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小学字话端午字篇一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让我想起了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它广泛流行于汉、壮、布依等民族地区。
据说端午节的来历是这样的:曾经有位诗人,名叫屈原。当自己的祖国被占领时,他无比绝望,于这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楚国人民十分悲痛,用种种方式来追思他。我们吃粽子、赛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说起吃粽子,那算得上是最主要的习俗了。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粽子的传统形状为三角形,也有长方形的。一般根据其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在粽子里撒上白糖,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除此之外,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当属赛龙舟。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从那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举行龙舟赛来纪念他,借划龙舟驱散江中的鱼蛟虾蟹,以免吃掉屈原的遗体。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记得小时候,妈妈用具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系在我的手腕和脚踝上。听说这叫长命缕,也许戴着便能“长命百岁”吧。不过,现在这个习俗已不常见了。另外,在一些较为传统的家庭中,还要插“五端”,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我猜这些东西和辟邪有关。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小学字话端午字篇二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所有的传统节日都和美食节八九不离十:春节——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吃的都摆名字上了、端午节——粽子、中秋节——月饼…这也正迎合了各大吃货的心意,可以抓住过节这一借口大吃一顿了。
粽子肯定是刚刚过去不久的端午节的重头彩——又甜又软还带点咸味的糯米,配上可口的板栗,极富嚼劲的肉粒。美味不可挡,口水已流三千丈。stop!粽子还不是主角,压轴的来了!
“开饭了——”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号角,我们如同猛虎一般奔向餐桌。
“啊——什么菜这么香!”我的唾液开始疯狂的分泌。
来到餐桌前,我如同强盗看到财宝般欣喜若狂,“鸭子!”天哪!这鸭子看上去平常,但一闻,浓郁的香味,吃一口,鲜嫩多汁又带有一些恰到好处的辣味,吃完后,满嘴余香,“太好吃了!”再来一块,汤汁的味道全都到极富嚼劲的肉里了,简直是上等佳品。
一块一块又一块,这鸭子看上去有点油,但根本就不腻,吃一块还想再吃一块,那金黄的、上面缀满了红辣椒的鸡爪比起这鸭子来又算得了什么?饭更是只动了几口。
最后一锅鸭子被我消灭了2/3,还有1/3被爸爸吃了,太美味了!
我不由得赞叹道,此鸭只应天上有,人间更得几回吃!
依稀记得上一次发出这样的赞叹,是因为我声称吃到了最好吃的红烧肉,我真是个肉食高级动物。
“啊——什么东西这么香!”去也。
端午小学字话端午字篇三
“来,来。”
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你猜对了。今天是端午节,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在老家。端午节有吃粽子、蚕豆、插艾叶、洒端阳水、端阳洗澡、喝雄黄酒的习俗。在一些地区,有龙舟比赛。
端午节前的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在门窗上插艾叶、菖蒲。你知道为什么要插艾叶吗?因为端午节是夏天传染病开始上升的时候。将艾叶插入门窗,利用挥发性芳香气味净化空气,驱走蚊蝇,驱走瘟疫,消除邪恶,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端午节除了插艾叶,还吃粽子。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这一天,妈妈从超市买了各种好吃的粽子。有鲜肉栗子味,原味,甜蜜枣.当我妈把粽子从电饭锅里拿出来放到我的盘子里的时候。我闻到一股清香。我剥下粽子的叶子,咬了一口。感觉糯米和各种豆在嘴里跳舞,味道极好。吃这个粽子就像来到一片竹林,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蓝天绿草。
大人吃饭时还会用雄黄在孩子额头上写“王”字,以驱邪防虫咬蛇。
洒端阳水也是端阳节的习俗。艾叶、菖蒲、柏枝等芳香植物放入桶中。在户外过夜。第二天,把艾叶和菖蒲蘸一点端阳水,洒在房子的每个角落。洒完后,在水里放一些鸡蛋或鸭蛋,然后烧开水。水凉了,用这些端阳水洗澡。洗澡时,把端阳水中煮好的鸡蛋或鸭蛋滚遍全身。奶奶说在端阳洗完澡,夏天就不会有痱子了。因为端阳水有驱邪杀菌的作用。
在一些地方,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赛龙舟。几名参赛者坐在雕刻精美的长桨龙舟上。两只手有节奏地左右划水。旁边的观众为参赛者欢呼。而参赛选手则是自己驾龙舟,征服风浪,战胜困难。
这就是我们家乡快乐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