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说山西好风光字实用篇一
说起山西五爷庙也就是现在的万佛阁,于明代万历年间40年,坐落在陕西省台怀镇塔院寺的东南方向。主要由五龙五殿和文殊殿组成。五龙五殿内塑五尊龙王坐像,以五爷名气颇大,所以当地人也就把万佛阁称为“五爷庙”了。山西五爷庙的寺庙是呈南北方向的,占地2040平方米,计有殿堂间,崇楼板间、僧舍近求远20间、戏台湾省座、佛塔座、明碑3通。
山西五爷庙的五龙王殿原来是卷棚顶,1920_年重建时改为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五脊六兽,正脊置铜宝刹,前有卷棚抱厦,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雨的塑像。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五台山在六月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演出,意思是给五龙五唱戏。
除了五龙王殿外,山西五爷庙里还有文殊殿,它是三间两重三檐四出歇山顶,上层供奉地藏王菩萨,下层供养明代脱纱三大士像;文殊坐狮、普贤坐像,观音坐朝天吼,每尊朔像高约束米多。上层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各排列着五尊塑像,他们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十殿转轮王,这“十殿阎王”构成了“十殿阎君朝地藏”的布局;而地藏王菩萨左右两侧的立像,原来是闵公父子。传说九华山本来是属于闵公的,但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时想占用这块地方,便化成和尚找闵公,说:“今来贵宝地,一不化缘,二不化斋,只求一袈娑之地作为修行之所,尚望施主成全。”闵公哈哈大笑:“这周围百里皆我所有,怎在意你占一袈水涨船高之地?师父,你看哪座山峰好,就在哪里修行好了。”“和尚”闻言,把袈裟一展,九华山便被整个罩住了,闵公只好将它全部布施供养。殿檐梁间,悬挂着一口重油000斤的明代大铜钟。殿内木阁上、下两层都为3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千姿百态,虽多达一万尊,却无一雷同,令人称奇,所以文殊殿又称为万佛阁。
接下来说说山西五爷庙里供奉的佛像。
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而事实上,应该说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也许正是因为五爷比起其他各大寺院里庄严肃穆的菩萨们更亲近群众,更符合急功近利的众生心愿的缘故吧,小小的五爷庙,在善男信女们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上五台山烧香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的。在群众心目中,他们不懂什么佛理,甚至不知道文殊菩萨,但只要一说五爷庙,则远近闻名,几乎成了五台山的一张名片。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悬空寺。悬空寺位于中国第九大古都、中国历史名城、中国雕塑之都、煤海之乡的大同市东南约65公里处,从酒店出发需要大约1小时30分钟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向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在大同市浑源县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自古以来,这里一直被列为北岳恒山的第一奇观。新加坡电视连续剧《莲花争霸》曾在这里取景。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20_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由于科学的选址,是建在崖壁凹回去的部分,且两边突出的山崖缓解了风势,东边天峰岭遮挡了太阳,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小时,风侵,雨蚀、日晒都对其损害不大。
