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扩大我们的写作思路,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更多的参考点。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借鉴。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一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那么,怎么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十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从婴幼儿就带孩子上图书馆
孩子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到他们逛逛图书馆,对激发幼儿的兴趣很有益处,不妨在您有空的时候,一起去图书馆,精心为孩子借阅两本好书。
二、为喜欢的作者过生日
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来源于父母,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文化素质都影响着孩子,家长爱书、爱读书,孩子在其耳濡目染下必定也会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你喜欢的作者过一个生日,在生日晚会上向孩子讲述他的博学多才,他成才的坎坷经历,让知识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三、在固定的时间送书给孩子
孩子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有所进步的时候,不要送一些玩具礼物之类的物品,一本好书既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又可以培养阅读习惯值得朋友们借鉴一下。
四、将阅读化为戏剧表演
这点比较适合于幼儿园的教学当中,一些童话和故事可通过故事表演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可以分为整体表演型,即完整连贯的表演,角色可以一对一,教师帮助幼儿分析形象再表演;还可以是分段表演型即群体角色,教师先讲故事,幼儿一起讨论角色,全体一起表演,道具应该准备的简单一些;最后一种是角色活动型,这时故事中的人物、动作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三种方法在戏剧表演时可以自由结合也可以分别使用,无论怎样运用,相信幼儿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
五、把喜欢的材料编成一本书
六、扩大阅读内容
孩子如果在有了一定阅读的基础上,应当扩大他的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这时眼光不要局限于童话故事、卡通漫画,可以看一些报纸和名著,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丰富课余知识,提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七、背诵儿歌
儿歌语言通络凝练,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韵律,可以熏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帮助幼儿认识社会和自然开启儿童心智,发展儿童语言,都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八、成立读书会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一个读书会,让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提任会长,定期到会长组织一些读书活动,既可以增强幼儿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九、特殊节日多读相关的书籍
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这些节日来临的时候,细心的教师该为孩子准备好书了,这些节日的来历、名称、时间、意义都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借此机会,让他们多读读、多想想,一定可以增加知识。
十、与书生活
良好的习惯应该时刻都在身边,把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必不可少的,在家中,可以将书作为您家的“装饰材料”,到处都飘溢着淡淡的书香气息,出门购物时,让您的书橱也丰满一下,让书时刻在您的生活中出现,增添知识的乐趣。
1、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处:阅读可以拓宽孩子的知识层次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些都是浅表层次的东西,书中最宝贵的就是他的知识。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他在书的海洋里遨游,通过阅读,汲取书中所包含的各行各业的知识,最后将知识转换成力量。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面达不到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多读书、读好书是最简便的方式。培养孩子从小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个人知识层面,让孩子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个好的帮手。
2、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处: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读写不分家,在中国传统教育模式里,写的怎样最能代表一个学生学习好坏。从小学一直到参加工作,各种各样的写作始终伴随着我们,学生时代的作文,参加工作后的个人总结、工作总结等等,无不用到写作的能力。如果能从小培养孩子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从小到大,他所阅读的内容完全可以用一个小小图书馆来形容,那么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写作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而不至于为了一篇很简单的文章而去东拼西凑,网上查,网下抄,就为了凑字数。读书是写作的基础,这是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3、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处: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做事毅力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从这点可以看出,学习是一个艰苦的修行。当我们懵懂时,不懂这个道理,浪费了大把宝贵时间,而当我们懂得时,有没有了时间。所以在孩子刚刚开始正式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培养他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培养孩子读书就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读一本书需要一个连贯的过程,而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就会逐渐锻炼孩子的毅力,坚持不懈的去读完一本书。做事要坚持,有恒心,通过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孩子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习惯,阅读是如此,其他任何事亦如此。
4、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处: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的综合分析能力
读书还有一个很大的功效,他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一个读书很少的孩子,他的语言能力一般不会很强,那么他去看待分析一件事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当然我们所说的语言能力并不是指这个孩子的说话问题,而是他的综合分析能力,譬如看待一件事情,读书少的孩子,他就不能很好的抓住重点,仅仅是局限于一个点。而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对多阅读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时间长了,孩子的综合分析能力就会随之提高,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逻辑性思维,通过逻辑性思维,可以带动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发展。所以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的成长还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二
作为一名新手,没有太多的经验,只能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与体会。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障碍,因为学生手里可读的课外书实在是太缺乏了,选材也很好找。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学校,学生的学习资料与学习渠道都比较单一。
家长忙于农活,早出晚归,和家长沟通也很困难,有很多家长一开始不理解,学生学正经的课本还学不过来呢,哪还有时间去看那些课外书啊!通过家访耐心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因为有很多课外读物是要加长卖给学生的,如果家长这关过不了就不用往下进行了,所以做好家长工作很重要。剩下的就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我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但是他们的阅读面很窄,家长也不重视课外阅读,学生的读书兴趣还没有形成,只能是多鼓励,经常让他们讲故事,然后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慢慢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让他们体会阅读的愉快,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阅读有所收获!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的财富,终身享用。因此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每读一本书,一定要认真读完,不要只翻阅主要情节,不能只问谁是好人或坏人。对高年级学生还要提倡动笔,随时摘录,做好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2、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的好习惯。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中各种事物,做有心人。通过反复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具体的形象。
3、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思考,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要注意分析。
4、要培养学生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对公共的或别人的书报,更要注意做到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不乱折乱卷。要注意阅读姿势,不要躺着或歪着头读书;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最后,应当指出,为了提高课外阅读指导的质量,首先,教师要多读,只有自己是儿童读物的读者,才能成为指导者;其次,要加强计划性,明确各个时期的指导重点,鼓励学生在节日假期多读一点课外书,丰富课余生活。
