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毕业论文篇一
学生姓名
李娜
学号
071651006
题目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选题类型
理论型
选题来源
自选项目
一、选题意义和背景
计算机的普及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简单的会计电算化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中显得有点逊色了,所以正确运用erp全方位的控制企业,使得企业的可利用资源合理高效的运用起来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对erp并不陌生,并且有很多企业在运用它,然而效果却有些不尽人意。其中有些问题是可以避免和解决的,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并去解决它,才会收到实施erp真正的效果。由于去年的经济危机,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对我国的中小企业冲击很大,由此我想到我国中小企业必须要改变思路,摒弃旧的思想,大胆的改革创新,正确合理的运用erp,找到自己企业适合的erp。
erp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提高管理信息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武器,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但是企业人员共同的努力,肯定会开创出适合我们自己的erp。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的成功率会越来越高,必将带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通过写这篇文章,让我自己对erp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帮助,同时我相信我国的中小企业能够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更好的把握和运用erp,让我国的企业在浴火中重生,在未来能更好的发展。
二、参考文献资料
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准备从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必要性入手分析我国企业与erp的关系,从而引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实施erp存在的一些大众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建议如何正确实施erp。
希望能通过写这篇文章能够让自己对erp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给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管理方面带来一些帮助。
四、论文大纲
的概述
(1)erp的概念
(2)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
2.我国中小企业实施erp存在的问题
3.解决思路
(1)总体思路
(2)如何正确实施erp
五、研究方法
初步打算采用因果论证和理论论证,并采用实证和规范分析对文章进行构思,在资源和效益追求最优化的理论基础上展开论述。
六、总体安排与进度
本论文将利用14周的时间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一周、第二周确定论文题目,并完成开题报告,与老师进行交流。
2.第三周—第七周根据题目和开题报告搜集相关资料。
3.第八周完成初稿,并交于老师批阅,听取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4.第九周二稿完成,并交于老师批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完善。
5.第十周三稿完成,交于老师批阅并定稿。
6.第十一、十二周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模拟答辩,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7.第十三、十四周准备并完成正式答辩。
学生签名:
毕业论文篇二
摘要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是一种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是实现重大工程和工业产品的计算分析、模拟仿真与优化设计的工程软件,是支持工程科学家进行创新研究和工程师进行创新设计的、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本文针对某微波通讯芯片的散热分析,详细介绍了运用 i-deas esc 系统进行热分析的有限元建模方法与数值仿真过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用方法正确,计算结果精确可靠。
关键词:电子系统冷却;数值仿真;i-deas 微波芯片
1 绪论 1.1 cae 技术概述 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是用计算机辅助求解复杂工程和产品结构强度、刚度、屈曲稳定性、动力响应、流体、热传导、三维多体接触、弹塑性等力学性能的分析计算以及结构性能的优化设计等问题的一种近似数值分析方法。
cae从60年代初在工程上开始应用到今天,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理论和算法都经历了从蓬勃发展到日趋成熟的过程,现已成为工程和产品结构分析中(如航空、航天、机械、土木结构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数值计算工具,同时也是分析连续力学各类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不断提高,cae系统的功能和计算精度都有很大提高,各种基于产品数字建模的cae系统应运而生,并已成为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计算机辅助4c系统(cad/cae/capp/cam)的重要环节。
cae系统的核心思想是结构的离散化,即将实际结构离散为有限数目的规则单元组合体,实际结构的物理性能可以通过对离散体进行分析,得出满足工程精度的近似结果来替代对实际结构的分析,这样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工程需要解决而理论分析又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其基本过程是将一个形状复杂的连续体的求解区域分解为有限的形状简单的子区域,即将一个连续体简化为由有限个单元组合的等效组合体;通过将连续体离散化,把求解连续体的场变量(应力、位移、压力和温度等)问题简化为求解有限的单元节点上的场变量值。此时得到的基本方程是一个代数方程组,而不是原来描述真实连续体场变量的微分方程组。求解后得到近似的数值解,其近似程度取决于所采用的单元类型、数量以及对单元的插值函数。根据经验,cae各阶段所用的时间为:40%~45%用于模型的建立和数据输入,50%~55%用于分析结果的判读和评定,而真正的分析计算时间只占5%左右。针对这种情况,采用cad技术来建立cae的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完成分析数据的输入,通常称此过程为cae的前处理。同样,cae的结果也需要用cad技术生成形象的图形输出,如生成位移图、应力、温度、压力分布的等值线图,表示应力、温度、压力分布的彩色明暗图。我们称这一过程为cae的后处理。针对不同的应用,也可用cae仿真模拟零件、部件、装置(整机)乃至生产线、工厂的运动和运行状态。