公元398年,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市),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公元365-448)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换句话来说,就是让人们上了这处寺院,感到与天上的神仙共语,而将人世间烦恼抛掉。从天师仙逝到始建的43年间,他的弟子们多方筹资,精心选址设计,乃至寺庙宗教内容的构思都超出了常人的智慧,将陶宏景(公元456-540)明确提出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体现在一处空中寺院内,并将三教殿建在寺院的最高处,使三位教主共居一殿,他们神态各异。殿内正中端坐佛主释迦牟尼,慈和安祥,左边是儒家始祖孔子,微笑谦恭,右边是道教主老子李耳,清高割达,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三教殿内的宗教内容,佛、道、儒的和平共处,体现了儒家思想"和为贵"、"仁者爱仁"、"智者见智"以及道家的"无量度人","礼度为先"和佛教"普渡众生"的思想,是三教思想融恰升华的展示,为指点世人化解矛盾纷争作出了榜样。因此,悬空寺始建至今,地处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恒山,不但没有遭到破坏,而且历代都加以维修、完善,(悬空寺的现貌是保存了金大定20_年修缮后的基本原貌),足以说明天下渴望和平的无穷力量。
人说山西好风光字实用篇二
;摘要:山西卫视连续推出两季的电视节目《人说山西好风光》,在近二十年来山西电视史上获得的成功是独一无二的,不仅创新了文旅融合节目形态,对于重塑山西形象也发挥出不可替代的媒体优势。本文从四个角度入手,探讨此节目如何创新融合,一方面为山西文化传承与山西旅游形象展现寻找可行性,另一方面为山西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理论总结与探索。
关键词:《人说山西好风光》 电视节目 文化 融合
电视节目需要创新,本土文化需要传承,如何将两者有效融合是近几年来业界和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由此而引发的电视荧屏“文化热”也在一段时间内广受关注。2016年5月27日,山西卫视以极具风土人情的开场画面,推出大型旅游类推介竞技节目《人说山西好风光》第一季,以“书记、市长同台pk”作为卖点,开启了“山西形象”的重塑与电视媒体的创新交融。在第一季节目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后,山西卫视乘胜追击,于2017年5月扩大节目规模、更新竞赛形式,从而再次“助力家乡旅游”。
电视节目《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成功,不仅受到了全国各地媒体的争相报道,引发全民关注;而且对于“讲述山西故事、展示山西形象”发挥出了电视媒体的重要力量,创新了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模式,成为“现象级”的电视作品。究其原因,赢得成功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文化传承与综艺形式的巧妙融合
目前的电视荧屏,将优秀文化与综艺形式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与潮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涌现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电视节目,如《国家宝藏》《儿行千里》《中华好诗词》《朗读者》《国学小名士》等,真正做到了让曾经“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开始“频接地气”,也开始让“高冷”的传统优秀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人说山西好风光》也是其中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作品。
