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

时间:2025-01-27 作者:琉璃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通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一

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作词的文人,并以自己独特、鲜明的艳体词开了“花问”词风,影响了一大批词人,使词从民间词向文人词转变。

温庭筠作为晚唐著名诗人,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已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筌集》10卷,《诗集》5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唯《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全部亡佚,现在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现在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拓展阅读:温庭筠词的艺术特色。

温庭筠的词总体呈现出来的特点是:秾艳细腻,温婉隐密。

1、温庭筠的词着力表现深闺女子的情态,生活的状况以及内心的生活。多以女子的.相思之情为题材。抒发的情感也是较为温婉和含蓄的。这可能与温庭筠的生活环境与人生的阅历有关,长期的怀才不遇与家道中落。使温庭筠经常出入秦楼楚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所涉及的人物也都是千姿百态,有歌姬,官女,征人妇等,这也是他失意落魄时所能观望和体会到的一种女子生活的状态和惆怅的心绪。温庭筠的词很注重以环境来衬托出女性的愁容。营造秾丽香艳的环境氛围,整首词对女子屋里的装饰和布置的描写都有很大的篇幅。以华丽的环境点缀来反衬出内心的空虚,从而隐隐的流露出女子空虚、寂寞、惆怅的心境。

最具代表性的是《菩萨蛮》之一:

词中鬓云,香腮,娥眉,花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温软精美的意向一一罗列,色彩鲜艳纷繁,刻画出女子生活的状态和居住的环境,带着浓重的富贵气息。再与美人的睡眠,懒起,画眉、弄妆、照镜的一系列动作相呼应,而由此传达出美人之情思,却是隐隐流露的空虚与寂寞,婉媚之至。

再如:“杏花寒露团霜雪,绿杨柏上多离别。灯在月脓明,觉来闻晓莺。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若把“春梦正关情”抽离掉,这首词仅仅是对物和景的描写,而通过“寒”、“浅”、“薄”、“轻”这些字眼再与这句看似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的平淡之语相呼应。立刻把词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2、温庭筠喜欢把词的内容与词牌联系起来,因此把不同词牌的词进行比较,又会呈现出其不同的倾向性和各自的特点。《更漏子》与《菩萨蛮》相比较,就多描写夜间的情景,少了艳丽的词语,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无限悲凉的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如: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整首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甚至还能从中听到当时叹息声和雨声。纵观全词,看似是一个个物象的连接,实际上是作者内心思绪的起承转合。将内心的悲伤思念用文字的触觉、视觉乃至听觉表达出来。全词看似写景,实则写情。《酒泉子》四首中景物的萧条与人物内心的凄凉相辉映。面对“雨潇潇”、“花又落”、“杏花稀”、“雁南飞”、“柳花狂”等萧条的现象,人的情感得到了同情,情绪得到了释放。《玉蝴蝶》、《遐方怨》、《诉衷情》也与其风格相近。有时读着温词,感觉有一股浓香的气味透露出来,仿佛温庭筠把我们引进了一个女性的画廊。《归国遥》就是描写女子的芳容、神态。《杨柳枝》的八首都在咏柳,用“柳”这一物牵引着人的情感。《定西番》内容都与塞外有关。《女冠子》写的是女道士的形象,对“早求仙”的精神追求。

3、《南歌子》是温庭筠词中一组最具特色词牌。与温庭筠的其他词牌相比,少了几分悲世悯人的无奈,人物的情思也不像其他词中的人物在无限的缠绵婉曲中使人觉得她们所思念的人因长久不能见的失望,心境变的飘渺而无奈,自己却无法把握。《南歌子》中女子的形象不再遮遮掩掩,故作娇嗔,而是对感情毫不隐瞒,对爱情有大胆的憧憬和表达。如“偷眼相行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为君憔悴尽,百花吋。”、“隔帘莺百啭,感君心。”、“忆君肠欲断,恨春宵”、“近来情更切,为思君”。每一句都直抒胸臆,每句“君”都含怨带嗔,又带着一丝甜蜜。表现的既缠绵又真率的情谊,也颇有乐府民歌的余风,给人以活泼新鲜的感觉。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二

柳宗元虽然只活到了46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柳宗元一生留下许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

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2卷、补遗、附录等,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三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全国课标卷)。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四

《红楼梦》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此之前的文人小说都被认为是不入流的,知道《红楼梦》才让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真正有了一席之地;其次,书中包罗万象,不仅包括了服饰、民俗、建筑、饮食,更有做人处事之道、针砭时事之言、人际世故之法,简直就是一部人文民俗的百科全书;再者,其中包含的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从世界文学是看来,也是罕见的;而且,作者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更是从感情方面是读者震撼,从而使其在为学史上有非常高的人气;何况,诱因作者曹雪芹未能完成整部书籍,他的朦胧色彩更是无数文学家追捧。总而言之,它在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高尔基语)。没有一部在艺术上称得上是成功的作品,不首先在语言上取得卓越的成就。《红楼梦》正是在这方面出色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同时又作了新的创造性的发展。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楼梦》虽然不是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小说,但却是第一部把白话文运用得最好的小说,白话文是口头语言,看上去好象比古奥典雅的文言文易懂、易学,其实并不容易;尤其是从口头语言到艺术语言,这中间还有一段艰辛的'锤炼过程。“五四”新文学运动兴起以后,白话文曾经是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最初出现在那一时期的白话文学,有的就象一个刚刚放足的女子,还显得行走不自如。有些欧化的句法,则似乎比古文还难懂。然而在这以前约一个半世纪,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却已经达到那样纯熟、那样富有艺术魅力的境地,直到今天仍然不失为楷模;这实在不能不惊叹曹雪芹作为一位语言艺术大师的巨大力量。

《红楼梦》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表现为明畅、纯练,富于表现力。但它明畅而不流于浅露;纯练却又无刻削之痕。至于它的表现力,也不是呈现于辞句的表面,而是常常深含在内里。它用笔平实,往往好象是不经意地随手写来,既显得自然流泻,然而又时见波澜生于腕底。它着墨深细,层层皴染,然而却不显得琐碎和繁复。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白话文虽然是构成这部小说的基础,但它同时也吸收了中国优秀的古典散文、诗歌等文言文的精髓,并创造性地把古文那种行文布局、叙事状物的精炼笔法,溶化到作品里。无怪前人曾把《红楼梦》与《左传》、《史记》、《汉书》并称,赞道:“足与二十四史方驾”,“非寻常史家所及”。至于《红楼梦》的文采辞章,得力于《离骚》等中国古典诗歌之处,就更加显而易见了。此文在一开始曾说,《红楼梦》出现在十八世纪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奇迹”,这不过是极言《红楼梦》成就之高罢了。其实,时间所给予的这种安排还是有它的道理的。只有当中国文学发展到十八世纪,诗、文、戏曲,特别是小说提供了一系列的创作经验以后(其中也包括失败的经验,如曹雪芹所指责的才子佳人小说),曹雪芹才有可能写出一部继往开来而又打破传统的《红楼梦》。同时,也只有当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末世”,生活向文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责任。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五

诗人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苏轼的诗词最高的文学成就,我们来看看。

诗人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要敢于革新独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诗人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诗人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诗人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个突出内容。但更多地方则针砭了新法的流弊。部分关怀生产的诗歌,如《次韵章传道喜雨》、《答吕梁仲屯田》、《石炭》、《秧马歌》、《游博罗香积寺》等,表现了人民的痛苦,针砭了时弊,情真语挚,朴实无华,对前人很少涉及的社会题材,多所开发,取材广泛,命意新颖。诗人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诗人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诗人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还有些诗常常满涵着爽朗乐观的情趣,体现出不畏逆境,傲视磨难的精神。此外,诗人苏轼写过不少品诗、题画、鉴赏书法的诗歌,如《读孟郊诗》、《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石苍舒醉墨堂》等。苏诗奔放灵动,逸态横生,才思四溢,触处生春,艺术上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诗人苏轼体察敏锐,诗笔爽利,无论描写风光、物态和人情,都可做到写物传神,颇饶情韵。苏诗想象丰富,奇趣横生,比喻新颖贴切,引人入胜。苏诗有时直抒胸臆,议论英发,文思如潮,极富气势。苏诗的议论化,固然有助于抒写的自由和格调的流畅,但对诗的形象性和韵律美则不无影响,又由于应酬赓和,某些和韵诗近于文字游戏;矜才炫学,某些作品有用典过多或粗率冗长之弊,这些都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诗人苏轼对古近各体均能驾驭自如,但更长于古体和七言。他的七古波澜壮阔,变化莫测,最能体现奔放的才情,妙笔驰骋,奇气横溢。五古则写得朴厚无华,词清味腴,以自然入妙见胜。诗人苏轼的七律也很出色,气韵天成,格调流丽圆转,略与白居易、刘禹锡诗风相近,而更为奇警。诗人苏轼对五言近体用力较少,五律五绝不多,而七绝则写得精美明快,有不少传诵颇广的名篇。

