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一
通过全市高中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在这里我就体育学科的改革有这样几点认识与想法:
一、健康第一,施(适)用于每一个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兴趣是发展的动力”这样最最通俗的一句话表明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一个人生存的重要性。强壮的身体不是坐享其成就可以得到的,必须要经过积极、持久的锻炼才能造就。那么,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最好的锻炼机会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坚守的原则不仅是“坚持健康第一”还要施(适)用于每一个人,举例:
二、体卫艺是一家
体育课不仅要传授体育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最为感兴的趋运动项目,我们学校篮球、乒乓、羽毛球、健美操等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健身项目,校园各场所条件完全具备,为什么还不开设选修选项呢?为什么还不把选择权交给高中生自己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普通高中学分制”计划出台已多时了,我们完全可以“音体美整合先行”,先吃螃蟹者鲜。这样的课程在学校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内容的穿插一定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自己塑造自己,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在高中开选修课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大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学习。我们高中也应该采取这种措施。高三教学形式不变,高一下学期报名所选体育项目,高二开学就上自己所选修的课程,高三再恢复以前。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对他们自己所喜爱的项目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
四、体育课改不能忽视体质测试达标
学生的惰性是比较大的,如果一味的以学生为主导,让他们以游戏、以快乐为最终的目的,让他们觉得体育课是可上可不上的话,这样就会大大的增长了他们的惰性。这项课改不仅要以让学生选项为主,还要有要达标的项目或在一些内容学过之后的一个考核评定给予学分。这样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反而让学生们觉得高兴之余还有所得。在这里的达标标准可以下调,或按各选项改变达标项目,但绝对不能不达标。
五、实行等级评价制
以往的测试都是百分制,这样对先天体育就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刺激。体育课程以应该淡化分数,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以鼓励学生为主。
六、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
在其它学科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常而易见的,而我们体育学科很少走进教室。显而易见,体育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分解动作使学生加深理解,掌握技术结构、了解裁判法等。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体育也在呼唤室内的多媒体教学。
六、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同一个项目可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或a、b、c、d班,今年暑期腾龙夏令营形式是好的例证)。
七、体育课也要有爱心
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我们体育教育者与学生的接触是最为密切的,了解也是最多的。当今的学生希望老师和他们象朋友一样。我们作为教育者,让他们学有所得是最基本的,但在教学中付诸于爱心却是不容易做到的。例如,在平日的教学上,多帮助保护一下,多说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等,这些看起来是微乎其微的细节却对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
如何进行体育课改、怎样能够成功……?这也为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改的同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要更好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创新来迎接新课改的到来。
以上是我继续教育的几点想法。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二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新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按照年初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安排,举办了毕节地区新进教师培训班。
本次新进教师培训从11月20日开始,至12月17日结束,总共开办了三期。共包括师德规范教育专题;公民与教育法规教育专题;教学常规专题;课程教材教法专题;教育科研专题以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每个讲座都是经过专家精心准备的,分别在各个方面讲授了新进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修养,其中有很多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使年新进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非常有利于新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将来的发展。下面就自己的学习谈一下心得:
一、培训课的认识体会毕业来学校工作,以为做好教师的准备工作,教书只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就行了。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进教师培训,我了解到当一个好教师并不容易。
首先是在理论课方面:教师应该博览古今中外典籍使自己成为饱学之士,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勤奋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教好学生。我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工作,在教授课程之前,先把教材读通读透,弄懂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制定一个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授课计划,然后认真进行备课,尽量多理论联系实际,多讲一些适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讲课时注意基本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还要积极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课时,尽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课后,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次上完课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以便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总之,在熟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避免题海战术,精讲精练。
其次是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自控能力。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以信赖,语言风趣幽默同时兼备耐心。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教师。我还认识到教书育人德先行。高尚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为人师表的起码条件,是学校高水平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体会,教师应作到有三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平常心。而要作为良师,则要做到爱事业、教学好、出成果。
我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应该认清形势,使自己尽快适应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确立高尚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心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怕吃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一切问题,每节课后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尽量坚持多看书学习,养成善于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教书育人:教书是重心,育人是核心;教书是过程,育人是目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自己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态度认真,但缺乏经验,在各个方面都有不足之处。
(1)在教学方面在理论课讲授知识时应该多与学生互动,注重教学设计,多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多让学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其他学习情况也应在了解得多一些,还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多讲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生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虽然工作充满热情但由于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估计过高,导致在有些时候管理不够严格;班级有些学生自律性很差,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虽然也向其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方法,但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成熟使问题解决得不够圆满。我决定今后应该更多的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经验,多看多思考,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多多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后,就是在认真搞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搞教育科研,应该让教育工作和教育科研同时得到提升。
