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看世界杯字篇一
打开窗户,眼前便是纷繁的世界。
用什么样的眼光欣赏世界,世界就会给你什么样的回报;用什么样的心灵看待世界,就会决定你将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乐观是生活的本意,自信是力量的源泉。凡事都换个角度想一想,烦恼也许会立刻烟消云散。曾听说有一位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晒盐,二儿子卖伞,因此老人便天天忧虑。因为天晴时,二儿子怎么卖伞呢?天下雨了,大儿子又怎么晒盐呢?老人郁郁寡欢,身体憔悴。后来,一位哲人对他说:“老人家,你好福气啊,天晴时好晒盐,你应为大儿子高兴;天下雨时好卖伞,你又该为二儿子高兴啊。”老人豁然开朗,从此便摆脱了烦恼。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乐观的精神会给你带来快乐的人生。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谢,少一份抱怨。不要总埋怨上苍的不公,不要总认为自己拥有的太少,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拥有生命,快乐地生活,这已是上苍最大的恩赐。一点一滴阳光雨露的滋润,一点一滴人间真情的爱抚,温暖灿烂的阳光,清幽皎洁的月光,鸟语花香的春,银妆素裹的冬季……都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既然已经拥有了这么多,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用心去感谢吗?“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残疾女孩邰丽华,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对待人生,才造就了那舞台上光辉灿烂大放异彩空前绝后震撼人心的“千手观音”。“天不暗,阴云终会散;海不宽,此岸连彼岸;山不高,条条路可攀;路不远,一切皆如愿。”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积极的态度会给你带来伟大的人生。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敢,少一份怯懦,多一份拼搏,少一份退缩。面对耳聋,贝多芬顽强拼搏,发出“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终成一代“乐圣”;面对失败,爱迪生坚持不懈,发出“我已找到一千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的乐观心声,终于用灯给人类带来永远的光明;面对仕途坎坷,苏东坡壮心不已,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昂扬曲调,在挫折中逐步走向成熟;面对伤病疼痛,保尔勇往直前,发出“人生不应虚度”的生命强音,在暴风雨中铸就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几多风雨,几多曲折,几多坎坷,几多磨难,顽强拼搏使他们终于迎来了雨后的彩虹。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年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拼搏,去奋斗,去直面困难与挫折,去创造精彩人生呢?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顽强的意志会给你带来不平凡的人生。
“酒入豪情,七分酿成月色,余下三分化为诗韵,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青莲居士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铸成了他豁达洒脱,无拘无束的人生。
猎猎西风,啾啾马鸣,身携忠贞的宝剑,怀抱仁义的牌书,孔老夫子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造就了他仁明礼爱,无愧无悔的人生。
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世界便会因此而精彩,人生便会因此而美丽。
看世界杯字篇二
你一直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到桥上看着你。皓月设计装饰你的窗,你设计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的上阙刻画的是一幅落日桥底赏风景,而桥底看景的人也变为一道风景线。下阙喻意相近,夜幕下得月收入了你的眼,但你入了他人甘甜的梦。美是由天地万物而生,天地万物则是美。情境的唯美意境将人拉入想到,禁不住追忆自身一天里是不是也是有那样一个情景,人景合一的美。猛然发觉,这些幸福的一瞬间不仅在美好的文本中有,实际上生活中也会出现沿路对外开放一些幸福之花,只不过是行路匆匆忙忙,没发觉而已,乍一看,花盛开满地。
冰心生活在我国还处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但她得文章内容却如雄霸九州中得一缕光,给人溫暖。怎么回事?冰心认为以爱的眼光看世界。看冰心诗集的《繁星春水》以及数篇短文中,一字一句无不散发出爱与希望,她对风景有惜爱之情;对母亲有想念之情;对中华文化有赤城之情。这很多的爱都源于她对生活的喜爱,欣赏事情的心理状态。她于花残败落中领会到了心怀感恩的收益;于战争争夺中看到了性命的坚强不屈;于生离死别中体会来到人的本性的关怀。欣赏吧,你能发觉全球的幸福!
生活中那样许许多多的事例也不计其数,就拿大家开朗幽默的miss代而言,年纪很大,却仍有一颗未衰的心。有的教师在一起总抱怨这一学生不懂事,哪个学生近期又出了什么问题而头痛,而同公司办公室的英语老师却一直一脸微笑夸她的学生好。在闲暇时光里,用收音机播放视频着大家称作落伍的老歌,脸部笑意不降,一派正气地说我也追星!教师告知大家她得开心窍门就是你把小朋友们作为天使,那么就生活在天堂里;若把她们作为恶魔,那你就生活在炼狱中。是人间天堂還是炼狱全在于自身。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她的全球从而色彩缤纷!