在北宋词坛上,诗人苏轼突破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今存三百四、五十首东坡词来看,诗人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诗人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诗人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不平的感慨;(定**)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而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描绘了黄童、白叟、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样的农村人物。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诗人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苏词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而来。

元祐词人以诗文句法入词,始于诗人苏轼。诗人苏轼把陶渊明《归去来辞》改写成(哨遍),将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括成(水调歌头),在词体上也堪称创制。以前词家于调名外极少立题,诗人苏轼不少词作不但始用标题,有的还系以小序,小序长者达数百字,文采斐然,颇能引人入胜。诗人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苏词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联翩,逸兴遄飞。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凭高眺远、(满庭芳)归去来兮等,这类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开辛弃疾的`某些清旷奇逸之作。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诗人苏轼的创新精神。苏词语言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以清雄见称,对以前词人镂金错采的风尚有所改变。他重视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诗人苏轼词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除了大江东去一类壮丽词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旷奇逸,或清新隽秀,或婉媚缠绵,都各具风韵。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龙吟)咏唱杨花,幽怨缠绵;(蝶恋花)写佳人的欢笑搅动了墙外行人的春愁,风情妩媚动人。

诗人苏轼对散文用力很勤,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大都是同诗人苏轼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外,确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颇具识见的优秀篇章。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见解新颖,不落窠臼,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叙事纪游的散文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潮州韩文公庙碑》,记楼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记》。其写景的游记,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如《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即地兴感,借景寓理,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诗人苏轼的记叙体散文,常常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在风格上,因物赋形,汪洋恣肆;更能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影响。书札、题记、叙跋等杂文,在东坡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公择书》等,大都随笔挥洒,不假雕饰,使人洞见肺腑,最能显现出作者坦率、开朗、风趣的个性。诗人苏轼写了不少题记、序跋、杂著,品诗评画,谈论书法,总结创作经验。如《南行前集叙》、《书吴道子画后》、等。此外,诗人苏轼还有一些记述治学心得的杂文,如《日喻》、《稼说》等,写法上能就近取譬,深入浅出,内容上也有不少独得之见。诗人苏轼还有流传较广的笔记文《东坡志林》,此书东坡生前已提及,但未完成,今传本实后人编辑。《稗海》所收《志林》,内容较多,史论而外,还有不少随笔、杂感、琐记,写人记事,言简而明,信笔挥洒,颇饶情致。如《记承天寺夜游》、《记游松风亭》,随手拈来,即有意境和性情。此类文字,实开晚明小品文一派。另有《仇池笔记》,亦系后人辑录而成。诗人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诗人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诗人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于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等。诗人苏轼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学文同而又自具风格。诗人苏轼画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等。诗人苏轼在学术上的著作有《易传》、《书传》等。

诗人苏轼诗文集合刻本有明成化程宗《东坡七集》本。包括附录的《年谱》,共112卷。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备要》铅印本。从宋代开始,诗人苏轼作品的注本不断出现,较著名的:诗注有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由孔凡礼点校的《诗人苏轼诗集》。文注有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孔凡礼点校的《诗人苏轼文集》。词注有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和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六

屈原,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名平,字原。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屈原的文学成就!

著作。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理想。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屈原作品的风貌和《诗经》明显不同。这与长江流域的民风和黄河流域的民风不同有关。当时,北方早已进入宗法社会,而楚地尚有氏族社会的遗风,民性强悍,思想活泼,不为礼法所拘。所以,抒写男女情思、志士爱国是如此直切,而使用的材料,又是如此丰富,什么都可以奔入笔底。写人神之恋,写狂怪之士,写远古历史传说,写与天神鬼怪游观,一切神都具有民间普通的人性,神也不过是超出常人的人而已。它们使作品显得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这样的作品,表现了与北方文学不同的特色。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屈原作品,在楚人建立汉王朝定都关中后,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楚辞”的不断传习、发展,北方的文学逐渐楚化。新兴的五、七言诗都和楚骚有关。汉代的赋作家无不受“楚辞”影响,汉以后“绍骚”之作,历代都有,作者往往用屈原的诗句抒发自己胸中的块垒,甚至用屈原的遭遇自喻,这是屈原文学的直接发展。此外,以屈原生平事迹为题材的诗、歌、词、曲、戏剧、琴辞、大曲、话本等,绘画艺术中如屈原像、《九歌图》、《天问图》等,也难以数计。所以鲁迅称屈原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诗经》)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著名诗人郭沫若曾为其编剧《雷电颂》,以纪念其事迹。

作品风格。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如《离骚》写他向重华陈辞之后御风而行,他先叩天宫,帝阍闭门不纳;他又下求佚女,佚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向宓妃求爱,宓妃却对他无礼;他欲求简狄和二姚,又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通消息。这种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古今罕有。

除此之外,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七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生态问题,这既包括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枯竭等自然环境问题,也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失衡等精神生态问题。

本文立足于当下全球生态危机的大背景,通过生态文学视角分析女词人李清照具有广义生态文学价值的作品,给人类解决生态问题,寻求生态和谐以重要启迪。

关键词:生态文学李清照自然环境社会和谐。

一、生态主义的中国渊源。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蒸汽机、电力等科学技术的发明,人类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然而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人的精神方面同样面临生态危机,过度膨胀的占有欲、个人主义、商品经济发展下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都侵蚀着人类的理性思想,并由此滋生出社会道德沦落、信仰缺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是全人类需要共同关注和解决的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主义的出现以1858年美国作家梭罗发表的《瓦尔登湖》和188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尔克出版的《生物体普遍形态学》为标志。

他们在著作中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特征。

此后,生态主义不断被引入到各个领域,生态哲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文学、生态伦理学等都成为新的研究视角。

但生态主义的内涵并不是西方首创和独有的,童庆炳先生在《漫议绿色文学》一文中提道:“这里,我们想到陶渊明,想到孟浩然,想到王维,想到李白,想到苏轼,想到历代的山水诗和花鸟画作者,他们在创作时不可能有什么‘环保’意识,但他们笔下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外物的真情,对生命的赞美,对天人合一的理想,无不带着‘绿意’。

我敢说,他们是绿色文学,绿色艺术的先驱。”{1}这里的绿色文学也就是广义的生态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不乏先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对整个宇宙天人合一观念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人生经历及其诗词文作品的生态视角下的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人作家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与理想。

二、自然美的生态追求。

李清照的词作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诗意画,她在词作中抒发了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之情,大量的咏梅词,如:“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2}“红酥肯放琼苞碎,探着南枝开遍未?”(《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等都直接写出了少女对梅花的喜爱。

又如“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念奴娇・春情》)等描写了大自然的风光无限好以及自身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

其词作《如梦令・常记西亭日暮》更是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动态图。

词中描写妙龄少女酒后沉醉,误入了藕花深处迷失路径,刹那被惊,瞬间酒醒,用力摆渡,滩上鸥鹭受惊飞起,画境优美,人与自然景物完全融为和谐的一体。

正如前文中童庆炳先生所说,古代文人们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描写无不具有绿意。

即使诗人们居高临下地把自然景物赋予人一样的感官来衬托自身情感变化,那也是一种热爱,李清照的诗词中也包含着这样的作品,如“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赋予鸥鹭幽恨的情感来表现自身的思愁闺怨。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蹴罢秋千》)又以青梅反衬情窦初开的娇羞。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则以凄寒秋景表现无奈与相思之情。

这些都是将自然环境与人的生活和情感变化相互融合渗透。

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诗人,易安居士的一大进步在于在某种无意识的形态下,将自然置于与人平等的'地位,承认大自然的生命特征,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赋予自然情感,词作名篇《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便向我们展示了她的这种思想:“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作中作者并不以自然景物来烘托自己的情感,而是认为景物自身具有形态的生命体征变化。

例外,认为梅花有人所不具有的本领:“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红梅》)梅花能够制造香气,可以如人一般思考。

易安居士对自然的喜爱与描写以及对大自然的尊重正体现着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和谐。

三、精神生态的和谐追求。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还有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

