化环保舆论监督。近年来,报纸、广播、电视对环境问题进行揭露和剖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促进了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要充分发挥各种群众组织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的作用。近年来,每逢“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世界卫生日”和“地球日”,全国各地都举行各种环境保护活动,工、青、妇、科协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在宣传环境保护、唤起公众环境意识、提倡环境社会公德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人民群众关心和参与是做好环保工作的根本动力和保证,也是公民素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精神文明状态的体现。只要我们依靠群从、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一定能达到。

3.2要大力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环保产业是解决环境问题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环保事业的实力所在,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从当代世界产业结构来看,环保产业是一项非常有前途、有广阔市场的新兴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目前,世界环保产业发展很快,每年环境保护投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环保产业提供产品来实现预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在我国,环保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吸收一大批劳动力,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随着对外开放,国外环保产业和产品也随之进入我国市场,使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注意抓好两件事。一是加强对环保产业的领导和规划工作。环保产业广泛分布在工业、农业、城建、轻工、公安、军工等许多部门和行业,各部门都要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物质和技术支持,认真搞好发展环保产业的规划和宏观指导,坚持提高环保产品和环境工程质量,防止产品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二是要加强管理和协调工作。环保产业涉及许多部门和行业,绝非一家所能包办得了的。环保产业要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使之逐步兴旺起来。

3.3要从严执法。

有了好的环保方针、政策、计划、法律、法规,没有严格执法的机构和人员去执行也不行。我们现在强调要重视环境管理,加强环保依法监督,没有一支坚强的队伍,或者虽有队伍而没有严格执法的精神,环境监督管理就成为空话。要把法律和国务院赋予环保部门的职责完全行使起来,就要有为保护和建设环境而不惜献身的、高素质的人,切实做到“执法如山,不容犹豫”。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和国内任务都要求加强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制度的建设。环保部门既是一个综合部门,又是一个监督机构,很有必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职能。千方百计引导全社会都要支持环保部门独立行使监督管理职权。加强法制,达成全社会的共识,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是环保工作的三个关键问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十六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何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发展农业经济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不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对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详细描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化肥使用频繁直接会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减低,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生产效率降低,会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利用并不合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同时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人们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数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技术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一些技术水平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陷入了恶性循环。近年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不能够通过自然消解,同时人们不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大量的垃圾产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城乡差距加大,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据统计,目前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直接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当地农民不能够摆脱贫困,形成恶性循环。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反过来人口增加又使贫困加剧,致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变本加厉,这使得贫困地区陷入了ppe怪圈。

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加剧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如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去,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最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直接导致大量的自然灾害的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等,会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2]。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产的前提是不能够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们无限制的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那么子孙后代就不能够安居乐业。农业作为中国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生产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4.1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农业耕作模式。

按照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政策,应当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将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引进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的内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鼓励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将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成集约型的生产形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必要的破坏,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统一。在农业发展模式方面,针对不同的地区指定切实可靠的发展措施,不能一味的采用一种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特色,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果业、林业、畜牧养殖业。在丘陵地带,应根据其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方向。

[1]杨祥禄,郭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6):8-10.

[3]李炜,李刚.夯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综述[j].农村工作通讯,2015(15):23-2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十七

摘要: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历来是世界各个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建设重点。然而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建设与发展出现了很多不利现象,导致了人类生存、生产的环境质量逐渐走向危机时代,造成了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穷竭,严重地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产活动。目前,很多国家虽然快马加鞭,在积极制定各方面的环境政策,以求使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改善与有效的治理,然而生态环境发展的相对性与不可预见性,造成了各项环境政策在制定时附带了一种滞后性,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阻碍,严重地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影响了子孙后代的应有的生存、生产的权利。因而,在现阶段,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积极倡导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了当今人类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主题。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酸雨。

在现阶段,全球各国人们都在积极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以求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反地,却在逐步地走向恶性循环,人类生存的活动范围逐步缩小。因此,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从一个地球到一个世界》中指出:“现在十采取保护使今世和后代得以持续生存的决策的时候了。”“未来的希望取决于现在就开始管理资源环境,以保证持续的人类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决定性的政治行动。”[1]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开始呈现出穷途末路的局面了,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的却恰恰不是现在所看到的,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持续发展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是环境保护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广泛讨论而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长期深刻反思的结晶。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迈向21世纪的共同发展战略,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由概念落实为全球的行动。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其内涵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的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因此,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和给人类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同时,当代的人类要处理好代际关系,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人类世世代代以公平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有规律地利用。

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却时刻都在发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人类处在原始的捕猎阶段,主要靠采集、捕猎自然食物来取得生活资料。这种生活方式造就了人类对环境有了很强的依赖性,而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却很弱,所以当时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不是很大。当时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上都是“因为乱采、乱捕破坏人类聚居的局部地区的生物资源而引起生活资料缺乏甚至饥荒,或者因为用火不慎而烧毁大片森林和草地,迫使人们迁移以谋生存。”[2]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人类的社会生产力较原始社会时期有了明显地提高,因而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得面积迅速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不过,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没有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当时人们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如庄稼的稻杆、人粪尿等可以施肥,相反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的自净压力。环境污染和破坏最为严重的是产业革命之后到当前这一段时期,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的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促使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从各个方面对环境资源进行了采伐和采掘。工业生产的各种化学溶液的相互合成影响了整个生物圈的生存环境,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一系列的问题,社会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鉴于上述环境问题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害,世界上许多国家或者社会团体逐步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发现了自身生存的生态环境存在着极大的压力,所以他们积极呼吁人类应该意识到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倡导人类生产活动应与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努力建立一个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为此,就全球范围而言,联合国于近几十年召开了多次会议,且制订并通过了很多项决议与宣言。如联合国于1972年6月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严肃郑重地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现在已达到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的时候,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它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为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3]此外,1982年5月联合国人类环境特别会议通过了《内罗毕宣言》,1987年4月27日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以上的种种会议及宣言都指出了生态环境正遭受到日益严重的破坏,严肃地阐明了当今急剧改变着地球和威胁着人类环境的严重问题。同时,大量有关生态环境的诉讼案件都无可争辩地说明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受到污染和破坏,资源迅速减少,不断恶化。

