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烹饪美食篇一
;去年,我和朋友从阿德莱德出发,一路北上,计划4天后直抵澳大利亚中部原住居民的圣地——乌卢鲁国家公园。因为时间有限,这次行程安排得颇为仓促。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早上6点就要起床,7点赶到租车公司,随后就是提车、上路。
用汽车的发动机来加热食物,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当年几个饥肠辘辘的卡车司机灵机一动,将速食罐头汤固定在发动机上,等到达目的地后,汤就可以喝了。自此,这种彪悍的烹饪方式就沿袭了下来。不仅仅是卡车司机,许多自驾背包客也用这种方式来填饱肚子;甚至在加拿大大雪封路停电期间,很多人就发动车子来加热食物;而英国的一名小哥,为了能在床上多赖一会儿,就把提前准备好的食材放在车子的发动机上,等开车到达公司后,一顿丰盛的早餐也做好了。
了解了背景知识,我对这种烹饪手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即着手准备第二天的早餐食材。先从简单的培根三明治开始吧。
第二天,我们早早起床,从租车公司提了车,便进入发动机的检测阶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热车。5分钟后,用手指检测发动机内部温度,为了避免烫伤手指,这时候动作一定要快。也可以往发动机上滴几滴水,通过观察水汽蒸发的速度来检测温度。实践证明,通常最热的部分是排气管。如果车型比较老旧,那么发动机的上部则是一个理想的烹饪位置。
朋友继而又传授秘诀给我:“不同的食物需要不同的温度,比较厚的肉,比如牛排、羊骨就可以放在温度较高的部位烤制,而像蔬菜或者鱼虾等,需要放在温度稍低的部位烹饪。但如果路途遥远,也可以把食物放在温度较低的地方,慢慢煨熟。”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全靠经验,多烤几次,自然而然就对食材、距离和温度的掌控了然于心了。
出发后,离目的地大概还有55千米的时候,我们在路边停车,打开发动机盖,放进用锡纸包好的培根片。用汽车发动机充当烹饪载体,必不可少的材料就是锡纸。锡纸可以充当很好的导体,使得热量分布均匀,保护食物免受灰尘、污染物的侵害,并锁住食材的水分。等离目的地还剩10千米的时候,再把面包片放进去。这时,我们已经能闻到培根的香气,还能听到吱吱作响的声音。
到达小镇后,小心翼翼地撕开锡纸,只见培根烤得恰到好处,面包也是既酥软又松脆。在海边找张野餐桌,在面包片上一层层码好切片的西红柿、牛油果、芝麻菜,伴着保温壶里的热咖啡,一顿美味又温暖身心的早餐完成,就此开启新的一天。
才过了一天,想再用发动机做饭的念头又蠢蠢欲动,新目标是尝试制作更为复杂的硬菜。
说到用发动机烹饪,澳大利亚人民甚至发明了一个单词——carbecue,来描绘这一行为。把car(汽车)和barbecue(烤肉)这两个单词组合起来,就变成了carbecue(汽车烧烤)。可以说,澳大利亚人民真的把“走到哪就烤到哪”这一爱好表现到了极致。
澳大利亚一直以其高质量的牛肉出名,那么在路上品尝一顿上好的牛排就是此次旅行必做的事情之一了。我们规划好行程后,便前往肉铺买了一块t骨牛排,同时还不忘带上几个土豆和一些口菇作为主食和配菜。
我把牛排刷上少许橄榄油,放上一枝新鲜的迷迭香和几粒海盐来增添风味,又把口菇切成大块后也扔了上去,最后用锡纸包好,固定在发动机旁边。根据牛肉的厚度,想要吃上五分熟的牛排,预计需要开90千米。在还剩20千米的时候,把土豆削皮、切块,刷上橄榄油,放到牛排旁边,同时给牛排翻个面。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车盖,那一瞬间已经能闻到牛排混合着口菇的香气了。打开锡纸,牛排和口菇都烤得恰到好處,只看外表就已经相当诱人。刀叉配合,切下一块食材,豪迈地送入口中,层次丰富,味道分明:牛肉丰腴肥美,口茹清新自然,土豆绵密香甜,简直是对公路旅行者最好的犒劳。
(秋水长天摘自《看天下》2020年第15期,视觉中国供图)
相关热词搜索:;烹饪美食篇二