李清照对人与人关系和谐的追求,主要反映在她的两段婚姻上。

《女论语》事夫章第七记载:“‘居家相侍,敬重如宾’‘退身相让,忍气低声。’”{3}可见古代封建女性对丈夫是顺从、委曲求全的。

但在与赵明诚的第一段婚姻中,李清照享受着爱情带给她的欢与愁,享受着婚姻中的自由平等。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金石录后序》){4}从这段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二人夫妻关系的自然平等,这就是一种人与人关系生态和谐的展现。

李清照南渡投奔其弟李后,改嫁张汝舟。

易安最终决定改嫁的原因在《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一开篇便表明:“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

既而仓皇,因成造次。

信彼如簧之说,惑兹似锦之言。”一是被张汝舟的花言巧语所蒙骗,二是“尝药虽存弱弟,应门惟有老兵”,晚年时孑身一人、疾病未愈、无依无靠的李清照,仅依靠做删定书小官的弟弟接济。

因而虽无感情,为了老来有所依靠,犹豫不决中,又被蒙骗,遂改嫁张汝舟。

有的文章指出李清照大胆改嫁,这个行为是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与挑战。

这不免有些武断,因为在李清照之前,女子多有改嫁者。

易安居士对封建礼教的反叛,对人与人关系的生态和谐追求,并不在于改嫁这一行为本身,恰恰是在于她改嫁后认清张汝舟丑恶本质面目后的大胆反抗与控诉。

这是关注女性自身生存状况,自主把握人生的体现,是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是生态女性主义的表现,是对人与人关系平等和谐的大胆追求。

“视听才分,实难共处,忍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才。

身既怀臭之嫌,惟求脱去,彼素抱壁之将往,决欲杀之。

遂肆欺凌,日加殴击,可念刘伶之肋,难胜石勒之拳。”(《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当李清照识破张汝舟的骗婚计谋后,离异态度坚决,抱壁杀之,视死如归。

李清照无法忍受婚姻中的欺骗和不平等,张汝舟以男子凌驾于女性之上的封建思想,对她日日欺凌,李清照绝不为了残喘余生忍受欺凌,成为封建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

因而极力控诉,即便忍受牢狱之灾也要重获自由,捍卫女性尊严。

这种对婚姻中男女不平等的反抗,对女性自由与尊严的维护,对生态系统中夫妻关系所应有的和谐追求,是生态女性主义的朦胧觉醒。

在人与社会的生态关系方面,李清照追求女性在社会中应有的权利和尊重。

并不因遭受男权的压迫而忘记自身的社会责任,依然关注国家兴衰,在作品中对南宋朝廷割地求和的苟且偷安行为予以强烈的讽刺,对历史英雄人物给予高度的赞扬。

凝聚着爱国精神的千古名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传诵至今。

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女性没有资格进入仕途,但李清照以自己的方式博览古今,洞察时事,发出了“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的独到见解,既责备了奸臣弄权误国,又警醒后人客观看待问题,与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明妃曲》“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节,易安居士不被封建专制环境压迫而勇于寻求社会平等地位和个人价值,是对人与社会关系和谐的理想追求。

本文以生态文学为视角,分析李清照及其作品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中所反表现出的对和谐生态关系的追求与理想。

启迪着今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和谐进步,鼓励人们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全球生态危机。

{1}童庆炳:《漫议绿色文学》,《森林与人类》第9期。

{2}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第46页,第176页。

(文中有关该作引文皆出自此版本,故不再另注)。

{3}张福清:《女诫――妇女的枷锁》,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版。

参考文献: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山东出版社,.

[2]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3]张福清.女诫――妇女的枷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4]王延梯.李清照评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5]康怀远.李白亲和自然的哲学与生态学意蕴[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9).

[6]童庆炳.漫议绿色文学[j].森林与人类,2012(9).

[7]王岳川.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j].北京大学学报,(3).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八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诗歌地位。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诗歌体制。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创作经历。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有一首《戏为六绝句(其二)》就是写“初唐四杰”的:“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其中不乏也有诗人的自比,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年(时二十岁)开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之后杜甫再漫游齐赵。之后在洛阳遇李白,两人相见恨晚,结下了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这便是“诗仙”与“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此期间的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诗》、《赠李白》等。

困居长安时期。

(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当朝宰相李林甫为了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然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并未得重用。

为官时期。

(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漂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九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以词来抒写相思之情,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题材,但李清照这首《一剪梅》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显得越发难能可贵。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席,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近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十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诗歌形式。

五古之严。

王昌龄的五古,基本上都写得严正肃然,高古劲健,颇有风骨。在他有生之时,就正是以这样的诗歌风格驰誉于盛唐诗坛。王昌龄的五言古诗中也却不难看出:特点鲜明、风格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其一,劲健奔放,雄浑豪迈。其二,清丽幽秀,超逸旷放。胡应麟《诗薮》曾将唐初至盛唐的五古发展划分为两大流派,即所谓“古雅之源”和“清澹之派”,并把王昌龄等归入前者。其三,悲怆惨恻,深沉苍郁。雄浑豪迈的图景渐次而为清幽超逸以致沉郁苍凉的画面所代替,这与王昌龄的人生经历、身世遭际是密切相连的。而这深沉悲怆的风格特点也正突出体现于诗人所描写的目睹边幕的苍凉、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诗歌之中。其四,清新活泼,自然明朗。难能可贵的是,王昌龄虽所谓“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因而抑郁忧伤。但是,诗人也并未时时陷于痛苦,永远沉于郁闷,而是不时脱略事务、摆落苍凉,从而也创作出一些颇具清新自然、活泼爽朗风格的五古诗篇。

七绝于美。

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指出:“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诗歌内容。

题材综述。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在内容上可分三类,这三类都自有特色。而其中以边塞诗第一、闺怨诗第二。

第一类是沿用乐府旧题的边塞诗。盛唐边塞诗人历来以高适、岑参为首。两人又都擅长歌行长篇,高作昂扬奋激,岑作瑰丽雄奇。王昌龄却另辟蹊径,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之四)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之五)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都写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调的舒缓自然、音节的宛转浏亮,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

第二类是抒写宫女思妇怨情的闺怨诗和宫词。王昌龄在《宫词》、《闺怨》诸作中从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刻画封建制度下妇女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才能。从外表上看,宫廷生活是那么静谧迷人:“西宫夜静百花香”(《西宫春怨》)、“芙蓉不及美人妆”(《西宫秋怨》),但在绮丽的情景中,诗人却细腻入微地摹写了她们深刻的内心痛苦,她们对幸福的憧憬,她们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这些作品文笔之龙丽,语言之凝炼,情韵之深刻,都使后来作者难于争胜。

第三类是送别诗。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他多么需要亲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温暖。他也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首送别诗,不落窠臼,不同凡响,他的送别诗,在表现手法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而深厚的友情。二、打破送别诗常规,不重在写当前的离别,却着意在写别后的情景。三、不写伤离,而以慰别为“主意”四、无恭维、无应酬,以抒情、写人见长。

边塞称世。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并在后代以边塞诗称世。而王昌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王昌龄善于采用心理描写,表现细腻多变的感情。王昌龄在诗中较早地抒写征夫心灵的一位诗人,为宋词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刻划打下了基础。他或通过瞬间征夫的心理变化,描写他们跳动的心曲;或通过营中的歌舞声,对征夫的内心痛苦进行抒写;或者借助边关的特有的生活场景,写征夫内心的忧愁;或者借战争,写守边将士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感情的.抒发非常细腻、真实。

其二,王昌龄诗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王昌龄去过边塞,真正看到了边塞的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因而在他的边塞诗中,组成了一幅非常壮美的自然景物的群体图。这些意象的上面附着了边塞将士的情与意,是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物,即自然的物与将士的情两相交触,诗人还借助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构成了王昌龄边塞诗的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他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一,选择某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注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促使景与情水乳交融,真善美高度统一。其二,既采用赋体,描写实景,又巧用直中含曲的方式,求得含蕴无穷的言外之意。其三,以苦心与孤诣,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意境十分深蔚。其三,王昌龄诗内容简洁、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成就。王昌龄的边塞诗,非常讲究语言的精炼,真正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蕴无穷。或简洁、或明快、或含蓄,让读者回味无穷。另外,王昌龄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对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处理,没有闲笔,绝句的起句往往是骤响易彻,以雷鸣般的声势打开一个局面,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大漠风尘日色昏”、“青海长云暗雪山”、“琵琶起舞换新声”等等,都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过最妙的地方还不在于起句,而是在第三句。绝句一般的都要在第三句另辟新境,翻出新意,所以首二句要平缓些才便于翻上一层。王昌龄调既已高险,还能在第三句上就势一振,把思想感情再深入一步,实在是需要高超的艺术技巧。