我在这次培训中获益良多,我要努力做到最好,争取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年青教师。
以上是我在这次培训课所得的体会,以及自己在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希望多多批评指正。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三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这句话道出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德中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我们的爱,首先是要爱岗敬业。所谓爱岗敬业就是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虔诚、一种执着、一种深情的眷恋,从而进行孜孜不倦的工作。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政治、业务学习,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为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认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通过此次暑期间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我谈下面的一点体会:
一、爱岗敬业。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积极进取,提高业务素养。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把祖国的花朵培育的更鲜艳、光彩。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四
学校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举办了青年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学校能把此项工作固定化、制度化、长期化。而且要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培训模式上有所创新。
本学期青年教师培训从x年10月19日开始,至x年1月7日结束,总共开办了三次讲座,包括x年10月19日杨新华主任的“教学反思教师进步的阶梯”、x年11月12日崔敏主任的“如何适应职业教育工作”、x年1月7日张校长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应用”。每个讲座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分别在各个方面讲授了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修养,其中有很多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使年青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将来的发展。
一、培训课的认识体会
我毕业来学校工作,以为做好教师的教书工作,只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就行了。通过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我了解到当一个好教师并不容易。
首先是在理论课方面:教师应该博览古今中外典籍使自己成为饱学之士,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勤奋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教好学生。我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工作,在教授课程之前,先把教材读通读透,弄懂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制定一个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授课计划,然后认真进行备课,尽量多理论联系世纪,多讲一些适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讲课时注意基本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还要积极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课时,尽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次上完课认真总结,写好课后记,以便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其次是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我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担任对口高考班(高三电(2)班)的班主任,我严格按照学院的班主任工作细则进行工作,努力想要把班级工作做好,有人曾经说过: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我所带的班级参加高考的,高一高二不学习基础比较差,不自觉不能吃苦最令我头疼。我今后要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培养学生自育能力。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管好孩子。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以信赖,要风趣幽默又有耐心,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
我还认识到教书育人德先行。高尚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为人师表的起码条件,是学校高水平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体会,教师应作到有三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平常心。
我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应该认清形势,使自己尽快适应学院的各项工作。做到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确立高尚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心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怕吃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一切问题,每节课认真做好课后教学体会和辅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记录,着重调查研究,尽量坚持挤时间看书学习。在管理学生时要严格认真,宁可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骂你,而不能让学生毕业后骂你。
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张校长的“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多元成才学制体系将成为我们学校乃至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探索,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一份力。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自己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态度认真,但缺乏经验,在各个方面都有不足之处。
(1)在教学方面
在理论课讲授知识时应该多与学生互动,注重教学设计,多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多让学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其他学习情况也应在了解得多一些,还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多讲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指导实验课时,要争取亲自将每个实验多做几遍,争取多让学生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和对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高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2)在学生管理方面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学院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虽然工作充满热情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估计过高,导致在有些时候管理不够严格;班级有些学生自律性很差,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耐心,也向其他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请教方法,但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成熟使问题解决得不够圆满,导致班级在系里的排名靠后,自己也觉得很是伤心上火,我决定今后应该更多的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请教经验,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友耐心和爱心,多多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争取使班级名列前茅。
以上是我在这三次培训课所得的体会,以及自己在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希望多多批评指正,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三位老师为年青教师所做的精心准备和精彩的演讲,我在这次培训中获益良多,我要努力做到最好,争取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青年教师。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五
学校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举办了青年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学校能把此项工作固定化、制度化、长期化。而且要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培训模式上有所创新。
本学期青年教师培训从x年10月19日开始,至x年1月7日结束,总共开办了三次讲座,包括x年10月19日杨新华主任的“教学反思教师进步的阶梯”、x年11月12日崔敏主任的“如何适应职业教育工作”、x年1月7日张校长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应用”。每个讲座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分别在各个方面讲授了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修养,其中有很多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使年青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将来的发展。
一、培训课的认识体会
我毕业来学校工作,以为做好教师的教书工作,只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就行了。通过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我了解到当一个好教师并不容易。
