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与思考论文阅读与思考字篇一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现在学生在做起来最难、也最易丢分的就是阅读这一大“板块”,学生往往在做这类题的时候,把文章读了两三遍也不得要领,只能理解其大意,甚至连大意都理解不了,更不要谈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深层次的理解--欣赏了。但几乎每天每节课我们都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日积月累和最终的收效甚微形成巨大的反差,不得的让我们深思,如何让我们的教学时间不白白浪费?如何让效益取得最大化?我对这个话题没有什么独到的论述,只能是把我学到的,体会到的东西在这里做一个梳理。
一、充分利用好,挖掘好教材
这个提法并不新鲜,但扪心自问,我们每天能静下心来,去认真的挖掘、解读教材的时间好像真的不多。对教材的内涵的分析把控,好像只要达到教参上的要求就可以了,但我参加了一次全国语文教师课堂研讨会,全程观看了特级教师余印潮老师的课后,才明白什么是挖掘利用教材。他对文本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他举了很多课文的例子,让我印象很深的是鲁迅的《社戏》这篇,这篇也是我们初一下册即将学到的。课文中第6段:开头是“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这一段,经过他的一分析,我们发现每一句都很有嚼头。如第一句“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作用是照应开头,第二句外祖母的察觉使小说有了波澜;第三句小伙伴回来兴高采烈的谈戏,又衬托出我的不高兴;第四句“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这一句又很巧妙的引出了最聪明的双喜这个人物,出场得很自然;第五句又生波澜,大人没空;最后双喜劝说母亲同意我去的话总分式的结构极富说服力“我写包票!”是总说,“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是分说。在后面的段落大家回来时双喜又说了这一句“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这句话便是对母亲说的,首尾照应自然。在分析双喜和迅哥儿他们出发时的情形时,余印潮提出了一个问题:“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这一句话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我平时根本没在意,更没有去仔细分析它有什么作用了。经他一分析,我真是如恍然大悟。这句话不仅说明了双喜是头,而且还自然地引出了阿发这个人物,阿发后来不是让大家偷自家的豆吗?还没完,“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这一句也看出了平桥村小孩子的懂事。后来他对很多课文的句段都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但这都是我平时所忽略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需要去分析的地方。他对课文的分析有理有据,行云流水,听后让人感觉豁然贯通,让我感觉教材的利用价值真是不可估量。怪不得特级教师严华银也说过:“就语文教学而言,整合资源的前提是用好教材本身的资源,带领学生亲近文本这个最大的资源,可能比任何外来的“资源”都弥足珍贵。”“语文老师的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功夫是挖掘和利用好文本这个资源”如此说来,我们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找教案、找引申、找拓展,不如扎扎实实解读文本,咬文嚼字,可能更有价值。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训练
1、朗读的能力训练
2、欣赏的能力训练
3、概括的能力训练
4、揣摩的能力训练
5、写作的能力训练
我以前在十二中他们的校本研究的很重视学生的深度体验,高度关注学生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程度,我把它理解为揣摩的能力培养,不论如何品味、揣摩,前面的几个环节的铺垫都是必不可少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在每个方面都有自己独到优秀的做法,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我只谈一点就是课堂上让学生写作的能力训练,写作和阅读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作文中的思维、逻辑、表达能力的训练对阅读有莫大的帮助,所以我比较重视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写片段作文,从最初一句,一段的仿写,到整篇课文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细节描写的模仿,在有限的资源内,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康康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
阅读与思考论文阅读与思考字篇二
阅读与思考是我们平常就该做的事情,而且只要常常阅读与思考,一定会让我们的学业成绩进步,人际关系融洽。
阅读是一种最简单就能做到的事情,但如果不习惯阅读,那可以慢慢的从少量阅读开始,渐渐的熟悉方法后再循序渐进的广泛阅读。每周至少要看一到二本书、不要局限在同一类型的书籍、多看名人传记及励志的书籍,随时地养成阅读的习惯,无论是在等公车或是上厕所时,就如欧阳修所提及“马上、枕上、厕上”,只要有心,阅读在任何地方都能实践,多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说话有内涵,更可以提升我们的.气质,并且增加知识,加强思考能力。
现在的人做事前都欠缺思考,做事情也常常随心所欲,以至于不时与人发生口角,这就是缺乏思考的原因,所以在做任何事情前,皆应该先想一想,再去行动,这样做事才会事半功倍,才能圆满达成。
若是能主动去阅读,并且剥丝抽茧的思考,那就可以学习到许多知识及待人处事的圆融,所以一定要多阅读多思考,成为eq高的人。
阅读与思考论文阅读与思考字篇三
