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它们可以是对成功的总结,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反思,更可以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心得体会篇一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是每年夏季的一项盛事,吸引了许多摄影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前来欣赏。我也有幸参与其中,并从中收获了许多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初次见证
第一次站在高山上观看花环时,我被眼前的壮观景象所深深震撼。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远处是蔚蓝的天空和连绵起伏的山脉,近处是芬芳四溢的山花和郁郁葱葱的草地。花朵们如繁星般点缀在高山之上,色彩明艳而鲜活,给人带来无尽的美好和温暖。这绝非是简单的花海,而是一种大自然的奇妙创造。
第三段:匠心独运
在高山上观看花环时,我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匠心独运。每一朵花都凝聚着生命的力量和美好的愿望。它们经历了风吹雨打、阳光洗礼,才能怒放出最灿烂的光华。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和颜色,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它们无声地给人以启迪和力量,让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
第四段:与大自然的融合
站在高山上,我感到自己与大自然完美地融为一体。寂静的山林中,我能感受到湿润的土壤、清新的空气和微风拂过皮肤的感觉。我不再是外界的观者,而是参与者,与大自然共同呼吸、共同感受。在这里,我感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在脑后,留下的只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美好。
第五段:心灵的启发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不仅仅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活动,更是一种对心灵的启发。在美丽的花环中,我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坚持的意义。每一朵花都是大自然对生命的赞美,无论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如何,都能从花朵身上汲取力量。我学会了珍惜眼前的美好,不再忽略身边的小事,因为它们都是生活细胞,点滴汇聚成宏伟的世界。同时,我也明白了自己作为一名建筑师的责任,要努力创造出美好的空间,使人们能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结束语: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是一次难忘的体验,它带给了我无尽的美好和启发。在花朵的世界中,我看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生命的伟大。通过与大自然的融合,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和。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同时也加深了我在设计建筑中追求美的决心。愿每个人都能拥抱大自然,用心去观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力量。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心得体会篇二
平凡的岁月,不少平凡的英雄;峥嵘的年代,更不缺硝烟中的英魂。《高山下的花环》观看已久,每一个镜头却仍历历在目。它以最精简的手笔,最朴实的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看向那硝烟滚滚的时代。
面对战争,并非人人都生来是英雄。指导员赵蒙生也曾企图逃避,他畏惧,他迷茫,这也正是未经历战争的大多数人的写照。可战火与死亡不会因此消退,而是逼迫人们成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少英雄都是这样历练而来。面对生死的离别,情同手足的兄弟牺牲,再怯懦的灵魂也会觉醒,再柔弱的羔羊也会咆哮。而放眼未来,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战争却并不曾远去。我们未历经死亡,但我们有军人的血性;我们或许畏惧伤亡,但我们绝不退缩;我们并非生来英雄,但浓烈的硝烟终会带给我们重生。
面对战争,人人又都生来是英雄。无论是心直口快的靳开来,还是无私奉献的梁三喜,他们都在时代的洪流下被推向战争。每一名战士身后都有幸福的家庭,牵挂的父母,可面对战争,他们都义无反顾的放下一切,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靳开来说:“干了这碗酒,烈士陵园见!”面对生死未卜的战争,为了身后千千万万家灯火,无数战士前赴后继,用鲜血与生命将“英雄”刻印在祖国边疆。