课外阅读是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学要求,其质量如何,不仅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行之有效的引导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并引导学生轻松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三
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中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是一种非常复杂心理活动,它要求学生利用已知的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分析、记忆、综合、判断、推理等。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主动的思维活动,由于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所以没有阅读兴趣,因此小学中高年级应侧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及训练,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在教学中,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作业中的阅读练习,从来不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再者,学生对阅读的内容缺乏深层的理解。
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进行渗透培养。
1.注重句型操练,而忽视语篇的理解。
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教学中注重句型教学,而忽视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语言表层信息的吸收、理解和操练,满足交际语言的熟练掌握,而忽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整的表达某一话题的能力,导致学生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生对完整语篇的感知和理解,使其阅读能力不能得到系统完整地发展。
2.重视阅读结果,而轻视对学生阅读过程指导。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不强,缺少针对性,更多注意的是阅读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的指导,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只注重阅读的结果而并没有完全理解阅读的材料,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效率就会下降,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少有效的指导和合理的调控,更不能有效将阅读有效地渗透到阅读能力的训练中,导致学生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能力较弱,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发挥。
3.固守课本的框框。难于跳出课本,缺少外延的拓展。
现在许多英语教材上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简单的故事、儿歌或其他阅读材料。大部分教师的阅读教学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局限于课堂上短短的十几分钟,满满的学生的视野就会在这个文本框框中越来越狭窄,其他的阅读方面的能力也随之受到制约。
所以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学中尝试将一些学生喜欢的故事、儿歌、谜语、以及儿童读物、作文适时适度的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巧妙地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如: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在合适的机会为孩子提供能补充课堂教学内容难以适度的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在圣诞、元旦、父亲节等特殊的日子为孩子写一封信等等。这不但可以对课堂教学给与有力的补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阅读的在创造力和阅读的迁移力更有意义的是它可以巩固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语感。
1.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了阅读面狭窄,阅读的兴致低落的现象。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来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选择的内容语言要质朴生动,内容引人入胜,要尽力选那些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的读物。同时必须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难易适当,就一定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搞好阅读的信心。
(2)拓宽阅读的范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涉猎交际功能强、实用性强的应用文、说明文。提供给学生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轶事、科普常识、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等。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读些原文版的简易读本、报刊杂志等。
(3)保证阅读的时间。
(4)精选阅读的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真正的动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在因素。教师可对已学的语言材料,重新进行组织,结合不同的语境供学生阅读。也可选择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趣味的,幽默的材料。如在教完句型what’soneandtwo?it’sthree.后,让学生朗读下面这则幽默。
(5)加强交际性阅读。
与初中不同,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听说技能。结合听说训练,可将阅读材料进行交际化处理,这样有助于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四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更可以使人终身受益。本学期,我围绕“培养小学生每天读书习惯”这一主题,根据自己所定的研究计划,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本学期我主要采用了一些研究方法,培养小学生每天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慢慢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1、调查研究法:运用调查研究法研究现实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和走向,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促进“每天阅读”的实践操作策略。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实践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个案研究法: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学生在每天阅读中的差异性。
二、扎实地进行理论学习。
理论是实践的依据,只有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才能体现出更高的价值。因此,我不但认真学习了关于“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还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收集课题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学习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搞好课外阅读》、《教育科研方法》、《课外阅读方法种种》等文章,以便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好地指导实践。
三、重视课内外有效衔接。
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适时的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还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1)引导学生学会选择阅读方法,如:浏览性的泛读、品味性的精读、探求性的速读,还有圈点符号法、摘录批注法、边读边思考的方法等。(2)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孩子就书中的角色、情节、写法等内容为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中的精华,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
四、积极开展与课题有关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系列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个读书成果展示平台,不但检验了学生读书的效果,还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他们阅读的兴趣。如:
1、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资源优势。我根据学校藏书情况,为学生及时提供阅读信息,并作简要介绍。实现了人人有书读,个个读好书,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2.设计手抄报。让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将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摘抄下来,并进行装饰,设计成一张整洁、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3、开展读书读报交流会。利用每周四、周五二十分钟晨会时间以“快乐语文、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等为材料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读完推荐书目后的感受,讲讲近期所看的书,说说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还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4、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我校在家长会上下发了《给家长的一封信》,阐述了阅读成长的重要性,征得家长的支持,并要求家长配合孩子做好亲子课外阅读记录卡,督促孩子能够用心阅读,并能有所悟、有所得,使其能够有个性的读书。这一做法立刻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许多家长每天都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课外书籍,营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充分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效果。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成语大比拼、赛诗会、争取阅读之星、办阅读小报等活动。通过热热闹闹的活动,促进学生实实在在的读书。
