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通过仔细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指导和借鉴。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一
体育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理解体育功能价值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需要和条件,寻找、购买和使用体育产品、劳务或服务的过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消费成为了新兴的大众消费之一。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基地,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点对我国体育产业的今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我国高校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开发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和体育产业提供有益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国三十所所高校的全日制在校大一至大四男、女本科生各800名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600份(男生800份,女生800份),回收1512份(男生572份,女生580份),回收率94.5%,其中有效问卷1502份(男生566份,女生576份),有效率99.3%。将所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及显著性检验,r=0.95,p0.01,表明问卷是有效的。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最直接是在货币单位上进行反映。调查显示,高校男生每学期体育消费的金额在50元以下的占0.9%,51-100元的占8.5%,101-200元的占20.4%,201-300元的占44.7%,300元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25.5%。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51-100元这个消费档次上。高校男生的消费水平远高于女生,笔者认为这与学生的经济状况没有太大关系,主要因为是高校男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较高,对体育的兴趣浓厚以及愿意在体育方面投入等是造成这种体育消费差异。
3.2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主要是由体育实物消费、体育劳务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组成。在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上,男女生都是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但男生的体育实物消费占40.7%远远低于女生的63.2%,调查结果显示女大学生更愿意将有限的金钱投入到能明显改变形象、见效快的'体育服饰方面。而男生乐意花钱购买物美价廉的体育服装,但对体育运动器材上投入消费较多。在体育劳务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上男生均高于女生,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认为,由于男生体育兴趣相对广泛,更加注重体育信息的报道,喜欢观看体育比赛、报纸杂志,对体育信息的关注程度也比女生高。同时他们更乐于参与俱乐部、培训班等活动,去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
3.3体育消费的场所。
体育消费场所是体育消费所选择的地点,是衡量育消费行为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男生在选择体育消费场所时首选是校内收费运动场所,其它依次为校内免费场所、校外免费场馆、校外收费场馆。女生选择体育消费场所时首选是校内免费场所,其他依次为校内收费场所、校外免费场馆、校外收费场馆。调查表明高校男、女大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场所时首选校内场馆,这主要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在校内有关,因为校内场所在时间上更加便利,在交流上更加顺畅。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男生选择在收费场馆中运动,主要是因为校内免费场地设施的不齐全、高峰时间人员较多设施不够用等情况,而收费场馆的条件、配套体育设施及运动的效果和身心感觉比较好;而女生的体育消费较多考虑到经济因素,以免费场所为主。
3.4体育消费时间的选择。
对高校男、女学生体育消费的时间调查显示,56.7%的女生选择假期,34.3%女生选择周末,9.0%的女生选择学习之余;男生有57.2%选择周末,35.1%选择学习之余,7.7%选择假期研究调查了解,女生选择假期是因为假期时间长,时间可以自由支配,是体育消费时间最多的时期。男生则认为平时学习、生活过于单调,大都喜欢利用周末和学习之余的时间进行体育消费。调查发现,这与他们参加的运动项目有直接关系,男生喜欢篮、足、排等集体性项目,在周末和学习之余同学们在学校里可以更容易组织。女生喜欢健美操、跑步、跳绳等运动项目,这在假期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的支配练习。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消费水平上,由于高校男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较高,对体育的兴趣浓厚以及愿意在体育方面投入等方面的原因,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生。
4.1.2体育消费结构上,男女生虽都是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但女生的实物消费所占比例大大高于男生,同时,实物消费上男生在体育运动器材上投入消费较多,女生将钱较多的投入到体育服饰方面;在体育劳务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上男生均高于女生。
4.1.3体育消费场所上,由于男生对运动的舒适度要求较高,在选择体育消费场所时首选校内收费运动场所,女生运动时较多考虑到经济因素,在选择体育消费场所时首选校内场馆。
4.1.4体育消费时间上,男生选择以周末为主,而女生选择以假期为主,这主要与他们参与运动项目不同有直接关系。
4.2建议。
4.2.1加大对体育设施、器材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尽可能开放公共免费、低价的体育场馆来缓解学校场地器材紧张的状况。
4.2.2充分发挥学校主管部门的职能,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体育消费结构,提高他们的体育消费水平。
4.2.3多开展一些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如街舞、网球、瑜珈等项目,并形成教材。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尤其是女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也可以为开拓高校体育消费市场创造条件和机遇。
参考文献:。
[1]王长征,等.消费者行为学[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二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知识,随时走上社会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就尝试经济上的独立,培养一定的投资理念,并发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储蓄观念。这对于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做法。不仅能够降低家庭的负担,让父母减少对于自己的担心,更能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三
摘要:农村动物防疫对农村畜禽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降低畜禽死亡的数量,保障农村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动物疫病发生的概率逐年增加,动物防疫工作已经成为了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环节。基于此,对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提高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动物防疫;农村;畜禽疫病。
动物防疫工作是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目前,我国的畜牧业养殖的主要形式是散养,农村很多农家都养有畜禽。我国动物疫病的发生,主要是以散养畜禽和小规模的畜禽为主,这说明我国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做好农村防疫工作,是确保我国农村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农村动物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四
摘要:动物遗传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遗传学基本定律及染色体理论外,还涉及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调控、非孟德尔遗传、动物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动物的遗传操作等。课程理论性较强,难以理解,还有一些涉及遗传操作的知识,若没有完整的同步实验讲解,学生靠想象来理解就更难了。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们提出的知识难点,动物遗传学教研小组根据学生们的需求,因才施教,研究出一套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校科研型人才培养打下了基础。讲授好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除了具有广博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授课形式的多样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在遗传学的教学中,华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学教研组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尝试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专题讨论、微课制作、小电影、翻转课堂甚至申请了“mooc”平台的建设。生动的教学形式往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层的求知欲望,从而可以做到自觉自愿地探索求知,结合学生们的需求和学习特点,最终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们在切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了视野,激发了求知欲和探索欲。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节课以讨论课的形式。