各种对环境保护会议与倡议的社会活动都说明了在当前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另一层面说明了各个国家对生态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态度。目前,各个国家正在积极寻找一条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建设,适应生态环境发展的环境法制道路,努力制定适合本国发展的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某一些国家,其环保活动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全体国民自觉履行的一项义务了。

换句话说,为发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学会控制自己,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建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念,改变过去掠夺式的、挥霍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爱惜和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及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社会。同时,人类需要随时调整自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认识人既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心,又是地球生物组成的一员,人类所需要的不是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相协调、共处,使得人类的进步和环境保护共同得到发展。因此,各个国家在制定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各个国家环境法律工作者在制定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时,必须密切注意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力求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法律条文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保护,在另一个角度上也是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一种保护,而且人类生存的环境时刻都同人类的社会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着,两者互为前提,缺一不可,“保护环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保证现代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4]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抑制经济增长,相反地会促进和鼓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重视增长数量,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养活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因而,制定环境方面的法律,首当其冲地必须将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视其所调整的对象的特殊性而制定相应的政策。正如苏力先生所言,“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建立全国性统一市场的过程中,必定要求和引起法律和习惯的变化,最终要求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5]很显然,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其次,在环境保护的落实方面,环境管理机构必须依照国家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种法律制度,针对环境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使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运行下去。可持续发展重在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各个国家在进行环境保护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片面地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也不能不顾生态环境的随能力而盲目地追求人类社会发展。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讲,只能在适度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关注社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现实情况,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保障人类的生存、生产环境不因环境保护而受到限制,以引导人类与环境保护朝着良性循环道路发展。

第三,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还有待改变,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有学者认为,“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是整个社会系统鼓励追求短期经济而不是长期保护目标。”[6]这种观念可以称之为“机械环境观”,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一项短暂的间歇性工程,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稍有不当,就会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带来不利后果。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时必须先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观点,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的立场上改造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环境保护。

总而言之,人类赖以生存、生产的生态环境在现阶段虽然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而且也有部分问题时目前难以克服和解决的,但是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类势必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密切关注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度内合理运行。

参考文献:

[1]《我们共同的未来》,世界知识出版社,第17页.

[2]金瑞林主编,《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4月,第12页.

[3]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

[4]马骧聪、蔡守秋:《中国环境法制通论》,学苑出版社,1990年9月,第56页.

[5]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0月,第10页.

[6]何雪松:《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5月,第247页.

(作者:郑海,籍贯:浙江乐清,系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法律系级学生.)。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十八

摘要:在现代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生活方式建设要求确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节制、和谐、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观念,将生态观念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对精神超越的追求、节俭惜福、慈悲利生的生活观念,以及戒杀护生、素食的生活实践,对于生态生活方式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我国也出现了生活质量下降、生存环境恶化、“现代病”流行等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在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基础上,实现小康社会成为我国的基本奋斗目标;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生活方式的优化也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活方式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也必然要求落实到现实的生产生活方式中。生态生活方式建设是在批判反思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辩证发展,研究传统生活方式(如佛教生活方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本文关于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是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和理论视阈中进行的。当前我国一方面处于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但另一方面在经济、生态、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国家出现的关于现代文化的反思及后现代文化现象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经济、生态、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而生活方式重构、重视生活质量和幸福最大化、将生活方式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等,则正是全球化背景下后现代文化思潮关注的重要主题。在这一社会文化背景下和理论视阈中探讨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必然会与传统教科书中对生活方式问题的忽视有所不同,而突出生活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阐述,存在片面强调生产方式重要性的倾向,而关于生活方式,则一般是将其理解为与衣食住行等相关的日常生活,并没有赋予其相应的理论地位。实际上,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他们不仅强调了生产力、生产方式发展对生活方式变革的作用,而且还从另一个角度肯定了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生产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是“一定的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关于生活方式的内涵,《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作了比较严整的科学表述:“不同的个人、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和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体系。”一方面,生活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受社会生产生活条件限制,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生活价值取向,形成相应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受特定的生活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影响,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体现在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广义地说,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与生活实践一起,共同构成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

关于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样态受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生产方式制约着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生产方式的变迁是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服务的,从特定的角度看,生产方式是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产物。王雅林教授曾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关系的视角概括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三个阶段,认为自然经济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生产和生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区分开来,并以生产方式“吞没”生活方式体现出来;在工业时代,生产和生活分离,生活方式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而在以知识为基础的发展和未来的共产主义时代,生产和生活将在否定之否定的基础归于一体化,但与第一阶段以生产“吞没”生活的情形不同,而体现为生活方式涵盖生产方式,生产也成为生活的基本内容。

