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滴水经过杭州字篇一
我是一颗平凡的石头,一直睡在西湖边上。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不经意间,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传入耳鼓。循声望去,那个泛着小舟的人品了一口小酒,继续吟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原来我一直在西湖的岸上,睁开眼看看这西子般的西湖,我又睡了过去。
再次醒来,发现我被风雨打磨了许多。放眼望去,只见一只只游轮轻松快活的驰骋在湖面上,湖岸上的人们身着红的、黄的、绿的各种颜色衣服,很是美丽,他们欣赏着西湖的美景。
突然,我腾空而起,原来是一个调皮的小孩捡起了我,把我放在手心,开始了我的一场旅行。他把我带到了小船上,我被湖面上微波荡漾的涟漪吸引。他俯下身,把我放进了湖水中,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冰凉的湖水。渐渐地,小船停了下来,小孩把我带上了湖心的小岛上。小孩发脾气了,突然将我抛到了空中,我穿过茂密的树叶,划向小岛的上空,对西湖的美景一览无余,我想定格到这一瞬间。看到完整的西湖,终于明白几百年前那个泛着小舟的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我看到了窄窄的断桥,想起了我在睡梦中听到的在下许仙,就住在。我看到了不远处的高楼,看到了旁边泊着穿梭往来的船只。
还没细细看完,就被小孩召唤了回来,他用红色笔在我身上画了个笑脸,把我放在了西湖的臂弯。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又挂在了天空,皎洁的月光均匀的洒向湖面,湖水波光粼粼,几条睡不着觉的小鱼还在水中蹦蹦跳跳。
欣赏完这西子般的西湖。我又睡过去了。梦境中――西湖,便是我的家了,我会依傍在西湖的臂弯,安恬的生活。
一滴水经过杭州字篇二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文章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1.学会观察和欣赏自然,懂得去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
2.了解丽江的历史故事,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2.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
3.引导学生去发现平凡宁静生活的美。
1.情景教学法。课前让学生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假想自己是一滴水,会经过哪些地方,想象看到的风景。
2.朗读教学法。学习散文离不开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自然洗练的语言风格。
3.品读鉴赏法。细读文中的写景句子,对其进行赏析,并仿写。
学生:预习“读读写写”的字词,搜集有关丽江的民俗、故事,了解丽江的各个景点和地理位置,画出丽江风景地图,写一段导游词。
(一)情境导入——跟着导游游丽江
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在名山大川游览,昨天去看了壮观雄浑的壶口瀑布,今天我们去宁静别致的世外桃源丽江。有请我们的导游先给我们作丽江介绍。
2名同学预先准备好了导游词。学生介绍丽江。
(二)整体感知——跟着水滴游丽江
这一板块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之上扫除生字词的障碍,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梳理游踪,即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地点的词。
学生梳理出路线图: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老师总结游记文章可以以地点变换为线安排结构。
(三)品味探究——怎样的丽江,怎样的水滴
1.让学生联系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最喜欢哪处的风景,为什么?
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朗读写景的句子,在谈为什么喜欢的时候,老师适当引导赏析句子。
2.根据对课文的品读对语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这是_________的丽江。
(美丽、祥和、宁静、美好、人们安居乐业、充满文化氛围……)
3.品读“水”的形象。
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4.探究主旨
这滴水为什么一定要流过四方街?
示例:因为丽江古城(四方街)的美好,这滴水憧憬和向往美好,它从玉龙雪山山顶奔流而下,就为了去往这美好的地方。作者其实是借“一滴水”来讲述自己的心愿,“终于”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喜爱,对宁静淳朴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颂。
(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
1.学生小组交流:如果你变成一滴水,你想去往什么地方,会有怎样的经历?(启发学生想象,锻炼想象和联想能力)
(五)体验反思——一滴水的视角
请学生仿照此文写一篇以物为叙述角度的作文,以一株花、一只猫、一堵墙……的角度来写作。
附:板书
这是_________的丽江 丽江游记
这是_________的一滴水 叙述角度(物)
