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难忘师恩篇一
裤袋熊
九月九日,这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你一定会问这是什么节日。九月九日就是我们最可爱又最辛苦的老师的节日。再这个节日里,我们应该深情的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是您教给我们怎样思考,是您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放学回家后,您还在等下给我们批改作业。您为我们操碎了心。在这个教师节里,我们应该用行动来给老师一份惊喜。上课时认真听讲,读课文时有感情放声读出来。交给老师一份完美无缺的作业。给老师做一份有创意的贺卡而且是自己请手做的。用自己最好的表现来告诉老师,祝他(她)们节日快乐。用深情的语言来说一声:谢谢你,老师。用最好的成绩为班级争荣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在这儿,祝老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难忘师恩篇二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连贯、通顺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3、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二、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师生情课外阅读文章。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齐读课题——;介绍了解——刘绍棠。
2、师生交流刘绍棠的情况。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事?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一)解决故事: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田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请认真读一读这个故事,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请一位同学到前边讲给其它同学听一听。你喜欢这个故事吗?说说理由。
3、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请结合着7—10自然段,谈一谈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田老师爱编故事,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入了迷。板书:入了迷。
5、师:田老师爱编故事,除了让我入迷之外,还对我有什么影响呢?
开了窍;怎么让我开窍的?
6、师小结:此时此刻,你就是作者,你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你想对田老师说点什么?(谈感激之情)三个方面,师的评价。
学习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是啊,田老师在文学方面对我影响这么大,我又是怎么做的呢?(感激——行礼,终生难忘)
7、小结总结板书,用自己的话总结——引出“师生情深”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认为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3、你想对教过自己的老师们说几句话吗?
结语:从幼儿园到现在,有许多位老师教过我们,我们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所以同学们要尊重每一位老师,不要忘记老师的教诲之恩。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自己的恩师:
2、阅读:《我最好的老师》(大卫·欧文)《师恩难忘》(梁晓声)
《我的老师》(贾平凹)
3、搜集一些关于赞颂老师的名言,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六、教学板书:
师恩 难忘
(刘绍棠)
编故事行礼
让我入迷 感念
让我开了窍终生难忘
师生情深
七、教学后记:
难忘师恩篇三
师恩难忘(苏教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67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3人。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1岁左右,年龄结构比较正常。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整体基础较好,语文成绩还比较平衡,但拔尖的学生不多,几乎没有。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勤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
3.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作者刘绍堂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课文的特点是选取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应该有意识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5.教学难点分析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6.教学课时: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3、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名读。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默写并指导写字
娓娓动听歇脚念叨
身临其境教诲炊烟
◆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
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
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8.作业安排
a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9.自我问答
其次,让学生熟读了课文,思考:“田老师给我上课的情景,课文从第几节写到第几节?”提取文章的中心段,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了三段。
师恩怎样“难忘”?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到“仍然、恭恭敬敬、深深感谢、行礼”等词语,让学生领悟以至于在四十年后,作者对田老师教诲之恩的难忘。通过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作为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的品读,感受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表达我对田老师的难忘。抓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解,更感受到师恩难忘。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师生”间情谊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从而懂得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回报老师的付出。课后,觉得自己在处理理解第一句话“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时,所提问题的引导、针对性不够强,因此学生在这一句子的理解上花了较长的时间,以至于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当堂完成,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难忘师恩篇四
1、认知目标: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2、能力目标:能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两课时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感悟作者对教师的难忘之情。
一、导入 课题:
2、揭题: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3、播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再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读读。试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四、略读第一段。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
a:抄写词语。
b: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一、回顾复习。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深入学习,再现情景。
1、速读课文第二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2、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3、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再指名朗读。
5、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并交流一下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三、默读课文第三段。
1、读一读,想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自由读,再指名读。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全文。
1、跟着录音轻读课文。
五、迁移练习: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事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 :
a:准备名人故事交流与尊师名言交流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送给你的教师表达自己的祝福。
b:预习下文。
难忘师恩篇五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6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难忘师恩篇六
一、本学期我们要养成读书做笔记、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读书做笔记有三种形式:摘抄 、编写提纲 、写读后感 。
二、填空: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他通过对小学一年级一位教导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我对文中“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是: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也比喻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激起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与向往,最终使作者走上了文学之路。
三、赞美老师的名言: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根据提示写成语。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五、词语解释:
1、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2、身临其境:亲身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3、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4、引人入胜:胜,胜境,美好的境地。文中指田老师讲的故事很有吸引力,把人带到了美妙的境地。
六、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
(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
难忘师恩篇七
老师,两个多么神圣的字眼啊!人们常常用动听的语句来赞美老师,但我觉得无论用多么好听的语言也表达不尽老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我觉得只有用最朴实、发自于我内心的话语才能描绘您对我关怀至深的情思。
我的班主任—胡老师,她教了我们三年多,一直以来,她为我们付出了不少心血,教会了我们知识,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呕心沥血地付出从来都不求丝毫回报,只为了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还记得是一年级的时候,我握笔的姿势总是不对,这个毛病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许多老师都置之不理,只是教了我后,我仍不改,所以他们早就没了耐心。而您,一次又一次伏下身子,手把手地教我握笔的姿势。可我每次都不习惯,最后趁您一走,又变成了老样子。可您还是没有放弃我。渐渐地,我的握笔姿势有了很大进步。现在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偶尔还是有点控制不住把笔握错,但只要你发现总会帮我纠正。老师,我一定会努力让“偶尔”变成“从不,”因为我清楚地意识到要是我又把笔握错,我就太对不起您了。
老师,您就像那灯塔照亮了我前进的路!老师,您对我的关爱我终生难忘。老师,谢谢您!