一个学期,我所教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80%的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校,他们手中总是有一样东西形影不离,那就是――书。有个家长还风趣的对我说,他家昔日的“小懒虫”,如今变成了“小书迷”
20xx。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五
李霞。
日记是人的随笔记录,生活、学习、工作情况都可以记。如果从孩子会写字、造句开始就教他写日记,一直让他坚持下去,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把写日记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练笔,不但可以让孩子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捕捉素材,同时又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怎样写日记,或者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我认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孩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千万不可强迫小孩写,一旦致使他们讨厌、甚至恐惧写日记,就得不偿失了。
在指导学生写日记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减轻课业负担,变换作业形式。
几年来,我们班的家庭作业尽量摒弃以往“单一机械式”的抄写,而改之以向多样新颖、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日记倾斜。
二、鼓励写特色日记。
(1)插图日记。这是图文并茂、饶有情趣的一种写日记的方法。试想,一篇生动流畅的日记,配上色彩鲜艳的一朵花、一片绿叶或是一只小动物,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们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2)摘抄日记。苏联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搜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因此,一般每星期的日记我都布置摘抄的内容。如“名人名言”、“名人小档案”、“生活百科知识”、“奇闻异谈”、“时事栏”、“好词库”、“佳句库”,使日记成为学生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
(3)想象日记。可以是提供词、句或情景的想象写日记,为日记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4)采访日记。我让学生采访妈妈的童年,然后指导学生在日记中写一写“妈妈的童年”,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是增进学生与家长交流的好机会。
(5)读写结合日记。在日记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设计一系列“把书籍作为日记的„跳板‟练习”。如在学习了王安石的《梅花》后,让学生在日记中与梅花进行直接对话;这一读写结合日记法的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到“胸中已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自然轻松”。
三、多种形式的讲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了开拓学生思路,提该他们写日记的水平,我注重对学生日记的讲评。在讲评中我除了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还采用了其它多种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日记的鉴赏能力。讲评的形式主要有:
1.自我展示。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每个学生写日记的热情,我每天利用晨读十分钟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当中朗读自己的日记。杨静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妈妈病了,爸爸把我接回家。一看妈妈病了,我拿药给妈妈吃,妈妈笑了。虽然日记中有语句重复的语病,但看着她饱含着感情朗读,我给予了表扬:“杨静同学能体贴妈妈,并把这件事记下来,写明白了,很好。大家为她鼓掌。”看到自己的日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杨静的脸上顿时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自我展示”中,我对学生日记中的不足做到了心中有数,发现优点及时表扬,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
2.集体“会诊”
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质量,老师每天批改、听读日记,不但当时表扬学生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写日记中的不足,再结合教师平时批改日记中遇到的情况,对于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而对于那些“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写流水帐”等问题我就带领学生进行集体“会诊”。如我带领学生“会诊”了这样一篇“病文”: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风吹得路上行人抬步起头风把爸爸的自行车都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
我先指名让学生按句逗停顿的要求读“病文”,其他学生认真诊断有什么“病”。看着那个学生憋红的脸腮,学生们一下找到了病因:中间部分没有标点。加上标点后,又让一个同学大声朗读,注意放慢速度,字要读清楚。这样不但从视觉还从听觉上启发学生的思维,由于看得清,听得明,学生很容易找出另一个病因:日记中的“风”字用得太多了。“那么怎么改呢?”经过学习讨论,一致认为把前面和后面两个“风”留下,其它的“风”可以省略。我让学生自己再读日记,看它的“病”全治好了吗?最后学生们对“病文”又做了进一步的医治。有的学生这样修改: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路上的行人抬不起头,爸爸的自行车都被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会诊”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在写日记时,需要停顿的地方用上标点符号: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称不要过多地重复使用,有时还可以用“他”或“它”来代替。这样的“会诊”就真正收到了纠正一点受益一片的效果。
3.作品欣赏。由于学生观察点、思路的不同,写作能力也存在着差异。为了让学生取长补短,每周我都要拿出一节课时间举行“作品欣赏会”。我根据平时批阅的情况,选出优秀的日记让学生到台前朗读,并讲述自己的写作过程,交流经验,启发他人。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平时,我对孩子们的每篇日记都写上鼓励的话语,像“你将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小作家。”、“你很有写作的天赋,只要你肯努力!”等等这样的评语孩子高兴,家长感动,很多家长也纷纷拿起了笔在日记本上给孩子鼓劲,和老师共同欣赏孩子的佳作。班里的学生为了写出更优秀的日记,还广泛地阅读,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写日记的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教无定法,只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作为基础,渗透知识,教给方法,循序渐进,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六
人的一生中,要不断培养各种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是众多习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一位育儿专家说过:如果在孩子13岁之前,你帮助与促进他形成阅读和体育运动的习惯,他以后的成长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如果你的孩子到了13岁,还不能形成阅读和体育运动的习惯,他以后的成长一定会困难重重。
我们国家的人均阅读量非常低,没有形成阅读的社会风气。多少家长会给孩子买课外书,在家中营造阅读氛围,陪孩子一起读书呢?父母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吗?实际上,孩子们很多的时间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学校及老师们也越来越重视课外阅读的推广与指导,也把信息技术教育手段逐步纳入学生的阅读教学之中。
作为一名城乡结合部的老师,面对许多教育能力不足的家长和缺乏好的教育引导的留守儿童,面对新大纲、新教材、新理念的教学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各种措施,运用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便我的学生在今后的人生舞台上,能有效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生活的信息,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
(一)、教师榜样示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向师性’很强,教师的言谈举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着意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比如在学习《太阳》一课时,我会与学生探讨相关的天文知识,并拿出准备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学生一起进行图文解说,孩子们惊诧了:《十万个为什么》真神奇,我一定要读。学习《鲸》时,我让同学们搜集并介绍其它有关鲸的趣味知识,比如长须鲸、大翅鲸,同时向学生介绍《神奇校车》这套丛书,激发同学们探求自然的欲望,从而自觉阅读。这样的契机在小语课本中有很多,我总是分门别类地引导学生寻求和课文有关的课外知识,推荐相应的课外书籍,引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另外,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我会选取一些相应的读物,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多会选取一些儿歌和童话;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多会选取一些科普类、动物类、魔幻类等书籍。学生依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阅读,轻松快乐,逐渐喜欢上阅读。
(二)、建设班级图书角,形成资源共享。
每学期开家长会时,我会对家长宣讲阅读的好处,向家长推荐好的书目,动员家长给孩子买课外书籍,尽量陪孩子一起阅读,然后介绍学生开辟的班级图书角和学生的阅读情况。
当时就有一位家长问我:“老师,我们好久都没摸书了,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你能给我们推荐一下吗?”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书目发给家长:有的可以直接在书店购买,如《十万个为什么》、《窗边的小豆豆》等;有的可以在淘宝网上买,如《夏洛的网》、《神奇校车》、《小淘气尼古拉》、《长袜子皮皮》等;家长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红泥巴村”“亲近母语图书”等网站上查找喜欢的书籍。
我号召家长们:我们准备建班级图书角,每个孩子带两本好书,全班就会有上百本好书供孩子们轮流阅读。如果每学期能认真读十本书,那也是不小的收获。以后,我将布置阅读类作业,请家长们做好督促工作。很快,我让孩子们把可读性强的书带到班级,登记成册,开辟了班级图书角。当我把所有的书整理好,贴上标签,摆放在讲台上时,孩子们欢腾起来了,充满了阅读的期待。
