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同情心字同情心篇一
几年前第一次看见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跪在马路边乞讨,地上用粉笔写着“求19元路费回家”,当时感动得眼泪险些夺眶而出,连忙掏出20元钱轻轻地放在他的面前,生怕伤了一个少年的自尊。
不久后再见到同样的情形,以及后来无数次的屡见不鲜,终于明白自己低估了当今少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早已把乞讨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
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在逐渐地增强,从最初的热泪盈眶到后来的司空见惯,到现在的鄙视、厌烦。一个身体健全的少年人干点什么养不活自己,非要出卖自己的尊严不可?也许在他们人生的词典中,压根儿就没有吃苦耐劳四个字,取而代之的是投机取巧、偷懒耍滑。
每天上班都要路过一座天桥,天桥的几个出入口均被乞讨的人们占据,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其中有个妇女带着个小女孩,给人印象特别深刻。小女孩只有四、五岁,看上去很乖巧,每次行人路过,她都追着要钱,看到阿姨、姐姐模样的,便扑上去拽住她们的衣服,基本上每次都不落空。她妈妈只是坐在一边看着,任凭小女孩跑前跑后。
刚开始每次丢给她一元钱,可是一天四次,哪有那么多零钱,于是开始刻意地回避、绕道,但心里总隐隐有些不安,毕竟她们也不容易。如果讨不到钱,这母女俩何以为生?也许小女孩的父亲已经去世了,留下这孤苦的母女俩相依为命;也许父亲身患重病,等着她们早日讨回救命钱……这样想着,便有意识地准备些零钱,在上下班的时候拿给她们,感觉自己做了一桩善事。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晚报上登出一整版的报道――《揭开乞丐王国的内幕》,才猛然发现自己有多幼稚多可笑。
乞丐王国的国王姓肖,那个圈子的人都尊称他肖老板,老板娘姓张,夫妻俩有一儿一女,儿子已上小学,女儿随母亲外出讨饭。肖老板本人坐镇指挥、抽头,一般不亲自外出作业。他们在市区拥有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其中两间租给那些乞丐。
报纸上说这是晚报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潜入丐帮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内容确凿、翔实,且有照片为证。我一看照片,顿时懵了,这不就是我天天看到的那对母女吗?照片上的小女孩正津津有味地啃着炸鸡腿。据记者报道,小女孩每天乞讨完毕,回家之后立即换上干干净净的新衣服,就像演员谢幕一样。如果小女孩在乞讨中表现卖力,就有炸鸡腿等作为奖品。
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
这年头,这人们,都怎么了?
虽说很久以前就听说有的乞丐通过乞讨成了百万富翁,还在家乡盖起了楼房,但总觉得离自己很远。这次就不同了,完全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而且每天都在上演。
中午在单位食堂吃饭时,大家均议论纷纷,都看到当天的晚报了,也都认出了天桥下的那对母女。
说什么的都有,总之就是这年头什么都不敢相信了,有装阔的,也有装穷的;有打肿脸充胖子的,也有低三下四做乞丐的。
下班后,再遇到那对母女,发现周围很多路人都理直气壮地走了过去,对小女孩伸出的手视而不见,被她拉住的阿姨、姐姐的脸上大都露出了嫌恶的表情。估计他们都看到了今天的晚报,没有人喜欢被欺骗、被愚弄。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有人动了我们的同情心。
究竟是那对以乞讨为职业的母女,还是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冕之王?
兼而有之吧。人们既不喜欢被欺骗,但也不喜欢被惊醒,茫茫然不知所措。有些事你永远不必说,有些人你永远不能信。
人的感情是脆弱的,这次曝光在很多人――很多善良的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给以后的助人为乐平添了许多心理障碍。当我们再次路过那些乞丐,面对那一双双伸出的手,难免就会怀疑他们究竟是为生活所迫还是企图过上一种不劳而获的生活。假如其中真的有人急需帮助的话,可能就会大失所望,慨叹人心的冷漠与残忍,从而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如同一个落水之人,已然奄奄一息,岸边的人不但不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在揣测他究竟是否在演戏。此乃人生之大不幸。
也许,城市里的乞丐会越来越多,因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是一条致富的捷径。
只可惜,人们的同情心势必越来越少,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的善良正在被滥用。
因此,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现代人变得越来越冷漠了,越来越不具备同情心了。
我们是否应该问一问:到底是谁动了我们的同情心?
