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水韵之美篇一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韵漓江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桂林最令人难忘的当属于漓江的水了。
在桂林游览的愉快日子里,最使人喜欢的水,最好看的天然美景,也莫过于漓江的水了。
漓江之水——自然、质朴、清秀、神奇。
漓江的别名叫桂江,属于珠江水系,发源于桂林北面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平乐至悟州,汇聚于西江,全长四百三十七公里。
从桂林到阳朔约八十三公里的水程,她酷似一条青罗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
漓江,山水兼备,奇峰林立,万般绝景,无所不包。
这里是天下江河奇景的“缩影”,天下江河没有的瑰丽景色,漓江却全有。
我想,正是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漓江之水,正是漓江这一种神奇之水养育了桂林这一方人间仙境,正是漓江之水才使我有缘领略这位出水佳人,才使我陶醉升华并物我为一体。
桂林作为典型的山水风景名胜区,融奇峰、怪石、溶洞、翠江、深潭、险滩、危崖、飞瀑于一体,真所谓是山生水、水成江,江沐石啊!
这里的水,透明纯净!这里的水清澈澄碧!青峰在水中晃动,水上是景,水下也是景,真像是棹泛青云,到处“净无尘土立风烟”啊!
从象鼻山到塔山,从塔山到磨盘山,从磨盘山到竹江,从竹江到蝙蝠山,从蝙蝠山到望夫石,从望夫石到冠岩幽洞,从冠岩幽洞到杨堤,从杨堤到浪石烟雨,从浪石烟雨到九马画山,从九马画山到黄布滩,从黄布滩到兴坪,从兴坪到五指山,从五指山到笔架峰,从笔架峰到大榕树,……这水犹如柔情的女子,不断变换着姿态,造化着万物,又犹如一位手艺高巧的调剂师,把水这一词典上定格为无色无味无形的物质,变成了色味形俱全的精灵。
漓江之水见证了我行游之始,寻梦之始。
水,便是桂林之源,漓江之魂,桂林漓江之精髓。
水韵之美篇二
本单元的游记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课文包含一种韵致,两相联系,三次游历,四个画面,四种方法。
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现阶段的中学生感情丰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幅充满流动感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个人内心的情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初二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4)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感受。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4)增强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2)引导学生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1、重点: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出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2、难点: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采用通读、讨论、交流见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好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按照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心理规律教学。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揣摩,最后整体评价。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始终注意阅读探究的方向——文本,在平等的对话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周庄,走出文本,评价周庄。指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阅读中能知人论世,对课文做出评价,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为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周庄图片,突破想象难关,以期利用网络资源,制做多媒体课件,发挥网络信息量大创设情景生动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通过多媒体课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缩短了语言与联想的距离,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堂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学的进程先后出示了周庄的画面投影,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并恰当地播放了配乐朗诵,使学生受到感染,学生亲自上网搜集整理有关周庄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在internet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始终沉浸在周庄美好的意境中。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始至终地投入到教学中来,不断地“动口”朗读和讨论,特别是积极地“动脑”思考和领悟,四种关系(师生关系、讲练关系、知能关系以及主次详略关系)处理恰到好处。整堂课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都体现得比较好,课堂气氛自然、和谐、融洽。
水韵之美篇三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会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导入新课
二、明确出示目的
三、 预习导学检查,(用时5分)
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娴熟(xián) 搅动(iǎ) 斑斓(bān)(lán) 璀璨(cuī)(càn)
b.彩绸(ch6u) 连缀(zhuì) 仲春(zhǒng) 屋脊(ǐ)
c.缤纷(bīn) 隐匿(nì) 谛听(dì) 参差(cēn)(cī)
d.覆盖(fù) 眩目(xuàn) 屋檐(án) 渗出来(shèn)
2三游周庄,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截取三个不同的场景,多角度描写周庄的多姿多彩,美丽如画。三次中详写___ __,因为突出作者的印象如童话般的神奇美妙。 3研读课文作者三游周庄段落,思考作者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发现得快,发现得多。
四、高效课堂
1,自主学习点拨(10分钟)
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内容。
1、朗读,感性感知:
※展示播放周庄的四幅画面: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河泛舟、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直接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第四幅——春夜张灯结彩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配乐:
以“高山流水”或“表现节日热闹气氛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2、“听”读感知内容结构:
学生“听读”课文时,教师同时布置“听读”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教师播放的“图画”及“听读”到的课文内容,在听完朗读后,完成下列初步感知的任务。
※提问:“听”完朗读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
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提问: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采用“文字配画面,画面配文字”的方法。
参考提示:由总写到分写,共两个部分四幅“水韵图画”。即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3、细读加深印象,熟悉内容,学会描述。
要求学生找出文中作者游历周庄时对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描述的句子,然后点名学生简要叙述前两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突出“水韵水情”。并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周庄水韵”。采用竞赛的形式。
教师归纳总结:
(1)、概括性描述的语句
(2)、归纳小结: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诵读精彩语段,增强感悟能力。
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诵读作者“第二次游周庄的情景”——“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采用教师示范诵读,帮助学生理清背诵的层次和逻辑顺序,学生同桌(前后)两人一组相互从“试背”到“熟背”。
※背诵层次示例:(以句号为单位)
a.第一层:第一二三句,交代第二次游历的时间、情景及描述阳光照耀下,斑斑积雪之时周庄古镇的“水”(雪)之“色”(雪之白与古镇之古“黑”)
b.第二层:第四五句,描述“阳光下,积雪融化之时周庄古镇的“水”之“声”(滴水之声与流水之声的重叠)
拓展练习:
摘录课文中你最喜欢的精彩语句或语段。与以前掌握的名句比较。
六、 当堂训练(15分钟)