开篇在过去,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课程第一章都是绪论,主要介绍一门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章节及参考书目等。为了首先引起学生们对动物遗传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教研组将动物遗传学第一节课改为讨论课,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第二,人类的进化史你了解多少?对课程作了简单介绍之后,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传记片电影《造物弄人》,这是一个特别的关于达尔文和他如何撰写伟大巨著《物种起源》的故事。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学生们了解了达尔文顶着种种压力,冒险撰写了《物种起源》的前因后果。活生生的人物故事胜过千百次说教。学生们被达尔文的科研精神吸引的同时接收到的信息是:达尔文为进化的信念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出进化的动力在于生存竞争产生的自然选择。辩论总是正反两面的,为此课程又给出另外两个网上争论热点:第一,“进化论遭质疑史前文明有证据”。新西兰遗传学家michaeldenton在《出现危机的理论:进化论》一书中一针见血地说“达尔文的进化论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很多专家认为“进化论”不仅误导了整个生物学,而且误导了心理学、伦理学和哲学等许多领域,误导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第二,介绍了遗传学家、进化理论学家尤金麦卡锡提出的“人类是黑猩猩与猪杂交结果的假说”。给出论题后,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归纳后大致分四类:第一类观点是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先有鸡后有蛋,认为鸡是别的鸟类进化来的,所以先有了鸡才有蛋;而人也是由高等动物进化来的。第二类观点是认为先有蛋后有鸡。学生们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算鸡是别的鸟进化来的,那也必须先有一个蛋的变异形成鸡的遗传物质后才能变成鸡。学生们同时认为人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因为人类最聪明,是人类在主宰和改变其他生物。第三类观点认为一切生物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基因才是进化的根本。第四类观点认为什么鸡啊,蛋啊,人类啊,都是宇宙运行规律改变的结果,地球生物是由宇宙中其他星球的高等生物送来的,比如人类离开地球,到太空中就会发生分子重组,到达另外的星球后,若想生存,必须分子重组后适应新的星球环境。学生们的观点新奇而独特,说明他(她)们在认真地思考这些问题,也充满了好奇心,课程开篇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们,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时,及时鼓励他们课下认真找资料,看相关书籍,找到理论支持,在课程学习到一半后,会开设一次大型辩论课,好的开端已是成功的一半。
2变高深的概念术语为通俗易懂的民间俗语,加深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更加符合学生们的认知。教研组在讲授什么是“遗传”时,先给出课本的概念:遗传(heredity)指子代与亲代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即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行为本能方面的相似性。字面意思虽然很好理解,但却抓不住学生的注意力,缺少生动性,但如果在这里结合学生们熟悉的俗语来帮助理解:遗传便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通俗易懂的俗语,不仅生动,而且加深学生们对概念的理解。在讲解“变异”的概念时,引入”一娘生九子,连娘十个样”的俗语。学生们很快明白,原来“变异”是指生物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在子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一定差异的现象。诸如此类的概念或术语,都尽量用通俗易懂的俗语来解释,学生们能轻松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且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
3借助视频资料和flash动画讲解知识难点,使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纯理论的讲解,学生难有直观感受。为了使学生能认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我们的课堂更有趣,也更有价值,教研组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做法,把索然无味的理论变成生动活泼的视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视觉和听觉器官在获取信息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大[1]。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配以视频资料,更加有助于学生们获取信息,并将知识深深印在脑海中。通过视频,学生独立地思考和分析知识难点,有不明白的地方当场找老师或同学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们喜爱。比如:老师在讲解“遗传的物质基础”一章时,其中一个经典实验便是“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证实遗传物质是dna,学生们不懂得什么是噬菌体,对侵染过程没有感官认识,此时我们便引入一个视频。部分视频截图见298页彩图1。通过视频讲解,学生们不仅对噬菌体有了全面的了解,而且明白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整个过程,对证实遗传物质是dna的经典实验“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有了直观的认识,深刻理解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动物遗传学教研组不仅仅是针对个别知识点制作flash动画,还针对历届学生提出的难点都制作了视频资料,比如有丝分裂、双交换、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染色体缺失、重复环的形成、基因重组、基因复制转录翻译、rna剪接等。在“动物的遗传操作”一章,教研组也更多地应用了视频资料,学生们通过视频,对“体外克隆dna序列”和“细胞的转染及筛选”知识有了直观的了解,鉴于本科阶段的试验经费有限,教研组不能给每个生物学操作都配以实验讲解,视频资料大大弥补了这一缺陷。通过视频学习,学生们对所有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再陌生。这触发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和探索欲,他(她)们更是在课下主动搜索这类学习资料,并在自我展示课上拿来同老师和同学交流。
4“翻转”课堂的应用“翻转”
课堂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疑问[2]。“翻转”课堂创立的初衷是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老师将课程视频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在家里听课学习,完成作业,疑难部分再到课上去找老师和同学讨论,这样,老师在课堂上便不用再讲授新课,而是解决学生们的问题。这个教改思路是好的.,但目前的高校很多都无法完全实现这样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改革还未大面积推广,或许只是因为学生们还不习惯这样的学习模式。任何改革都需要时间,教改也一样,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也许暂时还不能实现完全的课堂“翻转”,但“翻转”课堂确实是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动物遗传学教研组又在教学中针对个别章节和专题讨论课,尝试应用了课堂“翻转”方式。比如在讨论课上,老师先将一个专题的研究进展制作成视频,里面包含如何查找资料、如何制作ppt、如何立论、如何找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论断,然后学生们根据“翻转”视频资料要求自行分组,各组再立论,并找到支持自己理论的资料。回到课堂上后,学生们便就各自观点,派代表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观点,然后组间展开辩论,这种“翻转”与讨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确实提高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大多教育工作者通常认为,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人都有自然的惰性,没有学校和老师在课堂上给予的压力,大多学生对自主学习不热情,但事实是,在动物遗传学的章节“翻转”和几次专题讨论课上,学生们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热情,有些优秀的学生还在自学过程中发现了教材的小错误,事实证明他(她)们的学习能力不是不行,只是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有了方向,有了任务,大多数学生都会积极又主动地完成自学任务,结果比预期理想,无休止的观望不如一次勇敢的尝试。
5老师不拘泥于三尺讲台,走下讲台可以加强课堂纪律。