同情心字同情心篇二
20xx年11月20日,彭宇案的发生时间。接着,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老人对扶起自己的恩人不但不感恩言谢,还反口咬一口所求赔偿;小悦悦事件中冷眼旁观的十八个路人……于是,有人说中国人失掉同情心了。
单凭这一点,同情心是早就失掉了的,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美国人也是失掉了的。20xx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三次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如此说明,这种怪现象是早就已经存在的,而且并无国度之分,叫嚣着“国民冷漠症”“与其说是抹黑不如说是中国人的缩影,事实上中国是最不团结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勾心斗角,自己过好了就不管别人,即便有时候团结,也只是团结给外国人看,作秀罢了,等做完秀继续窝里反”的人也不过是在以偏概全。
由此可说明,中国人失掉的不是同情心。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胭脂水粉所诓骗,则要去看看大难临头时中国人是否各自飞。同情心的有无,网民的哀声怨道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看是否你的身边有没有人做着微不足道却又伟大的救援。
同情心字同情心篇三
有一位长期参加极地探险的科考队员讲述一次毕生难忘的经历。一次极地科考中,一只企鹅被海豹捉住了,企鹅发出凄惨的嚎叫,听者无不动容。这位科考队员就在不远处,只要威吓一下便可使海豹受惊而逃。可是他只能忍住泪水与愤懑,眼睁睁地看着海豹把企鹅拖入海里。
听起来的确十分残忍,但那位科考队员明白极地的生存法则。他出手可以救下企鹅的命,但也就此破坏了极地的不可侵犯的优胜劣汰法则。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感悟到什么?
大自然看似是个不公正的天平,让狮子雄踞草原,让鲨鱼称霸海洋,让雄鹰统领天空。可是大自然也有它的金字塔法则,越是金字塔顶端的猎手,数量越是稀少。当灾难降临时,它们也更难逃灭顶之灾。这是大自然所建立的至高无上、天衣无缝的法则,屡屡以同情的理由破坏法则,则会毁掉我们想要保护的生物。
由此再拓展到社会当中,我们又可以感悟到更多超越同情的举措,看到更多将私情埋藏在心里的伟人。
吕蒙白衣渡江,下法令不可妄取一物。一位吕蒙同乡士兵取斗笠遮蔽铠甲防止被雨打湿,吕蒙不顾其哀求将他斩首,之后又流泪埋葬了他的尸体。论情论理,这名士兵不是为自己需求索取民物,又未造成重大损失,完全可以通融过去。可是还有比同情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法则。通过严格执法,吕蒙树立了威信,这是他成功必不可少的支柱。
传说中的正义女神是一位蒙眼,一手拿天平,一手拿宝剑的女神。天平表现着公正无私,宝剑象征着严格执法,而蒙眼则是要去除一切蒙蔽正义情感,包括可能导致法令偏离正确轨道的同情。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法官的判决看起来是那样不合常情。
从自然中的竞争法则,从社会中的法令秩序,我感悟到了许多。
同情,常常是必要的。但是倘若它与更重要的东西——法令相碰撞,就应毫不犹豫地舍弃同情,让法令完成正义。
同情心字同情心篇四
我说:“看来同情心害人匪浅啊。”
或许,因为同情心有害,人们都不愿意容纳它,更不愿意展示它。所以日本9级大地震发生后,不少国民冷眼旁观。更有甚者借日本近代侵华史大呼痛快,冷冷地说:“日本干了如此多伤天害理的事终遭天谴,是罪有应得。”我看到这些惊悚的语句大惊。日本与中国是一衣邻邦,他们遭遇灾难,我们不应该同情地伸出援助之手吗?为什么在此冷嘲热讽?历史只是上辈子的恩怨情仇,为什么非得把仇恨延续到毫不相关的新一代呢?有人大笑。同情?此刻的同情换来的只是日本鬼子的忘恩负义。同情是不想回报的。看来这些人已经没有同情心了,他们只是在用仇恨掩饰罢了。
同情心就真的一无是处,遭人唾弃吗?
