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说明文字篇一
一个多世纪前,人们对西夏文几乎一无所知。这种死去的文字存世极少,偶尔有所发现,国内外专家见到也大惑不解,莫名其妙。
文史料极度匮乏,使后世研究西夏史的专家们深感困难。
西夏经历十代帝王,最后亡于蒙古。党项族在元朝被称为唐兀,属色目人,经明、清而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其文字随之死亡,文献典籍渐被湮没,西夏历史文化更加模糊不清,后人称之为神秘的王朝。而破译死亡的西夏文字就成了研究神秘西夏历史的关键所在。
西夏文诞生于西夏政权正式建立(公元1038年)前夕。雄才大略的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出于统治的需要在自己登基之前下令,由富有才华的大臣野利仁荣来主持创制自己国家的文字西夏文。野利仁荣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且一下子就创制出6000多个单字。这种被今人称作西夏文的文字,在西夏国里却被尊为国书,具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在公文中使用,而且被用来翻译经典著作,在民间交往中更是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在西夏政权存在的190年中,西夏文几乎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就是在公元1227年西夏政权灭亡之后,它还被继续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种未知的文字在1870年被英国人伟烈考定是12世纪金朝创制的女真文字。后,法国学者德维利亚判定此种文字不是女真文,怀疑它可能是西夏文。又过了,他再次撰文论述这种文字为西夏文,但仍难决断。其实在此之前,中国人早已能识别出西夏文。清朝著名西北史地学者张澍,于嘉庆甲子年(18)在家乡武威养病。发现一块通石碑,这通石碑就是有名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张澍的这一偶然发现使这一重要文物重现于世,也使久已死亡的西夏文开始又为世人所知。
20世纪中国在历史文献方面有几次重大发现,这些发现使人文科学很多重要领域有了重大突破,如殷墟甲骨、敦煌石室文书和大量简牍的发现。然而还有一项重大发现应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那就是上世纪初在西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珍贵西夏文书。
196月,科兹洛夫率领考察队进入黑水城遗址。考察队员打开了西城外的一座佛塔,塔内从上部到基座摞满了大量的文物、文献,他们似乎找到了一座古代的博物馆和图书馆。这些意外发现的珍宝被运到圣彼得堡,现分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和爱尔米塔什博物馆。
网友叶草在转发的帖子中讲述了这样一段故事。1962年,我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为中国第一名西夏文研究生。我始学西夏文时,西夏学专家们在6000多西夏字中能知晓字义的不超过一半,西夏语语法也有很多关键问题未得解决。文革中我被下放到河南干校。1971年我便乘探亲之机,将过去出版的北京图书馆馆刊《西夏文专号》带到干校。从此开始了了我的西夏文研究之旅。1976年,我和同事考察西夏故地,历时3个多月,考察了不少西夏故址,见到了很多西夏文物、文献。其中黑水城遗址是重要一站。当我们离开这个令人陶醉的`古城时,更加挂记藏于圣彼得堡的大宗西夏文献和文物。我在1983年出版《文海研究》,使西夏文字绝大部分得到解释,提高了西夏文的释读水平。不谙悉语法,仍难翻译西夏文文献。我发表了数篇研究西夏语语法的论文,提高了自己翻译西夏文文献的能力。由于西夏文字和西夏语法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经几年努力,1981年我发表了国内第一篇没有现成译文对照的长篇西夏文文献的论文,西夏文不再是难懂的天书。
通过国内外几代西夏学专家的不懈努力,对多种西夏文文献的成功解读,那段鲜为人知的西夏文化、社会场景不再模糊和神秘,在我们的脑海中逐渐变得清晰、鲜活起来。
说明文字篇二
苹果、桔子、西瓜、草莓、桂圆和哈密瓜,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水果,但是我最爱吃的就是那有着“苗条”身材的黄瓜。
在百花齐放的春天,农民伯伯把带着希望的种子,种在泥土里。黄瓜不像苹果、桔子那样,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开花、结果,而黄瓜大约只要两个月,可以了。大约过了一个多月,绿油油的瓜藤爬爬上支架,开出了一朵朵金灿灿的小花,就像黄色的小喇叭,唱着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所以引来了不少来玩耍的蝴蝶和哼着小曲来采蜜的蜜蜂。又过了一个星期,只有小拇指大小的黄瓜,已经变成了大黄瓜,这时的黄瓜足有一尺长,整整齐齐地挂在瓜藤上,就像一个个士兵。
看,那细长的身体,绿油油的皮肤。如果没有心里准备就去摸它的身体的话,小心被扎去喔!黄瓜看上去真是让人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啊!咬一口,清爽、可口的滋味真是让人记忆深刻。
黄瓜真是一种,健康、营养、美味的绿色食品。相信你也会喜欢它的。
说明文字篇三
错别字在现在的生活中可是无处不在,在大街上随便走走,到处可见到一些餐馆,但有的餐馆是人来人往,一些人在冬天得出汗,但有的餐馆却不一样,进出的人则少之可怜,在夏天也不会因为工作而流汗。这全是因为他们的店名,有的把字弄错了几个,有没有一点美感。不只是餐馆是这样,还有很多行业也是这样,不信你看看。
有三个理发店,一个叫“胖子理发店”,一个叫“满意理发店”,另一个直接叫“理发”。自然是“满意理发店”人多,毕竟写了满意二字,理发后就要满意才行,这使现在追求时髦的人很感兴趣,这全要靠文化,文化低的'肯定不会想出一个比文化高的人妙的店名,文化高的人自然不会打错字。
毕竟是文化高好啊!但是有的人认为现在有电脑,可以用来查出一个好名字,再用电脑打也来。
电脑上看到一则报道,在一个地方,有6个姓傅的教师但他们的教师名册和教师证上却打成了“付老师”;还有一个副食店,他用电脑打出店名,却打成了“付食店”。我查到的这两则报道,都是在讲电脑打出来的字也会有出错的时候。
我们每当发现自己的某个证件有错别字时,都应改正,以免在一些场合上与别人交涉时,被人嘲笑。
生活中的错别字虽然很多,但是我们一定要改正,否则再这样下去的话,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就会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断送。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好语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