老师讲课除了要有丰富的课堂言语、表情和教学手段外,不拘泥于三尺讲台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目前,由于网络和通讯设备手机的应用,已经使很多学生出现手机依赖症,学生们上课时,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放在课桌上,有些学生自控力差,时不时想打开手机浏览一下,精神无法集中,连环效应,也会影响周围的学生听课。若老师整节课都站在讲台上从头讲到尾,不提问,不关注学生们学习动态的话,课堂效果将大打折扣。若老师能走下讲台,时不时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走到瞌睡的或看手机的学生身边轻轻提醒,整个课堂纪律都会大大改观,这样的移动授课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6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们深入学习的热情。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动物遗传学教研组对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了改进,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都实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但老师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对现有知识的传播和掌握,更希望学生们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激发出进一步深入钻研课外知识的热情,进而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时俱进,做创新性人才。因此,在动物遗传学最后一课,老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个场面堪比“星球大战”的人体细胞与病毒之间战争的短片。部分截图见298彩图2。这个科探短片制作的非常精彩,学生们个个看得目瞪口呆,看似与课程无关的内容,却完整体现了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在学生们的心里播下了科研兴趣的种子。有限的知识讲授结束了,而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究实则才刚刚开始,学生们兴奋地表示,以后一定要致力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为人类揭开一个个不解之谜。这也是笔者在讲授动物遗传学课程时获得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希望能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点参考,让学生们爱上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2]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6(2):68-71.(004)。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五
目的:观察兔食管在置入金属支架后的病理变化并对临床应用提出建议.方法:对8只健康家兔食管内置入镍钛合金网状支架,分别于置入后2、4、6、8w造影、处死进行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内支架置入1w时可见黏膜下灶性慢性炎症伴轻度水肿;4w食管近支架上下两端处轻度狭窄,可见小息肉样赘生物为灶性慢性炎症伴炎性增生,支架口部黏膜过度增生,向腔内突起;6w时与4w时比较,以上改变有不同程度加重,其中1例支架下端一侧嵌入食管壁使其局部增生,与主动脉粘连;8w组于7w末死于支架处食物团滞留梗阻.结论:食管内支架再发狭窄的部位似乎以食管近支架上下的.两端为主.为了防止再狭窄,支架两端口部的管径、形状、性状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支架段食管无蠕动,如无重力作用,食物易在其内滞留梗阻,因此,对良性食管狭窄的临床应用应谨慎.
作者:狄镇海王永忠王晓川沈沛李麟荪作者单位:狄镇海,王晓川(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
王永忠(江苏大学医学院病理解剖学教研室,江苏,镇江,212001)。
沈沛(常州市智业医疗仪器研究所,江苏,常州,213000)。
李麟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江苏,南京,210000)。
刊名: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istic英文刊名:academicjournalofjiangsuuniversity(medicine)年,卷(期):12(4)分类号:b454关键词:动物实验支架食管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六
实验动物是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条件.医药、化工、农业、轻工、环保、航天、商检、军工等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都离不开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验动物已成为支持其持续快速发展,并将其研究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载体.实验动物科学正处在爆发式发展的时期.
作者:董诚荣瑞章王晓宁于晓风贺争鸣岳秉飞作者单位:董诚,于晓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8)。
荣瑞章,王晓宁(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北京,100089)。
贺争鸣,岳秉飞(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
刊名:实验动物科学istic英文刊名:laboratoryanimalscience年,卷(期):200825(3)分类号:q95-331关键词:实验动物基础设施科技创新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七
动物的行为实际上是动物个体或群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及其变化的一种适应活动。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都是十分重要的。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平时对动物行为有所觉察,但缺乏有意识的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动物的行为有理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今后能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并思考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同时能初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虽然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学生本身并不清楚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先向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动物行为,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具体形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一些动物行为,教师再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在学生了解了动物行为的概念后,再以蜜蜂为例具体学习一种动物(即蜜蜂)的复杂行为。
二、课时安排。
本课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动物行为及动物行为的意义。
2.了解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二)技能目标。
1.使学生体验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观察和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2.教学难点:蜜蜂的通讯行为。
自然界中的动物,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麻雀、家燕等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筑巢;大雁南飞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蚂蚁会搬家等。像这些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动物行为方式吗?(可以从书本上找)。
学生经过阅读书本和思考后,列举大量的动物行为类型。如:蜜蜂、蚂蚁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鸟类的孵卵、育雏、定时迁徙、索食行为,某些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等。
问: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呢,还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难以回答,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例子(如哺乳动物一生下来便会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说明:动物的这些行为是天生就有的,是动物的本能。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马戏团里的“小熊骑车”等复杂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其训练的基础是条件反射。我们将在以后学习。
教师可以鸟类的季节性迁徙为例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结束由学生回答,再由教师进行补充。使学生明白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为方式。并要求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行为是如何适应于环境的(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发言)。
在了解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后,下面我们将以蜜蜂为例来详细学习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同学们都知道,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它们过着社会性生活,分工合作。为人类提供了如蜂蜜、蜂蜡、蜂王浆等原料。在一个蜂群中,一般有一个蜂王,少数雄蜂和成千上万个工蜂,它们构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8页“蜜蜂的社群组织”,完成下表。(见板书)。
完成表格后,教师进行小结。并使学生明白社群生活行为的意义:只有三种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繁殖后代。
(三)蜜蜂的通讯行为。
在蜜蜂的社群组织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总有少数的侦察蜂先去寻找蜜源,然后回来“告诉”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侦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离告诉其他工蜂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69页“蜜蜂的通讯行为”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近,侦察蜂表现为何种行为?