慈善首富陈光标一生最大的事就是帮助别人。他觉得在帮助那些贫穷、不幸的人时,自己能感受到他们的辛酸,能理解弱小的他们面对残酷现实时的无助,更能体会到他们在不幸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一切他可能不会经历,但他以他人的经历充实了自己的人生阅历,从而使他的思想更成熟,精神更高尚。正是同情心给他带来人们的敬佩,给他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带给他精彩的人生。
从这个角度讲,开展希望工程活动还有一个重要意义:生活相对优越的孩子通过向山区孩子捐书捐物,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求学的艰难。让孩子知道此刻幸福来之不易,要努力学习。这份优越对贫困的同情心给孩子上了很好的一课,这一课比所有的苦口婆心更具有说服力。
我问朋友:“你还要不要同情心?”
朋友笑笑说:“岂能害怕被其黑暗一面所害而舍弃它呢?”
在不对的时候出现的同情心的确会害人,但更多时候它伤害的只是我们的时间和金钱。让同情驻扎心中,勿做无情人。
同情心字同情心篇五
一天正钻研课题时,客厅里突然传来“砰砰”的撞击声。思绪被打乱,就起身去查看,不出所料的又是我家那“人工智障”扫地机器人在不遗余力地撞着桌角,一下一下,大有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意志,要是母亲在场一定会乐不可支地笑了起来,她把它当成我们家的一员了。但我知道这不过是程序设计上的不足,它仅遵着程序行事罢了。
我坚信机器人不会像人类一样思考,因为意识只会在人脑中产生,但我着实没有想到,机器人会同化人的思考方式。
人工智能的运作方式要由专业人士来解答的话,其复杂常人并不怎么能听懂,但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程序。人类为它设计程序,程序上写的做,没写的不做。而人类的思考与行为则应该要复杂的多,除了先天的“程序”,也就是吃饭睡觉的本能,还有后天培养的思想道德价值观。说的高深点,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若这世上有多半人做到了“超我”,那么世界就会变得无比美好,可惜现在多数人都以本我行事,甚至理直气壮,沾沾自喜。
人类的本能程序,说到底一个利字,凡事先考虑个人利益虽然不太好,但也无可厚非,但若只考虑个人利益,就有些可怕了,因为他们的思想已然成为一种被利益操纵的程序了,只做能为自己带来利益的事情,甚至是那些只能为自己来带来利益的事。这样的人说的好听些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说的难听一些,就是无良商贩,冷漠路人,笑天灾人祸者的总称了,于是有了“小月月事件”,“慰安妇表情包”这种惊怒世人,寒彻肌骨的事情,这些人便不再是人,不配为人,只是一群机器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价值观与同情心已从程序中删除,留下的只有血淋淋的利。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毕竟这样的人还只是少数,最可怕的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在发生着偏移,同情心正在逐渐消失,去年十一的逃票入虎山,结果被老虎咬死的事件在网上是一边倒的“咬死活该”,甚至以恶毒的语言咒骂那个已经受到死亡代价的人,想到不知道有多少人看着那血肉模糊的视频照片拍手叫好,突然遍体生寒。这已不是规则意识的重要性的问题,而变成了社会同情心淡薄的一次全民展示,当规则和法律成为程序,这也许是好的,但不应该以价值观与同情心的泯灭为代价,这是比那些利己主义者所造成的影响更可怕的,整个世界成为一个机器。
人工智能从不需要担心,需要担心的是使用人工智能的人。
思绪突然回拢,我定了定神,把那个聒噪的机器关了,锁进柜子里。自己拿着扫帚,把桌角的那堆烧灰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