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核酸志愿者心得体会篇一
8月6号,我去学校做了第二次核酸检测。
而8月1号下午,我做了第一次核酸检测。那天,我戴着口罩,顶着太阳,望着看不到头的队,汗水哗哗地流。我想摘掉口罩,但为了大家,为了自己,我不能。排了40分钟的队,终于到我了。我张开嘴,一根棉签伸进我嘴里,绕着我的扁挑桃体转了一圈,又缩了回去,被装进了一个瓶子里。
而这天,我又做了第二次核酸检测。同样长的队伍,像奄奄一息的残龙一样艰难地向前爬着。而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在排队的路上搭了好几个阴凉棚,让我们不再感到那么酷热。终于,到我了。我张开嘴,又是一根绵签伸进我嘴里,只不过这次只在舌头上转了转而已,接着,那根棉签也被放进了一个装着红色液体的小瓶子里。
将来说不定还会有第三次、第四次核酸检测。但对于前两次,我想说: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好口罩,多多体谅别人,不聚会,尽最在家吃饭,提醒他人戴好口罩。
我们一起加油。
核酸志愿者心得体会篇二
疫情突起,号令下发,招之则战,战必有我。随着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和部署,根据教育系统下达的通知安排,教育系统发挥校园主阵地,“教师与医护人员、村部工作者共同完成全民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洪埠乡实验学校立即启动核酸检测协同工作,马其阳校长亲自带队和教师们毅然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响应,踊跃加入到抗疫队伍当中。到达各村部配合村部工作人员设置核酸检查点,安装隔离带,播放宣传广播……前期准备工作面面俱到,用匠心精神、崇高的师德传递师者大爱的力量。
三尺讲台 全心教书育人;疫情防控,践行初心使命。疫情发生以后,平日掌书执教的教师们,纷纷白衣执甲,逆行而上,摇身一变化身为支援核酸检测一线的战士,积极投身于洪埠乡核酸检测工作中,与工作人员并肩作战,为共筑疫情防线贡献力量。
检测现场,教师们全力服从调度安排,身着防护服,各司其职,与医务人员一起并肩作战。从三尺讲台到抗“疫”前线,教师们化身“战士”,对工作全心投入,对困难迎难而上,对风险毫不畏惧,“疫”无反顾。
教师们不惧病毒,把安全留给群众,把责任扛在双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常在,不负韶华,疫情当前,责无旁贷”的主人翁精神,做了教育人该做的事。
洪埠乡实验学校王春燕老师,父亲离世不久,还处在守孝期。当接到学校的通知,她义无反顾加入抗“疫”。她全力以赴,毫无怨言,哪里需要哪里就有王春燕老师的身影,哪里危险哪里就有王春燕师的担当。
在核酸检测采样现场,洪埠乡实验学校席明丽老师因为低血糖加上天气炎热,差点晕倒在现场。在马其阳校长的带领下,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她毅然决然选择坚守岗位,做好抗疫工作。
老师们为了不耽误洪埠乡第二天的核酸检测登记工作,晚上留宿办公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常在,不负韶华,疫情当前,责无旁贷”。
从三尺讲台到防控一线,迅速完成角色转换。舍小我为大我,彰显洪埠乡实验学校教师家国情怀。聚是一团火,传递温暖,传递希望;散若满天星,坚守岗位,发光发热,这就是洪埠乡实验学校教师的风采。
守护家园,志愿坚守。在这场临时吹响的战“疫”中,洪埠乡实验学校的教师们冲锋在前,与时间赛跑;逆向而行,同疫情较量;各司其职,有所需时必有所为……疲乏的汗水泛着微光,闪耀着老师们齐心抗疫的斗争锋芒,教师们担当使命的青春力量!相信一往无前的坚守必定迎来明日的晨晖。
核酸志愿者心得体会篇三
随着省内外多地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不断出现,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复杂,给我区城乡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压力。但有这样一群人,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引领下,冲锋在前,“疫”无反顾,为基层防疫增添一抺青春亮色。
“在抗疫面前,没有局外人”,2月6日,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核酸检测现场,陈冠名、傅虹铭、付佳鑫、张天宇四名来自医学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志愿者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着各项工作。他们有的维持核酸检测队伍秩序,有的帮助老年人和孩子注册市民码,有的引导检测人群入场,帮助居民尽快完成核酸检测。他们尽心尽力,耐心服务,现场秩序井然有序,检测效率明显提高。
