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不再是小孩字篇一
高二,我不不再沉沦
太阳升了又落,落了又起当太阳运转完成了365个周期后,我们也完成了高一的“混战”,迎来了高二的专业挑战。本以为是从寒冬来到了丰春,却是从寒冬,来到了一个与其有过之而不及的冰天雪地!
高二,我已不再沉沦!!!
我不再是小孩字篇二
“你在想什么?”妈妈推门而入,我一慌,随便拉来几本书,答了一句:“没想啥,看书呢!”妈妈走了,又剩我一个人在房间里,思绪回到了那个晚上。
“你就不能干干家务活?看家里好乱啊!”妈妈怒气冲冲地对着我说。我悠闲地嗑着瓜子,蜷在沙发里看电视,没有答话。妈妈见我不理不睬,更生气了,她走过来又喊了一声:“你听见没有?”我才慢腾腾的放下瓜子,说了一句:“你是大人,你应该干活,何况你是我妈。”妈妈也不示弱:“大人才累呢!天天上下班!没时间娱乐,你是我孩子,而你却不懂得心疼我,整天百无聊赖!”听了这句话后,我原本烦躁的心更火了,我“腾”的站起来:“我怎么了?”妈妈已无心再吵,就甩出了句话:“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我冲着妈妈大喊了一句:“我!已不再是小孩啦!”说完挽起袖子找来抹布,满屋子跑,擦桌子,擦窗台,近似于疯狂的地步,还把地跺的很响。妈妈闻声而来,一看我收拾的屋子干净利索,点点头不禁说道:“嗬,真不是小孩啦,是个小大人了。”我经过打扫完屋子后不知怎地,心情舒畅了很多,就纠正她说:“准确的说应该是年轻人,大人是中年人,太老了。”说罢,我和妈妈都笑了。
思绪像一本书,看完故事后合上了,我也从思绪中回来了。我终于明白自己已不再是小孩了。因为那件事使我明白了不是小孩的人应该说到做到。也因为那件事使我成熟了。
我不再是小孩字篇三
“我不教小孩孝顺,我只要他爱我。”
与父母的关系,能够彼此相爱就够了,不必要制造一个阶级观念。你一定要小的服从大的,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你都要尊重他,他的性向,他的爱好,他的任何东西你都要尊重他,接受他,这是和平相处的一个基准。
我觉得“孝顺”是一个过时的观念,当然跟中国人讲,几百年也讲不过去,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可是在我的思想里面,我已经不教小孩“孝顺”这个东西,只要爱我就够了。
李安在电影《喜宴》后接受采访
李安提到,中国自古以来的所谓“孝顺”,其实是有一个不平等的阶级观念在里面,认定小孩一定要服从家长,要“顺”,它跟现在的普世价值中的“平等”冲突,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父母跟孩子的关系,说到底也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也应当平等自由,没有高低阶级之分。
看到这个观念的时候,很多人豁然开朗,如释重负——这些年,因为“违背”父母意愿而产生的.罪恶感终于开始消散。
父母和孩子都是平等独立的人,孩子的想法也应当获得尊重,不听父母话不是不孝顺,不是忤逆,那只是个人的自由选择罢了。
说实话,作为一个不怎么听话的小孩,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从小背负的成长压力特别大。大人们总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给你规划好人生轨迹,一旦你做出了另外的选择,“不懂事”的帽子就扣在了头上,并会施加各种压力,甚至把养育你的辛苦作为一个杀手锏,每次谈不拢就放大招。
孩子真的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拍摄电影《喜宴》现场
那更为现代的观念是什么——“育儿先育己”
父母首先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也就是说,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应该更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姿态,应该努力去成为一个充满爱与责任、独立而追求自我价值的人,成为小孩模仿的榜样。而不是一味对着孩子指手画脚,用一些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小孩。毕竟,父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扇窗户。
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在最近两年已经讨论得很充分了。大量影视的矛盾主体都是人和原生家庭的关系。比如去年的大热的《欢乐颂》,樊胜美极度扭曲的原生家庭环境让她变得不幸,即便樊胜美再努力,再拼,最终还是成为“家庭”的牺牲品。让观众看得无比愤怒而心疼,甚至在豆瓣出现了“父母皆祸害”的夸张言论。
很多父母喜欢把“我这辈子都是为了你”之类的话挂在嘴边,把一生的重量都压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爱,太沉重,让人喘不过气。这种思想包袱笼罩下的小孩,很容易闷闷不乐。
电影《喜宴》
不要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当
当然,期望父母平等的对待我们,那么我们也要学会正确地对待父母。独立自主,不向父母索取,不认为父母的给予都是理所应当,对于养育之恩,要心怀感激。
传统文化宣扬长幼尊卑,大多数父母显得很强势,而她们的强势,需要的是包容,而不是指责、埋怨。
看到很多关于“母亲强势毁灭家庭”的言论,想替我强势的妈说几句话。我承认有个强势的母亲是挺不好过,但如果你用爱去解释她的强势,会变得美好。我曾把一篇关于“强势妈妈对家庭毁灭”的文章转发给我妈,她没有回复我,两天后才给我打了一个电话,后来才知道她看完这篇文章哭了,难过了两天不知道该跟我说什么。
我那时选择站在对立的角度,用一篇文章来责怪她的行为,而非女儿的角度理解她,这很残忍。
爱和理解,尊重和沟通,在任何关系中都适用。和父母产生矛盾的时候,不妨试着脱离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孝顺”枷锁,让爱而非血缘成为这段关系的纽带,把父母当做朋友,用沟通代替指责,争取把给彼此的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