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红楼梦读书心得文章如何写篇一
假过了大半,那本厚厚的红楼梦终于读玩了。红楼梦不愧为中国四大奇书之首,我读了感慨万千,觉得十分有趣,但最令我伤感的是书中人物生命的`脆弱,里面的太太小姐公子们都是娇生惯养,稍微受点风寒就会大病不起,严重的甚至会失去生命。
显示落魄公子贾瑞,见了王熙凤起了色心,却不识王熙凤不是好惹的,结果受了王熙凤的教训,大冬天半夜受了凉,得了风寒,加上自己相思成疾,最后居然幻想致死。然后是秦钟,也是受了风寒,加上心理打击,没几天就没了命,可惜他一表人才,正处花样年华。
虽说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但是这样一个千金小姐,整日人参药丸当饭吃,却还是受了寒冷抑郁而终。
他们的命太脆弱了,经不住一点风雨的打击。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人,我们不要做温室里的阳光,我们要做野外生命力顽强的小草。
红楼梦读书心得文章如何写篇二
读《红楼梦》论现代人之择偶观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诗无疑是整个红楼梦这出爱情悲剧的写照。
细读红楼不禁为宝玉和黛玉的悲惨爱情而惋惜心中也难免生出丝丝凄凉,同时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而这种真实也就难免不让人将自身置于此书之中,领略其中的风韵。
然而有谁注意到薛宝钗在这凄婉动人的爱情背后心中流的种种辛酸泪。薛宝钗与贾宝玉可谓是金玉良缘从小就被认为是天生一对,而似乎对这个宝姐姐少了些类似爱情的东西的宝玉却对远方来的林妹妹甚是喜爱,林妹妹天生长得令人怜惜双眸中也饱含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思。她不满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和宝玉总是不按常理办事,这位林妹妹的骄纵多情在宝玉眼中也甚是迷人。薛宝钗似乎也看在眼里,而她却大不同于林黛玉,服从于封建礼节办事老练圆滑,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一句,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最终黛玉病死,宝玉出家,薛宝钗虽与宝玉成亲而终只落得独守空房,度过余生,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在整个红楼梦中,贾宝玉可以说是"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的一个角色,这也令后人难以对他有一个合适的评论。
如果说林黛玉是浪漫主义的代表,那么薛宝钗就是现实主义的象征,贾宝玉心向林黛玉所代表的自由恋爱的浪漫,身体却被薛宝钗所象征的封建礼教的现实束缚着。现代人也不过如此,我们往往一边期待一段美好的爱情,一边用柴米酱醋盐将爱情绑上现实的铅砣,因而现实中我们往往选择宝钗而放弃黛玉,所以黛玉也只能落个葬花而吟,香消玉损的下场。
说起红楼中的女人,不得不提王熙凤,一个女强人。经营着即将破败的大观园,可以说是他支撑着大观园最后的光辉。如果说林黛玉是娇弱的丁香,薛宝钗就是隐刺的蔷薇,那么,王熙凤就是带刺的玫瑰。
所以说曹大才子在红楼梦中写出的爱情观,几乎是代表了现代人的爱情观,至于做出何种选择,恐怕是只有当事人才能决断了。
红楼梦读书心得文章如何写篇三
《红楼梦》为四大名著之首,它的`词藻华丽,描写细致,读完后我对封建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曹雪芹,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由盛至衰和宝黛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这部书将封建时期人们的迂腐毫无保留地展现了出来。在第十八回中,元妃省亲看望家人,看似热闹温馨,其实悲伤痛惜。说是省亲,却不像省亲,贾元春的父亲贾政见自己女儿时,一句关心问候的话也没有。不是他冷血无情,而是元春为贵妃,她已经是皇家的人了,如果贾政说了什么关心她的话,就会被问罪,甚至整个贾家都会被牵连。这种封建的规定竟让亲人们生疏了起来。
不仅皇家如此,连贾府也同样。宝黛二人有木石前盟,又真心相爱。“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如此般配的两个人,却被贾母等人相信的“金玉良缘”毁了!最后凤姐用“调包计”让宝玉娶了宝钗,使黛玉在宝玉宝钗大婚之时泪尽而逝,真是“迷信害死人”。
更让我悲愤的是,那时的人都歧视女性,“重男轻女”的现象十分严重。有两个人虽然能干,却因不是男人而下场凄惨。贾府的王熙凤虽然贪财、泼辣,甚至有些歹毒,但管理能力是一流的。探春在凤姐生病时也管理过一段时间,整个贾府依然井井有条。她们两个在现代,一定能干一番大事业。偏偏生在那个时代,探春终究远嫁,应了“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凤姐也在贾府衰落时病逝。如果她们是男人,以她们的能力,贾家或许不会衰败了。
这部《红楼梦》,悲在封建社会的腐败、保守、顽固,以及人们迂腐、呆板的思想,所以封建社会必然会灭亡!