战争残酷,却也造就了烈士真情。面对断水的危机,副连长靳开来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为战士砍甘蔗,也最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这“生命之水”解决了连队的燃眉之急,为部队的胜利铺平了道路。面对战争的爆发,雷师长义无反顾的将独子“北京”送上战场。他才华横溢,却又默默奉献,虽然年少,却斗志高远。这样优秀的人才,并没有摆架子,比后台,而是扎实工作,立根基层,却不幸牺牲在战场。在战争年代里,正是有无数像他们这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做为中流砥柱,我们的部队才会在千百次战斗中攻坚克难,带领全国走向胜利。
当然,英雄史诗永远传唱,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血与痛的教训。赵蒙生的母亲曾数次力图调动儿子远离战争;组织领导因不喜靳开来的心直口快而扣去他烈士名誉;“北京”甚至为两颗早已过时的臭弹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我们都不能忘记。即使是在新时代的当下,这样的情节也时有发生:位高权重的官员为孩子“开后门”;喜欢甜言蜜语的领导厌恶真正有益的逆耳忠言;日常后勤的疏忽令战士们在训练中伤病百出…站在时代的浪潮前,我们更应铭记历史,铭记这些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一支强大的军队,永远是一支善于总结的军队,只有克服这些陋习,肃清军队风气,才能使我们走的更高更远。
身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肩负祖国建设的重担。我们或许并非生来英雄,但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争当英雄。我们要将将祖国与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奉献与拼搏记在心间。无论是在硝烟中浴血的战士,抑或在和平时期为国奋斗的百姓,他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教会我们中国人的自豪,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牢记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传承先辈的意志与精神,祖国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定会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心得体会篇三
第一段:引言(150字)
高山上的花环,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也是人类与大自然之间最美好的连接之一。在观看高山上的花环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无私,并获得了一种情感的升华。本文将通过观察高山上的花环的经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250字)
当我第一次站在高山上,凝视着脚下绚丽多彩的花环时,我被花朵们的美丽所深深吸引。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花朵,像是大自然的明信片,在我眼前展开。当我用手触摸那柔软的花瓣时,我感受到了花朵那温暖的生命力。微风吹过,花朵轻轻摇曳,仿佛在对我诉说着大自然的力量与神秘。这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体验,让我更加珍惜和敬畏大自然的伟大。
第三段:对花朵的品味(300字)
在高山上观察花环,我开始慢慢发现每一朵花朵的独特之处。有的花瓣红艳如火,有的花瓣温柔如云。有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花香,有的花朵外形奇特独特。我沉浸在这些花朵的世界中,细细品味它们散发出的美。在高山上,花朵们自由自在地绽放,勾勒出大自然的美丽轮廓。它们虽只是短暂的生命,却散发出永恒的光辉。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美不仅存在于外表,更存在于内心深处。
第四段:自然的力量与坚韧(300字)
高山上的花环不仅让我品味到美,还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坚韧。在高山上,花朵面对强风巨雨,经历了无数个日夜。它们坚守在高山的顶峰上,用生命力诠释着自然界最柔美与坚韧的结合。无论是被风吹倒的花朵,还是抗击暴风雨的花朵,都是大自然最美丽的创作。这种力量与坚韧不仅让我敬畏,更激励着我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永不放弃的精神。
第五段:对生命的反思(200字)
在高山上观看花环的过程中,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每一朵花朵的生命都是如此短暂,然而它们用笑容与美丽,将这短暂的生命注入其中。人生亦是如此,短暂而珍贵。我们应像花朵一样,充满自信和勇气,用最美好的姿态追求自己的梦想。对于现实中的痛苦和困惑,我们不应灰心丧气,而是要像花朵一样坚韧地拥抱生命。高山上的花环,教会我珍惜生命,感恩大自然,更加坚定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总结:
通过观看高山上的花,我与大自然建立了深厚的联系,领略了自然之美和奇妙。在观察花环的过程中,我不仅对花朵的品味有了新的体会,也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坚韧,并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高山上的花环给予了我积极的能量与勇气,激励我珍惜生命,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我相信,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看了《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感受很深。高山下的花环直接指向是烈士墓前用于祭奠的花环,引申喻义则歌颂了卫国将士们甘洒热血、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是一部老电影讲的是1979年的中越自卫还击战争。在我看这部影片前我并不知道还有这个战争。当我看到1979年时我脑子里就闪过一个想法——那时的中国不都和平了吗?怎么还会有战争?但的确有战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这场战争中有8千多名中国军人捐躯疆场,2万多名中国军人英勇负伤。中越边境的山岳丛林中,洒满了斑斑的英雄血。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主要人物:
连长梁三喜来自军事老区山东沂蒙山,他是一位敢于冲锋向前,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他人穷志不穷。他有一位贤惠,温柔,善良的妻子玉秀,一个可爱的女儿盼盼还有一位年迈的母亲。
“优秀的射手”靳开来性格大大咧咧,幽默风趣。他敢于说真话,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作斗争。他有一位勤劳贤惠的妻子和一个可爱的儿子。他的梦想就是能够和老婆孩子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过日子。
爱好摄影的赵蒙生指导员,是高干家的子弟。下连队就为了能够调到军队里。但慢慢的他也改变了。
内容:
开始时连队里很是一片安宁,战士们会正常训练,种植庄稼,做一些基本的娱乐,看电影啊什么的。连长本是请了回家探亲的假,但为了让指导员能够了解连队的情况,连长一直没有回家。等到准备回家的时候,不曾想战争开始了。战士们都要去战场了,但是赵蒙生的母亲想要将她的儿子调离到后方,给军长打了电话,但军长并没有听从,反而去了前线在大会上批评了这种作风。自此赵蒙生彻底的安下心来与战士们一同抗敌,但最后连长和靳开来都牺牲了。
我听说每一位军人衣柜里都会有一封遗书。 连长为保护指导员而牺牲。他在上战场之前就写好了遗书。他还没有见到自己的孩子,但他已经为孩子取好了名字——盼盼,意思是能盼个好日子。连长人穷志不穷,在他牺牲前就把欠下的账单给自己的妻子寄回去,说自己牺牲后会有五百五十元的抚恤金,然后在把家里的猪卖掉就差不多凑齐六百二十元了。妻子和母亲来连里领取连长的遗物的路上为了省钱下了火车就一路走了去,路上买面只买一份。让我动容的事母亲的伟大。母亲有三个儿子,但是最终三个儿子都没了。母亲说得很坦然,可能她已经习惯了吧。她说“人活百岁都是一死,为什么不死的壮烈。”我感觉母亲真的很伟大!妻子也很贤惠善良,她在他的坟前对他说她会照顾好母亲 ,将盼盼养大成人。殊不知那时她才24岁。
靳开来因为爱说实话敢于反抗,受到了一些人的不满,连队一直提拔他做副连长总是不成。但在战争开始之际他被升为了副连长。他很爱他的妻子嘴上说妻子怎么样,但心里真的是爱。他想要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但是在连队缺水的情况下,去砍甘蔗不小心踩到了地雷,牺牲了。但最后慰问家属的时候他却没有任何奖章,理由是爱发牢骚,违反纪律。
赵蒙生本是一心想调离连队,但是经过战争之后,他慢慢的成熟了。顾得了大局了,他把自己喜爱的相机卖掉想帮连长还欠款,他会给盼盼买奶粉。他慢慢成长了起来。
这里面还有一位想成为元帅的人叫北京。在他加入军队时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直到牺牲后才知道他是雷军长的儿子叫——雷凯华。所有人都震惊了。军长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可见军长的爱国,舍小家为大家。连长的母亲对军长说国家有你们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好。
是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中国,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我们向他们致敬!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心得体会篇五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8年前的今天,他们勇敢的走向那场异常惨烈的战场,38年后今天的我们决不能忘记!这是一场在时间上离我们最近的战争,无论是79年的边界还击,还是后来的两山轮战,中国军人用他们的一腔热血与牺牲保卫了这个国家的安宁。共和国年轻的军人为尊严而战。无数生与死的故事,留给了我们深深的感动。
1979年2月17日,中国军队跨过中越边境,对一个不可一世的“东南亚霸王”展开了一场虽然短暂但是却异常惨烈的边界自卫还击战争。如今,38年过去,当年的烽火虽已散尽,但他们的事迹却永久流传。
不过正是通过荧幕中的他们,我们才真切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如今的岁月静好都是靠流血牺牲来赢得的,一群热血的中华儿女!和中越战争前70年代数百万解放军官兵的真实生活一样,这部电影在它的前奏里完整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连队的普通生活。
解放军某部摄影干事、富家子弟赵蒙生,一心想调回城市;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他凭借母亲吴爽的关系,怀着曲线调动的目的,临时下放到某部九连任副指导员。九连连长梁三喜已获准回家探亲,他的妻子玉秀即将分娩;赵蒙生不安于位,整日为调动之事奔波;梁三喜放心不下连里的工作,一再推迟归期;排长靳开来对此忿忿不平,替连长买好车票,催他启程。