1.2 cae 软件简介 cae软件可以分为两类:针对特定类型的工程或产品所开发的用于产品性能分析、预测和优化的软件,称之为专用cae软件,如:专用的流体分析软件—star cd、专门汽车分析软件—adina;可以对多种类型的工程和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评价和优化,以实现产品技术创新的软件,称之为通用cae软件,如:i-dea、hyperworks、ansys。
cae软件的主体是有限元分析(fea,finite element analysis)软件。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结构离散化,用有限个容易分析的单元来表示复杂的对象,单元之间通过有限个节点相互连接,然后根据变形协调条件综合求解。由于单元的数目是有限的,节点的数目也是有限的,所以称为有限元法。这种方法灵活性很大,只要改变单元的数目,就可以使解的精确度改变,得到与真实情况无限接近的解。
cae软件的基本结构其中包含以下模块:
前处理模块—给实体建模与参数化建模,构件的布尔运算,单元自动剖分,节点自动编号与节点参数自动生成,载荷与材料参数直接输入有公式参数化导入,节点载荷自动生成,有限元模型信息自动生成等。
有限元分析模块—有限单元库,材料库及相关算法,约束处理算法,有限元系统组装模块,静力、动力、振动、线性与非线性解法库。大型通用题的物理、力学和数学特征,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由不同的有限元分析子系统完成。一般有如下子系统:线性静力分析子系统、动力分析子系统、振动模态分析子系统、热分析子系统等。
后处理模块—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数据平滑,各种物理量的加工与显示,针对工程或产品设计要求的数据检验与工程规范校核,设计优化与模型修改等。
用户界面模块、数据管理系统与数据库、专家系统、知识库。
cae软件对工程和产品的分析、模拟能力,主要决定于单元库和材料库的丰富和完善程度,单元库所包含的单元类型越多,材料库所包括的材料特性种类越全,其cae软件对工程或产品的分析、仿真能力越强。
一个cae软件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结果的精度,主要决定于解法库。先进高效的求解算法与常规的求解算法,在计算效率上可能有几倍、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差异。
前后处理是近十多年发展最快的cae软件成分,它们是cae软件满足用户需求,使通用软件专业化、属地化,并实现cad、cam、capp、pdm等软件无缝集成的关键性软件成分。它们是通过增设cad软件,例如pro/engineer,ug,solidedge,catia,mdt等软件的接口数据模块,实现了cad/cae的有效集成。
1.3 国外 cae 技术概况 计算机辅助工程的特点是以工程和科学问题为背景,建立计算模型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一方面,cae 技术的应用,使许多过去受条件限制无法分析的复杂问题,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到满意的解答;另一方面,计算机辅助分析使大量繁杂的工程分析问题简单化,使复杂的过程层次化,节省了大量的时间,避免了低水平重复的工作,使工程分析更快、更准确。在产品的设计、分析、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cae 这一新兴的数值模拟分析技术在国外得到了迅猛发展,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许多相关的基础学科和应用科学的进步。
在影响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才、计算机硬件和分析软是三个最主要的方面。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为cae 技术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多年来,重视cae 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分析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发达国家不仅在科技界而且在工程界已经具有一支较强的掌握cae 技术的人才队伍,同时在分析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方面也达到了较高水平。
美 国 于 1998 年 成 立 了 工 程 计 算 机 模 拟 和 仿 真 学 会(computer modeling andsimulation in engineering),其它国家也成立了类似的学术组织。各国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快人才的培养。正是各行业中大批掌握cae 技术的科技队伍推动了cae 技术的研究和工业化应用,cae 技术在国外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并普遍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在解决许多复杂的工程分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外对cae 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真正得到高速的发展和普遍应用则是近年来的事。这一方面主要得益于计算机在高速化和小型化方面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则有赖于通用分析软件的推出和完善。早期的cae 分析软件一般都是基于大型计算机和工作站开发的,近年来pc 机性能的提高,使采用pc 机进行分析成为可能,促使许多cae 软件被移植到pc 机上应用。这显然对cae 技术的推广应用极为有利。
