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美味腊八粥篇一
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节了,这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腊八节过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上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让大家都喝上一碗。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等凑齐八样后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以及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刚放学回到家,家里就开饭了,我赶紧放下书包跑去洗手,一想到妈妈拿手的红烧肉我就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洗完手我赶紧跑向饭桌。
“哦……”似乎这粥还有什么深意!我刚捧起碗,爸爸一阵狼吞虎咽,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声喊道:“过了腊八,不怕啦!”看着奇怪的大人们,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大吃大喝”了起来。真是奇怪,一阵猛喝之后,原本冰凉的手变得暖和起来了。
边吃边听他们聊着,我才慢慢明白过来:原来今天是十二月初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后来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掺在白米中的五谷杂粮总计不下20种,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故又称“福寿粥”。
原来,这看似普通的一碗粥有这么深刻的意义,在家乡,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然后再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
腊八节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美味腊八粥篇二
记得小时候天天盼着腊八,因为那天可以喝到美味的腊八粥。
母亲会早早起来熬,那香味,让贪睡的我会一咕噜爬起来。现在为人母了,虽常有早上来不及做,去外面吃的举动,但到那天,可是一定要早起做腊八粥的。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呵,吃了这么多年的腊八粥,管它保佑不保佑,反正腊八吃粥的习惯是改不掉的。
昨晚睡前本是想着泡上豆子的,睡到早上5点半,忽然醒来想起忘泡了,赶紧起来洗豆下锅,又眯了会,然后洗漱,炒菜。
我这一锅粥,放了小米、大米、薏米、绿豆、莲子、红枣、麦仁、花生仁、黑豆、姜豆等十来种,还没打开锅,那香味已经溢满了我的小屋。
腊八粥实在是太美味,我真希望腊八节能够快点到来。
腊八节到了,又可以喝到香甜美味的腊八粥了。
我跟奶奶说明天由我来掌勺,我从网上查到,正宗的“八宝”是指豇豆、红小豆、薏米、莲子、栗子、花生、红枣和葡萄干。接下来就去购买材料,我和奶奶去了超市,经验不足的我把“八宝”各抓了一把放进袋子,奶奶赶紧阻止了我的行为,并对我说:“豆子要挑没有虫眼的,米要颗粒饱满的。”我又把那些豆子分类放回去,然后又一粒一粒按要求精心挑选。回到家后,我把“八宝”洗得干干净净,还把黄米、江米泡到水里。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准备做腊八粥。我把那些泡了一晚的豆子放入锅里,半个小时过去了,豆子也软了,我又把江米、薏米、黄米放进锅里,20分钟后,香喷喷的腊八粥出锅了。我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我时时盼望着腊八节的到来,困为只要腊八节一到,奶奶就会熬一大锅腊八粥,供我们一家人吃。
腊八节吃腊八粥还有一段传说哩!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年轻时,生活很贫穷,有一次被捕入牢房,在牢房中吃尽了苦头。一天,朱元璋无意中从一个老鼠洞中挖出了许多杂粮,他如获至宝,把挖出来的杂粮放到破锅里熬了一锅粥,美美地吃了一顿。后来,他当上了明朝的皇帝,整天好吃好喝,可他总是想起在牢房中吃得那一锅粥,那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于是,他宣告天下,每年腊八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粥,所以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流传至今。
做腊八粥需要各种材料,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
材料准备好了,奶奶半夜三更就起床,我也会猫在被窝里兴致勃勃地看奶奶做腊八粥。奶奶打开高压锅把试先浸泡了一天的各种杂粮放进去,倒上水,熬大约1个多小时,粥熬好了,再洒上白糖。这时,我这个名副其实的小馋猫,就赶紧扑到腊八粥前吃起来,“啊!这粥真是香气浓郁、甜而不腻、柔软爽口啊!”我边吃边赞叹着,一家人也都围上来,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起来。一瞬间,温暖流通我的心头。
每次想起奶奶做的腊八粥,我这只小馋猫就要掉口水了!每次想起那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腊八粥的场面,我就想每天都过腊八节。
美味腊八粥篇三
时间:1月19日 星期六 天气:晴转阴
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妈妈告诉我,今天是腊八节。腊八节一定要做腊八粥喝。我急忙问妈妈:“咱们家够八样东西吗?”妈妈笑着说:“够了,十样都够啦!”吃完饭我们马上开始准备材料,不一会儿就凑齐了八样东西:绿豆、红豆、糯米、大米、小米、黑米、葡萄干、花生。这八样宝贝凑在一起,真是漂亮极了!期待着美味的八宝粥!
