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元宵晚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一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品出了一种独特的味道。
喜庆
闹元宵最重要的就是喜庆了,大街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天上的太阳貌似也很喜欢我们的元宵,一大早就起来了,天气也变得格外的好,来到学校,在老师们昨天一个下午的努力,学校的大堂也挂上了灯笼,同学们也早早的来到学校,准备与自己的同学一起度过元宵,走廊在女老师的“打扮”下,也充满了元宵的气氛,学校变得热闹无比,到处洋溢着喜庆的味道
热闹
学校的操场被各种灯谜覆盖着,已经看不到操场原来的样子了,虽然外面的天气火辣辣的,但还是阻挡不住同学们更加火辣的热情,不上课,同学们把这个元宵节当成救星,同学们当然开心,在操场上开心的猜字谜,全校同学汇聚在操场上,在操场上猜,同学们的表现更是各式各样,猜得出的同学当然开心,拿着字谜到处炫耀,猜不出的同学只能默默地站在那里,眉头紧皱,冥思苦想。那场面,胜过明星的演唱会,每个同学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快乐。
浓情
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那就是回家做汤圆,要发一张照片给老师才算完成,我可不想敷衍这项作业,因为我是第一次做汤圆,回到家,我马上脱下书包,抓起一把面团,开始做汤圆,步骤虽简单,但是,面团老师会黏在手上,最后,还是让爸妈把这活给揽了做好汤圆,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我看着这碗汤圆,不禁产生疑惑,我问到:“老爸,为什么元宵要吃元宵啊。”老爸看着我,夹起一颗汤圆,对我说:“你看,他是不是圆的,它让我们团团圆圆,他是甜的',他让我们在新的一年甜甜蜜蜜,让新生活更好。”
还好我抓住了年的尾巴,细细的品味了传统习俗的独特味道。
元宵晚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二
今天可是个特殊的日子啊!那就是元宵节遇上__节。两个节日的到来,让人们无比快乐。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元宵节。而我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元宵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它还被成为“上元节、灯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晚饭过后,我们早早地出发了。一进广场,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那场面可是人山人海。一大群人簇拥在一起,大家都记着照相。我们绕了一大圈,还是没到停车的地方。人行街道上还有警察叔叔指挥着。下车后,我们来到了青铜器广场。那里有很多个小摊,有卖花的,有卖气球的,有卖银光的,各式各样。我们进去猜灯谜,灯谜特别多,让我们看得人如入阴山道上,应接不暇。我们认真地思考着,终于猜出了三个,但可惜的是我们都没有猜对。不过没有关系,重在参与嘛!猜完灯谜之后,我们全家照了相,我非常高兴。
快回家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用彩灯做的门,那里有很多马,我觉得这意味着一马当先。马不停蹄,马到成功!
回到家,我们吃着香甜可口的汤圆,看着精彩的元宵晚会,看到有趣的节目时,我们开心地笑了。愉快的笑声回荡在家里。外面的烟花声伴随我们。
过大年到过元宵,这段期间我们经历了许多难忘、快乐的事,也感受到时间非常的匆匆。是啊!大年就这样过完了,马路上的红灯笼还是充满着节日的味道。最后希望大家牛年快乐!团团圆圆!幸福平安!今年真开心!