2.如果蜜源离蜂巢较远,侦察蜂如何告诉远近及方向?
在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一般两种舞蹈学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对于如何用舞蹈来告知方位,学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师再结合挂图或投影讲解给学生听即可。
最后利用板书小结。
五、板书设计。
一、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
二、蜜蜂的社群组织。
成员。
数量。
性别。
工作。
蜂王。
1个。
雌蜂。
产卵。
雄蜂。
少数几个。
雄蜂。
交尾。
工
蜂
刚出蜂房几天。
成千上万个。
发育不完全的。
雌蜂。
略
稍大些的工蜂。
略
再大些的工蜂。
略
成年工蜂。
略
三、蜜蜂的通讯行为。
1.圆形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近。
2.“8”字摆尾舞:表示蜜源离蜂巢较远。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a)青蛙鸣叫。
(b)动物体内食物的消化。
(c)豹追羚羊、羚羊跑避。
(d)变色龙随环境改变自己的体色。
(2)蜜蜂社群行为的特点是()。
(a)各成员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合作。
(b)每个成员对于维持群体的生活都是必需的。
(c)如果各个个体分开,将都能独立生存下去。
(d)各成员因适应不同的职能而出现了形态、结构的差异。
(3)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指就有的,是由身体。
(4)动物社群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
交流信息的。动物的语言包括、、等。
4.简要分析。
动物的化学通讯。
有些动物能向体外分泌激素,叫做外激素。如性外激素。蚕蛾的雌蛾释放的外激素可借风力传播出去,以引诱雄蛾。蚂蚁外出时沿途分泌外激素作为路途标记。同一窝的蚂蚁或白蚁等社会昆虫能分泌特定的外激素供彼此识别之用。兽类也能释放性外激素。一些兽类在领地释放性外激素可警告其他动物不要进行它的“禁区”。
(詹迪威)。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八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的今天,各国的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国际间的交流也更加活跃。
尤其是在国际商务方面,商务英语谈判正好处在整个商务活动中的关键位置。
商务英语谈判中恰当的言语行为能带来谈判的顺利进行,为谈判争取有利的成果。
国际商务谈判表现出的不仅是国际间的贸易交流,更是一种文化的沟通。
因此,在商务英语的谈判中要想跨文化交流有效的开展,就需要充分利用言语带来的文化信息,巧用语言,并且达到商务谈判在得体的语言交流中获得成功目的。
关键词:商务英语贸易谈判语言技巧。
谈判是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协商方法,主要是双方就某一问题需要妥善解决以满足自身需求和维护利益时进行的。
根据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商务谈判将越来越国际化,而商务英语在其中的作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商务谈判的交涉过程中,让对方认知清晰,能够获取对方信任的语言是最关键的。
而如何运用语言就在于其巧妙的表达技巧和正确的表述方法,认真分析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言语行为,掌握其语言特点,巧妙运用语言技巧,将在商务谈判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商务英语谈判的语言技巧。
1.正确使用礼貌原则。
在进行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双方都是以取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同时由于谈判双方追求的是相互合作关系,因此谈判时双方都会适当的做出让步。
这时就应该注重言语交际策略中的礼貌原则,运用行之有效的礼貌用语,常常会为谈判和协商带来好处。
在商务英语谈判中,一般采用的是请求式语气而不是日常中的命令式语气,这样就听者来说,礼貌的用语会使人舒适,同时和善、礼貌的语言也体现了谈判者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素质,不仅使双方的合作愉快,而且还利于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2.合理使用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是为维护对方颜面或者不方便给对方答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有效策略。
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谈判双方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的,谈判氛围就难免会产生紧张感,这时模糊语言的恰当运用就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现场气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达到试探对方意图的效果,给谈判争取到很大的可利用空间,留下可回旋余地。
比如说购买者在谈判时表现出要大量订货的意愿却没有说明具体数量时,谈判就具有很大的变动空间,处理非常灵活。
同时卖方也对买方的购买意图留有一定的了解空间。
或者是由于卖方报价太高,而购买者不能接受卖方的定价产生不好情绪时,为了缓解谈判的气氛,保持交易的正常运行,卖方就会做出让步,这时模糊语言的运用就会给谈判双方留下可回旋的余地,既不会有损对方的颜面,也避免了僵局的出现。
3.委婉策略。
委婉策略是指在商务英语谈判时用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使语气听起来令人舒适,而不是用尖酸刻薄的语气伤害对方的感情。
不仅如此,谈判过程中使用委婉策略还可以避免谈判时的紧张、尴尬局面。
委婉的表达方式一般发生在谈判的一方想要提出请求或者表示拒绝时。
恰当的委婉表达不仅是语言得体的表现,还可以为交际的达成带来好处。
谈判中可以使用一些比较委婉的英语表达方式,以避免表达过于直接而伤害到对方的面子。
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一般不要将过错划分的太过清楚,一定要讲清楚谁对谁错,这样容易使对方产生反感情绪,令双方都陷入尴尬的境地。
而委婉的语气表达出的效果就明显的不同,不仅对方会很容易接受,而且还保留了双方的颜面。
通常在谈判时也不要将对方的意见直接否定掉,而是采用语法中先肯定后否定的陈述方式,委婉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这样不仅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还可以为陈述自己的意见留下余地,对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有很大的好处。
4.幽默表述。
