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幸福种子心得体会篇一
幸福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但却是一种主观而难以捉摸的感觉。然而,幸福的种子却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只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培养。在我过去的人生经历中,我领悟到了一些关于幸福的种子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幸福的种子存在于感恩的心态中。当人们拥有感恩的心态,他们会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并且能够从一些微小的事情中找到快乐。例如,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我深信每一个困难背后都有它的意义。我感激这些困难让我变得更加坚强,让我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通过感恩的心态,我从一种积极的角度看待了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并且在逆境中寻找到了幸福的种子。
其次,幸福的种子需要耕耘和培养。与其他不同,幸福不是一种自然而然地产生的结果,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去追求和培养的。我学会了在生活中给自己的心灵一些空间,通过阅读、学习、参加有益的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内心世界。另外,我也习惯了思考和反省,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通过不断地耕耘和培养,幸福的种子在我的心中逐渐发芽,而且越来越强大。
第三,幸福的种子需要与他人分享。幸福是一种可以传递给他人的感觉,而且人们常常将自己的幸福与他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在我的生活中,我认识了许多值得尊敬的人,他们教会了我关于人与人之间分享幸福的重要性。他们用他们的行动和与人为善的态度分享着幸福的种子。这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我去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幸福的种子,并与他人分享。正是通过与他人分享,幸福的种子在我的生活中不断滋长和扩散。
第四,寻找幸福的种子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关键是我们如何应对和面对。保持积极的心态是寻找幸福种子的关键之一。当我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会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时的,我有能力克服它们。我相信每一个挫折都是我成长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积极的心态,幸福的种子在我内心中继续萌发并蓬勃生长。
最后,幸福的种子需要持久的坚持和呵护。只有当我们不断地努力去呵护和坚持时,幸福的种子才会在我们内心中茁壮成长。通过感恩和积极的心态,我们可以坚定地坚持我们的目标,并付诸行动。当困难和挑战出现时,我们要像呵护花朵一样呵护我们的幸福种子,给予它们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只有在不断的呵护下,幸福的种子才会开花结果,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
总之,幸福的种子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只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培养。通过感恩心态、耕耘和培养、与他人分享、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及持久的坚持和呵护,我们可以寻找到幸福的种子,并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根发芽。希望我的这些体会和心得对于每个追求幸福的人能够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走向幸福的道路。
幸福种子心得体会篇二
幸福的种子,亲子共读图画书作者日本松居直。这本书很早就有了,但是真的没有仔细看,细读了第一章节,发现它真的是个宝贝。
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上好的学校,为了找到好的工作,为上过幸福的生活。幸福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我们与孩子应该共同探讨的话题。很多父母回到家对孩子说的最多的就是看书去,这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实,读不读书不是我们靠父母来催逼,而是我们应该从小来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在书中寻找真正幸福的意义。一位母亲的手记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人没有权利轻视他人,应该不卑不吭,带着尊严活下去,这正是我们亲身经历。
