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一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我们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少数学生家里有条件,可找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强,所以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我们班的学生在识记生字上颇有一番见地,所以对识记生字这一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掌握的情况会较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学生争相拼读,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
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字。
2)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
3)水淋头发就是“泼”。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肯:1)上止下月。(字谜)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后,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这堂课我自己感觉较好,运用了课改新理念,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会自主学习,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先是课前收集资料,让学生得到了自主的一点点乐趣,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开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比较有意思,他们学会了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这是学好课文的前提,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能概括出段落大意,理解词语意思。看来,小组合作能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在记忆生字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让我自愧不如,活跃的思维,大胆的想象,他们用换部首、编口诀、编故事、小幽默、字谜等方式来记忆生字,因为是他们自己想的,而且很有趣,所以记忆也很深刻,这让我觉得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是很好的,他们的能力会提高得比较快,思维也很开阔。这些都给我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既然这样放手的效果好,那我以后就应该把主动权都还给他们,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二
师:清明节过后,傣族人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年——泼水节,他们会为泼水节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人们做了哪些准备?
生:人们准备好了桶和盆。
生:人们还准备了清水,并在水里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师:同学们找得可真正确!谁愿意把这两句话读给大家听。
(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学生读得感情平平,不太理想。)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做一个认真倾听的小评委,好吗?
生:好。
师读。(故意丢掉“早早”和“早已”两个词。)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你丢掉了两个词。
师:你听得可真仔细!这样好不好?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各自练读。
交流:
生:我觉得这样不好,去掉了“早早”和“早已”,就不能把人们急着过泼水节的心情表达出来了。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人们非常喜欢过泼水节,去掉后就好像不太喜欢了一样。
师:是啊,这两个词把人们喜欢过泼水节,想过泼水节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了,读的时候应该加重语气。自己读一读,试一试,感觉是不是这样。
生各自练读。
齐读这两句话。
师:这水跟普通的清水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的撒了香水,有的撒了花瓣。
师:闭上眼睛闻一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我闻到花瓣的香味儿了。
生:我闻到水中还有香水味儿。
生:我觉得这水可香了,闻着很舒服。
生:我想说:“好香啊!好美啊!”
师:一起说一说。
生:好香啊!好美啊!(学生情绪高涨。)
师:你能说一句话,也用上“有的……有的”吗?
(生纷纷举手)
……
点评:
这是我们二年级教研组王爱红老师讲的《欢乐的泼水节》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一、王老师在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搞:“空对空”的一套,而是自己有意丢掉两个重点词,既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又激起了学生“议论纷纷”的自觉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读出感情。二、让学生闭上眼睛闻一闻水的味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想象的能力。三、孩子们能用“有的……有的”说话,可见他们已不仅仅只是理解了,也达到了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总之,学生思想解放,师生处于一种完全平等的位置上,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双向交流中,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发挥。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三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精品设计一公开课,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三自然段:人们的快乐一直延续到深夜。课文配有插图,图文结合,内容充实。因为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必须多指导朗读课文,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第一、二自然段课文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情景与快乐。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4个二类字,并理解有关的词语。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风俗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生字卡片、课件
三教时
目的要求:讲读课文
一、复习词语:
幸福、香水、泼水节、一年一度
吉祥、象征、湿淋淋、不肯离去
1、个别读
2、齐读
二、讲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一年一度举行一次。)
“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说明很难得。
3、齐读:
过度:你想知道泼水节的欢乐场面吗?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1)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准备——泼水——喜悦)
(2)说说人们准备的情况。
(准备桶和盆、清水、滴上香油、撒上花瓣。)
(3)从哪些词语说明大家的心情迫切,盼望着过节?
(早早地来到、早已准备好)
(4)找找:找出泼水节中的动词?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在泼水节时,非常快乐?
(追逐、灌、泼)
(5)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人们的脸上还笑开了花?
指导读句子:“清水是迹象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理解:
你从哪些看出人们在泼水节中的快乐?
(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深夜)
3、齐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四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精读课文。全文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我紧扣“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的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师: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到时了,这一天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板书“提、端、早早地”后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语气平淡地读。
师:你好像十点多才到,来得一点都不早,再读读。
生:再读句子,强调“早早地”
师:现在早多了,还有谁来得比他还早?
生:深情并茂地读。
师: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呢?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呀!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你为什么时候来得这么早呀?
