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长城手抄报内容清晰篇一
父亲给了我一片蓝天,给了我一方沃土,父亲是我生命里永远的太阳,祝父亲快乐!
关于“父亲节由来”,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
父亲节在全美国作为节日确定下来,比母亲节经过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建立父亲节的想法很得人心,所以商人和制造商开始看到商机。他们不仅鼓励做儿女的给父亲寄贺卡,而且鼓动他们买领带、袜子之类的小礼品送给父亲,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人要求得到父亲节的贺卡寄回国内。美国军人的要求得到英国贺卡出版商的回应,因而印制了贺卡。虽然英国公众对这个人为节日接受缓慢一些,但今天英国在六月里第三个星期日也热烈庆祝父亲节,和美国的庆祝方式差不多。
父亲节似乎远不如母亲节那么重要,没有孩子给父亲送礼物。但是,美国的父亲仍然认为他们的命运比许多其它国家的父亲强得多,因为那些国家的父亲们连个名义上的节日都没有。
我国的父亲节订于每年的八月八日,又称为“八八节”。这是因为“八八”和爸爸相近,而且“八八”两字连缀起来,又好象一个 “父”字,所以父亲节特别被订于八月八日。
早在抗日战争白热化的1945年,上海一些爱国人士为颂扬和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父亲们,发起每年8月8日为中国的“父亲节”。
抗战胜利后,党国元老、上海各界名流如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觉得订定父亲节很有意义,有特别加以提倡的必要,就联名呈请政府准予规定每年八月八日为父亲节,通令全国遵行。后来呈请获准,八月八日就正式成为我国的父亲节。
父亲节临近,网络中铺天盖地都是关于父爱的文章,读着读着,泪水就会模糊我的视线。一直以来,内心深处有一个地方不能碰触,那就是我不敢想不忍想不愿想我的父亲母亲。因为一想起他们,我的泪水就会喷涌而出。
今天,流着泪写这篇文章,再次想起我的父母双亲,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但是在我心里,他们是极不普通的父母。今天先说说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性格耿直急躁,本性老实善良,思想简单古板,平时不不苟言笑,不善言谈。年少时想起父亲,我对他除了怨恨还是怨恨。随着年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他的儿女,尽管这种爱有点粗暴,有点简单,有点极端。
我在家排行老五,是个典型的夹心饼干,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所以我注定不被喜欢不被重视。重男轻女的父亲更喜欢他的2个儿子,哥哥和比我小三岁的弟弟。
父亲生我时,已经52岁了,所以我的记忆中,没有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苦拼苦挣的画面。父亲一直是生产队饲养员,每天和牲口打交道。家里干活挣工分的还有母亲、姐姐、哥哥和嫂子。
父亲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管教我们很严。我们家哥哥和弟弟有自由,女人没有自由。弟弟干什么都行,只要不是违法的事情。而我和姐姐们行动没有自由,上学回来就要做饭、拔猪草、喂猪、打扫卫生、看孩子……干活就不说了,哪个农家女孩子不干活?关键是,即使大冬天闲得无聊,父亲也不允许他的女儿们出门玩耍。
最让我痛苦的是当村里人娶媳妇嫁姑娘时,几乎全村人都会去看热闹,而我们却不行。父亲绝对不允许女孩子去看新娘子,尤其晚上闹洞房时,如果我们偷偷去看一眼,那是要付出妈妈挨打的惨重代价,因为父亲认为女孩子没教养是母亲的责任。
因为父亲的封建专制古板,从小被圈养在家的我们姐妹社交能力比较差,不擅长人际交往,永远学不会拐弯抹角,更不会阿谀奉承、拍马溜须,说话做事总是直来直去,为此,在后来的人生路上处处碰壁。
是父亲不爱我们吗?