肯定生活方式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就必然肯定生活方式建设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也必将随着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以及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日益体现出来。在当代发达国家,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工作与休闲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重视生活质量和幸福最大化、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正成为人们自觉追求的生活价值取向。对工业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思和重构正成为人类文明建设的重要主题。解决人们“如何生活”的问题也被提升到“生活政治”的高度,成为主要的政治问题。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甚至将全球化的实质表述为“以一种非常深刻的方式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思想启蒙的任务尚未完成,但与此同时,生活政治与生活方式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本身包含生活方式重构的内涵。也正是基于此,王雅林教授认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富有解释力的核心概念,应从学术边缘走向中心地带。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未来文明的理想形态,也必然要求将生活方式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突出生活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源于对现代生活方式异化现象的批判性反思。现代生活方式的异化体现在多方面,而突出地体现在消费异化上。工业文明对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关注,是针对古代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性匮乏进行的,本身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工业文明创造的物质财富,也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由于过分强调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求,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呈不断扩大之势。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必须建立在人们对物质生活资料的不断消费基础上,不断扩大的生产必须建立在不断刺激大众消费需求基础上。现代化生产正是通过商业集团和包装他们的广告业的结合,通过广告业和媒体的结合,不断制造出种种诱人的生活方式和欲望。人们的消费不再是出于维持自身物质生活的需要,而是出于商业集团、广告业、媒体制造出来的“时尚”,“时尚”成了一个人身份和价值的体现。这种人为的消费主义的生活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消费异化或生活方式异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这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在我国也逐渐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再向农村渗透,由中产阶层向其他社会阶层渗透。但是,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并没有给人带来预期的幸福,反而给人们的健康、幸福造成危害。由于过度消费,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追求舒适的生活,人们发明种种产品替代人的体力劳动,替代人体自身的抗病机制和调节能力,也导致了人体活动器官的全面退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降低。同时,这种生活方式与现代生产方式相互促进,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为代价,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也正是认识到生活方式异化给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人们逐渐意识到在物质生活资料丰富的同时,重新调整生活方式的必要。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建设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生态生活方式建设就是在这种境况下提出的。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人自身生存质量与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了解维护人类生存环境,自己应从哪方面着手。这实际上关涉的是生态生活方式的建立问题。

1.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的基本内容。

前面我们提到广义的生活方式实际上包含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和生活实践三方面内容,笔者认为,生态生活方式的建立,首先要求我们转变物质化的生活价值观念,确立生态生活价值取向;其次,要求我们因应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树立合乎生态的生活观念;再次,要求我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将生态观念落实到自身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活价值取向即人生价值取向,是指人们追求的人生目标或方向。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它是指在主体看来,什么样的人生目标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追求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形成受特定的社会条件限制,但它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方式起着指导作用。确立生态生活方式首先要求转变现代生活价值观念,确立符合时代需求的生态生活价值取向。具体而言,(1)它要求转变现代生活价值观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个人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在生活目标上,要求不仅关注自身物质生活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对人自身的价值以及对人自身生活方式的限制,关注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2)它要求转变现代生活方式中物质化的价值取向,确立人自身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人的生命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的整体,本身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物质、精神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揭示:物质需要只是人的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在此之上还有保障或安全、归属或承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一味地追求物质财富消费的满足,不仅不是人的最高生活目标,而且会影响人自身生命系统的平衡,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因此,在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不应沉湎于低层次物质欲求的满足,而应自觉调整生活结构,追求一种“全面的生活方式”、“平衡的生活方式”;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

生活观念是生活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主体处理自身身体与精神、自身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基本观念。生态生活观念是依据生态环境对人自身生活的约束规范人自身的生活方式的具体观念。笔者认为,生态生活观念大体可以概括为节制的观念、和谐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方面。所谓节制的观念,就是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将自身的生活方式纳入到生态系统整体中考察,从生态系统的承载量、容纳量及整体的良性发展出发,规约、限制自身的行为和生活追求。节约的观念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所谓和谐的观念,就是改变以我为中心,将环境作为自身利用的工具或征服的对象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处,协同发展;所谓全面发展的观念,就个人而言就是追求人自身身体、心理、精神的全面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就是从自身、人类、自然生态系统的长远出发,追求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佛教生活方式的启迪。

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已经深深影响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对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研究佛教生活方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价值,有助于发挥佛教观念及其生活方式对社会文化的广泛影响,将生态观念转化为广大信众、民众的自觉观念和行为。在这里我们还是大体上从生活价值取向、生活观念、生活实践几方面论述佛教生活方式对生态生活方式建设的意义。

佛教的根本追求是人生痛苦的解脱,其人生痛苦解脱的方式和途径则主要是通过禅定、智慧净化自心,获得心灵的超越。就此而言,佛教的人生价值追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精神追求。原始佛教对于现实人生及人自身物质欲求的满足基本持否定态度。后来佛教传入中国,逐渐吸收融合了传统儒家道家文化肯定现实人生价值的观念,但对精神超越的追求则始终如一。佛教生活方式的精神取向,对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过分物质化取向具有纠偏作用,借鉴佛教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形成全面发展的生态生活价值取向。但是,传统佛教否定现实人生、人的物质欲求的价值观念则不可取。

佛教的生活观念主要包括节制、惜福和慈悲利生两方面。其中,节制、惜福观念是与佛教对精神解脱的追求相互关联的`。而慈悲利生观念则是追求自利利他的大乘佛教观念。佛教节俭惜福、少欲知足、勤俭简朴的生活观对于节约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慈悲利物观念,体现了佛教尊重一切生命的平等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精神。

