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秋祭月篇一
今天是中秋,月亮早早地爬上了树梢,起先还是一个小小的弯钩,没过多久就变得大如圆盘了。它朗朗地挂在空中,告诉我们:又是一年中秋节。
一大家子人聚在了一起。桌子上的菜丰盛极了,在灯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红灿灿的虾、晶莹的鳕鱼、绿油油的芦笋……还有我最爱吃的红烧鸡翅,那香味更是势不可挡,直往我的鼻子扑来。我在餐桌旁转来转去,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咕噜”叫起来。桌子上的每一道菜都仿佛舞动着身子向我招手。真想拿起筷子大快朵颐,可是大家都静静地坐着,没有一个人动筷子。
怎么还不开饭呀,都七点了。我心里小声咕哝着。我数了数人,哦,二姨还没回来。我看了看爸爸,爸爸似乎也饿了,但他也没有动筷子。我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大腿,凑到他的耳边低声说“爸爸,我好饿,能不能先吃啊?”爸爸俯下身子轻声对我说:“二姨还没回来呢,今天是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大家到齐了一起吃饭,你也不能先吃。”我咽了咽口水,忍住了。
又过了十五分钟,看看菜,又看看表。我急死了,桌上的菜都快凉了,我那红烧鸡翅的汤汁都快结成冻了。关键是,我真的好饿。
“开饭咯!大家中秋快乐!”一家人聚在一起,满桌的美味佳肴,满屋的欢声笑语。月亮在外面明晃晃地照着,我们在屋里具备庆祝中秋。家的温暖,在于对每个人的守望,齐聚欢笑,把爱传递。
中秋祭月篇二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有着独特的过节风俗,像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习俗,那便是中秋祭月了。
每年过中秋节,我都会兴奋好几天,因为过中秋节不但可以赏月,又可以品尝月饼,尤其还可以祭月。
要说最能代表中秋节的食物是什么?人们首先会想到的那便是月饼了。如今月饼的样式可谓是五花八门,但家乡中秋节祭月亮的月饼一直用五仁馅来做。每到节日到来之际,家乡的妇女们提前就准备好了五仁馅的材料:瓜子仁、花生仁、核桃仁、芝麻仁、杏仁。随后就开始烙五仁馅月饼,烙好的五仁馅月饼真是甜丝丝、香喷喷、美滋滋。
家乡的祭月特别讲究。到了中秋节的晚上,待到月亮升到正天时,家家户户都会拿出祭月的大月饼,人们都叫它“月爷爷”。烙“月爷爷”很容易,但在上面彩绘图画却是一项技术活儿。各家烙好“月爷爷”后,妇女们都会精心设计图画,然后细致配备彩色原料,最后专心致志地画上去:有的月饼上彩绘着一位手拿元宝、戴着帽子的、胡子长长的老爷爷;有的彩绘着五谷丰登的景象;有的彩绘着人们赏月情景;还有的彩绘着中秋团圆的场景……祭月时要把“月爷爷”恭恭敬敬地放在正房上,还要配上各种水果,西瓜是必不可少的。中秋祭月:寄托着人们希望——亲人们永远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也寄托着来年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当人们吃完饭后,还会到院子中赏月,因为中秋节的月亮是圆圆满满,而且特别鲜艳明亮,所以人们在中秋节赏月,是对月亮的崇拜和赞美;其实,这也是“祭月”的一种表现形式。
家乡的传统节日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习俗,很值得更多人去了解与研究!
中秋祭月篇三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传说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仪式
其实,拜月是由祭月发展而来,所以拜月的仪式与祭月相似,流程大体为上香、祭酒、诵读祝文、焚祝文及月光纸、拜月。
中秋祭月篇四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坐在收音机前,听着宋代诗人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我自己也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来,脑海中浮现出自己的亲人。
十五,八月十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中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明月,叙家常,全家人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在我的家乡,十五和过年几乎是相同的,大家互窜家门祝贺。也有时,邻居几家合在一起去馆子吃饭,这也增加了邻里间的和谐气氛。到了深夜,我们也不会睡觉,原因便是我们要等到晚上十二点,午夜之时,一起赏月,因为那时天空的月亮是最亮最圆的,如同一面一尘不染的皎洁明镜悬挂在星空。
也许有时天空会乌云密布,但也盖不住那美丽的银白色的光芒,云的周围仿佛镶嵌着银白色的金边。
随着时间飞逝,我们慢慢长大,再也没有时间观赏那幅美丽的画卷,没有了与家人团圆的气氛。独自呆呆的望着窗外那美丽的月,脑海浮现家的影子,不由感叹。
时间是飞逝的,但人们的心是相连的。“农民工想念在家乡的儿子,担心他的学习;消防官兵想念在家的妻子,怕妻子吃苦受累;还有许多的社会公办人民,担心年老的父母身体还是否健康……”一幅又一幅的画面,道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心愿。人们都说月亮是冷清的,不,在我眼里,它是勤奋的,炽热的,我相信,它便是连接每一个人心的导线。它是一个信号,它是一句祝福,它是许许多多,它让我们挚爱的亲人们心相印手相牵。
想念着家乡,听着美曲。深情地唱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祭月篇五
今年中秋的西安,抬头仰望夜空,不免有些许的失望。云层将城市璀璨灯光反射下来,看上去像是在空中架起了一定粉红色的大蚊帐。中秋月藏匿于残云之中,偶尔露出一个虚幻残缺的轮廓,像一个大大的蛋黄莲蓉月饼悬在云层之中。
“来,咱们一起,做一顿团圆饭吧!”这个中秋节一直秋雨绵绵,我们一家三口去游历名山大川这个愿望就彻底打消。但是,在中秋夜吃一顿其乐融融的团圆饭,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月饼早就准备好了,西红柿炒鸡蛋是我的拿手菜!牛肉也是现成的,直接切开就好了。这些通通难不倒我!”我自告奋勇。“爸爸力气大,去开红酒瓶!”“妈妈,就负责做其他的‘大餐’了吧!”我一一给爸爸妈妈分配好了任务。
一阵规律的叮叮当当碗筷碰撞的声音过后,锅里想起了悦耳的滋啦声,西红柿炒鸡蛋熟了!虽说做得算不上太精致,但味道还不错!在激烈的战斗中,我的衣服上却也挂了彩!