当时,我硬着头皮外出工作,数年之后才了解职业不分贵贱,开始自信地面对工作。父亲用领带代替金钱,让我以劳力赚钱,正是当时播下的种子。
在我推广亲子阅读的路上,很多父母也会在坚持亲子阅读,但他们都像任务一样的和孩子进行,只是为了单纯地培养孩子阅读,自身没有从图画书中获得愉悦感。
等孩子大了,他们也不会再读那些好玩的图画书。图画书的价值是因人而异了,不论多好的图画书,如果讲的人态度敷衍,就无法生动传达书中的意韵。
当然,图画书本身也要具备一定的力量,尤其是好的作品本身就有足够的力量展现其特色,让孩子乐在其中。但是一个讲图画书的人,如果能与好的图画书产生共鸣,充分理解书的内容,并自得其乐,必定能将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给孩子。
父母为孩子念图画书也能充实自己,因为父母投入感情,专心的去练,不知不觉的会清楚地感受到艺术家用言语及插画所创造的美好世界。所以,无论在亲子阅读,还是在故事会中,都应该很好的预备,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故事中,用我们的理解,激情和感动传递给孩子。
幸福种子心得体会篇三
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境界,而幸福的种子则深深埋藏在我们心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体验,我对于幸福的种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幸福的种子需要耐心的培育。幸福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用心耕耘,悉心呵护。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情感和经历,对于幸福的诠释也有所差异。有时,幸福可能隐藏在平淡的生活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我们要懂得去感恩,去体会生活中细微的美好,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只有用心去培育,幸福的种子才能长成茁壮的植物。
其次,人际关系是幸福的关键。无论是家人、朋友还是同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都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滋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包容和尊重他人。通过关心和帮助他人,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积极情感。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则是我们幸福种子的滋养剂,它能够使我们心灵愉悦,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第三,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幸福的源泉。幸福并不是取决于物质的丰富与否,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在面对逆境和挑战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虽然生活中难免会有坎坷和不如意,但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只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幸福的种子就会在逆境中生根发芽。
第四,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是幸福的渴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努力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则是幸福的必经之路。个人成长不仅体现在专业能力的提升上,更体现在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上。我们要敢于挑战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拥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只有追求自我实现,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幸福的满足。
最后,关注他人也能带来幸福的滋润。幸福的种子并非只能单方面培育,它需要我们把关注和关爱延伸到他人身上。当我们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我们能够感受到无私奉献的快乐和幸福。正如达·芬奇所说:“没有比改变别人生活的能力更励志的了。”通过改变他人的生活,我们也能获得更多的幸福。
综上所述,幸福的种子不仅需要耐心的培育,还需要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乐观的心态、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以及关注他人。幸福并不只是追求短暂的快乐,它是一种长远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当我们拥有这些品质和行为时,幸福的种子便会不断生长,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幸福和满足。因此,让我们用心培育幸福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幸福种子心得体会篇四