佛教的生活实践主要体现在戒律的持守、禅定实践及日常生活中对节俭、慈悲利生观念的践行上。其中与生态理念直接相关的是佛教戒杀、放生、素食的戒律实践。佛教的戒杀、放生、素食实践从生态环保角度而言,不仅具有动物保护的意义,而且倡导素食对于缓解当前全球暖化、全球粮食危机及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素食的生态环保意义,主要是对照肉食和畜牧业生产对全球暖化、全球粮食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体现出来的。(1)在众多影响全球暖化的因素当中,畜牧业生产和肉食的生活方式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一份题为《畜牧业长长的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中说,由于人类对肉类和奶类的需求不断上升,牲畜饲养业快速发展,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了汽车。如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衡量,牲畜比汽车排放多18%。如果用一氧化二氮衡量,则人类活动(包括饲养牲畜)释放的一氧化二氮65%来自牲畜,而一氧化二氮的“全球变暖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96倍。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37%来自反刍牲畜的消化道。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倍。(2)畜牧业生产及肉食的生活方式加剧粮食危机。肉食的生活方式及与此相关的肉食生产把本可食用的粮食作为饲料,进行再生产,本身是不经济的。比如,我们用50千克黄豆喂猪,能回收12千克猪肉;喂牛,能回收10千克牛肉。为吃肉,我们浪费了90%左右的食物,还要以多出10倍的土地来耕种。(3)畜牧业生产还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畜牧业生产除了会生产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外,其所带来的大量禽畜粪便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据统计,美国饲养的家畜总数是美国人的4倍,每年粪便排放高达16亿吨;北京市养殖业每年粪浆的排放量约1200万吨,最高时达35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人口的污染量。动物身体中排泄出大量硝酸盐、农药、生长素、抗生素等化学毒素,渗透到土壤或流入河川、湖泊,渗入地下水,不仅污染水体,更危害人们的健康。正是因为畜牧业生产在气候暖化过程中所发挥的重大影响,因此,相关学科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削减畜牧业生产,推行素食对缓解全球暖化的重要价值。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佛教生活方式中包含生态环保意蕴,并不代表传统佛教具有鲜明的生态环保意识。佛教生活方式中的生态环保意蕴更主要是一种基于人与自然一体的生命体证获得的认识,是从主体德性伦理出发形成的伦理道德观念,与当前生态文化思潮基于对现代文化的理性反思相比较,带有古代文化所特有的自发性特征,因此,在讨论佛教生活方式的生态价值时不宜过分夸大。同时,当代佛教的发展也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发展大乘佛教的人间关怀维度,转变自身偏重个人心灵解脱和精神超越的偏向,吸取西方生态文化观念关注现实、谋求现实解决途径的主体精神,积极参与现实的生态环保实践,为生态文化观念的建构和现实的环保实践作出自身的贡献。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十九

[摘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进行成本管理改革,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导入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当中,以此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利器,使企业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本文从分析可持续发展与战略成本管理的关系入手,讨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特征及实施框架。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企业要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必须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导入战略成本管理理论当中,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1.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为目的的管理行为,其成功的标志是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即某种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战略成本管理的效应源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2.战略成本管理是拓展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规律来看,一般有两个基本的形成途径:内部开发和外部获取。从内部开发来说,如果企业进行所有价值活动的累计成本低于竞争者的成本,企业就具有成本优势。当企业向买方提供可以接受的价格水平,以使其成本优势不会因为其售价低于竞争者的价格而被抵消,企业的成本优势就会带来超额收益。成本优势的战略性价值取决于其持久性。如果企业的成本优势的来源对于竞争者来说是难以复制或模仿的,企业就能获得持久性的竞争优势。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企业持久的生存与发展。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如果不能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中确立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企业就会被竞争对手挤垮。

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领先是企业永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而战略成本思想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绝对成本的降低,而是将企业的战略思想和措施运用于具体成本管理领域和管理方法之中,针对成本发生的价值链进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通过成本优化措施的实施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1.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取得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从战术管理转变为战略管理,即成本管理的重点由单纯地通过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各种经营活动的成本,转为从长远持续地在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降低成本,谋取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立足于长远的战略目标。

2.战略成本管理关注外部环境,引进价值链管理方式。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耗费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企业的成本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加以分析,既要研究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又要明确市场对产品的要求到用户使用产品的整个产品价值流向。

3.战略成本管理是科技驱动型的成本管理,采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上予以考虑,通过对各种战略成本动因的分析,不仅要通过管理工作控制成本,而且要通过技术工作管理成本,成本管理的'范围向着多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战略成本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全面、综合、灵活地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手段,是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1.分析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环境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考察、评判企业现行战略成本的竞争地位,以决定企业是否进入、发展、固守或是撤出某一行业的某一段价值链活动。

2.进行战略规划。战略规划就是通过战略环境的分析,明确成本管理的方向,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成本管理策略。为了实现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根据企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及目标要求,分别从行业、市场、战略这三个维度来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取的策略,制定相应的基本战略、策略及实施计划。

3.战略的实施与控制。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的变化,会使实施过程产生偏差,因此须进行战略控制。战略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战略控制系统应由企业层次、业务单元层次、作业层次组成一体化的控制系统,实行全面的、全过程的控制。

4.战略业绩的计量与评价。战略业绩计量与评价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计量与评价通常包括业绩指标的设置、考核、评价、控制、反馈、调整、激励等。传统的业绩指标主要是面向作业的,缺少与战略方向和目标的相关性,有些被企业鼓励的行为可能与企业的战略并不一致。因此,必须将战略思想贯穿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个业绩评价,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以增加企业的战略成本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理论方法和战略思想上的统一使它们能够充分融合在一起,战略成本管理通过对企业的规模与控制力施加有效影响,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亚湖: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j].财会月刊,2004(12)。

