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孩子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一
第一段:概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50字)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领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教育孩子传统文化十分重要,因为它不仅代表着我们的历史、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和自立的人生态度。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是孩子培养优秀品质的重要渠道。
第二段: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关系(250字)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通过家庭,孩子能够接触到最纯正、最真实的传统文化。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故事、传说、节日等方式传递给孩子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理念。例如,让孩子了解祖国的历史,讲述先人的事迹和传统节日的由来,教导孩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等。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传统文化意识和情感纽带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
第三段:学校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作用(300字)
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传统文化教育也应该被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学校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和课程设置,让孩子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体验。比如,开展传统文化节,组织学生观看古代文化艺术表演,举办传统手工艺制作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学校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综合发展的重要环境,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四段:新媒体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250字)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新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和教育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来说,新媒体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孩子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资源。例如,他们可以观看古装剧、历史纪录片,参加在线讲座和讨论等。然而,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新媒体,避免浏览低俗、暴力的内容,培养追求真善美的审美情趣。
第五段:总结教育孩子传统文化的心得感悟(250字)
在教育孩子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孩子的兴趣,使之乐于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孩子通过阅读、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应该让孩子明白传统文化不仅仅是看似古老的东西,它实际上是对人类智慧和价值体系的一种回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孩子可以形成独立思考和综合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
总结: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学校和新媒体等环境都是教育孩子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出独立思考和综合能力的孩子将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教育孩子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深刻的认识到,合规文化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具有农业银行金融特点的教育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形式,是农业银行信奉和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管理经验方式并付诸实践的价值观念,集中体现了农业银行员工的价值准则、经营观念、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及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推动农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可以说,这次活动的开展,让我进一步认清了岗位职责、净化了了思想、提高了领导务能力。下面,就这次学习的收获,我谈点我的见解。
一、学习合规,提高认识。