我和学生在班上共同讨论如何爱护图书,如何借书,还书;共同协商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共同评选出图书管理员。我和图书馆理员一起做图书管理手册,做好借阅记录,培养学生自己管理书籍的能力。在几次示范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书籍,同学们管理得有模有样,至今,班级图书角图书虽借阅频繁,但图书完好,从未有破坏丢失现象,说明同学们已喜爱阅读,也能爱惜图书。
课余时间,我常常看到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读书,有学生在图书管理员那里轻轻地还书、借书。有时,我会翻看借阅读手册,查看孩子们的借阅情况。表扬书看得多、爱惜书的孩子,督促孩子们认真阅读。
另外,我还多方想办法,为孩子们提供图书,打开视野。比如,与图书馆联系,让流动图书馆进校园,让科技活动进校园,鼓励同学参加“小记者团”活动等等,丰富阅读和生活。
(三)、给予时间保障,坚持阅读训练。
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我鼓励学生利用午后到校时间阅读书籍,同时做好读书笔记,积累丰富的语言,为以后的习作做准备。同时,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我会布置一项作业:阅读半小时,家长督促并签字。我还会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让学生做到天天阅读不遗漏。在建立班级微信群后,让家长们在微信群里打卡;或在群里语音朗读留言……充分利用有效的现代信息技术,督促和展示学生的阅读情况。
阅读后做摘抄或写点读后感,做一做阅读记录卡,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为了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做好读书笔记,我会在笔记评比时,把做得好的笔记本展示出来,把摘抄的内容或读后感念给同学们听。做得好的孩子会很开心,其他的孩子也能在互相模仿中学习。
除同学们自主阅读外,我还在全班举行共读一本书活动,这些共读书目为专家推荐的可读性极强的学生课外阅读--“课程书目”,读后,我用一些阅读问卷进行检测,并组织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较深入的读一本书,读好整本的书。
二、搭建展示平台为阅读“保鲜”
(一)、讲一讲。
我校安排了午间阅读活动,我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阅读时摘抄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说故事梗概,或讲一个笑话,或背一首古诗,或读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在活动中,讲述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表演中,感受到阅读的诱惑,进而认真阅读。
刚开始阅读时,学生的能力还比较弱,我先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故事,可单独读,也可在小组内读。一段时间后,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故事,比比谁讲得流畅,谁讲得绘声绘色。到了高年级,学生开始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或讲故事梗概或感想,做到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活动要求。
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老师要根据孩子们的阅读水平不断地做出调整,让孩子们在逐步升级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长的`激情和动力。
(二)、赛一赛。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养成阅读习惯,我利用各种活动时间,班会时间,定期开展阅读汇报活动,展示阅读成果。如开展“故事大王”,“小小书虫”,“独具慧眼”活动;开展朗诵比赛,成语故事会,读书笔记展示活动。
在比赛的时候,孩子们有些紧张和激动。在害怕和期待中,他们尝试着展示自己,表达自己。他们在相互观摩中学习,在磕磕碰碰中前行,在点点滴滴中进步,他们找到勇气和自信,在成长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提升着阅读的水平。
老师的引导和坚持,是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老师是学生阅读的推动者,引导者。
(一)、坚持,再坚持。
一个学期的读书活动,要占据老师不少的时间,花费老师不少的精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老师还要坚持每天检查孩子们的阅读任务是否完成了;每隔几周,要准备有关的阅读活动……这一切的一切,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考验着老师的耐心和毅力。
忙碌之余,我总是鼓励自己: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坚持,再坚持。
阅读初期,要一步一步地安排阅读任务,事情非常琐碎,老师会比较繁忙。经过半学期或一年的训练后,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知道自己安排阅读任务了,老师就比较轻松了。
长期的阅读训练,需要孩子们的坚持,更需要老师的持之以恒。
(二)、引导,再引导。
为了不断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儿童书籍,一起交流读书感受,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有一段时间,班上流行看漫画书,有些漫画书的内容比较粗糙,没什么价值。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孩子们对比读书,讨论读后的感受。孩子们自己得出结论:我们应该多读有价值的书籍,多读经典名著。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低年级侧重阅读趣味,中年级侧重关注学生能否坚持阅读,高年级侧重阅读内容指导。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引导。
(三)、激励,再激励。
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肯定和接纳的需要,大人如此,孩子们更是如此。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有一次,一名学生迟到了,我想:都夏天了,六年级的学生还迟到,太不自觉了。但我没有指责,而是请他说明原因。他说:“老师,我五点钟就起床了,在家看书看忘了时间。”并从书包里拿出了《哈里・波特・火焰杯》。我愣住了,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激励孩子们阅读的机会:“嗯,这本书很好,特别有意思。老师也读过好几本。你很爱读书,这很好。现在白天时间长,早上的空闲时间比较多,你真会利用时间。不过,你要安排好时间,下次可不能再迟到了哦。”其他的学生听到后,震动比较大,一时看《哈里・波特》成了班级潮流。趁此机会,我组织“哈利波特”读书会,孩子们讲啊演啊讨论啊,激昂澎湃,欲罢不能。
有一名女生也很爱看书。有一天,她的妈妈来找我,要我劝孩子早点休息,晚上不能看书看得太晚了。我知道这件事后,在班上作出要求,“老师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但你们正在长身体的阶段,一定要保证睡眠时间。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好好读书,才会有好的未来。舒欣,你也要注意安排好时间,不要睡得太晚了。”我想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这样说,其实会激励某些孩子多读书。
阅读滋养着儿童的心灵,孩子们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信心。看着他们明亮的眼睛,我的内心是满足的。
美国前总统夫人芭芭拉说过:“让孩子读书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送给孩子一件终身享用的最佳礼物。”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我们老师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七
喜欢阅读的父母才能培养出爱书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特别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初期,父母本身的行为,将有助于带动孩子喜欢并自愿去读书。
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给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欢的阅读材料,这样可以放宽孩子阅读范围,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自由发挥阅读天性,从而爱上阅读。因此,父母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摆上他自己的图书,当孩子主动阅读放置的图书,杂志等,父母可以给予诚挚的赞美。由于父母的欣赏,孩子自然乐于阅读。能够拥有自己的藏书,有助于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逛书局,依他的喜好、年龄等为孩子介绍好书。然后,父母最好能够和孩子一起阅读。这不但可以营造家庭读书气氛,可以让孩子愿意跟随父母阅读,而且,父母之后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鼓励孩子发表意见和观点,这样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并激发他的阅读兴趣。
父母需教导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如,鼓励孩子学习“先看序文”的好习惯。因为这有助于孩子对全书有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标准;然后读全书,就不至茫无头绪。此外,鼓励孩子朗读,让家人听听他的阅读,当然,父母需表示出对孩子朗读的欣赏。如此,有助于加深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八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教四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觉得讲好一节课很难,但是辅导好、特别是辅导出一篇好习作却是难上加难,但是通过这几年的作文教学,我总结出作文和做人是一样的。
在作文教学中,我再三告诉学生:“文即是人,人即是文,做人要真诚、要坦荡,作文也应如此。”我不要求学生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但作文的重点中的重点,作文的永恒之道,是让学生理解人内心深处的'那一片的“真”,开启人的心灵深处的那一片“真”。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写出有血有肉有骨头的好文章。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我有以下方法(个人意见,并不一定完全正确):
一、每次习作下来,都要点评部分好的作品
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般不写作文,只写日记,这时候,对于小朋友的作品应给予鼓励,不能一味的批评,教师应该学会用尊重、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小学生的作品。这样,小朋友们就会对长大后写作文从心理上产生期待的感觉,不再畏惧写作文。
二、带领学生找自己喜欢读的文学类书籍
三、在课外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给同学提供交流思想的平台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九
单位:平桥区洋河镇中心校。
作者:
焦
长
龙
平桥区洋河镇中心学校焦长龙。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排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才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前提。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确实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显然,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