首先是在理论课方面:教师应该博览古今中外典籍使自己成为饱学之士,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勤奋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教好学生。我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工作,在教授课程之前,先把教材读通读透,弄懂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制定一个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授课计划,然后认真进行备课,尽量多理论联系世纪,多讲一些适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讲课时注意基本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还要积极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课时,尽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次上完课认真总结,写好课后记,以便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其次是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我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担任对口高考班(高三电(2)班)的班主任,我严格按照学院的班主任工作细则进行工作,努力想要把班级工作做好,有人曾经说过: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我所带的班级参加高考的,高一高二不学习基础比较差,不自觉不能吃苦最令我头疼。我今后要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培养学生自育能力。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管好孩子。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以信赖,要风趣幽默又有耐心,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
我还认识到教书育人德先行。高尚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为人师表的起码条件,是学校高水平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体会,教师应作到有三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平常心。
我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应该认清形势,使自己尽快适应学院的各项工作。做到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确立高尚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心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怕吃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一切问题,每节课认真做好课后教学体会和辅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记录,着重调查研究,尽量坚持挤时间看书学习。在管理学生时要严格认真,宁可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骂你,而不能让学生毕业后骂你。
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张校长的“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多元成才学制体系将成为我们学校乃至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探索,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一份力。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自己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态度认真,但缺乏经验,在各个方面都有不足之处。
(1)在教学方面
在理论课讲授知识时应该多与学生互动,注重教学设计,多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多让学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其他学习情况也应在了解得多一些,还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多讲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指导实验课时,要争取亲自将每个实验多做几遍,争取多让学生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和对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高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5篇(2)在学生管理方面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学院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虽然工作充满热情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估计过高,导致在有些时候管理不够严格;班级有些学生自律性很差,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耐心,也向其他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请教方法,但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成熟使问题解决得不够圆满,导致班级在系里的排名靠后,自己也觉得很是伤心上火,我决定今后应该更多的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请教经验,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友耐心和爱心,多多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争取使班级名列前茅。
以上是我在这三次培训课所得的体会,以及自己在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希望多多批评指正,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三位老师为年青教师所做的精心准备和精彩的演讲,我在这次培训中获益良多,我要努力做到最好,争取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青年教师。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六
一、我对语文教学备课的认识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是我在高中教学一周后体会到的,它的微妙体现在以下几点:
1.抓大纲方向
只有明确了这个方向,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心里踏实。
2.抓教材,并且这个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着眼
所谓广度,就是对语文各项知识(文学、常识、语法、修辞、表现手法、构思立意、表达技巧,甚至历史、地理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并且能信手拈来,不拖泥带水,牵强附会。
所谓深度,就是快速的领悟力、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咬文嚼字的功夫、深钻细研的技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等。
3.抓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先了解他们,研究他们,首先,要知道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理解领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接受能力、自学能力等。其次,要知道他们的性格特点、文化背景、信心与爱好等,这些直接体现着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最后,在综合了解学生各种情况的基础之上,为他们考虑:在课堂上他们需要什么(具体)、不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反感什么;哪些理解起来容易,哪些理解起来不容易;哪些是可以当堂接受的,哪些需提前预习、课后巩固;哪些对他们最有效果,哪些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费力不讨好的……
4.抓自己
我有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我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学生能接受我哪些方面?不能容忍我哪些方面?昨天教学得失?今天该怎样惩前毖后……
综上所述,大纲、教材、学生,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后才是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善于揣度的思想家、优秀的组织者、高超的指挥家、出色的演讲家……高中语文,应该有许多值得深研的地方,非花费大量的心血是不能做好的。
二、我教学备课的总体构想
鉴于以上认识,我做了以下总体构想:
1.课堂模式
少讲,尽量把时间控制在15~25分钟,这就需教师在备课时作极其充分的准备,根据大纲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作缜密的部署。
2.以本为本,抓住教材中最主要的,从整体着眼,高屋建瓴
对课程内容思想、主体风格(或格调)、作者构思、写作特点等,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并以此为框架,拉起全文之“纲”,这个,我觉得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3.抓要点
抓住教材中若干要点,钻进去,点燃,让它爆炸,升起来烟雾弥漫,扩散无限,是意境,是张力,是遥远的星空和宇宙;底下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什么就是什么,看什么就是什么,是触动,是震撼。深刻、难忘,是支撑天空的大地……
4.问题教学
多设计些课堂练习题为好,因为文学毕竟是相当抽象的精神产物,只想不做,光说不练,容易使学流于一种更为空洞的思维领域、更为虚幻的失重空间、更为迷茫的精神沙漠、更为偏离的边缘地带……在一片扑朔迷离的“烟雾”中,摸不着头脑,或者索性,自顾自地去作心灵的旅游——与其劳神费力,还取不到“真经”,不如驾一片闲云回我的“花果山”或“高老庄”去。
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这是我目前最大的困惑,因为这项工程做起来确实庞大,头绪繁多,耗时费力,弄不好,哪个环节上准备不到,就可能导致全局失利,所以我得一项一项落实,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搞定。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七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一、专家指导使我思想变化很大
在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作为一个普通中学的化学教师,我们平时思考的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地并不多,更勿论着眼于教育的发展远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这方面实在太欠缺了!
