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是一种持续的过程,通过不断地反思和调整,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可以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优质教育的目标。我觉得我需要对这次的教学进行一次反思。那么如何进行一次有效的教学反思呢?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展开思考。以下是一些教学反思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写好教学反思有所启发。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一
《可能性的大小》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p108—110的内容,通过对教材的深入了解分析,我们知道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并能用 “可能 ”“不可能”“一定”这样的词语描述这些现象。本课时的学习主要是在二年级的的基础上,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并能用“很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经常”“偶尔”等词语进行描述,从而为今后学习可能性以及用数值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
整节课的设计,我贯彻了“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这一主线,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课时的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一、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复习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二、 摸球游戏——研究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三、 聪明屋——研究三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四、 实际应用、拓展
1、幸运大转盘。(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小小设计师(怎么样才能让我们中奖的机会变大呢?)
3、 操练场——连一连。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强调重点字词的的理解)
4、 你说说,我说说(对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描述)
五、全课小结。
课后,参与评课的老师给我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实在获益良多。
首先肯定的评价让我深有感触。具体摘录如下:
1、 体现了较充分的教学预设。在摸球游戏(研究两种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结束后,通过观察摸球情况统计表,反问刚才猜选黄球的学生,现在让你再选一次,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大?(白球)师追问,你为什么要改变主意呢?通过质疑、推理、验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使学生的理解更加透彻,认识更加深刻。
2、 体现了个人的教学机智。在“聪明屋——研究三种结果可能性大小的”环节
中,(盒子中装了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闭上眼
摸出1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结果?请列举出来。)
老师首先让学生猜测,学生根据“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
小”的规律猜测: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少.
接着,小组开火车试验摸球,结果出乎意料:小组共8人摸球,黄球4次,白球3次,红球1次。教室里马上出现的了3——5秒钟的停顿,包括上课的老师、同学,以及在场听课的老师。这时老师及时反应:不对啊?同学们,怎么跟我们刚刚猜测的结果不一样呢?这时候,一学生反应:“继续摸!”好及时的三个字,马上激发了所有同学的思维活跃性,重新启动了课堂。在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下,得出只有摸球的次数越多,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就越大的结论。经过这一停顿,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思维冲突”,而且很好的拓宽了学生动思维广度,让学生对“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很庆幸这次课堂上出现的“插曲”,虽然有点“险”,但在老师与同学的默
契与机智中及时“化险为夷”,这不仅锻炼了我个人的课堂调控能力,也为我积累了难得的教学经验。
3、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使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生活照、校园实物等),
让学生思考起来会感到非常亲切、有趣,也易于理解和掌握,从中获得积极
的情感体验。
4、 “操练场——连一连”,让每一个学生独立判断数据与文字表述之间的对应
关系后,动笔进行匹配连线的书面练习作业的;能够强掉圈出重点的字词。
5、 “幸运达转盘”让学生应用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的知识,去理解、
分析商家促销活动的营销策略的;“小小设计师”让学生按“顾客”的意愿,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设计抽奖转盘。
另外的一些改进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包括下面几点意见:
1、适当调整教学容量,把握课堂时间,不宜拖堂。
2、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培养,引导学生“耐心听别人发言”。
3、板书设计可以把纵向的结构改为横向结构,找准清晰与简洁的平行点。 最后廖胜斌老师小结了这次水藤片青年教师展示课的情况,对于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积累给予了肯定,也为我们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年轻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必须把年段内的知识点了解透彻,站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抓好平时课堂的学习习惯培养,如坐姿,倾听的习惯,回答问题的组织性等等,像“圈出重点字词”的良好听课笔记习惯,值得提倡。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深的体会到找准新知识切入点的重要性,如何巧妙地、有的放矢地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含有数学问题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把问题设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和冲突搭起了一个平台,调动起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去实现知识的建构,并从中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反思再三,《可能性的大小》一课对我来说是又一个新挑战,也是一个新突破。我深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往后数学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将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成绩。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二