本文提出的英语阅读教学一体化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基础上的:一是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的思想。近年来,国内众多英语教学专家都在探讨英语教学一条龙的问题,旨在解决我国英语教学耗时多,效益低的问题。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认知过程,小学与中学应该相衔接。因此,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来认识学生英语学习的进程远比将小学与中学孤立分割开来考虑明智得多。二是深圳英语教学的现状。目前,深圳市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了英语口语课(primary oral english),从四年级起开设英语课(new way primary english),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实现了教材衔接。市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局对小学、初中英语 教学统一的要求,为英语阅读教学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阶段侧重
阅读教学不是发生在某一学段的教学行为和教学任务,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时,就开始了他们的阅读经历。当然,在不同的学段,阅读教学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这一点,读者从上表中便可看出来。 ??1.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开始简易阅读。在图中,我们用来表示,这是因为在小学教学阶段听说技能是主要训练项目,特别是小学1-3年级。在小学4-6年级,根据深圳市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局要求,学生开始读写训练。从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以及对香港小学英语教学的考察,我们感到,小学生从开始学英语的.第一天起,就在无意与有意中与阅读打下了交道。作为教师,在小学阶段,要注意逐步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不经意中暗示了正确的阅读方法。
2.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已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路子。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小学学习经验中不断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要有计划地开始学生的阅读活动,并要求他们能从初级阅读学习中找出信息,理解大意。同时对部分同学要求能欣赏作品,评论作品。
[1] [2] [3] [4]
阅读与思考论文阅读与思考字篇四
在医学论文的各部分中文题是篇幅最少的但它对于整篇论文的意义却不能仅仅以其篇幅多少来衡量[1],比如文献检索时我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用关键词检索到众多文献后首先会根据文题进行第一次筛选。假如文题不能很好地反映论文的主题一种可能是被漏选使作者的研究不能得到充分的传播并使检索者不能全面地阅读到符合条件的论文;另一种可能是被误选最终的结果仍是作者的论文不能得到利用以及使检索者在不符合条件的文献上耗费了许多无效的时间。因此毫不夸张地讲文题的恰当与否是与论文发表后的利用情况息息相关的也是影响医学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世界性的《生物医学论文投稿的统一要求》(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to biomedical journal中对文题的要求只有短短两条:简练(concise)和反映论文主题(informative)。其中笔者认为“反映论文主题”应当是文题写作的首要原则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做到“简练”。
1如何使文题恰当地反映论文的主题?
使文题恰当地反映论文的主题目的是让读者通过阅读文题就可以了解到论文所报道的研究概况。科学研究通常的思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对特定的指标进行检测根据结果验证预先提出的假设所以能够反映论文主题的也就有以下几个指标: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实验条件检测指标、研究结果和结论。显而易见在文题中包括所有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某一方面为主从不同角度反映论文的基本内容。
一种是描述性文题(indicative title)即主要向读者介绍论文报道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反映这一内容的指标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实验条件和检测指标。另一种是结论性文题(declarative title)也就是将研究的结论作为文题。由于不同的科学研究目的和性质并不完全相同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可以得出很确实肯定的结论若这时仍使用结论性文题则有悖于科学研究报道中的客观标准。另外结论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即使是作者认为很明确的结论也要接受读者和时间的检验。而且我们在阅读文献时更多的是想了解某个领域内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研究的深度和水平如何而不是仅仅知道一个结论就可以了。基于以上原因许多杂志社的编辑及论文写作专家都不赞成作者使用结论性文题。由于描述性文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正越来越多地被广大编辑和作者采用:阅读任何一本杂志的目录您都会发现绝大多数的文题是属于描述性文题。下面具体介绍描述性文题的写作方法。
首先让我们比较两组文题:
第一组:
第二组:
这两个文题都是描述性的。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同一篇论文第二组文题更加清楚。比如对文题①在第一组中表达我们只是了解到在研究中对小鼠进行了口服方法的免疫但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对小鼠还是对疫苗进行研究呢?我们并不十分清楚。而该文题在第二组中我们则完全明了该研究是以小鼠为对象考察某种口服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那么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就可以继续阅读论文其他的读者也不会在这篇论文上浪费更多的时间了。对于文题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也许只有专家才能“猜到”论文的大致内容吧!