[2]刘志国仲旭:我国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中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经济师,2004(12)。

文档为doc格式。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二十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内涵。

(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基本内容。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猜你感兴趣: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二十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如何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发展农业经济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不仅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对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详细描述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传统的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同时也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大量化肥的使用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化肥使用频繁直接会导致土壤板结,农作物产量减低,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生产效率降低,会增加化肥的使用量,直接形成了恶性循环。农业生态环境的功能利用并不合理,这就直接导致了一系列的农业生态问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的水土流失,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逐年增加。同时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威胁,人们的过度开发,对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直接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数量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中国技术发展不均衡,存在地域性的差异,一些技术水平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陷入了恶性循环。近年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中产生的垃圾不能够通过自然消解,同时人们不注重对垃圾的处理,大量的垃圾产生导致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城乡差距加大,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程度,据统计,目前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在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直接制约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导致当地农民不能够摆脱贫困,形成恶性循环。贫困导致人口增长和生态环境趋向脆弱;反过来人口增加又使贫困加剧,致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态环境使贫困变本加厉,这使得贫困地区陷入了ppe怪圈;其次,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加剧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压力,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可以用的土地资源有限,如果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下去,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严重影响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最后,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直接导致大量的自然灾害的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等,会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升[2]。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产的前提是不能够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发展是协调统一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如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们无限制的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那么子孙后代就不能够安居乐业。农业作为中国的基础产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在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将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是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生产作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会举步维艰。

4.1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现代农业耕作模式。

按照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政策,应当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将信息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引进农业生产过程中,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对资源的浪费。不断优化生产区域布局,调整种植业、养殖业的内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鼓励通过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将传统的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成集约型的生产形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环境生态的`保护,是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必要的破坏,真正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实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统一。在农业发展模式方面,针对不同的地区指定切实可靠的发展措施,不能一味的采用一种发展模式,应当根据当地的特色,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果业、林业、畜牧养殖业。在丘陵地带,应根据其自然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发展方向。

[3]李炜,李刚.夯实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会议综述[j].农村工作通讯,20xx(15):23-25.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二十二

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在环境法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时期的环境法的历史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必须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战略.

作者:张霞作者单位: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校刊名:探求英文刊名:exploring年,卷(期):20xx""(2)分类号:f1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法新阶段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二十三

关于近年来,中国竞技训练采取的“走出去,请进来”策略,不仅极大的`加速了中外学习和交流先进的训练模式和理念,同时开阔了运动员的眼界和让他们对自身的竞技水平有更为合理的认识。在之前,我国的竞技游泳发展一直呈现比较落后的态势,各个游泳项目未进行具有专项针对化的训练方法分析和资源整合。之后,我国采取的接受外聘教练员和送优秀运动员去美国和澳洲竞技游泳强国等地进行训练,同时派科研人员去国外考察和学习其先进的训练方式和理念。此举措在极大程度上确保了我国竞技游泳的未来发展道路。然而,这只是多国间竞技游泳交流的第一步,为更好的促进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我国需及时的了解各国竞技游泳发展状况,从而制定更为完善的团队合作和有效配合的方案,改变竞技理念[10],创造更为活跃和开放的训练技术交流平台,给优质的运动员、教练员和科研保障团队积累成长经验和丰富训练技能提供更为理想的环境。同时,由于竞技游泳是奥运会重点夺金项目,而全运会作为展现全国各省竞技实力的盛会,各省、市都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以确保获得金牌。从一方面讲,这加速了各省份科研队伍的竞争性,调动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这种资源不集中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那么,领导层如何完善相对应的决策机制,整合各省的优势项目,制定竞争模式,并权衡好各省、市和国家间的利益天平将是后期制约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

4.2发展人才储备项目。

优质的后备人才规模是保障竞技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前文中提到,与其他竞技游泳高水平国家相比,我国的人才储备数目呈现匮乏状态[11],为此,在发展游泳人才储备项目上,我国需采取有效手段以确保优秀人才数目,保证良好的竞争环境。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保障:第一,学习美国的游泳普及方式,加大我国的游泳普及工作,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积极地宣传和鼓励他们参加游泳训练班,并建立较为完善的奖赏机制,同时适时的安排专家和科研人员对优秀游泳青少年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机能体质跟踪并建档;第二,注重后备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阶段性,如重视训练前后的拉伸及恢复性措施,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根据队员机能状态,采取必要的外训手段以提高游泳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运动寿命;第三,将游泳人才储备项目列入各中小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此举可改变竞技体校长期输送游泳运动员的现状,挖掘中国体育市场的巨大潜力,增大游泳人才的竞争规模,充分运用各高校的体育场地资源,并且可提高竞技游泳运动员的整体文化层次,使得“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能更好的在游泳运动员间贯彻落实;第四,建立科学的游泳运动员选材机制,同时完善和培养科技型的教练员队伍,选材包括经验选材和科学选材,教练员是现阶段主导选材工作的主要人员,虽然我国游泳教练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在不断上升,但大多数游泳教练员来自退役的老一辈运动员,科学化选材对他们而言仍较为陌生,不可否认,经验性选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如何更有效的结合现今的科学技术,更快速的预测游泳后备人才中的高运动能力的天才运动员将是今后确保优质竞技游泳运动员储备的发展方向。