我的这节课是人教版第五册的内容《可能性》,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事情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了解有的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是一定发生的。
这节课我想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我就安排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可以看到整节课学生几乎一直都是在玩,玩的非常开心,在玩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思考。虽然老师没有更多的讲解,但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却都达到了。
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节课中,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平时喜欢玩的扑克牌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紧接着又以平时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非常6+1中砸金蛋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猜宝盒的活动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之后又让学生带着要求去摸球,进一步巩固对“一定”“不可能”“可能”的`认识。
学有用的数学是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孩子自觉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我又选取了生活中的几件事让学生进行判断。
不足之处:
教学的梯度体现不明显。第2个游戏如果放在最后就会更好些,因为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本节课还有不足之处的是教师,可能是我的经验有限,应变能力较差,学生表现的那么好,老师表扬鼓励的话不到位,没有一份奖品奖励给他们,这也是我以后要学习和注意的地方。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三
统计与概率中的可能性的内容,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在二年级时,学习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三年级学习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认识到可能性的大小与相关的条件有密切关系。(数量的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四年级学习等可能性。就是说游戏在什么情况下是公平的。五年级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定性描述到定量刻画。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这部分知识教师可能涉及的较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就变得非常关键。
而本课时则是用数字来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这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难于理解。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揭示课题。通过复习“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物的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及等可能性,唤醒学生对可能性已有的认知,然后出示4个黄球,让学生体验可能性大小生成的过程,层层推进,并得出: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为0,一定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为1,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第二环节是探索交流、体验概率。首先出示3个黄球1个白球,先让学生猜测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然后通过开展摸球游戏,让学生体验到实际操作中当摸球次数足够多时,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来越接近四分之一,不一定刚好是四分之一。然后通过白球个数不变,黄球个数不断增加,让学生体会到摸到黄球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越来越接近1;通过黄球个数不变,白球个数不断增加,让学生体会到摸到黄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越来越接近0。
第三环节拓展练习。第1题是基础练习,其中涉及到年月日的问题,思维含量比较高;第2题是拓展。先出示盒子中装有5个黄球,20个白球问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多少?当学生答出摸到黄球的可能是五分之一时,我再追问,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五分之一,是不是一定要放5个黄球,20个白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同时自然而然得到黄球的个数占总个数的五分之一或总个数是黄球个数的倍都行,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并解决问题。
1、在课堂上组织活动是手段,体验感悟是目的。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没有开展摸球游戏(出示3个白球和1个黄球),因为考虑到实验的结果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不一定是四分之一,怕给自己的教学带来麻烦。通过蓝老师和两位教研员的指导,明白了学生是主体,只为自己的简单,不考虑学生的利益,这是不称职的老师。如果不开展摸球游戏,只停留在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是白球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只是让学生用分数的意义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数学味淡了,深刻性不够了。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探讨让学生明白实际摸球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标准概率四分之一是有差距的,并使学生明白当摸球的次数足够多时,摸到白球的的概率越来越接近四分之一,上升到理性认识可能性的高度。
2、用简单的材料上富有思考的课。看到好的材料就想用上去,但是事实并不是材料越多越好,一个材料可以落实的任务不要用多个材料去呈现。
3、数学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幽默风趣大气是我努力的方向,评价语过于单一,枯燥,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四
生:不可能。
师:老师在袋子里又放入一些黄球。这时候会摸出白球吗?可能摸到什么球?