有时,生活并比不上大家所感的那样乏味,眼光运转,不知不觉,视野停留之处,就会有非常值得大家欣赏的美。浪漫的花就开在身边,为何不回过头或停留品位一下她们。就算是四季常态化,也透着非常的美。枯枝飘落,繁华凋零,也许并并不是意味着着衰残,仅仅新生命的诞生;忙碌厚实的工作方面,一杯清新的下午茶时间造成的并并不是悲叹日常生活的枯燥乏味,仅仅精神充裕的一下午良好的心态;一番员工清扫后,想到的并并不是附近原来这般脏的想法,仅仅你抽水来我擦窗,来来回回抹得明净环境整洁的校内氛围。
诗意地生活,便是带著欣赏的眼光看生活。诗意并不是要多么的地多愁善感,那只有称之为比较敏感,决不是真实的诗意。真实的诗意是满怀积极态度的。我觉得说白了诗意看世界,不但要能欣赏生活的美,也要能将自身融进那份美中,也变成赏美的人眼里的一道风景线!
看世界杯字篇三
在同一片天空下,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处理事都有自己的角度,但如果每个人都在事物面前多停留一秒,用真心去看待,那我相信大家都会更加的美好。
看着繁忙的道路,繁荣的街道,行走匆匆的人,我们会联想到什么呢?随着斜斜的阳光,穿过密密的绿叶,看着蔚蓝的天空,我们又是否能感受到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感觉呢?有的人在街道上奔波,有些人会觉得他可悲。却又有些人会觉得他的勤奋可嘉~但他这么辛苦不也是为了家人们能更好生活~因为大家都没有用一致的新去看待,所以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当老师在学生面前狠狠的痛骂时,是否有用真心去细细品读孩子们内心的世界。当学生被老师狠狠痛骂时,又是否含着宽容之心去看待老师的这次错误~面对真确、伟大、成功的事,当我们用真心去品位,可能会体现到过中的辛酸。当我们面对错误、失败的事时,拿出你的大量,去感受下,这时你又有可能感受到其中的甜美,更有可能了解到这件事不是失败,而是成功。万千的世界里,人们来往匆匆。我们在某个角落看见一个样子比较平凡的人,我们用心去了解与认识这个人时,或许这时他在你眼中不再平凡,而是高尚。当一位长得比较美丽,贤淑的女孩或者英俊的男孩出现在你眼前,我想这时你眼里的世界只有他这一颗亮星在闪烁。但当我们用一颗公平、明镜的心去看待这个人的行为举止,或许我们会发觉他不再美丽,只是一个内外相反的行人。凡事都是双刃的,正如辩论的正方反方。我们不在乎于结果,只在乎大家是用怎样的心去看待。下雨时,只要我们以美好之心去看待,那它再也不是拦路虎,而是顺畅的渠道。
看世界杯字篇四
;在写作之余,我有两大爱好:一是旅游,二是摄影。
小时候,我很羡慕父亲常常拎着个皮箱从温州乘船出差到上海。我也很希望有机会到温州以外的地方旅行。父亲说,那很简单,在你的额头贴张邮票,把你从邮局寄出去就行了。
可惜,我直到高中毕业,还没有从邮局寄出去,没有离开过小小的温州。直至考上北京大学,这才终于远涉千里,来到首都北京,大开眼界。大学毕业之后,我在电影制片厂工作,出差成了家常便饭。我几乎走遍中国大陆。
随着国门的开放,我有机会走出去,周游世界。光是美国,我就去了七趟,每一回住一两个月,从夏威夷直至纽约,都留下我的足迹。我也七次来到祖国宝岛台湾,走遍台、澎、金、马,走遍台湾22个县市。我的旅行,常常是“自由行”。比如我应邀到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讲学,就顺便在澳大利亚自由行,走了很多地方。美国爆发“9·11”事件,我特地从上海赶往纽约进行采访,写作50万字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我也参加各种各样的旅行团,到各国旅行。通常,我总是选择那种旅程较长的旅游团,以求深入了解那个国家。
记得,在朝鲜旅行的时候,我问导游,明天——7月27日,你们国家会有什么样的庆祝活动?那位导游马上很“警觉”地反问我:“叶先生,你以前是否来过朝鲜?”此后好几次,当我跟他交谈时,他又这么问我。我确实是第一次去朝鲜。但是我在去每一个国家之前,都事先充分“备课”。去朝鲜之前,我曾经十分详细研究过朝鲜的历史和文化,知道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朝鲜把这一天定为“祖国解放战争胜利日”,年年庆祝。然而,在朝鲜导游看来,一个对朝鲜情况如此熟知的游客,势必是此前来过朝鲜。
很多人问我,在上海住了将近半个世纪,为什么只写过几篇关于上海的散文,却没有写过一本关于上海风土人情的书。我的回答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总在一个地方居住,我的目光被“钝化”了,往往“视而不见”。当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陌生的城市,往往会有一种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是非常可贵的,使我的目光变得异常敏锐。出于职业习惯,我每到一个国家,都会以我的特有的目光进行观察,“捕捉”各种各样的细节。在东京,我注意到在空中盘旋着成群的乌鸦,肆无忌惮地在漂亮的轿车上丢下“粪弹”,东京人居然熟视无睹。我写了《东京的乌鸦》,写出中日两国不同的“乌鸦观”,乌鸦的习性,为什么乌鸦在东京喜欢“住”郊区,乌鸦如何到东京“上班”,日本人如何对乌鸦奉若神明。我的这篇阐述日本“乌鸦文化”的散文发表之后,被众多的报刊转载,原因在于我写出了“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
漫步在海角天边,把沉思写在白云之上,写在浮萍之上。至今我仍是不倦的“驴友”。我的双肩包里装着手提电脑和照相机,我的足迹遍及亚、欧、美、澳、非五大洲近40个国家和地区。