赵蒙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住了考验;战后,在清理战友的遗物时,梁三喜留下的一张要家属归还的欠帐单,使赵蒙生震惊不已。烈士的家属纷纷来到驻地,梁三喜的母亲和玉秀用抚恤金及卖猪换来的钱,还清了三喜因家里困难向战友借的债,这一高尚的行动震撼了包括吴爽、雷军长、赵蒙生以及战士的心灵;临别之际,赵蒙生和战友们含着热泪,列队向烈士的家属,举手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心得体会篇六
36年的岁月,追梦跋涉9400米的水渠,绝壁天河。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于7月16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老支书黄大发修渠的故事在屏幕上播放后,引发遵义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热议。
大家纷纷表示,要发扬老支书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不见清泉誓不罢休的追梦精神,发扬他那种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为民情怀,要汲取榜样的力量,履职尽责,以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砥砺前行。
“看了电视剧《高山清渠》,让我对老支书黄大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要做一件事不难,但要坚持做一件事而且一做就是36年,这真的是做到了不忘初心。”遵义市体育文化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康说,在老支书黄大发身上,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风采。刘康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6日晚,我在家观看了电视剧《高山清渠》,心中再一次被老支书黄大发的事迹所感动,‘天渠’的修建,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老支书黄大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红花岗区中华路街道新东门社区副主任万英说,一条水渠,就是一座丰碑。在老支书黄大发身上,所凸显的担当与责任感,值得我们这些基层党员干部学习,我们应该以实际行动来担当实干,精准精细为群众服务,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老支书黄大发带领村民,仅凭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战天斗地,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这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精神。”正安县格林镇木盆窝村驻村第一书记何世顺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抓好产业发展,让群众有稳定收入是重中之重,他将与村支两委一起,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
“电视剧《高山清渠》的播出,我觉得很有意义,老支书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以血肉之躯劈山修渠,以实干苦干亲力亲为带领村民脱贫攻坚,他用行动给我们基层干部上了一堂课,好日子是拼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仁怀市合马镇党政办工作人员母顺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勇于担当,全力做好巩固脱贫成果、优化产业发展、美化乡村建设、强化基层治理等工作,奋力推进乡村振兴,让村民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心得体会篇七
为梁三喜的大公无私,靳开来的舍生取义
为雷军长的怒发冲冠,赵蒙生的奋不顾身
为梁三喜那一句“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为梁大娘那一句“你是个军长,你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线上,牺牲了。我哪怕就只看到了这一个,我总算是看到了。好啊,好啊,你们好啊,中国,能兴旺啊!”
为所有可爱的战士,所有战士的亲人
如果可以,我多想和他们永远战斗生活在一起
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却似乎很远,很远
英雄永远长眠在青山上
活着的战友们和英雄的亲人会去看他们,
把他们的碑擦了又擦,给他们点烟,给他们倒酒,跟他们说说话
可是,我们还记得他们吗?
他们把青春献给了祖国
生的光荣,死的伟大
我们呢?又将把青春献给谁?
浴血奋战的英雄们,
我要对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是你们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领土
更用短暂的一生告诉世人:人应该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死。
我要像你们一样成为一名战士
一死有何惧,到处是青山!