衡量cae 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分析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仅以有限元分析软件为例,国际上不少先进的大型通用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的开发已达到较成熟的阶段并已商品化,如i-deas、abaqus、ansys、nastran 等。这些软件具有良好的前后处理界面,静态和动态过程分析以及线性和非线性分析等多种强大的功能,都通过了各种不同行业的大量实际算例的反复验证,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已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公认。在北美、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的机械、化工、土木、水利、材料、航空、船舶、冶金、汽车、电气工业设计等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就cae 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已经达到了实用化阶段。通过cae 与cad、cam 等技术的结合,使企业能对现代市场产品的多样性、复杂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做出迅速反应,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许多行业中,计算机辅助分析已经作为产品设计与制造流程中不可逾越的一种强制性的工艺规范加以实施。如,以国外某大汽车公司为例,绝大多数的汽车零部件设计都必须经过多方面的计算机仿真分析,否则根本通不过设计审查,更谈不上试制和投入生产。计算机数值模拟现在已不仅仅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在生产实践中也已作为必备工具普遍应用。
和地区分布方面来看,发展也还很不平衡。
目前,i-deas、abaqus、ansys、nastran 等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已经引进我国,在汽车、航空、机械、材料等许多行业得到了应用,而且我们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水平并不低。不少大型工程项目也采用了这类软件进行分析。我国已经拥有一批科技人员在从事cae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使我们在cae 技术方面紧跟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这些研究和应用的领域以及分布的行业和地区还很有限,现在还主要局限于少数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部分大学和研究机构。
我国的计算机分析软件开发是一个薄弱环节,严重地制约了cae 技术的发展。在cae 分析软件开发方面,我国目前至少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十年。计算机软件是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商品,目前的国际市场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所垄断。仅以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为例,目前的世界年市场份额达5 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相比之下,我国自己民族的软件工业还非常弱小,仅占有很少量的市场份额。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长期依赖于引进外国的技术和产品,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开发自己的计算机分析软件,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受制于人的局面。
我国的工业界在cae 技术的应用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的工业企业对cae 技术还处于初步的认同阶段,cae 技术的工业化应用还有相当的难度。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缺少自己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分析软件,另一方面大量缺乏掌握cae 技术的科技人员。对于计算机分析软件问题,目前虽然可以通过技术引进以解燃眉之急,但是,国外的这类分析软件的价格一般都相当贵,国内不可能有很多企业购买这类软件来使用。而人才的培养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将是对我国cae 技术的推广应用产生严重影响的一个制约因素,而且很难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观。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将cae技术广泛应用于设计与制造过程还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
1.5 本课题主要目的 本课题的目的是了解cae技术的现状及cae分析的理论方法—有限元分析法,掌握cae分析软件i-deas对产品热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并能利用大学所学习的力学原理对分析结果进行简单判断,及早发现设计缺陷,改进和优化设计方案,证实未来工程/产品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通过对此课题的学习,巩固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加深对cae领域和自己工作内容的了解,并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能有所帮助和提高。
论文以通用cae分析软件i-deas在工程分析中的运用为背景,具体以微波芯片散热仿真、热分析为实例,详细介绍i-deas软件的操作方法和目的。包括:i-deas软件esc(电子散热系统)模块进行热分析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数值仿真的基本过程、软件计算结果与实验及理论手动验算结果的对比。
2 i-deas 的有限元使用方法 2.1 i-deas 软件及有限元法概述 2.1.1 i-deas 软件概述 i-deas软件是sdrc(structural dynamics research corporation)公司的产品。
sdrc 公司是世界领先的机械设计自动化(mda)和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及工程服务公司。公司成立于1967 年,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
i-deas软件是一套完全一体化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解决方案。这套完整方案贯串了从概念设计直到生产开发的全过程,涵盖了机械设计自动化,产品数据管理,协同产品商务(cpc)以及工程资讯和实施服务等各方面。
产品仿真(simulation)是其模块之一,其中仿真建模(simulation modeling set)是mda 集成环境中的有限元建模和结果可视化工具。直接利用i-deas 软件主模块或装配,或其它cad 系统输入的模型快速建立数字化的产品估计模型,仿真模型和设计模型具有相关性。
仿真求解(simulation solution linear)是有限元求解器,包括结构的线性静态分析和结构模态分析。
非线性求解器(model solution non-linear)支持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弹塑性及综合非线性分析,利用newton-raphson 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
