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参观故宫字参观了故宫篇一
70年前,国军战败,狼狈不堪的蒋介石还不曾忘记北京的这些宝贝。于是,这个史无前例的大迁徙开始了,从而成立了台北故宫。
大巴车到一座大山脚下停下。我走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土黄色的建筑,不是很大,但颇有中国古建筑的特色,第二个阳台上青天白日旗随风飘扬。
进入屋内,雕像国父孙中山安然端坐,目光深邃,而带着一丝警惕,遥望远方,犹如一位巨人守护祖国宝岛的大好河山。
走进展厅,灯光立刻暗了下去。我们先来到清朝皇室区,只见各种珠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有红珊瑚、猫眼石……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恨不得亲手抚摸下。
这时,一个如同狗项圈一般的小玩意儿吸引了我的目光,这是什么?哦,原来是手饰,只见它散发着金光,夺人眼球,外面镶着漂亮的珊瑚,一定很珍贵吧。
来故宫,一定要看镇馆之宝-“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虽然人很多,但我抢先占据有利地形,能近距离欣赏。“白菜”放的位置已不是原样,但还是显现出它原有的美感,颜色十分鲜艳。它全部由玉构成,下面白如雪,而上面颜色多种多样,有翠绿、淡绿、黄绿……,爬在菜叶上的虫子雕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我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肉形石”的皮、瘦肉、肥肉都雕刻得非常逼真,细看,感觉十分油腻,让人垂涎欲滴。
出了故宫,我无意中听到有人在埋怨:“哎,老j真坏,就不留点给我们吗?”对的,这些文物由于战乱颠簸流离,就像一个远在他乡漂泊的游子,只能遥望北京故宫日思月想。我想,终有一天,它将回归故土。
参观故宫字参观了故宫篇二
当我迈过端门的门槛见到紫禁城的正门——午门时,心中不由得一阵感动,多少忠贤义士,将她们的热血洒向午门前的大地,让自己的灵魂漂浮在祖国的上空,永远捍卫自己的祖国。人的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她们的死不但重于泰山,而且深于大海,是永远不能使后人忘怀的,是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的。
过了午门,我们便来到太和门,太和门是紫禁城的外朝正门,清顺治帝入关后,在此颁布了第一道大赦令,那时的紫禁城一定热闹非凡,想起当时大家走街串巷,街上灯火通明,真恨不得生在当时那个时代,可以去体会一下当时的热闹,现在只能去寻觅当时留下的余音了。
再往北走,就是紫禁城的正殿——太和殿,也称金銮殿,殿内中央摆有金漆雕龙宝座,使我不由感叹万分,啊!那时的'皇帝多么威风,可惜现在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原来的禁城,现在已成为游人参观的路游景点,原来是皇亲国戚,现在也不过是平头百姓,如果清朝一直处于鼎盛至今,相信在如今的状况上一定又是大不相同。
过了太和殿就是中和殿,据说曾经是光绪皇帝变法失败的拘禁处。如果当时光绪皇帝变法成功了,也许现在的中国还会强大的很,也许就不会给日本以可乘之机,也不会有东亚病夫这一称号,看来当时的中国还是腐败占了先机。
紧挨着中和殿是保和殿,这里曾经是科举考试的地方,无数文人雅士在此展开了政治的抱负,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画卷上,勾勒出绚烂的一笔。
纵览故宫,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题,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仿佛是一只即将腾飞的雄鹰,我坚信,在过不久,中国将和这只雄鹰一起在世界的上空翱翔!
参观故宫字参观了故宫篇三
星期天,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故宫博物院。
进了午门,就是太和门,太和门前还有金水桥。太和门在明朝,特别是明朝前朝的时候,是皇帝和大臣们讨论,处理国家大事,也就是上早朝的地方。所以,太和门的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
穿过太和门,望见了太和殿,简单的说,太和殿是皇帝权力的象征,是举行最高级别的仪式和大典的地方。
三层石台上共有18个铜香炉,象征着清朝的18个行省,龟、鹤在传说中都是长寿的动物,在太和殿两边摆上龟、鹤,象征着国运永昌。每当大典时,就在龟、鹤的肚子里和香炉里加上香料,然后点燃,于是龟嘴,鹤嘴和香炉一起散出缕缕青烟,使太和殿显得更加神秘、庄严。太和殿东西两边分别是日晷和嘉量,在等级最高的太和殿两边摆上他们,表明皇帝有规定时间和计量的权力,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太和殿地面铺着砖,是一种亮亮的带有一点墨绿色的方砖。那么,它是怎么烧制的呢?首先是选土,工匠们将泥用水浸透,再反复摔打,让它变得结实,这道工序叫“练泥”。泥练好后,装入模具,还要进一步踩实,才能制成砖坯。刚制成的砖坯还不能放入窑中,需慢慢地阴干,再入窑烧制。一烧就是130天,烧出砖,还要用桐浸泡49天。经过这么复杂的工艺烧成的砖,还要经过严格的检查,要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才能使用。
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宫殿,我在感叹故宫的雄伟之余,不禁让我联想到:这中间既包含着工匠们多少的汗水、泪水和鲜血,也包含着他们多少的聪明和才智!