《人说山西好风光》以传承山西各地市特色文化为己任,以展现山西各地市优势为目标,借助时下大火的“文化热”,巧妙融合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成为了电视荧屏“独树一帜”的风景线。节目中所展现的各地文化内容不一、形式不一,必然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节目围绕各地市竞赛的方式展开,融合了短片、演播厅歌舞表演、情景表演、小品表演等综艺表现元素,将山西各地特色文化与其巧妙融合,成为吸引受众的亮点。如大同市结合城市旅游特色,在歌舞表演中融人情景表演,生动地诠释了《千年云岗,传奇王朝》,也展现了“中国古都,天下大同”的热情好客;晋中市在第一季节目中以体验的方式将手工艺文化呈现在舞台之上,第二季节目将实景演出《又见平遥》片段逼真再现,抒写了“晋商故里,家国晋中”的故乡情怀;忻州市通过著名主持人刘芳菲的串讲,将忻州的自然风光、历史故事、人文生活、传统民俗等通过各样形式完美呈现,让观众了解“心灵之舟”的各类旅游资源,节目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可谓精彩纷呈。
二、城市旅游宣传与“官员同场竞技”的创意融合
通过电视节目展示城市旅游形象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但在节目中以“11位市长、书记同场pk”的形式进行宣传尚属首次,这样的创新尝试也成为典型的案例。
《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中为比拼城市设置的最终奖励成果为11个地市谁获得胜利,谁将成为山西旅游发展大会的主办城市。奖励成果的争夺成为节目的看点,也促使各地市必须使出浑身解数赢得胜利。在第一季节目“城市印象”板块中,各地市书记、市长轮番登台亮相,并通过五分钟的演说介绍城市、宣传城市,而后由嘉宾进行点评过后,现场100位观众与30位评审团成员直接为“城市印象”投票,显现出节目较强的竞技性。城市旅游宣传,与“官员同场竞技”方式的创意融合,真正做到了让各地市主政者“走近大众.听取民意,面对场内场外的点评,接受城市竞技排名”①,展现出非一般的亲民感。
在第二季节目中,城市推介嘉宾加入了更多来自基层的县长、乡长、企业家,但在总决赛中,各地市主政者再次成为焦点。为突出竞演的刺激性与可看性,总决赛特别设置“黄金100秒”环节,主政者同台竞演,依次在100秒时间内进行城市宣传,从而为所属城市拉票,并现场公布最终结果,为节目竞赛性再次“加码”。如此创意融合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是一次电视节目的创新。
三、新媒体手段与电视媒体的相互融合
《人说山西好风光》之所以广受欢迎,其中还包括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展开节目的推广,以及扩大节目影响力。实践已经证明,媒介竞争的规律不是相互取代,而是在竞争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扬长避短地促进相互竞争媒介的共同向前发展。因此,在媒介融合视阈下,电视媒体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走向融合发展的道路。《人说山西好风光》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充分运用新媒体为其服务,表现可圈可点。
山西卫视总监陶艺笑曾对此进行了专门介绍:“我们从节目或者活动的设计到模式的研发,第一个提出来的就是融合创作的观点。如果我们不借船出海,不借助新媒体,不借助更强势的媒体,无论怎么做都不行。”②显然,《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成功是必然的。节目组从开播前到节目结束,充分运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对节目进行“病毒式营销”,其中,因为节目组设计比赛结果由场内得分和场外投票共同构成,也吸引着各地市人民通过投票而参与到节目当中,引发一系列“拉票热与投票热”。从最终数据来看,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带来了极大的收视热潮,两者均赢得了良好的关注度与话题度。