“啪!”的一声,好像放了一个小鞭炮,瓶塞终于蹦出来了!一阵红酒特有的香味飘了出来,我也随之舒出了一口气。
四周一片寂静,没有了以往的那份喧闹,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共进晚餐。为了烘托那气氛,妈妈拿了一只蜡烛,随后将所有灯关上,烛光将银辉铺满了整个房间,好像银白色的月亮安放在餐桌上。
飘雨的中秋节,我们请回了月亮。
中秋祭月篇六
拜月的目的,不止于“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在民间,人们还用拜月来为农作物是否丰收占卜,更有女子拜月以求子。
拜月,古人称之为“拜月祭”。严格地说,“拜月祭”,有两次。
一次是在“秋分”日,目的是“迎寒”。立秋之后,阴气渐盛,古人在这一天晚上举行祭祀活动“拜月祭”。又月亮属阴,代表的是“寒”,所以谓之“迎寒”。唐人陆德明在为《周礼》“圭璧以祀日月”一句作的释文中说:“祭日月,谓曰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夕月”就是指秋分晚上祭月。
但古人最重要的一次“拜月祭”,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是日是中秋佳节。此风延续至今。
因时代、地域不同,“拜月祭”俗,大同而小异。
一般的家庭是:在庭中陈瓜果、月饼供月,进行祭拜,然后赏月。如嘉靖河南《固始县志》:“中秋列瓜果酒饼,男女望月罗拜,已而欢饮,谓之玩月。”《帝京景物略》又曰:“于月出所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这些,都是家庭祭拜的形式。
在有的地方,还有众人出外游赏的习俗。南宋《新编醉翁谈录》较为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拜月风俗:“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于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这段文字,不仅记述了拜月的盛况,还指出了拜月的目的。其实,拜月的目的,不止于“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在民间,人们还用拜月来为农作物是否丰收占卜,如《琐碎录》就记载了民间“占荞麦”之俗:“中秋无月,则兔不孕,蚌不胎,荞麦不实,盖缘兔蚌望月而孕胎,荞麦得月而实。”这虽然没有科学道理,近于无稽之谈,但却也反映出古人对月的崇拜和运用。
因月属阴性,主生育,所以古代更有女子拜月以求子,甚至于“乞子”成为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家儿女于月下设果饼、环服之类,群望月而拜,致辞,谓之请月姑。”她们希望“月姑”送子。到了清代,“拜月求子”又和“摸秋”联系在了一起。道光安徽《繁昌县志》叙说当地的中秋夜:“妇女联袂出游,遇菜圃辄窃南瓜为宜男兆,名曰摸秋。亦有中年乞嗣者,亲友于是夕亦取南瓜,用鼓吹爆竹饷之,谓之送子。”这些,都体现着人们拜月求子的美好愿望。
时至今日,中秋拜月,仍然是人们的清赏佳节,只是其文化内涵发生了些许的变化。月圆,人亦要圆,只要明月不息,拜月习俗也就绵延不绝。
中秋祭月篇七
假期的前几天,爸爸就带来了好大一个箱子。箱子里装着六个盒子,四四方方的,里面全是又大又圆又好看的月饼。
盯着盒子的我仿佛已经看见了这六个月饼全是莲蓉蛋黄馅的。它们也正看着我,似乎还在搔首弄姿地对我说:“来呀,来吃我呀!”正当我准备将手伸过去时,一双像恶魔一样的手忽然伸了过来,一把把盖子盖上了。是爸爸!只见他转眼间就把箱子抱在了身上,边走还边嘲讽我:“刚吃完饭还吃月饼,你可别变成了猪!”就这样,我眼睁睁地看着月饼逐渐消失在了卧室里。
可恶的老爸!你这么做不是因为你也想吃吗!
我在椅子上望着那一片淡黑的卧室,仿佛又听见了月饼的呼唤:“怕什么?快点来吃我呀!”哼!如果家里没人的话,这些月饼早就不复存在了,我暗暗地想着。
“翰,妈妈出去散步了哦。”随着一声关门声,妈妈消失了。
“这么说,如果老爸去洗碗了,我不就可以去吃月饼了吗?!”我的心中涌过一阵狂喜。
好!等老爸去洗碗呢,这秋天的第一口月饼就在今晚!
呸,这是五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