陈冠名是齐齐哈尔医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母亲也从事医疗工作,奋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一个月以来,常常半夜才回家,第二天天还没亮,又匆匆上班。陈冠名既心疼又感动,决心和妈妈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当他得知四方台区全民核酸检测演练急需医学专业志愿者时,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专业培训,他在为民社区、四井社区采集点承担起了定点采集和入户采集核酸的工作。由于核酸检测任务非常大,一天十多个小时下来连轴转,站着、弯腰、开试管、采咽拭子……一套动作要做重复几百遍,连续站立工作,回到家身子如同散架子。他所戴的护目镜,经常凝结成水滴,糊在镜片上,不得不一遍遍擦拭,再一遍遍消毒、戴上。为了节省时间,他基本不喝一口水,怕上厕所。由于戴橡胶手套时间太长手也过敏了,尽管双手通红、双脚麻木,可他却坚持做到一丝不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流程做好检测每一个步骤。他在第一次全民核酸演练的三天检测时间里,几乎没有休息,与医生配合默契,高效、出色地完成了检测工作,得到了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的认可。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医学生,参与抗疫是我光荣的时刻!能为家乡疫情防控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更深的理解了妈妈所做工作的伟大。”陈冠名说。
“大家拿好手机,打开市民码,提前准备好,保持一米远的安全距离。”“请您提前准备手机市民码,我们的检测非常快,请大家耐心等待。”“请大家戴好口罩,保持安静,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检测现场,穿着防护服的傅虹铭引导着居民有序排队、引导居民扫码、热心解答居民各种问题、帮助医护人员搬运防疫物资、看见腿脚不利索的老人主动上前扶一把……每名居民检测结束后,他还会叮嘱快回家,避免扎堆和聚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自己人生更加充实,更重要的是体会到守望相助、携手向前的意义。”傅虹铭说。
今年以来,我区的核酸检测工作面临任务重、人手少的困难。为了保障核酸检测的顺利进行,四方台区团委、精神文明办公室纷纷发出了志愿者的招募令。广大青年积极响应、踊跃报名,共有23名青年志愿者主动报名协助全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他们按照区防疫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全力配合,为我区核酸检测采集点提供人力支持,有效地缓解了核酸检测工作人手不足的压力,铸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青春风景。他们热血的逆行身影,让每一个接触他们的人都备受感动,倍感温暖。大家纷纷为他们点赞,向他们致敬。
今天,付佳鑫和张天宇是第一次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他们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当问起对志愿工作的感想时,两个人说,这是他们人生中非常有意义的一次体验,能在这个时候,为国家抗疫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情。 虽然只是做了一些很简单的事,但正是一个个小奉献才让我们汇聚一心,形成抗疫的强大合力,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阅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这些青年志愿者们的付出如同火把一样温暖了我们这座城。他们用勇敢和坚强为抗疫工作贡献力量,不论是参与社区的防疫工作,还是核酸检测,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不离开的爱”,他们让青春在战疫一线接受“洗礼”,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核酸志愿者心得体会篇四
她是一名疫情防控一线的女战士,西安人眼中的“大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疾控人。曾荣获陕西省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商洛市三八红旗手,商洛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柞水县卫健系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她就是柞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小舒。提起她,不由得让人想起在新冠疫情肆虐三秦大地时,她勇担疾控人的使命,带领柞水县第一批核酸采样队支援西安抗疫的故事。
12月20日中午,突然接到下午5点出发支援西安的通知,她加急做了核酸检测,忙完工作,匆忙回到家顾不上吃饭就收拾行李。拖着行李刚下楼,遇到大女儿,女儿问:“什么时候回来……”被女儿问得突觉伤感,顿时泫然欲泣,她用力转了转眼球说:“要不了多久,你要听话!”“放心吧,妈妈!早点回来。”转身的那一瞬间,潸然泪下!