生:马上就要过泼水节了,我的心里特别激动。
师: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出了急切的心情。
你们瞧——(引读第一句话)。
生:读第一句话。
师:一切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要开始泼水了,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泼水的呢?快读读后面的句子。
生:读第三四句话。
师:(板书:互相追赶、灌、泼)怎样才算互相追赶?
生:就是你追我,我追你,下课我们就玩过,可好玩了。
师:你的理解非常准确,现在谁想舀一瓢水往同桌衣领里灌一灌?
生:学生表演。
女孩子身子上泼一泼。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谁想读。
生:快乐地读。
师:看得出,此时的你是快乐的。
生:兴奋地读。
师:你的心情一定很激动。
师:(出示图)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你们瞧——(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刚才人们拿瓢灌,端盆泼,你们还想用什么泼呢?
生:用水管射、提桶泼、用水枪射、矿泉水的瓶口上扎几个洞,把水挤出来……
师:好,请准备好你们的泼水工具,让我们互相追赶,想怎么泼就怎么泼,想泼谁,就泼谁。(音乐响起)
师生共同表演泼水场面。(场面热闹、笑声不断)
师:你们刚才的心情怎么样呢?请傣族小姑娘来说。
生:我非常高兴。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高兴地读第四句。
师:瞧,她把书读到了脸上。请个傣族小伙子来说一说。
……
师:一个人读就这么欢乐,如果大家一起读一定更欢乐。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四句话。
师:读得这么好,就请你们来欣赏真正的泼水节。(播放泼水节录相)
生:认真观看,不时发出笑声。
师:为什么时候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
生:因为清水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师:哦,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思的象征……(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此时此刻,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样的祝福呢?(出示:我把清水泼向 ,祝福他(她) 。
生:我把清水泼向小树苗,祝它快快长大。
生:我把清水泼向校长,祝我们的学校天天都平平安安。
生:我把清水泼向老,祝老师越来越漂亮。
生:我把清水泼向奶奶,祝她长命百岁。
生:我把清水泼向我的同桌,祝她学习进步。
……
生:高兴。
师:是啊,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引读)
生:读句子
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高尔基说:“读书愈多,就愈健康而勇敢。”可见读书对人的重要性。学习中熟练语文材料的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大量有阶梯性的诵读训练,不仅能积累语文知识,更能指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
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欢乐”之情而设计了一系列阶梯性的朗读训练。如在学习“开始泼水”部分,先以“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再通过理解“互相追赶”、“灌”等词的理解,进行同桌表演,之后以“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这一句话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接下来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泼水,着实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也真实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与心情的“喜悦”。这样的朗读真可谓有血有肉,情真意切。在阶梯性的朗读训练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多方面感知了教材,真切感受到了“欢乐”的氛围。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需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激情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师成功的关键。语文课不是品德课,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情感体验。在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泼水节的欢乐。首先主学模拟泼水场景进行表演,再观看真实的泼水节录相,再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把语文学习同学生的实际生少联系,把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融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主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带来的欢乐。
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语文实践的环境。在教学中要实现“他人欢乐”与“自己欢乐”的重合,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重现欢乐的泼水节,把课文中用符号所描写的欢乐变成真正促手可及的欢乐。案例中除了运用文中插图外,还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了声像、图文及大量信息,将无声的图一连几天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变静为动,将复杂的过程变得形象、逼真,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读背的兴趣,快乐学习变得如此简单。
语文教学中深奥的道理往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难点的突破往往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案例中对“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一难点通过三个问题加以突破:
(1)为什么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还笑开了花?
(2)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时候样的祝福?
(3)小朋友们送了这么多祝福,老师也给你们送祝福,你们高兴吗?
通过这三个层次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刻地感受清水的寓意,巧妙地感悟清水背后的文字内涵,深奥的语言文字学习起来也如此快乐。
总之,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泉,只要贴近生活,学习语文就会是件快乐的事,快乐就变得如此简单。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五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词卡 多媒体课件 《太阳出来喜洋洋》乐曲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字 2、词 3、指名背诵§1
二、细读§2、3
1、 观看泼水节实况录像
2、 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 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 引读§2。
3、 教学§3
(1) 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 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 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 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 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2、怀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六
《欢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歌曲为单段体,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曲调富有傣族音乐特点。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3、初步了解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并进一步产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和愿望。
重点:感受泼水节的气氛,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区分x·x xx和xx x·x,准确把握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的节奏。
钢琴、“泼水节”影音资料、多媒体课件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少数民族的客人,请同学们看一看她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2、请学生说说对傣族的了解,引出泼水节
“说起傣族,你都知道些什么?”
