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一
今天,爸爸答应我们要去太湖野餐,我们开心极了!
到了下午,爸爸妈妈带好食材、烧烤的工具和烧烤架来到了太湖边。我们先找好了一片空地,然后开始把碳烧起来,再找一些树枝和枯树叶来,将它们点燃,然后放上碳,等碳燃了之后放进烧烤炉,然后烤带来的食材,但因为时间很长,所以我们小孩子先在一旁玩。
我们先玩了切西瓜。由我先来切。大家一起喊:“切,切,切西瓜,我把西瓜一切二。”于是我切到了小美和小宝的中间,她们就开始跑了,最后小宝赢了,然后由她来切。就这样过了好几轮,还是没有轮到周浩,于是他就不耐烦的说:“我们来玩木头人吧。”后来我们就开始玩木头人了。我们先喊:“一二三,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一喊完,时间仿佛停止了,大家一动不动,连眼睛也不眨一下。突然,小美和贝贝的笑声打破了宁静,于是,她们就出局了。后来,我也动了一下,就出局了。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可以让其他人马上输掉的办法,于是,我便开始行动了。我站在小宝的前面,然后对她笑,她也笑了,后来她就出局了。
突然,爸爸喊道:“快来吃烧烤吧!不吃的话我全部吃掉了!”于是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爸爸那儿去,生怕自己吃不到烧烤。
最后,我们吃着烧烤回家了。
今天,我们玩得非常开心,我希望爸爸妈妈每天都能带我们来这儿玩。
小学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二
紧张的期中考试过后,同学们期盼已久的秋游终于到来了。也许是听见了我们的呼唤,持续许久的秋雨绵绵最终在上天的手中变成了阳光明媚。
因为早就在电视上了解过太湖沐春园,所以当我走进沐春园时并没有感到十分的陌生,反而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这座坐落在太湖边的现代园林,相比苏州园林的古典雅致,沐春园多了些现代大气。走在高高的空中栈道上,对恐高的我来说有些惴惴不安。我眺望着远处的景色,虽然已是深秋时节,但是在绿树环绕的小池塘里却依然漂着几株残荷,我不由想起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走在铺满鹅卵石的小径上,让人不禁心旷神怡。如此诗情画意的仙境,我不由蹲下身子,随手捡起一块鹅卵石做为这次秋游的纪念品。
午间小憩后,我们准备乘坐游船进行环湖之旅。站在码头上,看到了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游船。其中有一艘古老的木船引起了我的注意。它高大的桅杆上挂着厚重的船帆,据说船上还住着一对年事已高的夫妇。而我们乘坐的是一艘古色古香的游舫。船长是位老实憨厚的中年男子,我们还亲切地称他为雨果笔下的“哈尔威船长”。坐在游舫上,欣赏着两岸的旖旎风光,湖面上吹来微风,一切的烦恼与疲劳都烟消云散。
游玩了沐春园,我们又来到了临近的桔园采摘桔子。走进桔园,面对陡峭的小路,胆小的我不禁有些心惊胆战。面对狭长的树枝,我只能弯着腰,仔细挑选着又大又黄的桔子。树上的毛毛虫掉落在我的衣服上,还是我最要好的同学帮我细心地掸掉。我不禁感叹,果农们是怎样辛勤劳动的,才有这秋色满园的.场景,是他们点点滴滴的辛劳换来的。
我们就这样度过了短暂而欢乐一天,这天经历的事情特别有意义。这是我小学生涯中最后一次秋游,我会把它写到里,永远珍藏!