我注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我看来,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历史是人类的脚印。正因为这样,只有以文化和历史这“双筒望远镜”观察世界,才能撩开瑰丽多彩的表象轻纱,深层次地揭示丰富深邃的内涵。我把我的所见、所闻、所记、所思凝聚笔端,写出一部又一部“行走文学”作品。
我爱好摄影,则是因为在电影制片厂做了18年编导,整天跟摄影打交道,所以很注重“画面感”。我在旅行时,边游边摄,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在我的电脑里,如今保存了十几万张照片。除了拍摄各种各样的景点照片之外,我也很注意拍摄“特殊”的照片。比如,我在迪拜看见封闭式的公共汽车站,立即“咔嚓”一声拍了下来,因为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公共汽车站,内中安装了冷气机。这一细节,充分反映了迪拜人观念的领先以及迪拜的富有和豪华。在韩国一家餐馆的外墙,我看見把一个个泡菜坛嵌进墙里,也拍了下来,因为这充分体现韩国人浓浓的泡菜情结。在马来西亚一家宾馆里,我看见办公室内挂着温家宝总理与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在一起的大幅照片,很受感动,表明马来西亚人对中国的关注。只是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办公室的门锁上了,我只能透过玻璃窗拍摄。门卫见了,打开办公室的门,让我入内拍摄,终于拍到满意的照片……照片是形象的视觉艺术。一张精彩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很丰富的,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
每一次出国归来,我要进行“总结”。这时候,我的本职——作家,与我的两大爱好旅行与摄影“三合一”——我把我的观察写成文字,配上所拍摄的图片,写成一本又一本图文并茂的书。日积月累,我竟然出版了20多本这样的“行走文学”图书。
我的“行走文学”,着重于从历史、从文化的视角深度解读一个个国家和地区,不同于那些停留于景点介绍的浅层次的旅游图书。其实,出国旅游是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窗口,只有善于学习各地的长处,自己才能进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旅游是开阔眼界之旅,解放思想之旅,长知识,广见闻,旅游是学习之旅。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者不仅仅是观光客。
承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美意,在副总编刘佩英小姐的鼓励下,计划出版一套“叶永烈看世界系列”丛书,随着我一边“漫游”一边再继续出下去。我期望在继续完成一系列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同时,能够不断向广大读者奉献轻松活泼的“行走文学”新作。
2013年于上海沉思斋
我从意大利罗马飞往奥地利维也纳,从维也纳踏上了归国之途。
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我陷入了沉思。
欧洲十一国之旅,使我悟明了几条道理:
四是中国赶上来了。法国在一百多年前就建造了宏伟的“钢铁怪物”——埃菲尔铁塔,表明现代工业在欧洲已经相当发达,比当时清朝中国的国力要强大得多。然而,今日欧洲跟今日上海相比,差距已经大大缩小。当然就整个中国来說,今日欧洲仍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中国正在赶上来!
就经济发展道路而言,美国有美国的道路,欧洲有欧洲的道路。从他山之石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将有助于中国的发展。
编辑:沈海晨 [email protected]
相关热词搜索:;看世界杯字篇五
我仔细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丽也不输给百合,而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如果拿来插到花瓶里,也不输给其他的名花。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开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难以知道它开花是那么美。纵使有一些作种的空心菜能熬到开花,人们也难以改变观点来看待它。我们只有完全破除对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见空心菜花的美,这正是以空心来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来面对世界,真是比空心菜还难。
故事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它告诉我们不要带着固有观念看待一切事物,要学会静下心来放空自己,以一种纯净坦然的内心去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在寻找自我中让生活慢下来,懂得人生之乐趣。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手机几乎不离身,玩微信、刷微博、看新闻,甚至连走路都不闲着,大脑始终处于忙碌状态,忙得像是恨不得将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挣扎在精疲力竭的边缘,我们的人生也往往被浮华蒙眼,看不见细小的感动,触不到眼前的幸福。此时,远离琐事纷扰,放空自己是一种最好的、必然的放松与解压方式。
