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篇一
1.通过训练、列举,让学生辨别同音字与形近字,正确地搭配词语。
2.积累名言警句。
3.练习写字。
4.阅读欣赏《繁星》,感受文中描绘的意境,感受本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
5.通过语文综合学习(搜集、交流与星空有关的资料并完成一篇相关的习作),融观察、阅读、交流、习作于一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重点
阅读欣赏与习作。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
2.准备“漫谈星空”发言稿。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学生自读词语、读读想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明确“秘、密、蜜”三个字为同音字与形近字。
3.讨论:怎样区分“秘、密、蜜”这组形近字。
4.学生齐读词语体会。
5.学生列举其他同音字及形近字,并想办法区分它们。
如:恼――脑决――绝在――再尝――常
二、词语搭配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个别现象由同学互帮互助解决。
三、名言警句
1.学生自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反馈,解疑。
3.明确:本类三组词语都是戒骄戒躁、虚心类。
4.引导学生继续积累这类名言。
5.读一读名言,增强记忆,加强理解。
6.选择或收集一则写在语文笔记本上作为座右铭。
四、作业
1.积累同音字、形近字。
2.收集名言。
第二课时
一、写字板
1.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2个左右结构的字或4个上下结构的字,看看它们各部分占位比例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写其中的一两个字。
4.学生练写。
5.小组内评比打分。
二、阅读欣赏
1.自读思考,文章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默读:用“”画出你不懂的地方。
用“”画出你认为精彩的词句。
4.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如:半明半昧:昧――昏暗的意思。
摇摇欲坠:坠――落下的意思。
5.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6.指名朗读、赛读。
7.积累好词好句。(充实“词语库”)
第三课时
一、学习准备
1.让学生观察星空,找一找北斗星、北极星、银河等。
2.读一读有关星空的丛书,了解一些有关星星的传说,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和图片。
二、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及完成作业情况等。
三、活动程序
1.小组交流有关星空的资料。
2.小组报选代表准备在班级汇报。
3.小组代表逐一汇报。介绍的内容包括资料的出处、内容、自己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接受同学的提问。
4.评出最佳资料搜集员、最佳发言者。
第四课时
一、习作指导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应该选择哪些资料?
3.讨论:开头可写些什么?怎么结尾?
二、习作练习
1.将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一篇发言稿,题目自拟。
2.学生修改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誊写作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海的颜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 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能自己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准备:课件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五课《捅了马蜂窝》,板书课题
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马蜂?它有什么威力?
马蜂窝又是什么意思?
如果捅了马蜂窝会怎么样呢?
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想法?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
3、教师询问在读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讨论解决。
4、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
5、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着什么顺序来写的,你能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2)研究,这么长的文章分几部分来学习比较好理解呢?
品析课文。
1、研究第一部分。
这段主要写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为什么?
2、研究第二部分
我在打猎途中遇到什么事情?
我看到了什么情景?说明了说明?
马蜂什么样?谁来读一读。
3、研究第三部分
“我”和这些孩子们是怎么样对话的?
这群孩子对“我”是什么态度?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又是什么态度?“我”的内心有怎么样的.变化?
请你读对话。注意读出对话的语气。
“我“被激怒后,是怎么做的?画出相关的表示动作的词。
“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请你结合教材的插图,说说当时的情境。
5、讨论理解
被马蜂蛰了以后,“我”是怎么想的?
爷爷的话含有什么意思?
你想对主人公说点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能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吗?
学了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这节课的学习给了什么启发?把你的收获三言两语写下来好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生字。
板书课题
一、学习生字。
出示学习要求:
1、读读这些字的读音,并练习组一个词。
2、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可以怎样克服?
3、哪个字和你认识的某一个字容易用混?
4、本课还有多音字吗?如果有请指出来。
请学生按顺序汇报。
1、认读生字。(出示课件)
1、同桌交流自学情况
2、汇报一类字
3、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有选择地板书。)
二、教师指导书写。
写前指导观察:观察字的结构,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写字(配乐)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示范。
三、综合练习
1、词语替换练。(课后练的习题)
2、如果被马蜂蜇坏了,我们怎么办?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把你今天学的生字回家写完。
板书设计 5 捅马蜂窝
虚荣心 闯大祸
总结经验
要认的字:捅 苫 棚 橙 抄 屁
要写的字:捅 逛 棚 檐 橙 袖 捂 猎 竿 踢 既 抄 刺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究海底世界的历程,介绍了丰富美丽的海底世界。
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与欲望。
3.认识生字、自选积累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具:课件。
(1)、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海洋世界。
(2) 、抓住重点词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中认识生字
3.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想象海洋的美
3.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文中的语词和句子
4.探究活动
开展一次探究海底世界的活动
5.作业:书写认字
板书:
探究海底世界
1.探究历程
2.海底生物丰富,景色美丽
3.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篇四
目标: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1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激励学生从小为人大度,常抱有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思想。
重、难点:体会小人鱼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杀王子的品质。
教法:读中感悟
教具:搜集安徒生童话书籍
流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汇报资料。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三、自主阅读,体会。
1.读课文介绍小人鱼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承受了那些痛苦?