5时整,柞水第一批50人组成的支援西安核酸采样队奔赴战场,小舒被确定为队长。早在武汉疫情发生时,看到全国医护人员在除夕夜从四面八方驰援武汉,她恨不得自己也是其中一员随军出征。当看着同行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内心无比的感动和敬佩!此时轮到自己走上逆行之路,内心真的很复杂!有如愿以偿的快感,更有疫路艰辛的恐惧,有奔赴一线的自豪感,更有疫途迷茫不知归期的担忧!耳畔有大家的欢声笑语,偶尔也悄然无声,此刻没有一个词语能诠释她内心的感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终于到达了西安市鄠邑区中医医院她们的暂居地。
小舒深知,她是白衣战士,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是她的职责。她的主战场是每天都有阳性新增病例的封控区,面临着极大的密接风险,再加上德尔塔的隐秘性和传播力更强,虽穿着二级防护,心理上也多少有些恐惧。
12月25日当天气温零下8度,数九寒天,寒风凛冽,大雪磅礴。村主任提出:“今天集中采样吧,你们脚下太滑入户不安全……”她断然拒绝:“不行,集中传播风险太大,我们还是入户!”穿上靴套,行走在雪地里真的是一走三哧溜,任凭刺骨的寒冷在她的身体上见缝插针,入户核酸采集她丝毫没有懈怠,采集20多户时已冻的瑟瑟发抖,但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尽早筛查出阳性病例,她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颤巍巍的将一个咽拭子掰断,冻僵的手使劲才将采集管拧紧,手太用力了脚下一滑重重的跌坐在地上,队友赶紧拉她,她却说:“我没事,先把这个放好!”她拼尽全力地站了起来,抖抖身上的雪,笑着说:“走,继续!”……就这样,在雪地里踉踉跄跄地采完样本已是下午了。
回到住处,按程序互相消杀,然后简单吃了晚饭,满身疲惫排山倒海般袭来,躺下却怎么也睡不着,感觉手脚还是木的,她换了3盆热水泡了脚,好不容易不冷了却奇痒难受,双手冻得小拇指好几个小时都伸不直……那种侵入骨髓的冷,是她从未体验过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封控区一直是“主战场”1个多月的时间,小舒的足迹遍布鄠邑区各个防疫重点区域,她的身影始终穿梭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抗疫的每一天,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封控区”实行严格封闭管理“只进不出,严禁聚集”的管理措施,所以她每天入户采样。面对这样的情况,她不敢有丝毫松懈,严格采样,规范操作,条件艰苦加上寒冷的天气,给身着密闭防护服的她带来了极大挑战。每采集一人就消一次毒,酒精成分的消毒液每消一次手,就带走一些热量,一人一次,十人十次,百人百次,手冻得早已麻木不能打弯,但是就是用这样冻僵的双手,一次次稳、准、规范地完成了采样操作,因为她知道规范操作才能防止交叉感染,保护好村民和自身安全!一次采样时,好心的村民看到她冻得手发抖,端来一盆热水让她暖手,她婉言谢绝了,因为她知道即使再冷也不能污染了村民的盆。
在这天寒地冻的户外采集核酸,她的面罩很快就起雾了,水汽在她睫毛上结成了冰花,视线变得模模糊糊,为了节省时间,为了节省物资,她顾不得换面罩和口罩,只是使劲眯一会儿眼睛用体温融化掉睫毛上的冰花再继续,为了尽快完成采样筛查出阳性病例,遇到人口多的村子,她常常从早上一直忙到天黑,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从不叫苦。因为她知道,抗疫其实就是在与病毒争锋,和时间赛跑!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作为核酸采样队长的小舒,白天在工作中,她不畏严寒,不怕苦,勇挑重担;因为她们每天的采样工作地点都不同,每天夜里她不敢早睡,怕耽误了工作,时刻关注工作群信息,12点多才收到次日的采样任务,她要将采样任务合理及时安排到每一位队友,等安排好次日工作往往都已是凌晨2点了才能休息,次日清晨,她又早早起床将任务分给各小组,组织队友们奔赴各个采样点......长此以往,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使她严重失眠,同寝室的队友都好奇的问她,每天这么累,你怎么还睡得那么晚?她却说,自己瞌睡少。
支援的那些日子里,队友的工作遇到困难了找她,防疫物资不够了找她,生活用品没有了找她,心情郁闷了找她,身体不适还是找她,她就是最贴心的姐姐,总是乐呵呵的竭尽全力帮助队友处理好工作、生活和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她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组织协调好所有队友的各项工作和生活起居,还主动帮助队友,迎难而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所带领的核酸采样队在援助西安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西安人民的一致好评。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在小舒支援西安的那些日子里,年近七旬的母亲,为她扛起了照顾俩个孩子生活起居的重担,忙碌一天的丈夫每天晚上从学校回来顾不得休息主动辅导孩子学习,为了让她能安心工作,每次通话时,母亲总是说自己身体没问题,老公也总是说孩子们都很乖......直到那天,大女儿打来电话说,她和妹妹都住在舅舅家,外婆生病了是爸爸背着去医院了......她才得知,体弱的母亲因为劳累犯了腰椎病又住院了。挂了电话,她忍不住落泪了,生平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忠孝两难全,家人们为了支持她的工作付出了很多艰辛。
2021年12月26日支援西安采样工作完成,第一批核酸采样队员终于返柞,疾控中心主任张锋激动地说:“小舒是一个爱岗敬业、工作严谨、信念坚定、敢于担当、忠于职守的好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为了保护好柞水一方净土,小舒号召带领队友在隔离酒店集中隔离,直到春节才返回家中。
小舒,就是这样一位抗疫路上的“逆行者”。她就像漫威电影中的“钢铁侠”,竭尽全力与病魔厮杀,护佑一方,成为群众健康的守护人!
