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实用篇一
一、工作思路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线,进一步巩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制定出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边优化”,切实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
1.各教学部门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高等职业教育文件精神,掌握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组织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了解职业岗位的新进展和新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转变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的迫切性。
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由各二级学院院长负责,专业负责人牵头开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状况、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等展开广泛调研,认真听取企业专家或技术骨干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各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审工作。
3.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上对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微调,制定过程中涉及关键问题及重大改革措施,要及时与教务处保持联系,以便统筹协调,确保制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进程
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为期3个月(4月上旬至6月底),各教学部门务必按照计划执行。
4. 5月11日~5月20日:教务处审核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并下发;
6. 6月1日至6月20日:排版、印刷;
二、其它安排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各教学环节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任务密集,工作量大,各部门务必精心组织,对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教务处将积极协调解决。
联系人:薛亚宏
联系电话:2792753,13893898690
1.制定依据
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在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精神和要求大框架下制定的。通过市场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学生就业去向等,经过学院、二级学院专题研讨会、教研室研讨等研讨形式教研室讨论等形式,在能力素质培养、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2.教育教学理念
(1)素质教育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根据这一原则,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就业能力放在首位。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模块课程的设置,体现这一理念。
(2)能力培养理念
高职高专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体系,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本专业方案不强调英语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度,课程设置服从能力本位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工作岗位需求的知识和技能。根据这一理念,课程设置中排除英美文学等与学生工作岗位需求关联不大的课程,加强英语语音、英语听说、英语翻译、英语应用文写作、商务英语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工作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加强课程实践、实训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服务区域经济理念
—1—
人才培养方案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要做好市场需求调研、分析工作,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时跟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以问卷调查和面谈的方式获得了企业一线的宝贵资料,对课程设置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本方案所开设的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英语教育方向、涉外旅游方向、市场营销方向等辅修模块的课程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
3.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1)以工作岗位需求为改革准则
高职高专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作为高职高专专业,本专业教学改革始终以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需求为准则。开设岗位需求对应的英语课程和职业课程,选择岗位需求对应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教学方式,加强岗位需求所需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开展应对求职课程,在培养专业学生时,做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指导。
(2)突出英语听说能力培养
经过多次调研,在学生应具备的英语能力中,企业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要求相对靠前,因此本专业改革中,坚持听说能力的培养。除开设英语听力、口语课程外,开展英语听说能力训练的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
(3)实行“主辅修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主辅修制”人才培养模式指专业+辅修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应用英语这个专业与不同职业方向模块(如国际贸易方向、商务方向、英语教育方向、市场营销方向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该模式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累积,进而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2—
4.特色
(1)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设置专业课程。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做到以本专业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为依据。
(2)在课程体系结构中着重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从基本的日常会话和交流,逐步提高到(商务)工作场景的会话和交流。
(3)课程设置上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社会就业的需求,选择利于自己发展和就业的模块课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专多能”的英语人才。
5.执行说明
在执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采用与课程和学情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注意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
(5)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培养,在专业课中强调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实用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彰显高职特点及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
二、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在总体上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体现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紧跟人才需求市场动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找准专业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参照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校中厂、厂,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2.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四个嵌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突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3.构建能力核心的职业课程体系
充分调研、明确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课程标准化建设方案》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4.完善适应行业的双证书制度
要对学生取得与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出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证书要求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完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5.加强教、学、做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做 2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方案具体要求
1.课程类别
(1)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2)必修课分为通识课程(含实践环节)、专业基础课程(含实践环节)和专业主干课程(含实践环节)。
(3)选修课分为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2.学时与教学周要求
(1)方案总课时原则上不超过2700课时,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应不低于总课时的50%,其中生产性实习应占到80%。
(2)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90学时。
(3)周学时原则上安排在20~24学时范围内(含选修课),第一、二学期课时可适当增加。
(4)前4学期每学期教学周数为19周(一般15周理论教学周+4周整周实践周),第五学期教学周数为10周,由于各专业具体情况不同,在满足每学期总教学周数的情况下,各专业可以合理自行设置,但要尽量避免学生每学期后几周课时数过少或没课的情况发生。
3.学分计算
(2)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每周以1学分计算。
(1)工科专业为毕业设计,文科专业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时间为12周,利用第五学期前10周的星期六和后10周完成,计12学分,180学时。
(2)顶岗实习为20周,安排在第六学期,计20学分,300学时。
5.通识课程安排 (1)通识课程安排表
4
(2)课程安排说明
①1-9项为各专业必开课程,第10项大学英语为除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以外专业必开课程,11-12项高等数学为工科专业必开课程(详见②),13-15项各专业可根据情况选择开设。
②高等数学课程为1、2、3、4、8院(系)必修课程。对口单招班级高等数学按90(60+30)课时开设,即第一学期开设高等数学b,第二学期开设高等数学c。
其他专业开设安排如下:
5
③人文基础课程1、4、6、8、9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2、3、5院(系)在第三学期开设。
④军事理论/安全教育课程2、3、5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1、4、6、8、9院(系)在第三学期开设。
(3)整周实践安排说明
①入学教育与军训为2周,在第一学期开设。
②公益劳动为1周,2、3、5院(系)在第一学期开设,1、4、6、8、9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
6.社会能力考核要求
(1)英语
非英语类工科专业:建议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要求;
涉外类专业:建议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 要求;
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传媒艺术系可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设定学生必须达到的英语能力等级。
(2)计算机
非计算机类专业建议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要求,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3)职业资格证书
各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一项与本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由各专业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7.选修课要求
