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写读一本好书字写读一本好书篇一
《鲁滨逊漂流记》是我要向大家推荐的一本好书,这本书也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本书的主人公鲁滨逊从小就喜欢航海,可他第一次出海就遇到了可怕的风浪,但他并不畏惧,又开始了第二次出海,但是经商时被海盗抓去,做了几年俘虏。最后,他逃到了巴西,经营了一家种植园。但由于缺乏劳动力,鲁滨逊与他的同伴们坐船去非洲贩卖黑奴。但是很不幸,他们的船又遇上了大风浪再加上船在附近触礁,船身断裂,只有鲁滨逊侥幸逃生。他流落到一个无人居住的岛上,战胜了忧郁绝望的心情,靠劳动改变了自己的处境,在岛上安居下来,虽然他遇到了残酷的吃人部落,也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是鲁滨逊都一一克服,他多次试图制造独木船逃生,但一直没有成功。多年之后,鲁滨逊救下了一个将要被杀的土人————星期五。在第28年他才和星期五离开了孤岛。
在这28年间,鲁滨逊不但养了一只鹦鹉作伴,而且也学会了做粗糙的面包,种植粮食等。
我认为: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且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碰到危险并不惧怕。而是乐观的面对挫折。的确是这样的:面对困难时,多对自己说几句“我能行”你只要积极地去面对,正视你所遇到的困难,勇往直前,你将会成为一个像鲁滨逊一样的成功者,一个英雄!
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难以预料的困难,不要怕,像我刚刚讲的那样,你就能战胜它!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本教我们怎样生存的书,它是一本好书!它也是每个人必读的书!
写读一本好书字写读一本好书篇二
;一本好书,我们往往会先把它买下来,然后抛诸脑后;
一首好诗,我们总是先把它收藏起来,然后再难想起去细细品味它。我们似乎占有了很多东西,但这些东西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以现象为基础的观点型材料作文题。审这类作文题时,可以以句子为单位,在理解单句句意之后,再去寻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这样可以避免因断章取义或眼中只有“关键词”而出现偏题、套题的情况。
该材料一共有两句话。第一句话列举了两个具体的生活现象:购买书籍但不看,收藏诗歌却不细品。第二句话对这两个现象做了一个抽象概括:我們“占有”很多东西,材料没有接着说“却没好好利用它们”,而是直接提没有好好利用的结果“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这就使得第二句话不再仅仅停留在现象的概括上,而是暗含了一个观点:我们占有事物的目的应该是用它来丰富我们的心灵。因此,这个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不是让我们讨论“占有而不利用”这一客观现象,而是指引我们去思考“占有却从未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这一带有价值判断的问题。
对于这一价值判断,考生可以有不同的回应。第一,完全不认同。这就需要考生找出有力的论据来彻底推翻这个观点,证明“占有”的目的不是丰富心灵,并且给出自己的见解。但这样的立意对考生的思辨力和论证能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第二,完全认同。这需要考生充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同时结合材料给出的现象去做分析。比如,大家没有利用占有物来丰富我们的心灵,是没能真正懂得这个道理,还是道理都懂但做不到?如果是前者,我们的论证是否可以讲清这个道理?如果是后者,那么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让大家做到?第三,基本认同,但有自己的补充或对观点有存疑之处。这就需要在第二种情况的分析论证基础之上,阐释补充的观点或提出质疑。
第一,辨析相近概念,强化观点。通过对相似或相关概念的比较,可以更清楚有力地阐明观点,也可以使我们的表述更为简明。例如一位考生写道:“占有一本好书获取的仅仅是书的外在物质形态,而享有一本好书是读后对书中内涵的领悟,是精神的洗礼,是心灵的共振。如此看来,占有而不享有岂不是舍本逐末的愚蠢之举?”考生通过对“占有”和“享有”的比较,强调了“享有”的重要意义,观点表述简明而清晰。
适用素材
王阳明《传习录》。
运用示例
我们往往占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一本书,一首诗歌,或是一朵花,但它们从来没有真正丰富过我们的心灵。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只有当我们真正关注一朵花,它才会向我们呈现出它作为花的意义。可惜,当代社会很多人却不懂这“看花”之理。
———一考生
适用素材
袁枚《黄生借书说》。
运用示例
“书非借不能读也”未尝不是对自己的鞭策和对文字的尊敬。倘若自己占有一本书,然后将它束之高阁,白白让美丽的文字上落满灰尘,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倘若没有占有,自然也不会被“虚假的充实”迷惑。“占有”并非充实的表现,将知识汲取从而丰富身心才能达到“充足”。