民以食为天,食以烹为美。一学期以来,烹饪班四位老师精诚团结,热心服务,组织带领36名来自各个班级的孩子,让他们学习了基本的烹饪技巧,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动手的乐趣。
针对烹饪班孩子都来自各个班级、年龄大小不一的实际,我们四位老师一起商议,对一学期20节的培训内容进行初步分类编排,分中华美食、顺德名吃、果蔬冷拼、西方茶点等板块,进行细化安排。各个老师分类分头各有侧重,按照周次安排,各自选定自己负责的具体烹饪培训内容,为上好烹饪课做好了准备。
每周星期五第选修课,指导老师提前准备好食材和器皿、工具,同学们到食堂集中,彻底自我清洁,穿戴好围裙等护具。老师从安全须知、技术要领、细节把握、食材搭配、操作步骤等方面,认真讲解,手把手、一对一地教给烹调制作方法。一学期以来,烹饪班共培训指导了饺子、汤圆、四川小面、水果拼盘、椰汁西米等菜品、面点、茶饮的制作。
食品加工成功以后,烹饪班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大家动手,或煮或蒸或烹,盛碟装碗入杯,坐到一起品尝自己和伙伴制作的美味佳肴,老师从色、香、味等方面指导同学们互相评价,最后老师再予以点评。同学们边讨论、边享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技能,增强了合作意识,又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认识到了劳动的价值。
烹饪既是享受也是创造,既是工作也是生活,是任何人都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今后我们将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扎实、细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参与中得到成长和发展。
烹饪美食篇三
我们很多人在做食物的时候都是希望我们能有效的保证我们食物中的营养,同时也要在保证我们的营养的同时,有效的保证我们食物的美观。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实用的20个烹饪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煮骨头汤时加一小匙醋,可使骨头中的磷、钙溶解于汤中,并可保存汤中的维生素。
2、煮蛋时水里加点醋可防蛋壳裂开,事先加点盐也可
3、煮海带时加几滴醋易烂;放几棵波菜也行
10、烧豆腐时,加少许豆腐乳或汁,味道芳香
16、炒茄子时,在锅里放点醋,炒出的茄子颜色不会变黑
17、炒豆芽时,先加点黄油,然后再放盐,能去掉豆腥味
20、炒糖醋鱼、糖醋菜帮等,应先放糖,后放盐,否则食盐的“脱水”作用会促进菜肴中蛋白质凝固而“吃”不进糖分,造成外甜里淡。
烹饪美食篇四
“哇,好香啊!味道也很棒呢!”是哪位名不经传的顶级烹饪达人受到我们“吃货”家族的赞赏了呢?原来这位大侠就是我老爸——这位常年“隐居深山”的烹饪达人!
今天过年,在这大喜的日子,我爸怎能不露一手呢!只见他刀工精湛,边和别人边切菜,还能切得又均匀又美观。只见那萝卜切得十分薄,炒起来可香了。再看那青菜,切得一个个形状,大小一模一样,即使不好吃也会让你大饱眼福。
准备开始烧了,他端起菜刀,往肉圆那一铲,再加了点大白菜,慢条斯理地加盐,加调料。似乎这只是演习而不是烧菜。一会儿他又“发起疯”来,拿起铲子向锅中猛炒,葱像绿色的雨似的从空中飘落。一道肉圆炒白菜就这么烧好了。
可不要以为我老爸只会烧炒菜,对于烧汤他也毫不含糊。他飞快地端起水倒进锅里,之后又麻利地抓起一大把菌菇,嘴里还咕嚷着什么,仿佛在和一个看不见的人说话。忽然他又很快地抓起一把肉片,扔进汤里,最后再放些调料——大功告成!
压轴菜来袭,我一下成了他的助手。“皮皮虾,还有三文鱼,”大伙儿一听就知道是啥了吧,它就是海鲜大餐。“盐,虾,”只见他一会儿焦急地踏步,似乎忘了什么程序。一会儿又把火调到最小,弄得满头大汗,好像是要烧焦了吧。突然,他眼睛又突然放出光来,反佛转危为安了。不知不觉,那一道绝世佳肴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