变量化分析(variational analysis)使仿真在设计初期介入设计过程,利用单一模型进行广泛的设计探索。变量化分析在设计可变的全变量范围内自动地解算有限元模型,通过一次网格划分和解算生成设计手册式结果,得到多种可对比的方案。
相应分析(response analysis)用来探索结构在静态,瞬态,谐波和随机激励下的受迫响应,模态可以来自结构分析或测试。
femap 是基于几何的,用于有限元模型前后处理系统。采用windows native技术,使得几何及图形信息交互灵活,完成的前后处理工作具有高质量、专业化、快捷的特点。同时与其它cad/cae 系统有良好的兼容性,适用不同硬件及操作系统环境。
列单元,单元之间仅靠节点连接。单元内部的待求量可由单元节点量通过选定的函数关系插值求得。由于单元形状简单,易于由平衡关系或能量关系建立节点量之间的方程式然后将各个单元方程“组集”在一起而形成总体代数方程组,记入边界条件后即可对方程组求解。单元划分越细,计算结果就越准确。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早在 40 年代初期就有人提出,但真正用于工程中则是电子计算机出现后。“有限元法”这一名称是1960 年美国的克拉夫在一篇题为“平面应力分析的有限元法”论文中首先使用的。此后,有限元法的应用得到蓬勃的发展。到80 年代初期国际上大型的结构分析有限元通用程序达到几百种,其中著名的有nastran、ansys、aska、adina、sap 等。它们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规模达几万条甚至几十万条语句。其功能越来越完善,不仅包含多种条件下的有限元分析程序,而且带有功能强大的前处理(自动生成单元网格,形成输入数据文件)和后处理(显示计算结果、绘制变形图、等值线图(如等温度、等应力线、等位移线等)、振型图并可动态显示结构的动力响应等)程序。由于有限元通用程序使用方便,计算精度高,其计算结果已成为各类工业产品和设计性能分析的可靠依据。有限元分析、计算机图形学、优化技术与可靠性相结合可形成完整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从而可以显著提高产品设计性能、缩短生产周期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有限元法应用范围很广,它不但可解决工程中的线性问题、非线性问题,而且对于各种不同性质的固体材料,如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材料,粘弹性和塑性材料以及流体均能求解;另外,对于工程中最有普遍意义的非稳态问题也能求解,甚至还能模拟构件之间的高速碰撞、炸药的爆炸和应力波的传播。目前,有限元法的应用已遍布机械、建筑、矿山、冶金、材料、化工、能源、交通、电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设计分析的各个领域中。
点取plannar surface,选共面的线框及边创建表面。
点取surface by boundary,选线框及边生成表面。
在平面上定义曲线 → 点取project curve图标,选取要投影的目标表面 → 选要投影的曲线或截面 → 选投影方向。
点取surface operators图标,打开surface abstraction面板 → 点取trim surface → 选取要裁剪或分区的表面 → 选取用来分割表面的曲线 → 点取曲面上的边。
从surface abstraction面边版上点取stitch surface图标 → 从隐式菜单中选取select surface → 选取all。
从surface abstraction面板点取show free edges → 选取要检查的表面(自由边用虚线标示)。
从master modeler的面板中点取partition → 选取要被分区的零件 → 选取零件或表面分割将被分区的零件。
2.2.2 网格划分
图 图 2 -2 生成自由网格 生成自由网格:自由网格划分在几何表面及实体上自动生成节点及单元。这种网格形式比映射网格更加灵活,表面及实体的边界也可以更复杂。它可以划分有孔的表面,体、孔洞及内部空腔。以下内容包括(1)确定网格类型 图 图 2 -3 网格类型(2)确定网格尺寸和属性(壳单元为例)图 图 2 -4 网格尺寸和属性 element length:单元长度—控制网格密度。
element family:单元族—薄壳单元,轴对称单元,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单元。
element type:单元类型—线性或二次三角型单元,线性或二次四边形单元。
physical property:物理属性—控制单元厚度。
material:材料属性—定义模型材料性质(例如铁、树脂、空气等)。
(3)设定基于曲率的长度:可使软件计算得到基于边的曲率的单元长度 图 图 2 -5 设定基于曲率的长度 基于曲率的长度,可使软件计算得到基于边的曲率的单元长度。
选取 none 选项,单元长度按在单元长度域中键入的值。
选取 percent deviation 选项,单元长度基于偏离曲线的百分比,用弦高/弦长表示。键入值为1 – 100。
图 图 2 -6 局部密度设定 ①用于设定局部单元尺寸:
在模型中选定的位置改变单元尺寸。
优先于全局尺寸。
通过选取向量或曲线上的点确定局部单元尺寸。
通过选取边确定曲线上的单元数目。
②设定圆孔密度及映射(用于螺栓孔连接)③生成网格(5)网格质量检查 有限元计算结果的精度部分依赖于单元的质量,每种单元都有其理想的形状,当模型中单元偏离理想形状时,质量下降,结果的不精确度增加。
图 图 2 -7 网格质量检查流程图 2.2.3 建立边界条件 正确的边界条件对任何有限元分析的都是至关重要的。在 i-deas 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时,可以在模型上施加的边界条件包括位移约束、自由度耦合、温度、机械载荷以及两个表面之间的接触等等。不同分析类型中可能采用的边界条件类型也不尽相同。比如,非线性分析的边界条件可以是随时间变化的,而线性分析的边界条件则不能依赖于时间。当用分析类型图标指定分析的类型后,软件将自动限定适当的边界条件类型。
(1)创建边界条件的基本步骤 ① 选择分析类型,比如,linear static(线性静力学分析)。分析类型图标或命令按钮相当于一个过滤器,一旦选定,用户将只能看到对该分析类型有效的边界条件选择项。缺省分析类型是linear static(线性静力学分析)。
② 选择相应的图标菜单或命令菜单来创建需要的边界条件。
③ 点取边界条件施加的实体。边界条件可以被加载到诸如边、面、截面、顶点、以及边和面上的任意点等几何实体上,也可以加载有限单元实体,如节点和单元上。
④ 往边界条件集合中添加包含所创建边界条件子集。每次所创建的边界条件都被放置于一个该种边界条件子集中,该集合可以被选入一个边界条件集合中。一次分析使用一个边界条件集合。
(2)边界条件集合 在 i-deas 软件中,对模型定义的约束、自由度耦合、接触、dof、温度、及载荷等边界条件都被分别保存在一个相应的组中,并称之为相应的集合。这些集合可以组合而成一个更大的集合,称之为边界条件集合,相当于工程中的一种工况。在设定分析时,可以选定一个或多个边界条件集合(即一种或多种工况),每一个都包含了适用于分析求解之任意类型的所有边界条件。
例如,用户创建位移约束后,它们将被保存到restraint(约束)集合中。而一个load(载荷)集合可以既包含集中力,又可以包含压力。这两个集合最终可以同时包括在一个边界条件集合中 i-deas 中可以创建六种边界条件集合类型。下图给出了每种边界条件集合中可以包含的边界条件类型。
图 图 2 -8 边界条件集合类型 在进行分析前,用户必须先将要创建的集合指定为一个适当的边界条件集合。一个边界条件集合是所有用于模型分析的边界条件的集合。在设定分析时,必须用i-dears 模型求解器或一个外部求解器来指定一个边界条件集合。指定到求解器中的一个边界条件集合,必须至少含有一个边界条件子集。