(1)人文素质课程
①要求修满6学分。其中必须取得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2个及以上学分,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八类课程。
②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
语言类:职业汉语、普通话技能与应试指导、日语、韩语、求职英语。
艺术类:围棋、中国象棋、二胡演奏入门、小提琴音乐艺术欣赏、艺术导论、古典音乐鉴赏、流行音乐鉴赏、影视欣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书法、建筑欣赏、有氧爵士舞、健美。
社科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汽车文化、生活与化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法律与生活、合同法、体育运动与卫生保健、跨文化交际。
经管类:身边的经济学、网上购物与网店推广。
数理类:高等数学。
③由团委认定的素质拓展学分可作为该类课程学分,包括拓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各种科技技能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竞赛活动、课外文体活动等。
④除专业要求必须取得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外,学生取得的其他更高级别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每个证书可奖励2个人文素质课程学分。
(2)专业拓展课程
①要求修满6学分。其中必须取得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行业文化(课程实施编号为000001x0)2学分,并将该课程体现在教学进程安排表中或者下面的注释中。
②工科专业的文科生必须取得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大学物理(课程实施编号为000204x0,第一学期开设,周课时4)2学分,并将该课程体现在教学进程安排表下面的注释中。
③各专业根据学生需求、教学资源等设定相应的专业拓展课程。 ④除专业要求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外,学生取得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每个证书可奖励2个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⑤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并成绩合格的,每项可奖励2个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四、方案制定与审定程序
1.教务处制定、下发;
5.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复审,反馈修订意见;
6.将最终审核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总,提交院教学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发执行。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各专业应认真研究、总结本专业以往年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缺陷与不足,结合2011年专业剖析及专业平台数据分析的成果,在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2.各专业中对口单招、中外合作、不同专业方向、订单培养等须根据相应人才培养目标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对口单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对中职课程体系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作好中高职衔接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对口单招班级与普招班级差异性。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涵盖模块和格式要求基本延续2011年方案(两种模板:传统课程体系模板、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模板),要注意传统课程体系模板七、职业能力与知识结构和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模板八、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设计中要体现‘321’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在关于在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321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通知中有具体模板),社会能力考核要求这项内容说明要求简洁明了。
4.课程名称和课程编号要规范,均按11年新编的实施课程名称和实施课程编号填写,如有新增课程请事先按程序申请获取相应课程编号后填写,要避免文字错误、课时学分等数据统计错误和方案前后不对应等问题。
5.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制定后,要同步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或完善工作。
6.为保证2012级学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计划于4月底完成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院系专家初审工作,教务处5月上旬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审(对口单招方案单独集中会审),5月中旬返回院系修正,5月下旬汇总装订。
教务处
2011年3月20日
关于制定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15-06-15)#e#学院各教学单位:
一、基本依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
2、《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15]14号)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
二、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方案是各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其制(修)订工作是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各专业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为重点,及时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升级转型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论证、制订规范科学,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点,并形成专业特色与品牌。
三、原则意见
1、注重培养方案的整体优化。
础上,结合行业发展与专业需求,认真制订、按时完成2015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更加明晰。原则上,按大类招生的专业群以及设置若干专业方向的专业,既要设置体现通识性要求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又要设置体现个性发展的专业方向课程,系统构建“平台+方向”模块课程群;同时,要尽可能提高选修课比例、扩大选修课范围,满足学生拓展知识和跨专业选修课程的需要。
对存在特殊生源结构和招生形式的专业,要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特别是对“3+2”制、中职推免制等,要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分别制订相应的培养方案,体现其个性化和专业特色。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要有明确体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学内容,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理论教学、实习实训和第二课堂活动之中,职业道德纳入了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实践育人,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要重视基础课程系统设计,重在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要树立科学、多元的质量观、成才观,使其具有适应就业需要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其能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3、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要坚持以技术应用和技能培养为目标,以系统的专业知识为支撑,注重系统的实践技能培养,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校内、校外有机衔接,将实验、实训、实习到最后的顶岗实习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系统设计,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普适性培养与个性化辅导;要注意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两者的紧密结合以及各自的系统性,关注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交融及课时的合理分配,包括顶岗实习学时的安排,实践教学时数达到总学时数50%以上。
4、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以行动为导向,真正实现“教、学、做”合一。建立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制度。
5、积极探索“企业先导,合作共建”的办学机制
产学结合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各专业均必须与大中型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行业、社会资源,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和实施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企业先导,合作共建”的办学机制,针对一线职业岗位来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合作制订企业主导的个性化培养方案,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积极推行订单培养,形成了“企业需求驱动,重构课程模块,培养双高人才”的办学特色。
四、基本要求
1、教学周数
每学年52周,暑假8周,寒假4周,教学周数为40周,部分实践教学和课外教育内容可安排在假期内进行(具体见教学总体安排表)。
2、总学时
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比例不低于50%,文科类专业应保证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的比例不低于40%。
3、学分计算和分配
课堂教学原则上按18学时为1学分;整周进行的集中性实践教学每1周按26学时,计1学分,学分最小单位为0.5。
各专业总学分控制在130学分左右。 .......
4、顶岗实习
时间不少于24周。根据各专业特点,可安排在第三学年的全年,或第五学期在院内实训基地进行课程设计、专业设计后到院外实训基地实习。
5、考试安排
每学期考试安排2周(期中考试3天,期末考试7天)。
1、专业培养目标;
2、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3、学制及招生对象;
4、就业面向;
5、课程结构与课程学时比例;
6、教学总体安排;
7、毕业生合格标准;
8、教学进程表;
9、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10、其它说明。
六、课程体系基本设置与要求
课程体系五大模块组成,即: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课程模块、职业发展课程模块(含专业拓展选修、素质拓展选修)、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人文道德素养课程:
(1)“两课”课程设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安排在前2个学期内开设。“两课”每门课程除理论讲授外,都应有一定比例的课外教学和实践活动。
(2)形势与政策教育:18学时,1学分。
2、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课程:
(1)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在一至五学期开,含企业家、校友讲座。18学时,计1学分。
(2)就业与创业指导:在一至五学期开,含企业家、校友讲座。20学时,计1学分。
3、身心素养课程: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课时,2学分。机械系与工商系安排在第一学期开出,其他系安排在第二学期开出。
(2)入学教育与军训:入学教育0.5学分,新生军训两周,2学分。军事与安全教育第一学期开出,1学分,18学时。
(3)体育:第一、二学年开出,每学期36学时,2学分,共144学时,8学分(第二学年为专项体育)。
4、文化素养课程:
(1)英语:在第一、二学期开出,每学期60学时,3.5学分,共120学时,共7学分。
(2)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第一学期开出,60学时,3.5学分。
(3)应用数学或高等数学:在第一学期开出,60学时,3.5学分。针对不同的专业其教学内容、学期、课时可有所不同。
(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保证专业群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课程。
(三)职业岗位课程模块
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四)职业发展课程模块
主要功能是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职业面,学习专业前沿与专业交叉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和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课程。职业发展模块分专业拓展选修课程、素质拓展选修课程(学院公共选修课程)。
