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勇气阅读心得勇气读后感篇一
我读了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写的《勇气》这本书,使我增加了不少勇气。
勇气有很多种。比如,当第一次骑车不用安全轮,这需要勇气;当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下一块到第二天再吃,这需要勇气;自己一个人不开灯就能上床睡觉,这需要勇气;小草从冰雪下破土而出,这需要勇气;当你辛辛苦苦在沙滩上做好的城堡被别人不小心弄坏了,你从头开始,这也需要勇气……,还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更需要勇气。
爸爸妈妈说,在我七岁的时候,就让我一个人睡在我的小房间了,我很高兴自己能有一个房间,那样我就可以自由使用了。可是,等我过了七岁生日时,我怎么也不愿意一个人睡,心里害怕。读了《勇气》这本书,我想,七岁我就是一个男子汉了,应该更加有勇气了。独立睡觉也是需要勇气的,我想我会很快战胜害怕,获得勇气的。
《勇气》这本书真好看,我想我以后会更加有勇气的。我也要读更多的书,从书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拥有知识,就会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勇气阅读心得勇气读后感篇二
2019年,应该是我目前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年,我每天都在抱怨自己的失败。同时也是在去年,我明白很多事情其实是从一开始就在冥冥之中决定好了的,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接触到什么样的人,人生能走多远。
其实人生仿佛是一段程序,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我羡慕着周围的人、我也希望我能变成其他人。我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也有限,没有背景、没有房、没有车、没有钱、大龄女性还没结婚、这些甚至以后都不可能有。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真的一无是处,人生何其失败,想要的都没有...想争取的从来不会到我手上....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越长大越发现“万事如意”太难了…申博士失败、国考失败、甚至包括研究生找工作的惨痛经历、那些抱怨、那些不甘心、那些绝望....也许我的一个借口吧。我已经分不清自己走到这里是实力还是运气,我觉得运气的成分居多,不然我也不会在运气“用光”的时候这样颓然不振,对过去、对整个人生都充满了失望。
也许是自己已经经历过一遍了,再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更能感同身受。其实道理很简单,天生的因素和过去没有办法改变,出生的时候也没有人问过我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上,以这种方式生活(我其实...真的宁愿我从未来过,这个想法一直没有改变),但是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天,我们都有重新选择如何去生活的权利。所以,过什么样的生活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也许我的人生就是平庸一世,孤独终老,那么我也要让自己开心快乐地孤独终老。
人生贵在不断学习、不停思考、不断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这个世界去生存。所以,幸福真的是自己给自己的。这本书,仿佛让我自己复习了一下2019年的痛苦与释怀,有很多时候,这些道理,不经历,永远没有办法完全懂得。
人生不应该进行比较,做自己就好。活在当下,认真活着。
勇气阅读心得勇气读后感篇三
我承认这本书我并没有看完,本人也是第一次写文章,大概没有什么逻辑和结构,只是一些思考,仅代表个人观点。
这是一本日本作家写的,却借用了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原文中也有大量的引言,据说卡耐基(就是那个写了《人性的弱点》的那个人)深受这位据说是和弗洛伊德、荣格齐名的著名的人影响。
书中用哲人与青年的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一些穿着心理学、哲学外衣的问题,内容我不想赘述,我们就只来谈谈我的看法。对话这种模式相信成熟的读者一定能识破其中的技巧和陷阱,即便作者刻意设置了两个仿佛对立观点的人,这种假象的对话甚至可以说是剥夺了我们思考的权力。
全书至少是我看到的部分都是积极向上的内容,但我认为这种积极向上可以说是消极的,不顾一切的向前,当然这种态度是十分符合日本的国情需要的,但是作为有思考能力同时又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一味地吧读者,把信任他的人拖拽到社会意识形态当中,给人们灌输努力、进步的想法,忽视社会的不公,在我看来是极不道德的。
我认为他所说的进步甚至不算进步,“勇敢的去追求幸福的生活”这样的话是空洞的,即使是问我们的父母,努力奋斗一辈子的父母一个简单的问题:“你们认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他们无法说出一个答案,甚至已经会破罐子破摔的说:“为了你啊”。我们的上一辈已经没有答案,到我们更加没有,我的答案是只是跟着社会的车轮往前走,最好的办法是不加思考。活下去,以父母为负担的活下去,干干净净的走,不伤害两个单纯的灵魂。也不知道谁曾有幸见过自由,我只想跟他聊聊自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在这个哪怕是特朗普都不自由的时代。
这本书是同学回借给我的,我问他是写什么的,他说是哲学。或许正是因为这样我带着看哲学书的先入为主来看这本书,这本书就成了一本笑话,直到我看不下去合上书,看到书的背面写着:“上架建议:励志经典、人生哲学”,由此可见,励志文学总是带有以上特点的。为什么哲学、人生这两个字眼放在一起就截然不同的了呢?