不是的.,只是父亲的爱与众不同。因为爱,他勤俭持家,让我们兄弟姐妹有吃有穿。因为爱,他怕女儿们出门玩耍会有危险,所以以限制自由的方式保护他的5个女儿不受伤害;因为爱,他参加别人喜宴时,总会装回来几块糖,用牙齿均匀咬开一一分给我们。因为爱,性格急躁,很容易被激怒的他却从不曾动手打我们一下。
我至今记得,小时候,父亲不允许他的儿女口出脏话,如果我们姐妹之间闹矛盾,不小心骂一句难听的话,父亲听见了就会举起他的拳头,但是,每次他的巴掌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巴掌打在身上并不是很疼,长大了才知道这也是一种爱。
除了限制人生自由,我最怨恨的是父亲的抠门。其实,从小我就知道,因为父母亲特别能干,特别会过,我们家的情况总是比周围人家要好。但是,父亲的抠门有点不可思议,我们买书买铅笔,问父亲要一块,他只给你5角,问他要10元,他只给5元,久而久之,我们自然掌握了他的规律,本来是5元钱的东西,我们开口就要10元,软磨硬泡好半天,他就给5元。
因为在父亲身边没有自由,少年时我们姐妹最想的就是嫁人。因为大姐说她在婆家比在娘家自由快乐。所以,当邻居婶子每次说姑娘家只有在娘家才享福,嫁了人可就要受罪了时,我心里就想,嫁了人我至少有行动的自由了。
父亲一辈子没上过一天学,但是他认识很多字。他将这叫“识白字”,意思是他自学的。平时闲来无事,父亲总爱拿起一本书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人。你看他读书好半天才掀过一页,我常常怀疑他能读懂书的内容吗?父亲不仅爱读书,还时常和几个老人坐在院墙上兴致勃勃地聊着历史。
最近,读一首元曲,【双调】沉醉东风: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我就常常想起父亲和邻居老人谈古论今的情形,不禁笑出声来。
除了爱读书,父亲算盘打得也非常好。加减乘除都会,小时候,我就是跟着父亲学会的打算盘。以为学会了算盘,长大了可以当个商店售货员。
父亲最享受的就是每天午后,抽着旱烟半躺在炕沿上,眯着眼想心事。想他的儿女们有没有面粉吃。
成家后,每次去看望父亲,父亲总会问:“现在城里买一袋面粉多少钱?你一个月工资是多少?能买几袋面?”在父亲心目中,只要买得起面粉就不会饿肚子,只要不饿肚子就是好日子。
父亲是2003年冬天去世的,享年87岁。当父亲穿着妈妈做的老衣,闭上眼睛的时候,我发现父亲非常好看,脸上满溢着安详慈爱,我久久的看着父亲,忍不住伸出手去摸了摸他的脸,这是我一辈子向往的——能够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摸摸父亲的胡子父亲的脸,这个愿望直到父亲闭上眼睛才得以实现。
今天再想起父亲,我已经完全理解了父亲的一切行为,每次看到网上曝出那么多花季女孩被人诱拐蹂躏,小小年纪,身心备受摧残,我自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女孩子真的不需要太多自由!
父亲一辈子没骂过一句脏话,没说过一句谎言,没欠过别人一分钱。做人做事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一辈子最厌恶的就是撒谎骗人,好吃懒做,满口跑火车的人。
父亲,无论你对与错,今天,我依旧要感谢你生下我,养大我,没有因为我是女孩而抛弃,没有因为我不优秀而嫌弃。父亲,让我说一声从来没有对你说过的话:我爱你!
长城手抄报内容清晰篇二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北京之旅的第三天,我早早地起来,和大部队一起向八达岭长城“进攻”,准备好好体验一把当好汉的感觉。
汽车行了半个多小时,我们便到达了长城脚下,抬头一看,长城如一条巨龙卧在蜿蜒的山峰上,陷在缭绕的.云雾里,整个画面如仙境一般,一眼望不到头。长城的每一个台阶都有两三块砖头那么高。老师告诉我们,八达岭长城是天下九寨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还没有听完老师的介绍,我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啊,我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长城。挑战了自我,用无穷的斗志,战胜了一路的困难;用自己坚韧的毅力,战胜了胆怯;用行动打败了挫折,赶走了害怕,用双脚征服了人间奇迹,我多年的愿望实现了。
长城手抄报内容清晰篇三
我国北方的长城,开始于战国秦、赵、燕三国。
长城的起点——老龙头一、秦、赵、燕在北边修筑长城的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随着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加强,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诸少数民族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东胡。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除义渠从事农业外,其他均以游牧、狩猎为生。义渠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强国,自春秋至战国,与秦抗衡百余年。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更是军事素质高,作战能力强。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人以游牧、狩猎为生,牲畜以马、牛、羊为最多,其次则为骆驼、驴、骡等。他们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男子从小就学习骑射。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因此,一到成年,尽为甲骑。战国之际,匈奴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并且有了国家政权机构。国王称为单于,其下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除左、右贤王外,其余大臣都是世袭。东胡、林胡、襜褴、娄烦与匈奴基本相同。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实行胡服骑射。自此兵力遂强。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国家,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的南掠。
长城是由城、堡发展而来。作为军事上的防御工程的城、堡,早在原始公社末期就开始了。由于它能起有效的防御作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长城,最早出现于春秋,如楚国的方城(在今河南南阳地区)。到了战国,魏西河郡有长城,赵漳水上有长城,中山国西部有长城,燕易水有长城,齐沿泰山山脉有长城。这些长城,在战争中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北方游牧民族行动迅速的骑兵,行踪莫测,诸国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无法阻止他们袭击和掳掠。只有修筑长城,加上驻军防守,才有可能阻止他们的南掠。只有在北方修筑长城,才能抽调主要兵力,用于列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和保卫战争,才能完成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