4.3注重科学研究与训练相结合的模式。

近年来,我国各省都在逐渐形成以教练员为主体,结合运动生理生化、康复理疗、生物力学、心理辅导、营养学和体能专项等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的复合型团队,对重点队员进行个性化跟踪建档,长期驻队人员及时跟教练员反馈运动员的各项机能状态,多方专家共同针对影响优秀运动员能力发挥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解决。各方专家可通过这种模式,与教练员积极配合,将科学训练理论与训练实际相结合,跟踪研究,及时的根据竞技游泳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技术水平调整科学方案,将科学训练更好的贯彻及落实,注重优质竞技游泳运动员的个性化培养。

5总结。

中国近几年在竞技游泳项目上有着不可否认的飞速发展,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的竞技游泳水平离世界一流游泳强国美国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需要根据竞技游泳项目的现状和具体国情,制定符合中国运动员特点的科学训练体系,从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黎明.我国竞技游泳项目优势转移的影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10).

[2]陶g.中美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15).

[3]杨改生,周珂,史友宽等.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优势转移现象研究[j].体育科学,(9).

[4]刘毓钟,韩昌松.我国女子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群及其实力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6).

[5]刘明辉,黄海涛,张卫东.我国竞技游泳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08(4).

[8]杨马华.美国竞技体育持续强势发展的社会学因素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

[9]庞锦华.对游泳训练体质及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运动,2014(13).

[10]许琦.中国竞技游泳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

[11]毕红星,丁月兰.新时期我国竞技游泳运动的发展策略[j].辽宁体育科技,,08(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范文(24篇)篇二十四

竞技游泳项目一直是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基础项目,并且该项目的金牌数目仅次于田径[1],其成绩的好坏和运动员的水平高低对各国的竞技地位有着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有目共睹的飞跃。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巴西奥运会,中国游泳队经历了低谷和高峰。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和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中国奥运游泳代表团惨败未获一枚奖牌;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和第30届伦敦奥运会,中国分别获得了4金5银和5金3银2铜的好成绩[2]。这些起起伏伏的成绩说明中国现有的竞技游泳水平还未稳定,与美国这一几乎每届奥运会三分之一的游泳金牌承担者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中国近几年在游泳项目上有着历史性的突破,不过仍需要通过对中国竞技游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给其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为今后中国竞技游泳迈向新的台阶创造更为坚实的基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中国竞技游泳项目的现状,总结了影响该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分析和解决方法。

3中国竞技游泳项目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

3.1竞技游泳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简介中曾提到,中国竞技游泳的发展史是曲折的。20奥运会中国游泳代表队未获得奖牌,在之后的雅典奥运会、墨尔本世锦赛、北京奥运会、世锦赛和20伦敦奥运会中,中国队在男子游泳项目取得了飞跃发展,并且在20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中国女子游泳运动员也在蛙泳项目上保持了奖牌获得。从张琳在20男子400m自由泳的金牌零突破到孙杨打破男子1500m自由泳世界纪录并于年打破自己所创造的世界纪录来看,国家游泳队在分析了世界竞技游泳形势后,出台的相关优势项目转移措施是极其成功的[3]。女子优势从最初的蝶泳转变为蛙泳,而男子优势则集中在自由泳项目,并且在近两届奥运会中,中国男子游泳队在短、中、长距离自由泳均取得一定成绩[4]。但是,相较游泳强国美国,和亚洲强敌日本,中国游泳队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在,世界游泳各个单项排名前50名中有140名美国队员,76名日本运动员,而中国运动员仅有26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运动员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相较美国几乎每届都包揽整个金牌榜的情况,中国游泳队的优势项目很少且不能完全确保夺金。虽然孙杨的个人突破给予中国以游泳信心,可相较于日本男子游泳水平的整体飞速发展,如北岛康介和c野公介等优秀运动员的接连出现[5],中国男子游泳队仍需努力,以此加大竞争力,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3.2影响我国竞技游泳项目发展的因素。

3.2.1决策性思路。

从年悉尼奥运会开始,我国采取游泳优势项目转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体现出决策性思路对竞技体育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决策性思路不仅可以运用在分析中国运动员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的优势项目。同时,也可充分利用我国相关的优势性制度,综合人才和资金资源,合理的分配和调动运动员及教练员,颁布奖励政策以提高优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并且当国内的技术或环境无法满足部分优质运动员的训练理念时,可积极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措施。包括孙杨和张琳在内[5],越来越多的中国运动员走出国门,接触诸如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优秀教练,并获得不俗的成绩。

3.2.2人才储备。

美国采取三部曲式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类:在奥运会前期选拔优秀奥运选手并进行短时间有针对性和集中性的训练模式;第二类:针对各个年龄组中的优质青年选手,美国游泳协会提供高品质的游泳训练场地,注重监控队员们各项机能水平并进行长期跟踪和分析评价;第三类:在全美积极地开展针对7-18岁的拥有游泳基础的青少年的多等级多形式的游泳训练营,以确保游泳的普及效果和后备人才的补充[6]。相较美国的游泳普及情况,中国游泳体育人才的不充足是导致游泳队整体水平不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中国,由三线向二线向一线输送的人才比例分别为6.12%和1.96%[7],而在美国,其三线队伍的比例往往保持在1:200:400[8]。从整体人数上来看,相较邻国日本的10万注册游泳运动员,中国的注册游泳运动员仅为3万人[9]。众多数据表明,为保持决策性思路的优势,发展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关键的一步。