难忘师恩篇八
师恩难忘教案及相关资料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给文章分段。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渗透了老师的多少心血,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著名作家刘绍棠在《师恩难忘》这篇文章里表达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篇深情而朴实的文章。我们能深切体会到作者的一片尊师情。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带着“是一件什么事使作者难以忘记老师的恩情的”这一问题自读课文。
3.理解词语:姥姥 念叨 戛然而止 引人入胜 身临其境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生字词正音
念叨 炊烟 茂盛 邻近 娓娓动听 歇脚 往事 心田 滋润 身临其境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法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第二段(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4年都是如此。
第三段(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会用“娓娓动听”和“身临其境”两个词语造句。
二.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哪几小节写了这件事?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四人小组交流自学所得。
(3)这件事为什么让我到今难忘?
5.指导朗读。
(1) 从这几个自然段的阅读中,你们觉得田老师教课有什么特点?
(2) 我们应该怎样读?
(3)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三) 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找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的词句,并想一想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仍然、像……那样……恭恭敬敬、行礼、深深感谢、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3.儿时的一位乡村小学老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
4.指导朗读:范读、试读、自由练读、齐读。
5.小结并板书。
(四)自由朗读并尝试复述全文。
(五)作业。
教后记:
难忘师恩篇九
师恩难忘(苏教版课标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67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3人。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1岁左右,年龄结构比较正常。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整体基础较好,语文成绩还比较平衡,但拔尖的学生不多,几乎没有。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勤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
3.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记叙文。作者刘绍堂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课文的特点是选取的事例平常、普通,但却典型、具体,在叙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应该有意识指导学生学习这种写法。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5.教学难点分析
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6.教学课时: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2、指名作答。
3、揭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板书课文标题。
二、初读全文
1、自学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学一年级时的一位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四、理清课文脉络。
1、用提取中心段的方式分层。
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我到邻近的一所乡村小学读书。
二(2-7)教语文的田老师在讲课文时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且四年都如此。
三(8-9)我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
五、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略读课文第一部分
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三、细读课文第二部分
1、速读第3至7自然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2、你不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
①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②指名朗读。
4、反复阅读第5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说说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四、美读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传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练读;
③指名读。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五、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默写并指导写字
娓娓动听 歇脚 念叨
身临其境 教诲 炊烟
◆针对学生错的字帮其分析原因,同时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这些词语。
2、文章有不少成语,你能想起来几个吗?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成语再加深感知课文。
二、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8.作业安排
a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她)的一件事写下来。
9.自我问答
其次,让学生熟读了课文,思考:“田老师给我上课的情景,课文从第几节写到第几节?”提取文章的中心段,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了三段。
师恩怎样“难忘”?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到“仍然、恭恭敬敬、深深感谢、行礼”等词语,让学生领悟以至于在四十年后,作者对田老师教诲之恩的难忘。通过对句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作为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的品读,感受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表达我对田老师的难忘。抓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理解,更感受到师恩难忘。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师生”间情谊的珍贵,明白老师对自己教育时的良苦用心,从而懂得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回报老师的付出。课后,觉得自己在处理理解第一句话“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时,所提问题的引导、针对性不够强,因此学生在这一句子的理解上花了较长的时间,以至于最后教学内容不能当堂完成,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