生: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也猜测得非常正确。像这样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遇到。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五
11月中旬一天,纪校长放学后对我说:“12月初在我们学校将举办一次新秀班区公开课,你和孙倩各上一节课。”当时我的心情是又欣喜又害怕,欣喜的是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锻炼的机会的。第二天我就找师父熊老师帮忙选定课题,最后决定上《可能性》,这是一节活动课,以前没有上过,心想对自己也是一个挑战,每一次我上学校公开课或者片公开课,我都会选择不一样类型的课,因为这样会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数学课程标准降低了第一、二学段关于可能性的教学要求,第一学段不再提出可能性的教学要求,第二学段删去了“会求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要求,只要求“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为了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套教材对原实验教材有关可能性的教学内容作了比较大的调整,第一学段不再安排可能性的教学内容,第二学段不再安排用分数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教学内容,并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个单元,只要求学生能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定性的描述,以突出让学生了解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感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重点。所以这节课之前学生没有学过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仅仅只是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经验。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可能性,所以要准备很多学具,于是我在网上买了很多球,圆片,大的扑克牌等,还借了口袋,自己做了小板子,目的是让学生将摸到球用对应颜色的圆片贴到板子上,然后再贴到黑板上,再根据摸球的情况去感受可能性。第一次我是先自己试上,结果课都没有上完,原因是第一次上活动课,课堂的氛围很活跃,所以学生对于摸球等活动都很活跃,课堂纪律也不好,所以自己上下来感觉很糟糕。
经过几天琢磨,总结在四(1)班上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决定在二班再上一次,但这次请来师父帮我听听,这一节课是上完了,但是课还需要磨,课的设计不怎么好,特别是开头和最后,下课后师父一句一句帮我磨课,这也是让我最感动的地方,每次我上公开课,师父都会帮我很用心的磨课,所以我很幸运,遇到这么好的师父,虽然我上的差,但是师父还会给我鼓励,再磨个两三次就可以了。这节课上完我就重新想了想课的开头和结尾。
这一次,我决定找来吕主任和纪校来听我的课,上完了发现问题还蛮多的,四(6)班的孩子回答的问题是我没有预设到的,他们听过后就给我提了一些建议,我也对着这些建议去改我的教案。
教研员戴主任要听我的课,当时就觉得很害怕,感觉自己上的不好,还是硬着头皮坚持去上,我在3班我自己的班上的,学生还比较配合,主要是我的设计方面的问题,比如没有将可能性与生活相结合,从四张扑克牌中任意摸出一张,可以先让学生用刚才学过的“可能”、“一定”、“不可能”各说一句话,复习学过知识点,本来最后我设计的是根据生活情境让学生制作转盘,但是我怕时间不够就将最后改了,所以导致我这节课剩下5分钟的时间,于是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了很长时间。
我又听了一节孙倩上的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听完她的课我就能明显感觉到我们俩之间的差距,她的课会让你一步一步去思考,而且层次越来越高,讲解特别细致,注重审题能力的培养,他们班学生的回答也很完整有逻辑思维能力,最让我佩服的是这节课是她自己设计的,因为这节课很多人上过,我也听过很多节,但是我都觉得别人上的课太注重形式,根本没有达成目的,而这节课非常能够打动我,虽然形式不是很花哨,但是真正能引导学生理解。
接下来,戴主任的评价让我特别有压力,他先评价的是孙倩的课,而我的课评的很少,我能够意识到我的课上的不是很好,所以这无形之中给我制造了不少的压力,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什么都做不好一样,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纪校星期一和我们讲,请来了詹明道特级老师知道我们的课,当时就蒙了,我唯一能上的班只有四(5)班,他们班纪律不好,之前上过课学生配合很不好,但是我当时很有信心,觉得自己会上好,因为周末的时候没有出去玩,一直在练课,为了更好地练习上课,我还自己周末去学校班级里去练,这样会更有感觉。但是在五班上完以后,我彻底崩溃了,整节课都是我在拖着学生走,学生不讲的话我替他们讲了,学生该答到的点完全答不上来,而且时间还不够,当时真的有种不想上的感觉,完全没有想到会这么差,一般我上完一节课如果自己觉得还不错那就上的比较好,但是如果自己觉得很不好,那实际上上的很差。
詹明道老师在点评我的课与孙倩的课时,着重讲了孙倩老师的课,因为她的课很打动人,符合生态结构性课堂的特点,我当时也感谢他能给我评个良,但是这样的评价让我觉得很难受,因为我这个人太好强,或者说太好面子,不喜欢比别人差的感觉,所以晚上在家我会想很多,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很大,找朋友聊聊天排解心中的郁闷。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一直是在高压状态下,因为上完那节课,我开始怀疑自己,怎么会上那么差,我最后一次能上好吗等等,每天晚上回去晚饭不吃,坐在电脑前看教案和ppt,以前从来没有过不想吃东西的时候,而这段时间真的什么也不想吃。