专业拓展选修课程由各专业根据学生需求、教学资源等设定相应的专业拓
展课程。课程应反映专业最新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可通过讲座方式对学生做课堂教学。专业拓展选修课采用班级申请,按班级组织教学,具体教学由系部安排,报教务处备案,学分各系确定。
素质拓展选修课程采用学生网上申请,按报名人数编班组织教学,具体教学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上课时间一般为晚上或双休日,学生在校期间至少选修6学分。
(五)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取得相应技能证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包括实验课、上机、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大作业、毕业设计(论文)、入学教育、军训、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以及计划内各类考证培训等。原则上,实验学时≥28课时的单独设课,小于28学时的实验并入理论课中并按一定比例计入课程成绩。
各系部、学生工作部门应积极妥善地利用假期等课外时间安排学生参加各项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须经学院批准后进行,有关责任部门应负责组织实施,学生均需按要求参加。
附件 1、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与格式要求
2、关于2015级拓展选修课程设置及相关要求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二○一三年六月十二日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实用篇三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各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2、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第六条:“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第七条:“飞鹰计划”
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第八条:“精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第九条:“雄鹰计划”该计划旨在对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司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3、战略人才的甄选
第十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十一条:甄选条件
进入战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第十二条:甄选工具
1、《战略人才推荐表》(见附件一)
2、《职业锚(职业倾向)自我评价测试问卷》(见附件二)
3、《管理人员能力评价表》(见附件三)
4、职业满意度测试(见附件四)
5、《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见附件五)
第十三条:甄选程序
对于公司战略人才,首先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甄选条件和甄选工具提候选人员名单,然后由总经理确认战略人才库入选人员名单。
§4、战略人才的培养模式
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
第十四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公司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即采用:轮岗工作(不同系统)+挂职锻炼(不同部门)+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第十五条:业务/管理型专才培养模式
对于业务/管理型专才,强调又红又专,在业务线和管理线上深度培养。公司采取线**叉培养模式,即采用:业务或专业领域内轮岗+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内部指导人培养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5、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各级人员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第一部分:对于列入“雏鹰计划”的人员
第十六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雏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十七条:在职培训
凡列入公司“雏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在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十八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雏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在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部分:对于列入“飞鹰计划”的人员
第十九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飞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二十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飞鹰计划主要在于培养中层管理人员,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部门内部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不同岗位间的配合情况。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本部门内部不同岗位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和六个月,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内部人员的轮岗需由部门经理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凡列入公司“飞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二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飞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部分:对于列入“精鹰计划”的人员
第二十三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精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二十四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精鹰计划主要在于培养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拔尖人才、销售拔尖人才,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公司不同部门主要职责和不同部门间的配合情况。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公司不同部门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间的轮岗需由主管副总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间轮岗的人员由新任职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内部培训师
为了满足公司高级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凡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或未能完成《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六条:内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七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四部分:对于列入“雄鹰计划”的人员
第二十八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雄鹰计划主要为公司培养分公司总经理级或副总经理(公司运营副总经理、营销副总经理、工程副总经理)人才,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公司不同部门主要职责和不同部门间的配合情况。运营副总经理主管财务部、综合部、报建部、成本部、营销副总经理主管销售和策划、工程副总经理主管工程部、监理部、招标部,针对上述主管区域不同将有针对性的培训。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公司不同部门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间的轮岗需由主管副总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间轮岗的人员由新任职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内部培训师
为了满足公司高级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必须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凡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或未能完成《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十条:内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十一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6战略管理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第三十二条: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战略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战略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第三十三条:淘汰
经过绩效考核,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人力资源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未能达到本制度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和公司签订培训协议的,或未能达到本制度第二十六条和第三十规定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培养。
凡淘汰出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仍有机会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但第二次被淘汰的人员将失去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
公司将根据《培训评估管理办法》对各层次战略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凡不配合评估工作的个人,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淘汰出战略人才管理库。
第三十四条:晋升
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战略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战略人才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公司外部引入适合人才。
§7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管理办法的拟订和修改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六条:本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ctrl+鼠标左键【点击访问诺达名师官方网站】
一、目的:
为保证未来在同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需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后备人才储备,为公司核心岗位培养人才,从而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培养方向与目标:
1、培养方向: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理论知识背景、较高素质与修养、有激情与创新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富有工作激情,认同公司的人才观、价值观等企业文化理念的各岗位梯队人才。
2、培养目标:绩优人才半年内、潜力人才2-4年内成为公司业务、操作、管理等职能部门管理骨干。
三、适用对象:
1、绩优人才:
a、现有岗位的精英或骨干型员工(需重新盘点和评估);
b、新进具备良好职业背景及工作经验的员工。
2、潜力人才:
应届毕业或毕业1-2年有培养、提升价值的优秀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专业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国际经贸、商贸英语、工商管理等。
四、培养计划:
1、绩优人才:
2、潜力人才:
五、培养权责
六、后备人才核心胜任能力及胜任素质 胜任能力:
胜任素质:
1、 踏实、敬业精神;2、灵活性;3、责任心;4、使命感
人力资源部
2015-6-26
(一)面向市场、适应需要原则
广大教职工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联系,掌握企业的需求信息,确定合作方向。选择“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对象,首先要考虑合作对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考虑对方在行业内的实力和基础,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到该企业就业;其次要考虑对方的设备条件、技术和管理水平,学生能否学到知识与技能,能否学以致用;第三要考虑对方对合作教育的积极性。校企双方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协作关系。