在上绘本讲师课之前,我曾听过某位讲师在线上的绘本讲读课,当时虽然反复听读老师在线上讲绘本是多么的重要,也是亲子沟通中的重要工具。可实际上我依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绘本存在的深刻含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选择了陪伴孩子,并将绘本作为最最重要的陪伴方式保留在我们日常的沟通片段里。
在讲师课程之后拿到了《幸福的种子》这本书,我一方面懊恼自己没有早点深入接触图画书的书籍,以至于浪费了很多曾经宝贵的读图画书时光,一方面又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幸运,为了一直以来的坚持。
作为一名单亲妈妈,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平衡一直是我最大的难题,曾经有过放弃每日陪伴孩子的念头,但依然会珍惜每日哪怕只有短短五分钟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时间。直读到松居直老先生的书后我深深的庆幸自己做过的决定。
“在孩子看图画书之前,先对他每年说话,对他们唱歌吧!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母亲在他的身边。母亲才是婴儿生存的最大力量和依靠,所以母亲应该用温暖、轻柔的爱抚和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养育宝宝,而图画书则负责把词汇的种子一粒粒地播入母亲犁好的心灵土壤中。“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安全感注定会比其它的孩子更加缺失。但是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坚定的陪伴,和孩子共读一本本温暖的图画书,无疑是我们每日生活中最重要的仪式,它虽然比不上强心剂,却温润地缓缓地滋润着孩子日益成长的内心,让孩子坚定无论何时何地妈妈都是他最大的依靠。
曾经的我一直以为图画书就是需要有一定的字,向幼儿传达各种知识。但松居直先生认为,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它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所以父母们在读图画书之前应该静下心来,注视孩子的脸,想想这本书能给孩子带来多少快乐,然后抑制住教育孩子的冲动,设法让孩子融入书中,获得真正的喜悦。
不知道有多少位妈妈曾经像我一样,因为有时候工作太忙,将当日睡前的阅读视为一种任务,迅速或者干巴巴的将书读过一遍,就匆匆的催促孩子赶紧睡觉,甚至于为了抓紧时间,我不愿意继续和孩子讨论书中的情节。就这样,我硬生生的折断了孩子/我/书之间的沟通,孩子无法真正从这个活动中获得喜悦,也得不到温暖的回应,更无法沟通。现在回想起,当我们时间充裕时,缓缓地沉浸于书中的图画和情节里,主动向我表达他的想法时,孩子的表情才是真正的满足。他甚至会常常的拉着我的手说,“妈妈这本书是买的还是借的啊?我好喜欢呢!”像读到类似14只老鼠系列书,他会主动的跟着我的语言扮演起小老鼠;看到《生气汤》、《菲菲生气了》他也会模仿爆发的火山,大吼大叫的样子来表达他的理解。这是只有父母自己用心的念读图画书,才能带来的效果,也只有这样就能使孩子拥有丰富的词汇,成为内心充实的人。
幼儿最大的财产是健康、亲情和语言。如果有人经常紧紧地拥抱他,用温柔的声音对他说话,孩子就能通过肌肤的接触和语言的交流,感受到亲情。
在崔老师的有道vi群曾看到一道育儿题。儿童的成长环境会影响儿童心理,哪些情况对儿童的心理影响会更大?其中孩子发起的话题少于20%会使儿童偏内向。因为儿童成长的心理环境更多的来自父母营造的家庭环境,父母与儿童在家庭中话语的沟通占比最重要,而妈妈对孩子有80%以上的时间是语言交流。如果父母对儿童的回复陷入更多命令和要求中,那么会让儿童屏蔽掉父母的话语,因而更有倾向成为一个内向的人,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如果有一本有趣的图画书,那么孩子和大人之间的话题将源源不断,孩子也可能会发起更多感兴趣的话题。
到现在,一直然让我骄傲的是孩子非常体贴我,我想这和从小就温柔的抱着孩子和他一起看书,一起玩要有关。这么多年碴磕碰碰的慢慢走来,我经常感恩,虽然有着那么糟糕的经历,虽然仿佛全世界都抛弃我了,可是依然有一个温暖的孩子。我们可以在空荡荡的家里一起读着喜欢的图画书,哪怕下一刻迎来家中的狂风暴雨,但在那一刻我们知道旁边还有爱的人,那一刻我们就是温暖的。拥抱成为我们每天最重要的仪式,彼此会说着今天也要开心哦!这就是语言的和拥抱的魔力。
讲图画书的人能决定图画书的最终价值。无论多好的图画书,如果讲的人态度数衍,那么就无法传达图画书的精神。所以一个讲画书的人如果能做到:
与好的图画书产生共鸣、充分理解书的内容、自得其乐。
只有做到以上几点,这样才能将更丰富的内容传达给孩子,同时察觉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我相信我也将努力铭记这几点,愿我们亲子之间的丰富语言交流,成为家庭最大的财富。