2.最后她成功了吗?
3.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
四、积累内化:
1.根据小人鱼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自读课文中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篇五
1、 掌握本课13个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字的特征及写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 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掌握本课生字的写法并能灵活应用。
多媒体课件
一.认读本课生字。
(1)读课文圈画生字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2)出示生字 学生认读
(3)指名读 用字组词 选词造句
二.学写生字。
(1)左右结构的字。
1、出示小黑板:墙 凌
2、齐读,这两个字的字形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写时要注意左小右大
3 在田字格中 指导墙字
4 生仿写
5 另几个字小组讨论书写
6 课件出示 绕 陶 偏
说说这些字和上面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写时要左窄右宽, 上下对齐
(2)上下结构的字。
“菊 篱”字形稍长,上窄下宽,两部分均扁。
素 上下相等 下边要紧凑些
(3) 幽书写时以横中线 和竖中线为轴进行书写
(4)半包围结构的字。
“遥 磨”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两部分均写舒展。
三、学生练习写,教师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篇六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学习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相机教学§1)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相机教学最后一小节)
4、过渡: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2、出示§9:(指名读课文)
(1)这段写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变化)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2)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相机出示课件)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3)分清事物与联想:
有力快速
高昂激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篇七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3. 通过 “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
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没有过顽皮, 有没有过冒失,出没出过丑,淘没淘过气呢?童年总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齐去回味一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课题“捅了马蜂窝”)
二、整体知趣
1、介绍马蜂、马蜂窝(课件出示)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归纳的,划分段落。
三、研读品趣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小伙伴和作者的对话部分,体会作者出于什么原因捅了马蜂窝?
2、品读句子,体会我的态度和我的内心变化。
课件出示:
“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
“我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3、句子训练,感受作者个性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课件出示:
“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能把这些词换一换吗?换完后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
“这个孩子的话()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去。”
一说当时的情景。
5、分角色朗读扮演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捅马蜂窝时的恐惧和紧张。
四、自学悟趣
1、冲动是魔鬼,大家默读剩下的部分,看看作者得自些后果?(课件播放动画)
2、作者被马蜂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一说。
3、通过课文学习,你明白什么道理?让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写趣
上发生过类似有趣的事吗?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
最有趣的一段写出来。
六、 趣味作业
板书设计:
捅了马蜂窝
发现马蜂窝(好奇) 做事要冷静
捅了马蜂窝(激怒) 不要冲动
被马蜂蛰了(后悔) 逞强好胜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教学课件:
《月光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自学生字词,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吧?会用这些词语写个句子吗?”(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
3、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生字词。
4、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谱写”
““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
五、学习课文第二意义段
1、读书。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
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
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
3、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朗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一双手优选教案篇九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伟人因偶尔的愚钝而带来的这份幽默,体会女儿的天真、
聪明、顽皮。
2.会写5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共5个,可针对字的特点分类记忆。如“坦”“镜”“掉”“诉”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递”可联系以前学过的“弟”字进行记忆;“诉”字是平舌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确,写时不要把最后一笔“点”丢掉。
2.朗读指导
朗读的基础是很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情感。课文中有两处人物的语言,读好要以揣摩好人物的心理为前提。读爱因斯坦的话,要抓住“谢谢”这个词,加以引导,同时要读出十分感激的语气;读女儿的话,要活泼、轻松,以表现出女儿的调皮。
3.阅读教学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开放。同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补充文中空白点,把短文读长,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这一过程,易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会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效果也会淋漓尽致地得以彰显。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是对本课生字的复习、巩固。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
些词语读熟,然后再练习书写,还可加强合作学习,同桌互考,以加深印象。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画幅幽默画”。这个练习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搜集、整理,教师可为其提供各种方法,并积极搭建平台。第二步交流展示,并进行评议。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幽默故事或幽默画。
5.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似乎不够充实,学生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学。如何把短文讲长便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体会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填充文字中的空白。例如,爱因斯坦的眼镜弄掉了,他会想些什么?当向小姑娘致谢时,他又会怎么想?听了爸爸的话,女儿会有怎样的表现?车上的其他乘客会说些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地想象当时的情形,也易于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相关资料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获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