红楼梦读书心得文章如何写篇四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终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最终,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个朝代,腐朽的王朝在堕落,那里没有亲情,没有仁义,却有着凄凉无情但又纯美如水的感情。
黛玉是水,这已无可非议。即是从姑苏水乡走来的女子,是为白甘露之恩的降珠仙子下凡投胎,她自然带着股清甜的水气。“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有着喜怒无常的性格,爱哭的脾气,与那作诗作词的才情,无一不带着水的特征——柔美,空灵,变化无常。然而黛玉有她坚守的一面:对宝玉的感情,用情之深深至泣血。我觉得,这种感情视富贵官爵为泥土,建立在互相欣赏,心有灵犀的基础上,干净飘渺。但,它始终是空虚的,如肥皂泡一般,会随时破灭。“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钗则不然,她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纠葛体,且不论她在“宝黛恋”中的主角,看她为人处事:和气中带着坚强,待人接物亲厚、一视同仁,在被言语冒犯后一笑置之,是一个委婉内敛的人。她从小受到正统教育的熏陶,深受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毒害,为人行事遵守三从四德,纲纪伦常。宝钗如山,稳重,守分,才知。她的柳絮词更托出她的沉稳,贾母不也如此夸她!“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他们的感情是大家认定的金玉良缘。
只可惜宝玉是个情种,他只看到山水各自的好,看到钗黛各自的美,最终选了一瓢水。也许曹雪芹想歌颂的就是如此干净纯美的感情。为了真爱的人能够抛弃一切世俗名利,甚至能够背上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罪名。但这并不现实,在封建社会里,把握如水的感情是很难的,纵然它灵动纯洁美丽,也只是从人们的手中一点一点滑落罢了。曹雪芹曾惨痛地写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寞时,试遣愚衷,所以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读书心得文章如何写篇五
我们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底蕴是博大精深的。如果把古典文学比作星河,那么《红楼梦》绝对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它是曹雪芹耗尽毕生心血所创作的一部巨著。
《红楼梦》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巨变,以及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也侧面描写了贾府中贵人的生活,是一部关于封建社会的小说。
在《红楼梦》中,各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命运都是悲惨凄凉的,她们在贾府中的生活随着贾府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和史湘云。
林黛玉,体弱多病,从小寄人篱下,形成了她孤僻多疑的性格,令我最为神伤的就是她那有名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首诗借物喻人,可以看出林黛玉已看透了自己的人生。一位花中仙子,无论容貌、才华都是一流的,却要像飘落的花瓣,随尘土归于地下,这是多么令人惋惜!在葬花时,宝玉与他心灵相通,听到“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竟也悲痛得大哭起来。那时,黛玉的一声长叹,带着无尽的伤感,又裹着悲痛的眼泪和即将腐烂的花瓣,悠悠飘于天地之间,回响在我们的耳边。
贾府呵,你为何能让众多人产生无尽向往,又让许多女子红消香断?
史湘云,则与黛玉截然不同。一个极为崇拜宝姐姐(宝钗)、活泼开朗、大大咧咧的女子,能在刘姥姥讲出笑话时,毫不拘束地喷出一口饭;能被宝玉要求编发时,温婉地编起来并对他的头发了如指掌,可以说,这也是一个被大家族培养得很好的女子。然而曾经的诗会,花灯都已过去,仙境的预言已成真,她在成亲后的偶然回来,脸上布满愁容,为她的夫君担忧,再也没法做到巧笑嫣然地作诗,毫不做作地嬉戏。贾府,不,应是时光,终是改变了她。
细读这本《红楼梦》,内心的波澜无法平息,在《红楼梦》中,我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阶级斗争;透过众多红楼女子的人生,我看到的是一场场悲欢离合的人生大戏;从贾府的兴衰史中,我看到了一本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哦,《红楼》,繁华落尽终是空啊!