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前天晚上我9点多就睡觉了,但是半夜一点多又醒了,满脑子全是上课的教案,假想自己在上课,后来逼着自己睡觉。我是第一节课,本来计划是在8:10开始上课的,但是第一节课听课的老师没有来全,所以等了20分钟,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一点也不紧张,可能是自己班的学生,或者在自己的学校,经常在这里上课,所以很熟悉。时间到了,我开始上课,这次教案和之前相比改了一部分,导入部分改了,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摸之前不确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和初步感受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以及摸球的一些注意的地方,课前也预设了很多,根据不同的回答,作出相对应的引导。
这节课上下来,我对自己比较满意,语言也很简洁,学生的配合也非常好,小组合作也很有序,时间也差不多,与我之前上的课相比进步比较大,最关键是我上完课比较开心,就觉得不会太差,下课后我问了我们班学生,他们觉得这节课很有意思,还怪我没有提他们回答问题,这也是我的遗憾,孩子们都很想表现自己,以后要多给孩子们去表现自己,把课堂的时间还给他们。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六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也是一门千变万化的艺术,同一个内容,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与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面对不同的学生,也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还有些时候,我们自认为考虑周到的教学设计,在真正面对学生的时候,却出现那么多的尴尬和意外。因此,我努力研究教学现象,期望走进真实的课堂。下面是我对可能性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摸名片统计与可能性)。
学生做好名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摸名片的活动,我问:如果把你们每个组的名片合在一起,每人摸10次,一次摸一张,每次摸完后再放回,打乱顺序再摸,猜猜看,会出现什么状况。
生:我们组8个人,6人属鼠,2人属猪,我认为可能摸到鼠也可能摸到猪。
生:我猜我们摸到属鼠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我们组属鼠的人多。
生:我猜摸到属鼠和属猪的可能性一样大,因为里面既有属鼠也有属猪的名片。
师: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谁猜的合理。
生齐喊:摸摸看。
就在每个小组进行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其中那个6人属鼠2人属猪的小组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第一个同学摸的时候,第一二三次摸到的都是属猪,他们就向我求救,我就对他们说:继续摸。但第四五六次摸到的依然还是属猪。我的额头也开始冒汗,心里暗暗嘀咕:怎么会这样?不应该呀!于是,我故作镇定的说:这才轮到第一个同学摸,还有好多同学没有摸,别着急,继续摸!
终于,这位同学第七次摸到了属鼠的名片。
孩子们高兴的直拍手,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摸名片的活动继续进行。
但是,在每个同学都摸完10次后,刚才出状况的那个小组又遇到新情况了,原来他们统计的结果是58次摸到属猪,22次摸到属鼠,这与他们的猜想很不相符。
于是,我非常尴尬地对他们说:实验也有与猜想不符的时候,你们只要知道应该是摸到属鼠的可能性大就行了。学生一脸茫然,带着困惑的表情坐下了。
这节课我上过好几次了,但这样的情形还是第一次出现。下课后,学生那一脸茫然的样子始终浮现在我面前,刺痛着我。
怎样正确认识连续六次摸到属猪的现象呢?很多学生和我都认为:第一次摸到属猪的,第二次就应该摸到属鼠的;连续两次摸到属猪的,那么第三次更应该是属鼠的。正因为如此,当连续六次摸到属猪的时,不但学生感到不可思议,连我都感到困惑。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使我们受自我心理活动的影响,如当连续多次摸到属猪的后,就会产生下一次应该摸到属鼠的的心理期望。首先,对某一次摸名片而言,会摸到什么属相,这是事先无法确定的。而且,不管前一次(或前几次)摸的结果怎样,都不会对下一次产生影响,就是说即使已经连续六次摸到属猪的名片,但下一次摸到属鼠和属猪的可能性依然一样大。其次,连续六次摸到属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小概率事件也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那么,最后摸到属猪比属鼠多的结果又该怎么解释呢?这种结果的出现,不仅出乎一部分学生的意料,更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由此就引发了我对可能性本质的思考。我想起了有关概率的一句话:概率可以看作频率在理论上的期望值,一般情况下,随着实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一频率偏离期望值将减小。既然是理论上的期望值,那么实际当中就不排除偏离期望值的情况,即概率具体到某一活动时,不排除偶然性与意外性,而这恰恰就是真实可能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只有对可能性这两方面的特征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为学生体验真实的可能性而服务。我们可以把这种结果理解为可能性的意外性,因为意外才更能体现可能性的真实性。
有了以上的理解和认识,再来审视我的教学过程,我发现由于我对可能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所以没有抓住可遇不可求的时机,没有利用好生成的教学资源,错过了让学生感悟随机现象本质的绝好机会。
学生经过讨论会认识到每次摸的结果在之前是没法预料的,连续多次摸到属猪的名片也是有可能的。前一次摸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产生影响,即使已经连续摸到三次属猪的名片,那下一次仍然有可能摸到属猪的,这样学生就会初步感悟随机事件的发生和人的心理期望值没有任何关系。
2、连续六次摸到属猪后,引导讨论,真的摸不到属鼠的名片吗?