勇气阅读心得勇气读后感篇四
style="color:#125b86">很多技巧是人和物的关系,谈到技巧大抵是循序渐进,递进提升的。但是教学是人和人的互动行为,谈教学提升不可简单用技巧分级制来实现。初入教坛的时候,大不了学生几岁,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似乎谈不上什么娴熟的教学技巧。但是我很受学生欢迎,一呼百应,教学技巧在其次。用今日所学理解,一在于当时的用情至真,二是因为真是和个人教育理想引发的强烈自我认同。想当初自己虽然稚嫩,但是在学生心中一定自带光芒。后期随着技巧的日渐娴熟,方法的不断完善,真我却日渐行了下风,与学生的相处多了规范与面具,少了纯粹和本真。日复一日能怀揣教育的赤子之心,不受干扰侵袭,排除万难、历经苛求还能尽心尽力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勇气。即使上级部门所做甚多,但是我们要明白向外求初心终归求而不得,触摸到内心和自我对话都是在安静、温柔的时候。你很难在嘈杂、坚硬、怨怒、不满的时候能看到你自己的内心。如何来实现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
1、要明白自我的独特性,保护自身独特的精神力量并充分的在教学中融合这份能量。
2、不要受限于门派和现有方法,保持不断的自我变革、自我完善并加以认同。
3、将愉悦精神的力量融进教学,完成自我、学科、学生的统一。不要割裂。
4、合理看待技术,别依赖技术,向内心求索,保持恒定持久的力量。
5、教学相长,让众人成为自我完善的导师,众生皆佛。
勇气阅读心得勇气读后感篇五
蓝色和白色结合的封面非常吸引人,左上角用正楷字体写着“勇气”二字,旁边是一位小男孩站在跳板上,眼下是一片水的颜色。看着小男孩犹豫不定要不要跳下去时,我想,它可能需要一些勇气吧,这本书或许就是讲这位小男孩怎样克服畏惧,终于跳下去的故事吧。
“勇气有很多种。”这是这本书的开头语,“不管哪一种,勇气就是勇气。”接下来的这句话使我有些疑惑,难道一些小事也是勇气?事实证明的确是这样的。“勇气就是你有两块糖,吃一块,留一块到明天。”这也算勇气?真搞不懂。再想想,的确是的,能够抵挡甜甜的诱惑不吃它,这难道不是勇气吗?
“勇气就是翻看侦探小说时,不看最后几页,先猜猜到底是谁干的。”这使我想到了一幅画面,一位小孩坐在床上,床头灯打开着,照着他的那本侦探小说,他则紧皱眉头,右手正在摆弄最后几页,总有想翻的欲望,但他还是忍着,接着看前面的内容,思考着。
听完这本书的内容后,我发现它根本不是我所猜想的那样,而是一个个排比句组成的诗歌。这还并不是我所惊讶的,惊讶的而是写这本书的作者,他真是太神了,居然把我的事迹都写进去了,他怎么知道,我和朋友吵架后,会主动要求和好?他怎么知道,我得知一个大秘密后,但从不向别人说?他又怎么知道,我在坐翻滚列车后,还会再来一次?
勇气真的很神奇。它是别人把我心爱的书弄坏了,我却不生气;它是我吃早餐时,不让妈妈催促;它是在看电视剧时,不直接看最后一集;它是被别人冤枉时,不会哭泣……
勇气就是勇气。
勇气阅读心得勇气读后感篇六
《被讨厌的勇气》是一本介绍关于“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心理学书籍。该书以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探讨了一系列问题,如“我们的不幸在自哪里”、“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如何获得幸福”、“如何处理人生的课题”,给出了阿德勒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
不同于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原因论”(通俗来说,是指一切的结果都是过去的原因导致的),阿德勒则认为一切的行为都是基于我们的目的产生的,我们的不幸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真正对我们有影响的,不是过去所发生的客观事实,而是对客观事实我们所投射的主观看法。井水的温度是恒定的,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是10摄氏度,可在夏天的时候我们觉得它清凉,冬天觉得它温暖。它的温度没变,可是我们的主观感受变了。所以当事情发生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如何看待它,就成了将会影响我们行为的主观问题。要去温暖地拥抱它,还是冷漠地疏远它,这就成了我们自己人生的课题。“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对他人抱有期待的。我们希望自己受到他人的喜欢,受到他人的认可,也因此,我们逐渐地在他人的王国里沦落。阿德勒则告诉我们,追求别人的认可欲求是我们烦恼的来源,我们把别人的认可这个别人的议题,误当作了自己人生的议题。我们为自己没有达到别人的期待感到不幸,为自己没有做到别人理想中的自己感到痛苦。因此,我们在别人的王国里小心翼翼地乞讨,并以此为荣耀。
如何获得幸福?阿德勒的答案是首先进行课题分离,搞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他人的事情。这不是在疏远人际关系,相反,这是在寻找人际关系新的入口。在完成课题分离的基础上,做到“他者信赖”,把别人当作是自己的伙伴,不去干涉别人的决定,只要给出中肯的意见即可。最后,做到“他者贡献”,当你把自己和别人建立起共同体的感觉,为这个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便可以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种价值感不依赖于他人的认可,而是纯粹基于自我内心,因此就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回过头来,这本书为什么会取名叫做《被讨厌的勇气》。是因为作者认为阿德勒的哲学是基于勇气的哲学。怀抱勇气去面对过去的不幸与痛苦,拥有勇气去接受生命的平凡,不去追求别人的认可,即使这份勇气被讨厌。因为人生就应该是这样,人生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拥有那一份被讨厌的勇气,珍惜当下的力量,在每个日子里起舞。
勇气阅读心得勇气读后感篇七
合上书,静静想: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我灵魂的摆渡人?