为了所有可亲可爱的人能够幸福的生活
为了民族复兴不再受制于他人
为了人类解放红日照大地
抛弃幻想,准备战斗
中国是你们的,也是我的!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心得体会篇八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是黄大发对自己、对巧玲、对大家说的话。但是大多村民是不相信的,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神的旨意。以贵州遵义黄大发为原型的电视剧《高山清渠》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愚公移山”精神再显荧屏。通过电视剧,再一次了解到黄大发的伟大事迹。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 是“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是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是“时代楷模”和“最美奋斗者”;是集各种荣誉于一身的优秀共产党员。这些所有种种荣誉,是在他没有想过会拥有后才选择奋斗的,他当时只知道他要为村民找到水源。他本是可以离开草王坝的,但是他没有。
英雄来自人民,平凡铸就伟大。最初了解到黄大发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位花甲老人,电视剧开播时,黄大发还是个蹦蹦跳跳的小伙子,在绝壁上凿出生命之泉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黄大发的一生。36年如一日的磨砺,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生命之泉,划出了跨越半个世纪的奇迹。从年轻小伙到花甲老年,他象征的是一种攻坚克难、厚积薄发的和奉献一生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同志学习的榜样。
现实版的“愚公”比神话更令人震撼,他更没有神仙来帮助,靠的是自己的一双手。老支书黄大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和为民谋利终不悔的品质,赢得了人们对他的敬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自愧不如,没有技术、没有先进工具、没有经济支撑、没有足够人手,没有专业规划……在我们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事,老支书黄大发他做到了,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的安居乐业。黄大发身上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去专研学习。
面对困境,我们要敢于攻坚克难,跨越雄伟高山,不畏艰险,打破困境。黄大发的寻水之路一开始也不是平坦无阻的,村民们的不理解,世世代代在这个缺水的村子里都找不到水源,大家早就放弃了。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神身上,为了获得水,村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拜神求雨,认为能不能活下去都是神的旨意,无法违抗。黄大发并不这么认为,在他听完徐主任的话以后,他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几乎所有人都不相信能找到水源的时候,黄大发独自一人踏上了寻水之路,这一踏,就是36年。在面对纷扰繁杂的世界时,需要日省吾身,相信路在脚下,事在人为,不为环境易色,不为风雨易容。坚持自己,做一个执着美丽的追梦者。
面对自己,我们要鉴定信念,不忘初心。黄大发在娶巧玲时,可以离开这里,在二伯劝诫时,可以去更好的地方,但是他都没有。遇见事情,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不逃避,不退缩。天河之水不会自己流进草王坝,黄大发便让它流进来。耗时36年,完成了一条跨越三山九崖,主渠长七千二百米,支渠长两千两百米的长渠,带着村民发家致富。坚持不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面对人民,我们要无私奉献,再铸蜿蜒清渠。通达之路绝非坦荡,黄大发同志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不忘初心,尽显公仆本色。青山无言,绝壁无言,却鸣响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当为人民服务成为每个人的精神常态和价值追求时,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美好。
《高山清渠》再现黄大发老支书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我要向黄大发老支书学习,于平凡、微小处做起,用心用情为人民服务,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
观看高山上的花环心得体会篇九
近日,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正在热播,该剧以黄大发“一生只为一清渠”带领村民脱贫的励志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的“当代愚公”,带领群众历经36年在绝壁上开凿“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做出杰出贡献的故事。黄大发老支书“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像一束光,照进我们的心里,指引新时代青年民警前行的方向。
20世纪60年代起,在黄大发的带领下,村民们攀岩走壁,用钢钎撬、用铁锤砸,但由于技术落后,耗时10多年引水工程也没修成。但黄大发不肯服输,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创造机会自学水利知识,从一个地道的“庄稼汉”成了“水利专家”。正因他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才使得跨山引水成现实,才使得村子走上脱贫致富路。
要想在悬崖峭壁上修渠并不容易,没有开山工具,黄大发就带领乡亲们用最原始的钢钎、锄头和铁锤,用“一双手”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进行人工开凿。当请来的专业施工队面对万丈深渊望而却步时,黄大发二话不说,把缆绳系在自己身上,“一双手”抓住绝壁险石,让人拉着翻下了悬崖为施工队伍打前路做示范。一项项实际行动、一项项可颂成绩的背后,是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用实干扛起了使命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恰生逢盛世,应勇担吾辈之责。新时代青年民警要读懂黄大发身上的为民担当,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激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奋进志气,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铮铮骨气,在戒毒医疗主战场上扛起担当旗帜、展现实干风采,以水滴石穿的恒心韧劲和持之以恒的拼搏付出,靠实干奋斗成就精彩人生。
青春幸逢盛世,成长正当其时。新时代青年民警生逢其时,肩负重任,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意志,只争朝夕、百折不回的坚毅,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作风,乘风破浪,追光而行,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