学生会明确,只要有属鼠的名片,只要不停的摸,总有摸到属鼠的时候。
3、讨论交流其他小组的活动结果,把全班摸名片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对照全班同学的属相进行讨论。学生会发现他们组的结果是一个特例。这样设计,即使个别组出现了特殊情况,但学生通过统计会发现,全班在一起汇总还是摸到属鼠的次数比摸到属猪的次数多。(班上属鼠的比属猪多很多)从而使学生在猜想实验统计汇总分析的全过程中既体验到了统计的作用,又认识到实验次数不充分时,很难确定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4、有了前三次讨论,学生对可能性的随机性和意外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问:你对可能性有哪些认识,引导学生说出对可能性的理解。
以上教学历程引发了我对自身素质的思考。概率是高等数学领域的内容,小学教师在师范学习中并没有这样的知识储备。可能性作为新课程新增加的数学内容,对大部分教师而言都是比较陌生的。以其昏昏,使之昭昭,显然要误人子弟。可能性有关内容,我上过许多次,也听过多次,自己也犯过一些错误,也看到一些老师出错,感触很深。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加强学习,不断充电。在新课改的雨露阳光中和学生共同成长。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七
解决问题时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亲自动手实践掷硬币,研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小组合作,统计全班抛硬币正面向上的次数的过程,让学生发现当次数增多时,正面朝上的次数越来越接近掷硬币的总次数的一半,然后出示科学家的实验结果,让学生感受到当次数越来越多时,几乎等同于二分之一,从而说明规则是公平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感悟事情可能性发生的特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
整节课的练习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转盘猜猜”、“设计转盘”、“转盘游戏”、“扔骰子”、“飞行棋”等活动,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整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学生获得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活跃,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也存在许多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组织、衔接不够简练,过度不够自然;
2、课件操作、衔接不够娴熟;
3、抛硬币游戏结束时没有及时收材料,导致部分学生的精力分散,不能很好地参与后面的教学活动。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八
这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老师和学生玩“猜牌”这一游戏情境,简单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至引导学生直奔这堂课的主题“可能性”。二、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牌”“摸球游戏”“小小设计师”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乐中悟,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并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三、加强活动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进行“摸球游戏”之前,教师先进行个示范摸球以及“友情提示”的出示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摸球游戏”的顺利进行起了事到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九
《可能性》一章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要让学生学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还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的可能性;而本册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同时,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对比,使学生扩大并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利用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天我对本册《可能性》的例1进行了教学,旨在突破难点,学生轻松掌握重点,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进行以下几点的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伊始,我用抽签表演节目的游戏引入,引导学生猜想,既可引出“可能”这个词,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实践,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可能性大小是研究随机事件的课,需要实验的验证,体验和感悟的。例1是教学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我采用了“猜想——验证——感悟”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情境中建构“可能性”的原始经验,得出猜想。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数学,体验数学。再组织学生进行抽签验证。
3、对比操作,体验公平。四色转盘和三色转盘的对比,长方体骰子和正方体骰子的辨识,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怎样才是公平的。
4、小结草率学生在小结时,没有适时点评并加以指导。主要原因是内科不够充分所造成的。没有做到根据学情预测课堂的生成性。5.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由于学生对这种时间性比较强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大多数孩子在新授前进行了提前学习,所以新知讲解还算顺利,看到学生反馈的状态,把时间调整得有些仓促,练习时间较长。另外,学生学具准备不够充分,借学具致使课堂秩序比较混乱。以上是我上完课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课堂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仍需不断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十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不确定现象,本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使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概率知识太抽象了,怎样使这一知识深入学生的生活,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直观呢?这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老师和学生玩“猜牌”这一游戏情境,简单而有效地突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以至引导学生直奔这堂课的主题“可能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牌”“摸球游戏”“小小设计师”等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乐中悟,获得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直观感受,从而获得有用的概率基础知识,并用来解释生活现象,更为全面地分析问题,作出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在进行“摸球游戏”之前,教师先进行个示范摸球以及“友情提示”的出示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小组合作“摸球游戏”的顺利进行起了事到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应用知识,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交流,更加深刻的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十一