赶快起床,穿好衣服,来到厨房里一看,妈妈已经把八样宝贝洗干净了,它们正静静地躺在一个带花边的白色大碗里泡澡呢!红豆的颜色变得更鲜艳了,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
上午学完琴以后,妈妈拿出电饭锅,大碗里的八样宝贝争先恐后地跳进锅里,接着又是一阵淋浴。电饭锅开始工作了,我兴奋地想:八宝粥要过多久才能煮好呢?会是什么味道呢?写作业可能会让时间走得快一点儿,我赶快坐到书桌前,边写作业,边竖着耳朵听着餐厅里传出来的声音,这腊八粥,真是让我魂牵梦萦啊!终于听到了“嘀嘀嘀”的声音,可是妈妈却不让打开锅盖,焖一会儿,腊八粥会更稠,口感更好。
八宝粥是火锅后的`一道加餐,听说要喝八宝粥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餐桌,一股香浓的气味扑鼻而来。八样宝贝已经全部“面目全非”,原来是被黑米染了色。我迅速在八宝粥里撒了红糖,然后也顾不得烫了,用勺子搅拌了几下,赶紧尝一口,嗯——真好喝!又甜又香,就和外面卖的一样。我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不一会儿,就看见碗底了。
听到了响亮的鞭炮声,喝到了美味的八宝粥,我找到了过年的感觉。新年,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
昨天的腊八粥爸爸没喝上,今天我特意配了“腊九粥”给爸爸,看看多了什么。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美味腊八粥篇四
每年的腊八节妈妈都要熬粥,粥里除了有大米,小米,还有红枣,花生很多东西,味道很好,可惜一年只喝一次。这种粥为什么叫腊八粥呢?为什么只有腊八这天才熬呢?在中国民俗网上,我找到了答案。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经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要向文武大臣赐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今天是1月27日,是腊八节。在腊八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喝腊八粥,来庆祝这个佳节。
腊八粥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腊八粥要用五种材料,意思是五谷丰登,希望来年作物好丰收。
腊八节这一天,天气十格外的冷。但妈妈用红豆,大枣,核桃仁,大米,黄豆煮成的腊八粥,让人忘记外面的寒冷,而是沉寂在那腊八粥甜甜的味道之中。
我和弟弟喝着热乎乎的腊八粥,又看着爱情公寓四,一边笑,一边喝,被呛不少次,但那笑声还是不停,好像是为了腊八节特别准备的。
喝着腊八粥,看着电视,今天在这个特殊的节目中,让我们一起欢歌笑语,度过美好的一天吧!
我摇了摇头。
我开心的笑了:“肯定啦,了解一下也好嘛。”
我用汤勺轻轻地在碗里的四周划了几下。然后,舀一勺放进嘴里,粥熬得烂烂的,不用嚼,很快融化了,嘴里还留有余香。喝下了这碗腊八粥,我的心就暖了起来。
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家也要吃腊八粥。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每年到这一天的时候,都要给我们煮腊八粥。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煮,等别人起床后,粥就做好了。
可是今天跟往年都不一样了,从昨天晚上我家就开始煮了。爸爸、妈妈还有在我们家干活的叔叔阿姨们都一起煮粥。由原来的一锅变成了今天的几十锅,有各种口味的粥,粥里放了核桃仁,花生米、杏仁、葡萄干、黑米、粘米、小米、大菜豆、红小豆、绿小豆、黄豆、大米、江米、麦片、红枣、等等。总之把许许多多的杂粮放在一起用锅煮,最后在放入糖,就成了今天的腊八粥了。
摘要: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这天在我们小时候是个特令人心动的日子。那时候物资匮乏,一年四季我们那群可怜的农村孩子总处于渴望美食的憧憬中。腊八这天,妈妈会煮腊八粥,那是多么美妙可口的食物啊!小米、大豆、红枣、花生、瘦肉和肥肉……各种杂粮、肉类和佐料汇合熬成粥状,闻之香甜,吃之可口。
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这天在我们小时候是个特令人心动的日子。那时候物资匮乏,一年四季我们那群可怜的农村孩子总处于渴望美食的憧憬中。腊八这天,妈妈会煮腊八粥,那是多么美妙可口的食物啊!小米、大豆、红枣、花生、瘦肉和肥肉……各种杂粮、肉类和佐料汇合熬成粥状,闻之香甜,吃之可口。