元宵晚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三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合家团圆的喜庆日子,也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因为今天不仅能吃上美味可口的元宵,燃放五彩缤纷的烟花,而且还能欣赏笑声不断的元宵晚会。
回到奶奶家,我们吃完晚饭,已经下午了,天渐渐地黑了下来,我们从奶奶家走出来,去买烟花。我们买的烟花有冲天炮、飞速素尼克、小鲤鱼、火凤凰等。
天黑了,终于轮到我出场了。我跑到大门外点燃了冲天炮,这家伙可厉害了。“嗖”的 一下从管子里蹦了出来,紧接着“砰”的一声在空中炸开了花。火花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红色的,五彩缤纷。在天空绽放后,很快变成无数颗小星星,在空中划过 长长的线条后,才像流星一样消失了。接着,我又开始燃放飞速索尼克。我点燃导火线,高兴地跑开,等到了楼梯上,回头一望,索尼克尾巴正冒着火花,突然,它带着清脆的尖叫声飞离地面,在我们的欢呼声中,飞到空中炸开了。之后我又放了“火凤凰”“小鲤鱼”……我目不转睛地仰望着充满奇幻色彩的夜空,看烟花瞬间 的升腾与坠落,快乐极了。不知不觉中,好像我也变成了一支美丽的烟花,心也随着烟花的燃放飞上了奇妙的天空
放完了烟花,我回屋吃饭,吃完我们就回家看元宵节晚会了。元宵夜真好玩,但愿我家今年的生活也像元宵节的烟花一样多姿多彩!
元宵晚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四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和春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正月,古人称之为“夜”,正月十五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叫元宵节。全国各地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各不相同,其中吃元宵、赏灯笼、舞龙舞狮是元宵节的一些重要民俗。
元宵节那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场猜灯谜活动。每节课选十名学生参加,分为两轮。我被选中了。进入猜谜现场,已经有很多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到处看着它,嘿,它真的让我看到了一个我认识的人。它的谜语是“两个胖子”(说出一个城市),就是“合肥”!我心中充满喜悦,急忙赶到领奖的地方,但他们说这个谜语早就猜到了。唉,真的让我白高兴了。
我继续看,很快又看到了一个。这个谜语是“草长在两个小家伙的头上”。我仔细想了想,然后拍了拍脑袋。只是“大蒜”这个词!我赶紧笑吟吟地跑去讲答案,呵呵,这次我是第一个猜的!
我又看了看四周,发现了一个谜语:《聊斋志异》。嘿,这是什么意思?没有一点暗示。我对这个谜语很感兴趣,也很久没有去想了。哈,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废话连篇的成语!这《聊斋志异》不就是一个关于鬼的完整故事吗?我以前也试过,哈哈,但是我又答对了!
我和爸爸去后院放烟花。爸爸点燃了“变色龙”,红、黄、蓝.天空五彩缤纷,美丽无比!我们这些孩子挥舞着烟火棒走来走去,小小的烟火像无数美丽的萤火虫一样翩翩起舞。然后父亲放了“雨花”,金色的“雨花”从天而降,宛如仙女散花。“小蜜蜂”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嗖的一声飞向天空.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的烟花好像都比美国好看,家家户户都比对方好看。真的很有趣!
烟花放完后,周围渐渐静了下来,我还沉浸在元宵节的兴奋和喜悦中,激动得久久不能入睡。
元宵晚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五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正月十五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据说,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正月十五早在西汉就已经受到了重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加以庆祝新春的延续。在元宵这一天,人们要吃元宵、闹元宵、赏花灯,还有猜灯谜呀,耍龙灯呀,耍狮子呀,踩高跷,放孔明灯……热闹喜庆得很。
俗话说得好:“正月十五闹元宵”。在元宵节前一天,大家就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有的去买孔明灯,有的去采购食材在家自制汤圆,还有的图方便去超市买汤圆……甚至还有一些人三五个组在一起,准备一些表演节目呢。
对了,说到包汤圆,吃汤圆,我可得给你们好好说说这汤圆了:汤圆是由糯米粉制成,里面包着各种各样的馅料,有豆沙、黑芝麻、紫薯、鲜肉……可以蒸、煮、煎、炸,样样好吃。其实,吃汤圆是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
生活需要有仪式感。元宵节晚上,妈妈给我煮了汤圆,我夹起了一个,轻轻一咬,又糯又软,豆沙的甜香味儿溢满整个口腔。美味让我控制不住自己,夹起一个又一个,来个“囫囵吞枣”,再来个左右腮帮各鼓一个,瞧我舌尖上还能顶一个呢!“瞧你个小馋猪,调皮鬼!哈哈哈!”爸爸妈妈被我的调皮样逗乐了
晚饭过后,我们去大街上观赏花灯。这里的花灯可真多啊!花灯的图案精彩纷呈,有“奔跑的”老虎,“吃草的”兔子,还有正在“游动的”鱼儿;有“梅开春烂漫”,有“福临门”,有“竹报平安” ……不管是哪种形状和图案,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大街上,赏花灯的人很多,他们都被这美丽的花灯所吸引了,这里简直就是光的世界,灯的海洋!