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的大小》是属于[统计与概率]里中概率的起始知识之一,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随机事件的可能发生的结果,并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体会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进行运用。其中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数量越多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发生的可能性越小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对于这点认识学生的生活经验高于经验,如果在的过程中,发生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数量少的反而出现的次数多时,学生可能将生活经验与之相联系,产生认识的迷惘,一旦处理不好会使整节课陷入混乱状态。因此处理起来要慎之又慎,只要引导学生了解试验少的时候,试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测的可能性大小相符,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试验结果将越来越接近预测的可能性大小。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构建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基本设想,打算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去“猜想——验证——感悟”,最终建立起高于生活的可能大小的认识。
从生活中来,就是尊重学生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猜球”的情境,勾起学生已有的对于“可能性大小”的认知,初步判断出“数量多的发生的可能性大,数量少的发生的可能性小”。
生活经验要通过验证才能上升到理论认识,而其中的“小概率”事件,是提升原有认知的关键之处。因此,我采用了4:2的比例放球,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组织小组摸球,比较、分析数据,体验概括出当摸球次数少时,是有可能发生小概率事件的,但当摸球次数越多原有猜想就越明显,从而使学生站在了的高度。最后,通过“摸奖”游戏,让学生体验随机事件的不确定性,最终完成对“概率”的初步体验。
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概括出初步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通过体会单次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体会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3.通过猜测验证感悟,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养成学习态度。
4.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体会到和生活的联系。
通过简单的试验让学生感悟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情况,并能作出判断,进行描述与运用。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十二
晚上又像平常一样,哄儿子入睡之后,自己拿出了数学、语文书准备第二天的课程。其实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够再高效一点,(班级人多,根本没有时间去过多的辅导每一个差生)只能前一天把要上的课自己大致过一遍。这节课也不例外,播放一遍过后,自己的思路整理之后,便睡觉了。
第二天被推门很惊讶。但是也正常的完成了一节数学课的教学任务。《可能性》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难。所以我安排了“抽签游戏”、“摸球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了本节课“数量越多,可能性就越大”的重点内容。自己感觉重点讲授的可以。但是半节课过去了,我渐渐进入了平时讲课的啰嗦状态,老师说得多,老师读题老师讲。其实我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每次嗾使这样。
两位评课的时候,和我自己认为的一样。最大的毛病就是说得多。其实我真的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做课堂的主人。
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我对自己说,我要在课堂上等待花儿的静静开放,我要学会等待。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十三
本节课我是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确定的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学生特别感受兴趣的事情,而这种现象又和可能性的大小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亲自参与抽奖活动,在摸球中发现摸出的红球比摸出的白球次数多,对抽奖箱产生了“问题”,从而积累到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同时,学生在摸球、猜测中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大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多次的摸球环节。第一个摸球实验是让学生摸可能性不同的情况,3个白球,2个黄球。学生操作后发现两种球个数不同时,哪种球多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我就更加大胆,整个实验过程都是通过学生自定标准,自行操作一步步完成的。学生在操作后进一步发现,两种球个数相同时,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运用数据分析,比较鉴别、汇总统计,设想判断等一系列方法,理解并体会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预测的。其次,我设计了一个圆盘,颜色区域不同,获奖的情况也不同。让学生说出可能发生的事情,并说出原因,这样设计对消费者公平吗,为下年级学习可能性有个简单的铺垫。每个环节学生的参于度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愉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在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了推理,培养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基本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十四
这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可能性》,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事情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了解有的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是一定发生的。
这节课我想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比较直观,我就安排非常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感受乐趣,同时也在学习知识。在这节课中,可以看到整节课学生几乎一直都是在玩,玩的非常开心,在玩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思考。整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却都达到了。