(二)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原则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双方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原则,有利于学校利用企业优质实践性教育资源为教育服务;有利于企业利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为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要求的人才。因此,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和要求,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的要求,根据订单的约定,保证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保证学生自愿参与定向培养工作。
(三)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清晰体现。第二,课程设置应满足工作需要,即应根据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来设置课程,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第三,要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与即时就业的需要,以专业技术学习为基础,兼顾就业需要的灵活性和学生的选择性来设置课程。
(四)教学规范性原则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必须遵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保证教学完整性、系统性和灵活性。教学计划内集中实习、课程设计环节可与企业上岗培训相结合,由用人单位给出实习成绩。毕业环节可结合用人单位实际,由指定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参加答辩。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程序
针对行业企业需求,校企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根据企业生产特点灵活调整课程设置,企业选派技术专家讲授部分专业课程,可根据需要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学生在学校、企业两个地点进行学习,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训,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为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对其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一)前期调研,选择合作企业
要圆满完成“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首先就要选择良企为合作伙伴,选择那些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科研能力强、发展后劲大和有合作愿望的企业,特别是刚刚筹建的大型成长性企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空间较大。
(二)与企业签定订单协议
校企合作协议要注重保护学生切身利益,订单班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应该缴纳意外伤害保险。
(三)公开选拔订单班学生
校企精心组织和优化订单班的生源。学校和企业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宣传,向学生全面如实介绍企业的情况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操作过程、工作岗位和基本待遇等,接受学生咨询。企业派出人员对报名学生进行笔试、面视,经过综合考核合格,组成订单班。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期限不低于9个月。订单班组织完成后,要将组织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及时报校企合作处、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有关职能部门备案。
订单协议签定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遵照教育教学规律,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等。人才培养方案必须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学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部分专业课教学。
(五)课程与教材开发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开发适应订单班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是按照用人单位的岗位需要、企业文化、管理特点等确定的,体现了不同订单的要求和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课程与教材开发是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开发过程应有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具体控制要求包括:深入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的工作岗位群的要求,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培养对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综合能力等;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案应与用人单位共同拟订;课程与教材开发方案应具有前瞻性,尽量避免只注重眼前的实用主义,防止课程基础过于狭窄而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
(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顶岗实习)
实践教学(包括顶岗实习)是“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控制要点主要有: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实践环节的指导与组织;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培养目标的工作实践岗位;实践教学环节时间不少于一学期。
(七)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的高度信任的基础上的,这种信任必须缘于其实施过程中严格的过程管理。年终由学校交流合作处牵头,组织教务处、招生就业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订单式”人才培养考核小组,对 “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进行考核。过程控制和评估的基本要求有:双方安排专人对“订单式”人才培养班级进行管理;用人单位切实履行培养协议;面向学生开展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和问卷调查活动,针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学校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顶岗时间、岗位轮换等情况进行跟踪,建立顶岗学生的实训档案;技能水平、顶岗实习中的表现等应作为学生学习考核的重点。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
系部主要负责人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第一责任人,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是本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直接责任人,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是校企合作的中坚力量。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是专业与企业的直接联系洽谈人,负责校企合作协议的起草,校企合作项目的立项申报及实施,校企合作成果总结,校企合作资料的建档;系部负责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项目的初审上报,各专业校企合作的检查指导评价;校企合作处等部门对系部上报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审查,分管校企合作的学校领导、学校院长签批后生效。
二〇一四年五月
4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实用篇四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现就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19号)和《国务院办公 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为指导,深化产学研合作,紧紧围绕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明晰人才培养规格、改革重点及实施途径。
二、改革目标
深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构建体系合理、内容先进、结构简洁的培养方案。
三、改革重点
各专业要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和国家相 关职业技能标准,科学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突出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1.增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各专业要根据学生未来职业面向和就业方向,增设创业基础课 1
程,设48学时,计3学分。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和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创业基础课程教学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创业观培养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起来。创业基础课程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各专业要制定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明确专业创业教学目标、内容、途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等,探索实际创业项目效益作为课程评价与学分转换的标准,实现真正的创业教学。
2.实施创新研发与应用课程
各学院在2015级试点专业探索的基础上,各专业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中设置创新研发与应用课程,设40学时,计2学分。各学院依托创新工作室等相关载体或科研项目,大力推进实施创新研发与应用课程。实施要求详见《创新研发与应用课程试点实施方案》(南职院字〔2015〕105号)。
3.开设创业创新高阶选修课
在开设创业基础及创新研发应用课程的基础上,各专业可开设创业创新高阶选修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与基础课程形成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关系,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创业项目教学比重。
(二)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1.优化校内实训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职业技能形成规律,科学合理设置认知实训、基础实训、专项实训、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等校内实训教学环节及内容,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加强实训教学质量管理
2
各专业根据职业岗位技能发展需要及时修订实训教学计划和大纲,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指导书。建立健全实训教学实施过程管理制度,明确实训教师、实训室管理人员职责,规范实训教学过程记录管理,完善实训教学考核标准和办法,保障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
3.规范顶岗实习管理
各学院要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机构与制度,各专业要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顶岗实习计划, 并共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学院和实习单位应当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制度。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前,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应签订三方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学院、实习单位定期信息通报制度。
(三)优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1.优化艺术素养课程
由人文社科部统筹,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5〕1号)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获得学分方可毕业的要求。艺术限选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趣味乐理与视唱》、《趣味乐理与视唱》、《音乐欣赏》、《歌唱艺术与技能训练》、《形体训练与舞蹈表演》、《影视赏析》、《音乐名家名作赏析》、《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流行键盘演奏训练》、《歌曲演唱技巧》、《合唱艺术与舞台实践》、《艺术美学》、《书法》、《书画欣赏》等类课程。
2.用互联网+方式推进人文素质网络课程改革
由人文社科部统筹,根据前期网络课程学生选修及教学效果情况