核酸志愿者心得体会篇五
xx岁的xx不仅是联丰中心校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还是一对未满三岁的双胞胎姐妹花的妈妈。面对20xx年初明山疫情的防控需要,她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使命!
20xx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作为一名党员,她最先响应明山区委号召,申报抗击疫情志愿者,也是学校第一批参与明山街道疫情防控志愿者之一。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的父母替她担负起照顾两个不满三周岁的双胞胎女儿。用xx母亲的话说,去做你想做的事吧,现在能为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和你爸全力支持!父母亲对她的理解和支持,给了她战“疫”出征的信心和勇气。舍小家,顾大家,xx挺身而出,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
2月11号,xx作为联丰小学首批志愿者,被分配到明山街道民建社区体育花园小区卡点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把防控工作抓实抓好,她每天早出晚归,一个人的路口,没有热水,没有椅子,连续两天在户外工作十几个小时,从早到晚不厌其烦的向每一位出行的居民、车辆宣传办理出行卡,解释卡片的用途;认真登记进入非本社区的车辆、人员信息,做到社区居民每户一卡,凭卡出入,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确保社区百姓的平安出行。
老师的两个女儿刚刚三周岁,平时都是她陪着女儿们吃晚饭和睡觉。越是到晚上,孩子们越是离不开她,哭着闹着等着她回家。当晚上十点半她回到家时,看到两个宝贝哭红了眼睛,还依然不睡等着她回来,她心疼得直掉眼泪,但她仍旧没有放弃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工作,因为她知道她应该为女儿们做出榜样,将来的她们也一定会更加懂得奉献的伟大与珍贵。在这个信念支撑下,从志愿服务开始至今,她一直坚守在卡点。几天下来,她的尽职尽责获得了小区居民的认可与称赞!一些大爷大妈还主动去给她帮忙,她成了卡点最赞“守门员”!
志愿服务的这些天里,感觉收获颇丰。有单位领导的暖心关怀,有同事之间的体贴关心,更有来自志愿服务过程中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满足感。这些都是她继续坚守岗位的力量和勇气。她说,自己虽然不能像白衣天使们一样冲在战疫第一线,但她会尽全力做好志愿服务的每一项工作,为守护好明山,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核酸志愿者心得体会篇六
x是食品工程分院x级种子生产与经营x班的学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学院为确保实习学生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暂缓x级学生返岗实习工作,面对这场疫情阻击战,x没有宅在家里无所事事,而是响应号召,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为这场战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x月x日,x主动请缨来到x农场第四管理区支援防控工作,主要负责管理区所有人员《x省应对感染肺炎疫情排查情况告知书》的收集、统计、核对和整理工作!管理区共x人,上交的告知书需要核对信息填写是否准确,有时候需要向工作人员询问联系方式打电话一一核对,为了能更好更快地完成,x很晚才会回家!
