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年级写火把节火把节的火把篇一
我的家乡位于滇中西部的彝族小镇。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镇上各村的村民都汇聚在一起,欢庆彝族人民特有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关于火把节民间有很多传说,其中广为流传的是:远古的时候,天上和地上各有一个大力士,它们进行摔跤比赛,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战胜了,天上的大力士恼羞成怒,狼狈地逃到天神面前,搬弄人间是非,天神不分青红皂白,遣派大量害虫到人间糟蹋庄稼,危害人民,人们点燃火把到田间驱除害虫。最终害虫被消灭了,这天正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于是彝族人民将这天定为火把节,一直延续至今。
早晨,天刚亮镇上的广播便响起了悠扬的民歌。歌声在小镇上空回荡,穿过街道,穿过田野,一直飘到村里农户的家中,村民们换上节日的盛装,迎着轻盈的步伐,随着广播轻哼着动听的小曲,不约而同地赶往小镇。
镇上最早已搭好了舞台,几个巨大的氢气球,在天空中随风飘荡,各地前来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耍狮子和舞龙的队伍,敲锣打鼓,他们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自觉地让出一条道,每走一小段路,队伍就会停下来表演,威武的大狮子时而跳跃,时而匍匐,还不时抖动着身子,扑向观看的人群,把人们逗得哈哈大笑。舞龙的叔叔阿姨们手举长龙,跟随着龙珠,扭动着龙身、精神抖擞,好像在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身姿优美和步伐矫健。舞台上各村村民们表演着自己精心排练好的节目,台下的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夜幕降临,月亮爬上树梢,点火仪式开始了,人们围在舞台周围,听主持人讲述火把节的来历,鞭炮响起,高山顶上取来的火种点亮了木柴和搭成的大火把,顿时火柱冲天,宛如白昼,部分村民们依次走到大火把前,燃起自己手中的小火把,火把连成一片,好像燃烧的海洋,火把排成行,好象蜿蜒闪动的光带,一群群身强力壮的大哥哥,开始了跳火把表演,他们一个接一个跑上前去。纵身一跃,就敏捷地跳了过去,赢得一阵阵的欢呼声。漂亮的大姐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围着高大的火把,拍着手、唱着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大娱乐。小孩子们一个个喜笑颜开,像小鱼一样在人群中穿来跑去,打打闹闹,留下了一阵阵笑声。整个小镇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二年级写火把节火把节的火把篇二
追根溯源,我回到云南,恰逢火把节。
街边时有或年轻或年长的女子,身着蓝色小袄,花花绿绿的披肩上一朵朵绣花生机勃勃。她们面带笑容筹备着节日服饰,眯着眼睛聚精会神地盯着手中的衣服,一针一线都是红色的,似乎将火焰绣进了衣服中。她们脚边都堆积着一堆堆成小山的黑木炭,似乎都在积蓄能量,等着夜晚的奇伟磅礴的释放!
“传说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天神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人间一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一位面色慈祥、眼中含笑的彝族奶奶一边绣着衣服,一边给我讲述着这火把节的来历。
到了晚上,漆黑的夜幕下一道道火光似乎要将山野点亮。在那山涧,溪畔,一对对有情人在黄色油纸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而在那最广大的土地上,一道道人影举着火把,组成一条火龙。它正喷舞着火舌,身姿不停扭动。“咚咚咔!咚咚咔!”随着富有节奏的音乐,人们开始舞动着自己的身躯。他们身躯中包含着活跃的能量,正散发出无尽的光和热,流出的汗早就被那热量蒸发。红色的火光将每个人本就红润的脸庞映照的更加富有朝气,他们蓬勃生动的面庞本身就是一团团火焰,正在尽情地燃放。
热情的族人将我也拉入其中,感受着周围火热的氛围,我也跟着跳了起来。耳旁的鼓点愈发的急促,随着一声巨响:“砰!”节日到达了高潮!所有人都将手中的火把扔到中间,地上亮起了一颗颗星星,像是不慎跌落人间的星光回归天际一般,与漫天繁星相融。一道道扭动的光亮中富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它不受约束尽情地扭动着身姿,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每个人都尽情的歌唱舞蹈着,那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每一个生命都释放着蓬勃的力量!
炽热而磅礴,磅礴而广阔,广阔而又饱蕴着生命的光热,生命的热情!这便是从那亘古时代,从那高原土地一直传承下去的火光!
自那以后,我便再也没有见过像那样的火把节了,不知能否将我的思绪通过漫天繁星送往那辽远的高原土地,让我再次见到那生生不息的火光。
二年级写火把节火把节的火把篇三
我喜欢傣族的泼水节,我还喜欢汉族的春节,但我更喜欢纳西族的火把节。
这个日子的起因源于: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子劳阿普在云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丝竹歌舞之声。
人间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恼怒,于是便差一名天将到人间,要把大地烧成火海。这位天将变做一个老人到了人间,遇到一个背着大男孩、牵着小男孩的纳西男人。他不解地询问,才知道大男孩是别家的孤儿,小男孩才是这个男人的孩子。于是深受感动,心起怜意,不忍将大地毁灭。他就叫人们家家准备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起点燃。
这天,子劳阿普到云河边查看,果然见满山遍野都是火光,以为大地真的被烧毁了,方才罢休。纳西人因此躲过了一劫,免受焚族之灾。从此,就有了每年农历6月25日至6月27日纳西族传统的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有三天,跟我们过春节一样热闹。其中第一天就是为过火把节做准备。为了更快更好的点燃木头,所以纳西族人要把木头捆起来。他们捆木头很讲究,必须用铁丝、布以及一些彩色的手绢把木头捆起来,为火把节增加一丝生机。准备好了火把,还要在这天杀猪宰羊,为火把节准备一些好吃的。吃的准备齐全后,还要穿上新衣服,使火把节显示出万象更新。
第二天白天,人们都会到街坊邻居家问候,互相观赏对方的火把,互相访亲问友,祝贺节日,到熟人的家里吃为火把节准备的饭菜,吃到了平时吃不到的美食。晚上,家家户户都高举着点燃了的火把,涌向农田中,照亮庄稼,盼望新的一年能五谷丰登。
最热闹的就数最后一天了。家家户户都把房前屋后的火把放在个自己家门口,堆成以摞,再把那些火把点燃,成了火团,有的有两三米那么高,有的有两三层楼那么高,如果从高处往下看,家家户户的门前,广场上,巷子里,火团连起来就像一条闪光的腰带。
所有的纳西族人,都围着火把,牵着手,在悠扬的笛声下,人们跳起了火把节的舞蹈,形成了纳西族最美的风景线。跳完舞蹈后,人们开始表演节目。节目没有舞台,不分场地,就在人群中表演了起来。
你看,你看,一个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越过齐腰搞的火团,赢得了众人的喝彩;姑娘们身着靓丽的衣服,跳起了“阿哩哩”;杂技演员拿着火把,开始在天空中旋转。整个纳西族都沉浸在热闹中……人们在这优美的舞蹈中,结束了快乐的火把节。
我爱我们汉族的春节,但我更爱纳西族的火把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