小学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三
今天,我和妈妈就来到了无锡的鼋头渚风景区。
大家随着人群进入景区,在十里芳径上,我一看到美丽而宽广的太湖,就被她吸引住了。画面轻柔美丽,富有诗情画意,令人心旷神怡。我来到鼋头渚的森林里,穿越石板小路,看到一个礼堂,上面写着范蠡堂。范蠡是谁呢?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位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洗清当马夫的耻辱。
接着,大家爬森林最高处―――鹿顶迎晖。鹿顶迎晖有三只鹿迎着朝霞而来,把吉祥带给无锡的人们。在鹿的后面有一座三层楼的塔,名为舒天阁。正所谓:“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我一口气爬到楼顶,向左一看,把整个无锡城尽收眼底,向右一看,太湖风光,碧水辽阔,烟波浩淼。
下了山,大家来到码头,坐着神仙号轮船去了太湖仙岛。烟波浩淼的太湖一望无际,阳光洒射在湖面上,微波泛起,波光粼粼,千万块耀眼的光斑闪烁着,像千万条小鱼儿跳动着,金黄一色,欢呼跳跃。
然后,大家经过云宵宫,来到湖边,看到老子静思的铜像,不禁使我想起老子的道德经。是啊,身处如此美丽的景色之中,融天地为一色,难怪老子会写出流传至今的《道德经》著作来。
太湖美,美鼋头,岛嵌湖中,浮鼋翘首;夕阳映,映太湖,水天一色,人间仙境。此情此景,我想:迷人的太湖,我一定会再来看你的。
小学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四
太湖之大位于我国五大淡水湖的第三位,它面积达6万多公顷,也就是有两个香港那么大,它穿越了无锡,苏州,湖州,杭州这四大地区,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0月1日,我家亲朋好友共14人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游览苏州西山的太湖。
这一天,阴雨绵绵,乌云阵阵,太湖上雪浪滔天,显得更加浩瀚无边,别有一番壮阔的美。
第二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太湖的景色壮丽无比,阳光洒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好像无数的金子在跳跃,湖水的颜色是一块一块的,一片蓝色,一片绿色,一片白色,就像是一条轻柔的丝绸。
我们的驻地就在太湖边,清晨我们在湖堤漫步,好清新的空气约。平静辽阔的湖面上,彩色的霞光在跳跃,茂盛的水草在飘摇,远处帆影点点,水鸟群群。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美景。清澈的湖水中,我看见一群苗条的小鱼排着队缓缓地游来游去。我用脚重重地踩了一下水泥地,它们就像电光一样四散游开,眨眼就不见了。
“嘎嘎嘎”一阵清脆的叫声传来,我们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只只顽皮的小野鸭正在湖面上欢快地游着,它们一会儿比赛游泳,一会儿把头闷在水里,那清脆而又透亮的声音传向远方。远处,青青的山连绵起伏,就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我不禁陶醉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
太湖不仅景色秀丽,而且物产丰富,太湖里都是宝贝,太湖“三白”:白虾,银鱼,白鱼,味道鲜美,驰名中外,珍珠,贝壳,莲藕,鸡豆子更是应有尽有,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太湖勤劳的人民在沿街摆满各种特产,价廉物美,我们喜滋滋地买了许多回家。
我真羡慕太湖边的人民,因为他们每天能看到美丽的太湖,还能尽情享受太湖的礼物。
太湖真美,我爱太湖!
小学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五
太湖之大位于我国五大淡水湖的第三位,它面积达6万多公顷,也就是有两个香港那么大,它穿越了无锡,苏州,湖州,杭州这四大地区,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0月1日,我家亲朋好友共14人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游览苏州西山的太湖。
这一天,阴雨绵绵,乌云阵阵,太湖上雪浪滔天,显得更加浩瀚无边,别有一番壮阔的美。
第二天,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太湖的景色壮丽无比,阳光洒在水面上,水面上波光粼粼,好像无数的金子在跳跃,湖水的颜色是一块一块的,一片蓝色,一片绿色,一片白色,就像是一条轻柔的丝绸。
我们的.驻地就在太湖边,清晨我们在湖堤漫步,好清新的空气约。平静辽阔的湖面上,彩色的霞光在跳跃,茂盛的水草在飘摇,远处帆影点点,水鸟群群。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美景。清澈的湖水中,我看见一群苗条的小鱼排着队缓缓地游来游去。我用脚重重地踩了一下水泥地,它们就像电光一样四散游开,眨眼就不见了。
“嘎嘎嘎”一阵清脆的叫声传来,我们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只只顽皮的小野鸭正在湖面上欢快地游着,它们一会儿比赛游泳,一会儿把头闷在水里,那清脆而又透亮的声音传向远方。远处,青青的山连绵起伏,就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我不禁陶醉在这如画的美景中了。
太湖不仅景色秀丽,而且物产丰富,太湖里都是宝贝,太湖“三白”:白虾,银鱼,白鱼,味道鲜美,驰名中外,珍珠,贝壳,莲藕,鸡豆子更是应有尽有,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太湖勤劳的人民在沿街摆满各种特产,价廉物美,我们喜滋滋地买了许多回家。
我真羡慕太湖边的人民,因为他们每天能看到美丽的太湖,还能尽情享受太湖的礼物。
太湖真美,我爱太湖!
小学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六
浓缩、饱含着苏州特色的古老园林,虽然也具有着许多与众不同之处。但是,我终究还是喜欢这东方水城中的自然风光—太湖。
汽车开上那好似白色蛟龙,又如长长串起一座座小岛的锁链的太湖大桥,眼前呈现着的便是那一望无际的太湖了;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白帆点点,碧蓝的天空漂浮着朵朵白云,远处,水天一色,清风徐徐,让人更加心旷神怡!
