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散步字篇一
初夏的早晨,还带着春的气息,天空是湛蓝的,像猫的眼睛一样透澈柔和,清新的空气带着丝丝凉意。由于是周末,人们都趁着这个时候睡个懒觉。因而我耳边没有太多的喧扰,仅有微风飘过的声音。晴朗舒适的上午最适合散步,于是我背起行囊出发了。
我抬头看着它,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是啊,蒲公英很美,可是如果它不努力向上的话又怎样能让我看见它的美呢?或许,它已经飘了很久了吧。飞过平原,飞过森林,飞过小溪……它靠着自我旅行一生,寻找最终的归宿,在哪里落下就在哪里安家。随遇而安,随风而动。即便旅途遥远,风雨阻挡,也要勇敢地继续向上,向前!一种敬佩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阵风拂过我的面庞,把我唤醒了,我慢慢地跟在它后面向前。凝望着蒲公英越来越小、在空中悠悠摇摆的身影,心境有点沉。前方是未知的世界,蒲公英却充满了期待与勇气挑战,用沉着坚韧、朴素淡雅来形容怕是一点也不为过了吧。
人生,是注定孤独的旅行,前进的道路不免布满了荆棘坎坷、风雨挫折,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凌伤,也要活得漂亮!
我继续背着行囊,加快了脚步,向前走着……
散步字篇二
事,我就是总有这么一个想法:散步应该是两个人的运动,而且是两个有情人一起做的运动。正是因为长久以来我没有这么一个可以陪我一起散步的“伴”,所以我不敢出去散步。有时间、或心情不好,我总宁愿一个人在房间里窝着也不愿意外出走一走,我就是觉得散步不适合我。越是孤单的人,越不想被人知道他孤单,这样的心情,大家能理解吧。
木棉花刚落,
树梢上嫩绿的新叶
探着头
对人们微笑着。
天空
下着毛毛细雨,
大地
笼着一层薄雾。
穿一身蓝底白花的短裙,
撑一把透明的胶伞,
带着青春萌动所特有的莫名烦恼,
走在宁静的校道上。
旁边,
青青的小草顶着小水珠,
那可爱的模样,
真让人想把它们拥进怀里。
走近它们,
惹一袭混着泥土气息的青草味,
这何尝不是一种忘忧药?
那边,
榕树金凤早已翠绿满冠,
可娇嫩的新叶
竟经不住小雨的打击。
飞旋飘零,
小叶落满一地,
校园铺上一层翠绿的地毯。
隆隆的钟声
低沉回响,
朗朗的读书声
此起彼落……
懵懂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我也念高中了。虽然有古钟、金凤树陪伴的日子已经离我很遥远,但我时时想起它们。于是,在每一个同样下着微微细雨的日子,我总有想散步的冲动。“没伴呢,不去了。”每一次都是因为这相同的理由,我只能站在窗户旁边望着外面清新的景色叹息。也有那么几次例外的,我实在忍受不了记忆和眼前美景对我的诱惑,就央求好友陪我出去散步。她答应了,于是我两各撑一把雨伞,走进了校道。
在大学校园里散步和在初中校园里散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虽说大学校园里那长长的鞭炮花廊和密林夹旁的绿荫小道丝毫不比古钟和金凤树逊色,但它们却不能给我安详愉快的感觉。散着步,心里想着最多的,居然是戴望舒的《雨巷》——我感觉自己似乎本来就是为了体味那“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才出来散步的一样!
