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老子的语录精彩片段篇一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疏通古诗,释词明意。
2、引导多元理解和深度理解,品词析句,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3、诵读古诗,传情达意,陶冶情趣。
教材学情
简析
这首诗就是以儿童的生活为描绘对象,学生对钓鱼的生活体验也是比较丰富的,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明了诗意,感悟形象,丰富意境,发现作者的匠心独运。
重点难点
辨析精妙词语,感悟小孩形象和作者匠心。
教具准备
课件
师生活动
环节
一、引入古诗,整体感知。
1、谈钓鱼,引入古诗。
师:同学们,钓过鱼吗?第一次钓鱼是在什么时候?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或教师谈自己的钓鱼感受:①享受和乐趣,②成就和满足。)
2、揭课题,了解作者。
师: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事情,用四个字概括就是……
①板书课题“小儿垂钓”。注意“垂”字的笔顺。
②了解作者胡令能。(呈示课件)胡令能虽然传世的作品不多,只有四篇,但是个个都是精品,反映了他是位很有才华的诗人。
3、学质疑,阅读期待。
(学生质疑,教师重点罗列。)
二、带着问题,引导发现。
1、归纳问题。比如,外貌?哪儿钓?怎样钓?钓到了吗?发生了什么?……(简单板书)
师:这些问题有的有的可以从古诗中找到答案,有的找不到答案,能找到的我们一起来发现,不能找到的要通过我们的想象来解决。(板书:疑问+发现+想象=智慧。)首先,我们必须把诗歌读懂,读懂了,这些问题自然就能解决了。
2、读正确,注意节奏。(呈示课件)
3、自由读,尝试理解。
(蓬头:头发蓬乱;稚子:小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苔:这里泛指野草; 映:掩映、遮掩; 借问:向人打听;遥:远远地;怕得:生怕,唯恐;应:理睬,应答。…… )
4、试着联结成完整的诗意。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男孩在河边学钓鱼,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莓苔的岸边,借着绿草遮掩自己的身子。有人向小男孩问路,他远远地招手,因为他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答别人的问话。)
三、引导想象,丰富意境。
1、继续提问,挖掘空白。
师:现在,我们已经按照古诗的顺序,也就是按照循规蹈矩的方法将古诗的意思弄懂了,也解决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部分问题。但是,这个时候,我想,喜欢刨根问题的同学一定会有新的问题产生。而且,我认为,好的古诗一半是作者写出来的,一半是我们读出来的。因为作者不可能把眼前所见所闻全都写出来,必然留有许多的空白,需要我们用想象去填补。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还有什么没有写出来,让你产生了疑问,请提出你的疑问。
【预设问题,有效引导:小男孩为什么钓鱼?小男孩除了头发蓬乱,还会有哪些外貌特征?小男孩所处的环境除了“草映身”还有些什么?他是怎样学钓鱼的?路人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有何贵干,为何借问,外貌怎样,怎样借问等等?小男孩有什么反应?(或小男孩与路人进行了怎样的对话?)小男孩钓到鱼了吗?】(呈示课件)
师:借助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让古诗变得丰富多了。下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将作者没有写到的东西补充进去,让人听了之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给予提示,变序练说。(呈示课件)
①学生练说。
②全班交流。
四、品析词语,感悟形象。
1、教师质疑,品析词语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头发蓬乱”,丑化小孩?有人看到“稚子”两个字认为小男孩显得很幼稚,作者眼中的小男孩是幼稚的吗?作者为什么写“侧坐”而不是“正坐”?小男孩为什么坐在“草映身”的地方?小男孩为什么远远的“招手”而不是摇手?小男孩只顾自己钓鱼却“不应人”是不是显得太没有礼貌了?(呈示课件)
2、思考应答,感悟形象
师:由此,你发现作者笔下的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小儿郎?说说你的理由。(板书: 的小男孩。)
师:是的,作者用细致的观察和写实的手法,把一个……的小男孩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能看到他的样子,听到他的声音,仿佛他那温热的气息拂过我们的面颊。这是多么天真可爱的孩子呀,这真是童趣盎然的画面呀!(呈示课件)
3、积累诵读,传达情感。
4、尝试背诵,体味童趣。
五、课内拓展,解读“钓”味。
师:其实,古时候的诗人写了很多以钓鱼为题材的诗,这些诗因为出自不同诗人的手,因此有了不同的味道。下面我们来欣赏几首“钓鱼诗”。(呈示课件)
老子的语录精彩片段篇二
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5、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4、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3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4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的语录精彩片段篇三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5.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6.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10.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的语录精彩片段篇四
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4.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6.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7.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8.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的语录精彩片段篇五
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4、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6、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9、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0、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1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2、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6、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8、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5、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6、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27、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1、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3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3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4、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36、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3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3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40、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4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43、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6、治大国,若烹小鲜。
4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4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4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50、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53、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5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6、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57、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9、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60、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6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6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6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65、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6、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67、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68、治人事天,莫若啬。
69、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70、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71、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
7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73、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4、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7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7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77、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78、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7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80、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的语录精彩片段篇六
1、圣人无死地,智者无困厄。
2、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5、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8、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0、水至柔而至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为百谷,善处其下也。上善若水。
11、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2、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3、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4、知人者智,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17、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9、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者,以其善下。
20、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的语录精彩片段篇七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教学反思:
老子的语录精彩片段篇八
精彩片段《小儿垂钓》片段
作者:洪泓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生: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
(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孩子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出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学生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摘自《小学语文教师》1999年7、8期
老子的语录精彩片段篇九
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3.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6.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8.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老子的语录精彩片段篇十
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7、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9、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0、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1、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
1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1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7、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8、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
1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20、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是以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