(3)边界条件的施加 进行有限元分析前的一个最重要的步骤是边界条件的加载。边界条件可以施加到模型的几何实体或有限元实体上。在创建一个fe 模型时,可以指定“geometry-based analysis only(仅基于几何分析)”,然后就只能选用用于创建几何模型(在p 单元分析和几何优化中所用)的命令键。
对于基于几何模型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可以施加在几何体的边、表面、顶点、中心点、参考点以及边或面的位置点等等。而对于基于截面建立网格模型,边界条件可以施加在线框曲线和截面上。一旦生成了有限元模型,边界条件就可以施加到节点、单元面和单元边等有限元实体上。
i-deas 同时支持这两种边界条件加载法。但是,由于不依赖于网格模型,基于几何的边界条件加载更具灵活性。
(4)设置分析类型 定义边界条件时,需要指定分析类型(缺省的分析类型为linear statics(线性静力学分析)。
如果在定义边界条件之前选定分析类型,用户将只能创建对所选分析类型有效的边界条件。例如,对nonlinear statics 分析类型,可以定义随时间变化的边界条件,而这种边界条件却不能在线性分析(如linear statics)中定义。
i-deas 中可选择的分析类型包括:
linear statics(线性静力学分析)nonlinear statics(非线性静力学分析)normal mode dynamics(正则模态动力学)constraint mode dynamics(约束模态动力学)(这种分析类型只能用于包括 system dynamics analysis 的i-deas 版本)。
linear buckling(线性屈曲分析)heat transfer(热传导分析)potential flow(势流分析)2.2.4 求解及后处理(1)求解选项设置 ①选 verification checks and estimates,可检查模型单元及边界条件的合法性。而不进行深入的求解计算。该方法提供一种不完全的分析,但能为solution-no restart 方法提供矩阵数据库尺寸规模的估计及cholesky 分解的cpu 时间。
②选 solution-no restart 完成对有限元模型的完整分析,如果成功,将结果置于有限元求解数据库中,该方法保持求解过程中磁盘空间占用最少。如果不再对模型进行改变边界条件的进一步分析,而是用同一边界条件集进行不止一次的分析,使用solution-restart(initial run)方法。
③选 solution-restart(initial run),用当前求解集对问题进行首次分析,并为后续分析存储矩阵数据,当使用其它重新开始方法时,可以重开始该分析使用同一矩阵数据库,不同的边界条件或载荷。和首次分析的计算时间比较,可以发现使用前面求解已求得的矩阵数据库能节约相当多的时间,这对于用新载荷再次重新开始时是相当有效的。在 solve 表中选执行选项时保存矩阵文件,以便能成功地进行后续重新开始的分析。
重开始的方法把数据写在模型文件及矩阵文件中以便同时保存矩阵文件和模型文件。如要进行一系列的重开始,确保在存储软件时保存模型。但该求解方法不能使用前面由于错误而求解失败的求解数据。模型文件是结构化的,允许多个模型存在一个文件中,使矩阵文件只能包含模型的一组重开始数据。如果不止一个模型要执行重开始方法求解,要使用单独的数据库文件。关于矩阵文件的进一步信息,参见选执行选项的讨论。
④选 solution-restart(new load),从已用solution-restart(initial)成功求解的模型获得分析结果,但应施加新的载荷集。软件已经在首次求解时构造了刚度矩阵的cholesky 分解,这些分解因子被重新使用。要用重新开始的方法执行求解,必须生成新的求解集,或者使用已存在的求解集,但首先必须在后处理中删除所有的结果。由于软件允许进行多次重开始求解,初始求解只需要执行一次,而不是每次施加新载荷后都要经过初始求解,为能成功地执行将来的重新开始,在solve 表中选执行选项时保存矩阵文件。重开始的方法把数据写在模型文件及矩阵文件中,以便同时保存矩阵文件及模型文件,如要进行一系列的重新开始,退出软件前一定保存模型。
⑤选solution-user defined 是用程序文件执行求解而不是软件提供的标准求解,可以通过修改标准的求解序列,或使用一般的矩阵操作命令写用户定义程序文件。
(2)利用后处理整理计算结果 ①使用应力轮廓线评估结果:当选取显示按钮时,缺省显示为变形后几何的应力轮廓。变形按大百分比扩大显示。轮廓以颜色带形式出现,每种颜色代表一定的应力范围值。
②选输出数据:点取result → 点亮所要观察的数据类型 → 选箭头 → 选标量数据的组成。
③设定结果显示:display template 表是一个信息模板,用于选取所选数据的后处理显示类型。模板可用于设置轮廓及单元、箭头显示及颜色条、参数、显示质量。
④设定数据范围:缺省情况下颜色条从最小数值至最大值有六个相等的增量。可以设定显示轮廓及条形图的应力范围、具有线性增量的最小值及最大值、增量的范围。
⑤输出探针数据:可以用探针探取模型上特定点,显示时列出数据。首先打开显示模板中的探针按钮。当探取特定点时,软件会给出最近的节点的值及节点号、在列取信息区域显示信息。
⑥绘数据图线:绘图线允许将所选元素以线图格式显示xy graph 完成一个线图,xy graph setup 允许为线图选取可选项、y-轴给出显示结果(应力,位移,反力,等)、x-轴给出所选元素(节点或单元数据,标签,距离,x 坐标值,等)、同一图上可放置多个结果,y-轴按一定比例包含结果值所在的范围。
⑦动画结果:animation 动画显示初始与最终状态的结果及变形。应用隐藏菜单可以加速或减慢动画、在特定帧停止动画、一次一帧逐帧演示动画。
2.3 i-deas 热分析的建模理论 2.3.1 用于热分析的有限差分法 热模拟使用有限元容积(有限差分)法完成对热模型的求解。它使用非结构有限元网格对模型进行离散。它可以对实体的热传导、对流以及表面辐射进行模拟。
式中q b 为通过控制容积边界的热流;q o 为控制容积内产生的热流;u为控制容积内贮存的能量。
温度t i 和t j 在控制容积fd计算点被估算。对于导热系数为线性的情况,g为常值,热流与fd计算点温差成正比。辐射传热系数、对流换热系数和其他非线性传热系数涉及更复杂的温度函数。
使用整个控制容积内的密度和比热均为常数的假定,热容项可简化为:
这样,对于控制容积i,热平衡方程为:
这将产生整个问题区域内的一系列代数方程,对它们进行求解就可以得到控制容积fd计算点上的温度值。
本热分析软件所用的控制容积法有一个优点:可以和有限元建模法兼容。只要把每个几何单元当作一个控制容积,一个有限元网格就可以用来直接生成一个有限差分模型。
式中,ρ为单元的密度;c为单元的比热;v为单元的容积。
相邻且互相连接的两个单元之间的传导热流的计算式为:
式中g ij 为传热系数。
对于模型中的每个单元,i-deas在其质心和边界上建立计算点。使用满足热传导控制方程的线性单元温度函数确定边界点之间的传热。质心计算点被用于计算分布式传热:辐射、对流和热流。该点的温度是在假定单元中的温度满足抛物线分布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进入该点的热流则分配给各边界上的点。
2.4 i-deas 电子系统冷却模块(esc)i-deas electronic system cooling(esc电子系统冷却)提供了许多工具用于模拟热和流动现象。
2.4.1 esc 边界条件概览 图 图 2 -8 i-deas esc 模块 ①热耦合:建立不相连的网格之间的热通路,应用于pc板与组件之间的耦合、插件与带插槽的机壳之间的耦合、不相连的两个网格之间的传导、表面之间的辐射等。
②热边界条件:模拟固定温度和热负荷,应用于组件上的热负荷、机壳和插件版上的固定温度、流体中的源项等。
③流动表面和性质:模拟表面向流体的对流、表面性质描绘流动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对流情况,应用于pc板及组件的对流换热、非对流隔板等。