1、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厌:满足。
b.船舱里,有几个当地农民在摆弄丝弦。
丝弦:船舱里用丝制成的装饰物。
c.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
出没:时而出现时而消失。
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
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3.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2)读上面的句子你能想出诗人卞之琳的断章吗?
课后记
我很快乐!你快乐吗?
板书设计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课型:新课型 执笔:艾湘 审核: 执行日期:
班级---- 组名: 姓名: 完成情况: 组长签名: 【今日警句】明·刘基: 大江之南风景殊,杭州西湖天下无。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3学会生动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导入新课(略)
二、明确出示目的
三、 预习导学检查,(用时5分)
检查背诵情况。
抽查后一齐背诵。
四、高效课堂
1,自主学习点拨(10分钟)
精读局部重点语段(第5段)。
1、学生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
2、采用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有选择地点拨归纳小结的方法:
(1)、描写景物方法多样。
※释疑参考:
移步换景法。第三次游历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精神和请调与上两次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夜游节日梦境般的周庄”,除了写石桥、流水,更重要的还是抓住“水景”着墨,特别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之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且具有对外开放的意识。
烘托渲染写景。文中还写了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时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作者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呼、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虚实结合,前后照应。第二次,第三次都写了“江南丝竹”声,但一个为虚写,一个为实写。
(2)、写作顺序有条有理。
※参考提示: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以时间先后为序。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写至“地上”。
※要求学生按照作者写作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找画出最能表现周庄“水韵”的语句,与第四段比较,说一说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的。(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a.张灯结彩盛大旅游节日的周庄总的印象:
b.坐船夜游,移步换景,进入周庄“梦境”:
方面来表现周庄之水声充满柔情,那么,“第三次游历周庄”,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七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绚丽多姿。
(三)、品读散文语言。
1、分小组竞赛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作用及妙处。
2、小结: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文中语言清新优美,如周庄之水,柔情万般,韵味十足,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十分融洽。
拓展练习:
课后完成“思考练习四”: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水韵之美篇四
睢县潮庄镇二中
高 祥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睢县潮庄二中:高祥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游记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课文包含一种韵致,两相联系,三次游历,四个画面,四种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现阶段的中学生感情丰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幅充满流动感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个人内心的情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初二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4)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感受。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4)增强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2)引导学生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出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五、教学策略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采用通读、讨论、交流见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好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按照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心理规律教学。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揣摩,最后整体评价。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始终注意阅读探究的方向——文本,在平等的对话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周庄,走出文本,评价周庄。指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阅读中能知人论世,对课文做出评价,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六、教学媒体设计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为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周庄图片,突破想象难关,以期利用网络资源,制做多媒体课件,发挥网络信息量大创设情景生动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通过多媒体课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缩短了语言与联想的距离,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堂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学的进程先后出示了周庄的画面投影,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并恰当地播放了配乐朗诵,使学生受到感染,学生亲自上网搜集整理有关周庄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在internet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始终沉浸在周庄美好的意境中。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始至终地投入到教学中来,不断地“动口”朗读和讨论,特别是积极地“动脑”思考和领悟,四种关系(师生关系、讲练关系、知能关系以及主次详略关系)处理恰到好处。整堂课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都体现得比较好,课堂气氛自然、和谐、融洽。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3、品析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被称为 “漂浮之都”的“水城”是意大利哪个旅游城市?(威尼斯)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景点在哪?(周庄) 这两个旅游景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水多、桥多)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及周庄的材料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讨论、明确: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
第四幅——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
3、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讨论、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意境是一样的。“相看两不厌”则源自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除此以外,作者还用什么将街道和楼宅连缀为一体?(桥)
板书:
小 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桥
流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诗情画意
水
人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家
四、作业:课后习题二、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第4—6段。
2、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3、过渡:不管是水墨画、版画还是油画,它们无不充满了诗情画意,富有韵味。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出来。
4、品析语言(本文语言准确、生动、清新、优美,抒情性很强,尤其是文中所使用的比喻非常生动而贴切,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
(2)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音乐出没在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3)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4)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
5、小结:课文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增强了文章语言的感染力,使描绘的景物具体可感,生动形象。又调动视觉、听觉等多角度进行描写,绘形写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实感。
6、朗读第五段,想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周庄旅游节欢乐气氛的?
讨论、明确:从岸上写到水中。写河中景物先写河中倒映的光带,再写河中张灯结彩的花船,写船上传来的丝竹管弦之声,再写到小船划到古镇尽头所见的景色和突然看到的缤纷礼花,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欢呼声。有条有理,顺序井然。
7、这样的描写与作者所要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讨论、明确:文中描绘了节日夜景下五彩缤纷的周庄,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人们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及对改革开放的讴歌之情。
三、教学总结
本文通过三次写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表现了周庄的“水韵”,写出了它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表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以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和对外开放意识。
四、作业
课下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到“用人类的乐曲永远也无法模仿”这部分。
板书:
周庄水韵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简介周庄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3、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
并细细品味。
四.小结 前两次到周庄情况及语言特点
五.作业
识记字词意思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 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 ,~~~~~~~~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练习册
篇一:周庄水韵教案设计
———2015度睢县报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课例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睢县潮庄镇二中
高 祥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睢县潮庄二中:高祥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游记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课文包含一种韵致,两相联系,三次游历,四个画面,四种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现阶段的中学生感情丰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幅充满流动感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个人内心的情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初二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4)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感受。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4)增强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2)引导学生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六、教学媒体设计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中国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周庄”因河成街,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图景。“水韵”是指周庄水的韵味,即多姿多彩的水乡。
2、赵丽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3、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4、学习生字: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
明确:由总写到分写,共四幅“水韵图画”。即
(1)整体水韵图画:“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2)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略写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5、6)详写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和感受。
五、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写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体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和对外开放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作者多次游周庄水乡,这正表明周庄的景色情韵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有些景点,单凭一次游览,浮光掠影,感受肤浅,难以领悟其奥妙,体会其神韵。一次,两次,三次,仔细观赏,细细品味,才能多角度地领悟其境界之妙处。故而本文写了三次游周庄水乡的经历,感受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文章之详略,也就自然形成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3段。
2、首段安排很巧妙,开门见山,先来一段描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让人随着文字自由想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支在水面上搅动的木橹,弯曲的,颇有点小镇古朴之风。接下来你的视线延伸到了周围的地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和飞鸟,这些景物可以被你随意组合成一幅幅水墨山水画,而且很美。
3、讨论探究:
(1)、开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不说地点,直接描绘出幽静的场景,色彩斑斓,比喻形象、生动,给人意味深长的遐想。
(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明确:悠然搅动的木橹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天上的云彩和飞鸟搅碎后的美丽画面。周庄水美:倒映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3)、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反问,强调了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周庄的实物描写。
(5)、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明确: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6)、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景像,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生动、具体,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句话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课文4段。
2、合作探究:
(1)、作者前两次去周庄分别是什么时候,天气情况怎么样?