继续精选人文素质课程开设门类,以学生人文素质提升为核心,实施更富有弹性适合学生学习方式及时间的课程开设方式,突出网络课程学习与考核的便捷性及灵活性,服务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四)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针对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及学生未来职业技能发展的需要,在2015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专业或学院的方式在“通用技能课程”模块中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课程主要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两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主要满足计算机等级考试需求,由学生根据需要选修或以计算机等级证书转换学分。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模块的设置由各学院、专业根据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或专升本等需要自行设置。
(五)以需求为导向推进公共外语改革
公共外语课程教学改革要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既有专业技术能力,又懂一至两门外语的高技能人才。
因此,2015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外语课程在“通用技能课程”模块中作为选修课程开设。公共外语选修课程既可满足应用英语b级考试、职业发展及未来就业、学生学习兴趣或出国深造的需求,由学生根据需要选修,课程考核合格获得相应学分。是否需要开设以及开设何种专业外语(英语或小语种)选修课程,由各学院、专业根据培养目标、毕业生就业或专升本等需要自行设置。课程学分、学时、开课时间等由专业根据相关规定设置。
(六)探索以培养习惯为基础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
长的实施意见》(桂教规范〔2015〕6号)的要求,我校大学生在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不少于108学时的公共体育课。因此,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1-4学期公共体育选修课共开设108学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选修3个体育项目(其中包含足球、篮球、体适能一个必选及其他两个自由选修项目),每个项目开设36学时,计2个学分,修满6个学分并参加每年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合格方能毕业。
公共体育课程可探索以体育技能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学达到规定的体育技能标准即可获得该项目课程的学分,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良好体育技能的习惯。
(七)推进毕业设计课程改革
以毕业设计改革为载体,引入企业(行业)标准、师资或项目,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毕业设计必须贯彻“教、学、做、研、用”一体化的原则,毕业设计的内容必须是教学的真实作品、产品、商品研发等,或市场的真实项目,或有应用价值的创新研发项目。每个专业的毕业设计必须有企业介入,设计项目从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来,或按实际应用要求与企业标准进行设计,提倡校企合作共同设置有实用价值的毕业设计项目,设计结果作为企业应用方案和产品、商品等。每个小组的学生数量一般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由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负责人共同负责。提倡让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边顶岗实习,边学习设计。毕业设计作为一门课一般可以设64-96 学时,计4-6学分。
四、课时与学分要求
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各专业校内学习时间统一规定为2.5年(5个学期),顶岗实习时间为0.5年(1个学期)。
各专业教学总学分设为160,专业技术课程原则上安排1900学时左右,基础课程原则上安排500学时左右,顶岗实习6个月的时间折算为720学时,职业拓展课程一般不超过300学时,建议周课时不超过30节,合计总学时控制在3000-3500 之间。
五、工作要求
为确保修订(制订)方案的质量,各二级学院应组织各专业教学团队成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小组,根据本指导意见,按照《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构成》(附件1)的结构进行编写,将《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公共课程教学安排》(附件2)纳入各专业的教学安排中,同时做好教师业务工作记录,填写《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订)工作记录》(附件3),与专业教学团队及教师的绩效挂钩。
教务处联系人:覃文松;联系电话:2024203。
附件:1.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构成
3.2015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记录
教务处
2015年6月23日
关于制定(修订)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e#各教学单位: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具体反映。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实现“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不断推进专业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根据蚌埠学院关于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院字201116号)、关于制定(修订)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务字201514号)等文件精神,现对制定(修订)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关于学制、课程设臵、学分要求、实践教学环节
1、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含“对口中职招生”的本科专业) ⑴ 学制:四年,八学期制。
⑵ 课程设臵:一般分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各方向模块的学分应尽可能一致)、专业任选课(所列课程门数必须多于应选的课程门数)和公共选修课六大类。
⑶ 学时:文科各专业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严格控制在2500学时以内,理工类专业一般控制在2550学时以内。
⑷ 学分:以0.5为最小单位,折算办法为二舍三入,七退八进。 ① 课内教学环节学分计算标准:16学时折算1学分。
② 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计算标准:原则上按每周1学分进行折算。
③ 最低毕业学分:文科各专业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90~192学分,理工类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96~198学分。
⑸ 关于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与学分安排:
① 学校规定项目(由教务处统一设定时间与学分):入学与安全教育0.5周,0学分;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3周,4学分;社会实践活动3周,3学分;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理工类专业5~7学分,文科类专业3~6学分,由各教学系根据专业特点自主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共16(8+8)周,各8学分,两者时间在第七、八学期可打通安排使用;毕业教育:1周,0学分。
② 各专业自行安排的项目:各教学系可根据专业特点,在以上规定项目之外安排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见习)、综合试验与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活动,学分控制在6~15之间。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的要求安排教学。
2、两年制“专升本”专业:自2015级起,“专升本”各专业均要制定独立编班运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⑴ 学制:两年,四学期制。
⑵ 课程设臵:一般分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各方向模块的学分应尽可能一致)、专业任选课(所列课程门数必须多于应选的门数)和公共选修课五大类。
⑶ 学时:文科各专业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严格控制在900学时以内,理工类专业一般控制在1000学时以内。
⑷ 学分:以0.5为最小单位,折算办法为二舍三入,七退八进。 ① 课内教学环节学分计算标准:16学时折算1学分。
② 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计算标准:原则上按每周1学分进行折算。
③ 最低毕业学分:文科各专业及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最低毕业学分原则上控制在85~89学分,理工类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一般控制在90~94学分。
⑸ 关于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与学分安排:
① 学校规定项目(由教务处统一设定时间与学分):社会实践活动2周,2学分;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理工类专业3~5学分,文科类专业2~4学分,由各教学系根据专业特点自主安排;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共16(8+8)周,各8学分,两者时间在第七、八学期可打通安排使用;毕业教育:1周,0学分。
② 各专业自行安排的项目:各教学系可根据专业特点,在以上
规定项目之外安排课程设计、专业实习(见习)、综合试验与综合训练等实践教学活动,学分一般控制在10学分以内。
⑹ 关于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安排:由教务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统一安排教学。
二、需要制定(修订)201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1、需要制定201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本科专业
(1) 2015年新获批招生的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艺术与科技。
(2) 2015级两年制“专升本”专业:市场营销、英语、学前教育(师范)、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视觉传达设计等。
(3) 2015级“对口中职招生”的本科专业: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根据省教育厅相关要求,2015级“对口中职招生”的各本科专业须根据生源特点单独制定符合其学习特点与需要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需要修订201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科专业:
除已在2015年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的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程管理、交通运输等10个专业外,其余的26个已招生的本科专业。
三、工作要求
定的相关程序完成培养方案的制定(修订)的工作。
2、要积极组织开展调研,积极聘请区域内知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参与,了解用人单位需求;要学习、借鉴和吸收有关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先进理念和做法;要充分考虑2015年12月7日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工作考评会”上专家提出的相关意见,力争使201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臵、专业方向设臵等更加科学、合理、实用,更加贴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比例,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积极构建“三层次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既有包含基础层、提高层和综合层的课内实践教学,又同时强调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制定(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工程化”的办学定位。
4、对于跨系(部)开设的课程(包括学科专业基础课及各类专业课),专业所在系应主动征求开课系(部)的意见,以确保相关课程的开课次序和学时安排的科学合理。
5、自2015级起对现行课程编码规则进行补充、完善, 2015版课程编码规则具体见附件1。
6、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稿后打印一式三份,经本教学单位主任签字并加盖公章后于2015年5月20日之前送交教务处高善春老师处,电子稿同时发送至http://。教务处拟在2015年5月底前,组织校内外专家完成201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工作。
四、有关说明
因此,已招生的各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201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可在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新获批准招生的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及“对口中职招生”的本科专业可比照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稿中的相近或相同专业进行修改和完善。