3.2.3科学研究与合理化训练。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是当今各国竞技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石。除去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科学技术的竞争直接影响着各国队员实力水平的展现。从近几届奥运会来看,美国、英国、中国、俄罗斯和德国是奥运金牌榜上的常客。纵观美国体坛和其科研能力,从为不同项目运动员提供精良优质的设备,到创新先进的科学训练理念,理论和实践的高效结合所创造出来的成绩数据更为其普及科学合理化训练创造了有利基础。不仅是美国,日本的高科技技术也为日本在游泳领域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如北岛康介的成绩飞跃得益于日本最新型的高速摄像头和热感应器等多种科学手段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的分析[1],合理的优化其技术动作,使之在奥运会赛场上有良好的发挥。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报告范文是对某一事件、项目或问题的详细记录和解释,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参考。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思路。试卷发下来了,那鲜红的交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兴趣、能力和目标,进行有意识的职业发展规划。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职业规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关职业规划的参考和借鉴。关于什么是正确
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可以让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更有目标和方向感。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职业规划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在评估每个人的职业规划时有这么一个问题格外突出
茨城模版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写作格式,提高作文的整体质量。范本中的总结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总结,适用于不同目标和需求。医院科室教学秘书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组织各临床科制定
幼儿园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概括的重要文件。以下是一些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发。满怀着希望与憧憬,满载着收获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总结是一种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写作形式,通过范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种写作技巧。
范文范本是根据某一特定主题或类型的写作要求而创作的样本文章。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
事迹材料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夸张或难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提交事迹材料前需要对其进行审核和修改,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事迹
事迹材料是通过详尽而准确地描述真实事件和行动来展现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质。希望这些事迹材料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促使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做得更好。
通过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进一步学习和提升来不断完善自己。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教学工作总结,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相关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致辞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既要包含对特定事件的回顾、总结,又要有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一篇成功的致辞,小编搜集了许多精彩的致辞文章和名
工作鉴定可以增强组织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工作鉴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建
无论是在学术写作还是日常应用中,范文范本都可以起到提供借鉴和指导的作用。在这里,小编分享给大家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一、本表适用于扣缴
通知还可以用于分享进展情况、激励员工、邀请参加活动等各种目的。通知范文的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通知的写作风格和方式。1、本周五下午关于岗位聘用的会议取消。2
教学工作总结是一种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回顾和反思,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写好教学工作总结。我于月底到办公室秘书科
预备党员是通过严格考核选拔而来的,他们具备入党的条件和潜力。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预备党员的纪实报道,给大家分享一下。会议内容:一、主持人宣布会议议题:讨论预备党
日记是我们思维的延伸,通过写日记可以整理思路,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思考和反思。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日记篇章,无论是故事性的还是抒情性的,都希望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和感
班主任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积极贯彻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纲要和生命教育
心得体会是在一段时间内对自己的经历、感悟和体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通过阅读这些精品心得体会
通过写实践报告,我们可以深度思考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对自己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践报告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一份质量较高的实践
学校是一个让学生发展个人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场所。接下来是一些学校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供大家参考。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
意见建议可以使我们更客观地看待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个人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见问题的意见建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对大家提供启示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感。在职业规划中,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有管理学者曾讲过这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反思,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表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第一段:引言(150字)。灯塔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范文范本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避免走入错误的方向。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优化自己的行动。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范文范本的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写作视野,并培养我们对于各类写作形式的敏感性。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某种写作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它可以作为我们学习和参考的对象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在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之后对自己担任班级班主任工作的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
编写范文范本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写作功底和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捕捉作品的要点和特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下课铃响了,操
教师心得体会是我对自己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相信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学期我们学习
制定活动方案需要我们根据活动目标和参与者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实用的活动方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制定和组织活动。
在职业规划中,我们应该考虑自己的长期目标,并为之制定一套合理的计划。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职业规划的实用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只有11.7%的人十分了解
单位可以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不同类型的组织。提供一些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对招聘、培训和员工发展有所帮助。西安市公安局消防局:我单位设计的___
通过职业规划,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职业规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关于什么是正确的规划,不
转专业申请书应该用积极、自信的语言来表达你的申请意愿,并充分说明你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以下是一些转专业申请书的常见问题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特殊的时刻或遭遇到特殊的困难时,一封真诚的慰问信能够给受慰问者带来巨大的安慰和鼓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慰问信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通过职业规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好规划和准备。如果你想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妨看看以下的职业规划范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个经历中的感悟和思考的总结。感谢以下作者的心得体会,他们的观点和思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某一主题,并从中受益良多。第一段:引言(字数
教师工作总结是我们不断成长与进步的基础,只有通过总结,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和思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内工作表现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
读后感是读者对书籍内容进行回顾和思考,并对书中所述的主题、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评价和解读。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这些作品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带给我们许
范文范本是写作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的框架和结构,使我们的写作更有条理和逻辑性。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范文范本,相信能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启发。
党课是加强党员思想建设、强化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以下是一些党课学习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参考。同志们:“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持词是开启一个会议、演讲或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引导大家注意力,拉近与听众的距离。2接下来,我们将邀请一位嘉宾进行分享,听听他们的经验和故事。亲爱的各位领导、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的例子,大家可以通过阅读它们了解到不同领域、不同题材的写作风格。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从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所学、所思所悟进行总结和提炼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示范,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提升自己的写作
