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老师防欺凌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欺凌现象在学校里屡见不鲜,不少学生都曾经历过被欺凌的痛苦,这不仅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创伤,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业和未来。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老师防止学校里的欺凌现象,维护学生的安全和尊严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段:认识欺凌现象
在防止欺凌现象之前,老师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欺凌。一般来说,欺凌是指在人群中有意以言语、行为、身体接触、电子媒介等方式,对其他个人或群体进行攻击、伤害,并且强制他们采取某种行为。而了解欺凌现象的种类、表现和程度则有助于老师及时发现和干预欺凌行为,从而更好的保护学生。
第三段:预防欺凌行为
老师在预防欺凌行为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建立正面的班级氛围。老师要教育学生尊重、理解和团结同学,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减少有意或无意的恶意攻击。
2.观察学生行为。老师需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态度,发现异常行为及时干预,尤其要关注那些脆弱的学生,他们更容易成为欺凌行为的目标。
3.加强家校联系。老师要与学生的家庭建立良好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及成长经历,排除潜在的欺凌成因,同时向家长推荐防欺凌方案。
第四段:及时干预
当发现欺凌现象时,老师应该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与学生谈话、提醒他们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组织班级活动强化班级氛围建设,同时尽可能地纠正攻击性行为和改变未来的行为观念。在发现欺凌行为后,老师应该及时与学生的家长和校方进行沟通,以便向学校提供更有效的防止欺凌行为的策略,以确保所有学生的生命安全。
第五段:结论
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安全和尊严,并向学生传递相应的教育理念。有效的防欺凌行为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校环境中学习成长。老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有勇敢和正义感的人,帮助他们打造出更公正、更和谐、更友好的班级和社区。
老师防欺凌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首先来解决一个这部《少年的你》电影中最关键的疑问。片头,片尾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英语教学机构里所说的“三句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
这三个乐园到底怎么解读?有什么象征含义吗?
一点点来分析。影片里陈念自己告诉孩子used to be比起was更有失去的意思。
从英语的语法来说used to be 是指过去习惯或常常是如何,强调的是现在不那样了;而was是指过去是如何,但现在这个习惯依旧。
不断强调乐园是长大成人后的陈念在告诉孩子,青春这个最美好的年龄,每一个少年都应该是美丽的,都应该活在最无忧无虑,最自在的乐园里。
这是从绝境中爬过来的陈念所持有的一种期望,一种对所有少年的美好祝福。但是事实上,少年时的陈念和小北都没有活在乐园里,而是活在了炼狱里。但陈念为什么一直还要强调这曾经是我们的乐园呢?因为同样寂寞痛苦的陈念和小北用对彼此的保护把这个炼狱变成了乐园,两个渺小而又伟大的灵魂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绽放出了绚丽而又温暖的生命之光,将这片炼狱短暂照耀成了乐园。
回到三个乐园,
也就说第一个乐园——“这是我们曾拥有的乐园”表示陈念认为少年时代的青春已经逝去,但这个青春自己并不喜欢,也不愿提起,不想怀念这段痛苦的过去。
第二个乐园——“这曾是我们的乐园”表示少年时代的青春虽然过去,但多想想后自己觉得还是喜欢的,因为这里面有温暖,值得一再回忆的存在。自己开始学习着接纳了这段过去。
第三个乐园——“这是我们的乐园。”表示长大成人后的陈念终于真正彻底接纳了过去的自己,与这段少年的她达成了最后的和解,也接纳了那个时期的自己所不能承受的所有悲伤,这是真正从痛苦走出来后的一种对过去释怀的回望。
这三个乐园层次依次递进,是影片中主角陈念的心里活动和成长经历过程,也是一个少年真正长大成人,接纳自己的过程。
影片中最大的看点就是周冬雨所扮演的陈念与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的对手戏。
两个人的对手戏如果有张力,有化学效应,彼此使出的大招都接住了的话,一部电影也就成功了。
看完电影后,觉得易烊千玺出乎意料的强,比想象中的强很多,这个角色特别适合他。而周冬雨则遇强更强,个人觉得她的演技比起封后之作《七月与安生》又进一步提高了。这次陈念这个人物的表演可以让所有曾经质疑过周冬雨影后资格的人闭嘴惊艳。
两个人表演的好在于都可以见到彼此人物背后充沛的痛苦,而两个人把这个痛苦以一种十分内敛而又充满力量的表演方式释放出来,陈念和小北最后在监狱玻璃窗那里互相没有一句台词的对视,两个人却把重逢的欣喜,对彼此的感激和不舍以及对未来的彷徨,对没有保护好对方的难过,对终究输了的不甘等等复杂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两个少年都没有父母的依靠,缺失父母的爱,于是只能互相报团取暖,抵御命运不断袭来的痛击。
小北对陈念说,你是第一个问我痛不痛的人。是第一个愿意关心我的人。
陈念从一开始看不起这个小混混,到慢慢接纳他,喜欢他,然后对小北说,你能保护我吗?