红楼梦读书心得文章如何写篇六
这尤三姐何等刚烈人,在这回中可着实体会到了。
先是之前,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又想撮合尤三姐和他大哥贾玲,谁知尤三姐压根不吃这套,跳起来站到炕上指着贾琏就是通大骂,还不带脏字的那种,句句犀利,把事情看了个明白,也不避讳,叫那贾琏吓得酒都醒了大半——因为根本想不到是这么个“泼辣户儿”。
“这三姐索性卸了妆饰,脱了大衣服,松松的挽个纂儿,身上只穿着大红袄儿,半掩半开,故意露出葱绿抹胸,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又说那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越发横波入鬓,转盼流光。“这描写的尤三姐可真是风情万种。她是少有的泼辣直率和性感撩人结合,让那贾珍贾琏看得欲进不敢,欲远不舍,真是被尤三姐握于掌中,动弹不得了。那尤三姐也”任性“得很,酒足兴尽后她便撵了贾兄弟二人,自己关门睡去了。
尤三姐在用情方面也是往情深,她相中的是那五年前有面之缘的柳湘莲。“他是那萍踪浪迹,轻易不见人影。“可尤三姐说了,这人年不来,她等年;十年不来,等十年;若这人死了,再不来了,她情愿剃了头当姑子去,吃常斋念佛,再不嫁人。尤三姐就有这般痴情,为段可能永远等不到的情,她就能说到做到。
但可惜,痴情儿最终等来的是个悲剧。
柳湘莲有愿定要个绝色的女子,虽然他后面又说“任凭定夺,我无不从命“,但他到底心里始终有这个念想的。贾琏让他留下个定礼,他倒是十分了解柳是个心不定的人。柳湘莲答应得爽快,将他传代之宝”鸳鸯剑“交去做定礼。”弟纵系水流花落之性,亦断不舍此剑。“这番诚意,看起来貌似挺信得过。三姐看到此剑”冷飕飕,明亮亮,如两痕秋水股“喜出望外,大概不敢相信幸福来得如此突然,连忙收了,挂在自己绣房床上,每日望着剑,自喜终身有靠。尤三姐喜这把好剑,更喜她终于找到了依靠、哪怕还并不了解他究竟是怎样个人。
柳湘莲后来从宝玉那儿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的事,又犹豫了起来,他说:“路上忙忙的就那样再三要求定下,难道女家反赶着男家不成?我自己疑惑起来,后悔不该留下这剑作定。所以后来想起你来,可以细细问了底才好。”看起来柳这番话有点渣,但仔细想他说出这些话也情有可原。对于这桩“天降的婚事”,他总不能傻乐着就接受了,也知道贾琏不会无缘无故来给他张罗这些。他个平日常不见影儿的人,怎会随便就交代了自己以后的去处。但他是现在又后悔起来,只能说为人处世还有些青涩,轻易就应下了,还交出了传家宝。又比较天真,想着去要回鸳鸯剑,以个“家姑母于四月订了弟妇”的看起来就知道是借口的理由想走。那尤三姐哪里听不出来这其中的意思,好不容易等了心上人来,今忽见反悔,又觉得他可能在贾府中听了什么话来,把她当成了淫奔无耻之流,不屑为妻。
若真是这样,尤三姐自然是无法接受的,便将鸳鸯剑亲自交还给柳湘莲,交付瞬间竟用那鸳鸯剑的雌剑自刎了。
尤三姐恨柳湘莲吗?大概不是,只是自己的厢情愿、五年的盼望以为终于要开花结果,可到了却不了了之,反倒要被心上人误会成淫奔无耻之流,既然这朵痴情已碎,倒不如死了之来纪念,也要叫那柳湘莲看清,自己究竟是怎样个人。那柳湘莲见此,惊得大哭,万万想不到是这等绝色、这等刚烈的女子。连哭几场,昏昏默默,告辞而去了。
最后是个有些“传奇”的结局:柳湘莲看那尤三姐手捧着鸳鸯剑,手捧着卷册子向他哭道:“妾痴情待君五年,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妾今奉警幻仙姑之命,前往太虚幻境,修注案中所有千情鬼。妾不忍相别,故来会,从此再不能相见矣。“柳湘莲不舍,忙于上来拉住问时,那尤三姐摔手,便自去了。
自此柳湘莲惊醒,似梦非梦。睁眼看是座破庙,旁边坐道士。柳湘莲掣出那股雄剑,将万根烦恼丝挥而尽,便随那道士去了。
或许是对尤三姐的愧疚,又或是对情的困惑,柳湘莲,这个本是萍踪浪迹的人,在为尤三姐的痴情所震撼之后,又消失于天地之中,飘然而去了。
红楼梦读书心得文章如何写篇七
一曲红楼悲歌,凄凄惨惨戚戚,散不尽,萦上心头,泪先流。