进行述职报告时,我们要注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客观评价,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请大家一起欣赏以下的述职报告范文,相信它们定能给你带来一些写作的灵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育教学策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学工作总结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年寒假我有幸到
工作心得是对自己在工作中的收获和成长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阅读这些工作心得范文,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问题和挑战,从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和随意选择职业。职业规划是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职业规划的案例分析,供你学习和借鉴。
范文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个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和结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国庆节前后,我在忙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应市图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努力和付出的一种总结,是对自己成长的肯定和认可。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体会。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
在制定策划方案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可能面对的困难和挑战,预先制定相应的对策。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策划方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篮球比赛即根据篮球运
范文范本的阅读和模仿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技巧,还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和文字理解能力。范文范本是学习和借鉴的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优秀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担任今天的主持人,为大家带来这场精彩的活动。请各位观众拿出您手中的会议手册,我们将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内容。
培训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培训机构及其师资力量的评价和反馈,对改善培训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培训心得体会,我觉得首先要明确自己参与培训的目的和期望,然后针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思路和方法,让我们更好地组织语言。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总结的技巧和方法。也许是由于一种全新的
月工作总结是我们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自我评价,也是对工作成果的一种总结和归纳。下面是一些范例供参考,可以从中获取写作思路和技巧,以及一些常用的词汇和表达,希望对大家
规章制度是为了避免个人主观行为带来的风险和不良影响。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可以通过相关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估。规章制度是实现公司职能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新
励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它能够让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这些励志的名人故事,讲述了他们如何克服困难,迈向成功的人生。亲爱的老师、同学们:我课余最大
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提高学习自觉性和自律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写作习惯和规范,提高我们的写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指导。协议人:(一)_____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风格和风格特点的写作方式。以下是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本学期幼儿人数32人,男孩19名,女
学生会竞选是学生展示自我才华和争取同学支持的机会,也是激发学生参与校园事务热情的机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同学的学生会竞选经验和心得,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阅读下面这些心得体会,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深的人生智慧。提到暮色,人们一般会想起太阳落山时的景色。然而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工作报告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成果和不足之处。工作报告的写作风格和方式因不同的岗位和行业而有所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规范自己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田园风光总是让人心驰神往,当有
想要写好一篇作文,首先要读多读范文范本,扩大自己的写作视野。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保育员不仅仅是照顾好的一日生活及做好卫生就
范文范本的阅读和应用需要我们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尽量避免简单地照搬和模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航天事业是人类探索宇宙的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题材和文体的写作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例的精彩片段,这些片段在表达方式和观点阐述上都非常值得我们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
策划方案是为了确保我们能够在项目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必须经过细致的计划和思考。上述策划方案范例中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进行添加和修改。为进一步丰富校园
教学工作总结能够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下面是一些教师们为大家分享的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
通过签署装修合同,可以有效避免装修过程中的纠纷和风险。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整理的装修合同样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委托方(甲方):承接方(乙方):工程项
范文范本的选取应当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不同类型的作文进行分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特别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借鉴。我一直萦绕于怀的,是在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轨迹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总结和抽象思维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可以深入思考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问题所在,并做出相应的改进。下面是一些关于教学反思的精彩讲演和演讲稿,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对过去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实质性的学习成果。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指导。课外书法兴趣小组在于
通过职业规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决策提供依据。职业规划是一场智慧的旅程,以下是一些关于职业规划的智慧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
社会实践报告是对实践活动的一个综合总结,通过写报告可以反思自身得失和提升个人素养。以下是一些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框架和要点,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范文范本是写作实践的重要参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方面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这些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10.通过这次实践,我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应用和理解,也发现了自己在实践中的不
自查报告是对个人或组织进行自我检查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旨在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一起来看看这些例子,对自己的自查报告进行参照和借鉴。全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表彰
充分的沟通和协调是制定工作方案的关键,各成员之间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希望这些工作方案范文能够激发您对工作方案编写的兴趣和热情,为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好的指导
建设方案是指在实践中为解决特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套计划和措施。继续往下阅读,你将能够了解到一些行业内最新的建设方案方向和趋势。20__年,是我镇安全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专注工作,现在是总结所做工作的时候了。以下是一些关于顾问工作总结的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灵感。回首20xx年,有太多的美好的回忆,20x
进行述职报告的过程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个检验和审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改进自己。这里有一些经典的述职报告范文,祝大家在撰写自己的总结时能够有所启发。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自身经历和体验的总结和概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它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也是对所遭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我想我们需要记录一下
策划方案的执行需要有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及灵活的应对措施。以下是一些在实际操作中被证明有效的策划方案,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要点。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范文范本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类作品的特点和要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经典范文范本,供大家欣赏学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个经历、活动或学习过程所得到的收获和感悟的总结。下面是一些学生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努力和积累发现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心得。军史馆是一座展示国家历史
财务工作总结不仅仅是对数字的总结,更是对工作方法、流程和决策的回顾和总结,以实现更高效的财务管理。如果你想了解如何写一份出色的财务工作总结,可以参考以下范文,它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出调整和改进。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能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启示。伴随着新年钟声的
通过模仿范文范本,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指导。时间管理是指在同样
范文范本提供了实例和示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写作技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帮助。戍边战士是指那些勇敢无畏地守卫
教师工作总结是一种对过去一段时间内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文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
金融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繁荣密切相关,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金融市场相关的书籍和课程推荐,供大家深入学习和了解。
一个好的范文范本应该具有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结构合理,语言得体的特点。接下来是一些经过精选的范文样本,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申请人:地址:法定代表人:地址:法定代
发言稿需要根据不同的演讲场合和目的进行针对性的撰写,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听众的需求。这些范文包含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考,希望能够帮助你拓宽思路和视野。尊敬的各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