听说儿子志愿参加疫情防控统计工作,x的父母全力支持。“x大学期间遇到过困惑,得到了分院领导老师的帮助和鼓舞,现在到了他饮水思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时候了,疫情当前,我们责无旁贷,理应尽一份责任与义务。”x父亲的一番话为我们带来了温情与感动,有了家人的信任与支持,志愿工作也有了最坚硬的“铠甲”。
x月x日一大早,x来到管理区继续工作,x父亲也在防控一线坚守岗位未能回家休息!工作结束后x与辅导员老师分享经历时说“时间紧,任务重,这两天我收获特别多,管理区的工作人员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难忘,我也深刻体会到平日里老师们处理工作事务的辛苦,这段经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这份理解或许就是这次“战疫情”的意义之一,也迸发着新时代青春力量的责任与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抗击疫情的`道路上,我们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心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在防疫一线书写着一份不悔的青春答卷。
核酸志愿者心得体会篇七
近期,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当前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我县志愿服务组织迅速参与其中,在疫情防控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志愿红医护白行走在保护群众的最前沿,“逆”向而行的志愿者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群众的健康与安全。
在凤凰国际小区,核酸检测正在进行,从老人到小孩,随处可见排队参与核酸检测的情景。志愿者们引导前来进行核酸检测的群众排队、填报核酸信息等工作,整个核酸检测现场忙而不乱,井然有序。
凤凰国际小区是我县人员比较密集的小区之一,为确保核酸检测有序高效进行,县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闻讯而动,坚守在疫情防控服务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切实保障辖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及安全。
志愿者徐海云告诉记者,志愿者协会这次共出动200余人,分布在全县十三个镇街,主要入户走访和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为全县核酸检测贡献一份力量。
烈日当空、酷暑难耐,敞开式的采样区挡不住扑面而来的热浪。医务人员的贴身衣物、口罩和头发早已湿透,面对数千人次的核酸采样,一天下来,双臂酸疼,但为了群众的健康,他们从不喊累。
疫情无情人有情。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下沉到各镇街助力核酸检测,帮助群众进行核酸登记,引导他们有序排队。为方便群众做核酸检测,志愿者们开展“敲门敲窗”排查行动,并帮助行动不便的群众上门检测。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党员干部、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高效有序地落实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核酸志愿者心得体会篇八
参加工作十年余的我,手足言行地围绕着生命二字,“习以为常”的将这一词汇变得有些“麻木”了。只是默默期待着每一位患者能有着同样的病历描述——生命体征平稳!渐渐地,我们医护人员似乎已成为掌握他人生命大权的“主宰者”!
新年伊始,新冠病毒的疯狂肆孽,中华大地弥漫着恐慌的味道,让口罩一度成为了新的“奢侈品”。原本沉浸在杨文医生的悲愤中的医护人,再次冠名为“天使”,在“逆行者”与“战士”等美誉的簇拥中,一批批在请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摁下犹如鲜血般的红手印;一个个穿上隔离服,装扮成“同一模样的卡通人”,替代了昔日“小鲜肉”的阵容,成为了“全国抗击非典2”的主角儿,在大众面前直播着一场与“新冠病毒”抢夺生命的“大戏”,我也是其中演员之一。
这一天,是我院增设抗击新冠病毒留观病区以来,同时留观的患者达到了6名,创造了一个新峰值。把我苦思冥想一晚的初步拟定值班计划全部打乱了,只能全部上岗,紧急收治新增三例患者,其中一例河北疫区患者(高度怀疑),另两例就是年仅8岁的小女孩与父亲一同住院。
“手套这儿位置有点低”,“面颊有点裸露”……,此时的我,像极一个我一直讨厌老妈子的样子,小护士们调侃我是“李总管”,我笑着回应着“小屁孩儿”,算是着急的接受了,其实是最担心她们叫我“李嬷嬷”!因为她(他)们只是刚参加工作不久、有着治病救人的理想、舍身忘己、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参加这次抗疫战斗的90后。而作为年纪稍大的带队人,只能不厌其烦的唠叨着,只希望能带着她(他)们安全的回到亲人和同事的身边而已。
傍晚,稍微歇息的片刻,爱人发过了视频,他竟然翻箱倒底的找出结婚证给我发了过来,原来这一天,也是我与爱人的结婚纪念日。隐约中,我理解了他的心情——祝福与担心!
执行传染防护流程,杜绝交叉感染。同时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流程,让他们解除忧虑,在留观区安心的接受正常治疗。
小女孩与父亲的一同隔离,急坏了家里的亲朋好友,她父亲的手机也顾不暇“接”。面对父亲焦虑重重的询问、女孩双眼清澈的期待,我才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只能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医学知识通过微信与视频回答他(她)们的问题,虽然不够专业和严谨,勉强的让这对父女踏实下来了。这一晚,我竟然像一个“心理专家”,忙乎着和他们一一聊天。有意思的是,凌晨12点多的时候,一位患者给我发过一个红包,要表示感谢。我只好撒了一个“弥天大谎”——我是党员,不能收受“贿赂”!
忙碌了5天,我离开了隔离区。院部安排我们稍微休息一下,将继续回到我的工作岗位——手术室。闲暇之余,夜晚之时,连续几天夜班的我却久久不能入睡,宛如重播一样,回忆着这段在隔离区的点点滴滴。也许是我,用不同的历程来重新理解生命的意义缘故罢了。
信任与理解,是生命的璀璨;
爱的传递,便是生命的永恒!