表现手法。

诗歌意境。

在艺术风格上,王昌龄的七绝以委婉含蓄为主要特色,表现曲折,意境深远。其中不少是用比兴、寄托手法,抒写了诗人对现实的揭露和幽怨,因而与屈原的《离骚》在精神上有一致之处。王昌龄诗亦善用典故。其《诗格》提出“诗有六式”,第五就是“用事”:“谓如己意而与事合。”王诗用典不多,但往往用得巧妙而贴切,不露迹象。王昌龄很重视诗的境界,他的《诗格》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他反对意与景的分离:“若一向言意,诗中不妙及无味。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通亦无味。”他很重视情与景的结合,认为:“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处用之。”

语言风格。

王昌龄的诗歌从语象选择、句式运用到语句组合三方面都体现了诗人对典雅劲健的语言艺术风格的追求。在语象选择方面,王昌龄多选用大的数词、有力度的动词、准确的形容词来表现有气势的大场景或有气魄的大胸怀,体现出了语言的力量美、气势美。在名词选择方面,王昌龄选择的是典雅的、典型的语象。王昌龄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使语言有力量感、经济简练。王昌龄诗歌中的语句组合也体现着他简练清峻的语言风格。总结王昌龄的诗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

修辞技法。

一、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王昌龄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反复渲染气氛,为突出主题服务。如《长信秋词五首》。

二、典型情景画面生动,王昌龄极善于捕捉和概括典型情景,给人以真切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感,如《从军行》,王昌龄以边塞为题材的七绝,其画面皆色彩浑厚,凝重,笔触粗犷。而在宫怨、闺怨诸作中,王昌龄则转变了画风,且不在是油画,而是工笔重彩的仕妇图与金壁辉煌的界画的组合。

三、善用比兴深于寄托善用比兴,深于寄托,代表作如《长信怨》。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十一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石榴花绽放的时节,“五・一”长假来临了。走出喧闹的城市,我来到五老峰下,来到永济市,来探访柳宗元的祖居。

柳宗元是国人非常熟悉的名字,凡是上过学、读过书的人,可以说无人不知道他的。“韩柳文章李杜诗”,这七字评语恰如其分地肯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诗作冷峻高拔,如一山飞峙,高高耸立在唐朝诗歌的峰峦中。至于他的散文成就,更胜于他的诗作,他毫无争议的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是我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翻开柳宗元的史料,前几页写满了人生的顺畅得意。他自幼聪颖好学,记忆力过人,4岁就能背诵许多古代辞赋,10岁刚过就能写流利通顺的文章了。21岁时,柳宗元考中了进士,26岁又考中博学宏词科,接着出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尉等职,31岁时又入朝为官,并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升任礼部员外郎。青春正茂,才华漾溢,仕途通达,时局向柳宗元展现出无限美好的风光。

柳宗元就要趋着生命的春光大有作为了。他的目光首先盯住了京都的宫市,他看到宦官把持,肆意掠夺,“时屡有中官,于京城市肆,强买人间。率用百钱物,买人数千钱物,仍索脚价,及进奉门户,谓之宫市”。其实,都是宦官假托为宫中购物,公开抢掠,还要让卖贩者倒贴搬运费。宦官肆虐,地痞也就无恶不作了。“五坊小儿”更是有恃无恐,欺压百姓。“五坊”是指雕坊、鹞坊、鹰坊、犬坊、鹘坊,“小儿”不过是在这里当差的那些人。就是这些人以打猎为名,张网封堵别人的店门和井口,勒索够了钱财才撤网。有的吃饭不给钱,还要留下一箧蛇要店家喂养,声言此蛇是给皇帝捉鸟用的,待主人赔礼奉钱后方才带走。人们怨声载道,社会腐朽不堪。柳宗元却要纠正时弊,还世道以清明,还百姓以公平。

朝中抱有这种政治理想的当然不止柳宗元一个,王叔文、王丕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柳宗元和他们理想一致,目标相同,二王要进行政治革新,他也就积极参与。好在德宗李适死去,顺宗李诵继位,他也有扭转颓势的决心。于是,一场被史家称为“永贞革新”的政治变革开始了。柳宗元以满腔的政治热情投身其中。他们整朝纲,停宫市,减贡奉,罢酷吏,动作之大,行动之速,让朝野上下无不震动。可惜腐败的朝政积重难返,黑暗势力非但未能剿灭,反而疯狂扑来。他们以顺宗有病为由,公然幽禁,并拥立太子李纯为帝,这就是宪宗。宪宗既为保守势力所拥立,自然也就代表了这些人的利益。不用说,“永贞革新”宣告失败。柳宗元的政治热情也随着这场变革的失败而一落千丈,降到了零点。

岂止是政治热情,柳宗元的政治生命也随之降到了低谷。因而,我们看到在江南的原野上行走着一位衣衫褴褛的官人。那是公元8的夏天。那时候的江南绝非今日蓝天碧水,物阜民丰,而是草长苗稀,人烟渺然,瘴气弥漫,瘟疫猖獗。踏上这块土地的柳宗元身心疲惫,他被贬谪了,来到了永州,当了个司马。在唐朝,司马本是太守的佐官,还可以有点政治作为。可是柳宗元是个被贬谪的司马,没有正式编制,没有职责,还要受地方官吏的监视。他到永州后,连个住的地方也没有,只能在龙华寺中和僧人一起栖身。了解柳宗元这段生活,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这样写道:

他在永州待了,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

“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从外表到内心给柳宗元活画了一张像。柳宗元就在这种状态中生活,祈望着,巴望会有一日云散天开,他重返京都,再振朝纲。这或许就是他活着的力量。这一天终于来临了,柳宗元以及一起被贬谪的刘禹锡等几位司马被奉诏进京。柳宗元喜出望外,他写道:“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他是快步赶回长安的,准备领受新的使命,施展内心深处的政治抱负。然而,柳宗元想得太天真了,“十年憔悴到秦京”的他,在长安待了月余光景,立足未稳,“谁料翻为岭外行”,他和同时被召的伙伴这一回被放到更为遥远、更为荒凉的地方。

也许,对柳州来说这是难得的幸运,有一位心系民生的刺史主政了。柳宗元在这穷乡僻壤的四年里干了些什么?用当今的时尚语汇概括,他办了三件大事:一是稳定社会。初来柳州,盗贼横行,绑架儿童,残害老人,闹得民不聊生。他一手强警缉盗,一手施行教化,很快让风气好转,社会安定,人民能安居乐业了。二是发展农业。他组织乡民开荒、植树、打井、种菜、养家畜,使老百姓过上了好光景。三是重视城建。在整治城市街巷的同时,他还修建了供人们游乐的东亭。原来这里一片荆刺,蛇虫爬行,经他治理,建成了一个树木荫天、流水婉转、亭榭点缀的美好去处。柳宗元让他的生命融进了这片土地。也就在柳州的土地上,柳宗元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里程,他离开了人世,年仅47岁。

柳宗元去了,带着忧伤,带着悲愤,去了另一个世界。如果就政绩而言,他的作为只能算是造福一方。但是,他用笔下的文章和诗作树起了一尊文学的丰碑。大凡中国文学史写到他的名字时,都会认为是他和韩愈一道领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使古代文学跳出了六朝以来骈文的衰弊,别开生面。在这场运动中,韩愈是理论倡导的多,柳宗元是创作实践的'多,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更有实绩。

我认为最能代表柳宗元散文艺术特色和思想深度的文章,当推《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这八记中,有三记是写山,其余五记是写水。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一如他的美学理论,即旷境与奥境之说。所谓旷境,即宏观描写,如他在西山顶上所见,“其高下之势,岈然清然,若垤若穴”,与天地相接,与万化冥合;所谓奥境,即微观描写,如他写小石潭中的游鱼,“日光下沏,影布石上”,“尔远逝,往来翕忽”,生动逼真,魅力无穷。他的山水散文既是写景,更是抒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格调凄清,意境幽深,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将山水自然完全人格化了。

翻阅柳宗元的作品,凡是能震撼人心的,都是他贬谪期间写成的。《永州八记》是这样,《捕蛇者说》是这样。这是因为,离开京都,贬放江南,使柳宗元有了接触底层民众的机会,他才能将百姓的疾苦了如指掌,并使他有了写作的丰富素材。更为重要的是,离京遭贬,使他的感情世界发生了强烈的落差。他积极投身“永贞革新”不就为了变革这黑暗社会吗?然而,一腔正气却遭到沉重打击,明知民众处于水深火热,自己却无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他的灵魂深处要遭受多么大的折磨。这种折磨不仅反映在他的文章中,而且反映在他的诗作中,那首闻名于世的《江雪》,可以说是这样的代表作: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古往今来,写内心孤独凄凉的诗作比比皆是,可是,有哪一首诗能与柳宗元的《江雪》相比呢?如果我们将此诗的每句首字连接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是呀,柳宗元不是写一个人的孤独,而是写千人、万人、千千万万的人孤独,因而,他的孤独可谓惊诧人寰的绝唱!