林黛玉哭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苍白如玉脂的脸庞仿佛永远挂着两行清泪,立在潇湘馆的窗棂里,孤独是你的影子。或许你真的就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因为受了神瑛侍者甘露的灌溉,修成女体,今生只为还泪来的吧!虽女子本弱,但你为何就不肯再争取一分?既然心仪宝玉,为什么就不敢大声说出来?遮遮掩掩,几度欲语还休、醋意大发,反倒让人觉得小气。我相信,贾老夫人亦是疼你的外祖母,断断不愿看着你抱憾而终,只是你的骄傲与自矜害苦了自己。
究竟是什么将你们一步步逼近命运悲剧的悬崖,让你们退无可退?是对金钱与权势的欲望?是妄想不劳而获的心机?又或者是那让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的封建制度?不,不完全是!是你们的懦弱与不争,让你们自己深陷泥沼,一步步被巨大的封建野兽咬走了自由、蚕食了爱情、也将生命剥皮拆骨。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秦可卿的遭遇了。生得绝世的容颜,却被玩弄于两代人之间;生时病痛缠身,死后虽然风光大葬,却给世人徒留下茶余饭后的笑料!可卿呀,为了自己的名节、名声,哪怕以死明志,也是一种争取!
爸爸劝我不要揪着人物命运愤愤不平。然而,从个人命运反观当时的整个社会,更是让人无奈。看,贾府的破败,正是一个旧的社会制度的灭亡!只可惜了红楼里一个个鲜活的姑娘,我哀其不怒不争。
曲终人亡,哀伤未绝。
红楼梦读书心得文章如何写篇八
王夫人是贾宝玉的亲妈,在宝玉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跟林黛玉并列。查看关于她的`各种评论,都说她虽然平时吃斋念佛,却是个虚伪歹毒之人。
王夫人主要“罪行”有三:
一是丫环金钏儿和宝玉的一句玩笑话,就被她一个巴掌"打得半边脸火热",还把她撵了出去,致使金钏儿投井身亡。二是在晴雯"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的情况下,硬把她"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大观园,当夜就悲惨地死去。三是小小的绣春囊事件,她就指使抄检大观园,间接害死司棋、潘又安,逼走入画,赶走四儿,遣散芳官等十二个小戏子。
很多读者对王夫人都不喜欢,甚至不乏讨厌者,但是高鹗对她有好感,没有给她安排悲惨结局。我觉得王夫人不是那么伪善,她的“善”是出自真心。由于她的“善”,家境贫寒,日子过不下去的刘姥姥,才会想起那位王家“二小姐”,才“舍着我这副老脸”,到贾府去求援。凤姐也是在她的授意下给了她二十两银子,才使他们一家度过生活危机。
由于她的“善”,在得知金钏儿跳井后赏了她娘五十两银子,还把两套新衣服给他妆裹,后来又把金钏儿的一两月钱给了她的妹妹玉钏儿。
王夫人是荣国府二房的正夫人,更重要的是她是宝玉的慈母。世间最亲莫过母子。她痛失长子,人到中年,才得了宝玉。宝玉就是她的命,是下半生的指望,她疼宝玉疼到了骨子里。宝玉就是她的底线,谁要是触碰了这个底线,她便雷霆震怒,使出非常手段。在她的心里,凡是对宝玉有影响的人,都要除去。
那个假寐的午后,亲耳听到宝玉与丫头金钏儿调情,金钏说出不合身份的话来,“只见王夫人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指着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快刀斩乱麻,把金钏儿撵了出去。读后感·她主观上没有要金钏儿死的意思。她只是要为宝玉创造一个干干净净的环境,安心读书,好好长大。
抄检大观园,撵走病中的晴雯,都是源于她对宝玉的爱,她不能让那些“狐狸精”诱惑了宝玉,勾坏了她唯一的儿子。王夫人是很多母亲的代表,爱孩子,掏心掏肺地对孩子好,却不理解孩子,只从自己的是非观出发,企图主宰孩子的命运。
宝玉珍惜世间美好的事物,善待一切美丽的生命,而他的母亲王夫人以为他在美人的诱惑下变得好色荒唐。她要把他与她们隔离开来,护他周全,不惜一切伤害他的所爱。
王夫人是个可怜的母亲,她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