导演在表现两个人的心里活动时不断用大特写来展露演员,这是对演员演技的极大挑战。
好在两个人的眼神和表情都没有流于表面,都让观众感受到了两个人物最内里的灵魂。
陈念是这个世界里光明,干净的存在。她读书成绩优秀,希望好好读书,考试,上好学校,可以报答母亲,报答社会,甚至保护世界。
小北是这个世界里黑暗,肮脏的存在。他整天无休止地参与斗殴,荒废人生,没有目标,无所事事,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灰色的。
一黑一白的反差和设定都在为结尾是谁真正犯下不可挽回大错的反转做戏剧冲突的铺成,为最后彼此互相保护和互相救赎做情感的铺垫。
影片之前的跳楼,到一系列的校园欺凌让人看的十分压抑,直到陈念遇见了同样在生活泥潭挣扎的小北才让影片有了一丝暖色。
影片的导演曾国祥非常善于挖掘人物最内里,最细腻的情感。陈念和小北从来没有像一般青春电影里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的那样,对对方大声叫喊表白说一句我喜欢你,我爱你。但观众却能非常深刻的感受到两个人的情意,感到到两个灵魂无法分割的深刻羁绊。这就是导演处理情感的高明之处。
小北对陈念的喜欢是笔记本上调皮的写陈念欠小北一次,是从此有了一个可以保护之人的挂念,是被警察抓走没有保护好陈念回到家里看见被欺凌的她深入骨髓的痛心,是我陪你一起剃发对痛苦的分担,是一起看金鱼恣意游动的温柔,是一起扮鬼捉弄路人的玩笑,是我们一起睡在一张床上却只聊心事的克制,是宁愿葬送自己未来也要让你赢一次的保护。
陈念对小北的喜欢在被警官欺骗说小北被判了死刑后绝望颤抖的背影和不顾一切的暴走,是把身体紧紧靠在开着飞驰摩托的小北身上的安心,是我一路前行却不用惦记背后,知道有人在守护自己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是我们不好,不求任何人原谅,但这个世界有一个人懂我就够了的安慰。是自己快要赢了却甘愿为对方前功尽弃,宁愿放弃我好不容易得来的未来也要把你一起拉出泥潭的决心。
随着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小北这个角色进入陈念的世界,也让观众真正的入戏了。
观影的过程是压抑——暖心——同情——痛心——欣慰。
少年时期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境来一步步成功迈向成人世界,这个问题是一个广泛的,具有代表性的,非常容易共情的现实议题,所以这部《少年的你》在导演和演员的共同努力下,赋予了青春电影新的意义,引发了我们对校园欺凌,对青春,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自身命运救赎的广泛思考。
影片的最后,小北终于可以从阴暗中走出来,得到赎罪,终于可以在阳光下走在陈念的身后保护她,导演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欣慰的结局。
少年时期的你必须面对的问题也许是高考,是没有朋友的寂寞,是欺凌,是对未来的志向的彷徨。
而长大成人后的你将要面对的问题将会是少年时期的你所有问题的几何倍的增长。
年迈父母老去的速度,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工作的压力,如何立足,如何安身立命,对于孩子养育和教育培养每天巨额的支出,夫妻间无休无止的争吵和冷暴力甚至是出轨的猜忌,随随便便一个新的问题都能压垮你。
电影中陈念和小北会互相保护,而现实中的我们,一夜长大的我们又会有谁会来保护?