2、除上述必须制定(修订)201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外,其余本科专业可以视需要,根据本“意见”进行微调。
3、2015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稿及2015级两年制“专升本”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模版由教务处统一发给各系教学秘书。
4、各系在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中,如遇特殊情况,请及时会同教务处协商解决。
附件:
1、蚌埠学院2015版课程编码规则
2、制定(修订)201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材料移交表
二○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附件1 蚌埠学院2015版课程编码规则
2015版课程代码由7位字符组成,第1位是开课单位的代码;第2、3位为专业类型的区分码;第4位是课程类型代码;第5~7位代表的是开课单位同一类型课程的流水号。
1、开课单位代码
2、专业类型的区分码
普通四年制本科专业课程用“01”表示,普通专科专业课程以“02”表示,普通本、专科要求相同的课程用“03”表示,独立开课的两年制“专升本”专业课程以“04”表示,四年制“对口中职招生”本科专业课程用“05”表示。
3、课程类型代码
4、课程流水号:
课程流水号由开课单位将相同类型的课程自行排序确定,为x01~x99(x为开课单位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研室代码或专业代码,由开课单位用阿拉伯数字自行分配给相关教研室或专业)。
5、关于课程代码的说明
依此类推,如高等数学i、高等数学ii等,编制不同的代码;分几个学期开设的课程在课程名称后用①、②……(分两学期开设的课程用上、下)相区别,如高等数学i(上)、高等数学i(下)等在“电子教务管理系统”中视作不同课程,使用不同的课程代码。
⑵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格式模版所列的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校规定的项目由教务处编制课程代码,其余的实践教学活动课程代码由系部根据编码规则自行确定。
附件2:制定(修订)2015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材料移交表
(教学系盖章)
教学系材料移交人(签名): 日期:
教务处材料接收人(签名): 日期: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实用篇五
(一)认同宝源企业文化和历史使命,为人诚信,拥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
(二)能够较好的面对和处理工作中的压力,能够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对待工作,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持续的自学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在宝源工作期间,有良好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评价,具备较强的专业工作能力。
(五)大专(含)以上学历,35岁(含)以下,在集团工作1年(含)以上。
二、后备人才的申报与选拔程序
各部门、各基地于每年的6月及12月上报本部门的后备人才名单。综合管理部根据各部门、各基地申报名单对候选对象进行审查、考核,筛选,确定人选,进入后备人才库。
(一)申报
申报人填写《后备人才申报表》(附后),通过以下方式上报综合管理部:
1、各部门、各基地以部门、基地名义推荐,并将申报表报综合管理部。
2、各部门、各基地员工向综合管理部自荐,直接将申报表报公司综合管理部。
3、公司提名。
㈡ 选拔入库
综合管理部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通知申报人参加选拔测试。通过测试者正式进入后备人才库,并开展培养工作。选拔考核主要包括以下4轮,每轮考核设定基准分,未达到基准分者即淘汰。达到基准分者进入下一轮考核。每轮考核成绩保留,最后成绩为各轮成绩加权平均。
1、专业英语水平测试:主要包括英语笔试和英语口试。
2、价值观念及综合素质测试:主要包括职业倾向测试、个性特征测试、智力测试或写作。
3、业务知识测试:
4、面试:由公司领导、综合管理部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面试小组进行面试,采取一对一交谈或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侧重思维、表达能力的测试。
三、后备人才的培养
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基础培训、轮岗实习、内部兼职和挂职锻炼四种方式。
㈠基础培训
1、培养主题: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通用性知识。
2、培养方式:参加集团或公司统一组织的企业文化、管理知识、沟通技巧等培训;参加公司安排的外部培训。
3、培养目标:使后备人才熟悉业务知识、管理工具、管理方法等。
㈡轮岗学习
1、培养主题:业务流程、实际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进行工作学习,了解该部门实际情况。重点了解各岗位业务知识、工作流程、相关规章制度等内容。轮岗周期分为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种。轮岗结束,后备人才需在一个月内上交轮岗实习报告,报告应注重实效,达到分析现状、解决问题、优化管理的目的。考核报告由该部门经理初评打分、综合管理部经理复核评分,两者按6:4比例权重后得出实习报告最终成绩。实习报告成绩将作为轮岗实习工作的主要考核依据。
㈢内部兼职
培养主题:增强对各部门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方式: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协助为职责,参与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并承担相关工作,在兼职业务上接受兼职部门领导管理。
㈣挂职锻炼
1、培养主题:综合技能的全面锻炼和提升
2、培养方式:将后备人才安排到各部门相应岗位上挂职,由综合管理部审批发文。挂职的时间不应低于10个月。挂职锻炼的岗位编制做为临时编制,仅用于培养后备人才,不作为公司正式的编制。
四、后备人才的考核、淘汰、出库、任用及后续跟踪
㈠后备人才考核
1、后备人才考核、淘汰周期为2年。
2、考核包括培训考核、岗位考核、能力测试3大部分。
其中:培训考核指每次培训结束后,由培训组织单位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如笔试、小组讨论、心得撰写、课题研究等),对培训结果给予评价。岗位考核指每半年由后备人才所在部门对其进行绩效考核,对后备人才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能力测试指检查两年内后备人才是否取得一项中级(含)以上职称或考取更高级学位。
㈡后备人才淘汰有以下情况者,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从后备人才库中淘汰:
1、岗位考核成绩连续两年处于所在部门50%排名以下者;
2、能力测试不合格者(两年内未完成自学内容者);
4、违背诚信承诺书内容,或在工作中及公司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行为方式与宝源集团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不符者。
㈢后备人才出库及任用
1、后备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或培养结束后,根据公司各部门、各基地的人才配置需要,由综合管理部统一调配,兼职培训、轮岗学习或挂职锻炼。经考核合格,成为公司新设或空缺岗位聘任的首要人选,正式任命后,视为正式出库。2年内未任命的后备干部自动出库。
2、后备人才出库后,纳入各公司的正常管理程序。
3、后备人才库将遵循“滚动、跟踪、淘汰、发展”的培养原则,淘汰不合格者,发展新的后备人才,实现人才滚动培养。
五、相关说明
㈠后备人才入库后,其原人事关系不变动。
㈡后备人才入库后,由综合管理部根据培养方案,安排其参加培训、考核或者挂职锻炼等。
㈢为了做好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各部门需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参照选拔条件,积极、慎重地推荐后备人才候选人;对于申报或入选后备人才库的员工,所在部门要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公司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作为对该部门第一负责人考核的指标之一。
㈣参加岗位锻炼的后备人才薪资待遇参照其轮岗岗位值执行,由锻炼所在部门考核;后备人才原岗位由所在部门安排人员顶替。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实用篇六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2011-2015)》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彰显高职特点及我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1
二、基本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在总体上要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体现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
紧跟人才需求市场动态,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找准专业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参照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校中厂、厂,引导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2.突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贯彻四个嵌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突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3.构建能力核心的职业课程体系
充分调研、明确岗位群能力要求,结合《课程标准化建设方案》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4.完善适应行业的双证书制度
要对学生取得与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提出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证书要求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完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5.加强教、学、做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
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教学做 2
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方案具体要求
1.课程类别
(1)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2)必修课分为通识课程(含实践环节)、专业基础课程(含实践环节)和专业主干课程(含实践环节)。
(3)选修课分为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2.学时与教学周要求
(1)方案总课时原则上不超过2700课时,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应不低于总课时的50%,其中生产性实习应占到80%。
(2)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90学时。
(3)周学时原则上安排在20~24学时范围内(含选修课),第一、二学期课时可适当增加。
(4)前4学期每学期教学周数为19周(一般15周理论教学周+4周整周实践周),第五学期教学周数为10周,由于各专业具体情况不同,在满足每学期总教学周数的情况下,各专业可以合理自行设置,但要尽量避免学生每学期后几周课时数过少或没课的情况发生。
3.学分计算
(2)入学教育与军训、公益劳动、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每周以1学分计算。
(1)工科专业为毕业设计,文科专业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时间为12周,利用第五学期前10周的星期六和后10周完成,计12学分,180学时。
(2)顶岗实习为20周,安排在第六学期,计20学分,300学时。
5.通识课程安排 (1)通识课程安排表
4
(2)课程安排说明
①1-9项为各专业必开课程,第10项大学英语为除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以外专业必开课程,11-12项高等数学为工科专业必开课程(详见②),13-15项各专业可根据情况选择开设。
②高等数学课程为1、2、3、4、8院(系)必修课程。对口单招班级高等数学按90(60+30)课时开设,即第一学期开设高等数学b,第二学期开设高等数学c。
其他专业开设安排如下:
5
③人文基础课程1、4、6、8、9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2、3、5院(系)在第三学期开设。
④军事理论/安全教育课程2、3、5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1、4、6、8、9院(系)在第三学期开设。
(3)整周实践安排说明
①入学教育与军训为2周,在第一学期开设。
②公益劳动为1周,2、3、5院(系)在第一学期开设,1、4、6、8、9院(系)在第二学期开设。
6.社会能力考核要求
(1)英语
非英语类工科专业:建议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要求;
涉外类专业:建议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 要求;
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传媒艺术系可根据各专业具体情况设定学生必须达到的英语能力等级。
(2)计算机
非计算机类专业建议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要求,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可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3)职业资格证书
各专业学生必须取得一项与本专业核心能力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由各专业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7.选修课要求
(1)人文素质课程