④流动障碍/屏障:模拟流动的障碍物(实心体、多孔板和平面阻力),应用于阻碍流动的大元件、内部屏障、过滤器和多孔板、其中有大量电缆的体积等。
⑤风扇和通风孔:模拟外部和内部的风扇及外部开口,应用于入口、出口、内部风扇、循环回路、风扇曲线、进流、出流和进出流混合的外部开口等。
2.4.2 esc 边界条件定义及网格划分简例 图 图 2 -9 esc 模型 边界条件可被定义于几何实体或单元上,通常,将边界条件定义在几何体上更为可取。定义于单元上的边界条件必须在改变网格划分之前被删除。所有定义了边界条件的几何实体在求解之前必须划分网格。
风扇、通风孔和屏障用特殊的边界壳单元(材料为null gas)划分网格,边界壳单元与流体单元面重叠。
在esc模型中给空气部分赋予流体材料属性(esc_air)。
3 i-deas 的热分析基础 3.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3.1.1 热传导 定义:指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间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1)特点:a必须有温差;b物体直接接触;c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2)热传导系数λ:单位长度的物体保持两端的温度差为1℃时,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单位【w/(m*℃)】。
(3)fourier定律,也称为导热基本定律,是一个一维稳态导热。
定义:在导热现象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给定截面的热量,正比例于垂直于该界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和截面面积,而热量传递的方向则与温度升高的方向相反。
热流密度q=-λ(dt/dx)也可以表示为q=λ*δt*a/l,单位【w/m^2】;导热量φ=-λa(dt/dx),单位【w】。
其中λ为导热系数,w/(m*k),a为传热面积,单位为m^2,t为温度,单位为k,x为在导热面上的坐标,单位为m,dt/dx是物体沿x方向的温度梯度,即温度变化率。
3.1.2 热对流 定义: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1)特点:a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是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地热传递过程;b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c壁面会形成速度很大的边界层。
(2)热对流换热系数h: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单位【w/(m^2*℃)】。
(3)牛顿冷却定律:温度高于周围环境的物体向周围媒质传递热量逐渐冷却时所遵循的规律。
3.1.3 热辐射 定义: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
(1)特点:a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b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d具有强烈的方向性;e辐射能与温度波长均有关;f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四次方。
一维稳态导热由fourier定律得:
图 图3 -5 设定完成的计算模型(5)计算结果读取:
毕业论文最终稿
毕业论文模版
毕业论文材料
如何撰写毕业论文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篇三
第一个为本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或二级学科
第二个为本文主要成果名称或若干成果类别名称
第四个为本文采用的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名称
避免使用分析、特性等普通词组
毕业论文篇四
思想道德,本人系统全面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则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系集体;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抵御封建迷信等错误倾向;树立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当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坚持把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参加学校及系上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
在学习上,我犯过错误,但是经过努力,我端正个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了本专业信息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让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的先决条件下,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而且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帮助同学,义务帮助维修电脑,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在体育方面也一直是我自豪的地方,在五年的生活中我连续获得了校运会的“男子乙组100米第一名、男子乙组垒球第一名、男子甲组100米第一名、男子甲组跳远第三名、羽毛球混合双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平时主动参与集体劳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卫生方面,看到校园内有果皮纸屑总能主动拾起,注重个人卫生。考勤方面我坚守按时出操、早读、上课、晚自修,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通过五年的大专生活,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了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思想变成熟了许多,性格更坚毅了。认识了许多同学和老师,建立起友谊,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升了自身素质,认清了自身的一些短处并尽力改正。社会实践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五年的大专生活是我人生这条线上的一小段,是闪闪发光的一段,它包含了汗水和收获,为我划平人生的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虽然五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深信机遇定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刻准备着!