首先,我们学府分理处召开了全体员工的专项会议,对市行下发的“##视频会议和建总函〔#〕##号、建总函〔#〕##号文件”,以及合规经营有关文件进行了全面而又认真的学习,尤其是对“合规手册”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此我还认真地做了学习笔记,使得我和同事们对合规经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其次,通过学习,纠正了我以往“重经营、轻管理”的错误认识。与同事们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微小的违规行为会积累成严重的合规风险,严重的合规风险会使建行经营遭受重创,甚至导致生存危机。而加强合规管理可以减少违规风险或违规而被处罚的损失,还可以保护员工少犯错误,激发员工奉献价值。
最后,由于加强了合规管理最终吸引到更多的优质客户来我单位,扩大客户回报价值,还可以增强网点的持续竞争力,提高建行的声誉。
二、及时整改,亡羊补牢。
通过学习,我对自己在“#年网银事件”的错误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领悟。事情发生在##年末,当时我单位为了完成网上银行业务交易量,动员全单位上下人员都想办法,为网银这一新兴业务努力做营销工作,力争将该项任务指标完成。我是对工作很勤奋的人,为此我下了很大的心血对客户进行了大力宣传,但是,由于当时网上银行是刚刚开始发展,客户对这项新兴业务的心理接受能力还远远不够,加之当时临近年末,距市行下达的任务指标还相差甚远,为此,我们全体员工都非常着急。后来大家听说可以在网上进行自由划款,而且不受任何限制(当时也没有任何人说这样做是违规的),于是大家就商量都将自己账户的存款在两个帐户(均是本人的)之间来回划转。当时我也认为这些均是合法的帐户,钱也都是合法的资金,在网上正常的划转,既能熟悉网银业务,又能争取将该项任务指标完成,于是我也学着在网上做了几笔这样的划转。但在今年4月份,经过内审检查后才知道,这样做是属于虚假的网上交易。当时我还有些不理解,存款自由、取款自愿,这是我们一贯奉行的原则。但是通过这次合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对合规经营意识的缺乏和对规章制度的学习有很大的不足,也为自己的无知犯错而深深懊恼不已。尽管办理的笔数不多,金额也不大,有没给建行造成什么损失,但毕竟也是一种网络资源的浪费。而且更突出地体现出我对合规意识的淡薄与有关法规的无知。今后我将吸取这个经验教训,再不做这种“只顾小家而损害大家的行为,”要在合规经营上,狠下工夫,将合规合法作为网点经营的第一要旨来抓,在工作中严格遵照建行的规章制度办事。发生上诉事件后,我也进行了认真的整改。首先,将自己的违规账户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又对本单位所有员工的账户以及亲戚、朋友的账户也进行了认真梳理,将其中存在风险的可疑类账户进行销户处理,并杜绝今后此类账户的发生。其次,牢固树立合规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从现在做起,员工间相互监督,在全员认识中形成合规有理,违规有害,违法有罪的思想观念。最后,合规经营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我和我单位的员工将合规经营意识深入我们的每一天经营和每一笔业务当中,将合规和监管有效互动起来,干部、员工互相监督,相互监管,对坚持合规的给予表彰,对违规行为坚决抵制,绝不搞下不为例的姑息纵容。
三、合规经营,初见成效。
通过正确认识和整改后,这段时间我们单位的合规工作取到了一些可喜的效果。首先,合规经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员工在业务操作中易犯的工作失误和渎职,保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自从进行合规要求以来,我单位的柜面业务差错率下降了62。5%,一些由于工作疏忽而易犯的小毛病,在员工互相监督下,得到明显改善。成功堵截了用假身份证开户事件5起,婉拒因证件不齐而要求违规存取款事件35起,人情违规办业务43起,截获假币65笔,金额达4865元。现金库存超限额情况预警通报也再也看不到我单位的身影了。尽管在刚开始执行合规管理的时候遇到个别客户的不理解,甚至发生投诉事件,但最终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合规经营创造价值。我们做过调查,问客户为什么我单位人很多,还需要排队,而不去别的人少的单位办理业务?得到的回答都比较一致:“你们单位比较正规。”我们在做基金业务宣传的时候,也从不给客户许诺,更不做某某基金买了会有多少、多少的回报的误导性宣传,相反,总是在委婉地告戒客户注意防范风险。但我单位的基金销售量并没有因此而减少,相反还在递增。这就应了一句俗语:“黄金有价,诚信无价”。所以我的感觉在建行更应该遵从“黄金有价合规无价”的服务原则。因为大多数客户是不会青睐那些经常违规或被处罚的银行的,他们更会忠诚地选择对他们服务周到又有安全感的银行,只有合规的银行才能增强其持续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恰恰是给我们银行带来财富收入和剩余价值的不懈源泉,更能够提升了我们建行在客户中的信誉和社会地位。
以上是我对合规学习的一点点浅薄认识,不当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
教育孩子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三
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
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教育孩子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已经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但一个未想到的机缘拯救了我,把我从万丈深渊拉了上来。去年夏天,我家请来了能够传播民族文化拯救万民的武强年画,我逐渐从失落中走了出来,家里比以往平安了许多。但由于自己过去的阴影还没散去,在年后的日子里又出现了不安的情形。或许有一份因缘还在等着我,不久,曹老师就来找我,把我送到了这从没有来过的陌生地带——正定“德宝轩”。