二、自身素质方面不断提高
通过学习,自身素质方面不断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平时教学中的困惑得到有效的解决,加强了认识和理解。其他方面也有很大收获,如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手阶段、专家阶段。分析自己情况,应该属于“胜任阶段”,或是由“胜任阶段”向“熟手阶段”的过渡过程。专家对学员提出问题的解释全面、具体、耐心,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
三、同行交流,共同成长
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数学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在讨论中,老师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化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通过学习使我对一堂课的重新思考、一个知识点呈现方式的灵活多变也比以前思考得更深刻、更透彻些了。但我认为,要把国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去实践和沉淀。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们基层老师无所适从,我们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其实,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把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思想应用到自己实际教学中去。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八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主动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教室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教室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主动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教室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室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教室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教室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主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五年级教研组《循环小数》一课成功的展示,收到优良的效果得到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实践表明,这种分合协作的备课方法,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教室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近三年的改革收获?多,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十一月中期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第六届教学节,七位教师分别代表各组讲了课,三节评为优质课,这次公开教学,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
六年纪《圆的周长》的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契机,学生通过量、饶、滚找出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用计数器把测量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算出,填写报告单,观察数据发现倍数关系,由“是——也是——还是——总是”最后概括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周长公式的形成、获得、应用了然于心。
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四年纪《乘法的简算》一组连乘计算题计算,学生发现了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的规律,然后观察数字特征,变序、加括号达到简算。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相遇应用题》以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老师导演,学生表演,设计了从“相距——缩短——交_——相背”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感受相向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逐渐缩短的规律。
得出两物体相向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一段小小的表演,犹如吃了一盆八宝菜,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了。使学生的智慧、能力、情感、心度受到震撼,心理得到满足,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九
本人自1992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在这20xx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执教,热爱学校,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作为学习者、探索者,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感悟生命、确证自我,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工作着、生活着、收获着。本人现将主要工作和履行职责情况总结如下:
一、 静心学习,做个有修养的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是学生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环节。人类的知识结构像宝塔一样,第一层是语文知识,第二层是普通常识,第三层是专业知识。如果语文基础打不好,民族文化的高塔就建不起来。就一个人来说,如果语文知识浅薄的话,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知识的学习,影响到个人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作为传授语文知识的小学语文教师,深知自己肩上所承载的重任。
所谓“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呢?