明确:第一次去周庄是仲春,天下着小雨;第二次去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
(2)、前两次周庄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明确:第一次作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飘忽宁静而又恬淡懦雅。第二次作者仿佛看到了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色彩鲜明和耀眼眩目而又庄严凝重。
明确:拟人,把阳光人格化,突出了阳光的温暖、轻柔,给人舒适的感觉。
(4)、作者两次到周庄时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周庄水韵的?
明确:第一次——视觉(色彩);第二次——视觉(色彩),听觉(声音)。
四、教师小结:
文中写了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写,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写前两次到周庄,较简略,第三次到周庄为详写。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不尽相同。第一次时值“仲春”,“天下着小雨”,春雨蒙蒙,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游周庄是冬天,写小雪后的景色。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明对照,“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游记线索:
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庄为线索,虽然记叙的对象都相同,但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庄随着时间悄无声息的变化,体现了周庄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学生默读第5段“第三次游历周庄”的文段。
(3)、烘托渲染写景。文中还写了小船划到古镇的尽头时幽静暗淡的环境。——衬托出镇上节日的礼花及倒映在水中七彩斑斓、摇曳生辉的光带,将节日周庄的夜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听到从古镇四面八方传来惊喜的欢呼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作者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呼、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3)、虚实结合,前后照应。第二次,第三次都写了“江南丝竹”声,但一个为虚写,一个为实写。
《周庄水韵》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 吕颖丰
水韵之美篇五
江南,自古便是文人墨客最爱的水墨画,吟诵着的诗歌。
我就出生在这样的江南小镇,我爱这个风姿清丽,充满韵味儿的地方。我家在小镇的老街上,依偎着小镇老街有一条浅浅的河流徜着。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知了鸣叫的午后,老人们在胡同里乘凉,幼年的我便会串门叫上小伙伴,欢呼着,奔跑着一起来到小河旁,挽起裤管,开始一场打水战,也不害羞,也不矜持。每当浑身湿透的回家,总不免遭到妈妈的唠叨。
情感的涟漪在回旋……
小河就是这样,似乎是我知心的伙伴守护着我。
流水清清,荡漾起声与色的韵律;流水柔柔,播撒爱的甘露;流水蓬蓬,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啊!那一股清澈明亮的水从花木掩映的源头涌出,绽放出了生命的幻梦与激情,悠悠地随着红花绿树的倒影下,带一身花香,集一身雨露,婉转的,缓缓的。潺潺流水轻旋的柔波仿佛是妈妈的笑颜,甜蜜的浸满爱的芳泽,不由得忆起小时那声声轻轻的呼唤。看!爱的柔波在轻扬!悠悠流水轻溅的晶莹是孩子笑出的泪,充满欢乐的和弦,少不了童年那缕缕无忌的阳光,那丝丝棒棒糖的香甜。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现在,水仍保持着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时小启朱唇,走路时金莲晃动,没有故作姿态,也没有故意摆弄,有着江南的性格。
一种难以倾诉的缱绻无法拒绝。
一种难以稀释的情愫挥之不去。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那潺潺的流水……
水韵之美篇六
1、 能通过欣赏、朗读初步体会周庄的水韵美。
2、 能划出优美的句子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3、 通过探究训练,学会用生动贴切地句子描述自己的所见。
1、 通过朗读、寻找优美语句感受语言美。
2、 学会描述自己的所见。
1、 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周庄、感受周庄的水韵美。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有同学到过周庄吗?