商务谈判时气氛难免会显得十分严肃,而且还会乏味单调,这时使用幽默的英语表达就可以改善谈判氛围,使双方都处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有利于交际的更好进行。
在谈判时幽默表述不仅仅是为博得对方的一笑,更多的是一种避开锋芒的表现,能让谈判者提出的观点看法更具穿透性,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使双方的谈判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
幽默作为谈判中的润滑剂,不经意的一句就可以冲淡严肃的谈判氛围,达到缓解双方情绪的目的。
英语的表述方式恰当可以让商务英语的谈判处在一种友好的氛围中,对谈判者地位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恰当就会利于谈判者的利益。
因此,合理恰当的利用礼貌原则、模糊语言、委婉策略、幽默表述可以给谈判带来好处,增进双方的友好合作,在谈判中达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程度,起到双赢的作用。
1.善于倾听,并通过恰当的用语让谈判对方多谈。
商务谈判其实就是一种对话的`形式,在对话交流中表述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各自的观点看法,然后在倾听对方提出的观念后,根据自身的实际作出辩论与让步,最后在双方达到自己目的时签订协议。
一个成功的谈判家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用来倾听的,在谈判时认真倾听,同时分析利弊,在自己不确定的地方要向对方寻求详细的说明。
只有让对方多说的情况下,通过提问与回答的方式才能了解对方的信息以增加对自身的有利条件。
2.灵活用语,积极应变。
商务谈判的进行是瞬息万变的,谈判的过程中总是会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因此谈判者就需要具备很好的应变能力与语言优势。
一个好的谈判者是可以随时灵活语言,积极应变的,借助一切措施脱离现状。
在无法给对方明确的答复而又不能立刻否定时,就要灵活用语,回避确切答案,为谈判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
当遇到需要立刻答复的情况时,一定要灵活应变,不能让自身处在谈判的劣势,让对方小看。
3.言语要具有针对性。
对于不同的谈判场合、内容,甚至不同的对手,要有不同的言语行为,并且要有针对性的发表自身的观点,针对性的言语表达是更利于谈判进行的。
三、结束语。
总之,商务英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的广泛与实用对国际贸易也是十分重要的。
灵活运用上述讲解的言语技巧和行为,在商务谈判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在促成商务谈判顺利进行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互利互惠的结果,对合作双方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李品媛,现代商务谈判[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易开刚,现代推销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九
1.使学生了解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2.了解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以及主要节律行为的分类。
3.了解动物体内生物钟的概念。
教学重点。
2.动物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
3.动物体内生物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潮汐节律的概念。
2.生物钟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述法结合谈话法。
教学准备。
蝶和蛾昼夜节律实验装置。
教法建议。
学生虽然对一般动物的节律行为有些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地理解。因此,在解决难点时,教师应在课前做些更深入细致地准备。可在学生现有的自然科学知识水平和一般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配合直观教具,逐步深化,突破难点。
没有到过海边的学生,对海洋的潮汐现象不甚了解,了解潮汐现象的学生也不一定了解潮汐的规律。因此,学生理解海洋动物的潮汐规律更感困难。这就需要从日、地、月的运行规律讲起,还要涉及到万有引力的常识。学生对潮汐现象及最基本的规律了解后,对动物的潮汐节律行为也就容易了解了。潮汐现象不是生物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一般了解便可,不必占用过多时间。
生物钟的概念比较抽象,也是学生感到生疏的内容。在讲述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基础上,说明动物的一切行为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由于环境中年、月、日的变化有节律性,生命活动必然也会具有节律性。这种节律性像钟表一样,按照一定周期重复出现,时间很准确,但也可以延迟或提前,就像钟表一样。生命活动的节律在生物学中称“生物钟”,这只是一种比喻,应该使学生明白,动物的体内存在着类似钟表结构的器官,由它可以调节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还应向学生讲明生物钟在生物界广泛存在,每一种生物的生命活动都能反映出来。
讲述动物的昼夜节律时可以演示一个实验:捕捉活的蝶和蛾各5只,1只蝶和1只蛾放入一个纸盒中为一组,共5组。讲课时相继打开每个盒盖,蝶应立即飞出,蛾应无活动。以此说明,在正常的情况下,蝶类的生活节律是夜伏昼出,蛾是昼伏夜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哪些动物有社群行为?与单独生活的动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什么是动物的语言,举例加以说明。
讲授新课:
引言:日、月、星球都在运动。地球因自转一天分为白昼和黑夜;由于公转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广阔的海平面总是在起伏动荡,潮水的涨落周而复始地进行。几亿年来,动物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随着地球、月亮、太阳运行的往复变比,逐渐形成一些周期性的行为,在一天中、一月中或一年中重复出现。动物的这种周期性出现的行为,叫动物的节律行为。
一、昼夜节律。
教师:人一天的活动有没有节律?
学生:有、白天活动,夜间休息,一日三餐。
教师:动物也是这样,大部分动物不是昼夜都在不停地活动,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间活动,有的是早晨和黄昏时活动。根据昼夜活动不同的习性,可以分为夜行性动物和昼行性动物。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有哪几种夜行性动物。
学生:夜行性动物有老鼠、猫、猫头鹰、蝙蝠等。
教师:空中既然有飞翔的蝙蝠,这时的空中是不是还应该有其他动物在活动?