在语文新课程的建设中,教师面对主要问题是能否实现角色的转变,能否采用新的教学策略。从这两个要求来看,我认为可以。语文老师应该从理念、知识、技能、学生管理等方面来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
首先,要具有适应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理念,因为我们从事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具体做法,我认为,首先应该认真研读新课标,明白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方向,明确目标,知道学生该学什么,自己该教什么。
其次,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首先是专业知识,包括关于本学科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教学实践的知识。为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我坚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实践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真正做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从学科性质来说,语文知识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从教学方面来看,我们常说“要想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所以要想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知识,自己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来看,一个知识丰富、有修养的老师必定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带动学生。我常常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向文本学习,认真研读中国教师报、学科杂志及有效教学等理论;向网络学习,阅读名师的教育博客,收集网络资源服务教学;向先行者、专家学习,利用各级教研活动,汲取思想精华。
二、潜心教研,做个有思想的教师。
教师如果不上课,就不能称为老师;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实践证明,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质量必然会大有提高。凡有建树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教育教学风格和魅力的人,一个不搞教育科研的教师不可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教师能否获得职业幸福感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职业境界,这就依赖于教师是否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是否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学校正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研机制:以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转变教学观念为重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转变固定教学模式,形成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转变学校传统教研模式,形成‘教、研、训’一体化校本教研机制。同时,学校结合实际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总体要求:提高精神素质,树立自律、科研、创新精神;提高观念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提高心理素质,形成乐观、自强、宽容、协作的品格;提高智能素质,丰富学识、博采众长、善于实践、长于反思。
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主张“向细节要质量”,大到课堂教学方法,作业的批改,小到课堂上的一个手势,都成为关注的焦点。我作为教研组长,珍惜并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包括市中心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各备课组活动、学术主题报告活动等,促进组内教研有深度、有高度、有实效。
三、专心实践,做个有作为的教师。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教学文化,教学文化的核心是课堂文化。赞可夫说过:“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和主阵地,作为一线教学单位,脱离课堂搞科研是不切实际的,但“闭门造车”只会固步自封,难以突破。面对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我们搞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要那种舞台上“十八般武艺”都上的“花拳秀腿”,我们要真正能长久扎根于日常课堂的真功夫。作为教研组长,本人与教研组同仁共同打造“高效课堂”,其中黄xx老师的语文课——《鸟的天堂》,以及陈xx老师的数学课——《角的分类》上观摩课,受到局领导和兄弟学校老师的一致好评。
四、雄心不已,做个有追求的教师。
当前形势下,教师的追求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教师的追求就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教师的责任心体现在即便你是教书多年的老教师也要不忘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即便你经验丰富,也要不忘虚心请教力求完美。当学生调皮捣蛋之时你决不能对其听之任之,当学生成绩下降或者情绪低落之时,你一定要设法找出其中根源。高尔基曾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而在我看来教师的追求无所谓高与不高之分,教师的追求其实很简单,就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成就学生的精彩人生,也包括自己的人生。我的课余生活,除了阅读一些教育专刊以外,还积极撰写论文。本人撰写的《小学生“挫折教育”之我见》等多篇论文分别在省、市级获奖。
总之,“教育是永恒的”,我作为一线的普通教师,深有感触:尽管我不能扭转季节,但可以营造局部的春天;我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不是思想家,但应有自己的思考;我也许还不优秀,但正走在通往优秀的路上。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十
关于什么是教师,唐代大散文家韩愈曾给出这样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很显然,在今天的教育形式下,“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
那么我们该朝着怎样的目标来努力呢?对此,习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我们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说,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
近来,我们高二为迎接语文会考,每天都会让学生做题,给学生讲题,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即便如此,我仍然注重引导学生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例如,我们做了一篇散文阅读《荡里莲花》,最后一个题目问的的是,最后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答案中有一点,“升华主题”,学生都没答上这一要点。对此,我给学生讲,如果问文章最后的段落有何作用,一定要考虑到它对主题的作用。对主题的作用有三种类型,即揭示主题、突出主题、深化(或升华)主题。
紧接着,我给学生举具体的文章,进行阐释。我分别以“做人就要做个有用的人”“天下所有母亲的跪拜都是最伟大的”两篇文章为例。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答题术语的含义,又于无形中引导学生朝“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说,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工作这么多年来,曾有不少学生跟我感情很好,因为,他们认为我不仅仅教他们学语文,更让他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我喜欢让学生写周记,学生也喜欢写周记。因为,我让他们写周记,是想让学生通过练笔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学生喜欢写周记,是因为,他们的心声有人聆听,他们的困惑有人指点迷津。
曾经有位课代表,叫原树群,他升入大学后,也将周记本带在身边。没事的时候,他喜欢翻一翻,看一看,因为那里有他的成长足迹,那里有老师对他的谆谆教诲。
他升入大学后,曾给我手下的学生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他说,我不敢说,我能考上大学,我的语文成绩起了多大作用,但我敢说,我考上大学,与语文老师有莫大的关系,是她在我失意时鼓励我,是我同学发生矛盾时开导我,让我始终保持我的善良,让我不丢失勇气和力量。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说,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