四、山西形象展示与电视媒体呈现的充分交融
一直以来,电视媒体因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与动员能力,在弘扬优秀文化、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实,电视媒体作为社会教育中不可忽视的有力载体,必然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与義务。无疑,《人说山西好风光》是电视媒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引发广泛影响的优秀之作。因为,“《人说山西好风光》这样的节目与单纯的娱乐类节目、综艺类节目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质,它背负着更多的社会意义和政治考量”③。
《人说山西好风光》“通过地域文化的挖掘与呈现,唤醒了特定受众的文化归属感,形成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文化共鸣与价值认同”④。其以山西各地市地域文化元素作为主要传播内容,通过情景剧、歌舞表演等表现形式,为山西旅游品牌形象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提升山西旅游形象承担了电视媒体应负的社会责任与文化责任。这是一次电视媒体与城市文化宣传的完美结合,是一次山西形象借助电视媒体呈现的良好示范。山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思想支撑,目前正处于建设文化强省的关键阶段。这次山西形象展示与电视节目的充分交融,一方面对于广大群众重新认知山西文化、复兴三晋文明、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做出了创新尝试;另一方面,对于山西品牌电视节目的打造以及质量提升进行了新的探索。
①张明芳、樊邦英:《做足文化:旅游城市电视节目的新探索——(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节目文本分析》,《名作欣赏》2018年第8期,第138页。
②陶艺笑:《服务地方,树立口碑——山西卫视(人说山西好风光)创作谈》,《中国电视》2017年第2期,第107页。
③薛艳丽、王勐:《(人说山西好风光):人际传播的回归》,《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年第11期,第54页。
④薛艳丽、王勐:《传播学视角下(人说山西好风光)节目创新探析》,《当代电视》2017年第2期,第51页。
相关热词搜索:;人说山西好风光字实用篇三
我的家乡---山西临汾是个美丽的地方,虽有别名---雾霾之城,但是,我还是很爱他,尤其是爱涝洰河公园。
春天的涝洰河公园,简直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因为放风筝的.人特别多,天空中的风筝五颜六色,美丽极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瞧!积雪还没完全融化,小草却迫不及待地探出了头,白雪中间有着星星点点的嫩绿色,鸟语花香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天到,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水面上随风微微摇动,一阵清风吹来,淡淡的荷花香气顿时让人心旷神怡,闷热的空气中,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他们呼朋引伴,和弦而鸣,这边刚停下,那边又响起。