———一考生
适用素材
荀子《劝学》。
运用示例
荀子言,蟹六跪而二螯,却只有寄居的结局,归因于其用心之躁;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归因于用心一也。人之高贵所在,是其身体虽仍存动物性的一面,却能用理性对其管控。无人能够否认内心深处的贪念与躁动,可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都能证明:人,能做到“用心一也”。抛却占有的诱惑与欲望,从现在起,拿起一本好书,或是挑选一首诗词,读懂它,钻研它,与作者的灵魂产生共鸣与交流,吸收其作品的精髓,纳为己有,让其真正属于自己。这样,我们的心灵才能被切实地浇灌、充实,形成一个不被他人同化的独特灵魂,找寻到真正的自我,从而不会在喧嚣浮躁的社会中迷失。
———一考生
占有抑或拥有
一考生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来人类便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这种追求影响了人们价值观的树立和心灵世界的圆融,鞭策着人们世世代代凭借这份深切的渴求,不遗余力地奋斗着、求索着。
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当下,我们对事物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小至一本精美的诗集,大至一处安全感十足的居所,我们已具备了充分的财力、物力和心力去“占有”许多东西。之所以称为“占有”,是因为这是对外物简单直接而不经个体加工处理的获取。但如果我们的认知也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那便只能收获转瞬即逝的满足感和喜悦感,内心世界却依旧是无尽的空虚和苍白。古人借书苦读之境十分艰难,仍不免束之高阁,任蠹虫啃食;
今人买下新书,转眼抛诸脑后,收藏好诗却不愿细细品味咀嚼,占有很多,拥有很少。
拥有是什么?与占有相对,它代表着对外物吸收贯通后而取得真正丰盈心灵的存在。苏轼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
孔子读《易》至韦编三绝,乃知微言精义;
王阳明获知“格物致知”的理论后,于实际“格”竹子格了三天三夜不废止,虽对理学的造诣并无裨益,却开拓了他探寻心学的通途。这些伟人获取的事物不尽相同,且方向各异,却因思想的深度在黑暗中熠熠生辉。他们对于我们的启发在于,如何化已知与占有为深知与拥有。
化占有为拥有,得从源头上下功夫。即除去本能地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须知获取外物的主要驱动力何在。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当下,我们总是有某种错误的惯性思维:既已得到,便总有其实用价值。于是更为深刻的探寻终止了,正如彻底得到的时刻亦是尋找过程永恒终止的时刻,这亦是追寻宿命的可悲之处。史铁生曾经说过:“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塌陷。”我们看待事物的片面性、表层性和功利性,让我们产生了某种错觉:此岸已经完满———事物的价值在此已经终止,彼岸于是塌陷。因而,在得到之后,我们要拥有。拥有是更为深层次的境界,是透过事物表象获取其本质。正如一本装帧精美、口碑甚佳的书,它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我在其中见识了怎样的世界观,这一世界观又怎样影响着我对生活的理解。在这样深思慎取的过程之后,我们才能做到真正拥有与内化。我们追寻外物,不是为了经济适用,而是为更深远的精神境界所服务的,我们不停歇地探索追求,为的就是得到人生意义的圆融和真正丰盈充实的内心世界。这种追求永无止境,这种拥有才真正具有意义。
去拥有而非占有吧,不要沉溺于占有很多的表象之中!我们奋力拥有、奋力内化,来填补和丰富自己的心灵,从而抵达理想的彼岸。
名师点评
这篇作文观点明确,论证层次清晰,灵活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阐释自己的观点。文章的一个亮点在于通过“占有”和“拥有”两个相似概念的比较,既揭示了占有行为的本质———“对外物简单直接而不经个体加工处理的获取”,也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不是占有而是拥有,即“对外物吸收贯通后而取得真正丰盈心灵的所在”,体现了作者具备比较分析的意识及高超的概括能力。(忻微宏)
细品深思而非占有
一考生
如今,人们获取美好事物的方式变得越发便利。看到一本好书便可随手买下,看到一首好诗亦可在网上轻点收藏,却鲜有人会在占有之后去细品深思,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为丰富。这一现象不免令人唏嘘。
对许多人来说,努力想要占有美好的事物,意味着他们对美好事物尚且有判断力,知道其价值,并有心去领略美好以丰富心灵。然而,若是想要发挥美好事物的价值,占有仅仅是第一步。
