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教学总结工作实用篇一
style="color:#125b86">初中实用历史教学设计范本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情况.
(二)能力目标: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难点:对台方针的变化以及两岸关系的变化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创设情景
课件播放: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二)回眸历史
1.设问:台湾问题是怎么形成的?
(1)内战遗留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2)外国势力介入
2.老师引导学生区别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本质
(三)关注现状
1说两岸关系变化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两岸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
●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播放:视频回放两岸关系大事记
3.两岸密切交往
4.识抢答
(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在: ( )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2)“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的问题是:(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威海卫
(3)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共识内容是两岸均坚持( )
a一个中国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互补互利
(4)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 )问题提出的.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5)“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台湾作家钟理和的话反映了台湾同胞渴望( )的心理.
a回到大陆 b台湾独立 c维持现状 d祖国统一
(四)展望未来
1.评说社会热点
材料:“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年两岸断.”
2005年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成为国人最热门的话题,热情的网民为此写了一首诗:
紧紧相握的双手,推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
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了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
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请你感悟小诗意蕴,评说社会热点:
感悟(1)“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这沉甸甸的发问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
感悟(2)“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请你说明理由.
3.播放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结束.
初中教学总结工作实用篇二
一个学期来,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实际出发,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教学按计划顺利完成。
一、扎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
(1)课前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
(3)课后做好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1、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2、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新课程的特点,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要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4、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要好的课堂效果。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探究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这部分的力度。
6、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7、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收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初中教学总结工作实用篇三
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我却深深的感受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了,这时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仔细思索的,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除非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要从身边琐碎生活小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体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培养学生深刻思考意识。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