车,停在了穿过大桥不远处的道路上,我们登上快艇,向三山岛飞驰而去,不一会,便抵达了三山岛;这儿可是个月月开花,季季结果,就像世外桃源的好地方呀;登上岛上有名的蓬莱亭,放眼望去,山清水秀,八百里太湖,尽收眼底。这里不仅风景美丽奇异,四面环水,而且还盛产水果,酸甜可口的杨梅、品质超群的白玉枇杷,令人垂涎三尺的橘子……一到秋天,橘子红了,走进茂密的果林,满山遍野的橘子似个个小灯笼一样,挂满树梢,非常漂亮;我随手摘了下一个,顿时,清香扑鼻而来,剥一囊吃在嘴里甜中带酸,令人回味无穷。
当你走累了,可以在湖边找一家农家饭店坐下,一边欣赏着湖光山色,一边享受着农家美味: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菜。
我爱美丽的太湖,更爱我的家乡——苏州。
小学生游太湖字太湖一游篇七
走进太湖,是绚丽的画,是飘渺的梦,我仿佛站在画的一角,亦仿佛身在梦的边缘。那种说不清的亲切感,那种赏心悦目的满足感,我无法找到更贴切,更华丽的词汇来形容我在梦境的感觉,当初升的阳光照在我身上的那一刻,我清楚的知道,那不是梦,我身在其中,任由阳光沿着太湖的波澜,一点一闪的洒在我的身上,我从梦中走来,太湖却真切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静静的坐在太湖畔,向着朝阳挥舞着双手,我隐隐约约的看见了对面的山,对面的树,我闭上眼睛聆听着碧波拍岸,触摸着荡起水面的清风,耳旁是它抚过柳帘惊起丝穗的摇摆,脸旁沐浴着那淡淡的云雾,我分明闻到了太湖的气息,鱼声雀鸣,云飞雾绕,躲在那山间的太阳露出了半点微笑,一道金光拨开了那淡淡的雾,我对视着那山,那水。我终于看清楚了,那不是山,那是连着太湖水的悠悠青峰,可那确是山,隐隐约约的似一尊大佛。
我沿着万顷碧波之旁,绕过青松翠柏,走过幽幽曲径,眺望着那平山远水,犹如处身在仙境之中。我渴望快点转到对面,去感受另一番湖光山色,另一番景趣。而我的耳朵却吸引着我追随着一片古韵古声而去。站在始皇停马遗迹之旁,望向太湖画舫,聆听着古色古香的无锡评词,品味着夫差水战,始皇歇马的历史故事。仿佛此刻眼前的太湖水汇入了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此刻即使夫差复活已不见了避暑宫,始皇再世也难寻当日的神马,而我却幸运的多,拥有太多的闲情雅致去慢慢欣赏他们留下的伟大杰作。
再次走入小径之中,两旁略见开阔,听着浩渺的涛声,闻着清荷的淡香,赏着两旁绚丽多彩的花朵,奇迹,我看到了奇迹,那是章鱼的触须还是万年的老根?我笑了,我心中所想实在是滑稽不堪,那是榕树,巨大的榕树,一根根树根自天上而降深深的扎在地下,好似越王剑,吴王矛,威严而又不失灵气。而那仅仅只是一棵榕树,就只有一棵,我渐渐的陶醉在其中,竟然放慢了脚步,我究竟走了多久,我无暇去想,我还来不及去好好想想,我那不争气的大脑却下命令似的让我忘记,此刻的太湖水呢?看不到了,却能听到湖水撞击岩石那清脆的呼唤“奇迹,奇迹。”是什么?还有比“独木成林”更神奇的景观?我抬头向上望去,只想远远的瞄下太湖,却让我看到了,看到了那神奇的门,两条“金龙”盘绕而成的门。我快步向前走去,我闻到了龙的气息,听到了发自太湖的声音。传说中的龙宫的大门就在那里,跳过那门,就能成为龙,能找寻龙王的足迹。那是由两根金山石柱竖成的门,穿出龙门可看到那亲切的太湖,这里深入太湖之中,踏在太湖之上,宛如一条青龙在湖水中游荡,卧在其上,乐在其中。不经意的回头,我才留意到那块巨石,它并不显眼,却生的怪异,自然天成。我能感受到生命的存在,看着那千疮百孔,我不禁感叹,“波中万古生幽石,形怪状谁得识。”这是一个巨型的太湖石,多少年来的变迁,它才形成今天的样子,唯一一处平坦的地方刻着“龙门”二字,我抚摸着它轻移着脚步绕着它走着,先看到是“启功”二字,一位海派书法大家,他一定与我一样能感觉到这巨石的生命而留下了名字?这次我对了,因为我看到了,启功先生写的是“回头是佛”,真的吗?我怀疑的回头望去,我惊呼起来,欢声雀跃,我看到佛了,在对面的青峰之巅,是一尊非常之大的佛,灵山的佛。观阳光射在佛顶,耀出万道光芒,我仿佛感受到了来自极乐世界的灵气,这巨石和那青龙也是来问道的吗?想必是,不然我也不会感受到巨石活着,只是禅机难以释然。