在教学中,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节课中,我就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平时喜欢玩的猜一猜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紧接着又以平时学生喜欢的抽签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先让学生猜测3名同学会抽到什么节目,再亲自去抽结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事件的可能性。之后又让学生带着要求去摸球,引出、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巩固对“一定”“不可能”“可能”的认识,并会联系生活实际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一句话。
在给小球涂色时,让学生当小设计师,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这些练习题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游戏中,让学生感觉很亲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反思,我想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还要让学生把学生的方法深深地留在脑海里,受用终身。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十五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把9张数字卡片打乱顺序后摆在桌子上,随机抽取一张,抽到每张数字卡片的可能性都是1/9,而单数有1,3,5,7,9,共5个,所以抽到单数的可能性是5/9,同理,抽到双数的可能性是4/9。可见,这个游戏对小芳而言是不公平的。那么小芳一定会输吗?有的聪明的孩子马上想到:虽然游戏规则对小芳不利,但根据随机事件的特性,小概率事件也是会发生的,所以在一次试验中并不能断定小芳就一定会输,这里的可能性5/9和4/9都是一个理论值,是在大量重复试验下抽到单数和双数的频率的极限,只能说明小芳输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在该游戏大量重复进行试验时,这一点会表现得更明显。
因此,在独立的一次游戏中,小芳还是有可能获胜的.。那怎样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呢?很多同学想到:可去掉一张单数卡片或再增加一张双数卡片,从而使得摸到单数和摸到双数的可能性都是1/2,就实现了游戏的公平。那是不是只有这种加卡片和减卡片的方法呢?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9这九个数,发现5正处在中间位置,5前面的有4个数,后面也有4个数,聪明的孩子马上想到:如果摸到大于5的卡片小明赢,如果摸到小于5的卡片小芳赢,如果摸到卡片5游戏重来。通过这样一番思考学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游戏公平性,加深了对可能性的理解,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十六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本册教材第105页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这些现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用学生感兴趣的'摸球、放球、猜球一系列游戏活动及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一定”、“不可能”、“可能”的现象。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我在教学中重组教材,从大家感兴趣的“猜球”游戏入手,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一下子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可能性”等抽象的数学概念易于被学生接受。
在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明白了“可能性”的几种情况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事实。通过合作与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教育工作者教学反思的可能性(优秀17篇)篇十七
这节课我是通过猜想—验证—判断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现实生活中存在不确定的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也是学生特别感受兴趣的事情,而这种现象又和可能性的大小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我在课的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抽奖游戏,让学生亲自参与抽奖活动,在摸球中发现摸出的红球比摸出的绿球次数多,对抽奖箱产生了“问题”,从而积累到关于预测可能性的经验。同时,学生在摸球、猜测中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大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我为学生设计了多次的摸球环节。第一个摸球实验是让学生摸可能性不同的情况,学生操作后发现两种球个数不同时,哪种球多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就大。在做第二个实验时,我就更加大胆,整个实验过程都是通过学生自定标准,自行操作一步步完成的。学生在操作后进一步发现,两种球个数相同时,摸到的.可能性也基本相同,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运用数据分析,比较鉴别、汇总统计,设想判断等一系列方法,理解并体会到可能性大小是可以预测的。
生活中的推理》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之一。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对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的确定及其可能性的大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确定的事情,用“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不确定的事情。下到英牙乡所执教的三年级班,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探索,对推理活动兴致较高,部分学生对简单的推理已具有一些自己的经验。我利用教材创设的淘气、笑笑、小明参加兴趣小组的情境,组织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或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简明的表格记录法以及生动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逻辑推理的趣味,初步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将推理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并激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努力探索,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成功愉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应用意识。在借助列表整理信息时,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了推理,培养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基本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合作,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