放空自己是把自己置身于执着以外,享受心境的平和与安宁。大文豪苏东坡曾经说过,人要尽量学着“超然物外”。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简化自己身边的事物,放下心中的贪欲,才能永葆心灵的恬静和快乐。人生就如一杯清茶,唯有坐下来,静静地、慢慢地才能品出其中的清甜和香郁。有道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在让人容易迷失的百态世相面前,还能气定神闲,坦然自在,在繁华中坚守淡泊,收获人生的和谐,尤其难能可贵。
其实,世事嘈杂纷扰,我们能够把握的也不过是本心而已。不幸的人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空心无染的人。古语说得好:“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内心清净,乐观豁达,便是禅;内心清宁,平和安详,便得其乐。任由世界物欲横流,任由人生风雨弥漫,只要心态好了,看草就是绿的、看花就是美的,连空气也是香的,周围的一切都会显得纯美与可爱。
生命的意义在于从容,空心看世界是一种处世态度,是一种人生情怀,是一种灵魂的优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让我们学会静下心来,空心看世界,做快乐的自己。
看世界杯字篇六
;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张又然曾经说过,当一本书出版以后,作者就不再是这本书的主人了。
今天,当这份年度排行榜揭晓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期待,您和宝宝——书的大小主人们,会从里面读到哪些惊喜。
《你睡不着吗?》
文(爱尔兰)马丁·韦德尔图/(爱尔兰)芭芭拉·弗斯
翻译/潘人木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
大大熊的耐心和长久的关注与陪伴,是小小熊赶走害怕的力量所在。一本非常经典的睡前故事读本,简简单单的生活片段中酝酿的是亲子间的亲密和关怀,非常适合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14只老鼠系列》
文、图/(日)岩村和朗翻译/ 彭懿 接力出版社
上榜理由:
吃早餐的时候,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爸爸、妈妈、宝宝、奶奶……有14个人吗?《14只老鼠吃早餐》的书中可真的是14个成员围着一张大大的圆桌在吃早餐。10个老鼠兄弟姐妹一起采了树莓,爷爷、奶奶做着橡树面包,爸爸煮了一锅蘑菇汤,好热闹!
这套系列书还有《14只老鼠赏月》《14只老鼠挖山药》《14只老鼠大搬家》《14只老鼠过冬天》《14只老鼠去春游》。精美的图案刻画了每一只小老鼠的模样,配有不同色彩的情境,让你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乐趣。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
文/(美)比尔·马丁图/(美) 艾瑞·卡尔 翻译/李坤珊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
一本双语的图画书,在不断重复的句式中,宝宝渐渐感知到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韵律,随着那节奏可以轻松、欢快地唱起来!同时配有大大的、色彩鲜艳的画面,让宝宝在即使不懂所听的语言是什么意思的情况下,也一样知道妈妈在讲什么。
《野孩子图画书系列》
文/熊亮等图/熊亮 连环画出版社
上榜理由:
这一套原创图画书共6本:《我的理想》《我们要第一》《看不见的马》《蛐蛐和蝈蝈》《什么猫都有用》《一园青菜成了精》。
你可以把它们看作“野孩子们”的6道召集令:来,一起走向乡野户外,邂逅小圆石子儿、蛐蛐、蝈蝈、蚂蚁、蔬菜、瓜果……用心体味这一份来自乡村童年的“野劲儿”和活力。
《世界为谁存在?》
文/(英)汤姆·波尔图/(澳大利亚)罗伯·英潘
翻译/ 刘清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上榜理由:
一本美好而大气的书,透过不同物种的亲子对话,和孩子分享我们的世界观:世界因为所有存在的生命而生生不息,你也是其中最宝贵的。当世界需要你的时候,付出你自己的力量,让世界更美好。
《让路给小鸭子》
文、图/(美)罗伯特·麦克洛斯基翻译/ 柯倩华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
这是一部久负盛名的作品,清新质朴的图画传达出人与动物间和谐共处的温情。活泼、可爱的鸭子一家从出生到现在快70多岁了,全世界的孩子都为她们的故事而着迷,在故事的发生地——波士顿公园里,人们甚至专门为这群小鸭子们塑造了铜像。
《青蛙与蟾蜍系列》
文、图/(美)艾诺·洛贝尔翻译/ 潘人木 党英台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