幸福种子心得体会篇五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随着欢快的歌声,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开始了,今年的主题是“幸福”,节目讲述了围绕主题的、真实感人的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朴素的衣着,干练的马尾,这是《开学第一课》里面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孟佩杰,她五岁失去双亲,养母刘芳英收养了她。可在她八岁时,养母全身瘫痪,养父离家出走,只有她与养母相依为命。
孟佩杰用她那削瘦的肩膀担起了很多大人都无法坚持的事,而她却坚持了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为帮养母活动筋骨,每天帮助养母做仰卧起坐200个、伸腿240次、捏脚30分钟、88斤的身躯背负146斤的养母。她每天都在匆忙中度过,早上不到6点就要起床照料养母,之后才急匆匆的赶去学校。中午回家做饭,又给养母洗身子、换床单、舒筋骨,再赶去上学。晚上放学回家,忙完一切后已是9点,她才能开始做自己的功课……这些,她坚持了整整12年,却没有丝毫怨言,只是谈谈的说了一句:“这是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孟佩杰的养母照顾了她三年,她却要照顾养母一辈子。孟佩杰的实际行动被人们广为传播,被称为“最美女孩”。
“妈妈给了我一个家,如果没有她,我甚至连学都念不了。她总是说亏欠我很多,可是我觉得,有家挺好的。”
“我们学校住宿舍的同学,好长时间都见不到自己的妈妈,而我却能天天见到我的老娘,感觉挺幸福的。”
这就是孟佩杰对幸福的理解,这就是孟佩杰坚强乐观的源泉。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我们耳熏目染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真正关怀过自己的父母?争遗产的,要房子的,把父母当做免费保姆的.……看到报纸上的这些报道,我不禁感叹人性的悲哀。孟佩杰的生活虽然困难,但她的精神世界是充盈丰盛的,她的幸福是来自内心的,是真实的。相反,生活中那些衣食无忧而缺乏爱心的人,内心大多空虚,他们是感受不到真正的幸福的。
孟佩杰的故事告诉我,幸福源于内心。世界上最强大的不是苦难,而是爱,只要内心充满爱,就会感到幸福无所不在。
我们生活中也不乏各种各样的幸福观。有的觉得父母有权有势,自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就是幸福;有的觉得父母有很多钱,家中住别墅开豪车,常到国外旅游购物就是幸福;有的觉得只要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能享受父母的疼爱就是幸福;有的觉得只要学习成绩好,老师喜欢父母满意就是幸福……当然,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幸福,但这些建立在权势上,建立在金钱上,建立在别人身上的幸福,并不是永恒的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永久的幸福只能源于自己的内心,时常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既能让自己的内心充实,又能将幸福快乐传递给别人,长此以往,就会被紧紧包围在幸福的中心,就会成为最幸福的人。
我无法预料我的未来会是什么,也无法预知我将来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生活,但孟佩杰的故事告诉了我,我也要去寻找眼下的幸福。在家里要学会洗自己的衣服,要帮妈妈理菜做饭,要关心体贴父母,要多给爷爷婆婆打电话,要承担起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在学校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课堂上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讲,课余要自发的复习巩固,争取优秀的成绩尽到一名学生的本份。我们的理想虽然遥远,但只要用心前行,每一步都会觉得幸福无比。
其实,幸福,就像一颗种子,在心里发芽,在脸上开花!
幸福种子心得体会篇六
《幸福的种子》,这本书,映入眼帘,让我非常好奇。
打开书本,首先是序言-爱的语言。一口气读完,非常震撼,就像炎热的夏天,喝完了一杯冰冰的果汁,还想再来一杯。
幸福,这个词语,是那么地熟悉而让人感动。成为二胎妈妈的4年时间里,让我开始重生,也重新认识和解读了幸福一词以及活着的意义。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该追求什么呢?
读书吧,书里就有答案。
尤其是,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是一个很自然很舒服的过程。孩子,听着父母的声音,感受和体会着父母的情感,和父母拥抱,亲吻,轻松的游戏互动,一步一步地建立着即将伴随他们一生的爱的链接和力量。这是一件多么幸福而美好的事情。
随着阅读的深入,绘本中的语言,促成了父母和孩子丰富的交流。比如,我跟4岁的图图,一起读了《请给青蛙一个吻》,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体会做“王子”的感受。于是,我们一边读绘本,一边互相扮演公主和青蛙,公主吻了一次又一次,青蛙还是没有变成王子,但是“青蛙”已经在妈妈的怀里笑开了花,这种感受一定是毕生难忘的吧。
第二天早上,天气转凉,小图图有点不想起床啦,于是公主又开始吻青蛙了。青蛙王子在一次又一次公主的亲吻中,笑个不停,翻来滚去地哈哈大笑中,跟妈妈拥抱,接着存了左边脸蛋100个加右边脸蛋30个的吻,放入外衣口袋里,开心地去刷牙洗脸了。
在序言的开头,松居直先生提到了很多家庭里常见的口头禅,比如快去做作业!也提到了大多数家庭里循环着几辈人走过的路,读书,工作,结婚,生孩子,养孩子,继续读书......