毕业论文篇五
毕业设计基本要求
1.选题
(1)汽车使用类:如汽车动力的合理利用;
汽车在某特殊条件下的合理使用;
主要运行材料的正确选用与节约;
汽车的安全技术;
汽车的公害与防治等。
(2)技术管理类:如维修厂技术管理;
汽车维修制度与质量控制;
车辆更新与报废管理等。
(3)汽车检测与维修工艺类:如汽车检测工艺设计;
汽车维护工艺设计;
汽车总成(或典型零件)修理工艺设计等。
(4)机具和工艺装备设计:如汽车检测、举升、拆装、清洗、润滑、调试等专用机具或工艺装备设计。
(5)汽车结构与维修:如汽车新型(特别是机电一体化)结构、原理与使用特点分析;
汽车典型故障诊断分析;
检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等。
(6)其他方面:如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制度的建立;
汽车运输业的技术开发;
公路交通安全等。
(1)题目不可过长,尽可能在十二三字以内,如果意思未尽,可以
列副标题。
(2)目录要标明页码。
(3)内容提要要求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不仅能全面反映论文要点,而且文字简洁、明确、畅达。内容提要要求中英文两种格式。
(4)正文包括序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5)毕业论文的卷末要列出使用过的主要参考资料和文献。论文的论述要点应明确、肯定,不允许含糊其词。要加强论文的逻辑性,要求论文有层次,有章法,文字简练、通畅、图文并茂、书写端正。
(6)装订顺序为: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中、英文内容提要→正文(
毕业论文篇六
童玉正
内容摘要: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指伴随着企业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也称为物流费用。在分析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从创新物流成本管理机制、构建科学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多方联动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对物流成本管理进行改进。
关键词:物流成本、问题、对策
物流成本是企业的物流系统为实现商品在空间、时间上的转移而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从其所处的领域看,可分为流通企业物流成本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本文针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的空间位移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即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活动中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
(一) 物流成本结构
1、库存费用:指花费在保存货物的费用,除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及保险和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把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加入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它把降低物流成本与加速资金周转统一起来。
2、一般而言,运输总成本包括:货运、车队、燃料、设备维护、劳动力、保险、装卸、预期滞留费用和税收等。尽管运输成本的名目繁多,不同的运输方式所包含的运输成本有不同的构成类别和范围,可以分为三类:即劳动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等,以便于计算。
3、物流管理费用: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在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的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
4、隐性成本:是指由于物流运作不畅导致的库存费用增加所形成的资金利息成本、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市场反应慢得损失以及管理不善造成的货物损失或损失的成本,之所以称其为隐性成本,是因为这部分成本很难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估算。
(二)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
1、竞争性因素
(1)定货周期企业物流系统的高效必然可以缩短企业的订货周期,降低客户的库存,从而降低客户的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库存水平过低,会导致缺货成本增加;
但库存水平过高,虽然会降低缺货成本,但是存货成本会显著增加。因此合理的库存应保持在使总成本最小的水平上。
(3)运输不同的运输工具,运输能力大小不等,成本大小不同。运输工具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所运货物的体积、重量及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企业对某种物品的需求程度与工艺要求。
2、产品因素
产品的特性不同也会影响物流的成本,主要有:
(1)产品价值一般来讲,产品的价值越大,对其所需使用的运输工具要求也越高,仓储和库存成本也随着产品价值增加而增加,高价值就意味着库存中的高成本,以及包装成本的增加。
(2)产品密度产品密度越大,相同运输单位所装货物越多,运输成本就越低。同理,仓库中一定空间领域存放的货物也越多,库存成本就会降低。
(3)易损性物品的易损性对物流成本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易损性的产品对物流各环节如运输、包装、仓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的产品可杜绝因次品、废品等回收、退货而发生的各种物流成本。
(4)特殊搬运有些物品对搬运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如对长大物品的搬运,需要特殊的装载工具;
有些物品在搬运的过程中需要加热或制冷等,这些都会增加物流成本。
3、空间因素
空间因素是指物流系统中企业制造中心或仓储相对于目标市场或供货点的位置关系。进货方向决定了企业货物运输距离的远近,同时也影响着运输工具的选择、进货批量等各方面。若企业距离目标市场太远,则必然会增加运输及包装等成本,若在目标市场建立或租用仓库,也会增加库存成本,因此空间因素对物流成本影响是很大的。
二、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物流成本没有分列记账
物流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是将企业所有的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因而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
2、 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
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表示的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是与其他经费统一计算。因而从物流管理的角度看,企业难以从外部正确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
3、 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进行
比较的基础,无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
4、 不能清楚的划分物流成本的组成
在一般的物流成本中,物流部门完全无法掌握的成本很多,如保管费中过量进货、过量生产、销售残留品的在库维持以及紧急输送等产生的费用,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5、 不能从销售关联角度清楚地划分计算分类项的物流成本
从销售关联的角度看,物流成本中过量服务所产生的成本和标准服务所产生的成本是混在一起的,如许多企业都将销售促进费算在物流成本中。
6、 没有从物流的“效益递反”规律中来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管理
物流成本中各项目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即某些项目的成本的削减可能引起其他项目成本的增加。因此物流成本间各项目是互相关联的。此外企业没有充分应用物流成本的乘数效应来改进物流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没有体现出物流成本的削减所带来的巨大的乘数效益。
三、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改进策略
改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要创新物流成本管理体制,构建科学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还要多方联动降低物流成本。
1、 创新物流成本管理机制
创新物流成本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在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将个人利益与物流成本管理绩效挂钩,推行“年薪制”,克服“月薪制”造成的人员短期行为,对贡献突出的人员实行精神和物质奖励。政府可以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和住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2)建立物流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全面成本管理战略,强调企业全员参与物流成本管理,将员工个人目标融入企业整体管理目标中,为此要强化企业决策层的物流成本管理意识,使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效益观,确立物流成本管理的应有地位,组建权威的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和协调物流成本管理工作,规划物流成本管理的远景任务和目标。
(3)构筑有效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体系
设法降低物料采购的各项费用,强化采购人员的业务素质。积极采用just-in-time采购、供应链采购和网上采购、外包采购等技术,按照物项采购价值实施分类技术管理,将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现货采购与远期合同采购、直接采购与间接采购有机结合起来。物资采购应通过合理的价值分析,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企业应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调查、评审、遴选体系,建立和完善索赔制度。
(4)实现供应链一体化
应链管理在全球实现资源采购、生产制造和产品分销,例如沃尔玛与宝洁的产销联盟,使产销双方能及时应对市场变化,削减交易成本、在库成本和流通费用,其产销联盟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典范。
(5)建立物流成本综合管理框架
物流综合成本控制的实现框架一般由横向控制、纵向控制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控制三部分组成。物流成本横向控制主要包含物流成本的预测、计划、计算、分析、信息反馈和控制、决策等步骤,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选择最佳方案。物流成本的纵向控制是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
物流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对其进行纵向优化需要借助适当的控制方法和手段,使其与横向控制交织进行,常见的技术手段包括作业成本管理法、数理分析法等。通过引进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效率,采购人员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收集和汇总订货信息,根据供货商的可供商品货源、供货价格、交货期、供货商的信誉等资料,向指定供货商下达采购指令,而供货商则能根据网络中心转来的相关信息及时安排出货,实现系统最大效率。
2、 构建物流成本管理制度
物流责任会计是根据不同级别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管理部门应负的责任,收集、汇总和报告其有关资料的一种会计制度,能将成本核算和责任实体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其中重要的是明确物流责任中心。物流责任中心是指由一个主管人员负责,承担规定责任并具有相应权利的内部物流单位,合理划分好物流责任中心后,收集和报告计划数据和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数据,对此进行控制、分析和评价,促使物流计划和控制不断相互作用。基本内容包括:第一事前编制责任预算或责任成本预算;