回到家,我们打开了电视,发现元宵晚会已经开始了,节目可真是精彩极了,有诙谐幽默的小品,有引人发笑的相声,有欢畅悠扬的歌曲,还有动感十足的劲舞……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是联结人们情感的一个纽带,是闪耀在雄鸟心中的一颗明珠,也让我们感受中华民族古老而富有魅力的传统文化的延续。
元宵晚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六
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元宵佳节。按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和甜甜的元宵,赏着外面的烟花美景,是那么的温馨和热闹。
记得我小时候的元宵节,那个时候还没有禁放烟花爆竹,早早吃完晚饭大人会领着小孩子们在大街上闲逛,边逛边看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漂亮花灯,有时候爸爸妈妈还会给我们选一盏漂亮的灯笼,再买上一堆小烟花和摔炮,然后我就会约上要好的伙伴们,你拿点,我拿点,他拿点,一溜烟儿就跑出去玩了,根本就听不到父母们嘱咐“注意安全”的啰嗦声。我们跑到一片有点土的空地,先玩会儿摔炮,享受着那噼里啪啦的声响,一直摔到胳膊酸痛却仍然不亦乐乎。我们还会把各自喜欢的烟花摆成一个漂亮的图案,一起点火,看着漂亮的花火在夜空中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高兴极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些胆大的同学还会放起“冲天炮”和“万花筒”,那样的五光十色,又那样的五震耳欲聋,真是太好看太好玩啦!
有时趁着爸爸妈妈包饺子和元宵,我们还会拿几个饺子皮,包点芥末馅和红糖馅,让爸爸妈妈和其他饺子混在一起,等饺子煮好后,就看谁有这个“好运”能吃到这特别的饺子了。等到看完灯展和烟花,再回家看完央视的元宵晚会,这美妙而热闹的一天才算结束。
回想小时候,再看看现在的元宵节,真就感觉缺少了那么一点点“年味儿”,真的好怀念小时候的元宵节啊。
元宵晚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七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在中国人眼里十五都是团圆节,我们一家人来到外公家吃汤圆。
来到外公家,我看见外公揉面团娴熟的翻过来,惆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还时不时的让我按住脸盆,倒下开水。面粉成型了。外公开始做汤圆了,他先取出一小块面粉团,在中间开个小洞,双手有节奏的将一个小洞变成一个大洞,在洞里放入芝麻糊,又慢慢地将四周的面粉向洞里靠,洞又没了。我认真地学习着,一眨眼工夫,20只汤圆可以放入锅了。汤圆在沸水中翻滚着,慢慢浮上来,当我刚想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时,舅舅提醒道:“现在还不能吃,里面的馅还没有熟,要再加一次火。”听了舅舅的话,我耐心地等着。终于,汤圆熟了,我将第一碗盛给了外公,外公笑得眼睛成了缝,我又盛了一碗给舅舅,舅舅说:“还是我外甥对我好!”我们吃着汤圆,甜在心里,我这次比以前多吃了好多。
我们吃完汤圆,又决定去观花灯,有猪八戒嘻皮笑脸的花灯,也有抗日大将李大钊坚贞不屈的花灯,还有一心向佛的唐僧花灯,有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一起玩耍的花灯,也有小英雄雨来英勇的花灯,还有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多的鲁迅花灯……
十五的夜晚,家家都欢声笑语,真美好呀!