3、教师介绍泼水节的由来
傣族的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是傣族人民最隆重也是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个无恶不作的火魔王,经常危害百姓。有十二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机智地杀死了他,并砍下了他的头颅。可是火魔王的头颅滚到那里,那里就开始着火。为了使百姓免造灾难,姑娘们便以水泼身,轮流抱住它,直至化为灰烬。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于是在每年清明节前后举行泼水节。人们身着盛装,在芒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此外,泼水节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等传统娱乐活动。
4、观看泼水节视频资料
“想不想感受一下泼水节的热烈场面?”(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也像我们过年一样的热闹?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表现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情景的歌曲,名字叫做《快乐的泼水节》。”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视频),感受歌曲情绪
“你听了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2、再听歌曲,体验歌曲情绪,感知歌曲拍子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听一听,听的时候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感觉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伴奏
“这么快乐的歌,老师也想来唱一唱,请同学们轻轻拍手给我伴奏好吗?”
4、学唱歌谱
1)随琴轻声学唱歌谱
2)解决较难唱准的地方
3)完整演唱歌谱
5、学唱歌曲
1)、随录音小声跟唱
2)、轻声跟琴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区分“x·x xx”和“xx x·x”节奏的不同)
3)、师生分句演唱歌曲第一段
4)、轻声跟琴学唱歌曲第二段(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和结束句的节奏)
5)、分组演唱第二段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两段歌曲
1、教师跳傣族舞,引发兴趣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泼水节上他们经常载歌载舞,以表达内心喜悦的心情。老师学了一段傣族的舞蹈,下面表演给大家看一看。”
2、学习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3、自由练习并尝试创编动作
4、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1、小结收获
“今天,咱们一起感受了傣族快乐的泼水节,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拓展知识
“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吗?”(课件播放蒙古族的那达慕、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藏族的雪顿节等)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文化,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傣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请课后搜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大家一起交流,好吗?”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七
设计意图:从我穿傣族服饰入手,引出傣族优美的孔雀舞,让同学体验服饰的美和肢体语言的美,“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同学模仿孔雀的动作,激起学习傣族音乐的浓厚兴趣,为歌曲演唱作准备。
教学过程:
4、 师生一起做一个表示孔雀的简单造型——孔雀鹤立。
5、师生探究孔雀的其他舞蹈动作。例如走路、喝水、开屏等,并模仿动作。
6、播放杨丽萍的《孔雀舞》录象。[感受傣族孔雀舞的优美韵律。]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同学在不经意间既领略了傣族风情,又记住了所要学新的旋律。
教学过程:
1、 出示实物象脚鼓 、葫芦丝,通过对比让同学说说两种乐器的区别。
2、 引导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身所知道的傣族风土人情。
3、 多媒体播放:傣族风情短片:竹楼,泼水节。并以《金孔雀》音乐为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意在学唱和唱好歌曲,根据低年级同学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能力,采用趣味化和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教唱歌曲。
教学过程:
1、 学习歌词
(1) 出示歌词课件,同学试读儿歌。
(2) 解决 x。x xx | xx x |
第一遍,同学拍手读节奏两次。
第二遍,教师加歌词,启发同学观察并朗读,注意提醒“百”后面有个小圆点,所以读的长点。
(3) 加音乐背景,加动作,有节奏地朗读儿歌。
(4)加铃鼓伴奏,师生再次一边模仿动作,一边诵读儿歌。第一,请动作好的同学上台;第二,请几名动作美的同学上台和教师一起示范;第三,教师用铃鼓伴奏。
2、学习旋律
(1)教师范唱歌曲,让同学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2)教师用钢琴教同学用“lu”模唱一次旋律。
(3)教师再次用开口的“lu”引导同学找声音位置和状态。并随琴声模唱歌曲旋律。
3、歌曲学习
(1) 完整地聆听歌曲,初次尝试学唱歌曲。
(2) 跟着钢琴伴奏,随琴声轻声唱两遍。
(3) 教师钢琴纠正同学歌唱中的错误。最后一句演唱时加上动作。
(4) 游戏学习——师生对歌,巩固学习效果。结尾处师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5) 游戏对歌——师生换角色。同学领,教师学一次。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学跳孔雀舞,进一步感受孔雀舞的优美舞姿。
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跳《金孔雀》,同学欣赏。
2、 同学跟着教师学跳孔雀舞。
3、 让同学选择一种自身喜欢的方式来扮演。(可以打节奏,可唱歌曲,可跳舞……)
4、 教师作本课的小结:时间不早了,要结束今天的傣族游了,你们玩得开心吗?跳着孔雀舞离开教室。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八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一、复习检查。
1、字2、词3、指名背诵§1
二、细读§2、3
1、观看泼水节实况录像
2、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引读§2。
3、教学§3
(1)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1)我是苏州电视台的记者,请问这位老大爷,你们的水中为什么要滴香水、撒花瓣?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2、怀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欢乐的泼水节教案篇九
全文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我紧扣“欢乐”一词,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的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案例:
师: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到时了,这一天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板书“提、端、早早地”后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语气平淡地读。
师:你好像十点多才到,来得一点都不早,再读读。
生:再读句子,强调“早早地”
师:现在早多了,还有谁来得比他还早?