我是一个孤独不愿与人交往特别内向的人,年少时,因为无知误走了邪道,染上了恶习,又错信了外道,迷恋过大仙,背离了祖宗,遭遇了人生令我惨痛的不幸。着了异幻和恶鬼的毒害纠缠,至使自己跌跌不振,堕落了许久。来到这个古香古色的迷人小城正定,真是有着不一样的感觉。到了“德宝轩”这个传播民族文化的小院里,我渐渐找回了自信,有了能够生活下去的勇气。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善良,对我都很好,每一位老师都开导我,对我很热情又很关心,我真的感觉到有家一样的温暖。从不愿与人说话、不愿交往的我,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也愿接触人与人谈心了。实属这里的正气场有无限的强大,能够给人以激励,激励人生不畏艰险;给人以奋进,让人能够勤奋学习,以效忠国家;给人以振奋的精神,生活再困苦,也要好好活下去。
谈到使命,每个人都应该有,谁都有上天交给的要完成的任务。有使命在身,我还没完成,怎能就轻生呢?天命难违,上天就是让我来结这个缘,到这里来,了业障、明因果,了知到世上是来还愿了债来的。人身难得,珍惜人生的大好时光,好好做人,为去之日修个好去处。我的人生有了过失,有了污点,有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无论成大器,还是小器,我都愿为民族的事业奉献自己。我不想再有虚妄之心,但我相信,在传播民族文化的事业里一定有我。我发现这里的人都渐渐很喜欢我,说我是可造之才,我可不敢这么讲,不愿把弓拉得太满。我只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前卒,为民族的事业去冲锋陷阵。
我祝愿天下苍生都能平安幸福,愿祖国日益强大,愿人民身体健康,愿百姓都能合道修行,为民族的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些天的课我也没听好,没法去总结,只好谈了一些我这些天以来的感受与收获,望谅解。
听说“德宝轩”出现了一些困难,不必担心。我相信美好的道业有神来祝福,未来肯定是美好光明的。
我总结的不好之处,请老师来批评、指正。
教育孩子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五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形成历史悠久。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忠孝节义向来被认为是是中华传统美德,其中孝占有重要位置。万恶淫为首,百善孝行先,这也是流传甚广的古训。
今天为我们青马班全体成员授课的是理学院党委,余育新副书记,这次讲座的标题是《中华传统文化——孝文化》。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尊敬关爱父母。
曾子把孝分了三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能养是个底线,底线以下就是不孝。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戳,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在弄清形成过程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孝”的本质。这是研究问题的基础。孝的本质是子孙之德。后辈应对先辈进行衣食上的供养和态度上的尊敬等。
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
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长幼之道,在家孝顺父母,至亲至爱;在社会上尊老敬老,选贤举能;在国家,则忠于君主,报效朝廷。
汉王朝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其侍奉母亲从不懈怠。《亲尝汤药》讲述的是汉代文帝孝行的故事,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则故事。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从小就奉行孝道。刘恒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的侍奉母亲,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里,汉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的汤药,他总要亲自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唯恐药饵失调。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了。汉文帝的仁义和孝顺感动了天下人,加上他治国有方,国家一派兴旺景象,与后来的汉景帝一起开创了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繁荣时代。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孝”,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把“孝”视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根本基础和发展前提,认为“孝”是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齐家之宝,更是治国之道。古有虞舜孝感动天,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今有陈毅探母,邓小平赡养继母等鲜活事例,还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等等诸如此类,无不折射出孝文化的光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赡养父母,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之事,乃做人根本。为人子女者当懂得感恩,崇尚孝道,做好份内之事。
讲座最后余育新副书记为我们总结了中国孝道文化主要内涵包括: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而孝文化的历史作用则包括修身养性,融合家庭,报国敬业,凝聚社会。最后,他给了我们一句话:“远大理想,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高尚品行。”