“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的涝洰河公园也是特别美,枫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苍翠了。这时候涝洰河公园的特别景观登场了,那就是大雁,它们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在天空翩翩起舞,美极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涝洰河公园,一年四季风景美如画,有幸来到这里的人们一定要好好参观呦!相信来到涝洰河的你们一定会喜欢上这里的。
人说山西好风光字实用篇四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碚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金刀峡位于重庆直辖市北碚区华蓥山西南麓,海拔880米,距重庆市中心九十公里,系首批“国家aaa级旅游区”。金刀峡是一处新近发现的保持着原始古老神奇的峡谷自然风景区,约上亿年的峡谷幽壑景观为主,以岩溶地貌为辅,兼有大量的地质上称壶穴碧玉串珠的深潭绝景。
进入金刀峡,你会发现这里的风光奇异独特,碗口粗的树木在绝无泥土的巨石缝中挺拔伟岸,峥嵘的石岩与葱郁的林木有机的揉合在一起,幽静的碧湖与窜急的溪流同谱水的乐章,各具形态的石钟乳一簇簇斜挂岩壁――喀斯特地质特征造成的原始风貌使这里的一切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大大小小的泉水顺着苔鲜争相跳跃而下,在阳光的投射下褶辙生辉,让你想起古人所云:“大珠小珠落玉盘”,人在峡中走,水在峡中飞,时隐时现的阳光,飞泉流瀑所溅起的水雾,奇形怪状的石乳形成一片如梦如幻的世界,这浪漫之旅,让你留恋往返,不已忍离去。
留恋于峡中的山水风情,你一定不舍得就此别过,那么徒步探幽则让你的游兴向着更高层次沿伸下去,在这清水绿水的怀抱中,沿着清清的溪流,去寻找你梦中最瑰丽的色彩。而且,在峡谷实行的谷底探幽――溪降活动已成为金刀峡最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热线。
这里除了山奇水秀,更有民俗风情增添更多的人文品味。入夜,到风情寨小憩,观民族歌舞,品风味烧烤,尝香醇美酒,体验“疯狂一夜、回味一生”的感觉。
人说山西好风光字实用篇五
我们这次旅游的目的地是陕西和甘肃,我们一天开车是到不了的,于是我们先在山西住一天。
我们在晚上到的山西,住进了窑洞宾馆,窑洞宾馆,顾名思义,就是在窑洞里住。一座山当作背景,一个大大的洞,人住在洞里,又凉快又清爽。就想嘴里含着一颗冰凉的薄荷糖。
随后,我来到了山西的王家大院,这里有着形形色色的雕塑,各种各样的寓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它的身上背着一只大大的,厚厚的马蜂窝,小猴子背的十分吃力,作出抓耳挠腮的动作。身后还有一只猴子,是老猴子,老猴子看着小猴子,笑眯眯的。他们的身前是一只大象,大象像是要收下他们送的蜂蜜,鼻子举的老高,鼻尖冲着地下。原来取义是封侯拜相。
都说富不过三代,可是王家就富了八代。王家的家风很好,一进门就是一块牌匾—园规方矩。规矩两字上面多了一点,为的是告诫王家的人,生活与为人处事中,要多一点规矩,才能少一点烦恼。
王家大院给我带来的最震撼的是恭敬与孝道。王家大院的老大是五品官员,门槛很高,得特意迈才能跨过。老二是四品官员,古代官品高,门槛就高。所以老二的门槛应该比老大高。但是,事实上,老二的门槛比老大低,而且老二住在老大的西边。因为老大在家中排位高,老二的门槛不能比老大高,而且老二住西边是东青龙,西白虎。老二不能在老大之上,正如白虎不能比青龙高。家中格局是很明确的,不同的等级在不同的地方。最高权力是老奶奶,住在最高,最深处。王家家庭等级严格,有孝心,有长幼。
参观完王家大院后,我知道了为什么王家能兴盛八代,直到日军侵华才衰落。因为王家的家风祖训严格,人们都有好的品格,有好的道德。
人说山西好风光字实用篇六