腊八这天,妈妈照例早早起床,精心准备各种食物,然后细心涮洗锅碗,其慎重程度不由让人对这天充满了虔诚的敬意。粥煮好了,先给奶奶盛一碗,然后我们依次盛了吃。每次盛的时候,我总是喜欢把自己特爱吃的花生米多挑一点到自己的碗里,吃的时候,满心喜悦,细细品味,慢慢咀嚼,边吃边叫好,最后还意犹未竟,把个碗舔得比洗过还要干净。当时只顾自己高兴,现在回想起那时,记忆中竟然没有母亲吃腊八粥的情景,原来由于家大口阔,每次我们都吃个不剩,从来都没想到过给妈妈留下一点点,她竟然这么多年都没有吃过自己亲手熬出的腊八粥!一件事情,一个感动来得如此之迟,足已迟到妈妈躺在坟墓里了方才想起,这世上做儿女的怕是一生都还不了父母千分之一的恩情!
美味腊八粥篇五
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是腊八节了,这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腊八节过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俗。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出家修行,云游四海。有一天,他因饥饿和劳累昏倒在野外,被一放牧女童发现,女童急忙跑回家寻找食物。可她家境贫寒,缺衣少食。自己家种的杂粮都快吃光了,只剩下很少的几粒米。姑娘向来慷慨大方,乐于助人,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搜罗在一起,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端到佛祖面前,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很快苏醒过来,并跑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徒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每到这一天,寺庙里的僧众将募化来的斋粮煮成稀饭,来供奉神佛,将佛粥供过之后,再分给穷人食用。后来,腊八粥流传开来,成为民间的一种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今朝佛粥更相赠,更觉江村节物新。”腊八粥作为民间的吉祥食品相互赠送,寓意一年之末的大丰收以及来年风调雨顺,吉祥如意。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腊月初八,母亲都会给全家人熬上一锅香甜可口的腊八粥,让大家都喝上一碗。那时的生活很清苦,没有太多的东西用于做粥的配料,可是母亲却总会想尽办法给我们做上热腾腾的腊八粥。母亲把事先煮熟的红豆、绿豆、花生和淘净的大米、小米、黏米、芝麻等凑齐八样后一起倒入大锅中,盖上锅盖,在灶里架好火。待开锅后,母亲隔一段时间用饭勺搅几下,防止粘锅,随着锅里咕嘟咕嘟冒起的泡泡,腊八粥的香味顿时溢满了整个土屋。
手捧着盛满香喷喷腊八粥的大碗,心里感觉幸福极了。急不可耐地吃上一口,甜甜的粘粘的滑滑的感觉让我爱不释手。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暖和温馨,给全家人平添了一种过年前的节日气氛。那时我只是觉得腊八粥好吃,而没有想得太多,直到之后离开了家,才越发感受到这其中承载着母亲太多的辛劳,以及太多对子女的美好祝愿。
刚放学回到家,家里就开饭了,我赶紧放下书包跑去洗手,一想到妈妈拿手的红烧肉我就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洗完手我赶紧跑向饭桌。
“哦……”似乎这粥还有什么深意!我刚捧起碗,爸爸一阵狼吞虎咽,一碗粥已吃完了。他放下碗,大声喊道:“过了腊八,不怕啦!”看着奇怪的大人们,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大吃大喝”了起来。真是奇怪,一阵猛喝之后,原本冰凉的手变得暖和起来了。
边吃边听他们聊着,我才慢慢明白过来:原来今天是十二月初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后来大彻大悟,得道成佛。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掺在白米中的五谷杂粮总计不下20种,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故又称“福寿粥”。
原来,这看似普通的一碗粥有这么深刻的意义,在家乡,腊八粥熬好后,先要敬神祭祖,然后再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
腊八节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