如此看来,倒是官场的不幸、人生的磨难,成就了一代文学宗师柳宗元。因此我们真该为柳宗元的不幸而庆幸了,庆幸他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享用不尽。

到永济时,我早就知道柳宗元是这里人。这没有什么非议,因为世人对他还有两种指称:柳柳州、柳河东。说柳柳州,那是因为他曾任柳州刺史;说柳河东,则是因为他祖籍河东(今晋南,古称河东郡)了。现今永济市的虞乡镇东阳朝村有柳氏祖茔,有柳子厚堡遗址,还有遗存的柳门空石。子厚,乃柳宗元的字,这也可以证明柳家曾经居此。我在柳氏祖茔探究,在柳子村巷寻访,村里的贤士说,贞元十四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期间,曾经回过一趟祖籍。那是个春日,他回家祭祖。但是,由于祖上多年在外居官,祖宅破败,茔地荒芜。面对此景,游子倍感凄凉,因而留下些银两托本家修宅整茔,并且建起一座碑楼,名曰:愧心楼,以此表达自己对柳氏先祖的一片真情。

柳宗元到底有没有回过祖籍,查考典籍,一时还没找到相应的佐证。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柳宗元一刻也没有忘记河东故里,而且,他对河东大地的感情比我们不知要深多少倍。这从他的《晋问》就可以看出。他历数晋地风物历史如数家珍,令人钦敬。更为感动人的是,他对家乡精神文化的深刻理解,他写道:三河,古帝王之都焉。而平阳,尧之所里也,有茅茨、采椽、土型之度,故其人至于今俭啬;有温恭克让之德,故其人至于今善让;有师、佥曰、畴咨之道,故其人至于今好谋而深;有百兽率舞、凤凰来仪、于变时雍之美,故其人至于今和而不怒;有昌言、儆戒之训,故其人至于今忧思而畏祸;有无为、不言、垂衣裳之化,故其人至于今恬以愉。此尧之遗风也。

运城、临汾两市,在历史上既称平阳,又为河东。因而,柳宗元在这里其实就是褒扬家乡的精神风貌。感谢先生对河东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为我们当今光大传统,弘扬国粹,树立了一杆精神标尺。

柳宗元情系家乡,家乡的后裔也念念不忘这位河东人杰。如今走进虞乡,镇中心有一座文化广场,广场上高耸的就是这位诗文巨擘柳宗元的雕像。在永济市区,新建了一个文化公园,名为柳园。其实,也就是柳宗元公园的简称。园中不仅有柳宗元塑像,还有根据他的诗文布设的多个景点,湖水碧澈,树木成荫,奇石散点,游人闲适。置身其中,就如同走进了柳宗元书写的诗文意境之中。在柳宗元的故里,修复柳氏祖茔的工程也已启动,破败荒疏将成以往,即使不耸立愧心楼,柳宗元在九泉下也可以欣慰安心了!

诗文可以不朽,可以永恒,柳宗元的千年屹立又在说明这个世理。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十二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整理的泰戈尔的文学成就,希望能帮到你了解。

提起泰戈尔的成就,不得不说的就是泰戈尔文学成就。泰戈尔文学成就表现之一在于,他将印度古典文学与西方诗歌特点结合在了一起,创作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纵观泰戈尔的诗歌作品,大多都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因为泰戈尔曾经受到过传统哲学思想与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所以泰戈尔的的诗歌充满了神秘主义气息。

加上,泰戈尔是东方人,他既提东方精神文明,同时也重视西方物质文明,所以从泰戈尔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矛盾而多样化的思想感情。除此之外,泰戈尔文学成就还表现在他对印度现实生活的刻画。泰戈尔生活时期,恰好是外国列强殖民印度时期。

当时,印度人民在封建制度和殖民主义双重压迫之下,生活过得十分凄苦。泰戈尔看到印度民众悲惨遭遇之后,他立足与印度现实生活,将印度人民凄惨的生活细致的刻画出来。同时,泰戈尔也希望这些作品能促进印度下一代思想的觉醒。在创作技巧上,泰戈尔既继承了传统民族文学的特点,同时又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所以泰戈尔在文学上的艺术成就非常高。

从泰戈尔在诗歌上的成就来看,泰戈尔重视宗教思想与哲学理念的相结合,在泰戈尔诗作品中,都能反映出泰戈尔对社会前途以及人生理想的探求。纵观泰戈尔一生,他留下了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这些都是泰戈尔文学成就的表现。诸如《吉檀迦利》、《戈拉》、《文明的危机》等,都是泰戈尔的文学代表作品。

了解泰戈尔之后,便会清楚的得知泰戈尔是个怎样的人。那么,泰戈尔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泰戈尔倡导的思想观念来看,泰戈尔是一位乐观的人。泰戈尔的乐观表现在他对善与恶的理解和宽容。

泰戈尔认为,善良是一种天性,所存在于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善良的,即使世间存在恶势力,但是它们最终都会朝着善良的方向发展。所以,从泰戈尔提倡的善恶观念来看,泰戈尔是一位生性乐观的人。除此之外,泰戈尔还是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

虽然泰戈尔是一介文人,但是他用文字改变着印度人民的思想和观念。泰戈尔在印度生活时,恰好是印度饱受压迫和折磨的时期。泰戈尔看着印度民众饱受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这让泰戈尔非常难受。久而久之,印度民众过着麻木不仁的生活,这让泰戈尔更加担心国家的未来。

随后,泰戈尔创作了大量歌颂自然、歌颂“神”的作品,他希望印度民众可以从这些文学作品中汲取战斗的力量。等到甘地率领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时,泰戈尔还积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希望可以为国家解放付出绵薄之力。其次,泰戈尔还是一位善良、胸怀疾苦民众的人。泰戈尔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以立足现实为基点。他积极反映印度妇女悲惨的生活遭遇,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她们深切的同情。

印度史上著名诗人泰戈尔怎么死的。通过了解泰戈尔生平简介,便可得知泰戈尔怎么死的。通过资料记载可知,泰戈尔于1941年8月6日,在加尔各答家中安详地离世。关于泰戈尔怎么死的这一问题,很多与泰戈尔生平经历相关的书籍都是一笔带过。从寥寥数字来看,泰戈尔应该是寿终正寝,毕竟并没有相关书籍记载泰戈尔的疾病史。

所以,以此来看,泰戈尔生前并没有受到疾病折磨,他平静的度过了晚年,最后得以安详离世。从泰戈尔出生年月来看,泰戈尔生于1861年5月7日,到1941年8月6日时,泰戈尔已经有八十岁的高寿。所以,正好印证了泰戈尔寿终正寝这一说法。

泰戈尔作为印度鼎鼎大名的诗人,他在印度乃至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泰戈尔去世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地人民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泰戈尔的悼念。等到泰戈尔下葬那一天时,印度上万名民众都送别了泰戈尔。后来,每年一到5月7日,或者8月6日时,全世界各地人民都会纪念泰戈尔。

对中国很多读者来说,每年到了5月7日,都会阅读泰戈尔的作品,以此来表示自己对泰戈尔的缅怀之情。泰戈尔一生都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在泰戈尔笔下,死亡充满着美感和诗情画意,泰戈尔在创作《吉檀迦利》时,他写了二十多首赞歌来表达自己对死亡的向往之情。从这些诗句中,便可看出泰戈尔对死亡有着超乎寻常的认识。

泰戈尔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祝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作品主题

爱国主义

泰戈尔1924访华于北京所摄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其创作多取材于印度现实生活,反映出印度人民在殖民主义、封建制度、愚昧落后思想的重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描绘出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印度社会的变化及新一代的觉醒,同时也记载着他个人的精神探索历程。