再接下来的日子,其实我还是散过步的。自己独自散步的话,我会挑在夜黑风高的晚上——这样的夜晚校道上没什么人,没人知道我一个人在散步。也曾有人陪着我散步,有过几次美好的回忆——和他一起走在寂静的绿荫小道里,走在花草繁荣的公园里,走在涛声巨响的海边,走在风吹袭袭的山顶……不过美好是短暂的,因为这个伴是别人的。
到现在,我还是害怕一个人散步,不过好象却一直一个人在散步。也不是因为我对“散步”的理解改变了,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一个人”了吧,反正终究没有谁能永远陪在我身边,我是宁愿一直都是我一个人在“散步”,也不要有个人陪我“散步”而他中途会离开。
往前看一看,我的路还很远,我还是得“散步”啊不是吗……
散步字篇三
依偎 妩媚 粗犷 小心翼翼 潇洒 涟漪
二、能力目标:
1.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
2.正确、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
三、情感目标:
在阅读中体会这篇散文表现的亲情和温暖。
建议
一、主题思想:
一文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思路结构: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总起,交代了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 ~⑧):重点写的过程。
这一部分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层。
第一层(②)交代母亲对这次的态度的转变。
第二层(③ ~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产生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三、写作特点:
本文注重语言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趣盎然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含义丰富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写出"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3.意在言外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4.细节动人
"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摸"这个细小动作,注入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厚爱和期望。"。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是一幅温馨、明丽的风景画,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对生命的一种使命感。
四、朗诵建议
朗读课文,至少让学生读两遍,要求:
1.将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通过查字典注音、解释。
可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查字典后为大家讲解。
2.注意句中、句间的停顿,注意掌握好语速、重音,读出感情。
提醒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轻重和语速的快慢,要做到清楚连贯,对多音多义字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确认其读音。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复,语气要连贯,一般不读破句。语速处理与文章内容的推进要相互协调。一文以中速为宜,第四段应快些,结尾慢些。朗读时,需要强调的词句一般要加重语气。恰当的处理重音,能增强朗读的感染力量。重音?quot;重"要适度,不等于一定要"重重"地读。怎样读,要靠慢慢体会。
3.以朗读的形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课文整体感知建议
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当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
在初次训练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可用提问法引导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赞扬了什么?(或者批判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句子比较重要?将揭示主旨或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勾画下来。这样带领学生逐层回答,便可顺利地把握文章基本要点。
通过初读,进行整体感知,明确以下要点:① 本文通过,写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② "我"是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如何③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六、比较阅读建议
比较阅读 ,就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中进行阅读,比较阅读有多种方式,如横比、纵比、类比、对比等通过比较,可使阅读中已知和未知、旧知和新知建立联系。借助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的观点和同一材料的各种加工方式以及表达上的差异,给学生创造性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在中,采用比较阅读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中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本课书后练习题中要求将与《送小龟回家》进行比较阅读,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不局限于练习题目中的要求,除了分析所蕴含的道理有什么不同,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哪些方面是相同的,除了蕴含的道理,还有没有其它的不同点等。总之,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文章。"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实践这一要求。
设计示例
重点:
1. 理解通过传神有趣的细节,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写法。
2. 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难点:
1:文中仅有的两处景物描写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过程:
一、轻声读,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查字典注音。(具体操作参照教法建议1)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课文,大家从两方面评议:
1.有没有读错字音的情况。
2.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
三、分组讨论:朗读这篇课文时该怎样把握语气、语调?