听完讲座,我感受颇深。如今社会,不知是因为巨大的社会压力还是本为这社会的人情淡薄,不孝之人、不孝之事在频频出现。“孝”是我们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就应该好好地将此传承下去。“孝”是一种爱,是对父母、长辈之爱。是一种最基础、最切近的情感。常有人说:“如果一个人他懂得孝顺,那么就一定不是个坏人。”因为懂得孝,那么心便是善良的。父母对于我们是一辈子的恩人,从我们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我们踏进学习的殿堂到走进工作的大门,都是他们在背后默默的注视着,默默的奉献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一辈子都无法回报玩的恩情,所以“孝”是我们应该做的是,而且也是我们必须做的事。人不孝则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所以,现在的我们都应做一个懂得“孝”的人。
教育孩子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六
时间飞逝,我从一名学生,到息县进入工作岗位已接近两年,两年的经历让我对农村、老百姓、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息县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更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学习中成长,成长中学习。由于自己本身对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以前经常搜集一些名言警句来激励、警示自己。现在才真正感知对中华文化了解、理解太少,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我赞叹、令我折服。针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学以修身。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从自身来讲,重点在于挖掘优秀文化的大富矿,以求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而传统文化学习不仅是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思想灵魂升华的过程。“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以利为志就不能淡泊,内心躁动就不能致远。古人倡导温、良、谦、恭、让、仁、义、礼、智、信,只要我们做到了,人际关系就和谐了。弟子规中“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之”就是要求我们平常与人交往中要平等仁和,时常要与仁德的人亲近,向他们学习。
(二)学以致用。弘扬传统文化起先需要从学习开始,这既是一个认知过程,更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其主要经典实质内涵贯彻到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乃至灵魂深处。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邻里和睦、家庭和谐,提升工作作风、工作精神。对照《弟子规》《孝经》等进行反躬自省,对孝敬父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谨言慎行等方面进行深刻自剖和整改提高。
(三)学以济世。这些年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长幼尊卑不分,离婚率不断攀升,自杀事件不断曝出,道德沦丧事件时有发生,社会生活变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长此以往,人性危矣,民族危矣。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历史长河积淀下来的金子,是治疗这一社会疾病的济世良方。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等等就是要弘扬孝道、张扬仁爱、讴歌善良。用经典诠释智慧,用智慧启迪人生,用人生挖掘人性。用我们先祖留下的经典智慧来治疗当下人性的疾病、灵魂的疾病,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光焰点燃我们心中的善念和良知的火炬。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你被时代所器重时,就要担当重任,有所作为;当你郁郁不得志时,就要甘于寂寞,不断完善自己,修身养性,博闻强识。而我们作为公务人员,更要有“兼济天下”之心,修其身,精其业,善其事,做到恪尽职守、克己奉公。我们不但要力求“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更加敬畏人民、敬畏人民赋予我们的权力、敬畏党和国家授予我们的职责岗位。我们理应当好人民公仆,不求在这个岗位上做多大官,力求在这个岗位多做事、做好事。
教育孩子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七
我记得最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在寒假期间,也就是农历腊月28日那天,我与父亲每人背一大背篮青菜到集市上去卖,从28日凌晨3点钟就开始出发,途中老父亲由于不小心扭伤了脚,可没办法,老父亲只得强忍剧痛,硬着头皮一颠一簸地背着菜继续步行,到集市已是近10多点钟了,可运气还好,到下午3点钟左右菜已全部卖完,父亲清算一下卖了28元钱,老父亲给了我5角钱去卖了一碗面条充饥,可他自己还强忍饥饿,没舍得花一分钱,直到晚上7点多钟回到家才吃晚饭。在回家的路上,他跟我讲,每省下1角2钱,就够得我在学校吃上1顿饭的钱,我们一路上谈了许多,他说的最具有鼓励的一句话,要我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好日子过”。
因此,从现在起,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和理解,使我认真吸取了前人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精华事迹,更加加深了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孝敬之心。我希望:为人子女的我们,再也不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多一点孝敬父母的机会!还是找点时间,留点空闲,带着亲人,常回家看看吧!