为什么很多人止步于此呢?有人说,是因为当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现实困境压迫下,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我认为这终究只是一个借口,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背后实则是人趋易避难的惰性,占有只需要随手就可完成,而细品深思却是对人心智的考验。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碎片化的、娱乐至上的时代,人们习惯于浏览轻松的短文、翻看搞笑的图片,已经渐渐失去了阅读长文的专注力、品味诗歌的审美力。如果说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不足的不是时间和精力,而是细品深思的能力。
当然,在占有的过程中,有些人的心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渐渐遗忘了占有的真正目的,反而被占有欲和因占有而骄傲的炫耀心理控制,陷入占有欲和虚荣心的怪圈,只顾占有,无暇品味感悟,更遑论丰富心灵。
故此,真正用心去品味、静心去沉思、化其为己用以充实内心方为良策。我们要对美好的事物进行吸收、内化,甚至根本不必在意是否占有着它。
袁枚在其《黄生借书说》中,直言自己少时贫困无法占有过多书籍,故而每有得书便拼命研读,然在功成名就藏书无数后,反而束之高阁。是书的价值变了吗?显然不是。书还是那些书,变的是人心。虽然书的客观价值仍在,但因占有过多而使其在人心中的价值下降了,人们不会产生珍惜之心,也不会有迫切阅读的愿望,而且当一个人占有太多事物时往往会陷入迷茫,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最终一无所获。减少占有,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也许这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名师点评
本文举出现象后,并没有急于批判,而是先肯定了占有的积极价值,体现考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第三段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趋易避难的本性,然后继续分析背后的社会时代因素,提出现代人真正缺乏的是专注力和审美力,层层推进,简洁有力。最后一段再递进一层,现代社会占有已经不如过去重要,呼吁大家把重心放在细品深思上。最后两段充分体现了考生的思辨力。(忻微宏)
相关热词搜索:;写读一本好书字写读一本好书篇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也是我想要向大家推荐的书目,这本书交给了我们如何在黑暗中找到光明,如何在困难中重新振作起来,走向成功;也教会了我们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
这本书讲述的是—岁半的小海伦在生了—场重病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生活在无边的黑暗和痛苦之中。后来,因为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海伦渐渐树立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变得顽强起来。强烈的求知欲迫使她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对生活的热爱促使她奋力前进。她在学习的道路上最终靠不屈不挠的精神摘取了成功的花朵,成为了人人敬佩的学者。
小海伦遭受了生活上的不幸,成为了—个既盲又聋的残疾人,最为关键的,海伦有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那顽强的毅力。我被深深震憾了。她是个残疾人,居然能如此刻苦学习,而我们大家呢,有那么好的学习条件,身体素质又良好,却不及她努力。
在文章中,也隐藏着一位英雄——沙利文老师。是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的身边,教她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在教育海伦的'过程中,沙利文老师体现出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沙利文老师改变了海伦的命运,让海伦走向了成功。
这篇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就是海伦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只有在人生的道路上,历尽千辛万苦,付出不懈努力,奋力冲刺,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顶峰,多少成功者背后留下的是一个个令人沉思的足迹——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多少成功者的背后不都是凝聚了一位位老师的心血吗!他们不仅把知识无私奉献给了我们,更是教给了我们受益终生的东西!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的书。大家都来读一读吧!
写读一本好书字写读一本好书篇四
在我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书名为《你能考第一》,是由中国“言实”出版发行的。父母介绍这本书是好书:“你看了这本书,对你的良好性格、处事能力、学习成绩、自信心的养成,都有很大帮助。”他们说得果真不错!从这本书上我真是收益非浅!