也许有人思考幸福是什么?也许有人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但是走过的路,依然在走。看起来有些难以接受,是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也许到了未来某一天,像我一样,到了成年,突然想要探寻幸福的含义之时,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一起读书吧,书里就有答案!
幸福种子心得体会篇七
幸福是什么?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我认为它简单的像一杯清凉的白开水,朴实得像路边悄悄盛开的小花,普通得像你走路时的身影。但它又可以温馨得像轻柔的春风。
今年我校又如期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我参加了每班一个名额的“四项全能”——跳高、跳远、100米和800米。
在800米比赛中,我跑了个倒数第二,其实这样的成绩是在我意料之中的。因为我平时长跑就不会认真跑,总是一感觉到累了就停下来,放弃,几乎从没一次坚持到最后过。
虽然最后的成绩不尽人意,但在这次比赛中,我真的为自己有这么多关心我的人而感到幸福。事情是这样的:
当发令枪一响,我就像一支离了弦的箭,一个劲的往前冲,想着一开始要跑在前面,先甩开后面那些同学,然后再匀速跑。但由于我体力不行,不到一圈,就没力气了。跑完了两圈之后,我有想要放弃的念头,可听着同学们在跑道外为我大声呐喊加油的声音,说什么我也不能停下来。并且后来班主任一直全程陪我跑完最后两圈,给我加油鼓劲,让我不要放弃,对我说跑完就好了,跑完就没事了……一直在给我做思想,当时我还能感受到她的喘气声。再加上我以前七年级班主任也还在一旁为我呐喊加油着。你说,我有什么理由放弃呢?在离终点最后的30米中,我用尽我仅剩下的全部力气冲向了终点。可以说,我是用尽了洪荒之力了。
跑到终点后,我唯一想做的事就是哭,因为我实在是不能忍受这种难受,喉咙干燥,就好比在沙漠中生活好几天都不喝水:两条腿根本无法独立站立。这时有位女同学及时过来扶住了我,不然我恐怕都要瘫在地上了。接着一些同学都陆陆续续的过来了,把我扶住,给我递水,递纸巾等。我那时真的十分感动,第一次有这么多人为了我而……跑完之后我一直在哭,不仅仅是因为身体上的难受,其实还有同学们对我的关心与帮助让我感到幸福而感动流泪。
幸福如一颗种子,撒播在你的心间,只要你愿意,它便会为你开花结果。
幸福种子心得体会篇八
什么是好的图画书?我想如今很多爸爸妈妈和我一样,也是一名很“功利”的父母。很多时分买书给孩子看只为了教孩子各种学问或做某些事情。所以我会参考某某童书排行榜去购置。
在看了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种子》之后,深感我之前以为“好”的评价规范不免太过空乏。无论是真实的、能开阔视野的,还是有品位的东西,都是能触动“第六感”的。就如之前拿到的《大提琴之树》一样,在念书的过程中,孩子会经过图画中的颜色变化以及带有感情的讲读而沉浸当中,并且感遭到既忧伤又充溢希望。这就是书给孩子带来的触动。
金韵蓉教师说过“为什么巴黎很多人都有一定的艺术品位,由于他们翻开窗户就是艺术。”松居直先生也说,孩子不时接触好的作品,能培育出鉴赏图画书的目光,这个时分再加上对艺术和文学的敏锐感受,那就更理想了。
所以给孩子买书,并不能单单思索学问传送或者学习文字的需求。无论文字之美还是艺术之美都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丰厚的人。
大人看书,眼光习气跟着文字,而孩子简直只看图画。图画书中的图画是会讲故事的。
像《爷爷一定有方法》简直交叉每一页下面的小老鼠一家,孩子会马上指着说:“呀!下面的小老鼠拿着布,爷爷的布都到老鼠的家里去啦!”孩子们会用他们本人的方式去看图画书里的故事。正由于画里有话,所以孩子会将一切的细节组合,了解整幅画的意义,他们用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绪去想象着却读着图画书。这也是最好的锻炼想象力的方式之一呀。
爷爷一定有方法,看看下面的老鼠的一家:
在锻炼营的时分,曾看过班班的孩子画出来的我会本人坐高铁那一系列的画,我深深感遭到了图画书对班班家孩子熏陶的作用力。而幼儿时期培育的丰厚想象力,能成为孩子未来阅读才能的基石。