①要求修满6学分。其中必须取得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2个及以上学分,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等八类课程。
②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
语言类:职业汉语、普通话技能与应试指导、日语、韩语、求职英语。
艺术类:围棋、中国象棋、二胡演奏入门、小提琴音乐艺术欣赏、艺术导论、古典音乐鉴赏、流行音乐鉴赏、影视欣赏、舞蹈鉴赏、美术鉴赏、书法、建筑欣赏、有氧爵士舞、健美。
社科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汽车文化、生活与化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法律与生活、合同法、体育运动与卫生保健、跨文化交际。
经管类:身边的经济学、网上购物与网店推广。
数理类:高等数学。
③由团委认定的素质拓展学分可作为该类课程学分,包括拓展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各种科技技能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竞赛活动、课外文体活动等。
④除专业要求必须取得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外,学生取得的其他更高级别的计算机、英语等级证书,每个证书可奖励2个人文素质课程学分。
(2)专业拓展课程
①要求修满6学分。其中必须取得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行业文化(课程实施编号为000001x0)2学分,并将该课程体现在教学进程安排表中或者下面的注释中。
②工科专业的文科生必须取得专业限定性选修课程大学物理(课程实施编号为000204x0,第一学期开设,周课时4)2学分,并将该课程体现在教学进程安排表下面的注释中。
③各专业根据学生需求、教学资源等设定相应的专业拓展课程。 ④除专业要求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外,学生取得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每个证书可奖励2个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⑤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并成绩合格的,每项可奖励2个专业拓展课程学分。
四、方案制定与审定程序
1.教务处制定、下发;
5.教务处组织相关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复审,反馈修订意见;
6.将最终审核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总,提交院教学委员会审核批准,下发执行。
五、其他注意事项
1.各专业应认真研究、总结本专业以往年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缺陷与不足,结合2011年专业剖析及专业平台数据分析的成果,在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2.各专业中对口单招、中外合作、不同专业方向、订单培养等须根据相应人才培养目标单独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对口单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对中职课程体系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制定,作好中高职衔接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要体现对口单招班级与普招班级差异性。
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涵盖模块和格式要求基本延续2011年方案(两种模板:传统课程体系模板、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模板),要注意传统课程体系模板七、职业能力与知识结构和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模板八、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设计中要体现‘321’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在关于在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321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通知中有具体模板),社会能力考核要求这项内容说明要求简洁明了。
4.课程名称和课程编号要规范,均按11年新编的实施课程名称和实施课程编号填写,如有新增课程请事先按程序申请获取相应课程编号后填写,要避免文字错误、课时学分等数据统计错误和方案前后不对应等问题。
5.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制定后,要同步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或完善工作。
6.为保证2012级学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计划于4月底完成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院系专家初审工作,教务处5月上旬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审(对口单招方案单独集中会审),5月中旬返回院系修正,5月下旬汇总装订。
教务处
2011年3月20日
一、指导思想
以“品牌办学”战略方向和“技高品端”人才目标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的“一体”、“两翼”、“一支撑”为基本要求,即以专业、课程、课堂改革为主体,以“学教做合一”、“教学管理与学生服务一体化”为两翼,以“教师”为支撑,在关注学生“技术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综合素质,初步搭建学生选课平台,关注学生成长。
二、基本原则
专业人才方案的.制订,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科学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一)人才市场需求。根据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新型产业政策变化的方向,确定专业定位。
(二)突出学生主体。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成长的根本宗旨出发,面向未来职业生涯,科学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
(三)依托行业企业。体现国内外产业、行业职业资格和职业能力认证标准,确定专业教学目标。
(四)加大实践比例。强调基础课程及实训、实习教学的系统化建设,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安排课程序列。
(五)生源分类原则。依据不同生源(普高、对口高职、三二连读、单独招生、中外合作)分别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学分分配
学院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制一般3年,修业年限3~4年。
(一)学分计算方法
教学学时每16学时为1学分;毕业实习和毕业答辩一般在第五学期14周之后至毕业答辩之前,一般不超过20周,每周记1学分,合计20学分。
(二)学时与学分结构
基础素质(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32学分,专业核心(必修)课程不少于48学分,拓展课程不少于10—14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6—10学分、公共选修课4学分),综合素质课程(包括学生社团、劳动、阅读、学生科研、技能竞赛、考证等)不少于10学分,毕业实习与毕业答辩16-20学分。
四、教学计划安排
(一)基础素质类课程的教学计划,按照参照附表1制定;
(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参照附表2制定;
(三)拓展类课程,参照附表3-1、3-2制定,其中专业选修课由教研室根据专业特点设置3-5个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
公共选修课程可从公共教学部提供的公共选修课、尔雅通识课等课程类目中由专业教研室选择推荐给学生选修。
(四)综合素质课程指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科研、艺术作品、参加“阅读工程”的相关活动、宿舍育人课程和特色文化建设项目等活动获得的学分,体现“课证融合、课赛融通”参照附件4制定。
(五)毕业实习与毕业答辩参照附件5制定。
(四)几个注意的问题
1.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合并进行,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参加答辩,取得相应学分。
2.参加市级以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各项技能大赛获奖者,持获奖证书及相关文件,可以折算综合素质课程类学分,最多不超过6学分(市级第一、二、三名分别为4、3、2学分;省级第一、二、三名分别为5、4、3学分;国家级第一、二、三名分别为6、5、4学分;其他奖项为1学分);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经历,合计不少于24周,可取得工作经历证书,取得工作经历证书可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1个学分。参加教指委、企业、行业协会组织的技能大赛获奖者可以参照市级获奖执行,相同级别不重复计分。其他类型的技能证书可参照执行。
3.劳动课由按规定计算综合素质类课程学分;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按规定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学分;学生科研项目或成果可折算成相应学分;读书活动按规定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学分。
五、毕业条件
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合格方可毕业。
(一)德
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操行鉴定合格。由学生处、二级学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操行进行鉴定。
(二)智
2.职业(资格)或行业证书要求:根据专业特点至少取得1项国家认可的中级及以上(或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认可的证书;由于行业或专业的特点不能满足本项要求的,也应作出一定的要求。
3.工作经历证书:参加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活动的工作经历,合计不少于24周,可取得工作经历证书,取得工作经历证书可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1个学分。
5.取得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英语四级、六级合格证书,每取得1个证书折算综合素质类课程1学分。
6.职业指导课程合格。由从业处考核鉴定。
7.劳动课成绩合格。由学生处组织考核鉴定。
8.修够规定的读书课程学分。由学生处组织考核鉴定。
9.毕业实习与毕业答辩查成绩合格。
(三)体育
体育达标。具体由公共教学部制定学生体育达标标准,由公共教学部组织达标并审定。
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要求
第一部分 专业(方向)概况和专业背景
该部分主要介绍专业(方向)名称、招生代码、学制、学习方式、招生对象、培养目标行业(职业),说明方案编制人员、专业论证情况。
同时,介绍专业的行业背景和培养的未来去向,专业荣誉和体现实力的标志性属性,专业简要历史延革和主要特色。
第二部分 专业培养基本框架
阐明专业职业工作分析的过程和内在逻辑,即目标职业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过程,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与设置的过程,揭示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整个专业课程结构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说明专业培养的内容、培养过程、培养方式,明确培养要达到的目标规格和毕业条件。
第三部分 专业课程设置
具体说明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每门课程开设的时间顺序、教学时数、考核和成绩形成,形成专业课程进程总表。
第四部分 专业课程资源
说明本专业教学开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配置情况,包括师资、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等。
第五部分 专业教学运行管理
整体上介绍本专业教学运行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教学管理和学业管理原则和具体事项。
第六部分 具体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介绍
各门主要课程的基本情况介绍,包括课程名称、主讲教师、教材、课程教学目标、与相关课程的关系等。
附表1:基础素质课程教学计划
说明:必修课、选修课采用等级制登记成绩,考察课程按“合格”或“不合格”登记成绩。
附表2:专业核心程教学计划
附表3-1:拓展课程(专业选修课)教学计划
附表3-2:拓展课程(公选课)教学计划
附表4:综合素质课程教学计划
附表5:毕业实习和毕业答辩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实用篇七
1、.由专业带头人组织制订团队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合作企业现场专家多形式、多渠道对粮油饲料加工岗位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进行充分调研与论证,形成规范科学、相对稳定、针对性较强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论证报告。
2、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和项目团队按照调研论证报告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思路,制订每学年度的人才培养方案。
3、由教研部、教务处、校内外专家、校长依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查论证。