万仙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辉县市沙窑乡境内,距新乡市70多公里,面积达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1672米,至峰顶可远眺黄河,是国内著名的休闲旅游胜地、避暑基地、影视基地、写生基地和拓展培训基地。万仙山景区距新乡市70多公里,距郑州150公里,面积达64平方公里,最高山峰海拔1672米,至峰顶可远眺黄河,一览逶迤群山。万仙山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个分景区组成。主要景点有:红岩绝壁大峡谷、影视村、绝壁长廊、天池、莲花盆、白龙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龙潭瀑布、五峰山林海、黄龙洞、磨剑峰、罗姐寨、孙膑泉、七朗峰等200余处。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夏季平均气温比山外低5度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世外桃源。
万仙山景区是南太行风光的典型代表,太行之魂的集中体现,景区内既有雄壮而苍茫的红崖绝壁,又有妙曼而又秀雅的山乡风韵,集雄、险、奇、秀、幽为一体,各类景点有200余处,主要有红岩绝壁大峡谷、影视村、绝壁长廊、天池、莲花盆、白龙洞、喊泉、日月星石、黑龙潭瀑布、五峰林农场、磨剑峰、丹分沟等。绝壁长廊长1200多米,完全由人工开凿,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风俗民情,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名家、影视巨臂、中外游客、美院学生。著名导演谢晋称郭亮为“太行明珠”,著名作家张仃称万仙山为“华夏奇观”。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举起手来》等4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郭亮村被誉为“中华第一影视村”,著名影星濮存昕,郭达,倪萍,潘长江等艺术家都曾莅临景区。中央美院、广州美院等100多所艺术院校和30多个摄影家协-会把万仙山定为写生基地、采风基地。
万仙山风景区诚邀国内外各界朋友光临!
万仙山的由来
多少年来,据传宝莲灯的故事就发生在万仙山。农家子刘彦昌进京赶考途中,到三圣母庙内避雨,被三圣母看中,婚配生子。三圣母的哥哥二郎神知道后,恼羞成怒,说她有辱门风,以违反天条定罪,将三圣母压在华山之下,三圣母的儿子沉香,被元始天尊抱走,教他习武学艺,沉香长大后,带着斧头劈山救母。二郎神知道后,力阻沉香,恶战数日,二郎神的剑、沉香的斧,砍削出耸立的红岩绝壁。二郎神战不过沉香,求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助阵。天兵天将为沉香救母之心所感动,不愿帮二郎神作战,留下个替身回天上去了,这些替身似人似仙,蹲立各异,千姿百态。万仙山里的华山、磨剑峰、圣母洞都内涵一个个传说故事。
1992年,国家建设部旅游资源调查组的专家到郭亮、南坪考察,时任沙窑乡乡长的刘兴国和南坪村党支部书记崔电亮给专家讲了神话传说,专家们听了就给郭亮、南坪周围的山峰定名为万仙山。从此,沙窑风景区就成了万仙山风景区。
清幽山乡——南坪
万峰竞秀 俏装列阵作仪仗
千瀑飞流 同音欢奏迎宾曲
这里是南坪停车场,南面是五峰山,西南是龙潭沟,西面的悬崖绝壁属于山西省地界,西北面是通天河谷,北面是将军峰,峰顶上的山岭是翠屏山,山那面是郭亮景区。
将军峰
将军峰是一座孤立的石峰,高89米,游离绝壁28米,似身披盔甲的武士。据传,玉皇大帝召集万仙聚会,命令一天将在此值更守护。散会后忘了撤更,这一天将就永久的站立在这里,化成了一座岩峰,成为万仙山的守护神。将军峰左右两侧壁立如削,高120余米。1996年,全国第四届攀岩比赛就在将军峰西侧的岩壁上举行,是万仙山第一次举办这样的体育盛会,从那一年开始,每年都有许多攀岩爱好者来这里练习。攀岩活动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活动,谁如果有兴趣攀岩,可以试一试,但一定要带上保险绳。将军峰也是美术学生绘画写生的最佳景点之一,来南坪写生的学生都给将军峰作过素描和速写。
到南坪景区不能不看日月星石,这是一块淡红色的沉积岩,石面长2.28米,最宽处1.28米,最厚处1.07米。1995年,村民宋运林凿石盖房,在河边破开一块大石头,见石板面上清晰地显着太阳、月亮、星星的图像,他立即收起铁锤钢钻,把村里人叫来观看,老支书崔电亮同志说这块石头是一块奇石,一定要保存好。石英岩属于沉积岩,石头内有这种逼真的图案实属罕见。村里人给这块石头定名为日月星石。日月星石上的太阳呈圆形,乳白色,直径33公分,圆心中有一个淡粉色的圆圈,直径4公分;月亮呈月牙形,直径16公分,月牙中间有一个直径11公分的白色图案,太阳挨着石头的边沿,似初升的红日,右上方19公分处是弯弯的月牙,石面上的56个星星是56粒晶体状的石英石子,均匀地镶嵌在沉积岩里,图案逼真清晰。