学生:应该有大量的昆虫在飞舞。
教师:大部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和少数鸟类属于夜行性动物。大多数鸟类、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及少数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属于昼行性动物。有些动物,如许多种鸟类在拂晓和黄昏时活动,也有一些动物的活动没有昼夜的区分。
演示实验:蝶和蛾的昼夜节律。
这里有5个硬纸盒,每个盒里放着1只蝴蝶和1只蛾子。蝶类一般是夜伏昼出,蛾类一般是昼伏夜出。现在打开盒盖,看看它们的活动情况。
相继打开5个盒盖。应该5个盒中的蝴蝶全部飞出,蛾子全部不飞出。如果有的蛾子也飞出,教师可向学生解释这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不是节律行为。可引导学生观察蝴蝶和蛾子各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是飞出去活动还是藏匿起来了。
二、季节节律。
以上学习的内容和看到的现象就是动物的昼夜节律。有些动物的活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的行为,这叫季节节律。请同学们举几个实例,说明动物的季节节律。
学生:每年的初夏布谷鸟便叫了。秋季,许多鸟飞到南方过冬,明年再飞回北方。
学生:蛙、蛇的冬眠,鱼的洄游。
教师:结合教材说一说大雁一年两次在什么时候迁徙,飞到什么地方,飞去干什么?
学生:每年秋季到来时,大雁便从北方飞向南方去过冬。第二年春又从南方飞回北方,进行繁殖。
教师:鸟类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就是鸟类的迁徙行为,有迁徙行为的鸟叫候鸟。如家燕、杜鹃(布谷鸟)、天鹅、丹顶鹤等都是候鸟。候鸟的迁徙和树木的发芽、开花一样,时间较为固定,每年前后相差不了几天。像鸟类的这种季节节律行为,在许多其他动物也都存在,如海洋鱼类的洄游,温带和寒带蛙、蛇、蝙蝠、刺猬、土拨鼠(旱獭)的冬眠。有些动物只有在一定季节才发情、交配、产卵、育幼,这都属于节律行为。
三、潮汐节律。
动物除随着昼夜、季节的变化发生节律行为外,还可以随着海水的涨落发生潮汐节律。到过海边的同学都知道,茫茫大海不但有永不休止的波涛起伏,一天之中,一月之中海平面都在有规律地起伏着。海面上升,海水向岸边涌来,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退去,叫退潮。潮汐就是海平面这种有规律的起伏变化。很多海洋生物的活动与潮水涨落的变化相适应。这种行为叫潮汐节律行为。
海滩上生活着一种招潮蟹,雄性个体右边的.螯肢特别大,像是拉提琴的姿势,也叫提琴蟹。落潮时,在海滩上寻找食物,海水再次上涨前10分钟便藏进洞穴中。潮汐现象有个规律,每天的涨潮、落潮总比前次晚来50分钟,招潮蟹出来活动和钻入洞穴中,每天也都推迟50分钟。有人曾经作过一个这样的实验:把这种小蟹转移到没有潮汐更迭的环境中,既看不见海水,也听不见海浪,但它们仍然按照原来的时间钻入洞穴和出来活动,而且每次活动都比的一次推迟50分钟。
除招潮蟹外,其他海洋生物有些也有潮汐节律行为。例如,牡蛎、蛤蜊在涨潮时张开贝壳在水小觅食,落潮时闭上贝壳静止不动。有些珊瑚、海生环节动物和一些鱼类,在海水达到高潮时才产卵。
四、生物钟。
上面我们讲过的这些动物,它们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为什么在时间上会与环境中的昼夜交替、四季更迭、潮涨潮落相呼应呢?公鸡在黎明前啼叫,招潮蟹在涨潮前钻入洞穴,大雁在秋季准时迁徙,旱獭准时进入冬眠。除动物外,许多开花植物也有在一定的时间内开花的现象。以上种种事实表明,生物的生命活动存在着节律性。这种节律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活动,是生物体内化学物质变化的结果。这种节律像是有一个钟表在指示着时间,生物学家就把这种现象叫生物钟。
钟表可以拨快或拨慢,生物钟能不能加以调节呢?生物学家用蟑螂做了一个实验。蟑螂是一种昼伏夜出的昆虫,傍晚最活跃。把蟑螂放在实验室特制的箱子里,人为地用灯光把白天和黑夜颠倒,大约经过1周,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里活动,这时室外实际是白天,这样等于把蟑螂体内的生物钟拨慢了12小时。这个实验说明,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因素可以影响生物体内生物钟的节律。
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节律行为都是生物钟在起着调节作用,这是动物长期生活在光照、温度或海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环境中,适应这种节律变化的结果。节律行为对于动物获得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对于繁殖和躲避不良的生活条件等都有积极的意义。人们掌握了动物的节律行为,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有益的动物,限制和防除有害动物。
小结: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动物的节律行为。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动物表现最多的是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节律行为受生物钟的调节,是动物长期适应自然生活环境的结果。可通过下面两个题目来检查学生的了解程度:
1.什么是昼夜节律行为和季节节律行为,举例说明。
2.招潮蟹每天推迟50分钟出洞寻食和进洞藏匿,这属于哪一种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十
熊猫体型较大,外形似熊,头较圆像猫,因而得名。大熊猫体长1.2~1.5米,体重50~80千克,体毛以白色为主,但四肢与肩胛部有连片的黑色毛区,眼区有形似眼镜的黑斑,耳、鼻端和尾端也皆为黑色。因其毛色黑白相间,主要栖息于山高、谷深、树高、竹密。茂密的竹林既是它们的食料基地,又是其藏身和繁育后代的场所。别看大熊猫个体肥胖,爬树却是能手,这是他们食肉祖先的本能,有利捕食,也能躲避敌害。大熊猫虽属食肉类,却喜素食,偶尔亦吃动物,但主要食物为少数几种细小的箭竹类的笋和较青嫩的茎、叶,俗称花熊和竹熊,是中国特产。
大熊猫的食谱。
竹子是大熊猫最爱吃的食物,约占食物总量的99%,每天约食竹子25公斤。其中被吸收的仅17%。目前大熊猫栖息地内,大熊猫主食竹类达9属40余种。在圈养条件下,为保证大熊猫的营养需求,还会为其提供适量的精饲料、水果、蔬菜等。野生大熊猫偶尔还会捕食竹鼠一类的小动物。
大熊猫的手掌。
当大熊猫慢慢长到7月龄时就开始换牙齿,它的臼齿大小约是我们的七倍,具有宽阔表面,强而有力的颌骨及坚固的牙齿,有助压碎磨碾竹子。
大熊猫特殊的消化系统。
大熊猫具有典型是肉动物的消化道,单室胃,没有盲肠。大熊猫以竹子为生,除了能够消化,吸收竹子细胞内含物质外,由于缺乏微生物的消化能力,只能利用一部分半纤维素,排出竹节外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分辨。这种独一无二的消化营养方式,无论是食肉动物还是草食类动物都很难见到。竹子是低营养食物,为了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养殖,大熊猫具备了吃得多,排泄快,选食优竹,不冬眠以及少运动、少消耗等特征。
排粘。
排粘是大熊猫一种特殊的生理现象。大熊猫的消化道壁上有大量的粘液腺,当大熊猫的竹子采食量减少时,胃肠道正常分泌的粘液也会减少,多余的粘液滞留、粘附在肠壁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通过肠管的急剧运动,将连同部分坏死、脱落的肠粘膜细胞一起排出题外。粘膜能够使竹便成形,减少消化道内的摩擦,起到保护作用。在排粘期间,大熊猫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以及倦卧等现象。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十一
摘要:中职学生一般综合素质比较低,年纪也较小,很多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致使情绪不够稳定,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经常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现象,要矫正中职学生的行为方式必须提高中职学校的管理水平,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端正其行为方式。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对动物独特的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物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难点: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易混点: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问题导学: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96页——p98社会行为上面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的学习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呢?哪些是学习行为呢?