小说的封面只写了“摆渡人”这三个字以及一句“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简单的话,这样的信息不免提醒我这是一本玄幻的书,但慢慢读到后面,我发现这本小说不仅仅有关引渡灵魂,更多的是体现对幸福的一种无畏的追求。
迪伦在生前未获得的幸福在她死后却感受到了,这要感谢的是她的勇气。迪伦在生前是不快乐的,她周围的一切都是如此迂腐、世俗。以至于在她的引渡人崔斯坦告诉她其实已经死了的时候,她竟感到平静,内心毫无波澜。迪伦如此特别的行为深深地吸引了崔斯坦。在穿越那个连接着“现世”与“天堂”的荒原时,迪伦与崔斯坦从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相互依赖,到最终两人彼此相爱。
可又有谁说真正的爱是无需经过历练的呢?崔斯坦作为一个摆渡人,他的义务就是引导灵魂穿越荒原,这使得他自始至终就不相信自己能活动于除荒原外的世界。而迪伦呢,正好相反。作为一个“普通的已故的人”,要么去往天堂,要么就留在荒原中最终变成一个连自己都不认得自己的恶鬼。迪伦与崔斯坦看似永远无法相伴。然而,迪伦与崔斯坦的勇气为他们赢得了美好的结局。
在现实世界里,我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像那些一般的灵魂,在从自己的摆渡人那亲耳听到了自己已故的消息后,哭哭啼啼,留恋往事。失去了正视死亡的勇气,失去了战胜恶鬼去往天堂的勇气,甚至自我放弃,最终落得和恶鬼一样的下场——苟且、懦弱、贪婪。但是迪伦不一样,我从迪伦每一次的抵达“安全屋”的成功中看到了迪伦强大的内心,那种面对黑暗与魔鬼的强大的无畏之心!有这样一颗勇敢的心,无论眼前有多么漆黑,她的心中永远有一盏明灯,她的眼前永远有一丝希望!
如果每个人都安安静静坐等幸福来敲门,那全世界岂不都在等待?敢于敲门的人总是有机会赢得幸福的。是的,在寻找爱的旅途中,总会有困难与荆棘,也难免会存在分割荒原与天堂的无尽的'玻璃墙——你站在墙的这边,我站在墙的那边,即使玻璃再透明却无法看见彼此。然后你被自己怯懦的心给打败,因为害怕回到荒原后再次面临危险。于是你装作自己无法回去是因为墙——上天的阻挡。其实,说白了,这堵墙不过是你心灵的一堵墙,你的害怕胜过你的爱,你的墙自然就高了,倘若你真的可以不顾生死,敢于一搏,那么那堵墙就根本不会存在。胆小的人终究得不到刻骨铭心的爱,他们的爱就好比是云,再厚,风一吹也就散了。
迪伦坚定的爱让任意一扇门后面都成了他的爱人所在的荒原,在迪伦转动把手后,她毫不犹豫选择了回去。那一刻,我是真的佩服她的勇气,毕竟这一回去是无人给她做向导的,她将独自面对种种危险。
小说的结尾很圆满——迪伦与崔斯坦最终都回到了现实世界。而正是这圆满的结局更让我相信了——一个人无论是生是死,他都需要勇气。我们可以安逸,但绝不应该在安逸中遗失勇气。
勇气阅读心得勇气读后感篇八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提到让学生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是优质教学法的原则。优秀的教师所做的,要远超过把共同体中的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优秀的教师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共同体的动态演变,重复认知的过程。教学不同于技巧,优质教学一直在本质上是群体共享的。“群体共享”一词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继续往下看,让我了解了作者所阐述的“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它既不是传统教学法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把结论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也不是关注主动学习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共同体模式的教学中,课堂既不以教师为中心,也不以学生为中心,而是以主体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关注一件伟大事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
作者通过自身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他在共同体的学习中是如何把握的。在被邀请演讲时,碰到的是一群习惯于只听课,不参与讨论的学生。这样的场面让作者不安,甚至紧张到违背规则地向学生胡乱发问。感觉到演讲像是公开绞刑。当有一个出于对作者同情的学生举手提问时,作者马上热情响应,接着引起了更过的交流,真正的对话、学习就出现了。
这不也是我们近几年来的教学探索、教学改革,推翻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弊端,提倡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共同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也可以当教师,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不是知识的代言人,也不是学生关注的唯一焦点,被关注的是知识本身。当然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围坐一圈或是分成小组,在一起讨论讨论。而是共同关注于知识,学生接触的是知识本身,学生与学科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在参与共同体的学习中,使学生在比学习书本知识时更真实。