1996年春,河北省《邯郸市报》副主编乔建勋为日月星写诗,赞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三宝精华聚南坪。1999年,一位客商愿出10万元买走这块石头,村里人说,日月星石是万仙山的镇山之宝,千金不卖,真是黄金有价石无价。
从日月星石向南走就是龙潭沟,沟底是黑龙潭瀑布,落差30多米,水量随季节的变化明显,历经岁月,瀑布在石板上冲击出一潭,名黑龙潭。黑龙潭瀑布虽然落差不太高,但它具有太行瀑布的鲜明特点,瀑布的壑口有2米多深,上宽下窄,呈梯形,瀑布中间那一片红色的岩石光华亮丽,光洁度可与最好的花岗岩石材媲美。黑龙潭有多深呢?至今也没人能探到底。1998年夏天,南坪村请济南军区某部潜水员了来探水深,也没有测定其深度。不过黑龙潭周围空气清新,含有极高的负离子;黑龙潭的水含有各种矿物质,用水洗浴,可使皮肤光滑细嫩。距黑龙潭百米处是白龙潭,沿着之字形的石梯走进了有红河谷之称的丹分沟,清澈的山泉在殷红的岩石上流淌,男人说是一条血水河,女人说是一条胭脂河。这条河不知用了多少万年的时间在红岩绝壁之间冲涮出来一个石缸似的深潭,泉水如一束白绢穿潭而过。在这流淌的小溪里,有一只脚印清晰地印烙在赤红的岩石上。据说,太上老君从这里取水时留下的脚印,跺一跺这个脚印,可以健身祛邪。
从丹分沟逆水而上是丹分村,葱郁的松林环抱着这个秀美的小山村。传说,太上老君曾在此分发仙丹而得名。
华夏影视村——郭亮
影视村是郭亮的美誉。只有几十户人家的郭亮村,依地势座落在一个山坳里,房子不分行,不成排,错落有致,参差不齐。青石垒墙,白灰粘缝,蓝瓦盖顶,木门木窗。村后是翠峦叠嶂的莲花山,村前是沟壑起伏的皇碑尖岭。从1975年以来,海内外影视界看好郭亮的自然风景,40多部影视剧的摄制组住在这里拍摄外景。影坛巨臂谢晋,为拍《清凉寺钟声》三上郭亮,在村里常住百天之久。于本正、郭凯敏、沈好放、冯小宁……等导演曾在郭亮食宿多日,留下墨宝;著名演员杨在葆、许还山、赵丽蓉、濮存昕、赵炎、郭达、潘长江等曾在这里拍摄过影视剧,原国家女子乒乓球队教练员张燮林曾在这里留言。亚洲车王卢宁军曾率车队穿越绝壁长廊,在郭亮村前的河床上击水辗石飞车表演。郭亮村拍影视剧的趣闻轶事很多,村里人个个能说几段,全村的成年人都有多次当群众演员的经历,只要导演说明演什么戏,他们就会自行化妆,自带道具,很快入戏,在摄影机前不拘谨,不怯场,有表演天赋的还能过一把瘾。村民申合山在《战争角落》里的表演被拍成剧照,已卸任的老书记宋保群在《缸九醒酒》电视剧中,作了个签约演员,名字上了演员表。
郭亮村还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和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云清曾在这里住过多日,电影《李向阳》生活原型,传奇英雄郭兴曾在这里学习培训、接受任务,那些老房子仍然完整的保存着。
绝壁长廊
游至郭亮,必穿郭亮洞。这是一条横穿绝壁的长廊通道,1972年3月9日开工,1977年5月1日通车,长1250米,宽6米,高4米。投工3万个,清理石渣2.4万立方,消耗钢钎12吨,铁锤20_个。郭亮村投资8万元,20_年又投资40万元进行扩修。郭亮洞开工之初,村内挑选了13名硬汉组成施工队,号称十三壮士,腰系大绳,凌空作业,钢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13壮士抡锤打钎放炮,炸出的石渣由全村的男女老幼清理,没有用任何机械,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8岁的娃娃,人人上工地,大石块用力搬、挪、抬、翻、推到崖下,小石块装进筐、篓、篮子里,倒到崖下。肩头磨成茧,十指磨出血。
郭亮洞是南太行第一个横穿绝壁的隧道,号称太行隧道之父。郭亮绝壁与太行山断层一样,属砂质沉积岩,硬度达到8.3级,一支钢钎只能打10公分深,就得淬火,打10公分的炮眼,12镑重的铁锤要打4000次,开凿郭亮洞打了多少个炮眼,抡了多少次铁锤,是无法统计的天文数字。1977年5月1日,郭亮人用5年时间打通了隧道,汽车穿越太行腹,天堑从此变通途。