如果我是一滴水(一株花、一堵墙)……
一滴水经过杭州字篇三
我是一片叶,生长在一棵树的树梢。
一年春天,我被一阵不知名的大风剥离了树梢,跟随着它飘向远方。我来到了一座小山城里,落在了一个行人的帽子上。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里叫延平。
花园的主人出来浇花了,他提着喷壶穿梭在心爱的花丛中,心中的欢愉毫不掩饰地在脸上展现了出来。
一只小鸟飞过,把我衔在嘴中,带离了这座花园,飞上了天空。从天空俯瞰这座城市,一条河弯弯曲曲地穿过延平,上面按顺序依次排列着几座桥,桥下有几艘小船在悠然地移动。远处,太阳正慢慢地从山间落下,不紧不慢,好似在欣赏这山城的风光。天边的晚霞丝丝缕缕,散落在城市的上方,是天空给予的最自然的点缀。可是好景不长,一架掠过的飞机投下的黑影吓坏了这只鸟,它嘴巴一松,我就飘飘然然,掉到了河里。
顺着水流飘了一会,天色逐渐变暗,由刚才的橘红变为了深紫,再由深紫过滤到一闪一闪的黑。街上的霓虹灯逐次亮起,高楼大厦上,霓虹灯不断变换色彩,演绎着小山城热闹的夜晚。路上的车辆和行人依旧没有减少,街道反而比白天更加喧哗——不是忙碌,而是悠闲、放松。一家家店里坐满了人,他们用在一天中好不容易抽出的空闲时间和朋友们谈天说地,释放几天来压抑心中的情绪。河面上还停留的几艘游船此时也亮起了灯,欢迎人们来此游览夜景。
黎明时分,我已在河上离小山城相距千里。回头遥望,昨日的绚丽、繁华仿佛还再上演。但我只是一片叶,一片注定漂泊流浪的叶。
我飘向远方,寻找下一场邂逅……
一滴水经过杭州字篇四
本课是一篇游记,与前边几篇游记不同的是,这篇游记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滴水。独特的写作视角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这一部分。
通过上课以及之后的评课,我总结出本课还需以下改进:首先,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丽江且想象能力有限,因此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使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第二,在总结概括三幅画卷时,问题设置不够明确,如果没有资料书的辅助,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进行概括。第三,课堂上的朗读较少,品析美句时,可以顺势让学生进行朗读。第四,赏析美句时,从全文中搜索范围较大,可以考虑将赏析美句环节与画卷概括环节融合。最后,时间把握上,本课原本想一课时结束,但通过试讲,发现时间非常紧张,进行两个课时效果会更好。
本堂课的可取之处:首先,基础知识扎实,尤其针对基础较薄弱的'生情,打好字词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方法指导比较到位。如梳理游踪时发现学生梳理起来有困难,及时提示应注意表示地点的词语。第三,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品析这滴水结束丽江之旅奔向大海的情节时,能够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树立阶段性目标的引导。第四,尽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对同一句话,鼓励从不同角度多多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五,板书设计新颖。我利用三幅画卷,结合作者对丽江的热爱、赞美之情,构筑了一个心形,既新颖,又结合了情感。最后,注意学生的学以致用。课堂最后,趁热打铁进行从不同视角进行写作的训练,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写出《一朵云飘过八十五中》、《一只鸟飞过郑州》等片段。
一滴水经过杭州字篇五
夏天的夜晚很长,但重庆的夏天是永不停歇,永远热恋。
山城的风永远是热的,永远会在凌晨的少年身旁打转,再绕过整个山城。山城永远不会沉寂,因为有一群追梦的少年正在努力奔跑。
一九年我偶然的旅行来到了这里,夏夜,我来到了八一好吃街中,小巷里灯火通明。街道的两旁竖立着两排古色古香别有韵味的店铺,店铺顶端或是街道两旁挂着各式各样的招牌。
驻足,我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家手打冰粉的店里。36度的高温,是夏季山城的主打歌,凉爽、回甘、清热的冰粉,是它荡气回肠的副歌。
好吃街冰粉,以色相取胜,山楂、西瓜粒、芝麻、碎花生米等十余种辅料,花花绿绿,看得人喉咙里伸出了爪子。看看橱柜里的香料推荐,玫瑰味的,桂花味的,百合香味的,传统红糖味的……这些味道,夏天都要来尝一遍才好。
叫卖声,吆喝声,美食的香味扩散充斥着整个好吃街。这个点,这是小巷中最热闹的时候,人来人往,谈笑风生,充满人情之味。
融入人群,近看人间烟火。街边上人来人往,人们都在慢慢进食,没人会嫌你吵,没有人会在意你的衣着打扮,没有人会规定你的条条框框。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没有人会限制你的自由。而这一切的一切便构成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平凡朴实却又独特,耐人寻味。
沿着江边的青石小道,栈道依江而立,清风拂过脸颊,拿起手机,记录南滨路的独特风光。
南滨路的中段是一条民谣酒吧街,走累了,可以坐在小酒馆边,点瓶饮料,依江而坐,听着民谣,吹吹晚风,一切烦恼都似乎烟消云散。
点上饮料,吹着江边晚风,欣赏重庆两岸璀璨的灯光秀,人生中必不可缺这一次体验。
每至日暮西山,整片嘉陵江铺满粼粼波光,与上下浮动的江水一同漂浮,橘黄色的落日随轻拂着的晚风缓缓下坠,直至融入暗红色的江面。
少年人的梦想,在嘉陵江和南滨路上熠熠生辉,裹挟在重庆的热浪间,吹遍一整座山城。
重庆的今天依旧升起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