第二事中进行日常控制和核算;
第三事后进行业绩考核,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对内部物流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使各部门和环节为实现物流系统总目标担负各自的责任,并通过物流责任中心信息反馈,使物流系统决策部门随时掌握情况。
3、 多方联动降低物流成本
(1)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合理化是指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已经可能低的成本进行高质量的物流活动。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实际物流流程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的强调某一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要从企业经营的整体去考虑。
(2)通过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速度,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存储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
(3)通过优化流通全过程降低物流成本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控制物流成本不单单是本企业的事,或仅仅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从产品制成到送达最终用户的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率化,即物流设施的投资和扩建与否要视整个流通渠道的发展和要求而定。
(4)通过整合物流职能管理降低物流成本
能缩短商品周转时间,真正做到快速、高效、及时的管理。要实现上述目标,他需要企业协调与其他企业、客户、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
(5)通过优化物流服务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对客户的物流服务水平是企业确保长期收益的最有效手段。
(6)通过合并策略降低物流成本
合并策略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方法上的合并;
二是共同配送。方法上的合并是指企业在安排车辆运输时,充分利用车辆的容积和载重量,做到满装满载。共同配送是指一种产权层次上的共享,也称之为集中配送。
(7)通过减少退货降低物流成本
退货成本也是企业物流成本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参考文献
2、王小强物流客户服务成本的核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3、祝映兰企业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4、骆温平物流供应链管理,电子出版社,2014
毕业论文篇七
要求: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也可另拟,但要尽量符合专业要求,并尽可能不出现两人题目完全一致的情况。
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8)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9)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0)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1)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3)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4)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5)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6)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7)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8)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19)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0)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1)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2)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3)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4)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5) 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26) 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27)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
28)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9) 试论废弃物物流体系的建立
30)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
31)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
32) 信息时代物流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
33)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
34)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
35) 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
36) 企业生产物料的合理采购及存储
37)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
38) 运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
39)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40)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
41) 物流客户服务策略的制定
42)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43)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的再造与控制
44) 医药品储备应急物流研究
45) 医药储备问题研究
46) 农业供应物流研究
47)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
48) 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
49)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
50)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的比较
51) 印刷行业物流发展战略
52) 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53) 企业销售物流研究
54) 企业供应物流研究
55) 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
56) 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
57) 企业物流资产经营模式分析
58) 我国物流企业上市公司现状分析
59) 物流外包决策分析
60) 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
61) 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62) 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研究
63)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研究
64) 物流产业发展初探
65) 第三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66) 城市物流需求分析
67) 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
68) 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69) 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70) 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
71) 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
72) 绿色包装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73) 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74) 试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75) 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探讨
76) 试论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率的途径
77) 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运输的探讨
78) 生产企业内部物流合理化探讨
79) 试论流通加工对物流合理化的影响
80) 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对策
81) 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82) 河南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83) 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研究
84) c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85) 连锁超市生鲜食品配送模式研究
86) 中原城市群物流一体化问题研究
87) 河南省农村物流体系问题研究
88) 现代物流金融创新模式探析
89) 浅析gps/gis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90) 浅析我国城镇物流的发展趋势
91) 我国食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92) 供应链系统中的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究
93) 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研究
94) vmi思想在连锁零售业中的应用
95) 应急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流程研究
96) 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及其缓解策略研究
97) 中国物流园区招商问题及解决方案
98) 灾害救助中的应急供应链管理研究
101) 绿色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104) 物流园区规划与运作模式研究
105) 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探究
106) xx邮政物流开拓农村物流市场策略研究;
113) 安阳地区物流市场发展调查分析
116)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研究
119)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对比分析
120) xx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
121) 集装箱运输如何向多式联运方向发展
122) 港口物流保税区发展探索
123) vmi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124) 我国保税区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127) 车辆优化调度理论与方法
130) 物流企业edi系统建设问题研究
131) 戴尔公司和ibm的供应链分析及比较
132) 某物流节点的选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