《三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守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意思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是因为父母教会我们的一切,是因为老师教会我们认识数字、认识文字等等。目前,“三读”活动激发了我学习《弟子规》的兴趣,其中5、6岁的小孩,大到80、90来岁老人都咒他“不得好死”,果真如此,他有一次外出做工,站在挡墙上解小便时,不小心就摔死了,你看,老天都不容他,这就叫做“罪有应得,不得好死”。
哎!做父母的太不容易了养父母。
教育孩子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八
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
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
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
教育孩子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篇九
公园20xx年6月27日至6月30日,我校全体教职工在学雍多闻学堂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全封闭式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本次由教育专家李英庆老师主讲,我感到收获颇丰。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象奔腾的黄河,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学不知道,古圣先贤早已为子孙后代把做人的准则,教育的理论全部总结好了,这些理论经得起时间考验,也得到全世界仁人志士的公认,我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感到自豪。
在重点学的《弟子规》中知道这是一本古代供入学儿童必读的书,书中以儒家思想为理论来教育后代,在读完后我以此书为镜,发现当代在家庭、学校的教育中有相当没能做到书中所言,甚至以误为对,以至出现许多的问题。将思想回到学校教育,我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常自问我们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甚至心力交瘁,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还有学生反其道而为之,教学不出效果的症结所在何处?这是不少老师的困惑,在分享了《小孩不笨》中我注意到一句台词,“你爸爸爱你,但他不会爱你。”
我不尽自问,我爱学生吗?我会爱学生吗?这次学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理论依据。我们中职学校一直以来以传授技术为重,这有悖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应从德育入手,试想一个技术优秀的数模加工毕业生没有用他的技术来制造生活用品的零配件,来造福社会,而是用来做枪,那技术越精湛对社会危害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道。”
职业教育要站在德育的高度去做。而德育的根又在“孝道”,儒家有“百善孝为先”说法,意思是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爱的根源在于爱父母,父母乃人之根本,父母对孩子有养育之恩,如果连父母都不爱那就不能指望这个人会爱别人,如果学生不爱父母,他说他爱祖国、爱老师、爱学习那就是没有根基的,是空中楼阁,令人觉得苍白。对于一个老师,如果不爱父母,那他一定不会爱学生,因此他一定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在学校的教育中老师是实施者,老师实施的方法应以身教为重,辅以境教、乐教、礼教,李英庆老师说:“学生不一定记得你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你做过什么。”教师如果本身没有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在平与学生接触的举手投足中展现传统美德,学生就不能从中受到传统文化魅力的感染,教化,更不用说进而再去效仿,那老师落口人义道德,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是枉然,这样的说教是不能使学生信服的,所以说到底德育教育还得先从老师本身学习从而提升个人修养开始,才能做好学生的榜样。在看《小孩不笨》中,老师的教育方法也让我深感共鸣,因为我中学时本身也是一个差生,在得到老师的赏识和鼓励后慢慢树立了信心,慢慢得到进步,所以我认为老师在言传和身教中面对大多数学生须以尊重、赏识、重视入手,以我接触学生的经验,问题学生一般是家庭不幸福和睦、家境贫寒、身体有缺陷。
等等,这些学生或羞怯自卑,或情绪化,或容易自暴自弃,或叛逆,这一类学生常表现出纪律散漫,有些还容易跟同学发生冲突,不尊重老师,我想这是因为缺乏关爱,缺乏鼓励,增广贤文中有云“大家礼仪教子弟,小家凶恶训儿郎”,有大家风范的老师,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引导,靠自己的谆谆语言教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有礼有节,如果老师一味采取强硬方式去压学生,倒会激起青春期学生特有的逆反心理,结果学生越走越远,迷失自我,无法挽回。每个问题学生心理都有症结,每个学生的心理想法都不一样,那老师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生活学习,多鼓励,多赞扬,多赏识这样的学生,特别要当众的进行,这无疑是使他们重拾信心的良方,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建立信任,学生自然会喜欢这样的老师,会听这样老师的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坚苦的工作,我们要学习《弟子规》这一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弟子规》并不是金庸小说里的《九阴真经》,随便落到谁手里只要炼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功力精进,一爪把人爪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美德是一项长期巨大的工程,在学习《弟子规》后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只用嘴皮子动动了事,要付诸实践,身体力行,我们都知道知易行难,真的要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我们要战胜人本身太多丑陋的天性,如私欲、贪婪、惰性、浮躁、急功近利等等,可想而知德育这条路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本次学习我不敢说我有质的飞跃,但至少在思想上启发我有意识的去探索德育这条路,德育这条路永远是教师永远探索的道路,会有挫折,有会惊喜,探索德育之路的根是苦的,结出的果是硕大的、甜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生源滚滚来。愿我们的学校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