大学刚毕业时,我曾深深地不安,我不就比学生多读了7年的书吗?我能教好他们吗?渐渐的,我内心的不安消除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知识确实比学生的多。
再过几年后,我又有了困惑,感觉,自己的知识好像枯竭了,感觉自己的灵感消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慢慢地,我懂了,原来,是我自身的知识不够扎实。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工作后,我没有坚持读书,不再读书,结果,我的知识泉水就枯竭了。于是,我重新开始读书,读小说,读散文,看漫画,看心理学,看教育理论。就这样,我感觉,我又是我了。
我想,扎实的学识,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一个人必须要让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思想丰富起来。
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说,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这方面,我感觉自己做得还算好。他们的身份是学生的同时,还是些孩子。所以,我爱他们,真诚地爱。
我认真地批阅学生写的文章。唐新华是一位比较内向比较敏感的女孩,而她在给我的信中有这么一段:“怀着紧张的心情,小心翼翼地翻开本子。看到一片片红色的字迹,我感到很踏实,真的!仔细地看老师所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因为,标点也是有感情的……能拥有如此强大的精神支柱,很是感动,欣慰。”
我从不把学生对我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所以,当毛茜茜借给我一本书后,我写了一篇文章送给她,来表达我对她的谢意。她给我回复的信中有这么几句:“今天,我收到语文老师的礼物,很是开心和激动。抬头仰望那片无际的蓝天,总觉得那是生命中最美的点缀,天蓝在明媚的阳光下,给人一种暖洋洋的幸福感,简单却美好。”
在一般老师眼里,体育生都不怎么样,然而,隋不是,他谦逊有礼,爱学习。我将他点点滴滴的闪光点写在一篇文章里送给他,他很高兴地和我交流:“当看到老师递给我的文章,我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就赶紧拿到座位上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每次听或看到老师的文章,感觉就像是白居易的诗一样,通俗易懂,不华丽,却很真实,能让我读懂老师的心,觉得老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
我想不论是哪一位老师,都是爱才的,我也不例外。我特备珍视手下有文采有思想的学生,努力引导她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被我视为才女的张,在学期末结束时,写给我一封信,信的结尾有这样的话:“这世界这么大,我们还是遇见了;每天擦肩而过的人那么多,我们还是遇见了。我相信这是缘分,一段美好的缘分,一段被我及其珍视的美好的缘分。那么好,那么幸运,可以让我遇到你。”
说:“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我想,我们所教过的学生在多少年后,在跟他们的孩子提及我们的时候,会怎么说呢。当然,我们都渴望桃李满天下,做一个成功的老师,那就我们坚定我们前进的步伐,努力践行“四有”,做学生的好老师 ,做学校的好老师,做民族的好老师吧。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十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课作为学生最喜爱学科也随之深入。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体育学科的改革也存在一定风险。
通过全市高中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在这里我就体育学科的改革有这样几点认识与想法:
一、健康第一,施(适)用于每一个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兴趣是发展的动力”这样最最通俗的一句话表明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一个人生存的重要性。强壮的身体不是坐享其成就可以得到的,必须要经过积极、持久的锻炼才能造就。那么,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最好的锻炼机会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坚守的原则不仅是“坚持健康第一”还要施(适)用于每一个人,举例:
二、体卫艺是一家
体育课不仅要传授体育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最为感兴的趋运动项目,我们学校篮球、乒乓、羽毛球、健美操等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健身项目,校园各场所条件完全具备,为什么还不开设选修选项呢?为什么还不把选择权交给高中生自己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普通高中学分制”计划出台已多时了,我们完全可以“音体美整合先行”,先吃螃蟹者鲜。这样的课程在学校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内容的穿插一定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自己塑造自己,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在高中开选修课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大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学习。我们高中也应该采取这种措施。高三教学形式不变,高一下学期报名所选体育项目,高二开学就上自己所选修的课程,高三再恢复以前。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对他们自己所喜爱的项目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
四、体育课改不能忽视体质测试达标
学生的惰性是比较大的,如果一味的以学生为主导,让他们以游戏、以快乐为最终的目的,让他们觉得体育课是可上可不上的话,这样就会大大的增长了他们的惰性。这项课改不仅要以让学生选项为主,还要有要达标的项目或在一些内容学过之后的一个考核评定给予学分。这样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反而让学生们觉得高兴之余还有所得。在这里的达标标准可以下调,或按各选项改变达标项目,但绝对不能不达标。
五、实行等级评价制
以往的测试都是百分制,这样对先天体育就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刺激。体育课程以应该淡化分数,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以鼓励学生为主。
六、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
在其它学科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常而易见的,而我们体育学科很少走进教室。显而易见,体育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分解动作使学生加深理解,掌握技术结构、了解裁判法等。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体育也在呼唤室内的多媒体教学。
六、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同一个项目可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或a、b、c、d班,今年暑期腾龙夏令营形式是好的例证)。
七、体育课也要有爱心
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我们体育教育者与学生的接触是最为密切的,了解也是最多的。当今的学生希望老师和他们象朋友一样。我们作为教育者,让他们学有所得是最基本的,但在教学中付诸于爱心却是不容易做到的。例如,在平日的教学上,多帮助保护一下,多说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等,这些看起来是微乎其微的细节却对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
如何进行体育课改、怎样能够成功……?这也为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改的同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要更好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创新来迎接新课改的到来。
以上是我继续教育的几点想法。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十二
今年是本人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在工作中有得有失,在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同时,全神贯注抓好课堂教学,业余训练,使我校体育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丰富了校园生活,增强了师生的身体素质,健全了学校体育教学制度。现就近几年的个人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教学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型、现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平时能认真加强体育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教科研意识气氛浓厚,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二、一操一活动工作