十三壮士出郭亮,抡锤执钎凿太行
打通天崭破石壁,横断千仞穿一廊
悬羊擂鼓
据说,东汉末年,连年灾荒,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太行山区的农民郭亮,带领乡间饥民,揭竿而起,周围农民纷纷响应,跟随郭亮与官兵作对,很快形成一支农民队伍。当时的封建王朝慌了手足,屡次派兵前来镇压,但因山高路险,地理不熟,结果都失败了。后来,就采取封官许愿的办法,加以利诱。郭亮手下有一将领,名叫周军,投降了官府,被封为平西大将,率领官兵数万人,前来捉拿郭亮。后来,因众寡悬殊太大,又有叛将带领,打了几仗后,郭亮只好率领部队登上西山绝壁。周军步步紧逼,把住各个路口,想把郭亮困死在山上。
两军对峙数日,郭亮所带粮草眼看就完了,周军兵马仍在山下把守。危急之中,郭亮心生一计,将战鼓放置树下,把一只山羊悬挂在树杈上,羊蹄能触击鼓面,被吊悬的山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在鼓声中,郭亮率部沿小道进入山西。周军听着鼓声,以为郭亮在壮士气,更加放心死守。过了两天,鼓声渐息。周军派人上山打探,见崖边吊挂着一只死羊和一面鼓。周军方知中计,急气攻心,长叹一声,倒地而亡。
从此,悬崖上的小山村就取郭亮为名,周军死后被部下埋到山脚下的一块荒地,就是现在的周军场。悬羊擂鼓的故事流传于今。
位于郭亮村下边,是一棵千年古树,因主杆内朽,胸围4.2米粗的树干朽烂内空,1978年一场大风把枯柳拦腰折断,人们以为汉柳会枯死,谁知次年春天,半截树桩上又长出新芽,树干一边长出枝梢。20_年5月,大风又把新长的半边树干扭弯,树梢触地,嫩芽又生,可见古柳生命的顽强。据传,西汉末年,王莽纂政,带兵追杀刘秀,刘秀沿太行山而逃,来到此地饥渴难忍,追兵逼近,紧急中落鞍下马,让战马北逃引诱追兵,刘秀爬上这一棵柳树上藏身采柳絮充饥,躲过劫难。刘秀当上皇帝后,感谢这棵柳树的功德,敕封为奉公柳,百姓称为汉柳。
这里是鸳鸯石停车场,北面是花花山,西面是里沟,可通往山西省的莲花岭,喊泉、老潭等景点就在这条沟里,南面是翠屏山,山那面是山西省的昆山村和河南的南坪村。
鸳鸯石
位于红石河的南边,这是两块石灰岩,山体坍塌时滚落到这儿,西侧的一块长5.24米,高2.72米,宽2.89米,东侧的一块长5.55米,高2.55米,宽3.21米,石上长满苔藓,石缝中生长着20多种野草,两块石头互为支点,挤在一块。相传,昔时一对妙龄男女,两小无猜,结为伉俪。有一山寇,觊女貌美,欲霸为妾。夫妇逃至潭边,窘无去路,爬到石上,相抱坠潭殉情。后人见这两块石头相偎相依,恰似鸳鸯缱绻,便取名为鸳鸯石。
药神石
站在鸳鸯石停车场向北山顶遥望,可看到岭坡上有一尊石头,竖在草木之中,这块石头高21米,长16米,宽11米,山头上长满花草藤蔓。当地人称此石为药神石。据说,当初神农爷走遍名山大川,尝草识药,路经此处,见山上奇花异草甚多,一一辩之,均可入药,便扶起一块石头,作为标识,以便后人采药。
喊泉
位于郭亮村西500米处,在窑龛状的悬崖峭壁中间,距地面18米处,一股泉水从石缝中流出来,成喷淋状落地。
相传,七仙女来此游玩,欲淋沐洗浴,龙王得知,急忙拔下几根髯须粘在石壁中间,形成天然喷淋,水量受声音影响,喊声大水量就大,喊声小水量就小,由此得名喊泉。泉下有一块石纹浅红的石头,被称为仙女浴台。在滴水成冰的三九天,喊泉冰挂倒竖,横排10余米,一根根、一条条长的近8米,短的约3米。根扎在石壁间,浴台石上结成一个大冰坨,站在上面可触摸到冰挂。喊泉的冰到五一节才全部融化。
仙女浴台临风站,喊却龙王掷须髯。
一束银丝挂半壁,天然喷淋声控关。
老潭
从喊泉往西走,翻过一道小山顶,可看到一池碧水,这就是老潭,又称红龙潭。老潭正上方是80多米高的悬崖,每到汛期山洪挟裹泥沙石块从崖上跌落下来,巨大的冲击力,在平坦的岩层上冲刷出一个圆形水潭,潭边石块均匀排列,似能工巧匠垒砌,外侧一个出水壑口,在水潭东侧的一个斜坡上,长着一片20多平方米的碧绿青苔,淙淙泉水从青潭下的石缝间潜流下来,注入水潭,老潭是汛期的瀑布凿出,潭水却是山崖下流淌的清泉。在老潭的东边可以用手触摸水锈石,感受一下是怎么由胶状钙化成石。据传,这个潭是红龙洗浴的地方,红龙来这儿洗澡后,就邀请天上的歌舞乐仙来这儿聚会,来的多了,没地方坐,山神爷选石块摆成乐池让歌舞乐仙都能坐下来,又被称为仙乐池。
翠谷绿水成老潭,天砌秀石围半圆。
细听韶韵何处有,无影乐工濯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