这个系列共4册,20个故事,讲述了发生在青蛙和蟾蜍这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种种趣事。青蛙成熟、体贴,蟾蜍任性、善良,他们迥异的个性让故事的发展充满惊喜和感动。在愉快阅读之余,这套书也被称为地道的儿童哲学书和最早的桥梁书,具有极佳的阅读价值。
《野马之歌》
文、图/(美)保罗·戈布尔 翻译/ 黄筱茵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
这是一个《天方夜谭》般神秘的传说故事。少女美好而奔放的爱情,家人可贵的宽容和仁慈,古老部落敬重天地万物的印第安文化,都在挑战大小读者的思维极限。作者对黑白勾线、同类色的娴熟运用,使得整本书堪称一个艺术品。
《加古里子儿童科学绘本》
作者/(日)加古里子翻译/ 金海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榜理由:
一套历经30年时间验证的科学启蒙经典读物。作者加古里子被誉为“绘本界的达·芬奇”,是日本著名的儿童图画书作家和科普画家。他的作品简单亲切充满科学性,备受孩子们的喜爱。这套丛书共10本,是一套全方位的幼儿“健康书”。
《小真的长头发》
文、图/(日)高楼方子翻译/季颖南海出版公司
上榜理由:
留着妹妹头的小真,在有着漂亮长头发的两位好朋友面前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老长老长老长”头发的情景。故事用单色与彩色画面相交错的方式串起现实与想象的不同场景。小真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充满天真稚趣的问答,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美妙的童趣世界。
《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
上榜理由:
讲颜色的书竟然从头到尾是纯黑色的。在黑黑的背景中,一个叫托马斯的小朋友说,黄色吃起来就像芥末酱,辣辣的,可有时它又像小鸡的羽毛,软软的。红色酸酸的,像还没熟的草莓,它又甜甜的,像西瓜。托马斯说,他在自己摔破的膝盖上找到了红色,有点儿疼……是的,小托马斯是个盲童,可他品尝、触摸以及听到、感受到的颜色反而更加丰富、奇妙。
而这本书最独特之处,就是在黑色的画面中设计出凸出来的图画,大人和孩子都可以通过指尖的触摸,用小托马斯的方式来“看”颜色。闭上眼睛,你能摸出蝴蝶翅膀里的纹路么?你知道风筝其实是在天空么?.如果你亲身尝试过,一定会为之震撼、心动。
《蝴蝶·豌豆花》
诗歌主编/ 金波绘画 主编/ 蔡皋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
一本恬静又不失童趣的中国经典童诗集。再读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配有浅灰色的画面,徐志摩的《花牛歌》,把电线当做五线谱的《小鸟音符》……让你完全沉浸在童诗的海洋中。
下篇 我的阅读我做主
有不一样的人,就有不一样的阅读故事,有不一样的阅读故事就有不一样的阅读分享。在这里,我们请来了几位在不同领域对图画书有着执著心的专家,请他们聊一聊自己的阅读故事。
李富运:我记得有一本书里说……
我从小读着绘本长大,总觉得绘本带来的生活是特别美好的,是那种无法言传只能意会的美好,在我心里,读书的人是最幸福的。现在的绘本非常丰富,可以包含人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我遇到自己喜欢的故事,就特别喜欢跟别人分享。
看着听故事的小朋友慢慢变得专注的眼神,我能感觉到那个被妈妈放在一边有点失落的小朋友的心在一点点变暖,而我,在温暖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有一股暖暖的感觉。
最近,我一直在给孩子们上自然教育课。因为我觉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很多生活中的乐趣。这种乐趣是小时候形成的,小时候的一花、一草、一木,包括放学途中旁边的水沟,或是脚踩的土路都会带给我们生命中每一段经历留下一个记忆。可以说自然的环境带给我们一种心灵的愉悦,这个东西是比较情感的部分,是人与人的区别比较大的部分,因为每个人经历不一样。另外,现在很多事情都证明,自然对于人类来说,就像一个资源库,小时候在这个资源库充实越多,长大以后发出的火花就会越灿烂。
我们关于自然的话题也是从一本绘本开始的:
《挖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里面有7个画面,讲述了一个小村庄在20年中的变迁。我拿出第一张:一个淳朴的、充满田园风光的小村庄。和最后一张:一个有超市、公路和高楼大厦的城市,问孩子们喜欢哪一张。孩子们大多数会选择第一张。所以我觉得孩子们天生是亲近自然的,只不过这种自然的环境越来越少了。
接下来,我会让孩子们先把眼睛闭起来,想象一下村庄里面有一个小房子,后面有山,旁边有水,有花、有草、有树……然后我们坐着时光的火车,慢慢走,慢慢走。等孩子们把眼睛睁开,第二张图里,火车已经出现了。就这样,我们一起讨论每一张图里小村庄的变化,小房子被推倒了,小树没有了,湖水变黑了……直到,村庄消失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有超市、公路和高楼大厦的城市。
这样的阅读,会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舒适方便的环境不是一直存在的,它是以自然的消失为代价的。所以,我们在享受城市生活的同时,要对自然心存感激。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不会是自然的破坏者。
安澜:在图画书里寻找纯真的出口