学校一操一活动是反映学生整体面貌的形象“工程”,是学校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窗口,一直抢抓大课间跑操工作和阳光活动工作,不断增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训练工作
学生课余训练和竞赛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每天早上坚持体育队的训练任务,并建立了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并根据学校、镇、县的各种比赛安排,合理的进行训练,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四、班主任工作
本人在做好各项体育工作的前提下,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建立了良好的班集体,班级的各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十三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一、专家指导使我思想变化很大
在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作为一个普通中学的化学教师,我们平时思考的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地并不多,更勿论着眼于教育的发展远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这方面实在太欠缺了!
二、自身素质方面不断提高
通过学习,自身素质方面不断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平时教学中的困惑得到有效的解决,加强了认识和理解。其他方面也有很大收获,如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手阶段、专家阶段。分析自己情况,应该属于“胜任阶段”,或是由“胜任阶段”向“熟手阶段”的过渡过程。专家对学员提出问题的解释全面、具体、耐心,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
三、同行交流,共同成长
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数学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在讨论中,老师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化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通过学习使我对一堂课的重新思考、一个知识点呈现方式的灵活多变也比以前思考得更深刻、更透彻些了。但我认为,要把国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去实践和沉淀。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们基层老师无所适从,我们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其实,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把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思想应用到自己实际教学中去。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十四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本文不作详细介绍。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周围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郁郁而终。我们只当是他们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之故,岂不知是他们精神生命的终结使然。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去了意义。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为60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这样,“'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会欢欣鼓舞地迎接另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这是从教师自身的幸福需要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每两年一次的评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不留神就落聘了,丢人现眼外加经济损失,没办法只得求爷爷告奶奶。再例如进城这件事,也是脱关系走门路,耗神费力。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本文不作详细介绍。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周围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郁郁而终。我们只当是他们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之故,岂不知是他们精神生命的终结使然。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去了意义。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为60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这样,“'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会欢欣鼓舞地迎接另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这是从教师自身的幸福需要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每两年一次的评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不留神就落聘了,丢人现眼外加经济损失,没办法只得求爷爷告奶奶。再例如进城这件事,也是脱关系走门路,耗神费力。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十五
信手翻阅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范文之心得体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体会。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本文不作详细介绍。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按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个大问题,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形式有两种,即常态的肉体形式和内化的精神和心灵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对于常态的生命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需的养料;而对于精神和心灵维度的生命来说,它需要的养料来自于读书。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二则社会的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孩子不是需要一碗水,而是需要两碗水,甚至更多的水,你说光有一桶水够吗?三则世界越来越小,都成为一个地球村了,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都臭了,还怎么给学生?所以,当代的教师你得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行,而这活水从何而来?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我们常常发现,我们周围那些退休的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便形容枯槁,精神憔悴,甚至郁郁而终。我们只当是他们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之故,岂不知是他们精神生命的终结使然。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去了意义。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为60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这样,“'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会欢欣鼓舞地迎接另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这是从教师自身的幸福需要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每两年一次的评聘是大家特别关注的,一不留神就落聘了,丢人现眼外加经济损失,没办法只得求爷爷告奶奶。再例如进城这件事,也是脱关系走门路,耗神费力。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能历经磨难而不垮,处身包围而不败,与热爱读书至关重要。是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犹太伟人,成就了以色列这个特殊的国度。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机场,俄罗斯人捧着名著等车候机的场景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都用经典来滋养我们的精神和心灵,那我们的生命将是何等灿烂。