一、巧借做游戏唤起写作兴趣。
二、深入社会生活实践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受兴趣的影响,因而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兴趣,利用生活作文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感到最难的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没材料可写,不仅是因为缺乏兴趣,还缺少生活体验。教师就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这是写作客观规律决定的,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春游活动》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没有老套的按习作要求去指导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春游前推荐春游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可以制定春游的安全和卫生守则,让班会讨论通过;可以设计几项在草地上做的游戏,以书面报告形式征求同学意见;也可以写一个表演节目单等等。春游后的作文也不一定非要描写景色,可以写春游时某人的表现,春游中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伤心的事情,出一期有关春游的小报,为春游所拍的照片配上说明等等。设计了这样的春游作文教学方案,学生玩得痛快,写得真实,既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采取有效方法积累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实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习与运用结合。“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三有新鲜感的词句。”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从阅读中积累、从生活中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去阅读,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强调学生对所读内容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社会中汲取素材,提醒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进行积累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增多了,具有丰厚的语言积淀,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四、教给学生作文方法,提高写作兴趣。
学生初学作文,都觉得作文无规律可循,困难重重,从而影响了学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总结经验,寻找化难为易的途径,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知道,作文虽无定法,但也有规律可循。小学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写记叙文注重“六要素”,但“六要素”不一定要求齐全;写说明文注重有一个恰当的说明顺序;写童话、寓言必须能说明一个道理等。二是在遵循这些基本规则后,为了使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简洁、更具有感染力,要运用一些“锦上添花”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作文的兴趣。例:在要求学生完整、通顺、具体、生动地“记一件事”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步要教给学生“基本规则”,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后,明确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然后要求学生想想,自己写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事?有哪些人参与?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通过师生讨论,学生就能完整地说出这件事的六要素。第二步教给学生用“分解事物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件事一步一步分解开来。如:写“种树”这件事,可把它分成挖树坑,放苗,填土,提苗和浇水等几步,使之通顺、有条理。第三步教给学生用“步步联想法”把种树过程中的环境,种树的每一步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碰到的困难和怎么克服困难等有关细节加以细致描绘,达到写具体的要求。第四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修辞和精彩优美的词、句,给文章中的语言加以修饰,达到生动的目的。这样指导,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完整、通顺、具体、生动的叙事文,都觉得先依据文章的基本规则,再恰当地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来写作文,易写并写得好。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是记叙文的顺叙法,还有倒叙法、插叙法、散叙法、概括细叙法等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文章的中心,写出更多的创新作文。这样学生会觉得在学到写作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写作世界的无穷乐趣。同时,因精彩的范文有较强的示范性,教师应精心挑选范文,引导和点拨学生分析和理解范文内容,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文有章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简单、有趣,从而提高写作文的兴趣。
五、创新评改作文,增强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作文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兴趣就有写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写作文的潜力。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在这里强调两种评改方法:教师评改和学生自改。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儿童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儿童的写作愿望。在孩子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我们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作文,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以往,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几乎成了传统作文教学天经地义的事。我认为,作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通过自评自改,让学生在具体材料面前,根据教学目标,在修改的实践中去认识正误,分辨优劣,得到习作的审美感悟,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这一作文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只重教师批改的单边教学模式,将评改放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把批阅、修改、讲评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每次习作后,要求学生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多余的词句删除,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过来,把错乱的段落与层次整理过来。要求学生做到:评---评出主要问题;改---改的有方法,懂门道。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的作文通顺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了满足感,也就增强了写作兴趣。
另外,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侧重于评改方法的推介,如符号圈点、批注、谈看法、查反馈等,快捷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评价活动中,问题的发现、解决的办法、成功的经验、内心的感受都融汇到了一起,有启发,有支持,也有批评。通过师评、生评、师生共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的运用,唤醒了学生自写、自改、自评和自悟的意识。这为再创造提供了鲜活、动态的写作环境。
六、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调动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以满腔的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开展作文竞赛和评选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巩固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竞赛、评选中学习探索,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荣誉感,磨炼学生的意志。针对作文方面存在的审题不清、重点不突出、中心不明确等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让学生都有获得胜利和成功的机会。具体做法:一是仿效电视台举办知识竞赛的方式,以笔答、必答、抢答、抽签回答等形式,每两周举行一次“作文知识竞赛”;每月举行一次“命题作文竞赛”;二是,为使每个学生均有获奖机会和参与整个活动的始终,评委由任教老师和学生轮流组成。个人评优分三个等级,设“最佳”、“优秀”、“进步”奖。在公布个人竞赛结果时,重视鼓励暂时成绩稍差的学生,使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在某一个方面写好一点就能超过对方,同样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从而变过去“要我写、厌恶写、惧怕写”为“我要写、愿意写、喜爱写”的喜人局面。三是集体评优将全班分为四组,按小组累计成绩,得出竞赛结果。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会使学生不甘落后,思维活跃,竞争异常激烈。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朱熹云:“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作文教学教师要摸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找准学生的情感触发点,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地教给写作方法,并挖掘其闪光点去赞赏和评价,多种途径培养其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十
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须从接手班级的第一天开始,从头抓起,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学生的坐、言、走、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师生初次接触,班主任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