(5)、阅读材料中的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
(6)、在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中的三个问题你能回答吗?赶快回答吧!加油!
2、请同学们阅读p97社会行为——p100完成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2)、特征:群体内有明显_____。
成员间有明确_____。
群体内有明显_____。
(3)、群体信息交流:动物进行分工合作时利用___、___动作、_____传递信息。
(4)意义:利用_____。
控制_____。
拓展提升:
1、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类别。
形成。
获得途径。
适应特征。
进化趋势。
2、社会行为(1)、特点a..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
达标检测。
1、选择题。
(1)、今年的国庆节,王岩同学在青岛的“海底世界”看到海豚的顶球表演,海豚的这种行为属于()a.适应行为b.经验行为c.先天性行为d.学习行为。
(2)、除哪种动物外其余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a.蜜蜂b.蚂蚁c.蝗虫d.白蚁。
2、非选择题。
(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的作用,由______和______获得的。甲:无母的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对猫无微不至的关怀,你看它像爱护雏鸡那样把小猫掩藏在自己温暖的翅膀下边。这两只小猫也安然地接受母鸡的抚爱,它们把母鸡当作了自己的猫妈妈,并且同它顽皮嬉戏,甚至会亲热地去舐母鸡的羽毛。但是,当小猫长大以后,它们最终会离开这位义母。乙:这是一只失去了雏鸟的美国红雀,它来到养鱼池边,对浮出张口求食的金鱼,立刻塞给它一条捕捉来的昆虫,就如同喂自己的雏鸟一样。就这样,红雀喂金鱼连续了好几个星期。丙:人们把黑猩猩爱吃的香蕉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是拿不到的,于是,它把几个木箱堆叠在一起,然后爬到木箱顶上,这样就可以拿到原来拿不到的香蕉了。
请说出以上行为是______先天性行为,______是学习行为。学后反思: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十三
我喜欢动物,对动物的知识也略知一二,但不知道什么是珍稀动物,在暑假,好好来研究一下,也增加一些我对动物的了解,现在,珍稀动物之旅就要开始了!
2、调查方法。
1:上网。
2:查阅书。
3:看电视。
3、调查表。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书籍鹦鹉已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野生红嘴绿鹦鹉生活于山中树林间,有时也到平原农田去。它们喜欢群居,主要以植物果实、嫩芽为食,叫声响亮且会模仿人语,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上网野牦牛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珍贵动物,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体型较大,肩高超过150厘米,体重达500公斤以上,全身长有蓬松浓密的长毛。野牦牛生活在4000-6000米高的山上。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十四
生物。
选题背景。
20xx年前,美国环境法律师凯茜·西格尔和加利福尼亚州约书亚树村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布伦丹·卡明斯一道,试图找到一种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栖息地不断消失的“典型”物种,通过申请将其列入濒危物种名单,引起公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威胁。
几经权衡,西格尔最终将选定北极熊。在她看来,北极熊在公众中“知名度”较高,加之它的生存与冰密不可分,全球气候变暖、海冰消融势必对其造成影响。此外,西格尔还希望借此达到促使政府制定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根据西格尔的设想,一旦北极熊被列为濒危物种,美国政府将按照《濒危物种法》相关规定,采取措施保护其核心栖息地。而由于北极熊的栖息地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威胁,政府将被迫减排温室气体。基于这种想法,西格尔于20xx年2月16日,即《京都议定书》生效当天提出申请,要求将北极熊列为濒危物种。
美国《新闻周刊》9日报道,全球现有北极熊2万只到2.5万只。据美国地质勘探局阿拉斯加科学中心北极熊研究专家史蒂文·阿姆施特鲁普介绍,北极熊主要依靠海冰猎食海豹。但随着海冰不断消融,开阔水域不断增多,北极熊可栖息的海冰距离海岸越来越远。然而,由于海豹更喜欢在靠近海岸的较浅水域出没,北极熊的猎食活动因此受到影响。目前,1岁大的北极熊的存活率已从20xx年前的60%到65%降至40%左右。《美国地质勘探》报道,如果海冰保持现有速度继续消融,北极熊种群数量到本世纪中期将减少三分之二。今年,即西格尔提出申请后的第3年,美国内政部部长德克·肯普索恩宣布将北极熊列为生存“受威胁”物种。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将依照《濒危物种法》规定,划定北极熊核心栖息地并加以保护,制定“恢复计划”逐渐增加其种群数量。
北极熊被列为“受威胁”物种后,前往加拿大猎熊的美国人将无法把“战利品”带回国。但是,美国内政部并没有将北极熊列为可获最高级别保护的“濒危”物种,这意味着美国政府今后采取何种级别的措施,保护这片油气资源丰富的北极熊栖息地仍有商量余地。
项目条件野生动物是大自然中对生态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生物类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成为濒危动物。如何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日益受到人类社会的关注。
研究目的。
了解目前生物濒临灭绝的状况,唤醒人们对濒危物种的重视。
主要研究方法。
访谈法、上网查资料法等。
研究的基本思路。
在系统学习生物基础上,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在老师的帮助下,本组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找出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优方法。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十五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使学生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二、课题研究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蜗牛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小动物,研究身边的小动物可以使研究的过程比较顺利,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本学期科学的学习内容中,第二章第一节就要学生《观察蜗牛》,那么我选择这个课题也可以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埋下伏笔。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
