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逛庙会心得感想篇一
大年初五,我和爸爸、妈妈、姥姥一起去鹤壁市浚县aaaa级景区大伾山逛庙会。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快地前进,我心里盼着能早点到庙会。
还没有到庙会,前面已经是车水马龙了。只好下车步行进入庙会,整条街道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我们艰难地往前走,终于到了大伾山。
进山之后,首先是“天下第一百猴路”,总长195米。楼梯的石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画,各种各样,惟妙惟肖:有的雕刻的是一群猴子,有敲锣的,有打鼓的,有吹号子的,还有举旗的,像是正在欢迎游客们光临这美丽的大伾山;有的雕刻着四只小猴子,好像看到这么多游客来到大伾山,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
石栏的柱子上还雕刻着可爱的小石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的猴子脚挂着树桩,调皮地看着右方;有的猴子骑在一头牛的背上,握着牛角,催促它赶紧向前走;有的猴子骑在它爸爸的肩上,给它挠痒,猴子爸爸一副享受的表情,真是“父子情深”;有的猴子笔直地站着,背着手,穿着带扣子的衣服,面带微笑地讲话,好一副领导的派头;有的猴子侧躺在石头上,昏昏欲睡,眼睛都睁不开了……1986只猴子,形态各异,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道路两旁,古树云立,都有几百岁的树龄。山路边还有许多株迎春花,探出金黄色的小脑袋。山路上,还有不少卖“泥咕咕”“转转猴”“皮老虎”“拨浪鼓”的商铺,民俗气息浓重,吸引了不少游客。
进到天宁寺里,就会看到大伾山的著名景点——摩崖石刻。在一些山石或山壁上,历朝历代文人墨客题写的石刻随处可见。左边,摩崖石佛有七层多楼高,成群的游人在这尊大佛面前显得十分渺小,“八丈佛爷七丈楼”果然名不虚传。大佛左手扶着膝盖,右手呈掌形,神态十分庄重。
大伾山景色宜人,景点独特,庙会热闹,真是过年旅游的好去处!
逛庙会心得感想篇二
今天,爷爷说要带我逛庙会,我高兴极了。因为爸爸妈妈还没有带我逛过庙会呢。
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赶庙会的地方了。这里人山人海,路两边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我们又来到了卖小挂件的地方,这里的人流量极多,难道都只是为了买小挂件吗?当然不是,原来卖挂件的旁边有一个看皮影戏的地方。只见幕布的左边一只兔子躺在树下睡大觉,一只乌龟慢悠悠的向前爬着,脖子还一伸一缩的,大概是在演绎龟兔赛跑的故事吧。我感觉皮影戏还是很有趣的,就找了地方和爷爷坐了下来一起观看。接着舞台上一个穿长衫带眼镜手拿二胡的皮影在幕布上出现了,他的右手在二胡上拉来拉去,左手在二胡的弦上摁来摁去,头部还随着后台响起的忧伤二胡旋律摆动,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学过的课文的内容:起初琴声委婉连绵后来无比悲伤,仿佛是阿炳在赞叹二泉的优美景色……我跟观众鼓起掌来。爷爷说:“这不算什么,后面还有更精彩的。”果然幕布上刚出现了一个制作精良的皮影,博得了观众的喝彩。只见那皮影身材魁梧,头戴武生巾,肩披战袍,背后插着几面旗子。一上场便后便在那慷锵有力的锣鼓声中舞起手中红缨枪,舞到精彩处还来了一个后空翻,围观的人看的目瞪口呆,让我不得不佩服皮影控制人那炉火纯青的技术。
恋恋不舍的离开皮影戏台,我还看了吹糖人的,捏面人的,耍鞭子的……这让我对这些手艺人更加敬佩了。
这些都是流传下来的中华民间艺术。随着时间不停的流逝,许多技艺不断失传,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剩下不多的也只能在赶庙会的时候才有幸见得。
真希望这些人可以把手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后世子孙也有这个眼福看到这些精彩的技艺!
逛庙会心得感想篇三
大年初三,我们一家去逛庙会。一路上,我在想,庙会是表演节目还是吃饭,或是购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什么是庙会。
到了庙会现场,哇!人山人海,彩旗招展,四周全是小摊,我置身于一片喜庆之红中。叫卖声,讨价还价是滔滔不绝,舞台上五颜六色,真热闹!摊子五彩缤纷,有卖玩具的、卖烧烤的、卖饮料的;还有许多小吃:天津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老北京冰糖葫芦等等,随着人流而动,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
“呼——呼——呼”,循着声音我扭头看去,哇,是做棉花糖的。瞧!一根细竹签子,随着主人手的转动,裹上了一层层像棉花一样洁白松软的糖絮,就像变魔术一样,不一会就鼓出了一个棉花包。而且这棉花糖变幻莫测,不吃的时候像一棵小树,咬上几口又变成秃顶老人……我把脸埋上去,好甜呀!这棉花糖不仅是魔术师,还是糖中的另类代表啊!
在棉花塘边,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剪纸,有连年有鱼(余)、陕西八大怪,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人物的皮影。
庙会中最好看的便是玩杂耍了。 “啪!啪!”这声音比放鞭炮还响。 快看!原来是一老一少两位表演者,各拿着大约十几米长的皮鞭子在地上抽着、抡着,我吓得赶紧后退几步,生怕被抽着。爸爸笑着说:“别怕,他们手上有准。没个几年时间练不出来!” 妈妈告诉我,打响鞭预示着新年红红火火。
下一个节目是玩风火轮。一个老人拿着线轴,一边是一个大碗,另一边是一个小碗,碗里燃着火,只见老人镇定自若的抖着,风火轮在他的手中潇洒地上下翻飞,火苗子呼呼的冒着,真是技艺高超啊!怪不得爸爸说:高手隐藏在民间!
我的表妹只有三岁,她被声音吓得捂着耳朵迟迟不肯放下,真搞笑。
这就是西安的庙会。既有民族特色,又丰富多彩,让大家玩的很开心,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