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介绍商丘篇一
秋姑娘来到果园,她把手中的颜料一撒,所有的果实都染上了自己应该有的颜色。
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像小朋友的脸蛋;金灿灿的橘子像一个个小太阳,发着光芒;紫色的葡萄像宝石一样,闪着诱人的光泽。
公园里,棕色、绿色、红色、黄色的树叶随着秋风翩翩起舞,像一只只美丽优雅的蝴蝶。
田野里,白色的棉花,黄色的玉米,金色的稻谷,全部都向我们展开了美丽的笑脸。
花园里,许多叶子都被秋天给吹落了,很多好看的花都枯萎了,只有菊花在与秋天拼搏着。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诗人元稹的一首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天是一幅漂亮的风景画,我爱秋天!
介绍商丘篇二
欢迎来到云南大理古城,我是你们的导游。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云南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部,又名叶榆城、紫城。古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为其新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占地面积3*方公里。
大理为1982年2月8日*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古城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古城内分布了14处市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大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是大理旅游核心区。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置叶榆县,隶属益州郡。
唐宋时期,大理相继建立过南诏、大理国两个地方*。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太和城被南诏国选做其都城。太和城分为外城和内城。外城筑有南北两道城墙,两道城墙的西端在金刚山顶相连接,南城墙长约3350米向东延伸;北城墙长约3225米。
唐贞元四年(779年),皮逻阁之曾孙将都城迁至羊苴咩城,即大理旧城。
唐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南诏天应元年(927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
元朝灭大理国,城毁于兵燹。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大理古城。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1982年2月8日,*公布大理为*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介绍商丘篇三
当树上的名蝉声此起彼伏时,当柳絮轻薄地随风飘摇时,当一瓣瓣的樱花追逐着流水而去时,炎炎的夏日开始了。
丽江是一个小城。曾几何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而今却是在旅游名胜中的一匹黑马。曾经古城的宁静能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那迂回的护城河水,那隔五六米拱起的拱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写照。只是现在,古城到处是琳琅目的商品,花花绿绿的,迷煞了我们的双眼。古城的真谛何在?日益商业化的"古城"亵渎了古城的美.那份静,那份美淹没在嘈杂的叫卖声中,我为古城拭泪。是什么抹杀了她的容颜,是什么吞噬了她的灵魂?。
丽江夏日的风像母亲的手,抚摩着我们。站在四方街,看着不断晃眼的闪光.多少年后我们的后人还能看到这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吗?我担心,我郁闷,更怕。丽江越出名,人们对她的伤害越大。我呼吁,还我古城一片宁静吧。
夏日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我们变得狂躁。我们可爱的小城也会受温室效应的波及。那庄严肃穆的玉龙雪山一点点的化身为水,她要用她的生命给世人一个教训。游人呼出的气体残噬了她美丽的容颜,人们的膜拜毁了她。
我们哭泣着送走昨天的丽江,我们哭泣着忍受着狂热。这年丽江的夏天,紫外线射伤了我的臂膊,也射伤了我们的心。
介绍商丘篇四
此次清明节去姥姥家,因为和姥姥不住在同一个城市,最近一次去还是在去年国庆节。
一边写作业,一边在抬头时不经意间发现天色已暗,屋外逐渐亮起灯光,便来到了与现代都市完全不一样的地方。虽然旁边是各种繁华的商店,有扇门敞开着,走进去,便看见了古人眼中的世界。至于哪个朝代的建筑,我说不清,也不知道,却感受到了万般风情与一整条街的建筑融为一体。只觉这种感觉很奇妙,美的恰到好处。
相对于白天,我还是更喜欢夜色的神秘,它被蒙上了一层面纱,没有白天的真实,有些仙气,又有些虚无缥缈。隔着层层人群,望见被灯光包围的河,倘若再大再宽些,就能见到朱自清《桨声灯里的秦淮河》所描绘的那样。
人多,依然挡不住古城里那份独有的静谧与美好。带些神秘的色彩,隔空对望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时代,让人不禁回忆起那个久远的年代来。
晚上都市哄闹的人群让人看了眼花瞭乱,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但古城依然保持着独有的幽静,显得十分特别。毕竟是古城,轻轻触摸灰白的墙壁,似乎是历经过岁月的冲刷,粗糙,却未曾侵蚀它原本的样子。
突然又让我想起了在苏州的几天。两年前的清明节,园林式的建筑,江南水乡。与昨天看到的还是有所不同,完成了跨越中国北方与南方的使命。将自己置身于楼房与水之间,可以全然忘记时间、忘记人群,只是独自享受这种美,欣赏这种美。
唯一遗憾的地方,这也只是复原出来的建筑,但想要真正看到完全的古迹是不可能的事情。逐渐沉醉于其中,大概是最美好的事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