关于死亡

泰戈尔对死亡有着超乎寻常的认识,他说:“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永远不会把死亡看得很严重,在死亡面前它欢笑、舞蹈和游戏,它建设、贮藏并相爱。只有当我们把个别死亡的事实同生命整体分离时,我们才会看到它的空虚并变得沮丧。我们忘记了生命的整体,死亡只是它的一部分,就好像是从显微镜中看一块布,它看起来像一张网,我们注视着那些大大的洞,由于想像而颤抖。但事实是,死亡并不是最终的真实,它看起来是黑暗的,有如天空看上去是蓝色的,但是死亡并不是变黑了的实体,正像天空并不在鸟的翅膀上留下它的颜色一样。”“在泰戈尔笔下,死亡充满着诗情画意,令人心向往之。例如在《吉檀迦利》的最后阶段,用了20余首诗歌赞死亡,抒写在死亡中与神同一的过程。

风格

从左到右,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体裁上把现实题材处理成具有冥想因素,把冥想体裁处理为具有现实成分;体裁上,诗人创造出“故事诗”和政治抒情诗的形式;还致力于创造自由体诗。泰戈尔善于学习和运用人民生活中的口头语言,使诗歌的语言清新活泼;在创作方法上,他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是在抒情诗中,浪漫主义成分较重,在叙事性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较多。

泰戈尔作品中的女性来自各种不同的种姓和阶层,也有着不同的身份。如童养媳、守寡少女、陪葬寡妇、被骗失身的幼女、印度传统家庭妇女、受过高等教育的名媛、拥有新思想的知识女性等,这些女性形象身份或单一呈现,或揉合纷杂,往往被塑造成传统陋习的牺牲品、美满爱情的'追逐者和作者理想中的印度新型女性。

印度妇女的低下地位和悲惨处境是政、族、神、夫四权束缚的结果,是印度宗教社会造成的种种弊端的反映。泰戈尔以寡妇们独特经历的关注以及其中表露出的鲜明情感,化作犀利的笔刀,直接指向了充斥着童婚制、包办婚姻、少女守寡、寡妇殉夫、嫁妆制度等种种不合理、不人道、歧视妇女的印度教传统陋习,表现她们境遇的凄苦、经历的曲折和反抗的无助,控诉这些传统陋习的积弊和给广大印度妇女带来的深重苦难。

泰戈尔泰戈尔是个乐观主义者,他认为世界是朝着绝对的善发展的,坚信恶最终将转化为善。诗人认为,我们之所以有痛苦,是因为我们感受到有限,但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不是最终的,欢乐亦是如此。因此,善恶且不是绝对的存在,但对于有限的我们来说却是真实的,必须通过《薄伽赞歌》中的业溶血,也就是通过无私善行的实践而与无限者的活动统一起来,以获得宇宙生命或道德生命。

他说,“生活在完全的善中就是在无限中证悟了人生,这就是最全面、最深刻的人生观,也就是我们通过内在的道德力量所能具有的对整个人生的看法。佛陀的教义是要把这种道德力量修炼至最高程度,要懂得我们的行动范围不应束缚于狭小的自我领域内。”“当佛陀沉思使人类从痛苦的束缚中解脱的途径时,他已经达到了这种真理:即当人类通过把个别融合于普遍而获得最高的目标时,人类就从痛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正由于如此,泰戈尔对佛陀推荐备至,诗作无处不体现着这种从一切处去体会个体和整体的联系。

尽管泰戈尔也受到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思想的基调,还是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泛神论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宇宙万有,同源一体,这个一体就叫做“梵”。“梵”是宇宙万有的统一体,世界的本质。人与“梵”也是统一体。“‘我’是‘梵’的异名,‘梵’是最高之‘我’。”“人的实质同自然实质没有差别,两者都是世界本质‘梵’的一个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关联。”泰戈尔以神或“梵”为一方,称之为“无限”,以自然或现象世界以及个人的灵魂为一方,称之为“有限”,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是他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也是他诗歌中经常触及的问题。泰戈尔跟印度传统哲学不同的地方是:他把重点放在“人”上面,主张人固然需要神,神也需要人,甚至认为只有在人中才能见到神。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十三

李清照。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一】。

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

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一个“独”字而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手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而现在却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举目四望,相伴的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看到鸿雁,词人想象着也许是丈夫托鸿雁捎来家信,她把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余味无穷。我们可以设想:词人甚至会猜想丈夫在信中告诉自己归期、行程,那种企盼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下片是词人抒发内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词鉴赏词人用“花自飘零水自流”起兴,这既是写她在舟中所见,也是她的内心所感。花飘水流本是物之自态,却使词人触景生情:流水落花无从体味她的情怀,依旧我行我素地流走飘落,这更增加了词人的伤感与凄凉。句中“自”用得最妙,词人移情于物又借物抒情,正如屈原所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对韶光易逝的感慨。这样,词中的感情就使人觉得比单纯的思念更深入了一层,更富有暗示性,给读者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增添了感染力。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直接抒发相思之情。词人把夫妻双方合起来写,这是她设身处地地想象丈夫也如自己一样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可是空间上的距离使二人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自思念着、愁闷着。这也是女性特有的细腻之处。

但是这只是铺垫,词的主旨落在最后两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相思之情要用“计”来“消除”,却又“无计可消除”,可见相思之深之苦。眉间心上,“斩不断,理还乱”。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词人的万千愁绪,这与她的“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赏析二】。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十四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说来,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十五

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大将西出师”的声威。“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对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严寒,也显出唐军勇敢无畏的精神。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胜利的必然之势。因此结尾三句预祝胜利的话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急促的节奏,和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也配合得很好。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这是白昼的出师,因此写法也和前诗写夜行军不同。前诗是衔枚疾走,不闻人声,极力渲染自然;这首诗却极力渲染吹笛伐鼓,三军大呼,让军队声威压倒自然。不同的手法,却表现出唐军英勇无敌的共同精神面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客中送别的复杂心情。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这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象《火山云歌送别》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读之好像炎热逼人。《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这是少数民族的神话,经“好奇”的浪漫诗人加以渲染,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奇世界。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锺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很平凡,而情意却很深厚。但是,他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

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说的那些边塞诗,就未免有些逊色了。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这种心情也可以说明他浪漫豪情消失,对安史之乱反映得很少的原因。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评价虽或过当,岑诗感人之深却可以由此想见。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今不传。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十六

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再如《望洞庭》;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受道家影响,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同乐天登栖灵寺塔》,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民间歌谣,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浪淘沙词》、《西塞山怀古》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堤上行》三首之二、《竹枝词》二首之一。

作品风格。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刘禹锡深信道教,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除诗歌与论说文外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在唐代辞赋史中,乃至整个辞赋史中也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存赋十一篇,与唐代各家所存辞赋数目相较,也不算少了。马积高在其著作《赋史》中评价中唐时期的辞赋家,列柳宗元为首位,韩愈、刘禹锡并列其次,又将柳宗元之辞赋同屈原相提并论,即可见一斑。而实际上,刘禹锡本人也是对自己的文章水平颇有自信的,在其《子刘子自传》中他说:“天与所长,不使施兮。”这里的“所长”指的即是自己的长于文词,而在这“文词”之中当然也包括辞赋在内。在刘禹锡的十一篇辞赋作品当中以《秋声赋》最受后人推崇。

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

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最大。一是专题性的论文,论述范围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哲学论文如《天论》三篇,论述了天的物质性,指出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并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他方面的论文如《答饶州元使君书》、《论书》、《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都征引丰富,推理缜密,巧丽渊博,雄健晓畅。二是杂文。一般因事立题,有感而发,如《因论》七篇;也有的是“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如《华佗论》、《辩迹论》、《明贽论》等。这些作品,短小精悍,隐微深切。或借题发挥,针砭现实;或托古讽今,抨击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刘禹锡认为自己所长在“论”,韩愈所长在“笔”(《祭韩吏部文》),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论文的重视。刘禹锡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辞藻美丽,题旨隐微。柳宗元说他“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为深中肯綮的评价。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十七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十八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又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逸《楚辞章句》),说的就是这一艺术特色。而且其中的比喻,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虚字的。这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