说明: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1.明确本文朗诵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2.明确"我"的语气、语调: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
②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中,处处表现了"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3.完成讨论之后,练习朗读。每组推举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读,大家评议。评议过程中,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语速、重音。
4.再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全班根据前面所明确的朗读的方法进行评议,选出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1.这篇课文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举一两处为例谈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整体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体感知)
5. 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对语言的品味)
说明:这些问题,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规定统一答案。学生只要能对其中一两个问题有所认识就可以了。注意让学生发言时不要脱离课文。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导"的地位,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及时给予点拨和激励评价。这项练习中1、2、4小题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落实在作业 本上,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比较阅读。(参见教法建议3,如课堂上没有时间展开,可让学生完成读书笔记,另行安排时间交流)
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
散步字篇四
吃过晚饭后,我问了问奶奶:“我们下去散步吧!”奶奶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们正好可以去赏月。”奶奶就笑着答应了。但奶奶腿脚不方便,所以要坐在轮椅上。到了楼下,我心想:我终于可以和奶奶一起散步,我已经很久没有和她一起散步了。
哇!今晚的月亮可真的是又大又圆,像一个白玉盘挂在空中。月光洒下来,照亮了红色的跑道,照亮了花花草草,照亮了、照亮了大树和玩耍的人们。
我推着奶奶来到了跑道上,跑道上有在跑步的叔叔阿姨们,有在你追我赶嘻闹的小朋友们,还有在骑自行车的小朋友们。骑自行车的小朋友们可真厉害,不用按铃铛就可以快速地避让行人。穿过跑道,我们来到休闲区。这里有更多的小孩在荡秋千,有聚在一起聊天的宝妈们,还有一些正在健身的爷爷奶奶们。以前奶奶身体健康的时候,每天早上和晚上也会到这里来健身。
穿过休闲区,迎面扑来浓浓的桂花香,让我想起了那句“十月桂花香满园,”真让人陶醉。我推着奶奶继续向前走,音乐声越来越大,哦!原来是有人在跳广场舞,音乐中唱着什么:“火火火火火……”好动感的音乐呀。前面有一位阿姨在领舞,后面有一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在跟着学跳,周围还围着一些小小孩在跑闹。因为音乐声太响,我们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奶奶说:“我们去找找爷爷一起回家吧。”我推着奶奶从小区的西门出去,来到小河边。月光洒在河面上,金光闪闪的,像给我们小区围上了一条金黄色的丝带。我看见爷爷正在整理他的鱼网。爷爷特别喜欢捕鱼,家里有他捕的各种鱼、小虾、螺丝……我叫了声:“爷爷,我们回家了。”爷爷应了一声,过了一会儿就提着他们鱼网走过来了,然后我们一起推着奶奶回家了!
原来傍晚小区里人们的生活还这么丰富多彩呀,我以后要常推着奶奶下来散散步、散散心,让她心情好好地早日康复。
散步字篇五
主备人:田爱华(江苏启东市天汾中学)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思想品德。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
3、让学生在自学中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过程 :
1、导入 课题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想一想,用“通过----------表达------------”的结构来总结课文内容。(学生在回答中要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代清楚)
3、请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找出来,并且谈谈自己的体会。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
4、语文学习不仅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下面就请大家分组讨论,就对课文中的内容、结构、特点提出问题,看一看哪组提的问题最好。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加讨论。)
5、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注意启发、提示)
6、读了这篇文章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些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
7、下面就请大家把自己刚才所讲的内容写成一篇小文章。
板书:
尊老爱幼(读进去)
内容、结构、特点(读出来)
作者邮箱: 思想(网友来稿)
散步字篇六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在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
(1)读文知意,搜索相关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听文悟情,让学生谈听后感受,了解这个家庭的和谐美。
(3)品文寻美,通过让学生圈画批注自己最欣赏的词或句,感受本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训练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4)触文话事,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庭平凡小事中孕育的浓浓亲情,并通过写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情感和语言的印象,达到学练结合。
1、重难点突破。在赏析语言环节,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一词、一句中都可能有丰富的收获,引导学生运用圈划批注的方法进行自学,教师进行适时引导,比如找哪些句子或巡视中肯定学生已有的发现等,学生能找出来、说出来的,教师绝不多说。难点处(中心句的理解)也不要心急,让学生先谈,在大家思维的碰撞中,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
2、拓展训练。能将本节课学到的语文知识及时的进行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比如说的训练围绕“以小见大”的构思,写的训练围绕“整齐句式”的运用。
1、教师的能力有欠缺。如声情并茂的朗读及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课堂语言的凝练度;教学激情等都有待提高。
2、课堂互动上做的还不够,师生、生生在课堂生成或思维碰撞的还是有点少。学生在文本感受与生活体验的衔接上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没有放开谈。
散步字篇七
依偎 妩媚 粗犷 小心翼翼 潇洒 涟漪
二、能力目标:
1.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
2.正确、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
三、情感目标:
在阅读中体会这篇散文表现的亲情和温暖。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一文写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的平凡小事,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思路结构: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总起,交代了的地点和有关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 ~⑧):重点写的过程。