4、校长签字颁布。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体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市场需求的职业岗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职业岗位对应的行业资格认证体系设置以“职业技能”为主体的课程体系,突出了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了粮油饲料加工专业特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三)及时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每年根据市场需求调查以及未来几年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发展预测进行培养方案优化,对课程体系加以调整,使人才培养方案既相对稳定,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据《**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未来几年区域工业企业型的技术人才将急增,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增大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量和实训力度。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实用篇八
以弘扬五种作风、提升五种潜力为核心、按照不间断学习、全员培训的思路,构建贴合公司实际的现代教育培训体系,健全贴合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约束机制,构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训新格局,培训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对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20xx年底,透过培训争取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到达20%及以上、企业经营者比例到达70%及以上、管理人员比例到达40%及以上、技术人员比例到达20%及以上,全员培训率到达95%及以上。
公司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新招聘工作人员。
公司简介、发展历程、战略目标、公司文化、工艺艺流程、目标考核实施细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1)实行“1122”优秀人才培训。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公司培养选拔1名优秀经营人才、1名优秀管理人才、2名优秀技术人才和2名优秀技能人才。
(2)实行创新型人才培训。在化验、监测、经营、安装、收费技术、机电设备运行控制等重要领域,重点培养1-2名后备人才,培养3-5名创新型优秀拔尖人才,建设创新性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
(3)实行紧缺性人才培训。每年用心引进和培养电焊、化验、水质监测、施工现场管理和财务审计等高级专业人才各1名,以满足公司业务拓展需求。
(4)实行人才拓展培训。根据给排水建设的要求,全面加强人才拓展培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年内滚动开展10人次的经营管理、水质化验、生产运行、维护、水表安装管网维修等专业人才培养。
(5)实行学习型班组建设培训。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为载体,用心培育水莲文化,建设学习型班组;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大力促进在岗学习和现场培训,开展公司系统所有班组长的轮训工作。
(1)现有在册在岗职工每季度培训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
(2)新招聘工作人员初训不少三天。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实用篇九
为了强化全县中小企业人才资源配置,提升中小企业人才队伍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以催生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人才匮乏、技术单一、思路狭窄、难以适应中长期发展之需求等突出矛盾,根据省、市中小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暨远程教育的总要求,结合我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实际,以服务全民创业,激发群众创业激情,积极实施“以培训促人才、以人才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的培训工作新格局,努力提高中小企业员工队伍和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做好全方位的人才培训服务工作。
一、目标任务
以催生中小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目的,以逐步完善和提高中小企业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培训环境、培训条件、培训数量、培训质量为目标,促进和带动全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和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员工、青年农民在岗及岗前知识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县域经济带头人、优秀青年农民企业家、合格的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创业人才和高素质的中小企业员工队伍,以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按照市中小企业局下达的人才培训工作任务,全年培训各类人才4000人以上。
二、培训内容
1、以岗前和在岗专业技能为主的技能型人才培训;
2、以各类工程专业技术为主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
3、以激发群众创办中小企业为主的创业人才培训;
4、以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为主的管理人才培训;
5、以产品营销策略为主的中小企业营销人才培训;
6、以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为主的科技人才培训;
7、以企业标准计量、质量管理为主的管理型人才培训;
8、以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为主的安全管理型人才培训。
三、培训对象
根据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促进带动作用的支柱行业、支柱产业以及有培训需求的中小企业员工、管理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青年农民及有志于中小企业创业者等,进行全方位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 辅导培训服务。
四、培训师资
在充分利用我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中心(培训基地)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我们将根据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发展需求的之实际,适时聘请国家、省、市有关单位和大专院校专家教授以及本地区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成功人士、乡土人才、典型人才和优秀中小企业管理人士,作为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工作的师资保障。
五、时间安排
1—3月份:中小企业员工技能培训1500人;
4—5月份:中小企业创业知识培训1000人;
8—9月份: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培训1000人;
10—11月份:中小企业工程技术培训500人;
全年累计培训以上各类人才4000人以上。
六、培训方式
彬县中小企业局将与彬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县职业教育中心联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结合我县中小企业的类别特点、行业结构、产业布局、园区建设和规划现状等,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基地)的主体地位和功能优势,对县域内所有的培训对象按行业类别、职业特点,并以企业现场培训与基地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期、分批、分类、分专业、分区域轮流开展培训。
七、培训管理
我局负责对人才培训项目的总体领导和业务指导;负责对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及建设工作负总责,并定期对培训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彬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建设实施、人才培训工作方案和培训计划的编制及培训业务的具体开展工作。
八、培训平台
各项培训将以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理论教学平台:
充分利用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在不断完善现有设施和管理的基础上,实时开展理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以及辅导培训工作。
2、现场教学平台:
根据每期人才培训的具体内容和培训工作的实际要求,在我县选取具有一定教学培训条件的支柱行业、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作为现场教学培训平台,开展切合我县实际的一系列后备人才的现场教学培训工作。
九、基础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基础资源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已有的教学培训平台、教学设施、教学仪器、教学用具、电教设备等硬件设施逐步加以更新、添置、扩大和完善,并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以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为依托的完整的中小企业配套服务体系。
十、预期效果
通过彬县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基地的逐步建设与完善,将彻底改变现有的人才培训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县人才培训规模和水平,预计年可新增培训人数500人以上;这对改善全县中小企业人才培训环境、促进全民创业和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和推动作用。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实用篇十
一、对学院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一)严格按照河南城建学院办学精神,过去4年严格了执行艺术设计专业统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根据环境设计专业新的框架体系结构制定新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始实施。
(1) 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组建环境设计专业,取消原艺术设计专业,新的环境设计专业分为室内和景观两个专业方向。制定新的景观方向的培养方案。
(2)公共基础课按学院统一要求安排。在一年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公共课中进行教学,32学时。
(3) 室内方向的培养方案在原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取消室外课程《园林植物学》《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外园林史、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造价,保留了室内部分课程。室内方向新开设《文学欣赏》、《装饰雕塑》、《美学原理》,为加强平面设计,开设《编排设计》课。
当的调整。室内方向《电脑辅助设计3dmax》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x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x及渲染》,为了理清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展示设计》原来的第5学期调到第6学期。
(5)考虑到我校特色,加强了解装修工种之间的关系、了解工程承接的业务,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课程。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思想政治、英语等基础课课时的要求,符合师生、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方案在省著名专家团的指导、建议下,在走访市场和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的业公共基础课程占44%左右,专业基础课程占20%左右,专业课程占20%左右,专业限选课占6%左右、专业任选课占5%左右、公共选修课程占5%左右。这一点符我校2015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原则意见的指导原则。
1、培养方案阶段实施目标
大一为公共基础和专业课程,大二为建筑和规划课程,大三为专业方向知识,大四为设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有着密切的内部联系和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2、基础课修订后实施总结
新的培养方案分为室内、景观两个方向,突出专业性,对专业发展和学生培养更为有利,更为科学。开设《文学欣赏》《美学原理》,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知识培养的重视;开设《编排设计》课,弥补了往届学生平面排版能力的欠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正视当代大学生学生心理问题,把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电脑辅助设计3dmax》和《电脑辅助设计3dmax渲染》合并为《电脑辅助设计3dmax及渲染》,理清了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开设《建筑设备》和《装饰工程招投标》,加强学生装修工种之间关系的知识,增强了学生未来承接工程业务的能力。
艺术系环境设计教研室
2012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