参观故宫字参观了故宫篇四
星期天,我们全家十分高兴地走进了向往已久的沈阳市故宫博物馆。
沈阳故宫博物馆是清朝入关前的一座皇宫。整个故宫是以崇政殿为中心的轴对称图形。进入故宫建筑群会有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游览路线。
我们走的是中路,首先看到了崇政殿和十王亭。崇政殿居中,十王亭左右竖立,每排各五个,整齐排开,整个建筑看起来十分威武,庄严肃穆。其中,我最喜欢的建筑就是崇政殿。崇政殿是清朝皇帝上早朝问政事地方,而且据说崇政殿的搭建没有用一根钉子,复杂的木制结构精准有序。崇政殿的颜色主要以红色,蓝色和黄色为主,内壁呈圆柱形。看着威严的崇政殿如同看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坐在大殿中央,接受百官朝拜的壮观场面。
走出崇政殿来到十王亭,这里陈列着八旗军的各种兵器,真是应有尽有。其中火枪是我最喜欢的兵器。火枪的枪托和枪把都是木制的,枪身很长,像极了早期的步枪,显示出了当时清朝官兵的智慧。但是也不禁让我想到一个问题,火药本是中国发明的,却在清朝晚期成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武器,心里不由地升起一阵悲伤。
"瞧!那是什么?"寻着声音望去,我看到了大名鼎鼎的锁子甲,立刻来了兴趣。锁子甲是古代的"防弹衣",由铁环做成,中间一个母环控制着四个子环,环环相扣,刀枪不入。当年清军将士不正是身穿锁子甲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勇猛杀敌的吗?心中不由得赞叹锁子甲发明者的伟大智慧!
以前我认为清朝相比其他朝代,军事力量是薄弱的,但是游览故宫时,却从博物馆的陈列中看到了清朝人的智慧与勇敢,让我对它产生了几分敬畏之心,更激发起研究清朝历史的勇气和决心。
参观故宫字参观了故宫篇五
北京和台北都有故宫,两个故宫都是游客首选的景点。记得有人说过:“北京的故宫有宫无宝,台湾的故宫有宝无宫。”因此,一直期待着能够到台湾亲身体会一下。今年暑假,妈妈带我随团到台湾旅游,我终于如愿以偿,参观了梦寐以求的台北故宫,觉得不虚此行。
听导游介绍,台湾故宫博物院有三件镇馆之宝: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看过之后,果然名不虚传。其中,玉白菜给我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
玉白菜的谐音为“遇百财”,表示祝福财星高照,财运当头的意思。玉白菜是由一整块玉雕刻而成。这块玉分为白色和绿色两个部分,白菜头正好是绿油油的翡翠色,白菜帮子是利用色白圆润的白玉雕刻而成。更加令人赞叹的是,白菜上趴着的蟋蟀也是由玉石上的一小块黄玉雕刻出来的,栩栩如生。真不愧为独具匠心、鬼斧神工之作。
此外,我还看到了收藏在北京故宫、恰逢在台北故宫展出的清代象牙雕的“多层球”。每个球里面都有一个小球,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层套一层,而且每个球并非只是光滑的球面,上面还雕刻着许多精致的花纹。其创意构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令我流连忘返。
游览休息的时候,母亲告诉我,由于内战,北京故宫的许多珍宝都运到了台湾,并在台北仿建了北京故宫予以收藏。有些藏品被迫一分为二,分别放于北京和台北的两个故宫,如“富春山居图”,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最近才得以在大陆合璧展出,实现了两岸携手,共同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这次旅行让我大开眼界,收获颇多。的确,妈妈说得对,只有两岸政治友好,我们才能跨越海峡到台湾旅游。真希望台湾和大陆能够像“富春山居图”一样合璧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参观故宫字参观了故宫篇六
天边有两朵乌云,太阳也不见了踪迹,时而刮来两阵冰冷的寒风。虽然天气比较糟,但是我的好心情却一点也没有受天气的影响,依旧阳光灿烂。因为今天我和同学们要游台北故宫博物院。
导游领我们进大厅之后,上楼到了二层,开始正式的游览。
首先我们参观了翡翠白菜。仔细观察这棵大白菜,乳白色偏黄的白菜帮脆生生的能掐出水来。菜叶边上的锯齿就像海水碧绿的波纹,而且白菜上的叶脉也是清晰可见,真像是一颗大白菜。
导游告诉我们说这颗白菜上还有两个蛐蛐儿呢。
我们争先恐后的趴在展台上寻找蛐蛐儿,突然一个胖胖的男同学激动地喊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同学们互相告诉伙伴们蛐蛐儿的位置,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去,还真有两只肥硕的栩栩如生的蛐蛐儿匍匐在菜帮上像要随时准备跳跃离开。
导游告诉我们说,这个翡翠白菜是清代的能工巧匠在一块一边灰白一边翠绿的玉上精细雕琢的。白菜从谐音来讲寓意着百财,是很旺财,吉利的象征。
这使我们更加惊奇,赞叹了:就算是人工雕刻的作品那已经是巧夺天工了,选材之妙就像是浑然天成,而且还有这末深刻的寓意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了。
之后我们又参观了肉型石。肉型石的外观像一块厚厚的五花肉,乳白色的毛纤毫毕现,逼真极了。仿佛都能闻到肉的香味来,勾起人们的食欲来,让我垂涎欲滴了。
我们又参观了书画,碑帖,青铜器,玉雕,陶瓷,刺绣……这些国宝有些大自然的杰作,有些是能工巧匠们一点一滴的辛勤汗水的结晶。
一件件国宝让我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短暂的展览在我们的欢笑声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