身为心理咨询师,安澜认为,一本好的图画书,读起来是让人舒服的,无论它的内容是喜悦还是有着淡淡的悲伤,但结尾总要有一个光明的出口。
看到这个故事,我也会想起自己的妈妈,想到我小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对我的。我们俩一起干活,现在觉得挺好、挺温暖的。
当然,图画书里的故事并不都是这样从头到尾淡淡的、温暖的,它反映的世界就像是我们正常人的生活,不止有快乐,也有悲伤,有不满意,甚至愤怒。所以你问我看童书是什么感觉,我的感觉是五味的,非常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童书都读,我选择不同的童书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它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必须有出路,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比如《小房子》。这本书不但描述或记录了近代的几十年、几百年的社会变迁,而且在书的结尾,小房子又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位置,可以和谐地和周围的环境相处,这就是出路。
还有一本书叫《石头汤》,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几个修行的人来到一个村庄化缘,最开始村里的人特别冷漠,见有人来了全把门关上,回屋了。年轻的修行者说这地方不行,化不着缘不适宜留下来,我们走吧。年老的说等一等,我们还可以做点什么,然后他们就在街上乒乒乓乓开始要做饭,带着锅带着东西在那儿忙烧火做饭。这个时候街上跑出来一个小孩,说你们干吗呢?他们说我们做饭,然后小孩说,锅太小,我们家还有一个大点的锅你们要不要?他们说好啊好啊!小孩好奇,愿意跟人在一起。接着又一群孩子跑出来,说做饭我们家还有点菜,还有点米,到后来好多大人也出来了,一起参与这个做饭的过程。
很多时候,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可能像这个村庄里的人,遭受过太多的伤害,人们经不起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了,觉得要是这些修行的人骗我们怎么办,其实这个时候大家都不舒服。孩子的出现,让故事有了新的出路,所有的人终于热闹地在一起开始做一件共同的事情。
向华:在故事里回味童年
做了十几年的动画编辑,向华老师形成了一种本能反应,无论见到什么故事,都要拿来自己重新编一编。因为他觉得,自己读的书里一定要有自己的心声。
我特别喜欢一本书《野兽出没的地方》。故事里的麦克斯因为太闹,妈妈把他关到屋子里去,并且说没有饭吃。麦克斯独自在屋里,这时候屋里开始长草、树,慢慢地长满了植物、长满了草,然后变成了森林,麦克斯在森林里划船,来到了一个荒岛。他遇到了好多怪兽并成为那里的国王。他和那些怪兽在树上一起吊着荡秋千,就是怎么折腾都行,折腾半天忽然觉得好无趣,肚子也饿,麦克斯内心深处又想回归了。不行,我肚子饿了,我要离开你们,我要回家去了。怪兽说“别走,我们太爱你了,我们要吃掉你。”然后麦克斯就跑了。回到家里,墙上那些树叶都没有了,还是他的房间,妈妈给他的晚饭已经放在桌上了。前面是妈妈说:“不许你吃晚饭。”实际上妈妈还是把饭放到那儿,麦克斯很高兴,故事到这里结束。最后一页,窗外的月亮也从前面的月牙变成圆的,因为麦克斯的内心圆满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那个时候觉得自己的童年特别长,18岁以前都可以叫童年,长不大。所以我能记得那种焦躁,那种发不出来的、压抑的感受。在被大人关的时候,我就遨游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所以我一看这个故事,就想到了自己以前的样子。那时候我要是看了这本书,一定会跟故事的主人公到那个野兽出没的地方去,去当自己的国王。我肯定会觉得特别爽,同时也能理解妈妈对我的爱有着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我觉得喜欢一本书,一定要和那本书有共鸣。因此我给孩子们讲童书,很少从头到尾读文字。比如讲《月亮,生日快乐》,那些特别小的孩子,他没听过童书,你一字一句地读给他,他也无法明白。于是我让孩子扮演小熊,一句一句地教他,他说:“月亮,你好!”然后我来演那个回声:“你好,你好!”别的小孩看了,也会开心地加入进来。在这种氛围下读书,孩子就会有共鸣,不管他以前看没看过这本书,都开心得不得了。
苏清华:儿童艺术从图画书开始
在苏清华老师的图画工作室里,有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让孩子自己创作绘本。因为她认为:艺术教育不能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他需要表达出来。而绘本创作就是一个表达自我的方式。
我觉得应该更多地鼓励孩子自己创作绘本。为什么呢?人家都说我们国内的绘本发展得不好,其实是我们起步晚,国内出现绘本馆才不到10年。从那时候到现在,国内的绘本发展很快,有很多人也想往这个行业里挤,但是真正了解绘本创作者并不多,好的绘本创作还是要从孩子抓起。
其实如果你看了我这里的孩子创作的绘本,你就会觉得,他们真的很棒,整个故事是孩子自己编的,这个形象是他自己画出来的,他既是作家又是画家。孩子也会知道他如何安排自己的节奏,这样出来的书不亚于很多成人做的绘本。应该说他们已经是非常优秀的绘本作者了。
所有的孩子创造出来的作品,我都要他们自己起名字。因为我自己画画,同时也喜欢写些文字,所以我非常注重一幅作品的题目,题目就是这个作品的灵魂,它传达了这个作者的思想,非常重要。