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我也致力于让学生参与真正的学习,在6au7atchristmas的学习中,介绍的是一个西方的节日文化。在对于这一知识的学习时,学生本身已经对一些西方的假日有所了解,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型来表达自己喜欢的节日以及在这节日时所做的一些事情,他们有这些知识基础,并不是对于christmas一无所知的,这样为本单元的学习就奠定了基础。尝试在学习前,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方式查找有关christmas的一些资料,对这一西方节日做最大的了解,知道它是在哪一天,人们通常会做些什么事情,有哪些风俗习惯等等。课堂上从谈论学生自己喜欢的节假日入手,进行相关的联想,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christmas的相关知识上,所有的内容都是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表述,所以比起直接从引入课文,在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就更加深刻,掌握得也更好。
勇气阅读心得勇气读后感篇九
你看过由美国作家伯纳德韦伯写的《勇气》吗?别看这本书只有短短十几页,但插图精美,文字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不光是保家卫国、见义勇为才需要勇气,勇气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
“勇气是再来一次”。跑步时摔倒了,努力爬起来继续往前跑,即使与第一名失之交臂,为了我的勇敢,同学们都在终点加油欢呼!考试也一样。考砸了,我不灰心,吸取教训,认真复习,下一次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勇气是爱它却不摘它”。学校花坛里花开得再美,我学会了静静地欣赏,却不是摘下来带回家。同样,喜欢一件东西,我学会了不是想方设法拥有、炫耀,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勇气是不开灯就上床睡觉”。谢绝妈妈的陪伴,学会在黑暗中克服恐惧,原来不但没有什么妖怪,可能还有小花仙和我做伴。在生活中学着长大,学着自己面对问题,解决困难,我就不再是那个永远离不开妈妈的小女生。就象我们刚学的那句谚语: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如果你还是一个不很自信的朋友,看看《勇气》吧!相信我:看《勇气》,真长勇气!
勇气阅读心得勇气读后感篇十
今天我们读到了《被讨厌的勇气》第八页“心理创伤并不存在”。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中哲人说的一句话“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在我看来每一次创伤都是一笔财富。
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每一个来到我们生命中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而那些带给我们痛苦和烦恼的人是我们优秀的老师。因为失败,我们学会了拼搏;因为情伤,我们学会了爱;因为当众出丑,我们学会了处理尴尬。因为错过,我们学会了珍惜。因为遗憾,我们学会了抓住机遇。人生的每一次创伤,都是人生的一种历练。碰到一次苦难,我们就成熟一次,碰到一种灾难,我们就会变得更加的坚强,所以我们应该直面困难、勇往无前。
受过伤的人一定会沉默专注,无论是心灵或肉体上的创伤,对我们成长都有益处。但是关键在于我们自己对创伤的处理方式,你让他成为创伤,他就是创伤;你让他成为经验,他就帮助你成长。鲁迅先生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没错,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每天每件事情都是未知的。我们必须经历。所以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是勇士,因为我们敢于面对未知的明天。
现在我也懂得了“成熟”的真谛,少了一些傻笑、少了一些没必要的碰壁、更少了伤心欲绝。慢慢地成长起来,渐渐地放开脚步走向未来。
记住我们要让每一种创伤,都成为一种成熟的阶梯。即使是失败了,我们还是可以坦然的接受,我们应该跌倒了马上爬起来,而不是所谓的憧憬、幻想奇迹的出现。
最后我还想说,余生还很长,不要过度的活在失败的过去和庞大的负债阴影中,过错只是暂时的磨难,而沉沦却是永远的遗憾,走过去了才会发现更加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