第三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有句古话叫作“尽信书不如无书”。人云亦云只能算得上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只能算得上是传话筒录音机。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做报告我们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一句话,而有的人做报告,对于我们的耳朵和神经来说都是一种折磨,为什么?因为有的人只会“把别人的东西罗列了一下”而已,由于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显得死气沉沉,没有色彩。假期中我们听了几十场报告,这种感受一定很深吧?所以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书中的内容因为有了我们的参与和酝酿而散发出更加迷人的芬芳。
另外书中的有些内容受时代和作者经历的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需要我们得有清醒的头脑和睿智的目光去判断,去选择,从这方面来说思考也很重要。鲁迅先生曾提到过“拿来主义”,就是要我们审慎地对待书中的内容,有用的我们吸收消化,最后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没用的甚至有害的我们要毫不惋惜地抛弃,从这个角度讲,光读是不行的,还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甚至是“深入的思考”。因为“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面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也就难以融入我们的灵魂和血脉之中。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十六
中学老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展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放手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八十六中应虹老师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在上课前一天应虹老师布置了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图像,课堂中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并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点拨。然后再分别让两位学生在图像的每一个细胞中标出一对等位基因,同时下面的学生也在作业本上画图,以复习上节课讲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再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虹老师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应虹老师也着重强调了易错的知识点,并对自由组合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技巧进行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复习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在两所学校的听课中,我感觉到,他们非常重视课本。象贤中学黄艳萍老师在复习《染色体变异》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稿的基础练习的时间接近20分钟。并且讲到前面已经复习过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也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出处。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基础,重视课本。而我在教学中,这一点做的还很不够,往往注重蓝本中的考点讲解,认为课本很简单,学生课后看就可以了。但是往往学生在课后很难落实下去。
三、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团队协作意识强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以及从课后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两所学校都很重视集体备课。象贤中学的导学稿由一位老师执笔,拿出的初稿在集体备课时再由全体高三生物老师讨论,确定每一个考点的讲解方法,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实际,分层合理得当。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提高了老师的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高中教师心得体会篇十七
参加了中学老师的示范课,他们的课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课展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我就参加的这一次活动谈一点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放手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八十六中应虹老师的《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在上课前一天应虹老师布置了含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图像,课堂中请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图像,并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给予点拨。然后再分别让两位学生在图像的每一个细胞中标出一对等位基因,同时下面的学生也在作业本上画图,以复习上节课讲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再让学生从图中找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虹老师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事可做”,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应虹老师也着重强调了易错的知识点,并对自由组合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技巧进行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深。复习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 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在两所学校的听课中,我感觉到,他们非常重视课本。象贤中学黄艳萍老师在复习《染色体变异》时,让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导学稿的基础练习的时间接近20分钟。并且讲到前面已经复习过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时,也是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到出处。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基础,重视课本。而我在教学中,这一点做的还很不够,往往注重蓝本中的考点讲解,认为课本很简单,学生课后看就可以了。但是往往学生在课后很难落实下去。
三、精心独到的课堂设计,团队协作意识强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以及从课后的交流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两所学校都很重视集体备课。象贤中学的导学稿由一位老师执笔,拿出的初稿在集体备课时再由全体高三生物老师讨论,确定每一个考点的讲解方法,在练习设计方面针对性也很强,贴近学生实际,分层合理得当。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提高了老师的课堂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两天的学习,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收获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的进步,一点一点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授课水平实现新的跨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