也许两三岁的孩子还不太会,慢慢地就习惯了,而且会起得越来越好。我发现父母注重童话书阅读的孩子,语感特别好,在起名字的时候尤其棒。有一个叫多多的孩子,别的孩子会说:“小鸟。”而多多会说:“小鸟回家了。”看到画上的一棵树,有的小朋友会用“大树”做名字,“大树”只是在解说这个画,但他会起名字:“一棵活了一千五百年的树”,马上就不一样了。
有一个板画作品,最这边的是桌子,跑到最前面的猪最胖,第二个猪瘦一点,最后的那个猪最小。但是一个小朋友起了一个名字叫“小猪排队吃饭”。我一看就明白了,你看跑在最前面的最胖,因为它对吃饭最感兴趣,所以它最胖;中间那个猪它对吃饭一般般,所以它中等;最后那个小猪,离的距离很远,就因为它对吃饭不是很感兴趣。
我相信拥有这样创作体验的童年,再过10年、20年,我们的孩子创作的绘本在国际上一定很棒。
阿甲: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感受
作为一名儿童阅读推广人,童书排行榜的最初发起人之一,每一年《父母必读》推出的童书盛宴上,都可以看到阿甲的身影。
优秀绘本故事的美妙之处在于它其实是非常真实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小塞尔采蓝莓》,故事的灵感就来自于作者的妻子带着女儿去山上采蓝莓的真实生活。你可以想象这个画家的一家人过得多么和谐的生活,这种感觉让你读了很舒服。像《再见,小树林》,那里面就是画家张又然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地方,那么自然、美好的环境,会让大家看了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一个故事里多多少少都会有作者自身生活的影子,这些画家是把他们自己画进去了,而当我们在读这些故事的时候,又会从中读到然后你又读到了你自己的影子,自己的童年,自己的感受。
很多人在读图画书时,总喜欢寻找专家的解读,总觉得自己读不懂或者读不好。其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对图画书最有发言权的人并不是所谓的专家。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们绘本推广人的圈子里,李富运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图画书专家,但只有她是读图画书长大的。我们都是在长大以后开始热爱图画书的,都没有真正的在童年的时候读到图画书。因为没有这种真正的童年体验,所以我们对童年的理解常常是片断的,在推荐图画书时,我们也会从理性的角度偏爱那些很经典的,被标签为很重要的图画书。但是实际上像她这样从小读图画书长大的人未必会这么做,她可能会随手就拿起来一本,只要这本是她当时需要的。绘本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才是一个自然而亲近的过程。所以,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之后,他们对图画书都会比我们更有发言权。
我相信已经有一些阅读经验的妈妈也会有这种发现,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读到的内容可能会完全的不一样。比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一般人很容易看到的是颜色对比,可如果你刚刚好听到过这首童谣,你就发现,这是一本可以“唱”出来的书。
再比如,《帽子先生和他的独木舟》,喜欢美术的人会被它的色彩吸引,而数学老师则完全可以用它去给孩子们讲数学。
所以对于别人在书中读到的,我们千万不要照搬到自己身上,有了自己的感悟,也不必强求孩子接受。因为我们读到的,都仅仅是这本书存在的一个可能性,并不是所谓的专业模式。
编辑/徐蓉(xurong@)
相关热词搜索:;看世界杯字篇七
关键是自己用怎样态度看待这些问题的。换个思维想想,对自己充满信心。不要被问题所干扰。
用自信的眼光看世界。让自己领会到希望的真谛。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没有自信,就没有向前的动力。要有自信心,这样就向成功迈了一大步。
用坚强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上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过不去的路,没有划不过去的河。失败只是暂时的,在这之后,就是充满阳光的明天。谁走过的道路是全然无沙无石无荆棘的,谁的心不曾被焦灼和失望腐蚀?要坚强的去面对,克服所有困难。
用正确的心灵看世界。要正视所有问题。不要有失败后的失落,这是暂时的。这就像人生病一样,总有一天会好的。也不要有成功后的'骄傲,这也是暂时的。一次失败不代表永远的失败,一个人不会永远沉在社会的低层。也没有永远的成功。一次成功不代表永远的成功,只有你在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用乐观的心灵看世界。如果有人现在很饥饿,摆在他面前有半的面包,有的人会想:哎呀,还有半个面包。而有的人会想:怎么就有半个面包啊。两种不同的回到就能体现这个人是否乐观。当然,第一种回答是乐观的。也体现了这个人在以后遇到挫折会用什么心态去面对它。如果是乐观的,即使很大困难对你来说也是小小的问题。反之,再小的挫折对你来说比愚公移山更难。
换个思维看世界,一切都很美好。
换个思维看世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信心。还有美好的明天。
看世界杯字篇八