《离骚》中又多用对偶。据统计,全篇对句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了错综对,如“固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在一句中,还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前者如“郁邑而傺兮”,后者如“聊逍遥以相羊”,等等。这就形成了《离骚》的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同时,《离骚》又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如“汩”、“搴”、“莽”、“冯”、“羌”、“诼”、“傺”、“阊阖”等,并常将状词冠于句首,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诗中对形容词的使用也十分恰切并具有新意,如写云霓翻腾之貌,“岌岌”喻高冠耸然之势,“蜿蜿”状神龙游动之态,都可谓循声得貌,曲尽其妙。《离骚》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与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汉文学史纲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离骚》远离我们现代这个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屈原,喜欢《楚辞》、喜欢《离骚》。就本人来说,不是很喜欢屈原的做法,虽然我来自屈原故里,却依旧觉得屈原太过清高。因此这种厌恶感,贯穿我备课的始终,对这一课的理解也只能按其他教案中说的,但是,当一堂课失去了自己的理解,就失去了思考的光辉,这篇课文也无法进入学生心灵。所以这堂课从备课开始就因为我的偏见成了一堂失败的课。其实,作为老师大可不必为了所谓的正面引导而放弃自己的观点,既然你有这样的偏见,何不以此为切入点,带着学生们再去认识屈原,将自己的观点介绍给学生,同时将文学史上的评论家们的评价介绍给学生,再通过讨论,看看是不是我的观点太过偏激,是不是文史家的评论过高,这样这堂课的思维闪光就得以体现了。

其次,学生不喜欢这一篇的原因是篇幅过长,其中夹杂的方言的很多,导致了理解困难。因此,在疏通诗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其中方言的解释。而且要在事先给学生做一定的'心理建设,方言读不懂是正常的,作为从湖北到海南来教书的我,上课时同学在下面用方言讲小话时,我就听不懂,同处一个时代尚且如此,更何况,《离骚》可是上千年前的方言啊。破除了这样心理障碍,再引导学生去疏通诗句时,学生就不会感觉那样困难了。同时对这些古代楚地的方言无需关注太多,只要学生能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即可。

对于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现象,我的考虑是不用作为重点讲,毕竟是高一的学生,本就厌烦学习文言知识,另外《离骚》属于诗歌单元,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感情与思想。因此对其中的文言知识做两方面处理,对比较重要的文言字词,教学时候还是不能放过,例如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本课出现得较多且比较常见,应该指导学生做归纳积累。至于实词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我觉得不用过多强调只要学生翻译是能将词语翻译准确,句式能调整语序即可。

最后,对于本课情感与思想的处理。我想通过关键句进行总结学生会比较好理解。另外,屈原的“香草、美人”的意象系统的理解也是一个重点。这个系统进行讲解时最好放在中国整个诗歌发展背景中,联系其他诗词中的美人、鲜花的意象,让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屈原的伟大,而屈原“美政理想”的内容可以不必加进来。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十九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说来,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精选20篇)篇二十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要敢于革新独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个突出内容。但更多地方则针砭了新法的流弊。部分关怀生产的诗歌,如《次韵章传道喜雨》、《答吕梁仲屯田》、《石炭》、《秧马歌》、《游博罗香积寺》等,表现了人民的痛苦,针砭了时弊,情真语挚,朴实无华,对前人很少涉及的社会题材,多所开发,取材广泛,命意新颖。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系。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还有些诗常常满涵着爽朗乐观的情趣,体现出不畏逆境,傲视磨难的精神。此外,苏轼写过不少品诗、题画、鉴赏书法的诗歌,如《读孟郊诗》、《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石苍舒醉墨堂》等。苏诗奔放灵动,逸态横生,才思四溢,触处生春,艺术上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苏轼体察敏锐,诗笔爽利,无论描写风光、物态和人情,都可做到写物传神,颇饶情韵。苏诗想象丰富,奇趣横生,比喻新颖贴切,引人入胜。苏诗有时直抒胸臆,议论英发,文思如潮,极富气势。苏诗的议论化,固然有助于抒写的自由和格调的流畅,但对诗的形象性和韵律美则不无影响,又由于应酬赓和,某些和韵诗近于文字游戏;矜才炫学,某些作品有用典过多或粗率冗长之弊,这些都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苏轼对古近各体均能驾驭自如,但更长于古体和七言。他的七古波澜壮阔,变化莫测,最能体现奔放的才情,妙笔驰骋,奇气横溢。五古则写得朴厚无华,词清味腴,以自然入妙见胜。苏轼的七律也很出色,气韵天成,格调流丽圆转,略与白居易、刘禹锡诗风相近,而更为奇警。苏轼对五言近体用力较少,五律五绝不多,而七绝则写得精美明快,有不少传诵颇广的名篇。

在北宋词坛上,苏轼突破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今存三百四、五十首东坡词来看,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境。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而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则以清新隽秀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生产和生活小景,描绘了黄童、白叟、采桑姑、缫丝娘、卖瓜人等各式各样的农村人物。可以说,凡能写进诗文中的生活内容,苏轼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苏词在笔力和体制上有所创变。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而来。

元祐词人以诗文句法入词,始于苏轼。苏轼把陶渊明《归去来辞》改写成(哨遍),将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括成(水调歌头),在词体上也堪称创制。以前词家于调名外极少立题,苏轼不少词作不但始用标题,有的还系以小序,小序长者达数百字,文采斐然,颇能引人入胜。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体的表现力。苏词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联翩,逸兴遄飞。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凭高眺远”、(满庭芳)“归去来兮”等,这类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开辛弃疾的某些清旷奇逸之作。在语言和音律上,也体现了苏轼的创新精神。苏词语言多吸收诗赋词汇,兼采史传、口语,以清雄见称,对以前词人镂金错采的风尚有所改变。他重视音律,但不拘泥于音律。苏轼词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色,除了“大江东去”一类壮丽词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旷奇逸,或清新隽秀,或婉媚缠绵,都各具风韵。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龙吟)咏唱杨花,幽怨缠绵;(蝶恋花)写佳人的欢笑搅动了墙外行人的春愁,风情妩媚动人。

苏轼对散文用力很勤,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大都是同苏轼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外,确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颇具识见的优秀篇章。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见解新颖,不落窠臼,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叙事纪游的散文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潮州韩文公庙碑》,记楼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记》。其写景的游记,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如《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即地兴感,借景寓理,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苏轼的记叙体散文,常常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在风格上,因物赋形,汪洋恣肆;更能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影响。书札、题记、叙跋等杂文,在东坡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公择书》等,大都随笔挥洒,不假雕饰,使人洞见肺腑,最能显现出作者坦率、开朗、风趣的个性。苏轼写了不少题记、序跋、杂著,品诗评画,谈论书法,总结创作经验。如《南行前集叙》、《书吴道子画后》、等。此外,苏轼还有一些记述治学心得的杂文,如《日喻》、《稼说》等,写法上能就近取譬,深入浅出,内容上也有不少独得之见。苏轼还有流传较广的笔记文《东坡志林》,此书东坡生前已提及,但未完成,今传本实后人编辑。《稗海》所收《志林》,内容较多,史论而外,还有不少随笔、杂感、琐记,写人记事,言简而明,信笔挥洒,颇饶情致。如《记承天寺夜游》、《记游松风亭》,随手拈来,即有意境和性情。此类文字,实开晚明小品文一派。另有《仇池笔记》,亦系后人辑录而成。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苏轼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于书法遍览晋唐诸家,转益多师,自成一家,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等。苏轼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学文同而又自具风格。苏轼画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等。苏轼在学术上的著作有《易传》、《书传》等。

