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简短总结篇一
一、重视日常教学
古诗文绝大多数由文言文向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方向转变,但不能否定,由于时代和学生年龄的局限,有些古诗文对学生来说,仍是词句晦涩,语法繁杂,哲理深远,即使记住了每句诗的意思,也是牵强附会,这使得许多学生对古诗词“望而生畏”,加大了古诗文教学的难度。而我们古诗文教学的课堂现状并不乐观,一些教师在讲授古诗时,仍然改不了满堂灌,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的弊病,致使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学得很烦,这种现状学生、家长、社会不满意,就连语文老师自己也感觉别扭。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可通过这些途径“创设情境”,以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a、讲(把诗意变成故事讲出来);b、写(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古诗词,自创小诗词,写读后感);c、演(排课本剧把诗意表演出来);d、画(给诗配画,给画填诗);e、唱(自选曲子,吟唱古诗词)。
二、强化诵读工程
纵观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就有一百六十多篇。要让学生一味背诵,枯燥且容易忘记,我们不妨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首先,在班上成立古诗词兴趣小组,由他们负责每周向学生推荐一首到两首诗词,写在教室前面醒目的地方,组织大家利用课前课后背诵,日积月累,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会积累大量古诗词;其次,利用板报、专栏、标语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诗句,利用班会时间举办赛诗会、古诗接龙、对诗句等活动,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另外,教师可以在课余和学生一起从某方面研究:a、古诗词的文学常识(创作常识、平仄规律,绝句、律诗的特点)b、研究某一位诗人(如他的生平、写作风格、社会背景、趣事等)c、研究某一类作品(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等)以此把古诗词诵读工程引向深入。
三、开展演绎活动
好多古诗词都有曲谱,如果我们将“读”、“唱”、“舞”融汇在一起,采用多种形式(齐诵、分角色朗诵、唱伴诵、舞伴诵等)进行演绎,不但具有视听效果,还会将诗词的意境及思想感情挖掘再现,使学生铭记不忘,获益无穷。如《生查子元夕》中欧阳修所抒发的“物是人非,泪湿春衫”之忧;《虞美人》中李煜作为昔日皇帝,今日阶下囚的惆怅断肠之愁;《钗头凤》里堂堂男儿陆游的一腔悔怨,其前妻唐琬的咽泪装欢;《短歌行》中曹操横槊赋诗,纳贤平天下的雄心壮志;《水调歌头》中苏轼对人之悲欢离合,月之阴晴圆缺的感慨;《满江红》中岳飞预洗前耻,收复河山的必胜信念……这一个个动人的场景若被孩子演绎了出来,就等于刻入他们的骨子,永生难忘。
总之,要做好古诗文启蒙教育,我认为在课内,与日常语文教材相结合,适时地渗透古诗词;在课外,有效地组织活动,组建诗词兴趣班;在校园,创设古典的文化氛围,让教师和学生一道“诗情画意”般地成长。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简短总结篇二
1、老师的语言不够简练高效。
认真观看了自己的上课视频,最大的一个感觉就是,自己好紧张,总怕学生不会,导致自己的语言不够简练。很多时候,我的一个提问明确提出了,可是发现自己总在重复,一再解释,非常罗嗦。还有,学生的回答,我也是怕其他孩子听不到或听不懂,自己总在重复。到了最关键,让孩子们充分发言时,我仍然不放心!一句话,老师的课堂讲述太多了,语言不够简练,占据了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时间。
2、课堂的学习内容整合度有待提高。
现代教育,要求给孩子们肩负,要实现这一点,语文课堂内容的选择和整合就尤为重要。一篇课文,一首古诗,可讲可学的内容多得是,但是我们的课堂时间就非常有限,高效课堂就需要高效整合。在这一方面我做的非常不足,我总是按部就班地一项一项地上课,教学时间远远不够。在《宿新市徐公店》,我设置孩子们充分口头语言表达后,就写话练习,把口头表达整理转换成书面文字。这样一操作下来,直接一课时变成两课时了。试想想,如果不整合读、讲、写,课堂时间如何有效保证!
3、全面关注学生。
从教学视频中,我发现一旦遇到稍微难度较大的语言表达题目,举手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总是那几个学习比较好的孩子举手发言。我特别留意到,从不肯举手发言的都是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所以,我认真反思,一堂课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环节,可是在关注学生的程度上,还是忽略了学习困难的他们,那么他们从何提高呢。关注学生不难,全面关注学生是我做得不够好的地方。
······
一堂课,是实验也是经验,看着自己的课堂录像,更是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教学状态!反思自我,从这节课开始,向着高效课堂而努力!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简短总结篇三
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我们继续开展以“经典古诗文鉴赏”为基本教材的校本课程。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古诗文背诵和鉴赏都取得了不少的进步。回顾半学期的教学历程,我总结出古诗教学中要注意的几点方法:
一、反复吟诵,陶冶性灵
古人云:“七分诗三分读”,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是多么重要。吟诵古诗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还能增加其艺术修养。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重视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
二、巧妙分析,理解诗意
1、借助历史,使学生正确、深刻地理解诗意。
在唐宋浩瀚的诗海中,有大量的古诗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所产生的一种心声,及对人生遭遇的一种感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在了解创作背景后,才能对诗意有全面、正确地领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我们便可以正确理解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并不是南宋的繁华景象,而是苟且偷安的证据;“西湖歌舞”并不是升平气象,而是亡国之音;“游人醉”并不是对太平盛世的陶醉,而是乐不思蜀的醉生梦死之态。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搜集资料,适当补充一些与诗歌有关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由时代造成的'隔阂,还可锻炼学生课外积累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学习古诗时,是有历史的“东风”可借的。
2、围绕重点词句展开分析。
大部分诗,它的内容是围绕一个词或一句话展开的,这就是诗中的重点词句,这些词句往往是诗人思想感情的一个集中点,抓住重点词句有利于理清全诗的思路及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例如在教学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是教学的难点。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词语的意思,想象李白所描写的情景,想象李白站在江边有多久才能看到孤帆远景碧空尽的情景?李白为什么站在江边那么久?他在想什么?学生了解了诗人所描写的意境,体会到诗人与老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这样描绘了诗歌的“境”,点出了诗人的“情”,学生的想象自然会进入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适时拓展,提高能力。
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诗歌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诗情画意地教古诗,教出古诗的诗情画意。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一诗时,我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每一句诗意的同时,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让他们自己动手绘出一幅彩画,使他们在体验创作乐趣的同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学生演一演“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中的蝶和莺,让画面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学生在扮演诗中角色的时候,充分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绘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也成功体验了诗的意境。
四、古诗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古诗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诗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教材入选的古诗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程度而选定,容易理解接受的五言或七言绝句居多。但唐宋毕竟是遥远的过去,在社会环境、生活特点,语言习惯等方面与现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生这方面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学习古诗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对唐宋诗歌的特点,诗人的生平及文学风格,特定的历史背景要有所了解,这将有利于古诗教学的顺利进行。
譬如,了解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宋诗是唐诗的延续,它侧重于“运思造境,炼句琢字,皆剥去数层,透过数层”,并“以清奇生新深隽瘦劲为尚”的特点,则有利于在研究唐宋诗教学时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了解历史,了解诗人,则有利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动脉;掌握古诗的语言特点,则有利于扫清教学过程中的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