1、小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确定研究的课题:《观察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确定课题研究方案及明确组内成员分工。首先,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关联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信息资料见的关联;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其次,初步的交流,实验验证。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等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在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提倡多样化。
3、学生实验验证的过程。首先,学生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对实验多验证的内容有详细的了解,并在心中有一个大概的结论。其次,准备好试验中所需要的器材,组员之间分工合作,准备器材。再次,明确实验过程,并应该在边做实验的过程中有学生进行实验记录的工作,以助接下来的书面材料的总结。最后,对于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
4、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除撰写研究报告以外,学生们还通过开展研讨会、制作幻灯片等方式,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课题研究成果。
论文及幻灯片制作。
五、指导此次研究性学习的心得体会。
1、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着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协助学生解决他们活动中遇到的麻烦。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指导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同时此次研究性学习也有利于。
促进平时的科学教学,学生在活动中收集了大量的相关材料,通过研究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3、通过此次研究性学习,更加明确了再研究性学习中应该如何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意识参与性学习活动的态度。它可以通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组活动,是否认真努力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是否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能否与他人合作、采纳他人的意见等,二是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这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以及小组讨论记录、活动开展过程的记录等来反映,也可通过行为表现和学习的结果反映出来。三是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要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有关方法、技能的水平进行评价,如查阅和筛选资料,对资料归类和统计分析,使用新技术,对研究结果的表达与交流等。四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要考察学生在一项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五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结果的形式多样,它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板、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也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教师需要灵活掌握评价标准。同时,评价手段、方法也可以是多样性的,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等做法。
4、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学生们开阔了视野,懂得了实践,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一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养成了勤于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学生团队意识增强,与他人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意志得到磨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只有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投身教育研究、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才能把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更好,才能发展教育事业,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合格的人才。
动物行为研究(热门16篇)篇十六
生物。
选题背景。
前,美国环境法律师凯茜·西格尔和加利福尼亚州约书亚树村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布伦丹·卡明斯一道,试图找到一种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栖息地不断消失的“典型”物种,通过申请将其列入濒危物种名单,引起公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威胁。
几经权衡,西格尔最终将选定北极熊。在她看来,北极熊在公众中“知名度”较高,加之它的生存与冰密不可分,全球气候变暖、海冰消融势必对其造成影响。此外,西格尔还希望借此达到促使政府制定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根据西格尔的设想,一旦北极熊被列为濒危物种,美国政府将按照《濒危物种法》相关规定,采取措施保护其核心栖息地。而由于北极熊的栖息地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威胁,政府将被迫减排温室气体。基于这种想法,西格尔于2月16日,即《京都议定书》生效当天提出申请,要求将北极熊列为濒危物种。
美国《新闻周刊》9日报道,全球现有北极熊2万只到2.5万只。据美国地质勘探局阿拉斯加科学中心北极熊研究专家史蒂文·阿姆施特鲁普介绍,北极熊主要依靠海冰猎食海豹。但随着海冰不断消融,开阔水域不断增多,北极熊可栖息的海冰距离海岸越来越远。然而,由于海豹更喜欢在靠近海岸的较浅水域出没,北极熊的猎食活动因此受到影响。目前,1岁大的北极熊的存活率已从前的60%到65%降至40%左右。《美国地质勘探》报道,如果海冰保持现有速度继续消融,北极熊种群数量到本世纪中期将减少三分之二。今年,即西格尔提出申请后的第3年,美国内政部部长德克·肯普索恩宣布将北极熊列为生存“受威胁”物种。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将依照《濒危物种法》规定,划定北极熊核心栖息地并加以保护,制定“恢复计划”逐渐增加其种群数量。
北极熊被列为“受威胁”物种后,前往加拿大猎熊的美国人将无法把“战利品”带回国。但是,美国内政部并没有将北极熊列为可获最高级别保护的“濒危”物种,这意味着美国政府今后采取何种级别的措施,保护这片油气资源丰富的北极熊栖息地仍有商量余地。
项目条件野生动物是大自然中对生态环境变化最敏感的生物类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失去了栖息地,成为濒危动物。如何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日益受到人类社会的关注。
研究目的。
了解目前生物濒临灭绝的状况,唤醒人们对濒危物种的重视。
主要研究方法。
访谈法、上网查资料法等。
研究的基本思路。
在系统学习生物基础上,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在老师的帮助下,本组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找出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