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雪东北菜篇一
冬弟弟可调皮了,姐妹们叫他别去,他偏偏唱反调。你看,这棵树叶子被他吹黄了,那棵树的叶子被他吹到地上。动物们可安静了,他们都去睡大觉了。人们穿上厚厚的棉袄,迎接丰收大年。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好地方-----南雄!
家乡雪东北菜篇二
中华民族是众多民族的历史聚合体和多元文化的共同体。东北地区是历史上多民族聚居的重要文化分区之一,民族众多,习俗多彩是形成本区饮食文化丰富内涵与斑斓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征,因此也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聚合与共同性的文化区域之一。
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历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慷慨地提供了各种各样丰美的原料,勤劳勇敢的人们则在向大自然索取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不仅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养料养护了自己的身体,也在开发和利用这些物质养料的同时开拓了自己的心智。
厚重的民族食俗风情与文化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食物原料的丰富合理与食品结构的科学性。在那个人口对土地和生态环境远没有表现出压力倾向以前,人们的选择能力和空间都是较大的,因而便在极长的历史时间里保证了居民食品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肱股。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总体中的地位,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首先是她的民族众多性,从而在某种程度可视为如同西南、西北等代表性分区一样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民族性的缩写。
其次是东北地区的先民鲜卑、女真、蒙古、满等族,还先后入主中原或君临全国,因而对中华民族的政治、思想、经济、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甚至决定性和永久性的影响。这些崛起于东北大地的民族,一次次地向中华民族文化的母体中注入了无比遒劲和深厚的生命力。
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文化自然也在极大程度上融进了白山黑水冻土地的基因。第三是食物原料对其他地区的输入,长久地影响了各地区人们的食物结构、食品风格和传统习俗。
3.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东北地区历史上虽远离民族政治中心的边塞,但从文化发展上看,她却是边而不塞,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是东北区域文化历史性特征。在整个文明时代,黑龙江地区仍是开放的文化区。
不论中原政权鹿归谁手,不论内地是统一还是割据。东北地区都同内地始终保持着紧密频繁的经济、文化、政治联系,并一直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当然与此同时是她对中原及周边地区的影响。但这种开放性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叶,直至20世纪中叶,表现得尤为活跃激烈。
东北地区的许多城市都聚居了大量的欧洲籍侨民,哈尔滨市本世纪初曾因此而有了“东方巴黎”、“东方莫斯科”的雅号。哈尔滨几乎可以吃遍欧洲各种民族的风味饮食,当然其中影响更大一些的要属俄式大菜了。
东北地区饮食文化的一个明显的历史特征,就是她的开放性,她博大的包容性和巨大的消化能力,她广泛地吸收祖国各地多民族的文化营养,又同样融进国外文化,从而使自身愈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家乡雪东北菜篇三
吃年夜饭是大家都比较重视的事情,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东北菜年夜饭菜谱,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如果没吃过这道菜,你就不算吃过东北菜。香气四溢的排骨,蒜香扑鼻的豆角,加上一碗松软可口的米饭,绝对能开启你萎靡不振的味觉。在东北,逢年过节,平日吃喝,这道菜都是最受欢迎的主菜之一。
所谓正宗,在东北菜里很多时候指的是食材。以小鸡炖蘑菇这道菜为例,在东北,小鸡是指不喂饲料散养的家鸡,而蘑菇是指山里生长的野生榛蘑。食材只有具备以上要求,做出的菜味道才纯正。所以,过年时节,家鸡和野生榛蘑是东北年夜饭的必备原料。
鱼,在东北象征着吉祥富裕,红烧鲫鱼的寓意是年年有余。在东北,这道菜通常放置餐桌正中,一家之主第一口吃的也是它,这道菜通常要有剩余,寓意一年丰盈富裕。
猪手,又名猪蹄、猪脚,在东北年俗里寓意是“搂钱”的耙子。无论男女老少,过年这天总会啃块猪手,以期望新年里财运亨通。
初见这道菜的人,很难把它和美食联系起来。但是如果尝过其酥脆喷香的味道,绝对能抵挡住内心的不安,食之后快。在东北年夜饭里,这是一道营养价值和美味兼具的`点睛之作。