生:深情并茂地读。
师: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呢?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师:(出示句子)原来泼水节用的清水是很有讲究的,不仅要滴上香水,还要撒上花瓣,闻一闻,真香呀!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你为什么时候来得这么早呀?
生:马上就要过泼水节了,我的心里特别激动。
师: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出了急切的心情。
师:是啊,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很难得,不能错过的。虽然还没开始,得是人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你们瞧——(引读第一句话)。
生:读第一句话。
师:一切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要开始泼水了,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泼水的呢?快读读后面的句子。
生:读第三四句话。
师:(板书:互相追赶、灌、泼)怎样才算互相追赶?
生:就是你追我,我追你,下课我们就玩过,可好玩了。
师:你的理解非常准确,现在谁想舀一瓢水往同桌衣领里灌一灌?
生:学生表演。
师:对,“灌”就是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倒。女孩子拿起瓢往男生衣领里灌一灌,男生端起盆往女孩子身子上泼一泼。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谁想读。
生:快乐地读。
师:看得出,此时的你是快乐的。
……
师:(出示图)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你们瞧——(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刚才人们拿瓢灌,端盆泼,你们还想用什么泼呢?
生:用水管射、提桶泼、用水枪射、矿泉水的瓶口上扎几个洞,把水挤出来……
师:好,请准备好你们的泼水工具,让我们互相追赶,想怎么泼就怎么泼,想泼谁,就泼谁。(音乐响起)
师生共同表演泼水场面。(场面热闹、笑声不断)
师:你们刚才的心情怎么样呢?请傣族小姑娘来说。
生:我非常高兴。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高兴地读第四句。
师:瞧,她把书读到了脸上。请个傣族小伙子来说一说。
……
师:一个人读就这么欢乐,如果大家一起读一定更欢乐。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四句话。
师:读得这么好,就请你们来欣赏真正的泼水节。(播放泼水节录相)
生:认真观看,不时发出笑声。
师:为什么时候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
生:因为清水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师:哦,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思的象征……(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此时此刻,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样的祝福呢?(出示:我把清水泼向,祝福他(她) 。
生:我把清水泼向小树苗,祝它快快长大,叶子茂盛。
生:我把清水泼向老师,祝老师越来越美丽。
生:我把清水泼向爷爷,祝他长命百岁。
生:我把清水泼向我的小鹏,祝他学习进步。
……
生:高兴。
师:是啊,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引读)
生:读句子
反思:
一、朗读训练的阶梯性
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欢乐”之情而设计了一系列阶梯性的朗读训练。如在学习“开始泼水”部分,先以“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再通过理解“互相追赶”、“灌”等词的理解,进行同桌表演,之后以“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这一句话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接下来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泼水,着实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也真实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与心情的“喜悦”。这样的朗读真可谓有血有肉,情真意切。
二、情感体验的多样化
在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泼水节的欢乐。首先主学模拟泼水场景进行表演,再观看真实的泼水节录相,再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把语文学习同学生的实际生少联系,把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融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主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带来的欢乐。
三、难点突破的巧妙性文教学中深奥的道理往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难点的突破往往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案例中对“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一难点通过三个问题加以突破:(1)为什么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还笑开了花?(2)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时候样的祝福?(3)小朋友们送了这么多祝福,老师也给你们送祝福,你们高兴吗?通过这三个层次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刻地感受清水的寓意,巧妙地感悟清水背后的文字内涵,深奥的语言文字学习起来也如此快乐。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泉,只要贴近生活,学习语文就会是件快乐的事,快乐就变得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