(1)如果研究中既有自变量x(independent variables)——即实验中加以选择控制的因素如第二组文题②的“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也有因变量(y)———相当于检测指标如②文题中的“the survival of patients”;标准的文题格式为“effect of x on y in z(z为研究对象)”。例如:在文题“effect of β- endorphin on breathing movements in fetal sheep”中“β- endorphin”为自变量x“breathing movements”为因变量y“fetal sheep”为研究对象z。
(2)在某些研究中只有因变量y可以写成y in z。例如文题①中“)establishment safety and efficiency”为因变量研究对象变为“the attenuated salmonnella typhi murium expressing helicobacterpylori urease b subunit as an oral vaccine in micet”。再如“blood supply of the caudal mediastinal lymph node in sheep”为因变量“the caudal mediastinal lymph node in sheep”为研究对象。
在这几种情况下的文题写作中还体现了如下几条共同的原则:
(1)重要内容前置的原则。像effect detection establishment等词所引导的短语都是研究的中心内容。
(2)研究对象明确的原则。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动物或细胞等是包括在研究对象里的应当交待清楚不能省略。如果研究对象来自于人体则可以省略不提。但如果是来自某一特殊的人群如某个地理环境里的或某种患病群体等则应注明human或patient等词。
(3)研究方法随意的原则。事实上研究方法也是反映研究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文题字数的限制以及研究方法与其他指标相比重要性略小一些的原因在文题写作时研究方法可写可不写应视情况而定。假如列出的话也不应当放在开头而应置于文题中间或末尾(如文题②)。在临床或流行病学研究中以注明研究方法为佳如“immunogenicity and safety of a new inactivated hepatitis a vaccine in young adults: a comparative study ” 。
以上所谈到的描述性文题基本上都是短语而结论性文题则有短语和句子两种形式。一般来讲它也遵循以上3条共同的原则只是由于它介绍的是研究的结论因而这时所提到的“重要内容”与描述性文题有所不同多是一些表明研究结论的词或词组如“inhibitive effects of glucose and free fatty acids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其他常见的起始词还有protection of … reduced … alteration … increase in … decline of …等。
以句子作为结论性文题的如:“zinc is a potent heat shock protein inducer dueing liver cold preservation in rats”。与短语式的文题(a potent heat shock protein induce of zinc during liver cold preservation in rats)相比它的语气更强烈可以给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zeiger教授认为这是由于动词比名词和形容词更加有表现力的缘故。但不少杂志限制句子文题的使用可能是因为它有时语气过于强烈会给人比较武断的印象所以在使用时应当谨慎。
2 如何使文题更加简练?
(1)删除冗词。冗词的存在与否对文题内容的正确表述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因而应当删除以使文题更加简洁。常见的冗词有study of … experiment of … experience of … peport of …in the treatment of … administration of 等。此外文题起始处的“the”通常可以省略而文题中间的“the”则不能被删除。
(2)用名词做定语。该方法适合于定语不是很长的情况可以减少介词的个数。如文题“detection of specific antibodies in saliva for non-invasive immunodiagnosis of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in rabbits”可写为“detection of specific antibodies in saliva for non-invasive immunodiagnosis of rabbits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而文题“blood supply of the caudal mediastinal lymph node in sheep”则不适合将“sheep”做为“lymph node”的定语。
(3)如果文题中有较多的并列单词或词组可考虑将它们用一个能描述其共同特性的单词或词组代替。如文题“influence of various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 on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bile duct carcinoma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中“various clinicopathologic factors”就代表了“pancreatic invasion perineural invasion and lymph node metastases”。
另外正如zeiger教授所说论文的写作方法没有绝对严格的标准只有较好和不好之分也就是说其他形式的文题有时也能很好地表述论文的内涵——由于论文题材和内容的多样性这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读者应当在认识文题的重要性、掌握文题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在工作和学习中认真揣摸和比较各种文题加以整理、参考和学习。并且在投稿前还应详细阅读所投杂志的“投稿须知”了解该杂志对文题的字数、副标题、结论性文题、问题式文题、running title等方面有无特殊的要求。
最后通过一些例子帮助大家巩固以上内容的理解:
(1) inhibitive effects of glucose and free fatty acids on proliferation of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cells in vitro这是一个很标准的结论性文题其中human可以省略。
(2) clinical efficacy of albendazole emulsion in treatment of 212 cases of liver cystic hydatidosis属于effect of y on x in z格式。
(3) effect of delivery mode on the interruption of maternal-infa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by immunoprophylaxis在文题中注明研究方法的例子。
( 4) percutaneous estrogen in prevention of early post menopausal bone loss in chinese women改为effect and optimal dosage of percutaneous estrogen in prevention of early post menopausal bone loss in chinese women更准确。
(5)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from direct myocardial administration of an adadenoviral vector express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改为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 adadenoviral vector express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65 on angiogenesis by myocardial injection in swine.“injection”比“administration”更准确删除direct并不影响对文题的理解应当注明实验动物否则会让人误以为是临床实验。
(6) nuclear factor κb in signal conduction of protein kinase c in t lymphocytes from asthmatic guinea pig model.在文题前加role of 更准确些。
摘 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入手,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商务英语;英语教学
商务英语是esp(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streven曾经提出了esp的四个区别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活动的语言运用上;(4)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这意味着商务英语的教学也应当围绕这四个特征,在商务语境中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然而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之间存在差距,教学侧重点仍然是语言方面,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知识性等基本特征未得到体现,学生也在沉闷的课堂氛围缺乏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被喻为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对于商务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本质上是对“人类如何获得知识”寻求解答,源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从认知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认知主体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对新知识进行构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自外部的刺激。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建构主义理论加以发展。维果斯基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他强调学习的社会文化本质和协作学习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融合了皮亚杰的自我建构主义和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并使之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出了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论。后来他倡导“发现学习”,即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去建构。尽管这些理论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对于学习有着共同的原则: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学习者始终有意识地、主动地与环境发生多向性交互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概括起来,理想的学习环境是由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的。