这本书的封面为黄色,中间有个“一”字,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最上面写着书名“你能考第一”,下面是十二个杰出的中小学生怎样取高分环节,作者是朱风云。当我打开书的目录时,我惊讶地发现书中的内容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叙述是那么生动、那么实在,所阐述的方法深入浅出、简明易懂、有理有据。
在家里,我和父母一起看这本书,每看一课,父母都会向我详细讲解,让我读懂每一个词,每一句,每一段的意思。你看,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轻高郊地预习》的书中的学习方法真多,令我欣喜若狂,废寝忘食,挑灯“夜战”!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记忆能力加强法”。其中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读书不能贪快,要用脑子记住书中的内容。”以前我总是以为读书要快,可总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现在想起书中《朱嘉》的一句话,朱嘉说:“读书不要贪快,要用脑子记起来,要是记不起,就再读多几遍。”从此以后,我将这坏习惯改正了。学习书中宝贵经验,经过我的长期努力,成绩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上一次的语文考试我考得了全班第一,得到老师、家长的好评。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位良师益友,它带给我许许多多的人生宝贵财富。开卷有益,让书成为我们成长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写读一本好书字写读一本好书篇五
山川俊美,终有一城值得眷恋。美丽古都,悠悠古韵,六朝繁华,十朝昌盛,千古文枢,最忆是那金陵。
这个城市从不缺少浪漫,月色阑珊,就一池明月和古典园林,听婉转唱曲,寻梦中金陵。我如果推荐一本好书那一定是这本《金陵文化》。
书有五个单元,分别写的是四季,名胜古迹,杰出名人,淳朴人家和都市风采。我最喜欢的莫不是四季和名胜古迹。我真的很佩服江苏教育出版社,因为他们把最难懂的四季写的非常简单。
春天梅花,冬天雪。夏季和秋季也一样:闲暇和忙碌交替上演,便迎来了记忆中的夏天。南京的夏天,偶尔洒脱,惯性自由,永恒浪漫。西汉门的城洞里,有人回忆着年轻时的故事。或许是在玄武湖畔,天边燃起氤氲的晚霞,又或许是在灵谷寺赴了一场仲夏夜之梦。陵园路,梧桐把阳光的邂逅坐凉爽星河。
七月梅雨,八月骄阳。黑夜裁短,白昼拉长。而你要知道,南京,是一场年复一年的梦。一下雪,那北京成了北平,一落叶这南京成了金陵。
用时21年,动用五省的二十万民工修建而成的——明城墙。包含着古人智慧和血汉。是我国保存较完整,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砖城墙。
诸葛亮说过,此地“钟阜龙盘,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你如果有空,就去看《金陵文化》吧。因为当你看完的时候,你就会明白:南京是南京,金陵是金陵,南京不是金陵,金陵也不是南京,但南京曾是金陵。
写读一本好书字写读一本好书篇六
话说“天下天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到这句话,你一定会想到一本书。对了,它就是章回体古典文学著作《三国演义》,也是我最喜欢的书。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以汉末灵帝中平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魏、蜀、吴三国鼎立为主要事件的军事斗争过程。
这部书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文武双全的关羽,雄才大略的一代枭雄曹操,还有常山赵子龙赵云,独目苍狼夏侯惇……在这么多历史人物中有几位人物让我心动神移。
先说关羽,他是一位忠义、耿直的红脸武将。因为“桃园结义”,关羽与刘备结为兄弟,就算后来在曹营里,享受起高的待遇,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提金,下马提银,但一听到刘备召回他的消息,关羽便立刻向曹操辞退。在华容道,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义释曹操。由此也可以看出,关羽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
还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心胸宽广,足智多谋,谦逊有礼,忠心耿耿,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就拿《草船借箭》这一章回来说,赤壁大战前夕,周瑜为难诸葛亮,让他在三天之内集齐10万支箭,不然就以军法处置。诸葛亮明知其中的阴谋,但他还是接受了任务,先是向鲁肃借来20条船,每条船上派30名士兵,两天过去了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3天4更时分,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向曹营驶去。接近曹营时,诸葛亮命令船头一律向西,曹操误以为敌军来犯,就命令弓箭手一个劲儿向草船射箭,过了一会儿,诸葛亮下令调换方向,改向朝东,曹军的箭像雨点似的向江中草船射去。不久,船上的草人身上都插满了箭,舰船回到岸上,出色地完成了周瑜下发的任务。《草船借箭》这一章回,让读者充分体会到诸葛亮的心胸宽广和足智多谋。难怪周瑜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
冰心说过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们不仅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像三国演义这样的好书。
写读一本好书字写读一本好书篇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伴随着王菲空灵纯净歌声,我读完了《小学生苏轼读本》。苏轼坎坷的一生令我感叹,苏轼乐天的性格也使我向往。
这本书是钱理群主编、蒋军晶编著、陶然审订,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就是《小学生苏轼读本》。
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一位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士大夫,一位仕途坎坷却依然心胸坦荡的官员,更是一位一生风雨却笑傲人生的诗人。他就是苏轼、苏东坡。
“自笑平时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初到黄州》这首诗便由此而来。苏轼回想起仕途不顺的一生,自己都认为荒唐可笑。
但看到黄州这个地方三面被长江环绕,山上竹子又多,想着有鲜美的鱼和鲜嫩的竹笋可以吃,立刻高兴起来。经历了这么大的劫难,还能如此乐观,恐怕只有苏轼一人了。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这就是苏东坡的《纵笔三首(其一)》。苏轼被贬到儋州时已经60多岁了,又带病在身,但他依旧整天乐呵呵的,和小孩在一起玩耍,以苦为乐。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个乐观的苏轼在我脑海中出现,这首《定**》算是苏轼的人生写照了。
同学们,如果你也被这样乐天派的苏轼吸引,就赶快找来《小学生苏轼读本》一读为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