学生回答
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它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睡莲,清丽可人。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一起去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幻灯片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展示播放周庄视频资料(以“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后,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周庄。(幻灯片出示)
(三)、细读课文部分选段
请同学们听课文片段朗读后,并试着同样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第三次所见之景。
参考:可以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幻灯片出示)
(四)精读课文第五节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次所见之景,划出你认为能突出周庄美景的句子,读读并说说理由(幻灯片出示)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贴切传神的词语等角度入手。
组织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评价。
小结: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将周庄之水描绘地柔情万般,韵味十足,这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正好相匹配。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另一个水世界“威尼斯”。
(四)拓宽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
看了这一组图片后,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一组周庄和威尼斯的图片)
参考:周庄:朴素清纯 威尼斯:富丽堂皇
小结:这一节课,同学们和我在作者的带领下,通过观赏、朗读、寻找优美语句一起感受了周庄的美,其实像我们身边的美景比比皆是,只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发现、去保护、去描绘。相信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世界会应为我们人类的存在而更加精彩。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建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吧。
(五)作业
1、写作训练
如果我去周庄,我会这样来描写它……
2、辩论题
如果你是当局者,你认为一座城市是发展经济重要还是保持古镇旧貌重要?
2 抽学生回答。
3 让学生指出三次游周庄的时间和天气,据此领略比喻的贴切之处。
作者第一次去周庄,时值“仲春”,又在雨中,景色虽美,印象却不深,所以用“水墨画”比喻,恰到好处;第二次游周庄是在雪后的冬天,古老的小城与清新的白雪,色彩对比强烈,所以喻之为“版画,”与前者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一为粗线条的勾勒,精深细致的刻画;第三次游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景色和情调与前两次又有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实际情况这一夜的景色,由岸上写到河中,由光带写到花船,有章有法,意境幽美,衬以节日的礼花,惊喜的欢呼,都渲染了周庄水乡欢乐的气氛,并且将小镇古老悠远的历史和五彩缤纷的现实联系了起来。
水韵之美篇七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
2课时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水韵之美篇八
江南独有的'水韵是伴着丝丝缕缕如烟似雾的春雨所交织成的。
随着圆舞曲的旋律,水乡便由一幅浓绿的泼墨画中跃了出来,却仍旧带着诗化的气息,散发着油墨的清香。然而那碧粼的水早已不再虚无缥缈,早已不止在琴声萦梦时才能相见了。
当水的画轴展开在你面前,或许映入你眼帘的不再是那清水了吧,你会去用心感受她的神韵,或许这时,你也只能感慨于这么美,这么韵味无穷的源了吧!
这漂浮在空中,散落在湖中的水的旋律,奏响了这座历史悠久的水城,奏响了水城生的节奏,生的气息。这位婀娜的姑娘,带着清新的气息传递着水城的文明,用如水的柔意,歌颂着光辉的过去。那还泛着涟漪小波的水面似模子样般刻在了水城的心中,永远记着,记着…。
游湖时节遇烟雨,像情书的甜言蜜语,还带着那份纯真的羞涩,轻柔得扑打在脸上,你该不会抱怨这天气影响了你的心情吧,你会赞叹于这上天所缔造的灵秀呢!
身在江南,心系水乡,知其韵,足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