期间,班主任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仪容着装,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力求不漏。如谁说话态度大方,口齿清楚;谁字迹工整美观;谁衣着整洁得体等。同时还要不点名地指出同学身上的不足,两相对比,该选择怎样的习惯一目了然。教师还要抓住时机,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不断地提出习惯养成的新要求,还可以用我们自己的体验或名人养成好习惯的故事来激发儿童努力养成好习惯的热情。
1、激励勤奋学习、端正学习态度的,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故事;
2、处理学生因小肚鸡肠而与同学闹矛盾的,如《纸船和风筝》、《恶语伤人六月寒》等;
4、应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如《成长的烦恼》等;
6、、培养学生公德心的《钓鱼的启示》、《打电话》《永不凋谢的玫瑰》等;
7、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如《悬崖上的猎狗》、《感动“深红”》等。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十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不可想象,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从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就此来谈谈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 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而言,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而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话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为此,对一年级孩子,就应教育他们听课、预习乃至读课外书、在所读文章开头、行间,运用文字或固定的阅读符号,学习圈点批划。运用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活跃思维;又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二、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都富有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不甘整天沉浸在枯燥的课本之中,而愿意通过广泛地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因此训练低年级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对他今后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1、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兴趣是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而阅读兴趣的产生,首先必激发学生有阅读的需要。当学生原由的认知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时,就会引起学生的新的阅读需要。由于一年级孩子本身的认知面窄,他们不认为自己知识的缺乏,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因此教师必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如教师引读课文,由于低年级学生自我的选择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可以不失时机跟孩子们一块儿阅读一部好书的开头,引起他们的兴趣。如老师有声有色的跟学生一起读 《安徒生童话》,并做简要的解释,学生马上就会捧着 《安徒生童话》读起来,比老师还快走一步。
2、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以课堂为纽带,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只是微微地打开了一个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口,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阅读的`欲望。在学到新教材的识字课时就出现了一系列的谚语,内容从天文到地理,先引导学生读、理解,引起他们的兴趣,课后再让学生收集谚语,再根据课文的方法去理解谚语。这样无形中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故事会、古诗背诵比赛,检查课外阅读效果,利用读书会介绍适宜的读物,并安排固定时间为之创造自由阅读条件,把自己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介绍给自己的伙伴,以此来巩固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 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那么语言的积累就必须从大量的课外书中去扩充。从一年级开始就该注重阅读的积累,日积月累,不会做诗也会诵。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高峰,古诗背诵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们可以让小朋友们准备一本《摘抄本》,把平时看书时遇到的好词好旬记到这个本子里,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写。并定期检查,比一比谁摘的好词好句多,谁又能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记得多了,学习材料储存于大脑,成为学生终身营养,构成了语文素养。因此强调积累就要政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
总之,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阅读,在阅读申积累词语。从而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作为一年级老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直至成为习惯,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鼓励表现——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喜欢看书,看到的书主要以图为主,但随意性较大,没有成为一种习惯。有资料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兴趣、原有的情感与生活经验被调动被唤醒、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按照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投其所好,有意识地选择教学策略,充分激起孩子们读的意识,诱发阅读的欲望。平时,教师要做到多倾听孩子读书,多表扬喜爱看书的孩子,多向孩子朗读、推荐好书,多向家长建议给孩子买书。猜谜语和讲故事活动是诱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谜语字数少、篇幅短,孩子可以一下子把所要学习的内容烂熟于心。每周五我们班都要举行“猜谜大赛”:由一开始我出谜语给学生猜到学生考学生。短短的谜语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兴趣大增。为了增加多样性,后来我每两周安排一次少队课举行“故事会”,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故事,先在小队里讲,再轮流向全班讲。这样学生准备故事,必须搜集材料,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二、做好榜样——带动学生读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教师积极认真读书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学生认真读书的引领者。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自己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适合所教年级学生阅读的少儿报刊、图书等,从中择优向学生推荐。在学生阅读的时间里,教师要放下批改作业的笔,认认真真地看自己的书,要让学生看到老师也很喜欢读书;在交流的时间里,教师也可以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或给孩子讲看到的有趣的故事。教师的示范,对学生是一种朗读的信息暗示,尤其是对于模仿力极强的低年级小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也通过校讯通和家长会要求家长:家长在家要有阅读时间,给孩子做榜样,让孩子在家也读书。
三、给予指导——保护学生读书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然而,对初学的儿童来说文字毕竟比较抽象,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方法的给予尤为重要。虽然课外阅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个性化的,但与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那么如何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呢?教学中,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像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如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课外阅读的指导,主要是建议家长家里要设置“亲子阅读时间”、“读书交流会”等形式保护孩子的读书兴趣。此外还有:每周一的“比一比”,看谁从课外书上认的字最多,如能口头组词的还额外加分;教学生读书做记号等。
四、坚持评价——巩固学生读书的兴趣
“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古罗马诗人)。”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就必须坚持,日子长久了,就能得到从中带来的好处。但一年级的学生不懂这些,他们尚不能想到如此长远的事情。所以,学生喜欢读书了,我们还要适时地给予鼓励评价,让他们不断巩固阅读的兴趣。为此,除了口头表扬,我还把学生的读书活动纳入了班级量化考核中,用看得到的评价鼓励他们坚持读书:每天晚上,学生在家最少要看20——30分钟的课外书,由家长每天评价;每周一交给老师,家长评价四个以上“好”的即可获得一颗“阅读星”,一个月获得三颗以上“阅读星”即为“一(7)读书之星”。张榜表扬并发奖状给“读书之星”,以给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在竞争中提高的局面。
总之,教师要想尽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十二
比如语文课前要准备铅笔盒、一本书、一个练习本。铅笔盒容易掉到地上,发出响声,影响他人,也容易干扰自己的学习,这就需要教会孩子把物品摆好,在家里也可以采用这种准备方式,做什么学科的作业,就准备相应的学习用品,无关的东西放到旁边,不要影响和干扰学习。
2.作业后学习用品的整理。
做完作业,及时收拾和整理学习用品,全部整理好,放回原位,才可以离开。
3.整理第二天要用的学习用品。
第二天上什么课,该准备什么,这是孩子自己的事。一开始,孩子不会整理,我们提醒、协助他们整理,但是不要包办。
现在的孩子,自己本子忘带了,就说:“妈妈忘记给我放进来了。”很多大人似乎也认为帮助孩子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是自己的份内事,孩子东西忘了,自觉地回去拿;实在没时间,打电话给家里的老人,让他们送。这其实是害了孩子,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这其实也是害了自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不再那么听话,你就会感觉越管越累。
1.“整理书包、课本、文具”计时练习;。
2.自己准备学习用品记录表;。