这一部分又可根据内容分为三层。
第一层(②)交代母亲对这次的态度的转变。
第二层(③ ~⑤)写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的乐趣。
第三层(⑥~⑧)写产生路线的分歧以及解决办法。
三、写作特点:
本文注重语言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趣盎然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2.含义丰富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写出"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3.意在言外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4.细节动人
"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摸"这个细小动作,注入了"母亲"对孙儿的理解、厚爱和期望。"。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是一幅温馨、明丽的风景画,这个背母亲的细微动作,不只有尊老的含义,也体现出了"我"具有对生命的一种使命感。
四、朗诵教学建议
朗读课文,至少让学生读两遍,要求:
1.将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来,通过查字典注音、解释。
可训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将自己所画的生字词写在黑板上,查字典后为大家讲解。
2.注意句中、句间的停顿,注意掌握好语速、重音,读出感情。
提醒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轻重和语速的快慢,要做到清楚连贯,对多音多义字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确认其读音。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复,语气要连贯,一般不读破句。语速处理与文章内容的推进要相互协调。一文以中速为宜,第四段应快些,结尾慢些。朗读时,需要强调的词句一般要加重语气。恰当的处理重音,能增强朗读的感染力量。重音?quot;重"要适度,不等于一定要"重重"地读。怎样读,要靠慢慢体会。
3.以朗读的形式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课文整体感知教学建议
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应当起到理解内容,明确主旨的作用。
在初次训练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可用提问法引导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赞扬了什么?(或者批判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句子比较重要?将揭示主旨或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勾画下来。这样带领学生逐层回答,便可顺利地把握文章基本要点。
通过初读,进行整体感知,明确以下要点:① 本文通过,写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② "我"是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如何③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六、比较阅读教学建议
比较阅读 ,就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中进行阅读,比较阅读有多种方式,如横比、纵比、类比、对比等通过比较,可使阅读中已知和未知、旧知和新知建立联系。借助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的观点和同一材料的各种加工方式以及表达上的差异,给学生创造性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知识系统化、条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这对以后课外阅读中如何很快地处理众多繁杂的信息是很有帮助的。
本课书后练习题中要求将与《送小龟回家》进行比较阅读,学生第一次接触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不局限于练习题目中的要求,除了分析所蕴含的道理有什么不同,还可以让学生分析哪些方面是相同的,除了蕴含的道理,还有没有其它的不同点等。总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初步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文章。"新课标"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运用的规律。"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实践这一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
1. 理解通过传神有趣的细节,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相处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写法。
2. 通过朗读,体会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和晓畅素雅的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难点:
1:文中仅有的两处景物描写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一、轻声读,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查字典注音。(具体操作参照教法建议1)能把课文顺畅地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二、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课文,大家从两方面评议:
1.有没有读错字音的情况。
2.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
三、分组讨论:朗读这篇课文时该怎样把握语气、语调?
说明:要边讨论,边练习朗读,边评议。
1.明确本文朗诵的感情基调:欢愉而深沉
2.明确"我"的语气、语调:
①"我"是个中年男子。
②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中,处处表现了"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3.完成讨论之后,练习朗读。每组推举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读,大家评议。评议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语速、重音。
4.再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全班根据前面所明确的朗读的方法进行评议,选出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1.这篇课文哪些描写最令你感动?举一两处为例谈谈。(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等)
2.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整体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这篇课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体感知)
5. 你最喜欢课文中哪些语言?为什么?(对语言的品味)
说明:这些问题,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规定统一答案。学生只要能对其中一两个问题有所认识就可以了。注意让学生发言时不要脱离课文。教师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导"的地位,注意倾听学生发言,及时给予点拨和激励评价。这项练习中1、2、4小题可在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落实在作业 本上,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比较阅读。(参见教法建议3,如课堂上没有时间展开,可让学生完成读书笔记,另行安排时间交流)
手段:以朗读训练为基本形式
设计思想: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同时,重视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