走过龙门,有一片宽阔的场地,略比太湖低很多,隔着小径有一个小湖,湖水清澈,可以看到鱼儿戏水,水映红花,其乐融融的景观。那里有更多的太湖石,只是大小上比起龙门的巨石逊色的多。孩子们穿梭其中嬉戏着,情侣们席地而坐谈着私语,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象。我并没有停留,继续追寻着太湖水的脚步前行,远远看去,前面又是一片林子,地面的感觉硬了很多,回头望去,我这才发现刚才经过的洼地是一片沙坞。一阵清风追上了我,一头钻进对面的林子中,树页抖动着发出清亮的口哨。我抬头望去,禁不住舔动着嘴唇,那是一片梅林,小径旁边伸出一束梅支,我知道他们在欢迎我,前方正在拥抱着的两棵梅树发现了我,害羞的扭动着身躯,却又情谊绵绵的不忍分开。这是著名的“情侣梅”,我可没那么客气,硬拉着他们来张合影,当然也少不了刚才那位“迎客梅”朋友。他们好象在向我述说着什么,我肯定听不懂。他们的“胳膊”都指着一个地方,靠近太湖的崖边,难道还有位朋友要见我?我好奇的悄悄的靠向太湖边,这里地势高出很多,太湖与梅林之间形成了很高的一块崖岸,我逐渐的又听到了太湖水前行的脚步声,我颠起脚尖去看那湖水,却发现一棵“老者”斜站在崖边,他那只老手遮住了太湖不少头顶,在湖水的脸上投下了一片阴影。我听说过他,他就是传说中的“百岁梅王”,看样子我又要打扰他休息了,照样偎依着他咔嚓一张。站在这里,想着“望梅止渴”的典故,仿佛自己变成了曹操,面向太湖,生出一番“观沧海”的磅礴气势。
走出梅林,回走片刻继续往东,太湖又跟随在我的身旁,闻着那熟悉的气息,感受那湖水亲切的微笑,我不觉得张开双手猛烈的感受着画一般的情境。前方就是望龙亭,从此处可以看到龙门,我不知不觉得又想起了那巨石来。沿湖望去,碧波万里,远远的连着天际,我终于看清了那条青龙,还有伸入湖中心的龙头。乘兴叫了小舟,乏舟湖上,沿途风光秀丽,前有戏水龙滩,旁有趣逗之崖,此崖一早很难发现,不到跟前,放眼望去,与浮在空中白云片片,走近一观,乃一陡崖,半飘在空中,呼应着太湖,还真是真假难辩。舟过趣逗崖离我走进太湖的地方已绕过半圈,我陡然发现此时又沐浴在阳光之中了,舟划过湖水,荡起轻轻的涟漪,沿着舟后白浪望向远端,是太湖淹着了太阳,还是太阳亲吻着太湖,还是我靠着太阳谁在太湖上,我一时难以分清,那种感觉此身不会再有。舟的前方隐约看见了龙头,它贪婪的品尝着太湖津泽,不知何时折断了龙颈,好在还有一根筋连着身子,舟近跟前,我看到那是一坐桥,连接着龙头与龙身,绕过龙头,以看不到身后的景致了,唯一可见的是那座桥,有字曰:续颈桥。我再此下舟,登上桥头,往回望去,依然不见刚才的景观,这可真叫“神龙见首不见尾”啊,我略有着急,却也无法,太湖的神奇就在此处。
走过龙头,续上龙身,我风风仆仆的爬到龙背之上,上有小亭楼阁。此处即是龙亭,登上楼阁,放眼太湖,真可是一马平川,尽收眼底。我静静的坐着,看着太湖遮住了太阳半张脸,漫天的彩霞自头顶飘过,我闭目感受着湖面吹来的气息,回忆着那蜿蜒的堤岸,绵绵的柳丝,刚才激情澎湃的碧波放舟。我倾听着水鸟低鸣,风吻青荷芙蓉,感受着那些古色古香的评词诗句,陶醉在千年史记,佛理禅机之中。此刻我真的,真的不愿意醒来,我宁愿置身其中,置身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