3.检查督促;。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很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想方设法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首先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认真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乱喊乱叫其实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别人,“我不在乎你,我不尊重你,我也不值得你在乎,我也不值得你尊重”。
其次,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1)认真倾听大人的讲话,不随便插嘴;(2)边听边思考,别人讲的哪句话我赞成,哪句话我不赞成,为什么?(3)有不赞成的地方,等别人讲完了,再发表自己的观点。
最后提一点,孩子倾听习惯的培养主要是在生活的细节中,这就需要我们家庭成员之间达成共识。不要爷爷这儿可以乱喊乱叫,爸爸那儿规矩森严,妈妈那儿又是另一种景象,这是很不利于孩子形成倾听的品质。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十三
近年来阅读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专家的认可。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孩子全面学习能力的提升。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而获得良好语言的最佳途径就是阅读。坚持不懈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拓展背景知识,下面就来看一看南开中学特级教师是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吧。
阅读本身非常个性化,一个人读什么在一定程度上比读多少更重要。学生在人生不同阶段需要跟各种好书相遇。并非只有经典才是最适合的,选择学生有兴趣的书才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决定性因素,帮助学生找到这样一本合适的书最为重要。
在阅读内容选择上,教师可推荐适合学生水平、学生感兴趣的读物,例如建议学生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强、情节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故事、小说、名著简写本来开启他们的阅读旅程。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情节的吸引力会使他们更有持续阅读下去的愿望。学生选择书的过程可能会花一些工夫,但是没关系,因为经过精挑细选的这本书应该是能够真正符合学生兴趣,符合学生个体水平的作品。唯有这样的“启蒙读物”才能帮助学生走上热爱英文阅读的道路。
(1)每日固定时间保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保证15 ~ 20分钟的朗读时间。
(2)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朗读15 ~ 20分钟之后,学生因为没有完成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完整情节的阅读,往往还会继续默读下去完成一节完整的故事,自然而然朗读与默读结合起来。
(3)读本记录与学习: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自己的阅读本,本子上可以细致记录阅读时间、时长、阅读书目名称和3个左右在语境中积累的新词。
(4)丰富多样的 presentation:老师可以在每节课前留三分钟的时间做阅读分享,分享形式及内容由学生自己决定。例如,有的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讲述为什么最喜欢这一句,这一句给他的启发是什么;有的学生会讲讲词,讲述他在阅读过程积累了哪些词汇;有的学生还会从某个词延展讲述这个词的构词法或者就这个词扩展出其他的词汇和词汇使用方法。
(1)家长配合:老师可以要求家长每天抽出15 ~ 20分钟听学生朗读,并在阅读本上签字。每日从积累的`生词中随机抽取10个让孩子默写,帮助其复习巩固。
(2)老师监督:如果学生当天没有完成阅读量,老师会替家长完成监督任务,让学生在学校完成朗读作业,然后老师签字,补齐落下的作业。这种不批评不惩罚的方法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坚持下去。
大多数学生在初中三年的坚持之后都养成了主动阅读的习惯,有的学生上了高中,甚至大学之后,在没有老师的要求和监督的情况下,仍然利用业余的时间读书。
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会更成熟,价值观会更完善,他的境界会更美好;同时他会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很少会陷入盲从。他从阅读中获得的,不仅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心理上的力量。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多年研究和观察后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万事贵在坚持,希望本文中的阅读习惯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终生受益。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十四
小学数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创新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便是思考的源泉,是创新的动力,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要适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好奇心,对他们好奇的表现要给予肯定,设计带有启发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调动他们学习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二、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
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三、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工农子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走,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观察力不集中,情趣易变。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为此,我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十五
一、识字与写字:。
双基培养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
2、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认识常用汉字1500个。
4、能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创新能力培养。
1、能在生活环境中认字。
2、能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识记生字,培养创造性识字的能力。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十六
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学生如能主动借助工具书就能自行解决许多学习上的疑难,提高语文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典。即使是对于五年纪的学生而言,查字典的练习也是学生认识生字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我们班孩子们的书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问题时,也不愿拿出来查找,以便解决问题。而是寻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于老师、同学,在家求助于家长,他们一般情况下认为翻字典是十分麻烦的事,实际上求助别人远不如求助字典更印象深刻。所以,我的建议是:我们班的学生在课文预习时至少查五个生字词;在课堂上尽量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逐渐培养孩子们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二、要培养勤于背诵的习惯。
背诵是大量积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显。古人很重视背诵,所以古人对于文字的锤炼和掌握远远高于我们现代人,古代优美绝伦的诗词歌赋正体现了这一点。现代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不可错过,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语言,对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今后,我将适时举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检查学生背诵水平。学生要主动背诵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佳句名篇,家长对此也应当支持和鼓励,强化孩子的背诵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要培养勤于实践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使用才能练习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学好语文必须多听、多读、多说、多写,养成勤于实践的习惯。就以学生习作为例,每一名学生都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实践证明:写日记是积累作文素材,促使学生留心观察的有效方法;是练习作文基本功的最佳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学校、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们要认真检查孩子的日记,给予提示和鼓励,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十七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种子,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幼儿的优秀图画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将幼儿文学活动的功能定位于“德育”,而弱化或忽略了文学活动的本体功能——审美,即文学作品用来提高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功能。
而且,很多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审美价值、社会文化意义及在欣赏感悟、思维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这与当前教育理念中的人文素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求是不相契合的。由此而带来幼儿文学活动在内容的选择上过多的考虑“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形式上只注重了表达与机械记忆,而轻视了欣赏与创造表现。我们提倡阅读经典、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经典童话等,滋养孩子们的心灵,润泽孩子们的童年。