元宵晚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八
俗话说“不出十五不出年”,当大家还在热议节后综合征的时候,将为春节画上圆满句号的诗意佳节又如期而至。元宵节,这个春节之后的首个重要节日,迄今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们或出门赏月、或燃灯放焰、或舞龙舞狮,或喜猜灯谜、或共吃元宵,以当地的民俗民风将这个节日推向另一个新的高潮。元宵节真正的动力,缘于它处在新的时间节点上,人们期许利用它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闹”字,道出了这个节日奔放、欢腾、火爆的特性,也道出了人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弘扬。
在过去,元宵节也是未婚男女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缘此有了“情人节”的特征,亦被称为中国人的“情人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的《生查子》即描绘出了元宵佳节男女相约的浪漫画卷。当然,与元宵节相关的动人传说故事远非如此。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元宵节作为“狂欢节”的特质在城市中逐渐淡去,原有的“情人节”等特征也在慢慢消逝。相比过去元宵节的精神性和文化性,有人甚至认为如今的元宵节更像是一场物质化的狂欢。比如,元宵的“外形”和“内容”花样百出,蒸元宵、烤元宵、油炸元宵等层出不穷,容易让人产生只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感觉,反映传统文化本质的氛围却少了几分。
无可否认,随着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涌入,以及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仍较薄弱的缘故,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但需要认清的是,中华文化是一个涵盖过去、现在、未来的动态概念。庆祝的形式和传承的方式实际上又是日趋丰富的,只要不失其既定的内核,我们可以不断融入现代生活新元素,并对之做出新的理解与阐释。因为,从“中国传统文化”迈向“中华文化”,永远只有“现在进行时”。
比方说,同是庆祝元宵节,淄博市淄川区的临水人家多放河灯,滨州市博兴县有照灯的习俗,湖北省武昌区会一连三天“弄龙”等,这些都是各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基于传统文化基因逐渐形成的,这何尝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表现呢?不仅是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亦如是。更为值得庆幸的是,《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日前已正式公布。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其中就强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不难看出,国家对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尤为重视与笃定决心,这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是意义深远。
回到闹元宵,我们不能仅限于吃几颗美味可口的汤圆,更要通过各种活动让传统文化真正“闹”起来。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守住传统节日的根,增强它们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与凝聚力。让其文化价值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同时,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顽固根基和强大力量。
元宵晚会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九
今年的元宵晚会,实在让我感动,观众席是空无一人,屏幕上投影出来的,是那一幅幅让人感动的身影。
在朗诵节目《相信》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朋友,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为什么感动?因为那些为了这场战争,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奔赴战场的医护人员;因为那些说着:“非典时你们保护90后,这次换90后保护你们。”的祖国的新鲜血液;因为那些为了能早日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所作出重大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
为什么彻夜难眠?因为那一个个可爱的身影,仍在最危险的一线,随时可能遇到危险;因为日日更新的确诊人数,仍在不断增多;因为这场无硝烟的战争,还未取得胜利。看着那一个个与病毒抗战的身影,因长时间佩戴口罩与护目镜,在脸上留下的深深的压痕;因为长时间工作劳累过度,而在地上凳子上熟睡的身影;还有那些因长时间接触病人,而受到感染的医护人员,我彻夜难眠。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身处前线的他们,就是最伟大的英雄,最有担当的先锋。一头被剪掉的秀发,脸上一道道深深的压痕,一个个病人治愈出院的消息,这些都是他们最美的战绩。
节目里说到一位在前线的医生的独白:“因为有离不开的医院,才有回不去的家,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这位医生,就是武汉医院里一名身患渐冻症的院长。他用行动,给我们证明了,时间就是金钱,他用行动,教会了我们责任与担当;他用行动,让我们看到了医护人员伟大贡献。
到“作战地点不分区域,参战人员不分年龄,万众一心凝聚起众志成城的中国精神。”是啊,各个区域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在为这次战争做贡献。身处前线的医护人员,奋力的与病毒做斗争;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纷纷向祖国捐献防护用品;身在家中的我们,进行自我隔离,不给国家添乱,做出微弱的贡献。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一次次的战争没有把我们打倒,反而使我们更加强大。病毒虽可怕,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对抗病毒,待春暖花开之日,便是我们取得胜利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