答案是没有人,可以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朋友。
愿看完这部《少年的你》的所有人,都会多一份去直面命运的勇气。
哪怕一点点就够了。
老师防欺凌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欺凌,是在我们从小到大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种很普遍的问题。对于学生们而言,学堂内的欺凌,更是让他们感到困惑和痛苦。如何防止学生们在学校受到欺凌,是每个老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分享一个老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其他老师一些启示和帮助。
第二段:认真倾听,细心观察
作为老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和习惯至关重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细心观察他们的行为,包括平时课堂内的言行、表情、举止等等。若发现某些学生在班级内被打击或受到欺凌,请不要漠视或觉得是小事,及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解决问题,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反应变化。
第三段:不要忽视隐性欺凌
隐性欺凌是一种不容易被察觉的欺凌,它包括排斥某个学生、故意隔离某个学生、挖苦或嘲笑某个学生的背景、习惯等等。这种欺凌不太容易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而且被刻意掩盖起来,所以老师们不要忽视这种欺凌的存在,并且需要积极地去发现、揭露、提醒、处理。
第四段:建立开放式的班级文化
建立一个开放自由的班级文化,可以有效地预防欺凌。老师们应该与学生们建立良好的互动,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让全班同学了解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积极推动学生们之间交往、学习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班级氛围,也是防止欺凌的重要措施。
第五段:及时制定措施保护学生安全
当老师们发现某个学生正在遭受欺凌或者被欺凌者坦露出自己的心理情况时,老师们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让学生感到得到了保护和关注,同样也应该与相关部门联合进行处理和解决。老师们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处事方法和应对策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被欺凌的概率,打造一个和谐、稳定、温暖的学习环境。
结语
总之,防止欺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积极地配合,并且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老师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和勇气去面对这个问题,并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健康、安全和和谐的学校环境,这也是我们作为老师和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老师防欺凌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校园是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区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像我们这样的在校学生。
从80年代末到现在已出现了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国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由于影视业的商业化,欺凌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我们的视野,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又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理想场所。
校园欺凌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学说认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开始只是一个萌芽,而且它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这萌芽要成熟、长大,就需要特别的守护和滋养。提高德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修养过程。游戏人生,看起来固然潇洒,可如此泛泛而过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生感觉?生命是单程线,没有回头的机会。
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单纯的冤冤相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校园里出现了校园欺凌,闹的同学们都人心惶惶。
影视作品、书刊对我们青少年犯罪的诱导作用十分严重,在我们身心发育过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较弱,是与非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容易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心态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这是极需引起全社会关注并着手解决的。
校园欺凌事件虽然发生在学校里,发生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但这也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应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欺凌问题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一次生命的郑重承诺。人生是一次选择,选择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顺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航船则能勇往直前,鹏程万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是你举步艰难,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涡永远打翻而深沉海底。选择,是一次对人性的不断完美。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校园欺凌!
老师防欺凌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一名教师,廖老师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术表现,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最近,廖老师为我们讲授了校园欺凌问题。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我对廖老师讲校园欺凌的心得体会。
第一,欺凌的危害性。廖老师在讲课中强调,校园欺凌不但会给被欺凌者造成身体与心理上的伤害,还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学习。同样,加害者也会因此产生心理阴影,甚至面临未来的处罚。廖老师举了许多真实案例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欺凌的危害性,提醒我们不可忽视。
第二,识别欺凌。廖老师向我们详细地阐述了校园欺凌的几类表现,如语言欺凌、身体照顾、网络欺凌等。通过廖老师的教育与引导,我们更加清楚地学会了识别欺凌,避免成为欺凌加害者的帮凶。
第三,应对欺凌。被欺凌者怎么办?廖老师给出了让我们赞同的建议:说不定会调解,跟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反映。同时,廖老师让我们也可以选择倾诉,让自己不再孤单。如果是围观者,我们也应勇于制止和呼吁同学别再做这些对别人伤害的事情。
第四,协调解决。欺凌现象的解决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而要全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廖老师提醒我们,学校与家庭要形成合力,加强沟通、及时发现,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同时,社会大众也应在道德层面上对欺凌说不,让每个人都能够知道毫不宽容地对待任何一种欺凌行为。