《苏菲的世界》的作者、著名童书作家桥斯坦贾德曾说: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据统计,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大,该项支出已占到家庭收入的30%。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20分钟。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城市,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大多数家长还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 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认识到,亲子共读是加强早期阅读教育的良好方式。美国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钦利斯布朗用了20多年时间,对205名入学前已经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给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宝宝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在阅读过程中,当他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象对待学生似地认真纠正。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是由于家长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点纠正,这会使他感到厌烦。孩子都是爱玩儿的,爸爸妈妈们还要多考虑如何让阅读更生动、有趣,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孩子爱上阅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幼儿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有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长都很有利,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心智全面发展。
好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贵在持之以恒。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由家长捧着的书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十八
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孩子必须学好,并能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学期末速度要求大约为每分钟8道一步计算式题(指直接填得数),正确率达90―95%。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就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习是不客观的,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分辨左右是孩子本学期学习的一个难点,有些孩子正确掌握左右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家长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
在时间许可时,我们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数学游戏,通过那些具有训练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因为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的、毫无压力的宣泄内在的情感,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且当孩子把“成功”的希望渗透到游戏中时,他们不愿输的努力就会从游戏本身扩展到学习中去。如书中的“猜数游戏”一人心里想好一数,另一人猜并根据提示不断调整答案,直到猜对为止。这个游戏可以发展孩子的推理能力,家长可分阶段和孩子玩,目前可猜20以内的数。下学期可发展猜到100以内数。
又如用小正方体拼拼搭搭,观察小正方体的'分布,数数一共多少块,对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大有益处。
再如用一布口袋,内放各种形体,让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可以不断加深孩子对形体特征的认识。虽然这游戏具有挑战性,但孩子往往乐此不疲。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为聪明插上翅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性。防给孩子的智力发展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思路。和孩子交谈的形式不必过于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时,和孩子去公园时等等,这样交流的气氛要自然亲切得多。
对话时要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
数学书中的实际问题小朋友都要能在老师或家长引导下看书说出题意如:第49页第5题。第51页第5题。(说法略)。
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把孩子推上讲台,
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情。他们会很兴奋,很热情的扮演老师的角色。介绍自己今天的学习收获。对一年级小朋友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
6、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预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
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进步!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7、注重孩子学习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有些孩子入学前就已能认一些字,做一些简单的运算,这样在上学后老师讲这部分内容时,孩子看上去豪不费力就懂了,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有些孩子可能并非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非真正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作为家长,我们要能将孩子的成绩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所谓的纵向比较,就是将孩子现在同过去不同进期所取得的成绩相比较,是进步,还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着。进步是因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有所完善,分析得出后要加以鼓励,让其发扬光大,开始表扬的频率要高,渐弱之,至形成了习惯。踏步着,退步了是因为他不认真,还是方法不妥,分析得出后对症下药,拉起来后再扶上走一程,稍有进步,作为家长可以借助于老师的口吻,夸张一点表扬,树立起自信,让他自强不息。所谓横向比较,就是能将自己的小孩与同年级、同班级的其他孩子比较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成绩一般都很优秀,而这一切,一方面归功于学校教育,另一主面也不可忽视,家庭氛围的熏陶,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我们不妨去讨教一番,我想再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实践,定有收获。
另一方面,我们要能“不唯分数是问”。分数只能作为评介孩子的一个参照,90分与100分的孩子的数学能力究竟相差多少,不是仅分数就能说明的,我们得具体分析才是。孩子有失误,是纯粹的粗心,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有问题。是临考心理欠佳,还是……(略)。
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法(优质19篇)篇十九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治情操、造就品格。教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方法,形成阅读的能力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课程标准中说道:“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及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课外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广阔空间。课外阅读应该从一年级开始抓起,充分利用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想读书、想识字的愿望,激发读书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教学中发动一切力量,利用一年级儿童强烈的从众心理,帮助他们尽快驶向读书的轨道,首先应该创设读书的大环境:1、不断不断更新班内的图书角的图书,利用午读时间进行阅读。2、是教师要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博览群书,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要让学生背诵的古诗,自己首先能够倒背如流;3、常读书给学生听。由于一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少,有意注意的时间短,而且,让他们读书很容易疲倦,因此应该提倡教师读书给学生听,这样做,不仅可以延续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自觉自愿的去阅读。
二、提供优秀的阅读篇目。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低年级的孩子在入学之后,语言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把自己听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此时,他们的求知欲非常旺盛,对于课本以外的读物很感兴趣,若有充足的读物供他们阅读,将能培养他们爱读书的习惯。
1.根据年龄特点和兴趣推荐书籍。低年级的学生比较适合童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一些图文并茂的卡通、漫画等。例如《白雪公主》《丑小鸭》等等。
2.根据课文的特点和要求推荐脍炙人口的小文章。例如教学完“四季”这一课后,我推荐学生阅读《春天在哪里》《春妈妈的三个小姑娘》、《秋姑娘的信》、《冬爷爷的礼物》等短文,以此来作为课文补充,丰富学生的积累。
3.结合重大的节日推荐书籍。比如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发动学生收集有关革命烈士的小故事(可以听别人讲,也可以自己找书来读)。国庆节指导学生读各种描写祖国的小诗歌,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选择读物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同时做稍微的指点,避免放自流,克服“偏食”的现象。
设计活泼的阅读活动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的是活动和游戏,为使这种课外阅读的风气持续下去,应该围绕课外阅读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从而强化课外阅读。
1.故事汇读。定期举行故事会,让学生讲故事、听故事、复述故事,或教师讲,或学生讲,大家在乐中读,在读中学,在讲中练,不知不觉中加大了阅读量,增加了知识的积累,智力得到开发,还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朗诵比赛。每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让孩子们把本月的课外阅读中认为最精彩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总之,无论开展哪种形式的竞赛,我都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竞赛的准备,促使他们在读中增进知识,提高能力。
作者邮箱:ljyzq666@。
[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网友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