“情境”是教师为学习者创造的语言交际活动的较真实的场景和相应的交流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和语言活动中完成意义建构;“协作”是指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磋商活动。其中包括对学习资料的共享、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最终意义的建立等,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会话”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而又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指师生或生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相关问题,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意义即指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事物的内容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清楚地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四个因素都对商务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2 建构主义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gagnon & collay等人曾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建构主义学习设计所包含的六个基本要素,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搭建桥梁、组织协作、展示成果和反思过程。这六个要素最能体现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对商务英语教学有着普遍指导意义。
(1)创设情境。研究表明,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其一是学习者中心,即每个学习者都是理解知识和建构意义的主体;其二是情境中心,即现实世界的活生生的情境是学习者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它与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其三是问题中心,即一个个真实问题是学习者思想汇集的中心和焦点,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些特点,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模拟商务情境,例如将课堂根据需要设计为贸易公司,通过模拟商务社交,贸易谈判、商务会议等各种场景或利用多媒体网络向学生呈现图片、录像资料等方式,最大效能地激发学生的联想,调动他们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
(2)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确立学习任务,唤醒他们长期记忆中的有关图式、经验。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的主题内容,结合实际商务活动设计出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相关的资料,分析当前的问题,做出合理的总结或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进而建构起与此相应的商务英语知识经验。教师亦可设置案例作为学习背景,在课堂上选择某一真实商业案例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既锻炼了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的分析能力。
(3)搭建桥梁。即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所学的新知识联系起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常不太注重去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而建构主义教学观则认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确定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了解了多少,从而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在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充当的是支架(scaffolding)的作用。支架的概念源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本意是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比喻一种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所以教师要提供示给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并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有足够的训练机会。
(4)组织协作。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的协作性,认为虽然理解是由个人建构的,但理解和学习应产生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的交互作用中,即在交互协作中激活旧图式,建构更加准确、全面的语言意义,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商务英语重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交流方法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会话的平等协作关系。教师只有放弃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高高在上的身份和位置,切实地成为各种模拟商务仿真情境活动中的参与者,才能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在活动中成为与学生地位平等的协作者,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例如在商务谈判技巧的学习时,教师分组让同学共同完成一场商务谈判。小组中先内部协商,再相互协商。通过这样的协作,群体成员的思维就可以为整个群体共享,共同完成意义建构。
(5)展示成果。学生学习商务英语效果的反馈和知识的巩固也十分重要。通过展示,学生把自己所学的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教学计划。展示成果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的。
(6)反思过程。反思过程就是通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提升学习效果,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归纳整理,最终完成对所学商务和语言知识的意义建构。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对传统教育理论的突破和创新,用它来指导与构建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将有助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阅读与思考论文阅读与思考字篇五
一、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改革
1.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教学定位的改革
对于新时期的高职计算机英语的改革,首先,需要对计算机英语的教学进行重新的定位,关于定位要准确的把握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对于学生自身的提高,二是适应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发展,三教学方法的变革中心必须是学生,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后,进行重新的定位。
2.计算机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即将踏入社会,进行个人的发展。这就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是要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的改编多半是对知识结构的整合,这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要注意的就是,在计算机英语本身教材的.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增加对学生计算机英语实用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并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应用。
3.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变化本质就是教师对于自身的变化,教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教材内容的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是很有作用的。教师的方法的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型自主学习。计算机英语本身就是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二、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建议和展望
1.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建议
对于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的扩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出于面临毕业之际,但是阅历较浅,学习过的内容很多,但具体应用的内容较少,这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对实用性内容的掌握学习。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只是缺乏表现的机会,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自身的教学方法的改革的重点完全可以放在开发学生的思维方面,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计算机英语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力,还可以提升自身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即便将来踏入社会,对于社会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2.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展望
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发展,会随着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思维的改变,而发展的越来越好。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思维使其与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贴合于实际的教学当中,那样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研究,可以了解到在新课改的这个大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对于新时期的计算机英语的教学,必须适应于时代的发展,这就要进行教学定位和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定位主要是从传统的应试教学思维的模式中抽离出来,进行实用性计算机英语的定位,教学方法的转变,就是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积极开拓学生的扩展性思维模式,使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