在东北,如果你过年前一周去走亲戚,就会发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盖着白布的盆,或在地上,或在炕上,问过就会知道,这是在生豆芽。只过一周,盆里便满满地挤着白胖的豆芽。待到过年时,油锅里一过,无论是清炒还是凉拌,味道都最好不过。
翠绿绿的颜色,令人食欲大开的味道是这道菜的最大优势。在东北年夜饭里,这道菜可以算作孩子们最喜欢的青菜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下酒菜之一。
东北人喜欢吃豆腐,最常见的还属溜豆腐泡,这道菜因其方便美味,不仅成为年夜饭的主角之一,也是平日里婚事宴请上的必备菜品。
东北人在年夜饭上是喜欢自己动手的,还没过年,自制的肉肠,蛋肠就已经备好了。过年那天,切上满满一盘,即能下饭,也能下酒,同时专治各种挑食的熊孩子们,堪称年夜饭中的“百搭菜”。
猪头肉这道菜在东北人的记忆里一般都是热腾腾出场的,它的出现同时配着一碗蒜酱,满口的蒜香和肉香,再喝上一口啤酒,包你还能吃下两碗饭。
东北凉菜看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却是最讲求厨艺的。需盐、味精、白糖、醋、酱油、香油、料油等多种调料才能拌出独有的清爽可口。这道菜通常作为下酒菜,所以在年夜饭里它需求量最大,待时最长。
家乡雪东北菜篇四
有一说,在东北炖菜排行榜中,始终高居榜首的就是小鸡炖蘑菇。早年沈阳,小鸡炖蘑菇可是年三十儿的主菜,也是招待来宾的招牌菜。曾有句老话说:“姑爷进门,小鸡断魂。”就是说新姑爷陪媳妇回娘家,老丈人家一定做小鸡炖蘑菇。
制作方法
所需食材:
嫩公鸡1只、榛蘑100克、葱段20克、姜5片、干红辣椒10克、大料3块、生抽4大匙、料酒2大匙、盐适量、冰糖5克、食用油2大匙。
作法:
1、嫩公鸡经过初步加工后,去除头、屁股,洗净沥干水分,剁成小块。
2、榛蘑去除杂质和根部,用清水淘洗干净,用温水泡30分钟,沥干待用,浸泡榛蘑的水过滤掉杂质以后待用。
3、炒锅烧热,放入2大匙油,待油烧至6成热时放入鸡块翻炒,炒至鸡肉变色,水分收干。
4、放入葱、姜、大料、干红辣椒,炒出香味。
5、加入榛蘑一起炒匀。
6、加入酱油、糖、料酒,将颜色炒匀,加入浸泡过榛蘑的水和开水烧开。
7、加盖转中火炖30分钟左右,至鸡肉酥烂,汤汁收浓(中途要注意查看,防止鸡肉黏锅),最后用盐调味,装盘即可。
1、榛蘑因为是野生,所以根部有较多的泥沙,在清洗的时候要仔细。
2、在煸炒鸡块的时候一定要将鸡块中的水分尽量煸炒出来,这样炖出的鸡肉会特别香。
3、香料不要放太多,避免抢了榛蘑的味道。
4、榛蘑好吃,泥沙较多,一定要充分浸泡后仔细清洗,不然吃到牙碜就不好了。
猪肉炖粉条
该菜是东北菜的代表之一,富有特色的东北地区风味菜肴,深受南北方人的喜爱。
所需食材:
油炸花生米150g、红薯粉条或土豆粉条150g、五花肉100g、大白菜200g、辅料:油(适量)、盐(适量)、青红椒(适量)、生抽(适量)、花椒(适量)、东北大葱(适量)
作法:
1、把所有材料准备好。
2、粉条提前用温水泡软。
3、五花肉洗干净,切成块。
4、锅中注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倒入切成块的五花肉,氽烫至水开,取出,沥干水分备用。
5、京葱洗干净,切片。
6、八角、桂皮用清水泡洗干净。
7、蒜瓣去衣备用。
8、锅洗净烧热,下小许油,放入冰糖,小火炒成焦糖色。
9、倒入沥干水分的五花肉,快手翻炒。
10、加入1勺老抽给肉上色。
11、然后加入白菜翻炒出水分。
12、可适量加入水放入盐八角老抽,盖上锅盖。
13、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20分钟。
14、加入泡好的粉条再炖5分钟。
15、加入味精等调料,出锅。
地三鲜的主要食材是土豆、茄子、青椒。土豆经过高温油炸后,会生成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茄子富含维生素p和抑制角苷,常吃能降血脂,但具有超强的吸油能力,炸过的茄子,简直变成了小油包。青椒经过油锅“洗礼”,维生素c差不多也消耗殆尽了。
制作方法
所需食材:茄子100克,红辣椒1/2个,青辣椒3个,土豆150克,生姜1小块,大蒜5瓣,淀粉适量。食用油500克(实耗30克),精盐1小匙,白糖1/2小匙,味精1/2小匙。
作法:
1、先将土豆削皮,再把土豆、茄子和辣椒洗净,均切成滚刀块,大小要一致,淀粉放入碗中加适量水调匀。
2、姜切末。
3、蒜剁成茸,
4、往锅内放油,烧热,把茄子、土豆炸熟至金黄色后捞起,沥油,
5、锅内留少许底油,放入辣椒、姜末拌炒,再往锅中倒入茄子、土豆和其他调味料,出锅前放蒜茸,淋入淀粉,勾芡盛起即可。
特点:
咸鲜味美,老幼皆宜。
土豆、茄子可以同时放入油锅炸(有的茄子比较老,可以先过一遍油)。
原名锅爆肉,是一道东北菜,光绪年间始创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厨师郑兴文之手。
制作方法
所需食材:
猪里脊肉300克,土豆淀粉150克,白糖100克,醋100克,酱油、盐、香油、葱、姜、蒜、香菜适量。
作法:
1、首先把猪里脊肉切成3毫米厚的大片,用适量盐抓匀、入底味,淀粉加水泡透,待淀粉沉淀,把水倒出。
2、把淀粉放到装肉的碗里,抓匀,葱姜切丝,蒜切片,香菜梗切段。
3、锅上火,加入3斤油,待烧至七成热时,逐片下入挂好淀粉的肉片,炸至3分钟左右,外表挺实、敲时有清脆声捞出。
4、待油温上升至八成热,再下入肉片复炸,把糖、醋、酱油、香油调匀,肉炸脆用漏勺捞出。
5、锅留底油,放葱、姜、蒜炒香,放入炸好的肉片,烹入糖醋汁,颠翻均匀,加香菜梗,出锅装盘即可。
【结束语】其实说起来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菜如《自制血肠》《酱大棒骨》《粘豆包》《韭菜盒子》《手抓羊排》《松仁烧鹿筋》《滑子菇炒黄瓜香》《松仁玉米》等等喜欢的朋友可以自己在家做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