第五,人文关怀。最后,廖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人文关怀对欺凌问题的重要性。廖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过度指责加害者,更不要立场过于偏袒被欺凌者。我们要在校园里培养一种关爱的氛围,让学生学会尊重、体贴、帮助他人,更健康地成长。
以上是我对廖老师讲校园欺凌的心得体会。廖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沉淀,同时也为我日后的人生、和学生生涯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应该以廖老师为榜样,从细节、从本质的角度出发,深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与服务。
老师防欺凌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x月x日,全校举行了以《防范欺凌珍爱生命共建平安校园》为主题的专题国旗下讲话。副校长xx从多方面入手,让全体学生明白,在发现校园暴力、欺凌事件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和老师、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
主题鲜明的班会课
x月x日下午,各班班主任通过ppt课件、文字展示、讲解具体案例等形式,向同学们讲述了“什么是欺凌”、“怎样预防欺凌”,引导学生要敢于向校园暴力说“不”,要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遇到欺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及时报告老师和家长,妥善处理矛盾。随后,各班主任还结合最近发生的一些典型校园欺凌案例的详细讲解,以案说法,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和怎样应对身边防欺凌的方法。最后,各班主任进一步强调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之间要友善相处,坚决反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同学之间一旦发生矛盾、纠纷、摩擦,要通过正常程序和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利。
校园里的护导岗
学校在教师值日制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天值班教师更加认真负责,对学生厕所、操场等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段做好细致的'巡查工作。一旦发现学生出现纠纷等现象及时制止和处理,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解决同学间的摩擦,并通知班主任一起处理相关事件,如问题严重,需及时汇报政教处、校长室。政教处也设立了防欺凌投诉热线,并向全校学生公布,告诉孩子们: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和老师、家长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
隐患排查早知道
“我班学生是否携带管制刀具、火种等危险物品”、“同学之间有无遭受身体欺负的伤害”……x月x--x日各班主任开展了校园欺凌隐患排查活动,及时发现、调查处置班级欺凌事件,同学们还针对这些隐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排除建议。通过这次特殊的作业,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要一味软弱、退让和隐瞒,要敢于向校园欺凌说‘不’;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全体同学预防校园暴力的意识,提高了抵制和防范校园欺凌的能力,进一步规范了学生行为习惯,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遵纪守法的意识,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老师防欺凌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校园欺凌一直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各个学校都在努力采取措施减少校园欺凌的发生。不久前,我校廖老师在一次班会上为同学们讲解校园欺凌相关知识,使我们更加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我在听完廖老师的讲解后,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第二段: 廖老师的讲解
廖老师为我们介绍了校园欺凌的种类、原因和对策。他说:校园欺凌包括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网络欺凌、群体欺凌等多种形式。这些都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小、心智不成熟、缺少家庭教育、陷入事业失败等原因引发的。除此之外,廖老师也提到了一些对策,比如建立班级规则、加强教育培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加强交流等等。
第三段: 自己的感悟
听了廖老师这番讲解,我感到校园欺凌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要对此保持高度关注。初中三年,我也曾遭遇过一些言语欺凌,那让我感到极端不舒服、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现在,我深刻地明白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我也发现我身边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不友好的行为,当我看到这些事情发生时我不再保持沉默。我会关注他们的行为、告知我们班的老师、和做出一些积极的行动。
第四段: 如何改变
校园欺凌这一问题的产生,不全是个人的责任,学校、社会等都要加强相关的工作。我认为应该从控制整个社会氛围入手,提高文化程度、加强心理辅导、增强社会责任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班级中也应该让大家开展轻松的活动,教会大家珍惜友谊和维护和谐的班级氛围。更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只有拥有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自尊心,才能够抵御校园欺凌的威胁。
第五段: 总结
在校园欺凌的防范和治理的过程中,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做出自己的努力的责任。采用主动态度,与他人友好相处,加强自我保护能力,一起抵制校园欺凌。 让我们不忘初心,再接再厉。
老师防欺凌培训心得体会篇八
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算在内。主要表现是欺负弱小的人,令受害者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是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老师、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根据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北京团市委、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历时一年时间进行的调查表明:来自校外人员实施的欺凌最多,占76.8%,而来自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的侵害只占13.9%。实施校园欺凌最多的是校外人员,其次是本校高年级学生,最后是本校老师和管理人员。
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校园欺凌简单地分为以下5类:
1.本校或其他学校高年级学生殴打低年级学生;
2.校外青年殴打在校学生;
3.某些学生的家长因为学生之间的纠纷而到学校殴打其他学生
4.校内外高年级学生以及社会青年抢劫、勒索学生钱财,使学生不但损失钱财,而且心理受到极大伤害;5.同年级甚至同班同学之间的斗殴。 原因可能是,法律没有被充分认可也导致了校园欺凌的频频发生。侵害弱者是人类的天性,而社会道德的演化和法律的完善会制约、弱化这种以强凌弱的人类天性,使人类得以逐渐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而这种社会背景就导致弱小的在校学生成为缺乏制约的欺凌行为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