直到如今都很感谢父母给我的从小宽裕的看书环境,固然那时只要中国版的图画书“连环画”,可是我却乐在其中,因而小学三四年级我就能看《青史演义》、《封神演义》这类晦涩难懂的古典书籍。我想最主要是由于读书中找到了乐趣。
假如陪孩子读图画书,父母本人不能喜欢上图画书,那么孩子是很难从中感遭到其中真正的兴趣的。
幸福种子心得体会篇九
1、从《幸福的种子》一书中,你可以感受到松居直老先生对图画书的热爱,并且把图画书和儿童教育结合后对儿童教育提出的一些观点,让人感觉很真实很受用。
我大概从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开始读书给他听,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因为一辈子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自己能教的东西毕竟有限,希望他能爱上阅读,可以从书中学习知识,总结经验,不论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能少走弯路。
不知不觉每天读书给孩子听坚持了一年多,有时候特别累想偷懒不讲了,可孩子已经养成了习惯,不讲就不睡觉,有时候觉得很恼火,还会跟他讨价还价三本?两本?一本。
直到这次去郑州参加了绘本馆馆主培训,被问到每天能坚持给孩子至少讲书二十分钟的请举手,在场二十多个人只有我一个人举手,我才深深的感受到由于孩子的坚持,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个挺难完成的任务。
2、不论是这次培训还是这本书都纠正了我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观点。
第一个错误的观点:读书是为了认字。之前也没有刻意教小朋友认字,但有一次得知有个好朋友家的孩子已经几乎认识所有字了,主要是因为给他讲图画书时他就会关注字而不是图画,我好生羡慕。
于是回来以后开始要求孩子指读一些简单的绘本,教他一些简单的字,但发现效果不是很好,他还是更关注图画。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好庆幸自己没有过分的坚持而扼杀了孩子对图画的好奇心。不像我们大人总是先读文字再看图甚至图都不看往往错过了很多精彩的细节,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读书不是读字,而是理解书的内容。
第二个错误的观点:讲书给孩子听就是为了让他从书中学习一些知识和开发他的语言能力。
过去一段时间,大概在给孩子讲书两年多的时候,发现其实很多书他都会背了,但就是不愿意讲给我们听,于是很懊恼,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收获,再加上他很爱看电视,于是就想出一招,要求他要看几集电视就要讲几本书给妈妈听。
这招很灵,他开始慢慢讲一些书给我听,但还是能感觉出来他不是很乐意,讲的时候也很紧张,我还暗自窃喜觉得自己很聪明想出了教育高招。好在不久就过年了,孩子就先于我们回了老家,我的计划被迫终止,直到三月份回来我好像也忘了这一茬,就没有继续实施我的高招。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好庆幸没有因为自己的愚蠢泯灭了孩子对图画书的兴趣,其实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第三个错误的观点:希望他能尽早的自己看书。
有时候自己很累需要休息一下的时候就希望他能自己看会书,孩子确实也很争气,确实能自己看一会书,自己还很得意认为是自己教育有方。
但看了这本书以后发现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就算不错起码也不完全正确。这么小的孩子还不应该学习自己看书,他还只会自己看图画不能完全理解故事的内容。
松居直老先生说的很对,图画书一定是大人念给孩子听的书,一本有意思的图画书再加上爸爸妈妈真实声音的朗读才是最完美的读书体验。
简而言之,不要想太多,每天坚持读书给孩子听,这样做仅仅只是为了教会他一种幸福生活的能力,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