苏轼诗文集合刻本有明成化程宗《东坡七集》本。包括附录的《年谱》,共112卷。有清末端方校印本、《四部备要》铅印本。从宋代开始,苏轼作品的注本不断出现,较著名的:诗注有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的由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文注有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词注有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和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可以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通过家长会,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和沟通渠道,下面是一些家长会的
通过学生工作总结,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学生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20xx年这一年来
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文章。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合作是指通过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或活动,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下面是一些成功合作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范文范本是一个参考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和表达思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本,它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排版的,可以供大家进行参考。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个人建立职业发展的时间表,合理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职业规划的讲座和培训课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指在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
采购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需要紧跟市场变化和创新技术。如果读者还有其他关于采购总结的问题和需求,可以随时与小编进行交流和咨询。供需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
心得体会是对经验的深层次思考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范文内容丰富、观点
活动策划不仅仅是设计和组织一个活动,它还需要考虑到活动的推广、宣传和评估等方面。活动策划范文中包含了详细的活动流程、参与者分析、宣传推广等内容,非常全面和实用。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
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感需要做一份详细的述职报告。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详细的述职报告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午好!作为英林镇18所小学
幼儿教师是一群充满爱心和耐心的教育者,他们致力于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
活动方案是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而规划和安排的行动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各种活动,提高效率。我们需要准备一个详细的活动方案了吧?在查阅这些
实习报告是实习期间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次自我审视和自我评估。实习报告的范文已经整理好,希望这些例子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自己的实习报告。职责:1.负责公司业务、产
在进行任何一项重要活动或项目之前,我们都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策划方案,以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策划方案的范文,供大家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个人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提高职业发展的效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专家观点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通过职业规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以下是一些职业规划专家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有益的建议。《被讨厌的勇气》看了第
范本是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的成果,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加深入的思考。范本中的总结包含了详细的分析和思考过程,值得借鉴和学习。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
心得体会是在个人学习或工作中对经验、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或经历的经验教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常见错误和
演讲稿是小学生展示自己才艺和魅力的途径,快来写一篇让大家耳目一新的演讲稿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学生演讲稿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实现人生的价值。阅读下面的学校总结范文,或许会给您带来新的思考和灵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四月充满
教师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分享,可以帮助其他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借鉴他人的经验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师心
范文范本是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对象,但我们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活动策划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和沟通能力,以及在压力下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活动策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您的策划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帮助我们写出具有独特特色的作品。以下是一些范文欣赏,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启示。xxx经理:我带着复杂的心情写这封离职
范文范本是对优秀作品进行搜集和选拔,以便我们在写作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参照。下面是一些写作范本的精选,希望它们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实习生在实习期结束
阅读范文范本能够拓宽我们的思路,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下面是一些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启示。回首20xx年对
培训心得是培训过程中对自身发展的记录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个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通过阅读这些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其他人在培训中的心得体会,对自己的学习
检讨书可以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检讨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撰写检讨书提供一些启示。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教师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回顾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教师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反思。我们__小学语文教研组有
活动总结不仅可以发现问题,还可以总结成功的经验和经典案例。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
作文是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下文中,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在合作中,团队成员应该相互支持,互相鼓励,共同追求卓越。为了更好地促进合作的发展,小编整理了一些合作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答: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
范本是作为写作参考的工具,我们可以学习其中的优点,避免其中的缺点。现在,我将为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灵感。六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方案的核心是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创意手工坊:提供各类手工艺制作的机会,激发参与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扎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
教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规划和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范本的特点是可借鉴性高,能够在写作过程中给予我们启示和指导。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的样本,供大家参考并自行用以提高写作水平。生:不能。因为盒子里没有白球。(板书不可
校园活动是学校组织的各种文化、体育、社团等活动的总称,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这里收集了一些校园活动的心得体会和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本次校园营销技能大赛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有幸担任主持人,与各位一同度过这个难忘的时刻。掌声、欢呼声和笑声交织在一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以下精彩的主持词吧。学校负责着近二百学生的安全
学生工作总结也是学生与老师、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这些学生工作总结范文是根据实际经验和研究整理的,对于理解学生工
初中作文要求学生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连贯性,同时也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独立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初中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说明文是以说明为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反思活动的目标、组织、执行和评价,从而不断改进活动经验。请大家阅读以下对本次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相信会对大家的未来活动有所帮助。
通过自我介绍,我们可以展示出我们的自信和实力,给人一个积极的印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我的名字叫向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累和总结的过程,可以节省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时间。以下是来自一些名人的心得体会,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
感恩是一种对他人的善意回报和心怀感激的情感表达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之道。以下是一些感恩的演讲稿,让我们一起感受演讲者的情感和表达。心怀感恩,幸福常在。
学习是一种享受,只有对学习充满热爱和兴趣,我们才能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接下来是一些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可以提高大家的学习效果。语文学习是一个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个经历或事件所得到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它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引发更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范文范本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写作材料,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一、能够积极参加
范文范本是以示范作用为主要目的,帮助人们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规范。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典型例子,用来展示不同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
大学生演讲稿的主题可以从社会热点、思想碰撞、个人成长等角度展开。这些大学生演讲稿范文不仅展示了学生的个人风采,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尊敬的各位领导,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并找到提升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范本,大家能够掌握一定的写作
优秀学生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帮助其他同学提高成绩。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们的总结,他们睿智勤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成绩优异的真谛。“初心”是一个人刚入
培训心得是一种对培训课程的回顾和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想要了解培训心得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吗?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时
通过工作心得体会的撰写,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状态和表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实用的工作心得体会样本,供大家
部门是按照职能、任务或业务范围划分的工作单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将分享一些构建高绩效部门的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工作计划网发布学生会部长工
教师工作总结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接下来是一些教师工作总结的经典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总结,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广大教师参考和学习。我于xx年参加工作,曾从事表计校验
通过制定一个详细的策划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组织各项工作,从而提高效率和减少失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策划方案范文,了解到不同的策划思路和方法,以拓宽自己的
医院工作总结是我们对医疗工作成果和经验的总结,也是今后工作的参考和借鉴。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医院工作总结的实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有时候你的同事们一
通过实践报告的撰写与分享,我们可以与他人交流经验,互相借鉴,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实践报告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工作心得的归纳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目标。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工作心得的范文,具体内容包括工作经验、心得体会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在写教学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工作情况,不掩饰问题和困难。在写教学工作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教师的经验和做法,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质量。
总之,通过参考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培养锐利的思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教学工作总结实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和分享。舞蹈团作为学生活动的一个团体机构,
述职报告也是一种对上级领导展示自己工作成果和价值的重要方式。接下来是几份成功的述职报告摘录,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示。可简单标明“述职报告”。也可以根
述职报告是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写作技巧。6、组织各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
2.领袖的逝世没有引起党的队伍涣散.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强有力的将根深深地扎入土壤中.即使削掉树梢.也绝不会因此而凋零.感悟:知道为什么而死.问题就不同了.明白了
范文范本是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通过分析和借鉴范文的优点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范文范本的写作技巧,下面是一些优秀范文范
范文范本是一种写作素材,它具有示范和示例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展开文章内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努力的一种记录和回顾,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习惯于缺点是最大的缺点。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规范我们的写作,避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想要提高写作水平,不妨多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从中吸取一些写作经验和技巧。职责:1、负责
作文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觉得范文范本很有必要。范文范本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事实证明,我做到了。将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法,它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下面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反思实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把在
一个成功的活动策划能够提高活动的效果、提升参与者的满意度。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活动策划案例,它们的创意和执行都非常出色,值得学习和借鉴。随着现代生活的高速发展,人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过滤和整合各种资源,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接下来是一些行业专家的总结范文,他们对于这个领域的总结和见解一定会让我们受益
工作计划范文是一份对自己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和调整的重要材料,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工作规划中提供一些帮助
范文范本是指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常用来参考和借鉴的一类文章样本。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丽江是一个美丽多情的地方,很多的
个人总结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精选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
在写述职报告之前,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整理。请大家共同参考以下的述职报告范文,以便更好地总结经验在20xx年——20xx年度第二学期里,校学生会
工作计划还可以帮助幼儿园管理者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任务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通过这些范文的阅读,可以帮助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过去经历的思考省略,有助于我们在未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进入职场对于每个初出
在家长会上,学校会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问题和困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会参考资料,希望能为家长们在家长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一
了解范文范本的特点和要求,可以更好地适应写作的需求,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教
我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写写心得体会,这让我感觉非常充实和满足。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最深刻的体
采购的目标是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前提下,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了解采购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和管理,以及如何规避各种采购风险。甲方:乙方:身份证号码:甲方聘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过程中的参照物,它可以指导我们写作的结构和语言表达。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与借鉴。我于20xx年
月工作总结的重点是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便在下一个月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改善和提升。范文三:在本月的工作中,我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充分发挥了协作的优势,取得了
总结工作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范文七:在整理工作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国旗下是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象征,它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国旗下见证了国家的崛起和辉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国旗的尊严。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总结的方法。以下是一些教师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带来一些启示和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的参考资料,可以提供不同文体、不同主题的写作范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各年级团总支、班团支部:今年12
通过写班主任工作总结,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升。接下来是一份精选的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一年级学生年龄
在策划一个活动时,制定一个明确的活动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活动流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近年来,商家不诚信销售的
要开始写转正工作总结了,回顾一下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努力和成果,对自己的成长进行总结是很有必要的。在转正工作总结中,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经典的案例和经验,供大家参
学生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学生在学习、工作和活动等方面表现的综合概括和评价。下面是一些学生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总结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顾问工作总结是对自己顾问工作过程中的所思所悟和心得体会的一种记录和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顾问工作总结的参考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领导:忙忙碌碌的过了一年,
范文范本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提供给学习者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在写作中有一个好的起点。通过对范文范本的模仿和借鉴,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研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灵感。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水
教学工作总结不仅对教师个人有益,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通过阅读这些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