;充其量,我只是摄影的业余爱好者而已。我与摄影结缘,最初由于我在北京大学学的是光谱分析专业,经常进出暗室冲洗光谱片,使我熟悉了黑白胶片的洗印技术。后来,我在电影制片厂干了18年编导,耳濡目染于摄影艺术的氛围之中。
我最初的摄影作品,无非是两大类:一是为采访对象拍摄人物照片,作为我的文字作品的“插图”;二是拍摄“到此一游”式的旅游照,作个纪念而已。随着我的纪实文学创作的深入,渐渐地,我以纪实文学作家的目光观察社会,拍摄了一系列纪实风格的摄影作品,姑且称之为“纪实摄影”。
纪实摄影与新闻摄影相近,但是不像新闻摄影那样强调新闻性。在我看来,纪实摄影的关键,在于作者敏锐的目光和特殊的视角,善于捕捉细节,捕捉到“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镜头。
细节,细枝末节也。我却以为细节是作品的“肉”。光有“骨头”没有“肉”的作品,是无法感人的。大约正是因为看重细节,所以我在世界各地采访时,总是不断用镜头“捕捉”细节。不过,这需要敏感的神经。
比如,在越南首都河内的一家大型商场,我见到一个柜台上并排插着美国、越南、法国三国国旗,便端起了照相机。营业员见到我连这样的旗帜也要拍摄,在一旁笑了,我把笑嘻嘻的她也摄入了镜头。显然,营业员以及来来往往于商场的顾客对这三面旗帜已经熟视无睹,然而在我看来,这三面国旗能够并排插在一起,却深刻地反映了越南的巨大变化:在20世纪中期,越南先与法国、后与美国,各进行了一场为期八年的反殖民、反侵略战争。那时候,越南与法国、美国是交战国,是敵国。自从1986年越共“六大”实行“革新开放”路线以来,越南打开国门,法国、美国的商品和资本涌入越南,这才在河内的商场里出现法国巴黎香水和美国电器,出现越南、美国、法国三国国旗并列于柜台的场面。
在越南芒街,我见到“友谊商场”里挂着毛泽东主席和胡志明主席的合影,正要拍摄,一个小女孩跑了过来,高举左臂,在照片前做了个"v"的手势。这帧照片有了小女孩的“自动”加入而变得非常生动。用胡志明主席的话来说,中国和越南是“同志加兄弟”。
在美国发生举世震惊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人们纷纷逃离纽约之际,我却从上海飞往纽约进行采访。我除了写出50万字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之外,也拍摄了许多照片,包括惨不忍睹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废墟、哀悼的人群,等等。我注意到街头的公用电话,把镜头推近,拍摄了上面的“9·11”——在美国每一部公用电话上,都印着报警电话号码“911”。我也拍摄了纽约洛克菲勒广场上迎风飘扬的几十面星条旗,拍摄了裹着星条旗头巾或者戴着星条旗领带、穿着星条旗外衣的美国人,还拍摄了华尔街餐馆里长方形星条旗蛋糕,以及穿着星条旗礼服的新娘,他们借此表现受到恐怖袭击时举国上下高涨的爱国主义情绪。
我曾多次到过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从空中、从海上、从桥头多角度拍摄过这座跨海的红色雄伟大桥。这一回,我守在桥头,终于拍到骑着自行车的全副武装的警察从桥上驶过。因为自从金门大桥被列为恐怖分子可能袭击的目标之后,美国加强了对金门大桥的守卫,警察们开始戴着头盔、骑着自行车巡视大桥。
在台北,我拍到了一帧几十辆摩托车在市中心马路呼啸而过的照片,就连台湾朋友见了,都笑道:“这简直是在举行摩托车奥林匹克比赛!”那时我一到台北,就注意到台北自行车少而摩托车多,街道两侧往往堆满成排的摩托车,一群群戴着头盔的摩托车手从街上飞驰而过。拍摄停放在那里的摩托车好办,但是拍摄“飞车”就不那么容易。经过观察,我发现每当红灯亮起来的时候,一辆辆摩托车总是挤到最前面。一旦红灯变成绿灯,摩托车就抢在汽车之前“蓬蓬”而过。越是红灯时间长的路口,“积累”起来的摩托车越多,绿灯亮了,那摩托车队便非常“浩大”。这样,我守候在八德路的红绿灯附近,果真拍到了非常“壮观”的摩托车群。
我也注意到,台北的人行道颇有“特色”:人行道不是由当地政府统一铺设的,而是各家自铺,因此不仅五颜六色杂乱无章,而且高高低低,行人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当然,我也把这一“特色”摄入镜头。
我拍摄了不少台湾招牌。这是因为我发现台湾的许多习惯用语与大陆不同。比如“美体小铺”,卖的是化妆品;“医衣铺”,原来是缝纫店;“捷运”是地铁;“便当”是快餐店;“宾士”轿车,是“奔驰”轿车。另外一类招牌,则给我眼熟之感。比如,台北街头常见“太平洋房屋”“信义房屋”,跟我在上海见到的一模一样,因为这些房屋中介公司总部在台湾,如今打入上海市场。同一块招牌出现在台北和上海,反映了两岸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上海,我喜欢喝永和豆浆,当我来到台北县永和镇永和豆浆老店,倍感亲切。我理所当然拍摄、采访了永和豆浆老店,了解他们打入上海市场的经过。
迪拜的公共汽车漂漂亮亮,清清爽爽,而且也有高高的双层公共汽车。双层的旅游巴士,顶层是敞篷的,便于观光。不可思议的是,迪拜的公共汽车站用玻璃封闭起来,安装了冷气空调,这在世界上恐怕是独一无二的。
我把旅游作为观察生活、深入生活的好机会。在旅游之中,我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不过,我的视角往往与专业摄影师不同,他们注重风光摄影,而我则偏重纪实摄影。由于长年从事纪实文学创作,我的镜头对准了社会焦点。当然,我也不会放过任何美景。青山绿水,海浪沙滩,朝霞夕阳,蓝天白云,车水马龙,跨海大桥,古堡宫殿,壁画雕像,一一被我摄入镜头。
选自《镜头看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